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 第一课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23张PPT)
合集下载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28张PPT)
• D.排除冯太后影响,加强皇权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 力。摆脱危机、巩固统治是孝文帝改革的基本 出发点,故A项正确。
• 答案: A
• 2.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 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 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1 . 北 魏 建 立 : 386 年 ,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 平城,历史上称北魏。
2 . 统 一 黄 河 流 域 : 439 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历时一 百余年十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民族 汉族 鲜卑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化
农耕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游牧为主 逐水草而居 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农耕文明 VS 游牧文明
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 →必要性
阶级矛盾
由于赋税制度的混乱、租调徭役繁重、 贪官横行,阶级矛盾激化。
民族矛盾
北魏统治者未能处理好与汉族和其他少 数民族的关系,致使矛盾日益尖锐。
统治危机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 会动荡不安,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可能性
从洛阳方面看
洛阳保守势力强大, 有利于争取汉族地
不利于改革
主的合作
经济 气候恶劣,交通不便, 地处黄河之南,农业
生产不能满足需要
生产发达
军事
易受强敌威胁,不利 于控制中原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 兵南下征服“南齐”
文化
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 个朝代之都
推动了洛阳的繁盛
北魏都城 政治经济中心 城市规模宏大
政治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 力。摆脱危机、巩固统治是孝文帝改革的基本 出发点,故A项正确。
• 答案: A
• 2.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 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 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1 . 北 魏 建 立 : 386 年 ,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 平城,历史上称北魏。
2 . 统 一 黄 河 流 域 : 439 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历时一 百余年十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民族 汉族 鲜卑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化
农耕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游牧为主 逐水草而居 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农耕文明 VS 游牧文明
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 →必要性
阶级矛盾
由于赋税制度的混乱、租调徭役繁重、 贪官横行,阶级矛盾激化。
民族矛盾
北魏统治者未能处理好与汉族和其他少 数民族的关系,致使矛盾日益尖锐。
统治危机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 会动荡不安,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可能性
从洛阳方面看
洛阳保守势力强大, 有利于争取汉族地
不利于改革
主的合作
经济 气候恶劣,交通不便, 地处黄河之南,农业
生产不能满足需要
生产发达
军事
易受强敌威胁,不利 于控制中原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 兵南下征服“南齐”
文化
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 个朝代之都
推动了洛阳的繁盛
北魏都城 政治经济中心 城市规模宏大
政治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 第一节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35张PPT)
冯太后的生活也比较俭朴,不好华饰。
不论如何,冯太后都不愧是北魏一位杰出的 女政治家。
二、孝文帝改革措施
均田制的实行及内容
(1)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即无主荒地:死后归还,不得 买卖 )四十亩,桑田(即已耕种土地:可继承和买卖)二十亩; 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分露田时会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 身死或年满七十岁,须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世业田,不须还 官;按照规定,桑田内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至 于不宜蚕桑的地区,则改受麻田,当中男子十亩,妇人五亩。 (2)奴婢和耕牛参加授田。奴婢依一般农民授田。耕牛每头授 田三十亩,限四牛。 (3)田地缺乏地区,允许农民“逐空荒”,迁往他郡。 (4)犯罪流徙户或绝户,其土地归国家所有,作均田授田之用
一、改革的背景
长城--
农耕文明的防卫线 两种文明的分隔线
“秦长城长度超过万里,标志着万里长城的开始; 同时也代表着中华大地上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共存的 开始。”
1、北魏的崛起及北方的 统一-----改革的前提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民族融合在十六国时期进一步加强。 ➢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 ➢北魏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
随着献文帝慢慢长大,母子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公元471 年,十八岁的献文帝被迫禅位于四岁儿子拓跋宏(即孝文帝), 自己做了太上皇。但他仍统兵南征北伐,这就使冯太后感到威 胁,而且他还杀了太后的男宠李奕,于是冯太后于公元476年, 将年仅二十三岁的献文帝毒死。 献文帝死,冯太后以太皇太 后身份再次临朝听政。重用一批有改革思想的人,进行一系列 改革:颁行班禄制,整顿吏治,统一度量衡,推行"三长制", 实行均田制。改变了鲜卑族的落后局面,为孝文帝迁都洛阳以 后的繁荣打下基础。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44张PPT)
目的
缓和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1.前期——制度改革(冯太后主持) (重点是建立新制,取代旧制)
(1)整顿吏治;
• ⒈北魏孝文帝为什么非常重视对官吏的治 理?
