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分析分解
城市绿化案例分析
城市绿化案例分析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绿化不足。
城市绿化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还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分析两个不同城市的绿化案例,旨在探讨有效的城市绿化模式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案例一:新加坡的城市绿化新加坡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亚洲城市,其城市绿化一直备受瞩目。
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创建绿色花园城市,通过积极的绿化措施,使得城市拥有丰富的绿色植被。
第一,新加坡重视公园和绿地资源的建设。
全市范围内分布着大量的公园和绿地,不仅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例如,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是一个集合了湿地公园、花卉展览以及树木园林的绿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大自然亲近的公共空间。
第二,新加坡注重绿色建筑的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中,新加坡提倡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鼓励绿色屋顶、垂直绿化等方式,提高城市绿化率并改善建筑环境。
这不仅减少了城市的热岛效应,还为市民创造了更加宜居的居住环境。
案例二:波特兰的生态城市规划波特兰是美国一个重要的城市,其绿化措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波特兰通过生态城市规划,成功地将城市绿化与环境保护融合在一起。
第一,波特兰注重城市绿地的连接。
城市内的河流、公园和绿地被有效地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化网络。
这样不仅方便市民进行户外活动,也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并促进自然生态的恢复。
第二,波特兰鼓励市民参与城市绿化。
市政府通过推动社区园艺项目和社区花园的建设,鼓励居民参与城市的绿化和环保活动。
这样不仅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还提高了市民的环境意识和自觉性。
案例分析:通过对新加坡和波特兰的绿化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首先,城市绿化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在两个案例中,政府的强力措施和计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需要倡导绿化理念,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并引导市民积极参与。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分析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环保宣 传和教育,如媒体宣传、 社区活动、学校教育等, 提高市民对环保重要性的 认识和理解。
鼓励市民采用绿色生活方 式,如节能、节水、减少 一次性塑料使用等,培养 市民的环保行为习惯。
建立各种环保志愿者组织 ,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环保 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参 与度和归属感。
04
未来生态城市发展趋势
可持续能源
哥本哈根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研 发和应用,如风能,并计划在 2025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城市绿化
哥本哈根拥有广泛的绿地和公园 ,为市民提供休闲和运动空间, 同时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和气候 调节。
新加坡
1 2 3
密集绿化
新加坡通过密集的植树造林计划,实现了高覆盖 率的绿色空间,为市民提供了宜人的生活环境。
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环境 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 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来实现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生态 环境保护要求,合理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确保经济 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鼓励采用节能、环保的建 筑材料和技术,发展公共 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 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
建立健全环境监管和管理 机制,对环境污染源进行 严格控制和管理,确保生 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护 。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应优 先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建 筑,制定保护性更新规划 ,确保传统文化得到有效 保护和传承。
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 建筑和园林,应采取措施 进行保护和修复,同时也 可以通过改造和再利用的 方式,使其适应现代城市 生活的需求。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加强 文化交流等方式,提高市 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 同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 承和发展。
生态城市具有高效、和谐、健康、宜居等特征,能够提供优 质的生态服务和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
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典型案例(一)巴西库里蒂巴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7大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
一是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
在20世纪60、70年代,巴西库里蒂巴市就走上了低成本,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
城市拥有逐步拓展的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并采取了致力于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种土地利用措施。
首先,库里蒂巴市通过追求高度系统化的、渐进的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了士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其次,城市还鼓励混合士地利用开发的方式,而且总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
此外,城市在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的拓展中,主要是沿着几条结构轴线向外进行走廊式开发。
轴线是公共汽车系统的主要线路,这些轴线在城市中心交汇,构成了一体化道路系统的第一个层次;拥有公交优先权的道路把交通汇聚到轴线道路上。
而通过城市的支路满足各种地方交通和两侧商业活动的需要,并与工业区连接。
同时。
轴线的开发使宽阔的交通走廊有足够的空间用作快速公交用路。
目前,库里蒂巴市尽管有50万辆小汽车,但有2/3的市民每天都使用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无需财政补贴据有关研究人员估算这足以使得每年减少的小汽车出行达2700万次。
总之。
目前该城市80%的出行依赖公共汽车,其使用的燃油消耗也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
每辆车的用油减少30%。
这就使得库里蒂巴市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量居巴西首位,但污染却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交通也很少拥挤。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解析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解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成为了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态城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建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案例,探讨其成功之处以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启示。
一、案例一: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是一个集住宅、商业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城市项目。
该项目充分利用了滨海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通过规划建设,打造了一个绿色、宜居的城市空间。
