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案14杠杆的基本概念
八年级物理《杠杆》精讲图文演示课件

等臂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其动 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力也不
费力。
等臂杠杆的实例
生活中常见的等臂杠杆有天平、定 滑轮等。
等臂杠杆的特点
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 以改变力的方向,同样不能省功。
03
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剪刀、钳子等工具中的应用
剪刀
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手柄施加力 使得刀刃张开或闭合,方便剪切 物体。
杠杆的应用实例分析
如天平、剪刀、镊子等。
拓展延伸:其他简单机械原理介绍
斜面
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如盘山公路、螺丝钉 等。
轮轴
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 如汽车方向盘、门把手等。
滑轮
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或省力 ,如升旗装置、起重机等。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更多简单机械应用实例
观察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应用
如车把是省力杠杆,脚踏板是轮轴等。
分析家庭中的简单机械
如门把手是轮轴,开瓶器是杠杆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杠杆组成部分
支点、动力、阻力、动力 臂、阻力臂。
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 母O表示。
杠杆定义及组成部分
01
02
03
04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₁表 示。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₂ 表示。
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₁表示。
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₂表示。
钳子
钳口夹持物体时,通过手柄施加 力使得钳口闭合,实现物体的夹 持、固定或剪切。
天平、杆秤等测量工具中的应用
天平
天平是一种等臂杠杆,利用杠杆平衡 条件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当天平两端 所挂物体质量相等时,天平平衡。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面是整理的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篇一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
再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
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上述两种思路中,您赞成哪种方法,理由是什么?谈谈您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及设计意图。
我的选择是第二种思路。
一、设计意图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是一种物理模型,杠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认识,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并考虑学生对模型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可以先创造一个环境,让学生通过“做”来体验杠杆、认识杠杆。
再通过学生熟悉的跷跷板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物理环境,引导学生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然后通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体现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提高发现式、探索式自主学习能力。
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满足他们创造的愿望,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
二、设计思路我是如此设计的,首先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会画力臂(4)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初中物理杠杆教案引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而初中物理作为物理学的入门课程,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的课程中,杠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学习杠杆的原理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初中物理杠杆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杠杆的知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和运动规律,解决与杠杆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杠杆是由杠杆臂、支点和力臂组成的简单机械。
2. 杠杆的原理:讲解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力矩平衡条件。
3. 杠杆的分类:介绍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的特点和应用。
4. 杠杆的运动规律:讲解杠杆的平衡和不平衡条件,引导学生分析杠杆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杠杆的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教学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杠杆,观察和测量力矩的变化。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与杠杆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杠杆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
2. 理论讲解:简要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让学生对杠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和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杠杆,测量力矩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和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数据分析能力。
6. 讨论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与杠杆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7.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门铃、剪刀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杠杆原理初中教案模板

杠杆原理初中教案模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五要素。
2. 学生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 学生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使用过的机械,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使用过的机械,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机械都是杠杆的应用。
二、新课导入,介绍杠杆的定义和五要素。
1. 教师讲解杠杆的定义,即能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 教师介绍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的乘积相等,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四、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杠杆称重,让学生应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2. 学生通过计算和实验验证,解决实际问题。
五、巩固知识,进行课堂小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和平衡条件。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杠杆的五要素示意图,巩固知识点。
2. 学生通过课后实践,观察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了解杠杆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实际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和平衡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杠杆原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天津初中物理杠杆教案

