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的建立

合集下载

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桶装纯净水中乙醛含量方法的建立

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桶装纯净水中乙醛含量方法的建立

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桶装纯净水中乙醛含量方法的建立【摘要】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桶装纯净水中乙醛含量。

此次测定使用气相色谱Agilent 7890,配CTC自动进样器,选用HP-5毛细管色谱柱,采用程序升温进行分析以确定乙醛出峰时间,用外标法进行定量。

在0.01~1mg/L范围内,检出限=0.05mg/L,回归方程式Y=5.02719X+0.08512,r=0.09904,方法回收率=93.3%,RSD=3.06%。

【关键词】气相色谱;顶空;水;乙醛1 乙醛的危害在水厂净水工艺中,因使用消毒剂而产生消毒副产品(DBPs),其中包含乙醛;乙醛是合成树脂合成工业和药物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生活用水和水源水均存在被乙醛污染的可能性。

低浓度的乙醛会引起眼、鼻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支气管炎,高浓度的乙醛有麻醉作用,头痛、嗜睡、神志不清及支气管炎、腹泻,严重可致死,且醛类具有致癌的危险性[1]。

乙醛为无色易挥发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沸点20.8℃,热稳定性强,因此可使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顶空分析法的理论依据主要为道尔分压定律、亨利定律、拉乌尔定律,一般地,顶空瓶中被分析物的浓度正比于溶液中被分析物的浓度,既分析物的峰面积正比于注入的分析物的含量。

使用外标法制作标准曲线,可计算出被测样品的浓度。

现行标准GB11934-1989《水源水中乙醛、丙烯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2]和GB/T 5750.10-2006《生活用水检验方法消毒副产品》[3]检测乙醛都使用气相色谱填充柱法,采用水体直接进样,方法乙醛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24mg/L、0.3mg/L。

目前国内国外对部分水中挥发性烃类物质的测定都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使用顶空进样可以减少样品前处理、减小溶剂峰、减轻GC进样口和色谱柱污染程度、减轻质谱离子源污染程度,同时顶空进样法灵敏度高、精密度与线性好。

笔者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对桶装纯净水中乙醛含量进行测定。

2 试验方法2.1 仪器与试剂2.1.1 仪器Agilent GC-7890,配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色谱柱为HP-INNOWAS 30m×250μm×0.25μm 色谱柱,Agilent G6509B CTC自动进样系统2.1.2 试剂乙醛(色谱纯);乙醛标准储备液:精密称取适量纯品乙醛0.01g,定容到100mL容量瓶中,得100mg/L(纯水为超纯水);乙醛标准溶液:2.2 色谱条件进样口温度为250℃,分流进样,分流比为30:1;色谱柱流量采用恒定流量,流速为1mL/min;柱温为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保持5分钟),以2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70℃,以3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50℃;检测器(FID)温度为250℃,氢气流量40mL/min,空气400mL/min,氮气30mL/min。

气相色谱操作规程

气相色谱操作规程

气相色谱操作规程
《气相色谱操作规程》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掌握样品的分离与检测方法,提高实验者对色谱仪器的操作技能,进一步加深对气相色谱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二、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是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分离和检测的一种分析方法。

该方法通过样品在色谱柱中的分配和扩散,实现对混合物中各种组分的分离,然后利用检测器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三、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按照实验要求充分制备,并注明详细标签。

2. 色谱仪器准备:打开气相色谱仪器,进行相关初始化操作,包括检查色谱柱和检测器的清洁程度、连接气源并设置好气流速率和流场温度等。

3. 样品注入:将样品溶液通过进样口注入色谱柱中,注意保持流量均匀。

4. 色谱分离:根据最佳分离条件设定,进行色谱柱温度程序升温、保持和降温,保证样品能够被充分分离。

5. 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色谱仪器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样品分离结果,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注意事项
1. 实验者需严格遵守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佩戴防护装备。

2. 对色谱柱和检测器进行长期维护,保持其功能的稳定。

3. 样品注入时,注意避免造成进样口的污染和堵塞。

4.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相关操作和设备的异常情况,及时调整。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实验者能够熟练地掌握气相色谱仪器的操作规程,进一步理解气相色谱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应用,提高了实验者对色谱分析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

安捷伦气相色谱质谱仪方法建立

安捷伦气相色谱质谱仪方法建立

安捷伦气相色谱质谱仪方法建立安捷伦(Agilent)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一种用于分析复杂样品的常用仪器。

下面将详细介绍建立安捷伦气相色谱质谱仪方法的步骤。

首先,建立方法前需要准备样品和标准品。

样品应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准备方法,包括提取、净化等步骤。

标准品是为了建立定量分析方法而需准备的,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标准品。

其次,选择气相色谱柱。

根据待分析物的特性和分离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色谱柱的选择应考虑其分离效果、耐受性和使用寿命等因素。

接着,设置气相色谱仪条件。

对于安捷伦气相色谱仪,应设置合适的进样方式、进样量、进样温度等参数。

此外,还需要设置侦测器的工作参数,确保信号稳定且符合分析要求。

然后,选择合适的质谱条件。

质谱条件包括选择合适的离子源、离子化方式、扫描模式等。

离子源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特性确定,常用的有电子轰击离子源(EI)、化学电离源(CI)等。

离子化方式可选择正电离或负电离,具体选择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决定。

扫描模式可选择全扫描或选择离子监测(SIM)等,根据分析要求进行相应的选择。

建立方法后,需要进行方法的优化和验证。

优化方法可通过调整柱温程序、进样参数等方法进行。

验证方法可通过分析合适的质控品,检验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和重复性,并计算相应的校正因子和相对标准偏差等性能指标。

最后,进行样品分析。

根据建立的方法和优化验证的结果,对待测样品进行分析,并记录检测结果。

对于定量分析,可通过内标法或外标法进行准确测定。

总之,建立安捷伦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样品特性、色谱柱选择、仪器条件设置、方法优化和验证等方面的因素。

合理建立的方法可以为后续的样品分析提供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气相色谱法定义与分类及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气相色谱法定义与分类及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气相色谱法定义与分类及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一、定义与分类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是以气体为流淌相的色谱法,1952年由马丁(Mattin)、辛格(Synge)以及詹姆斯(James)等首次建立。

按照固定相的物质形态不同,Gc可分为气固色谱法(gas-solid chromatography,GSC)和蔼液色谱法(gas-liquid chrolnatography,GLC)两类。

按色谱柱的粗细和填充状况,GC可分为填充柱色谱法和开管柱色谱法两种。

填充柱(packed column)是将固定相填充在内径通常为4mm的余属或玻璃管中;开管柱(open tubular column)是将固定相涂布于柱管内壁,中空,所以又称为空心柱。

因为开管柱的内经通常惟独0.1~0.5 mm,所以又称为毛细管柱(capillary column)。

按分别机制,GC可分为吸附色谱法和分配色谱法。

GLC属于分配色谱法,而GSC因为固定相常用吸附剂,因此多属于吸附色谱法。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气相色谱仪(gas chromatograph)包括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别系统、温控系统和检测系统等五大系统。

气路系统是一个载气延续运行、管路密闭的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器、供气控制阀门和仪表,其作用是把试样输送到色谱柱和检测器。

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汽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眨眼汽化,并迅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

分别系统主要是色谱柱,它由柱管和装填在其中的固定相等所组成,其作用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分别。

温控系统是用来设定、控制和测量色谱柱、汽化室、检测室的温度装置。

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放大器、记录器,其作用是把经色谱柱分别后的各组分的浓度变幻改变成易于测量的电信号,如电流、电压等,然后输送到记录器记录成色谱图。