• ⒉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整顿吏治?效果如何?
(1)整顿吏治;
• A.背景: • 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北
促进他后来推行汉化政策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 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
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前提)
2、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 改革迫在眉睫(必要性)
3、北魏早期汉化改革的奠基作用(有利条件) 4、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 (推动力)
冯太后(442~490)
材料: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 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 《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 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影响?
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儒家经典,有深厚的中国传统 文化底蕴。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统一: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北朝 它改变了以往豪强地主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北魏
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
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
赋税制度混乱
北魏前期征税,分为“三等九品”。九品是根 据资产多少而规定的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
缓和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1.前期——制度改革(冯太后主持) (重点是建立新制,取代旧制)
(1)整顿吏治;
• ⒈北魏孝文帝为什么非常重视对官吏的治 理?
• ⒉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整顿吏治?效果如何?
(1)整顿吏治;
• A.背景: • 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北
促进他后来推行汉化政策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 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
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前提)
2、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 改革迫在眉睫(必要性)
3、北魏早期汉化改革的奠基作用(有利条件) 4、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 (推动力)
冯太后(442~490)
材料: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 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 《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 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影响?
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儒家经典,有深厚的中国传统 文化底蕴。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统一: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北朝 它改变了以往豪强地主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北魏
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
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
赋税制度混乱
北魏前期征税,分为“三等九品”。九品是根 据资产多少而规定的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
第1课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 (共44张PPT)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 孝文行改革,旧俗尽扫光。 均田加俸禄,南迁到洛阳。 鲜卑封建化,民族融合强。
四、改革的影响
经济 使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洛阳繁盛,成
为国际性商业城市,为后来隋朝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政治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民族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各地豪强 地主聚族而居,纷纷以宗族乡党的形式,占据有利地 势筑坞立堡,割据一方,武装自卫,从事生产,维持 生存。这些豪强地主称为宗主,坞堡里的农民实际上 是坞堡主控制的依附程度不等的农民,向坞堡主交纳 地租,承担劳役和兵役。魏道武帝建立北魏政权时, 为了取得各地宗主的支持,被迫承认宗主在地方上的 势力和他们的政治经济权利,并任命他们为政府收纳 地方租税,征发兵役、徭役。这种宗主督护制有许多 弊端,宗主往往隐瞒户籍借此逃避赋役。 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有何危害?
民族大融合的原因(途径):
⒈政治因素:国家分裂或战乱,民族迁 徙、杂居、兼并战争。 ⒉阶级因素:在各族人民联合反抗统治 者压迫的斗争中。 ⒊经济因素: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转向 农业生活的封建化过程中。 ⒋统治者政策因素:开明的民族政策、 汉化政策、“和亲”、“册封” 。 ⒌友好交往。
单元小结
北魏 建立 推动 经济 发展 阶级 与民 族矛 盾日 益尖 锐 改革 迫在 眉睫 推行 新制 推动 经济 发展 推动 封建 化 推动 民族 融合
中国民族融合的几个高潮
1、三国至南北朝 2、五代十国 3、元朝
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和中原汉族居住地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 这也是我国古长城沿线。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就 会影响到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中国 历史上几次农牧民族军事对峙,比如北方十六国与南 方东晋政权的对峙,北朝与南朝的对峙,辽、西夏和 金与两宋的对峙等,都是伴随着寒冷期的到来而形成 的。根据气象学家的报告,中国第二个寒冷期是东汉 至隋朝(公元初至7世纪),第三个寒冷期是北宋中后 期到南宋中期(11至13世纪),第四个寒冷期是元末 明初到清末(15至20世纪)。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 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这就加 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 恰好与三个寒冷期的时间基本吻合。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27张PPT)(1)
作 用:迁都洛阳使北魏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 统治,而移风易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 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平城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洛阳
整顿吏治
北魏前期,地方官吏不论政绩优劣,一律任 期六年,而且没有俸禄。这就使得当时的吏治非 常混乱,各级官员贪污的现象相当严重。官员的 贪污不仅影响北魏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加深了北 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课标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北
东 方魏 汉蜀
南吴
方
北朝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朝
南朝
2、时代特征
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 的时期。 2)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战争频繁。 3)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 发展较快。 4)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大迁徙、是民 族大融合时期。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 周礼,孔子的“仁”是 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 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制 度维护自身统治。
从材料和图片中,你 能得出什么认识?