这个项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城市与自然相结合,通过引入大量绿化、水系和公园,营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
同时,该项目还注重了可持续发展,采用了多种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使得整个城市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二、案例二:丹麦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城市丹麦哥本哈根是世界上自行车使用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其成功之处在于将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并通过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完善的自行车道和停车设施。
这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念使得哥本哈根成为了一个低碳、环保的城市,同时也改善了交通拥堵问题。
这个案例的启示是,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发展可持续的交通方式,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减少对汽车的依赖,从而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三、案例三:中国杭州西溪湿地中国杭州西溪湿地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该项目通过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打造了一个生态友好型的城市空间。
西溪湿地规划中注重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使得湿地与城市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景观。
同时,该项目还注重了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通过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案例四:德国弗莱堡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德国弗莱堡是一个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供应的城市,其成功之处在于通过规划和建设,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案例分析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例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土地开发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生态问题,许多城市开始采取生态城市规划并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的工作,例如中国广州市的花城广场,新加坡的濱海灣花园,美国的波特兰市等等。
本文将以这些成功的案例为例,来深入探讨如何制定和实施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问题。
首先,制定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工作。
这项工作需要基于城市的人口、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制定和实施生态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以广州市为例,该市有着较高的人口密度,而建设了许多大型商业区,因此其生态城市规划需要关注交通问题和雨水的收集利用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该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例如建立集中式的水资源管理系统,修建多层高架路等等,以提高城市的绿化和环境保护质量。
其次,生态城市规划还需要强调可持续性,即确保规划不会破坏环境和生态系统。
在制定生态城市规划时,要确保大城市的建设不会伤害到原始自然生态。
例如,新加坡的濱海灣花园就是一个成功的生态城市的案例。
该市在建设过程中,将花园的建设与环保方案紧密结合起来,采取了许多有利于环境的措施,例如尽可能少砍树和保护动植物种类。
通过这些措施,该市成功打造出一个将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和人类文化创造完美结合的城市休闲公园。
第三,实施生态城市规划需要高效的团队和管理机制。
因为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涉及许多不同方面的问题,例如环保、建设、卫生和绿化等,因此需要高效的团队和管理机制来实现这些工作。
以美国的波特兰市为例,该市采取了一种被称为“格林警察”的环保计划,这个计划成为了整个城市联网的绿色建筑和生态园和绿色交通网的管理流程。
通过这个管理机制,波特兰市成功成为了世界上最环保的城市之一,其生态城市的建设切实带来了更好的生态环境和更健康的人居环境。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但是通过对多个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城市如何进行生态规划和建设,以解决环境和生态问题。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分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挑战。
一、案例一:新加坡樟宜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建设案例。
该机场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首先,机场建筑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机场周围的绿化带和湿地保护区不仅提供了美丽的景观,还起到了净化空气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作用。
此外,机场还开展了严格的废物管理和水资源管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案例二:丹麦哥本哈根丹麦哥本哈根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城市。
该城市通过多项措施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碳排放的减少。
首先,城市建筑采用了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如地热和太阳能,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其次,城市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减少汽车使用量和交通拥堵。
此外,城市还注重垃圾分类和废物回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案例三:中国深圳中国深圳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城市,也是一个积极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
深圳通过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实现了能源消耗的减少和碳排放的降低。
首先,深圳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城市交通系统实施了严格的限行措施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
此外,深圳还注重绿化和生态保护,通过建设公园和湿地保护区,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案例四:美国波特兰美国波特兰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城市。
该城市通过多项措施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碳排放的减少。
首先,波特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城市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减少汽车使用量和交通拥堵。
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愈发突出。
为了解决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是一种能够在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城市。
下面以杭州未来科技城为例,进行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杭州未来科技城是为了实现杭州与互联网产业相互融合、互动发展而打造的生态城市。
它打破传统城市的布局,结合现代科技和生态理念,倡导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设计上,科技城采用环湖式布局,即中心有一个人工湖,四周环绕着不同的功能区块,如商务办公区、人文生活区、科技创新区等。
这种规划方式使城市更加具有景观性和可持续性。
在交通方面,科技城采用了多式联运的交通模式。
除了传统的公交系统和道路网络外,还引入了自行车、电动车及其他非机动交通方式,并建设了便捷的步行通道和人行天桥。
这不仅减少了高污染的机动车辆使用,促进了人们更多地使用环保交通方式,还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科技城还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和景观水体的补给。
此外,科技城还建设了雨水湿地和人工湿地,对城市污水进行生物处理和净化,使水体更清澈、湿地更生态。
在建筑设计方面,科技城注重建筑能源的节约和利用。
各个建筑采用了太阳能发电、地源热泵等技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建筑外墙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的能效。