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是被分析样品(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汽化后)的蒸气在流速保持一定的惰性气体(称为载气,即流淌相)的带动下进入填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色谱柱中样品被分别成一个个组分,并以一定的先后次序从色谱柱流出,进入检测器,组分的浓第1页共3页。

食品中甲醇的测定

食品中甲醇的测定

食品中甲醇的测定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甲醇的方法。

方法DB-624石英毛细管柱(60m*530μm*3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保持1min,以3℃/min的速率升至130℃,再以100℃/min的速率升至200℃,保持3min。

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30:1;检测器温度250℃。

结果甲醇的浓度在20.354mg/L~1017.68mg/L 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6%,RSD 为1.4%,检出限为3.2566mg/L。

标签:气相色谱法;甲醇;玛咖酒甲醇可能有些人并不了解,然而,酒大家并不陌生,甲醇和酒精(即乙醇)虽同属脂肪醇,结构上仅有一碳之差,但其毒性却大相径庭。

甲醇(又名木醇或木酒精)主要經呼吸道和胃肠道吸收。

皮肤也可部分吸收。

甲醇吸收至体内后,可迅速分布在机体各组织内,其中以脑髓液、血、胆汁和尿中含量最高,眼房水和玻璃体中的含量也较高,骨髓和脂肪中最低。

甲醇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麻醉作用,可引起脑水肿;对视神经及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视神经萎缩,导致双目失明。

国家规定,任何类别的白酒,都必须符合《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GB/T5009.48-2003)“甲醇”项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甲醇的测定》(GB 5009.266-2016)中甲醇的要求。

以谷类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过0.04g/100ml(折成酒度为60度计,下同),以薯干及代用品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过0.12g/100ml。

本文的建立,对食品中甲醇的含量的精准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了参考。

1 验证方法1.1仪器与主要试剂赛多利斯电子天平(CPA225D)、Agilent 7890B(FID 检测器)、40%乙醇、玛咖酒、甲醇对照品(色谱级)、叔戊醇(无水级)、乙醇(色谱级)1.2 实验方法1.2.1 气相色谱条件:DB-624石英毛细管柱(60m*530μm*3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保持1min,以3℃/min的速率升至130℃,再以100℃/min的速率升至200℃,保持3min。