天津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平衡条件3. 杠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2.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推导和理解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3.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4. 运用例题和练习,巩固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引出杠杆的概念。
2.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分组实验:让学生每人拿一个杠杆,挂上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记录实验数据;(2)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讲解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3. 杠杆的应用:(1)讲解杠杆的原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如撬棒、剪刀、钳子等;(2)让学生举例说明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 练习:(1)布置一些有关杠杆平衡条件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杠杆的平衡点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学生能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3.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4.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提高;5.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1.1 杠杆的概念:介绍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能够在固定点(支点)处固定或移动,用来增加力或者改变力的方向。
1.2 杠杆的分类:介绍一、二、三类杠杆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学习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激发学生学习杠杆的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2.1 杠杆的平衡条件: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矩平衡,F1L1=F2L2,其中F1和F2分别为作用在杠杆两端的力,L1和L2分别为力到支点的距离。
2.2 杠杆的力臂:讲解力臂的概念,即力作用线与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力臂越长,力的大小越小,反之越大。
2.3 杠杆的功率和效率:讲解杠杆的功率和效率的概念,功率等于力与力臂的乘积,效率等于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
三、教学内容3.1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讲解一、二、三类杠杆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2 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判断杠杆的平衡状态。
3.3 杠杆的力臂:讲解力臂的概念,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学会测量力臂,并了解力臂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测量力臂。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学会判断杠杆的平衡状态,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力臂的测量。
5.2 教学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杠杆模型、力臂测量工具(如直尺)、平衡尺等,用于展示和实验。
6.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尺子,用于记录和绘制实验结果。
6.3 辅助材料:准备一些与杠杆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杠杆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概念和原理。
学生能够掌握杠杆的五要素,即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学生能够运用杠杆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原理和五要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让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让学生关注环境、关注未来。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概念和原理。
杠杆的五要素。
杠杆的平衡条件。
2. 教学难点杠杆的五要素的确定。
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杠杆的概念和原理。
讲解杠杆的五要素。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实验法分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演示实验:展示杠杆的作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杠杆的五要素的确定方法。
组织学生讨论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实例。
4. 练习法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杠杆的概念、原理和五要素的理解。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工具,如剪刀、钳子、镊子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工具的特点。
提问学生:这些工具为什么能够省力?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杠杆。
2. 讲授新课讲解杠杆的概念: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它由一根硬棒和一个支点组成,可以绕着支点转动。
讲解杠杆的原理: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绕着支点转动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等于动力和阻力的比值。
讲解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5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5篇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2.力臂的确定.【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是阿基米德,已经两千多岁。
在两千多年前,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两千多年来,我没有将地球撬动,这是事实,这并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
可是,许多爱嚼舌头的人硬说我是在吹大话,在说谎。
我这个两千多岁的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委屈。
今天,我请大家帮我伸冤,你们愿意吗?不管结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这谢谢大家了!大家有信心吗?要想帮我伸冤,实际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
二、新授(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猿人移动石块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杠杆》教案 教案

杠杆——新授课★整体设计说明★本课由投影画面和杠杆实物引入课题,通过观察动画引入杠杆含义,通过作图引入杠杆的五要素,再设计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最后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各种杠杆。
这样是为了表达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同时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杠杆是一种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简单机械,涉及力的根本概念及应用。
这一节是前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根底。
本节内容由三局部构成,分别是: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
★教法建议★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出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时间训练,否那么会影响本节的重点。
实验数据处理对学生难度较大,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情况把握好分寸。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从生活中获得较多的关于杠杆的感性认识;已经初步掌握物理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对力有所认识,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有初步的作图能力。
★学法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认真观察,同时深入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这样来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杠杆。
2.过程和方法〔1〕会画杠杆的力臂,根据力臂判断杠杆的类型。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了解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亲身感受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画杠杆的力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约1分钟〕多媒体展示宇航员在太空修航天飞机、我们的祖先在建造宫殿时用硬木棒搬动巨大的木头的生动画面。
出示杠杆实物、多媒体展示杠杆动画引入新课。
初中物理杠杆课程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识别并画出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并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学生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并掌握杠杆的基本结构及其平衡条件。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2.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杠杆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杠杆的兴趣。
2. 探究杠杆的基本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原理,从而总结出杠杆的五要素。
3. 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4. 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杠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杠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团队合作情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10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杠杆》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
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简单机械一、杠杆”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杠杆?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
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
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板书:“2.名词术语:”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
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初中数学物理杠杆平衡教案