此外,科技城还注重绿地的建设和植物的保护。
在城市各个角落都种植了大量的乔木、灌木和草坪,增加了城市的绿化面积。
科技城还建设了生态园区,保护了一些濒危植物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总体来说,杭州未来科技城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城市。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平衡,注重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自然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的城市能够以杭州未来科技城为榜样,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为我们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分析分解
生态城市与人居环境关键技术设计课程作业1 案例分析姓名:卢程班级:学号:1133450116提交时间:2016年10月8日基于生态示范的乡村公共空间修复——广州莲麻村生态雨水花园设计一、背景介绍广州莲麻村生态雨水花园位于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村委会附近,包括村委会前已经硬化的场坝及南侧的空地,基地面积670m2。
项目于2015年7—8月开始设计,整体于11月竣工。
接手项目时,村委会前场坝空间局促单调。
缺少活动及休憩设施;南侧空地原为废弃鱼塘,由于地势低洼,周围多个雨水口汇集于此,造成常年积水加之垃圾倾倒遍地无人清理,成为影响周围环境和村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地块。
莲麻村近年实施雨水工程和管线铺设,但由于沿用建设城市的惯性思路,地面过度硬化,农村区域又缺少人员及时管理维护,每逢雨季,地表径流大面积滞留,无法及时存蓄下渗到周边的自然土壤。
在推进现代化市政设施建设同时,设计中忽视必要的生态措施,使自然生态的乡村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依靠排水管道的雨洪管理方式不能完全“代谢”;由于硬质化造成地表水土流失、局域本底环境改变、本地植物凋零等生态问题。
二、项目概述设计以水为切入点。
针对场地问题,试图塑造亲切闲逸的邻水活动空间,重拾岭南乡村以水叙事的传统,探索乡村公共活动与生态景观的融合。
生态雨水花园设计将雨水对抗变为和谐共生,充分利用广州地区降雨充沛、气候湿润的特点,形成雨季旱季差异性景观,将环境教育、生态示范与景观结合。
三、主要特点分析1)通过打破场地边界,将鱼塘与村委会广场连接为一体,破除村委会的行政化印象,提升村委广场的亲和力;增加滨水活动及亲水空间,将原本局促的车行道转弯予以拓展,提高舒适度;植入景观构筑,改变原有视线焦点,将人的活动引入场地,丰富场地的空间形态。
2)运用海绵效应,就地化解矛盾。
将雨水就地蓄留、就地消化旱涝问题,即通过简单的挖方和填方,解决低洼地的积水问题。
形成了洼地与高岗地相结合的“海绵”系统。
生态城市建设的特点与成功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建设的特点与成功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所面临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生态城市的建设已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生态城市建设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与能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成功案例来阐述其实践效果。
在城市规划方面,生态城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传统城市规划注重开发利用土地,而生态城市则通过合理划定用地边界、科学保护绿地系统、建设公园绿地和湿地,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例如,新加坡的生态城规划中,南部滨海花园是一个具有丰富生态系统、生态公园、公共艺术设施的城市中央绿地,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在建筑设计方面,生态城市秉持低碳、节能、环保的原则。
在材料选用上,生态城市倡导使用可再生、可回收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瑞典的马尔默生态城建设中,使用了大量可持续建筑材料,如木材和可回收材料,大幅减少了碳排放。
此外,生态城市还鼓励建筑采用自然通风、自动光照等技术,降低能耗。
德国弗赖堡则利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实现了建筑的能源自给。
在交通方面,生态城市重视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发展。
生态城市倡导开发便捷的地铁和电车系统,减少汽车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排放。
丹麦的哥本哈根是一个成功的生态城市典范,城市鼓励居民步行、骑自行车,并完善了自行车通道和停车设施,使得非机动交通成为主要出行方式。
在能源方面,生态城市追求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中国的深圳光明新区生态城建设中,大力推广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建设了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实现了能源的可持续供应。
此外,生态城市鼓励使用能效高的建筑设备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降低能源消耗和浪费。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建设具有明显的特点,包括合理规划、低碳节能、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等。
通过成功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生态城市建设带来的巨大效益。
然而,生态城市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资金投入、社区参与等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生态城市的理想目标。
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目录
01 德国弗莱堡 02 日本北九州 03 北京 04 厦门
3
01
“绿色之都”— 德国弗莱堡
4
德国 弗莱堡
弗莱堡,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Breisgau地区的一座城市。弗莱堡的瓦邦 社区是德国最“绿”小区,实现“无车生活”。弗莱堡拥有林地5138公 顷,占市辖区总面积的43%,属德国拥有最多林地的城市之一。除此之 外,弗莱堡是世界闻名的太阳能之城,拥有全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开发利 用研究机构,已经形成了太阳能研究所、太阳能企业、供货商和服务部 门一体化的太阳能经济网络。
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1
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 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目前,美 国、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以及欧盟的一些国 家都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
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 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 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 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及建设产生积 极的指导意义
•启动生态城事业
15
考察办公设备循环利用工厂时的情景
16
北九州生态园区的优点:
公开与提供信息
就风险开展双向交流 目的:加深相互的理解,
力争避开或降低风险 方法:相关者共享信息, 制定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价
的方法。
信消 市 感除 民 、市 的 不民 理 快的 解 感不 与
安信 感赖 、 不
17
03
北京
13
14
“北九州模式”的主要经验
1.战略规划引导——1998年制定《新千年计 划》提出了21世纪以循环经济为基调的发展 目标。
2.保障体系健全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
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典型案例(一)巴西库里蒂巴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7大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
一是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
在20世纪60、70年代,巴西库里蒂巴市就走上了低成本,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
城市拥有逐步拓展的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并采取了致力于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种土地利用措施。
首先,库里蒂巴市通过追求高度系统化的、渐进的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了士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其次,城市还鼓励混合士地利用开发的方式,而且总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
此外,城市在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的拓展中,主要是沿着几条结构轴线向外进行走廊式开发。