气相色谱法的优点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的优点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的优点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气相色谱法如何来确定是柱子流失还是系统污染带来的基线漂移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柱子从色谱仪上取下,堵住检测器的入口,再观察在程序升温时基线的漂移情况第二部分气相色谱法的建立第一章前言1,引言2,那些样品可以作为分析对象1,引言气相色谱法是根据气-固、气-液、气-液-固之间的相平衡,借溶质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建立相平衡的"界面"最好是无穷大,气相色谱法能满足在这个极大的表面上瞬间建立相平衡的条件由于一般用惰性气体作载气,故可认为溶质和载气分子之间基本上没有相互作用为减少色谱柱中的纵向扩散,流动相最好用分子量大的载气另外,还存在一个使理论塔板高度(H)最小的最佳线性流速但气相色谱法在选择色谱柱时基本上可以忽略这些研究固定相液体、载体表面、吸附剂以及溶质在液相中或固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才是选择色谱柱的必要事项2,那些样品可以作为分析对象分析样品的物性(如沸点、官能团、反应性、溶解的溶剂系统等)与选择气相色谱的分离条件密切相关保留体积(Vg)与样品沸点(TB)之间的关系:式中:M1-液相的分子量,γ-溶质的活度系数(同系物溶质的γ基本相同,则保留体积的对数与TB成直线关系),T-色谱柱温(1)溶质之间沸点相差20℃时:容易用标准色谱柱分离;(2)溶质之间沸点相差10℃时:若选择与溶质有相似极性的固定液,很容易分离;(3)溶质之间沸点相差5℃时:用较长的色谱柱或用结构与溶质很类似的固定液;(4)溶质之间沸点相差0~2℃时:当两者的沸点相近时,若每种溶质的官能团不同,选用与其中一种溶质的极性相近的固定液就容易进行分离但对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系物要选择可以利用结构差异的固定相(如分离o-,m-,p-位取代苯可用FFAP/Carbopak C等气-液-固体系);(5)溶质沸点在-50℃以下:用强吸附剂作填料,而且柱温要置于低温;(6)溶质沸点在-50~20℃:用吸附剂或以吸附剂为载体,且在担体上涂渍极性固定液的填料;(7)溶质沸点在20~300℃:几乎所有的填料均可使用;(8)溶质沸点在300℃以上:用高沸点固定液或根据情况将样品衍生化后再供分析用,或者用液相色谱法测定第二章色谱分离条件选择的指标1,柱效能(N)2,选择性(α)3,分离度(R)1,柱效能为了分离某一物质对,当相对保留值不变(固定液、柱温不变),而k值(固定液配比)变化时,k越小越是靠近非保留峰,则完全分离所需的塔板数越多但扣除非保留峰后(tR-t0)算出的有效板数(neff)却保持不变,则分离情况也可保持不变2,选择性所谓选择性就是固定液对于两个相邻组份的相对保留值,也就是某一难分离物质对校正保留值之比,以α表示α代表固定液对难分离物质对的选择性保留作用,其数值越大,越容易分离3,分离度(R)柱效能只说明色谱柱的效率高低,却反映不出难分离物质对的直接分离效果;而选择性则反映不出效率高低,故需用一综合性指标,即既能反映柱效能又能反映选择性的指标,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这一指标就是分离度,分离度是反映色谱柱对相邻两组分直接分离效果的而R值越大就意味着相邻两组份分离得越好第三章初始操作条件的确定1,确定初始操作条件2,色谱柱形式的选择3,分离条件优化4,程序升温1,确定初始操作条件进样量要根据样品浓度、色谱柱容量和检测器灵敏度来确定样品浓度不超过mg/ml时填充柱的进样量通常为1~5μL,而对于毛细管柱,若分流比为50:1时,进样量一般不超过2μL如果这样的进样量不能满足检测灵敏度的要求,可考虑加大进样量,但以不超载为限进样口温度主要由样品的沸点范围决定,还要考虑色谱柱的使用温度即首先要保证待测样品全部气化,其次要保证气化的样品组分能够全部流出色谱柱,而不会在柱中冷凝原则上讲,进样口温度高一些有利,一般要接近样品中沸点最高的组分的沸点,但要低于易分解组分的分解温度,常用的条件是250~350℃实际操作中,进样口温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设定,只要保证样品完全汽化即可,而不必进行很精确的优化注意,当样品中某些组分会在高温下分解时,就应适当降低汽化温度必要时可采用冷柱上进样或程序升温汽化(PTV)进样技术色谱柱温度的确定主要由样品的复杂程度和汽化温度决定原则是既要保证待测物的完全分离,又要保证所有组分能流出色谱柱,且分析时间越短越好组成简单的样品最好用恒温分析,这样分析周期会短一些特别是用填充柱时,恒温分析时色谱图的基线要经程序升温时稳定得多对于组成复杂的样品,常需要用程序升温分离,因为在恒温条件下,如果柱温较低,则低沸点组分分离得好,而高沸点组分的流出时间会太长,造成峰展宽,甚至滞留在色谱柱中造成柱污染;反之,当柱温太高时,低沸点组分又难以分离毛细管柱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操作,这样既保证了待测组分的良好分离,又能实现尽可能短的分析时间一般来讲,色谱柱的初始温度应接近样品中最轻组分的沸点,而最终温度则取决于最重组分的沸点升温速率则要依样品的复杂程度而定建议毛细管柱的尝试温度条件设置为:OV-1(SE-30)或SE-54柱:从50℃到280℃,升温速率10℃/min;OV-17(OV-1701)柱:从60℃到260℃,升温速率8℃/min;PEG-20M柱:从60℃到200℃,升温速率8℃/min检测器的温度是指检测器加热块温度,检测器温度的设置原则是保证流出色谱柱的组分不会冷凝同时满足检测器灵敏度的要求大部分检测器的灵敏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检测器温度可参照色谱柱的最高温度设定,而不必精确优化载气流速的确定相对容易一些,开始可按照比最佳流速(氮气约为20cm/s,氦气约为25 cm/s,氢气约为30 cm/s)高10%来设定然后再根据分离情况进行调节原则是既保证待测物的完全分离,又要保证尽可能短的分析时间用填充柱时,载气流速一般设为30ml/min空气,300~400 ml/min;氢气30~40 ml/min;氮气(尾吹气)30~40 ml/min 2,色谱柱形式的选择当欲测组分之间的相互分离系数很小时,即使对各种操作条件加以探讨,为使它们完全分离仍必须采用理论塔板数(N)大的色谱柱理论塔板数N按一般填充柱≤微填充柱≤填充毛细管柱≤空心毛细管柱的顺序增加由于N不同,有时色谱图也不相同3,分离条件优化事实上,当样品和仪器配置确定之后,一个色谱技术人员最经常的工作除了更换色谱柱外,就是改变色谱柱温和载气流速,以期达到最优化的分离柱温对分离结果的影响要比载气的影响大简单地说,分离条件的优化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分析时间内达到符合要求的分离结果参数基本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导致峰展宽的动力学因素,即与H、N、u有关的参数;二是与热力学有关的参数,即α,三是与流动相和固定相性质有关的参数k分离条件的优化就是设法调节有关参数,以便在尽可能短的分析时间内获得满意的分离结果(1)改变N和H这两个参数首先与柱长L有关,L增大时,N就成比例地增加,但分析时间也增加理想的方法是在不增加柱长的条件下减小H以达到增加N的目的可采取的措施有采用接近uopt的载气流速,采用小内径的色谱柱,如果是填充柱就采用较小的填料粒度(2)改变k改变k是提高分离度R的最容易的方法k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可有效地提高分离度,但当k大于5时R的变化就很小了,反而使保留时间迅速增加所以,GC分析中k值最好控制在2~5之间,一般要求不超过10,否则会大大延长分析时间改变k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改变柱温,降低柱温可明显地提高k此外,降低载气流速也是提高k的常用方法(3)改变α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一定时,α只与柱温有关当两个组分的α接近1时,改变H和k都难以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实现完全分离此时,应在保持k值为2~10之间的前提下,设法改变α按由易到难顺序排列的几个改变α的方法有:A,改变柱温;B,改变固定相,即更换色谱柱;C,利用化学作用,如通过衍生化反应改变待测物的结构4,程序升温程序升温可使待测物在适当的温度下流出,以保证每个组分有合适的k 值,同时改善分离度,因此是GC分离复杂混合物的有效方法第四章填充柱的选择要点1,固定液的选择2,载体的选择3,色谱柱的选择4,载气及其流速的选择5,柱温的选择6,气化温度的选择1,固定液的选择选择固定液无严格规律可循一般是凭经验规则,或根据文献,或利用麦克雷诺(McReynolds)常数表来选择固定液,然后将样品注入初步选定的柱子,根据样品分离结果,再决定是否更换固定液事实上同一样品也可用不同固定液加以分离,"相似相溶"规律必须遵循,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定向力、色散力、诱导力、氢键力这些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取决于作为分析对象的固定液-溶质体系,大致顺序是氢键≥色散力、偶极间力、诱导力)必须考虑在初步选择固定液之前,对样品的各种性质应尽可能多的了解固定液的选择(1)已知样品固定液的选择A,对于非极性样品,应首先考虑选用非极性固定液在非极性固定液上,不论样品是非极性或极性,保留作用都是色散力造成的无特殊选择性,组分基本按沸点顺序分离如果是烃与非烃混合物,则同沸点的极性物质先流出B,对于中等极性样品,应首先选用中等极性固定液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的作用力为色散力和诱导力,基本上按沸点顺序分离,但对沸点相同的极性和非极性组分,则诱导力起主要作用,非极性组分先流出C,对于强极性样品,应选用强极性固定液,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为定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处于次要地位,则样品组分主要按极性顺序分离对于极性和非极性混合物,则非极性组分首先流出,而且固定液极性越强,则非极性组分出峰越快,极性组分保留时间越长D,对于兼有酸性或碱性的极性样品,应选用带有酸性或碱性基团的高分子多孔小球,大致按分子量大小顺序分离还可选用强极性固定液,加入小量酸性或碱性填充剂,以克服载体的拖尾效应E