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丁橡胶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丁橡胶
1概述
氯丁橡胶是一个性能优良的通用橡胶,但因其成本太高,因而只能限于专用市场。氯丁橡
胶是由氯丁二烯乳液聚合生产的,后者是由丁二烯或异戊二烯氯化生产的。在氯丁橡胶的重复单
元中,以1, 4结构为主。由于分子中有氯存在,因而氯丁橡胶可以抗炷类溶剂溶胀,有较高的
抗氧化性和抗臭氧性,并具有阻燃性和耐候性。氯丁橡胶还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老化性。主要的
缺点是只有较好的介电性和一般的抗低温性,而且与竞争的弹性体相比,价格也较高。
氯丁橡胶的产品有干胶形式,也有胶乳形式。干胶形式的氯丁橡胶的主要应用是作耐油、耐
热、阻燃和耐磨损的管、带、弹性片、柔性装配和垫片等。胶乳主要作水基粘合剂和手套等胶乳制
品。
由于价格和性能的原因,氯丁橡胶的一些应用将不断地被其它橡胶替代,预计1997年-2002
年世界对氯丁橡胶的需求量将下降。
2国内生产状况
我国有三套氯丁橡胶生产装置,总能力5万吨/年以上。这三套装置分别位于四川省长寿化工厂、
山西省化工厂和青岛化工厂。
长寿化工厂最早的氯丁胶装置于1 9 5 8年建成,能力2 0 0 0吨/年,后生产能力扩大到1万
吨/年。19 9 4年又建成一套 1.3万吨/年生产线,1 9 8 7年从DuPont公司引进一套1万
吨/年冷冻凝聚氯丁橡胶后处理生产线,自行设计的一套1万吨/年冷冻凝聚后处理线在1 9 9
8年投入运行。目前全厂综合生产能力 2.3万吨/年。
山西化工厂1 9 6 5年建成2 0 0 0吨/年生产线,目前生产能力已超过2万吨。
青岛化工厂1 9 6 6年建成2 5 0 0吨/年生产线,经多年技术改造,生产能力达到8 0 0 0吨
/年。1 9 8 7年从DuPont公司引进了一套1万吨/年冷冻凝聚氯丁橡胶后处理线。
3生产工艺概述
氯丁橡胶的生产由丁二烯氯化生产单体2-氯-1,2- 丁二烯(氯丁二烯)开始,氯丁二烯通过游离机
引发的乳液聚合生成氯丁橡胶。通用牌号的生产是借助于松香钠皂在水中乳化氯丁二烯,并用过硫酸钾或过硫酸氨引发聚合制得的。聚合温度保持在40 C。一种系列的氯丁橡胶生产时使用硫
来提高力学性能;另一系列用硫醇改性剂提高耐热性;还有的牌号用二氯丁二烯共聚单体来提高
低温性能。氯丁橡胶主要由1,4加成的反式2-氯-2-亚丁烯链节构成。
1992年世界上最大的氯丁橡胶生产公司DuPont改进了丁二烯氯化工艺,被称之为过去30年以来
最有成效的改进,主要是用专利的液相氯化工艺替代了气相法氯化工艺,减少了有机废液、废水达
6 0%,也去除了饼状副产品。这项改进提高了安全性,提高了收率,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设备的维修和清理,但目前只有DuPont公司的L aplace 一家装置进行了这样的改造。据报道其它的
DuPont工厂也在计划作这样的改造。
氯丁二烯的生产也可以采用乙快法,但生产成本明显高于丁二烯氯化法
4国内需求和需求增长率
1 9 9 3年到1 9 9 9年我国氯丁橡胶的产量、进口量和表观需求量列于表1。1983年到1998年表观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为8.5%。从19 9 4年到1 9 9 8年我国氯丁橡胶产量一直保持在2
—3万吨,表观需求量一直保持在3 — 4.5万吨。
表1
5近期价格
1998年我国各地区氯丁橡胶的平均价格为18000〜23000元/吨,1992~1999年各年的平均进口价
格见表2和图2。
表2我国氯丁橡胶的平均进口价格 /美元/吨
圈2我国省年氯丁橡胶的平均进口价格
6应用分配
我国近年来氯丁橡胶消费分配比例如下:胶粘剂工业约49%橡胶工业(主要用于阻燃输送带、
传动带和胶管等)约33%,电缆工业和建筑工业(主要指防水涂料)约18%我国引进汽车车型
的国产化将对氯丁橡胶提出较大的需求。
美国、西欧和日本氯丁橡胶的应用状况见表3、4、5。从80年代始国外氯丁橡胶的用量就一直
在下降,主要受成本和性能两种因素的影响。价格高主要由生产效率低和废物处理成本高而造成。
性能的限制,如在超过120 C氯丁橡胶就失去回弹性,近年来随汽车发动机箱内温度的升高,汽车生产厂更愿意选择高回弹性极限的PVC-丁腊橡胶和氢化丁腊橡胶替代氯丁橡胶作一些汽车部
件。
表3美国氯丁橡胶的消费状况/kt
西欧氯丁橡胶的消费状况/kt
*包括涂被的织物、胶乳、粘合料、胶乳制品和氯丁橡胶衣物
7发展前景
根据历史上需求增长情况,粗略预测2005年我国氯丁橡胶需求量为6万吨左右。国内现有生产能力5万吨,考虑到国际上氯丁橡胶的应用在逐渐被其它胶种替代,因而到2005年我国除考虑对老的生产装置挖潜改造外,不需要再增加新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