轴线是公共汽车系统的主要线路,这些轴线在城市中心交汇,构成了一体化道路系统的第一个层次;拥有公交优先权的道路把交通汇聚到轴线道路上。
而通过城市的支路满足各种地方交通和两侧商业活动的需要,并与工业区连接。
同时。
轴线的开发使宽阔的交通走廊有足够的空间用作快速公交用路。
目前,库里蒂巴市尽管有50万辆小汽车,但有2/3的市民每天都使用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无需财政补贴据有关研究人员估算这足以使得每年减少的小汽车出行达2700万次。
总之。
目前该城市80%的出行依赖公共汽车,其使用的燃油消耗也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
每辆车的用油减少30%。
这就使得库里蒂巴市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量居巴西首位,但污染却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交通也很少拥挤。
城市建设优秀案例
城市建设优秀案例摘要:一、引言二、城市建设优秀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绿色生态城市建设2.案例二:某智慧城市建设3.案例三: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建设三、优秀城市建设案例的共同特点1.注重绿色环保2.强调智能化与科技化3.保护历史文化底蕴四、对我国未来城市建设的启示1.绿色发展2.智慧城市建设3.历史文化保护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城市建设案例。
本文旨在分析这些优秀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为我国未来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二、城市建设优秀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绿色生态城市建设该城市建设注重绿色环保,采用了许多生态友好型技术,如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等。
此外,还规划了大量的绿地和公园,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2.案例二:某智慧城市建设该城市建设强调智能化与科技化,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同时,还推动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产业发展,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智能化生活服务。
3.案例三: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建设该城市建设在保护历史文化底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制定了严格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对古建筑、历史街区进行修缮和保护。
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三、优秀城市建设案例的共同特点1.注重绿色环保无论是绿色生态城市建设,还是智慧城市建设,都把绿色环保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这符合我国绿色发展的战略方向,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2.强调智能化与科技化智慧城市建设将先进科技融入城市管理和服务,提高了城市运行效率,为居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生活体验。
这符合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有助于推动我国城市转型升级。
3.保护历史文化底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建设充分展示了我国历史文化的魅力,弘扬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这符合我国文化自信的发展战略,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四、对我国未来城市建设的启示1.绿色发展我国未来城市建设应继续坚持绿色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居民创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1.引言生态城市建设是应对全球环境挑战的重要举措,许多国家在此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2.案例一:斯德哥尔摩,瑞典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具生态城市特色的城市之一。
该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首先,斯德哥尔摩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目前有超过90%的电力来自于可再生能源。
其次,该市实施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实现了垃圾“零填埋”。
此外,斯德哥尔摩还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出行,以减少汽车使用量。
这些措施使得斯德哥尔摩成为一个环境友好型城市,并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改善效果。
3.案例二: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国家,其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首先,新加坡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
由于缺乏自然水源,新加坡实施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雨水收集和再利用、海水淡化等技术手段。
其次,新加坡注重绿化和生态系统保护,通过建设公园、保护自然湿地等方式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此外,新加坡还大力推广公共交通和鼓励低碳出行,以减少交通排放。
这些措施使得新加坡成为一个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4.案例三:芬兰赫尔辛基芬兰赫尔辛基是北欧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一个具有鲜明生态城市特色的城市。
赫尔辛基在能源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包括发展地热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建设了智能电网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赫尔辛基还注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通过绿色建筑和城市绿化来改善城市环境。
赫尔辛基还大力发展可持续交通系统,包括自行车道、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设施,以鼓励低碳出行。
这些措施使得赫尔辛基成为一个绿色、宜居的生态城市。
5.案例四:澳大利亚墨尔本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
墨尔本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包括雨水收集和再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1. 引言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案例,探讨其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做法。
2. 案例一:斯德哥尔摩,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一个充满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
该城市采用了多种创新的方法来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斯德哥尔摩实施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限制了汽车的使用,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出行。
此外,该城市还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如风能和太阳能。
这些举措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为居民提供了清洁的能源。
3. 案例二:弗莱堡,德国弗莱堡是德国一座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城市。
该城市在交通、能源和建筑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措施。
例如,弗莱堡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并建设了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
此外,该城市还实施了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
弗莱堡还建设了许多生态住宅和绿色建筑,以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4. 案例三: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但也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新加坡采用了创新的方法来解决水资源和垃圾处理等问题。
例如,新加坡开发了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该国还实施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有效减少了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5. 案例四:温哥华,加拿大温哥华是加拿大一座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城市。