,对于能形成氢键的样品,就选用氢键型固定液,按形成的氢键能力大小顺序分离F,对于含有异构体的样品,主要是芳香性异构体样品,可选用特殊保留作用的有机皂土或液晶做固定液则对位异构体往往出峰较晚(2)未知样品固定液的选择固定液的选择要和定性分离结合起来选择的指标只能由分离峰数目的多少,峰形以及主要(含量多的)组分分离的好坏来评价A,用高效能毛细管柱进行初分离毛细管柱具有很高的分离效能,一般未知样品大都可以分离开B,按指定固定液进行选择12种指定固定液是角鲨烷(SQ)、甲基硅油或甲基硅橡胶(SE-30,OV-101)、苯基(10%)甲基聚硅氧烷(OV-3)、苯基(20%)甲基聚硅氧烷(OV-7)、苯基(50%)甲基聚硅氧烷(OV-17)、苯基(60%)甲基聚硅氧烷(OV-22)、三氟丙基(50%)甲基聚硅氧烷(QF-1,OV-210)、β-氰乙基(25%)甲基聚硅氧烷(XE-60)、聚乙二醇-20000(PEG-20M)、己二酸二乙二醇酯(DEGA)、丁二酸二乙二醇酯(DEGS)、1,2,3-三(2-氰乙氧基)丙烷(TCEP)在这些指定固定液中,半数以上为有机硅固定液这是因其极性可由取代基百分数来调节,热稳定性好,使用温度范围宽(-50~350℃)对各种组分皆有良好的分离能力其中有五种称为最常使用固定液:SE-30,OV-17,QF-1,PEG-20M,DEGS,它们的性能稳定,极性间距均匀,应用面广,是一类最佳固定液(3)利用混合固定液可以用混合固定液调节被分离物质的保留值,以达到适宜的选择性对许多常规固定液来说,它们的保留性能具有"线性加和性"固定液配比的选择固定液配比的选择取决于样品的性质(沸点、极性),固定液、载体的性质以及柱温等一系列因素固定液的涂渍量有:10~30%,5~%和<%三种固定液的厚度与载体的表面积有关固定液的涂渍量减少时,保留时间缩短一般而言,即使在低固定液相时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也不改变,所以快速分析最好用低固定液相色谱柱一般来说,载体的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的含量可以越高反之表面积越小,固定液含量应越低近年来多采用低配比固定液柱,一般在10%以下从速率理论可知,固定液配比主要影响传质项,即分配比和液膜厚度,降低固定液的配比,可以降低液膜厚度,减少液相传质阻力,提高柱效但固定液含量过低,以至敷盖不了载体表面,也会由于载体吸附效应而使柱效降低2,载体的选择载体的选择对色谱柱性能有很大影响即:(1)决定柱效率(理论塔板数N直接与载体的表面积有关,表面积越大N越大);(2)样品吸附在载体上会产生拖尾峰或前延峰如样品和载体之间产生氢键会引起色谱峰拖尾气相色谱法的载体有:硅藻土微粒;对苯二甲酸微粒(185℃);特氟隆树脂微粒(210℃),此外还有硅胶、活性氧化铝等吸附剂理想的载体条件:(1)单位体积的填料要有足够的表面积;(2)表面是惰性的;(3)装柱时载体不破碎;(4)有耐热性载体的选择原则(1)生物类制品、药品等,它们一般属于高沸点、强极性物质,经常采用玻璃微珠担体,也可采用质量好的经酸洗的白色担体(2)高沸点的化工产品,如高碳醇、芳香羧酸酯,固定液涂渍量一般低于5%,经常采用白色担体或灰色担体(3)强腐蚀性物质,如SO2等,可选用特氟隆担体(4)含水有机物的分析,要求测定其中水的含量,可采用经硅烷化处理后的担体或高分子多孔小球(GDX)担体(5)一般常规的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如烃类、芳烃、卤代烃的分析,经常以采用红色担体为好载体粒度的选择理论塔板高度(H)和载体的粒径(dp)成比例,所以减小dp可以得到尖峰载体颗粒减小,柱效将线性增加但粒度过细会使柱压差过大,使柱子填充不均匀,使柱效和分析速度降低,给操作也带来不便通常填充柱的载体直径约为柱径的1/20~1/25左右,即当柱子较长时用60~80目(125~250微米),较短时用80~100目载体的前处理前处理方法有:酸碱洗涤;硅烷化处理;涂渍极性液相;KOH处理;H3PO4处理等表面处理最重要的方法是酸处理法这种酸处理方法能除去硅藻土表面的铁、镁、钠等金属物质3,色谱柱的选择色谱柱的材质有玻璃、镍、不锈钢和聚四氟乙烯塑料、石英等有极性的样品或不稳定的样品必须用玻璃柱不锈钢柱宜用于比较稳定的样品或需进样量大才能分析的样品一般柱形随仪器而定不容选择,有U形、W形、螺旋形螺旋管的直径应比柱大15~25倍,否则会影响分离色谱柱的内径板高与柱半径平方成正比原因是粗内径的色谱柱在填充固定相时,粗颗粒的固定相易集中于管壁附近,而细颗粒的易集中于管柱中心,致使柱截面上形成粒度梯度,即固定液分布不均匀造成柱效下降而细内径色谱柱易填充均匀,因而柱效高填充柱多用直径2~3mm的色谱柱,而微填充柱则使用内径1mm左右的色谱柱柱长的选择选用多长的色谱柱,主要依据固定液对难分离物质对的选择性一般多用1~3米的填充柱4,载气及其流速的选择载气的选择首先要适应所用检测器的特点,其次要考虑载气对柱效和分析速度的影响在快速色谱分析中,多采用H2、He作载气载气线速的选择对于难分离物质对,一般选用最佳线速,以N2作载气,其最佳线速在7~10厘米/秒;H2,10~12厘米/秒,此时柱效最高另外,载气线速与保留时间的倒数成直线关系载气流速对检测器响应值的影响对浓度型检测器来说,当进样量一定时,峰高基本上与流速无关,而峰面积与流速成反比;相反,对质量型检测器来说,峰高正比于载气流速,而峰面积与流速无关5,柱温的选择基本原则是在保证组份充分分离前提下,尽量缩短分析时间一般温度降低30℃,保留时间将增加一倍,温度降低分离效果好选择柱温的根据是混合物的沸点范围、固定液的配比和检测器的灵敏度柱温和固定液配比、保留值间的关系当保留值保持不变,则降低固定液含量,就可以降低柱温降低柱温又使色谱柱选择性α增大,而α增大则达到一定分离度所需塔板数降低,从而有利于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降低固定液含量可以降低柱温的另一个优点是,对于高沸点试样,可以在较低柱温下分析,这就使可供选用的高温固定液的数目增加了,色谱柱的稳定性也由于柱温的降低而增加但是固定液含量过低,柱温过低,易引起色谱峰的前伸或拖尾柱温和柱效、分析时间的关系提高柱温有利于提高柱效能柱温倒数与保留值的对数成线性关系,因此升高柱温可缩短分析时间柱温和试样沸点间的关系柱温和试样沸点间的关系,主要依据固定液的最低最高温度极限,和色谱仪的温度使用范围可通过固定液含量来调节柱温的高低对于高沸点混合物(沸点300~400℃),可用低固定液含量1~3%的色谱柱,在200~250℃柱温下分析对于沸点不太高的混合物(沸点200~300℃),固定液含量5~10%,在150~200℃柱温下分析对于沸点在100~200℃的混合物,柱温可选在其平均沸点2/3左右,固定液含量10~15%对于气体、气态烃等低沸点混合物,固定液一般在15~25%之间6,气化温度的选择气化温度取决于试样的挥发性、沸点范围、稳定性、进样量等许多因素气化温度一般选在试样的沸点或稍高于其沸点,以保证快速、完全气化检查气化室温度选择的是否恰当的方法是再升高气化温度,如果柱效和峰形有所改进,则温度太低,如果保留时间,峰面积,峰形激烈变化,则温度太高,分解已经出现因色谱是一个无限稀释的体系,极微量试样可以瞬间汽化故对一般分析色谱,气化温度比柱温高10~50℃左右即可第五章毛细管柱的选择1,固定相2,内径3,膜厚4,长度1,固定相(1)相似相溶原理,选用非极性的固定相分析非极性化合物(2)如果化合物可以用不同极性的固定相分析,首选最小极性的固定相(3)非极性的固定相的使用寿命大于极性固定相(4)最通用的固定相是SE-30和SE-54(5)对于偶极或氢键化合物,选用含腈基或聚乙二醇的固定相(6)轻烃或永久气体,选用PLOT柱(7)应用范围最广的五种固定相:SE-30,SE-54,OV-1701,OV-17和PEG-20M,能满足90%以上的分析应用一般的,尽可能避免使用污染特殊检测器的固定相,例如:腈基对于NPD,含氟固定相对于ECD但如果厂商特别说明,比如OV-1701(含腈基)和DM-200(含氟),则可以应用于ECD、NPD、MSD等高灵敏度检测器2,内径目前毛细管柱内径有三种:,,,其目的各不相同分流进样分流/不分流进样替代填充柱GC/MS应用柱上进样可用于标准TCD较高柱效能承受较大体积进样痕量分析内径增大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固定相,即使膜厚相同,也有较大的样品容量,同时也意味着降低了分离能力且流失较大小口径柱为复杂样品提供了所需的分离,但通常因为柱容量低需要分流进样如果分离度的降低能够接受的话,大口径柱可以避免这一点当样品容量是主要的考虑因素时,如气体、强挥发性样品、吹扫和捕集或顶空进样,大内径柱甚至PLOT柱可能比较合适同时要考虑仪器的限制和要求一个装配了填充柱的进样口可以用大口径毛细管柱内径),但不能用小口内径柱专用于毛细管柱的进样口一般可以用于所有内径范围的毛细管柱直接联用的GC/MS和MSD需要小口径柱,因为真空泵不能处理大口径柱的大流量确实查明你的整个系统看看适合那些柱内径的选择3,膜厚(1)标准膜厚:最广泛的应用(2)薄液膜用于高沸点化合物:石化,甘油三酯,甾体等(3)厚液膜用于挥发性化合物:气体,低沸点溶剂一般说来,薄膜比厚膜洗脱组分快、峰分离好、温度低,这表明它们适用于高沸点化合物、组分密集化合物或热敏化合物标准膜厚为到μm,对于流出达300℃的大多数样品(包括蜡、甘油三脂、甾族化合物)来说分析很好对于更高的洗脱温度,可以用μm的液膜厚膜对于低沸点化合物有利,对于流出温度在100℃~200℃之间的物质,用μm的液膜效果较好超厚膜(3-5μm)用于分析气体、溶剂和可吹扫出来的物质,以增加样品组分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另一个选择厚膜的原因,是为了用大口径柱时与小口径柱保持相同分离度和保留时间由于这个原因,大口径柱都只有厚膜厚膜意味着柱里有更多物质,从而流失更多,温度极限必然随膜厚度增加而下降4,长度(1)25~30m:标准柱长,满足绝大多数应用(2)10~15m:通常十个组分以下简单样品的快速分析(3)50m以上:复杂化合物分析一般情况,15m柱用于快速筛选,简单混合物或分子量极高的化合物30m 柱是最普遍的柱长,超长柱(50、60或105m)用于非常复杂的样品柱长度在柱性能上不是一个重要参数例如,加倍柱长,恒温条件下,分析时间则加倍,但峰分辨率仅增大约40%如果分离效果只是比较好,但不是特别好时,有比增加柱长度更好的办法来改进分析结果,考虑更薄的膜,优化载气流量或用程序升温分析强极性的组分时,如果样品与柱材质接触,那么峰会严重拖尾较厚的膜、相对短的柱比较有利,由于较少的柱材和较厚的固定液,掩盖并屏蔽活性表面从而减少相互作用的机会第六章检测器操作条件的选择1,TCD操作条件的选择2,FID操作条件对分离度(R)值的影响1,TCD操作条件的选择(1)桥电流热导池的灵敏度和桥电流的三次方成正比增加桥电流可以迅速提高灵敏度,但电流过高噪音加大,基线不稳,数据精度降低,而且热丝易氧化、烧坏当用He作载气时,热丝的最大桥电流为240mA用N2作载气时,一般控制在120mA以下一般说来电流的上限随池体温度升高而降低(2)载气从提高热导池检测器的灵敏度考虑,应选择热导系数大的气体,如H2和He作载气,就能得到较大的响应而重载气如N2,因热导系数与被测组分相近,其结果使热导检测器灵敏度大幅度下降。