鲜卑人乐俑
恢复汉族的礼乐制 度,加速政权封建化
三长制
在推行均田制的 同时,北魏废除了宗 主督护制,改行三长
知识链接 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
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 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
为此,孝文帝制定 了俸禄制和地方官吏任 期制。凡贪污帛满一匹 及枉法者,一律处死; 官吏按政绩的好坏来决 定升降。
俸禄制
整
治 吏 治
规定由国家发放 官吏的俸禄,严 惩贪污枉法者。
平城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洛阳
整顿吏治
北魏前期,地方官吏不论政绩优劣,一律任 期六年,而且没有俸禄。这就使得当时的吏治非 常混乱,各级官员贪污的现象相当严重。官员的 贪污不仅影响北魏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加深了北 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课标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北
东 方魏 汉蜀
南吴
方
北朝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朝
南朝
2、时代特征
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 的时期。 2)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战争频繁。 3)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 发展较快。 4)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大迁徙、是民 族大融合时期。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 周礼,孔子的“仁”是 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 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制 度维护自身统治。
从材料和图片中,你 能得出什么认识?
鲜卑人乐俑
恢复汉族的礼乐制 度,加速政权封建化
三长制
在推行均田制的 同时,北魏废除了宗 主督护制,改行三长
知识链接 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
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 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
为此,孝文帝制定 了俸禄制和地方官吏任 期制。凡贪污帛满一匹 及枉法者,一律处死; 官吏按政绩的好坏来决 定升降。
俸禄制
整
治 吏 治
规定由国家发放 官吏的俸禄,严 惩贪污枉法者。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课件: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节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共19张PPT)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新课讲授
北朝(439-581)
北
东 方
十六国
北魏 386-534
东魏
西魏 齐
北齐 北周 梁
陈
581 隋 朝
汉
南 25-பைடு நூலகம்20 方
魏
蜀 吴
西晋
266-316 东晋
宋
南朝(420-589)
一、智者的选择 拓跋鲜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 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魏书·序记》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⑴统一: 439年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
⑵意义:
①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②为北方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 的发展; ③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创造了有利 条件。
3.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1)北魏政权制度建设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2)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
原因 平城的弱势(政治上,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封建化;经济上,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军事上, 北方少数民族威胁;地理上,偏居塞上,经略中原 困难),洛阳的优势(地理上,位置优越,农业经 济发达,交通便利,且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军事上,当时南方国力较
弱,迁都洛阳便于统一全国)。 策略 假借讨伐南朝。[从侧面反映改革的艰难] 作用 仿“原因”。 最主要
迁都洛阳
五、革除旧俗 1.措施:
易服装: 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讲汉话: 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
改汉姓: 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按门第高低选拔人才;
通婚姻: 提倡鲜卑人同汉人通婚; 改籍贯: 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新课讲授
北朝(439-581)
北
东 方
十六国
北魏 386-534
东魏
西魏 齐
北齐 北周 梁
陈
581 隋 朝
汉
南 25-பைடு நூலகம்20 方
魏
蜀 吴
西晋
266-316 东晋
宋
南朝(420-589)
一、智者的选择 拓跋鲜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 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魏书·序记》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⑴统一: 439年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
⑵意义:
①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②为北方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 的发展; ③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创造了有利 条件。
3.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1)北魏政权制度建设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2)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
原因 平城的弱势(政治上,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封建化;经济上,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军事上, 北方少数民族威胁;地理上,偏居塞上,经略中原 困难),洛阳的优势(地理上,位置优越,农业经 济发达,交通便利,且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军事上,当时南方国力较
弱,迁都洛阳便于统一全国)。 策略 假借讨伐南朝。[从侧面反映改革的艰难] 作用 仿“原因”。 最主要
迁都洛阳
五、革除旧俗 1.措施:
易服装: 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讲汉话: 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
改汉姓: 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按门第高低选拔人才;
通婚姻: 提倡鲜卑人同汉人通婚; 改籍贯: 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第一课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35张PPT)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思考:孝文帝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野蛮的使征鲜孝卑服文族帝者发顺生总应了时是根代本被潮性流那的,变些推化行他(一们生系活所列方汉征式化汉服政族策民化,、族的
较高文明所汉生 经 少 胡族服征产 济 数崇方 发 民汉生服尚式 展 族服活胡,农,封方孝服耕政建式这文化权化汉帝是、的的出族社巩成行一化图会固功条制,典度民范永封族。恒建融牧生化合的马产)的图历方,加式史有 强的利 ,规农耕于 是牛律耕北 一图化胡 琴方 次。 但—是,—孝《文帝马不克加扬思弃恩的全格盘斯汉化选,集忽视》保第持二卷
中国的公元五世纪,与孝文帝一起结束生命,……他用九年时间把中国北方推入一
个文化拐点,而当时全中国的枢纽也正在那里。因此,他是鲜卑族历史上、北魏历史上,
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帝王……通向大唐之路,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是云冈石窟和龙
门石窟。
——余秋雨《中国文脉》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胡饼
胡瓜
胡桃
胡萝卜高桌高椅ຫໍສະໝຸດ 胡琴胡床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 录
一、融合之势、冲突之时
二、变革制度、移风易俗
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 )起, 一直延 续至孝 明帝正 光五年 (524年)止 ,前后60多年 。
三、民族融合、奠基盛唐
孝文帝(467——499)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 洛阳, 同时拉 开了营 建龙门 石窟的 序幕。
大权,在献文帝、孝文帝时期两度
“临朝听政”,成为北魏朝廷的实
际统治者。她主政时已开始了以汉
化为中心的社会改革,孝文帝第一
文明皇后(冯太后)阶段的改革实际上是在她的主持下
掌握实权,培 养孝文帝学习 汉族文化.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节《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参考课件.ppt
禁 露田
国家所有
限 桑田
农民所有 禁 麻田
1、推行均田制;
影局响限:性:
11))抑抑制制了了土土地地兼并兼,并调,动但了土广地大不农民均的依生然存 产在积。极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民族2)(大促国融进合家了。控北制魏的政权土的地封有建限化),推动了北方
32))对随后着代人有口很的大影增响多,,为人中地国矛封盾建鼎突盛出时。 期的3)出政现莫府定剥了削雄、厚掠的夺物农质民基础的。劳动力。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1、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 盾与阶级矛盾;
2、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 魏的社会发展。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推行均田制; 2、整顿吏治; 3、迁都洛阳; 4、革除旧俗;
1、推行均田制;
演1)变:雏均形田:制北开魏始初年实实行行于计北口魏授田,“劝课
早期鲜卑族拓跋部的游牧生活
嘎仙洞遗址
汉魏以 来,鲜卑拓 拔部逐渐南 迁,过着游 牧生活。公 元315年鲜 卑拓拔部建 立代国,后 为前秦苻坚 所灭。
北魏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后,
前秦瓦解。386
年,拓拔部的首
领拓拔珪乘机复
国,改国号魏,
后来定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
历史上称为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 了北方,结束了
北魏疆域图
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 流域;(386年、439年)
——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 的局面;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 加强。
改革的前提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社会政矛治盾黑尖暗锐,;租调徭役繁重,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共21张PPT)
一、智者的选择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平城 (1)386 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 _____ ,史称北魏; 439年,北魏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统一北方。
大兴安岭 (2) 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在 ____________ 一带,过着游牧
生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其传统的统治方式,引 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
· 为什么长城两岸人民的穿着、习俗、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巨大
的改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北魏孝文帝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
矛盾激化。
3.社会影响:使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严重的统治危 机,使改革迫在眉睫。
要点二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汉化政策的评价
1 .这一政策具体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
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 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
特别提醒:均田制是一种封建土地私有制与封建土地国有
制相结合的土地制度,其实施的前提是政府手中控制着大
量的无主荒地,不触犯地主土地私有制。随着土地兼并的 发展,均田制至唐中期以后被废除。
三、整顿吏治 1.原因:北方统一后,百官贪污成风,既影响了北魏政 权的经济收入,也加深了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矛盾。
要点三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2.从解决土地问题入手,整顿吏治,使改革有一个良好
的环境。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34张PPT)
制
三、改革的举措: 整顿吏治
有一次,孝文帝问大臣怎样才能够平定盗贼,有大臣 回答说,盗贼也是人,为贼实属无奈。如果地方官吏称职 ,治理有方,盗贼自然就会平息了。 思考:北魏为什么一度盗贼猖獗呢?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 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
思考:据此,北魏应该怎样才能解决吏治混乱局面呢?