初中数学物理杠杆平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包括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 能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求解未知力或未知力臂。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杠杆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包括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2.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个杠杆装置,包括支架、杠杆和砝码。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包括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3.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应用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求解未知力或未知力臂。
2. 教师选取个别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平衡条件,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转换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

教案讲义任教科目:物理 授课题目:杠杆 年级:初二下册 任课教师: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考点分析1.巩固杠杆基础知识,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F 1l 1=F 2l 2。
2.认识什么是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区分生活中一些物件,是属于什么杠杆。
3.学会画杠杆力臂. 教学重点 与难点1.杠杆平衡的条件F 1l 1=F 2l 2的理解应用2.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的区分3.画力臂教学方法先复习知识点,后用例题巩固。
学与练结合。
教学过程杠杆知识点1、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2、杠杆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 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 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 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⑴找支点O ;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OF 1 l 1l 2F 2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⑴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⑵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杠杆的基本概念教案

杠杆的基本概念教案教案:杠杆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 掌握杠杆的基本含义和概念;2. 理解杠杆原理和使用杠杆的意义;3. 了解杠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杠杆原理和作用;3. 杠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杠杆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通过给出一个简单的杠杆实例,引导学生对杠杆的概念进行初步理解。
例:小明用杆子将一块很重的石头推了起来,你有没有注意到他用的是杠杆?2. 引导学生思考:杠杆有哪些特征?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轻松地推举重物?(二)学习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0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相关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在课堂上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2. 教师解答疑问,梳理学生的学习思路。
(三)了解杠杆原理和作用(30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杠杆的工作原理,解释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轻松地推举重物,并通过实例演示杠杆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使用杠杆有哪些优势和作用?使用杠杆有什么风险和限制?(四)学习杠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30分钟)1. 学生自主探究:将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领域,研究并介绍该领域中使用杠杆的案例。
2. 学生展示成果,并进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
教师适时辅助与指导。
(五)总结与课堂作业(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帮助学生进行概念的梳理和复习。
2. 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以杠杆为主题,撰写一篇文章,介绍杠杆的定义、原理和应用案例,并提出自己对杠杆的思考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引入概念、自主学习、案例分析等,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学生在各个环节都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思考。
同时,在布置作业时,要确保作业量适中,以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杠杆》教案(15篇)