安捷伦气相色谱质谱仪方法建立

安捷伦气相色谱质谱仪方法建立

安捷伦气相色谱质谱仪方法建立安捷伦气相色谱质谱仪(Agilent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是一种常用于分析化学的仪器,可以用于分析和鉴定物质的组分、结构以及含量等信息。

建立安捷伦气相色谱质谱仪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建立方法的关键步骤之一、根据分析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样品制备方法。

常见的样品制备方法包括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溶剂萃取等。

样品制备的目的是将需要分析的物质从复杂的样品基质中提取出来,减少干扰物质的影响。

2.仪器参数设置: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分析的目的,设置合适的仪器参数。

包括气相色谱的柱温、进样口温度、流速等参数;质谱的离子源温度、扫描范围、扫描模式等参数。

通过优化仪器参数,可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3.样品进样:将经过制备的样品进样到气相色谱仪中进行分析。

进样方式包括进样器进样和直接进样两种。

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进样方式。

进样的目的是将样品引入到气相色谱仪中,以便进行分离和检测。

4.气相色谱分离:在气相色谱柱的作用下,样品中的化合物在不同程度上被分离开来。

选择合适的气相色谱柱和柱温条件以及流动相,可以实现对样品中不同成分的有效分离。

5.质谱检测: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入质谱检测器进行离子化和分析。

根据质谱仪的离子源和检测器的选择,可以进行不同模式的质谱分析,如全扫描、选择离子监测等。

6.数据处理:通过质谱仪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进行化合物的鉴定、相对含量的计算等。

在建立安捷伦气相色谱质谱仪方法时,需要考虑到样品的特性、分析的目的以及仪器的参数等因素。

通过优化样品制备、仪器参数设置、进样方式和分离条件等步骤,可以建立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分析和鉴定。

气相色谱标准曲线的建立

气相色谱标准曲线的建立

气相色谱标准曲线的建立
气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它可以对复杂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标准曲线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用来确定分析物的浓度。

下面介绍气相色谱标准曲线的建立方法。

首先,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其中每个标准溶液的浓度都应该已知。

然后,将这些标准溶液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分析的结果应该是峰面积和浓度的关系,可以用Excel等软件绘制出峰面积和浓度的标准曲线。

建立好标准曲线后,将待测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其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建立标准曲线时要确保浓度范围广泛,且每个标准溶液的浓度应该足够接近,这样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待测样品的浓度。

总之,建立气相色谱标准曲线是气相色谱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准确建立标准曲线,可以有效地进行定量分析。

- 1 -。

气相色谱方法建立步骤

气相色谱方法建立步骤

气相色谱方法建立步骤
建立气相色谱方法的步骤如下:
1. 目标分析物的选择:确定需要分析的目标化合物,考虑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分析要求。

2. 样品的制备:根据分析目标的性质和组成,选择合适的样品制备方法,并将样品制备成适合气相色谱分析的状态。

3. 柱填充剂的选择:根据分析目标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柱填充剂。

常见的填充剂有聚硅氧烷、聚酯、聚醚等。

4. 色谱柱的选择:根据分析目标的特点和分离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常见的色谱柱有毛细管柱、填充柱等。

5. 优化分析条件:选择合适的进样方式、气相载气和流速、柱温等分析条件,并进行优化。

6. 建立定量方法:通过分析标准物质,确定分析目标物质的响应和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定量分析的方法。

7. 方法验证:进行方法验证实验,包括精密度、准确度、重复性等指标。

8. 方法应用: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获取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9. 方法维护:定期对分析条件和仪器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0. 结果解释和报告: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统计,并编写实验报告。

氯霉素类药残留测定——气相色谱法

氯霉素类药残留测定——气相色谱法

氯霉素类药残留测定——气相色谱法(7)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 GC具有高分别效能、高挑选性、高敏捷度等特点。

因为CAPs分子中含有羟基、氯基、亚氨基,分子极性较大,挥发性和热稳定性差,须对它们的极性官能团举行酯化、硅烷化或酰化,生成热稳定和易挥发的衍生物,才干用法GC举行测定。

同时,CAPs 均含有电子亲和性强的化学基团,可以采纳电子捕捉检测器( 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ECD) 举行测定。

虽然GC办法分析CAPs已经较为成熟,但因为需要衍生化,操作繁琐,因而限制了应用。

1974年在AOAC年会上,提出了当初CAP分析最敏捷的GC办法。

用提取动物组织中的CAP,蒸干后加4%溶液,脱脂,过硅藻土(Celite) SPE 柱净化,(TMS)衍生化后用GC-ECD检测。

该办法肌肉样品的回收率大于80%,LOD 小于1 μg/kg。

周金慧等建立了鸡肌肉和鸡肝脏组织中CAP 残留的GC-微电子捕捉(μECD)检测办法。

提取液氮气吹干后,用Sylon BFT [N,O-双 (三甲基硅)三氟乙酰胺(BSTFA)三甲基氯硅烷(TMCS) (99+1)]衍生化,GC测定,外标法定量。

鸡肌肉组织在0.1 μg/kg、0.5 μg/kg、1.0 μg/kg三个添加水平,平均回收率为90.2%~94.3%,日内CV在4.5%~11.6%之间,日间CV在7.8%~ 14.3%之间,LOD为0.05 ug/kg,LOQ为0.10 μg/kg。

鸡肝脏组织在0.2 μg/kg、0.5 μg/kg、1.0 μg/kg三个添加水平,平均回收率为82.9%~90.8%,日内CV在7.0%~11.2%之间,日间CV在7.9%~14.5%之间,LOD为0.10 ug/kg,LOQ 为0.20 ug/kg。

Kubala-Drincic 等建立了动物肌肉中的CAP的GC-ECD检测办法。

环境空气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环境空气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环境空气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一、背景介绍空气中的甲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

它是工业界和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之一。

然而,过量的甲醇排放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为了控制和监测空气中甲醇的浓度,建立一种准确、快捷、可靠的测定方法变得非常必要。