服饰汉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姓 氏 汉 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 违者,免所居官
语言汉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为了拉拢汉族地主,扩大统治基础,孝文帝还主张同 汉族通婚。他自己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 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 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这种姻亲关系,把汉族地主 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
社会生活封建化 (汉化)
孝文帝改革内容
经济方面:均田制
政治方面: 1、三长制 2、整顿吏治 3、迁都洛阳
社会风俗 1、易服饰 2、姓氏汉化 3、语言汉化 4、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5、生产方式农耕化 6、社会生活封建化(汉化)
四、孝文帝改革的实质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政权的封建化 少数民族经济的农业化
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
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
生产方式农耕化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 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 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 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鲜卑人乐俑
从材料和图片中,你能 得出什么认识?
三、改革的举措: 整顿吏治
有一次,孝文帝问大臣怎样才能够平定盗贼,有大臣 回答说,盗贼也是人,为贼实属无奈。如果地方官吏称职 ,治理有方,盗贼自然就会平息了。 思考:北魏为什么一度盗贼猖獗呢?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 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
思考:据此,北魏应该怎样才能解决吏治混乱局面呢?
服饰汉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姓 氏 汉 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 违者,免所居官
语言汉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为了拉拢汉族地主,扩大统治基础,孝文帝还主张同 汉族通婚。他自己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 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 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这种姻亲关系,把汉族地主 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
社会生活封建化 (汉化)
孝文帝改革内容
经济方面:均田制
政治方面: 1、三长制 2、整顿吏治 3、迁都洛阳
社会风俗 1、易服饰 2、姓氏汉化 3、语言汉化 4、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5、生产方式农耕化 6、社会生活封建化(汉化)
四、孝文帝改革的实质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政权的封建化 少数民族经济的农业化
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
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
生产方式农耕化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 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 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 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鲜卑人乐俑
从材料和图片中,你能 得出什么认识?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27张PPT)
(2)意义:
A、使得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B、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 C、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 文明的发展
4.移风易俗
内容
易胡服 讲汉话 改汉姓 通汉婚 改籍贯 行汉制 崇儒学
促进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意义
推动了鲜卑政权的封建化
三、改革的影响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
二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影响)
材料:“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 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 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 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材料: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时人
谢灵运曾这样介绍:“北境自染逆虏,穷苦
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
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三、改革的影响 1、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 2、进一步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3、为隋唐的大一统和繁盛奠基
Hale Waihona Puke 延伸: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孝文帝改革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 的愿望。 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
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 毅然改革。
——《魏书·孝文帝本纪》
一、改革背景 1、北魏统一北方,经、政、文相对落后 2、北魏社会矛盾尖锐 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个人因素
二、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1)内容: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 的徭役和兵役。
2)影响: 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但是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了农民 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A、使得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B、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 C、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 文明的发展