该城市在交通、建筑和自然保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温哥华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并建设了完善的交通网络。
此外,该城市还实施了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
温哥华还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保留了大片的绿地和公园,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6. 结论通过对以上几个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了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以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为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可借鉴之处。
1. 基本概况介绍该典型案例的基本信息,包括城市名称、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发展背景等。
2. 目标设定说明该典型案例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目标和愿景,包括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改善空气质量、保护自然资源等。
3. 基础设施建设描述该典型案例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措施,包括城市规划、水资源管理、交通系统、能源供应等。
4. 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该典型案例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如垃圾分类处理、水污染治理、植被覆盖增加等。
5. 可再生能源利用讨论该典型案例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的做法,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的利用情况。
6. 社区参与和教育强调该典型案例中社区参与和教育的重要性,如居民参与环保活动、生态教育的普及等。
7.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分析该典型案例在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探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8. 成果评估评估该典型案例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成果,包括环境改善、能源效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9. 可借鉴之处总结该典型案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如可再生能源利用、社区参与、环境保护措施等。
10. 结论总结全文,强调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的重要性,并指出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启示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如加强城市规划、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这些经验对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不断推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生态城市建设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以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高品质生活的城市。
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国外典型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一:斯德哥尔摩,瑞典1. 基本情况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具生态城市特色的城市之一。
该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2. 成功经验(1)可持续交通:斯德哥尔摩积极推广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并建设了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鼓励居民使用环保交通方式。
(2)清洁能源:该城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绿色建筑:斯德哥尔摩鼓励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提倡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4)生态保护:城市中的绿地和湖泊得到有效保护,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系统。
三、案例二:温哥华,加拿大1. 基本情况温哥华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最大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生态城市之一。
该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2. 成功经验(1)水资源管理:温哥华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垃圾处理:该城市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3)可持续建筑:温哥华鼓励建设绿色建筑,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建筑对能源的消耗。
(4)城市绿化:城市中广泛种植各类植物,建设了大量的公园和绿地,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四、案例三:芬兰赫尔辛基1. 基本情况赫尔辛基是芬兰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欧洲重要的生态城市之一。
该城市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清澈的湖泊。
2. 成功经验(1)可持续交通:赫尔辛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推广电动汽车和自行车的使用,减少机动车污染。
(2)可再生能源:该城市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生态规划:赫尔辛基注重生态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建设,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城市案例分析完整版
?生态城市形成,城市经济、 社会、环境实现协调发展
?更为科学的环境保护计划 ?积极完善的产业发展计划 ?城市规划的不断调整 ?区域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
? 发展结果
欧文农场因其广阔的巴伦西 亚橘子林和丰富的物产而闻 名
住宅建设陆续开始,规模不断扩 大
引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分校,建成 “大学社区” 。规划总用地 1500 英亩,居民 5万人,高素质人口开 始进入置业;
? 在城镇体系规划方面,崇明三岛将按照集约化的原则,城镇化的 目标形成“新城 — 新市镇 — 中心村”的三级城镇体系 :1个新 城 —— 城桥新城。规划建设成为田园城市、亲水城市和宜居城市, 规划人口20万;9个新市镇 ——5个综合型新市镇和4个休闲型新 市镇,规划总人口42.5万;150个左右中心村,总人口约为17.5万。 到时崇明三岛将基本实现城镇化。而且居住的集约化也缓解了环 境和生态的压力。
12
欧文所在区域地势起伏,拥有山脉、峡谷、湖泊、溪流、湿地、 海洋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
? 欧文占地宽广,沿太平洋拥有长达 9英里的海岸线,并且由海岸线向内 延伸22英里,拥有丰富的地地质和 自然资源
? 整个欧文依据地形可以分为三大部 分:南部海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 北部高山地区,以南部和北部地区 自然资源最为丰富
4
崇明岛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条件成为拓展上海城市发 展、建设世界级城市和生态型城市的新空间
区位优势:崇明地处西太平洋沿岸中点,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金海岸与长江黄金 水道的交汇点,为长江之龙舌,亦是中国“T”型发展战略的节点和前哨,有着 不可替代的地位
发展优势:崇明将跨越传统的工业时代,直接从农业时代进入生态时代 作为一个工业化程度不高、经济有待进一步发展的地区,处在倡导知识经济、绿 色产业的时代,崇明有进行跨跃式发展的自身和外部条件,绕过传统的工业化制 造业发展模式,直接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绿色环保产业是崇明应走的 发展之路。
生态城市及案例分析
推进全域景区、景观建 组成部分、国际环境科
打造生态农业高地
注重农业标准化、产业 化、组织化、品牌化、 科技化发展,提升生态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农业资源利用率达到世
推制能术提动造化,高长向生提土兴智产高地海造线全利洋转和员用装型绿劳效备,色动率基推造生,地广船产改由智技率善,设景全旅旅,和链文融推产条体合动品拓联”旅向展动的游环,,大供境加打旅给与强造游从服会“格风务商多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将“生态城市”作为 一个重要概念提出。
什么是生态城市?