二、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甲醇浓度的原理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通过气体分离的色谱技术,常用来分离、检测空气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包括甲醇、乙醇等。

该方法基于甲醇的分布系数,利用气相色谱仪对空气样品进行分离和检测,从而获得空气中甲醇的浓度。

在分析过程中,首先将空气样品通过降温浓缩采集,将其与内标溶液混合后进样,待样品挥发后,通过气相色谱仪分离和检测,得到甲醇的峰值面积。

三、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甲醇的方法步骤1.样品处理- 采用气体输送图(ADS)或能量散射光谱仪进行空气样品的采集;- 采用低温降温浓缩的方法对空气样品进行处理。

2.内标法进样- 进样检测样品和内标溶液的混合物,用磁子传统稀释液或水等稀释;- 在进样口处设置喷嘴,通过注射器向进样器中注入样品混合物;- 在封口后,制备灌溉阀门,并将其与气相色谱仪连接。

3.气相色谱分离和检测- 使用气相色谱柱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和检测;- 通过制备压力阀门等装置,控制柱的前置和分离时间;- 设置检测器,对采样峰的信号进行分析。

4.数据分析- 使用标准品法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甲醇的浓度值。

四、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甲醇的优缺点优点:- 检测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很低的浓度;- 分离效果好,可以用于分离和检测空气中的多种物质;- 检测结果稳定和准确,重复性良好。

缺点:- 样品的前处理较为繁琐,流程复杂;- 可能会受到其他气体和有机物的干扰。

五、总结气相色谱法是目前空气中甲醇浓度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虽然其前处理流程较为繁琐,但其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重复性良好等优点也使其广泛应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气相色谱仪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气相色谱仪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气相色谱仪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拿到一个样品,我们该怎样如何定性和定量,建立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是关键,下面介绍一些常规的步骤:1、样品的来源和预处理方法GC能直接分析的样品必须是气体或液体,固体样品在分析前应当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而且还要保证样品中不含GC不能分析的组分(如无机盐),可能会损坏色谱柱的组分。

这样,我们在接到一个未知样品时,就必须了解的来源,从而估计样品可能含有的组分,以及样品的沸点范围。

如能确认样品可直接分析。

如果样品中有不能用GC直接分析的组分,或样品浓度太低,就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包括采用一些预分离手段,如各种萃取技术、浓缩和稀释方法、提纯方法等。

2、确定仪器配置所谓仪器配置就是用于分析样品的方法采用什么进样装置、什么载气、什么色谱柱以及什么检测器。

3、确定初始操作条件当样品准备好,且仪器配置确定之后,就可开始进行尝试性分离。

这时要确定初始分离条件,主要包括进样量、进样口温度、检测器温度、色谱柱温度和载气流速。

进样量要根据样品浓度、色谱柱容量和检测器灵敏度来确定。

样品浓度不超过mg/mL时填充柱的进样量通常为1-5uL,而对于毛细管柱,若分流比为50:1时,进样量一般不超过2uL。

进样口温度主要由样品的沸点范围决定,还要考虑色谱柱的使用温度。

原则上讲,进样口温度高一些有利,一般要接近样品中沸点最高的组分的沸点,但要低于易分解温度。

4、分离条件优化分离条件优化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分析时间内达到符合要求的分离结果。

在改变柱温和载气流速也达不到基线分离的目的时,就应更换更长的色谱柱,甚至更换不同固定相的色谱柱,因为在GC中,色谱柱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5、定性鉴定所谓定性鉴定就是确定色谱峰的归属。

对于简单的样品,可通过标准物质对照来定性。

就是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分别注射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根据保留值即可确定色谱图上哪个峰是要分析的组分。

定性时必须注意,在同一色谱柱上,不同化合物可能有相同的保留值,所以,对未知样品的定性仅仅用一个保留数据是不够的,双柱或多柱保留指数定性是GC中较为可靠的方法,因为不同的化合物在不同的色谱柱上具有相同保留值的几率要小得多。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气相色谱是一种重要的谱学分析方法,它常被用于制药、化工、食品、环境等领域的分析。

在建立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过程中,以下步骤不容忽略:1. 样品准备样品准备是建立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关键步骤。

对于不同的样品,需要采用不同的准备方法。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样品准备方法:•溶解:适用于具有良好可溶性的样品,如氨基酸、小分子有机物等。

•萃取:适用于具有较强吸附性和非极性的物质,如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香烃等。

•过滤:适用于颗粒和悬浮物较多的样品,如水样、乳制品等。

•浓缩:适用于含量较低的物质,如药物、环境样品等。

2. 色谱柱的选择色谱柱是气相色谱分析的关键部分。

良好选择色谱柱可以显著提高分析精度。

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分离程度:根据物质结构和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色谱柱,如毛细管柱、填充柱等。

•精度:随着分析物的复杂性和含量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精度的色谱柱。

•操作使用:根据分析方法和实验需求,选用不同品牌、规格和类型的色谱柱。

3. 色谱条件的优化色谱条件的优化是建立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重要步骤。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优化方法:•温度优化:优化柱温和进样温度,提高柱效。

•载气优化:根据分析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载气类型和流速来实现最佳分离程度。

•进样量优化:优化进样量以实现最佳信号强度和分离程度。

•柱长度优化:根据分析物的复杂程度和含量确定柱长和直径。

4. 检测器的选择气相色谱分析需要使用合适的检测器,以实现精确、准确的分析结果。

常见的检测器包括:•火焰光度检测器(FID):适用于易燃性、非极性的化合物,检出限低。

•气体放大器检测器(TCD):适用于未知化合物的分析,检出限高。

•氮磷检测器(NPD):适用于氮、磷、硫、卤素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检出限低。

•质谱检测器(MS):适用于高分子化合物、含有同位素化合物的分析,检出限低。

5. 分析条件的确认分析条件的确认是建立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最后一步。

在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对样品和仪器进行调整和测试,以确保分析参数能够准确地测试样品。

甲烷气体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甲烷气体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E s t a b l i s h me n t o f Me t h a n e Ga s Ch r o ma t o g r a p h y An a l y s i s Me t h o d
XU X u e - f e n g e t a 1 . ( S c h n n l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N a n 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N a n j i n g ,J i a n g s u 2 l l 1 6 7 )
具有简捷 、 准确度 高等特点 , 满足 甲垸 气体分析定值的要求。
关键 词 : 甲烷 ;气 相 色谱 法 ;分析 条 件 ; 线性
中 图分 类 号 : 06 5 7 7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2 0 4 X( 2 0 1 3 ) 0 2 - 0 1 2 0 — 0 2
1 . 4 实际样 品的采 集
种仪器部件组成 , 操作复杂、 技术要求高。该研究拟建立实
验 窜 甲烷 气体 的简 单定量 分析 方法 ,并对 实 际环境 样 品进
行 测定 , 从 而确 定该 方法 的 町行性 和准 确性 。
采 样地 点 为南 京 _ ] : 程学 院校 内湖泊 ,陔湖泊 为地 表水 源热泵 系统 的水 源水 , 采 用模 拟静态 箱法 , 在湖 面选 取 2 个 采 样点 , 第 一组 采样 点存 热泵 系统管 道旁 边 , 第 二 组作 为 × 寸 照, 远离 热泵 系统并 且排 除其 受热 泵系统 影u 向 的可 能性 。 分 别在湖 面上倒 扣 1 个塑 料盆 ,水 面与盆 底 留有 一 定 空 以 供 释放 的 甲烷气 体储存 , 在盆 底部 同定一 根橡 胶管 , 橡 胶管

气相色谱法的建立

气相色谱法的建立

气相色谱法的建立第一章前言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根据气-固、气-液、气-液-固之间的相平衡,借溶质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建立相平衡的“界面”最好是无穷大,气相色谱法能满足在这个极大的表面上瞬间建立相平衡的条件。