4.移风易俗
内容
易胡服 讲汉话 改汉姓 通汉婚 改籍贯 行汉制 崇儒学
促进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意义
推动了鲜卑政权的封建化
三、改革的影响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
二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影响)
材料:“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 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 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 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材料: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时人
谢灵运曾这样介绍:“北境自染逆虏,穷苦
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
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三、改革的影响 1、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 2、进一步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3、为隋唐的大一统和繁盛奠基
Hale Waihona Puke 延伸: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孝文帝改革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 的愿望。 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
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 毅然改革。
——《魏书·孝文帝本纪》
一、改革背景 1、北魏统一北方,经、政、文相对落后 2、北魏社会矛盾尖锐 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个人因素
二、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1)内容: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 的徭役和兵役。
2)影响: 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但是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了农民 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专题三(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人民版选修1)
北魏统一北方的原因
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 北魏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社会矛盾尖锐 阅读教材,思考北魏的社会矛盾有哪些? 1、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内部)
2、民族矛盾
拓跋鲜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材料: “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
东魏
北齐 北周
西晋
东晋 317-420 宋-齐-梁-陈 (420-589)
隋 朝
材料: 鲜卑以游牧为生,善骑射。东汉初年,活 动于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鲜卑……随着北匈 奴势力衰耗,鲜卑开始连年出兵攻击北匈奴。公元 85年,鲜卑与南匈奴、西零及西域各族共击北匈奴 迫使其逃遁。公元87年,鲜卑再次大败北匈奴,斩 杀优留单于。……北匈奴西迁。鲜卑趁势占据了漠 北地区 材料: 北魏初期的统治者在依赖武力统一北方的 同时,也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 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 通过分配土地,让人民定居生活,拓跋部由畜牧经 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 生活。
(4)革除旧俗---5提倡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 用汉礼、结汉婚
检测
作业:
• 1、梳理本节课的线索,制作框架图
• 2、资料书能力提升部分。
第一节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冯太后(442年?-490年10月17 日),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 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 元宏(拓跋宏)的嫡祖母,中国历 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 家。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实 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 生重要影响。
听政20年间,主持了前 期改革,为孝文帝全面改 革奠定了基础。
均田制——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据材料,概括说明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一、使命篇—时局与困惑
1、政治前提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必要性
民族融合的趋势 鲜卑族落后 社会矛盾尖锐
3、改革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 巩固统治
4、可能性
冯太后和孝文帝
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前期改革: 创立新制
均田制
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本民族文化特点,最终导致北魏政权的瓦解和鲜卑
族的消亡。
胡旋
胡 饼
鲜卑人乐佣:中国古舞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的“仁”胡 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其维护自身统床治。
社会制度封建化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材料四(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 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 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 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启示?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 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 3、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不断碰撞、融合,逐步形成、 发展和完善了中华文明;要坚持相互尊重、民族平等 的原则。 4、任何改革都具有曲折性。不会一帆风顺。 5、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作业:根据课前查阅资料分析解读, 课后据此写一篇小论文。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 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 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1)据材料分析归纳均田制推行的原因、目的及实质。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产 济 数崇方 发 民汉生服尚式 展 族服活胡,农,封方孝服耕政建式这文化权化汉帝是、的的出族社巩成行一化图会固功条制,典度民范永封族。恒建融牧生化合的马产)的图历方,加式史有 强的利 ,规农耕于 是牛律耕北 一图化胡 琴方 次。 但—是,—孝《文帝马不克加扬思弃恩的全格盘斯汉化选,集忽视》保第持二卷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使命篇—时局与困惑