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 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 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 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 生活方式。狭义地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 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 居环境。
关系 协调
关系协调是 指人和自然 协调,城乡 协调,资源, 环境胁迫和 环境承载能 力协调。
2.生态城市的建设标准
社会 经济 自然
原则:以人为本,满足人 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 需求,创造自由、平等、 公正、稳定的社会环境;
原则:保护和合理利用一 切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 资源的再生和利用,实现 资源的高效利用,采用可 持续生产、消费、交通、 居住区发展模式;
恢复的河道
沿街的树木
设置城市溪流管理委员会以及 “溪流保护法令”,呼吁人们保护 溪流
投入城市基金保护溪流,减税法 案提高私有土地主继续照看和保护 河道的积极性
完善的基础: 设施
污水处理系统:伯克利拥有长达400英里的主要污水处理管道,通过 建立专门基金库进行管道的周期性维护。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检测、 修理管道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热门话题。
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从根本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将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以中国某城市的生态城市规划为例,分析其规划与设计方案。
该城市位于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城市规划部门立足保护生态,提出了以下的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案:首先,城市规划部门确定了生态城市的定位和目标。
他们将该城市定位为“绿色发展城市”,并制定了长期的发展目标,以实现城市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他们设定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能源管理等方面的指标,作为评估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
其次,城市规划部门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他们着眼于改善居住环境,建设高品质的人居空间,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并将生态住宅的建设纳入规划范围。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他们将城市绿地和自然景观与居民的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居民走出家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三,城市规划部门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他们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行节能减排政策,鼓励使用绿色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他们还致力于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废物资源的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第四,城市规划部门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
他们在城市规划中设置了大量的绿化空间,并保护现有的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
同时,他们还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以上是某城市的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一规划,该城市在城市化的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如何将规划方案付诸实施,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设计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设计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设计生态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机制来改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在城市规划中,设计生态学的理念和方法可以用来创建可持续的城市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的提升。
本文将分析设计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案例,以期加深对这一重要领域的理解。
案例一: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个充分利用了设计生态学原则的城市规划项目。
该项目占地约101公顷,包括了各种绿色空间、公园、花园以及公共休闲区域。
在设计上,滨海湾花园考虑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持续性、可访问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等因素。
滨海湾花园的设计中融入了众多环保措施。
例如,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植物过滤污水,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设计师还采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如垂直绿化、湿地和栖息地恢复等,以促进城市的生态多样性和自然保护。