《杠杆》教案(15篇)《杠杆》教案1本课接着上一课结束时,所提到的问题之一“撬石头”而引入。
课前,找了根近2米的粗棍子,现场演示,请上来一位班级体重最重的同学,有100多斤,很费劲地抱一抱,然后让他坐在椅子上,找块砖一垫,用撬棍很轻松地抬了起来。
再请个全班最瘦小的也来试试,也特别轻松地把他抬了起来。
这样,全班同学的学习爱好高涨,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生活中的场景,对后续教学的顺当开展有很大援助。
“区分各种常用工具是否杠杆”的活动。
充分利用上节课让同学操作运用过的那些器材,进行分析沟通。
对于榔头拔钉子,同学比较好理解,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一下子就找到了,也确认它是杠杆的.应用,但对于老虎钳、剪刀,有的同学认为不是杠杆,是由于他没有结合实际运用来体会理解,可以让同学用老虎钳剪段铁丝,用剪刀剪块木片,在这个过程中找找阻力点、用力点和支点,再来分析是不是杠杆,同学就较易理解了。
对于螺丝刀,有的同学说它用来撬物体时就是杠杆了,也应予以确定,但做为扭螺丝钉时的工具,它就不是杠杆的应用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还在于杠杆尺的讨论。
在教学中,许多小组的探究活动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开展这个活动时,首先要强调老师的指导到位,要求明确。
对于这个试验,有这么几点要求:1、左边所挂钩码当重物,右边的钩码当作我们用的力的大小。
2、每一次操作,两边的钩码都只能挂在同一个位置,这点很重要。
3、当杠杆尺达到平衡状态时,再记录试验状况。
4、省力、费劲、不省力也不费劲如何区分?同时,还应引导同学在试验中多加观测、思索,发觉规律,但在实际活动中,很少有同学能进行仔细思索来发觉规律,更多的是任意地、一次又一次地尝试,通过增加钩码个数或移动钩码位置来达到平衡。
还有的小组,总是在两边挂相等数量的钩码来实现平衡,探究活动没有深入。
这些状况都需要老师在活动巡察中实时发觉问题,实时加以指导。
并引导同学结合数学知识来分析数据以发觉规律。
通过活动,分析试验数据,解决书中的三个问题,只要小组活动开展的充分,数据详尽,那么困难并不大。
人教版初中物理《杠杆》教案、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区分出生活中的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及等臂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3.通过杠杆分类及应用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领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
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
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杠杆知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
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
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
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知道使用杠杆的三种情况: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及每种杠杆的特点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会确定力臂;指出属于哪一种杠杆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具:托盘天平(或学生天平)、案秤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知识问:1.从上节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杠杆的支点?3.什么是杠杆的动力臂?4.什么是杠杆的阻力臂?强调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画垂线.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这节我们学习杠杆的应用.板书:二、杠杆的应用二、讲述三种杠杆杠杆在生活中、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杠杆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把各种杠杆分为三类。
让学生阅读课本“三种杠杆”。
读完后让学生说出三种杠杆和它们的特点.教师归纳后写在黑板上。
板书: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三、分析实际的杠杆问: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学生回答)让学生逐个分析课本图一三-5中的4个杠杆是哪一种杠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每个杠杆的示意图,找4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写明属哪种杠杆.其他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画.教师巡回检查.然后一起讨论4名同学在黑板上画的对不对.纠正错误,强调如何正确画力臂。
引导学生分析费力杠杆的好处:省距离.以缝纫机踏板为例.再让学生自己分析镊子。
让学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杆省了力,但要费距离.以图一三-5中的橇箱盖为例。
四、天平和秤用天平、案秤称物体,使学生认识它们是杠杆。
让学生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杠杆。
讨论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等于被称物体质量的道理。
讨论案秤和�五、小结六、布置作业(略)介绍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杠杆”。
初中物理教案14杠杆的基本概念

杠杆的基本概念
杠杆:物理学中把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坚硬物体叫做杠杆
杠杆一定是直的吗?
不是,只要符合杠杆的定义,即某一坚硬物体可以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就是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F 1)
3、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
(F 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l 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l 2)
Notice :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不是力臂。
力臂的寻找 如图所示: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点到线的距离:即从点向线做垂线, 该点到垂足的长度即为点到线的距离。
若支点到力的垂线与力无法相交,则做 力的延长线,使之相交于力的延长线上。
练习:寻找杠杆的力臂
F
O
(第4题图)
O
G
F
O
F
O
F 2
l 1
(第3题图)
A
B O
G
(第6题图)
(第8题图)
A
O
B
C
G
A
O
B
30°
(第7题图)
A
O
(第10题图)
(第9题图)
F
吊桥
O
F 1
F 2
O
(第5题图)
A
O
B
A
O
B
甲
乙
(第11题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的基本概念
杠杆:物理学中把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坚硬物体叫做杠杆
杠杆一定是直的吗?
不是,只要符合杠杆的定义,即某一坚硬物体可以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就是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F1)
3、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
(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l2)
Notice: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不是力臂。
力臂的寻找
如图所示: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点到线的距离:即从点向线做垂线,
该点到垂足的长度即为点到线的距离。
若支点到力的垂线与力无法相交,则做
力的延长线,使之相交于力的延长线上。
练习:寻找杠杆的力臂
O
G F
O
F
F
O
(第4题图)
A
B O
G
(第6题图)
(第8题图)
A
O
B
C
G
A
O
B
30°
(第7题图)
A
O
(第10题图)
(第9题图)
F
吊桥
O
O
F 2
l 1 (第3题图)
F 1
F 2
O
(第5题图)
A
O
B
A
O
B
甲
(第11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