由于一般用惰性气体作载气,故可认为溶质和载气分子之间基本上没有相互作用。

为减少色谱柱中的纵向扩散,流动相最好用分子量大的载气。

另外,还存在一个使理论塔板高度(H)最小的最佳线性流速。

但气相色谱法在选择色谱柱时基本上可以忽略这些。

研究固定相液体、载体表面、吸附剂以及溶质在液相中或固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才是选择色谱柱的必要事项。

2,哪些样品可以作为分析对象分析样品的物性(如沸点、官能团、反应性、溶解的溶剂系统等)与选择气相色谱的分离条件密切相关。

保留体积(Vg)与样品沸点(TB)之间的关系:式中:M1—液相的分子量,γ—溶质的活度系数(同系物溶质的γ基本相同,则保留体积的对数与TB成直线关系),T—色谱柱温。

(1)溶质之间沸点相差20℃时:容易用标准色谱柱分离;(2)溶质之间沸点相差10℃时:若选择与溶质有相似极性的固定液,很容易分离;(3)溶质之间沸点相差5℃时:用较长的色谱柱或用结构与溶质很类似的固定液;(4)溶质之间沸点相差0~2℃时:当两者的沸点相近时,若每种溶质的官能团不同,选用与其中一种溶质的极性相近的固定液就容易进行分离。

但对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系物要选择可以利用结构差异的固定相(如分离o-,m-,p-位取代苯可用FFAP/Carbopak C等气-液-固体系);(5)溶质沸点在-50℃以下:用强吸附剂作填料,而且柱温要置于低温;(6)溶质沸点在-50~20℃:用吸附剂或以吸附剂为载体,且在担体上涂渍极性固定液的填料;(7)溶质沸点在20~300℃:几乎所有的填料均可使用;(8)溶质沸点在300℃以上:用高沸点固定液或根据情况将样品衍生化后再供分析用,或者用液相色谱法测定。

甲烷气体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甲烷气体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甲烷气体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许雪峰;徐安琳;周发庭;张国普;赵达;杨萍;刘廷凤【摘要】建立了实验室甲烷气体的简单定量分析方法,并对实际环境样品进行测定,最终结果表明:使用GC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捷、准确度高等特点,满足甲烷气体分析定值的要求.【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年(卷),期】2013(054)002【总页数】2页(P120-121)【关键词】甲烷;气相色谱法;分析条件;线性【作者】许雪峰;徐安琳;周发庭;张国普;赵达;杨萍;刘廷凤【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江苏南京21116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7+1自然界中甲烷等温室气体由微生物代谢产生,这类气体主要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定量检测[1]。

甲烷气体检测主要采用气相色谱配备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2-4]。

尽管目前许多研究者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实现多种温室气体如甲烷、二氧化碳等的同时测定,但是这些测定系统由多种仪器部件组成,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

该研究拟建立实验室甲烷气体的简单定量分析方法,并对实际环境样品进行测定,从而确定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CH4(购自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纯度:99.9%);100 mL气体采样袋、1 L气体采样袋、1 mL密闭注射器、50 mL密闭注射器(均购自南京旭析仪器有限公司)。

1.2 仪器GC(安捷伦6890-HP5色谱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美国安捷伦公司)。

1.3 试验方法1.3.1 试验条件色谱柱(HP5,30 m×0.32 mm×0.25 μm),柱温:110℃,检测器温度:220℃,进样口温度:150℃,分流比为1∶50。

1.3.2 GC标样的配制及标准曲线绘制取5个体积为1 L的气体采样袋,分别向里面充满空气,之后分别抽取纯甲烷气体 0.375,0.625,0.875,1.125,1.375 mL 充入采样袋中,待气体混匀后,分别从中抽取1mL,即为标准样品系列(0.375,0.625,0.875,1.125,1.375m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第二部分气相色谱法的建立第一章前言1,引言2,那些样品可以作为分析对象1,引言气相色谱法是根据气-固、气-液、气-液-固之间的相平衡,借溶质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建立相平衡的“界面”最好是无穷大,气相色谱法能满足在这个极大的表面上瞬间建立相平衡的条件。

由于一般用惰性气体作载气,故可认为溶质和载气分子之间基本上没有相互作用。

为减少色谱柱中的纵向扩散,流动相最好用分子量大的载气。

另外,还存在一个使理论塔板高度(H)最小的最佳线性流速。

但气相色谱法在选择色谱柱时基本上可以忽略这些。

研究固定相液体、载体表面、吸附剂以及溶质在液相中或固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才是选择色谱柱的必要事项。

2,那些样品可以作为分析对象分析样品的物性(如沸点、官能团、反应性、溶解的溶剂系统等)与选择气相色谱的分离条件密切相关。

保留体积(Vg)与样品沸点(TB)之间的关系:式中:M1—液相的分子量,γ—溶质的活度系数(同系物溶质的γ基本相同,则保留体积的对数与TB成直线关系),T—色谱柱温。

(1)溶质之间沸点相差20℃时:容易用标准色谱柱分离;(2)溶质之间沸点相差10℃时:若选择与溶质有相似极性的固定液,很容易分离;(3)溶质之间沸点相差5℃时:用较长的色谱柱或用结构与溶质很类似的固定液;(4)溶质之间沸点相差0~2℃时:当两者的沸点相近时,若每种溶质的官能团不同,选用与其中一种溶质的极性相近的固定液就容易进行分离。

但对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系物要选择可以利用结构差异的固定相(如分离o-,m-,p-位取代苯可用FFAP/Carbopak C等气-液-固体系);(5)溶质沸点在-50℃以下:用强吸附剂作填料,而且柱温要置于低温;(6)溶质沸点在-50~20℃:用吸附剂或以吸附剂为载体,且在担体上涂渍极性固定液的填料;(7)溶质沸点在20~300℃:几乎所有的填料均可使用;(8)溶质沸点在300℃以上:用高沸点固定液或根据情况将样品衍生化后再供分析用,或者用液相色谱法测定。

第二章色谱分离条件选择的指标1,柱效能(N)2,选择性(α)3,分离度(R)1,柱效能为了分离某一物质对,当相对保留值不变(固定液、柱温不变),而k值(固定液配比)变化时,k越小越是靠近非保留峰,则完全分离所需的塔板数越多。

但扣除非保留峰后(tR-t0)算出的有效板数(neff)却保持不变,则分离情况也可保持不变。

2,选择性所谓选择性就是固定液对于两个相邻组份的相对保留值,也就是某一难分离物质对校正保留值之比,以α表示。

α代表固定液对难分离物质对的选择性保留作用,其数值越大,越容易分离。

3,分离度(R)柱效能只说明色谱柱的效率高低,却反映不出难分离物质对的直接分离效果;而选择性则反映不出效率高低,故需用一综合性指标,即既能反映柱效能又能反映选择性的指标,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这一指标就是分离度,分离度是反映色谱柱对相邻两组分直接分离效果的。

而R值越大就意味着相邻两组份分离得越好。

第三章初始操作条件的确定1,确定初始操作条件2,色谱柱形式的选择3,分离条件优化4,程序升温1,确定初始操作条件进样量要根据样品浓度、色谱柱容量和检测器灵敏度来确定。

样品浓度不超过mg/ml时填充柱的进样量通常为1~5μL,而对于毛细管柱,若分流比为50:1时,进样量一般不超过2μL。

如果这样的进样量不能满足检测灵敏度的要求,可考虑加大进样量,但以不超载为限。

进样口温度主要由样品的沸点范围决定,还要考虑色谱柱的使用温度。

即首先要保证待测样品全部气化,其次要保证气化的样品组分能够全部流出色谱柱,而不会在柱中冷凝。

原则上讲,进样口温度高一些有利,一般要接近样品中沸点最高的组分的沸点,但要低于易分解组分的分解温度,常用的条件是250~350℃。

实际操作中,进样口温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设定,只要保证样品完全汽化即可,而不必进行很精确的优化。