通过将植物、水和城市可访问性相结合,滨海湾花园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可持续性的城市景观,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和休闲娱乐设施,使居民和游客能够与自然互动,同时提高了城市的居住质量。
案例二:柏林国际园区柏林国际园区是一个以生态设计为核心的城市规划项目。
该项目是在柏林机场关闭后对其进行改造,以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创新园区。
设计师们通过运用设计生态学原则,将45公顷的机场空间转化为一个技术创新中心,并增加了大量的绿色空间和生态景观。
在柏林国际园区的设计中,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同时也注重了可持续能源的利用。
例如,园区中设置了大量的太阳能板,用于供电和热水供应。
此外,园区还建立了一个生态城市农场,以提供新鲜的有机食品,并促进城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结合可持续能源、绿色空间和生态农场的创新设计,柏林国际园区成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园区不仅提供了职场和商务机会,还为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并成为柏林市的示范性项目。
案例三:新加坡濒水湿地新加坡濒水湿地是一个成功应用设计生态学原则的城市规划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城市与人居环境关键技术设计课程作业1 案例分析*****班级:1334501学号:**********提交时间:2016年10月8日基于生态示范的乡村公共空间修复——广州莲麻村生态雨水花园设计一、背景介绍广州莲麻村生态雨水花园位于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村委会附近,包括村委会前已经硬化的场坝及南侧的空地,基地面积670m2。
项目于2015年7—8月开始设计,整体于11月竣工。
接手项目时,村委会前场坝空间局促单调。
缺少活动及休憩设施;南侧空地原为废弃鱼塘,由于地势低洼,周围多个雨水口汇集于此,造成常年积水加之垃圾倾倒遍地无人清理,成为影响周围环境和村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地块。
莲麻村近年实施雨水工程和管线铺设,但由于沿用建设城市的惯性思路,地面过度硬化,农村区域又缺少人员及时管理维护,每逢雨季,地表径流大面积滞留,无法及时存蓄下渗到周边的自然土壤。
在推进现代化市政设施建设同时,设计中忽视必要的生态措施,使自然生态的乡村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依靠排水管道的雨洪管理方式不能完全“代谢”;由于硬质化造成地表水土流失、局域本底环境改变、本地植物凋零等生态问题。
二、项目概述设计以水为切入点。
针对场地问题,试图塑造亲切闲逸的邻水活动空间,重拾岭南乡村以水叙事的传统,探索乡村公共活动与生态景观的融合。
生态雨水花园设计将雨水对抗变为和谐共生,充分利用广州地区降雨充沛、气候湿润的特点,形成雨季旱季差异性景观,将环境教育、生态示范与景观结合。
三、主要特点分析1)通过打破场地边界,将鱼塘与村委会广场连接为一体,破除村委会的行政化印象,提升村委广场的亲和力;增加滨水活动及亲水空间,将原本局促的车行道转弯予以拓展,提高舒适度;植入景观构筑,改变原有视线焦点,将人的活动引入场地,丰富场地的空间形态。
2)运用海绵效应,就地化解矛盾。
将雨水就地蓄留、就地消化旱涝问题,即通过简单的挖方和填方,解决低洼地的积水问题。
形成了洼地与高岗地相结合的“海绵”系统。
将雨水快速排掉,是排水工程的基本目标,这种行为却会导致洪水被聚集和加速,其破坏力被强化、上游的灾害转嫁给下游;硬化工程导致水与生物分离、水与土地分离。
通过简单的填挖方,可以建立梯田,减缓山坡下来的地表径流,削减洪峰强度,调节季节性雨水流量;它们的方位.形式、深度都依据地质、地形因素和水流分析而设定。
这些梯田状栖息地根据不同的水质和土壤环境种植了乡土植被,减缓了水流,使水中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被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所吸收。
生态雨水花园设计将于雨水对抗变为和谐共生,充分利用广州地区降雨充沛、气候湿润的特点,形成雨季旱季差异性景观,将环境教育、生态示范与景观结合。
四、环境友好特征雨水花园通过将雨水滞留下渗来补充地下水并降低暴雨地表径流的洪峰,还可通过吸附、降解、离子交换和挥发等过程减少污染,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它能够有效地去除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病原体等有害物质。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雨水花园能够为昆虫与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通过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中空气的湿度与温度,改善小气候环境。
雨水花园的构造成本较低,且维护与管理比草坪简单。
与传统的草坪相比,雨水花园能够给人以新的景观感知与视觉感受。
五、空间结构分析整个场地由五个部分组成:集散广场区,休憩观赏区,滨水游览区,景观给水区,雨水净化区。
基本上场地的布置是围绕人的游览路线和雨水净化部分来分配的。
休憩观赏区作为游览的重点被布置在场地的中心。
六、景观与开放空间规划整个景观规划必然是围绕其雨水花园而产生的,而休憩观赏区的竹亭作为游览的最佳视点,连接了前部分的人群集散功能和后期的景观观赏、雨水净化的功能区。
竹亭的南向是滨水游览区,在为游人游览顺序的设计上也考虑到了动与静的结合,有静态的点的观赏,也有动态的线的游览。
七、技术路线1.雨水净化雨水在降落过程中,空气中的溶解性气体、溶解或悬浮状固体.重金属及细菌等会进入其中。
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降雨对地表的冲刷。
整个雨水花园湿地是一个有生命的雨水净化系统,将雨水经过人工湿地系统进行生物处理达到雨水净化的效果。
经过沉砂池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及泥沙的雨水进入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对生化耗氧量(BOD).化学耗氧量(COD)、水质中的悬浮物(S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这主要是由于水生植物和泥土对雨水中的SS有截留作用。