一、使命篇—时局与困惑
1、政治前提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必要性
民族融合的趋势 鲜卑族落后
3、改革目的
4、可能性
一、使命篇—时局与困惑
材料一:“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在战争时,往往民驱族使汉矛族盾和激其他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
(3)均田制的实施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促进民族融合。促使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口任授 之好
授兴, 义读
,而好 ,书
及作为 览,
其,文 之手
《 魏 书 孝 文 帝 本 纪 》
成有章 也大, ,文诗 不笔赋 改,铭 一马颂 字上,
便 讲
不 释
, 学 不 师
卷 , 《 五
经
。
》
·
拓跋宏(467-499年)。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
5岁,公元490年亲政。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起了重要作用。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一、背景: 二、措施:
1.北魏统一北方 2. 民族融合的趋势,鲜卑族落后,社会矛盾尖锐 3.冯太后和孝文帝
1、 经济: 实行均田制 2、政治: 三长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 3、社会习俗: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与汉通婚
不负韶华,不辱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
为隋唐治制之所本影,响于中深国远之贡献颇大。
——《共和国教科书:上卷》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孝文帝改 革中得出什么启示?
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当; 3、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4、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的胆略和卓 识、以身作则及其坚定的信心.
三长制
保证国家对人民控制
整顿吏制 吏治有所好转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后期改革:移风易俗
具体措施
[孝文帝]诏 不得以北俗 之语言于朝 廷,若有违 者,免所居 官。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思考:孝文帝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野蛮的使征鲜孝卑服文族帝者发顺生总应了时是根代本被潮性流那的,变些推化行他(一们生系活所列方汉征式化汉服政族策民化,、族的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
帝,以土为德”,而土为“黄中之色,万物
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
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
A.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B.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
C.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
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思维延伸—— 民族关系回顾与展望
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二、孝文帝汉化改革(北方民族大融合) 三、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一带一路经济带
实质: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2)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不能。均田制仅仅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例。
材料三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 十亩……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 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 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 律。
——《魏书》卷二十二 请思考:
1.材料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哪些措施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思考:孝文帝汉化改革的特点。
领域
措施全政面治 涉及领经域济广
社会习俗 文化教育
汉化政策内容
整顿吏治(484年 )
三长制(渐486进年 性) 、阶段性
迁都洛阳(495年 ) 均田制(485年 )
禁胡服(494年 ) ,断北语(495年 )
改汉全姓,盘通汉婚姻化,封建化改革
学习汉族礼法,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思考:孝文帝汉化改革的特点。
材禁料胡二语:胡服帝恶……其宗国室俗勋鄙旧陋强,,不乃制悦迁性者都多洛、。阳激,改进国性姓为元氏,
——《中国历史讲义》
材料三:在北方民族政同府化上主,导孝文,帝自起了上重而要作下用,鲜
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所“求北不境获自,染则逆致阶虏诛级,殒社—穷,矛—会苦身盾《矛备祸宋激罹家书盾化,破》尖征,卷调阖锐六赋门七敛比《,屋谢靡。灵有”运止传已》。
实行宗主都护制。“魏初不立三长,股民多荫附,
荫附者皆无官役统,豪治强阶征级敛,内倍部于矛公盾赋” “诸州户
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图私。” ——《魏书 食货志》
一、使命篇—时局与困惑
1、政治前提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必要性
民族融合的趋势 鲜卑族落后 社会矛盾尖锐
3、改革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 巩固统治
4、可能性
冯太后和孝文帝
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前期改革: 创立新制
均田制
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本民族文化特点,最终导致北魏政权的瓦解和鲜卑
族的消亡。
胡旋
胡 饼
鲜卑人乐佣:中国古舞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的“仁”胡 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其维护自身统床治。