注意,当样品中某些组分会在高温下分解时,就应适当降低汽化温度。

必要时可采用冷柱上进样或程序升温汽化(PTV)进样技术。

色谱柱温度的确定主要由样品的复杂程度和汽化温度决定。

原则是既要保证待测物的完全分离,又要保证所有组分能流出色谱柱,且分析时间越短越好。

组成简单的样品最好用恒温分析,这样分析周期会短一些。

特别是用填充柱时,恒温分析时色谱图的基线要经程序升温时稳定得多。

对于组成复杂的样品,常需要用程序升温分离,因为在恒温条件下,如果柱温较低,则低沸点组分分离得好,而高沸点组分的流出时间会太长,造成峰展宽,甚至滞留在色谱柱中造成柱污染;反之,当柱温太高时,低沸点组分又难以分离。

毛细管柱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操作,这样既保证了待测组分的良好分离,又能实现尽可能短的分析时间。

一般来讲,色谱柱的初始温度应接近样品中最轻组分的沸点,而最终温度则取决于最重组分的沸点。

升温速率则要依样品的复杂程度而定。

建议毛细管柱的尝试温度条件设置为:OV-1(SE-30)或SE-54柱:从50℃到280℃,升温速率10℃/min;OV-17(OV-1701)柱:从60℃到260℃,升温速率8℃/min;PEG-20M柱:从60℃到200℃,升温速率8℃/min。

检测器的温度是指检测器加热块温度,检测器温度的设置原则是保证流出色谱柱的组分不会冷凝同时满足检测器灵敏度的要求。

大部分检测器的灵敏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检测器温度可参照色谱柱的最高温度设定,而不必精确优化。

载气流速的确定相对容易一些,开始可按照比最佳流速(氮气约为20cm/s,氦气约为25 cm/s,氢气约为30 cm/s)高10%来设定。

然后再根据分离情况进行调节。

原则是既保证待测物的完全分离,又要保证尽可能短的分析时间。

用填充柱时,载气流速一般设为30ml/min。

空气,300~400 ml/min;氢气30~40 ml/min;氮气(尾吹气)30~40 ml/min。

2,色谱柱形式的选择当欲测组分之间的相互分离系数很小时,即使对各种操作条件加以探讨,为使它们完全分离仍必须采用理论塔板数(N)大的色谱柱。

理论塔板数N按一般填充柱≤微填充柱≤填充毛细管柱≤空心毛细管柱的顺序增加。

由于N不同,有时色谱图也不相同。

3,分离条件优化事实上,当样品和仪器配置确定之后,一个色谱技术人员最经常的工作除了更换色谱柱外,就是改变色谱柱温和载气流速,以期达到最优化的分离。

柱温对分离结果的影响要比载气的影响大。

简单地说,分离条件的优化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分析时间内达到符合要求的分离结果。

参数基本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导致峰展宽的动力学因素,即与H、N、u有关的参数;二是与热力学有关的参数,即α,三是与流动相和固定相性质有关的参数k。

分离条件的优化就是设法调节有关参数,以便在尽可能短的分析时间内获得满意的分离结果。

(1)改变N和H这两个参数首先与柱长L有关,L增大时,N就成比例地增加,但分析时间也增加。

理想的方法是在不增加柱长的条件下减小H以达到增加N的目的。

可采取的措施有采用接近uopt的载气流速,采用小内径的色谱柱,如果是填充柱就采用较小的填料粒度。

(2)改变k改变k是提高分离度R的最容易的方法。

k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可有效地提高分离度,但当k大于5时R的变化就很小了,反而使保留时间迅速增加。

所以,GC分析中k值最好控制在2~5之间,一般要求不超过10,否则会大大延长分析时间。

改变k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改变柱温,降低柱温可明显地提高k。

此外,降低载气流速也是提高k的常用方法。

(3)改变α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一定时,α只与柱温有关。

当两个组分的α接近1时,改变H和k都难以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实现完全分离。

此时,应在保持k值为2~10之间的前提下,设法改变α。

按由易到难顺序排列的几个改变α的方法有:A,改变柱温;B,改变固定相,即更换色谱柱;C,利用化学作用,如通过衍生化反应改变待测物的结构。

4,程序升温程序升温可使待测物在适当的温度下流出,以保证每个组分有合适的k值,同时改善分离度,因此是GC 分离复杂混合物的有效方法。

第四章填充柱的选择要点1,固定液的选择2,载体的选择3,色谱柱的选择4,载气及其流速的选择5,柱温的选择6,气化温度的选择1,固定液的选择选择固定液无严格规律可循。

一般是凭经验规则,或根据文献,或利用麦克雷诺(McReynolds)常数表来选择固定液,然后将样品注入初步选定的柱子,根据样品分离结果,再决定是否更换固定液。

事实上同一样品也可用不同固定液加以分离,“相似相溶”规律必须遵循,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定向力、色散力、诱导力、氢键力。

这些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取决于作为分析对象的固定液-溶质体系,大致顺序是氢键≥色散力、偶极间力、诱导力。

)必须考虑。

在初步选择固定液之前,对样品的各种性质应尽可能多的了解。

1.1 固定液的选择(1)已知样品固定液的选择A,对于非极性样品,应首先考虑选用非极性固定液。

在非极性固定液上,不论样品是非极性或极性,保留作用都是色散力造成的。

无特殊选择性,组分基本按沸点顺序分离。

如果是烃与非烃混合物,则同沸点的极性物质先流出。

B,对于中等极性样品,应首先选用中等极性固定液。

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的作用力为色散力和诱导力,基本上按沸点顺序分离,但对沸点相同的极性和非极性组分,则诱导力起主要作用,非极性组分先流出。

C,对于强极性样品,应选用强极性固定液,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为定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处于次要地位,则样品组分主要按极性顺序分离。

对于极性和非极性混合物,则非极性组分首先流出,而且固定液极性越强,则非极性组分出峰越快,极性组分保留时间越长。

D,对于兼有酸性或碱性的极性样品,应选用带有酸性或碱性基团的高分子多孔小球,大致按分子量大小顺序分离。

还可选用强极性固定液,加入小量酸性或碱性填充剂,以克服载体的拖尾效应。

E,对于能形成氢键的样品,就选用氢键型固定液,按形成的氢键能力大小顺序分离。

F,对于含有异构体的样品,主要是芳香性异构体样品,可选用特殊保留作用的有机皂土或液晶做固定液。

则对位异构体往往出峰较晚。

(2)未知样品固定液的选择固定液的选择要和定性分离结合起来。

选择的指标只能由分离峰数目的多少,峰形以及主要(含量多的)组分分离的好坏来评价。

A,用高效能毛细管柱进行初分离。

毛细管柱具有很高的分离效能,一般未知样品大都可以分离开。

B,按指定固定液进行选择12种指定固定液是角鲨烷(SQ)、甲基硅油或甲基硅橡胶(SE-30,OV-101)、苯基(10%)甲基聚硅氧烷(OV-3)、苯基(20%)甲基聚硅氧烷(OV-7)、苯基(50%)甲基聚硅氧烷(OV-17)、苯基(60%)甲基聚硅氧烷(OV-22)、三氟丙基(50%)甲基聚硅氧烷(QF-1,OV-210)、β-氰乙基(25%)甲基聚硅氧烷(XE-60)、聚乙二醇-20000(PEG-20M)、己二酸二乙二醇酯(DEGA)、丁二酸二乙二醇酯(DEGS)、1,2,3-三(2-氰乙氧基)丙烷(TCE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