在植物根系周围,较远处以及更远处则会不同程度地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环境,有效地去除雨水中的生化耗氧量和化学耗氧量。
项目通过一系列说明将净化原理及过程以图文形式予以展示和讲解,将复杂的净化原理图形化,并对每种植物予以说明介绍,在实现雨水净化功能的同时对游客进行生态展示和生态教育,普及雨水生态净化知识,将科普融入场地之中,雨水净化过程的重要节点和过程均实现可视可读。
进出水口,溢水通道等主要流程节点均被精心设计展现,整个过程可视可读,参观者与设计者形成良性互动。
2.低技策略首先体现在聘请本地石匠。
由于乡村工匠普遍无法看懂图纸,现场90%的工程量由设计师亲自参与放线以及动手示范工艺,经验建造作为施工主线贯穿始终,并且产生了许多意外的效果。
现场调整施工工艺,材料选择,甚至平面形态在施工过程中都在不断进行调整,整个施工过程也是一个再设计过程。
当地工人由于缺乏正规施工训练,无法将场地砖缝铺砌整齐,因此设计师调整了工艺要求,顺应施工水平对砖缝问题不做要求并引导工人,地面铺装采用红砖立铺,将原本的施工错误变成特殊铺装效果,在地面形成了起伏波动的砖缝效果。
村民积极参与施工过程,妇女参与了竹竿的绑扎。
不仅极大地节省了人工成本,还普及了竹子绑扎工艺,方便将来的维护维修,村民无需请技术工人就可以自行修复破损,为村庄的改造建设提供了工艺样本。
这种共同参与的建造方式也激发了村民的主动性,为施工效率以及日后维护产生了积极影响。
3.废旧材料应用项目积极采用了废弃及乡土材料等低能耗、可降解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村庄附近维修道路拆除路面的大量混凝土被作为建筑垃圾运走,通过协调相关施工方,将废弃混凝土块用于挡墙砌筑和滨水石阶铺砌,结合本地红砖的地面铺装不仅极大节省了建造成本,而且通过材料的巧妙利用形成了特殊的形式语言和美学效果。
核心的竹亭构筑物就地取材采用了本地竹竿,节省造价的同时体现乡土材料特色。
八、文化、历史因素真正意义上的雨水花园则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
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乔治王子郡(Prince George's County),一名地产开发商在建住宅区的时候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就是希望用一个生态滞留与吸收雨水的场地来代替传统的雨洪最优管理系统(BMPs)。
在该郡环境资源部的协助下,最终使雨水花园在萨默塞特地区被广泛地建造使用。
该区每一栋住宅都配建有30~40m2的雨水花园。
它的建造被证明是高效而又节约的。
建成后对其进行了数年的追踪监75%-80%地面雨水径流量。
此后,在世界各地都开始广泛现阶段,我国的雨水处理方式古老而单一,核心就是“排”,基本手段便是使用工程方法——建立排水管道。
雨水收集的关键性容器——雨水管、排水沟等设施素面朝天,毫无美感和设计感地出现在视线中。
它们的作用无疑是把被污染的雨水收集起来直接排放到附近江河湖海,既污染了水源,又浪费了雨水的再利用潜质。
但即使是这样毫无景观优势的排水方日益吸引着景观设计师们去探索。
于是,一种新型雨水净化、滞留、渗透及排放的可持续性景观应运而生。
九、设计或实施效果广州莲麻村生态雨水花园建成后集生态示范、环境教育、雨洪管理、游憩休闲于一体,成为备受村民及游客欢迎的公共空间,通过对场地问题分析,结合当地的乡土营造方式。
对乡村的水生态进行了有效探索。
重拾河的城市生态与休闲效益——芝加哥滨河步道的设计一、背景介绍芝加哥河主干有着悠久且丰富的历史,它在很多方面呈现了芝加哥城市本身的发展。
芝加哥河以前是一条蜿蜒的沼泽,后来被硬化改造为工程河道以支持城市向工业型转换。
为了改善卫生情况,城市将河流主干与南边分支水流方向倒转,在此之后,建筑师与城市设计师丹尼尔·伯纳姆提出了滨河步道与瓦克道高架桥的新愿景。
近十年来,河流所扮演的角色随着芝加哥滨河项目再次转换——重拾芝加哥河的城市生态与休闲效益。
几年前,由于河流的重度污染,滨河休闲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但今天这个愿景成为现实。
在水质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沿河公共休闲使用强度的提升都体现了滨河生活的增加,呼唤通向水岸的新的连接。
响应这些号召,芝加哥交通部开始实施滨河步道项目,用新空间充实系统的各个部分,其中包括非常成功的退伍军人纪念广场与沃巴什广场。
二、项目概述2012年,Sasaki、罗斯巴尼建筑事务所、阿尔弗雷德本纳什工程公司以及广泛的技术顾问团队合作,任务是为州街与湖街之间的六个街区创造愿景。
在先前河流研究的基础上,此团队提出的芝加哥滨河概念规划在湖泊与城市步行系统,以及河流在城市中的支流之间提供了最后的关键连接。
三、主要特点分析1.六个街区,六个愿景河道经过六个街区,在不同的街区设计者表现出不同的设计愿景。
这也避免了在雷同体量上面的设计类似,在设计初期采取不同概念是最有效的办法。
六个街区的设计愿景分别是木栈道、码头、水广场、河剧场、拱和码头广场。
2.狭窄的线性滨水公园整个滨水公园呈线性。
它仅占车行道和河流之间相对狭窄的河岸部分。
但是这样的空间虽小,但是却能很高地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这样优质的城市公共空间也能提高作为一座城市的价值,周围的商业也能因此发展起来。
3.近两米的高差从车行到与河岸有将近两米的高差,可以将两个区域(交通用地和城市绿地)划分开。
4.大量的桥下空间整个滨河公园要经过5座桥,桥下空间往往属于在生理体验上压抑不佳的负空间。
在进行桥下空间的改造的时候,应该做到洁净、光明。
桥下因为其上方空间的压制,在视野上应尽量做到开阔。
5.相对独立,与河相连的全新功能系统将这些挑战变成机遇,团队为此线性公园提出了新的思路。
取代以建筑为导向的充满直角拐弯的步道,将步道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通过自身形态的变化,促进形成一系列与河相连的全新功能联系6.多种街区形态新的连接使得滨河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每个街区都呈现出不同形态,代表以河流为基础的一种功能。
四、环境友好特征结合休闲功能的生态恢复策略五、空间结构分析全新步道系统作为一个全新的联系步道系统,概念性规划框架为公园游客提供不间断步行体验。
每个类型空间不同的功能与形态使它们可以提供滨河的多样体验,从餐饮、大规模公众活动,到全新划艇项目设施。
生态城市与人居环境关键技术设计六、景观与开放空间规划这些空间包括:码头广场:餐厅与露天座椅使人们可以观赏河流上动态场景,包括驳船航行、消防部门巡逻、水上的士和观光船小河湾:租赁与存放皮划艇与独木舟,通过休闲活动将人与水真切地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