社会制度封建化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材料四(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 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 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 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启示?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 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 3、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不断碰撞、融合,逐步形成、 发展和完善了中华文明;要坚持相互尊重、民族平等 的原则。 4、任何改革都具有曲折性。不会一帆风顺。 5、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作业:根据课前查阅资料分析解读, 课后据此写一篇小论文。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 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 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1)据材料分析归纳均田制推行的原因、目的及实质。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产 济 数崇方 发 民汉生服尚式 展 族服活胡,农,封方孝服耕政建式这文化权化汉帝是、的的出族社巩成行一化图会固功条制,典度民范永封族。恒建融牧生化合的马产)的图历方,加式史有 强的利 ,规农耕于 是牛律耕北 一图化胡 琴方 次。 但—是,—孝《文帝马不克加扬思弃恩的全格盘斯汉化选,集忽视》保第持二卷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使命篇—时局与困惑
一、使命篇—时局与困惑
1、政治前提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必要性
民族融合的趋势 鲜卑族落后
3、改革目的
4、可能性
一、使命篇—时局与困惑
材料一:“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在战争时,往往民驱族使汉矛族盾和激其他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
(3)均田制的实施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促进民族融合。促使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口任授 之好
授兴, 义读
,而好 ,书
及作为 览,
其,文 之手
《 魏 书 孝 文 帝 本 纪 》
成有章 也大, ,文诗 不笔赋 改,铭 一马颂 字上,
便 讲
不 释
, 学 不 师
卷 , 《 五
经
。
》
·
拓跋宏(467-499年)。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
5岁,公元490年亲政。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起了重要作用。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一、背景: 二、措施:
1.北魏统一北方 2. 民族融合的趋势,鲜卑族落后,社会矛盾尖锐 3.冯太后和孝文帝
1、 经济: 实行均田制 2、政治: 三长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 3、社会习俗: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与汉通婚
不负韶华,不辱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
为隋唐治制之所本影,响于中深国远之贡献颇大。
——《共和国教科书:上卷》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孝文帝改 革中得出什么启示?
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当; 3、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4、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的胆略和卓 识、以身作则及其坚定的信心.
三长制
保证国家对人民控制
整顿吏制 吏治有所好转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后期改革:移风易俗
具体措施
[孝文帝]诏 不得以北俗 之语言于朝 廷,若有违 者,免所居 官。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思考:孝文帝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野蛮的使征鲜孝卑服文族帝者发顺生总应了时是根代本被潮性流那的,变些推化行他(一们生系活所列方汉征式化汉服政族策民化,、族的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
帝,以土为德”,而土为“黄中之色,万物
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
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
A.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B.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
C.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
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思维延伸—— 民族关系回顾与展望
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二、孝文帝汉化改革(北方民族大融合) 三、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一带一路经济带
实质: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2)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不能。均田制仅仅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例。
材料三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 十亩……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 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 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 律。
——《魏书》卷二十二 请思考:
1.材料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哪些措施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思考:孝文帝汉化改革的特点。
领域
措施全政面治 涉及领经域济广
社会习俗 文化教育
汉化政策内容
整顿吏治(484年 )
三长制(渐486进年 性) 、阶段性
迁都洛阳(495年 ) 均田制(485年 )
禁胡服(494年 ) ,断北语(495年 )
改汉全姓,盘通汉婚姻化,封建化改革
学习汉族礼法,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思考:孝文帝汉化改革的特点。
材禁料胡二语:胡服帝恶……其宗国室俗勋鄙旧陋强,,不乃制悦迁性者都多洛、。阳激,改进国性姓为元氏,
——《中国历史讲义》
材料三:在北方民族政同府化上主,导孝文,帝自起了上重而要作下用,鲜
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所“求北不境获自,染则逆致阶虏诛级,殒社—穷,矛—会苦身盾《矛备祸宋激罹家书盾化,破》尖征,卷调阖锐六赋门七敛比《,屋谢靡。灵有”运止传已》。
实行宗主都护制。“魏初不立三长,股民多荫附,
荫附者皆无官役统,豪治强阶征级敛,内倍部于矛公盾赋” “诸州户
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图私。” ——《魏书 食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