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居住民俗
居住民俗
• 第一,这一时期的民居体现了浓厚的文化 内涵。北京四合院的出现,既是与自然环 境相适应的产物,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 刻印证。第二,居住类型的多样化,导致 居住民俗的多样化。中西并存,古今并存 就意味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 地区中都有各种不同的居住习俗。
分期
居住方式
特点
创始期
过渡期 形成期
(1)人与火塘的突出作用
• 火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火在人类的生活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火神崇拜和有关火的种 种神话与传说,足以说明这一问题。在居 住民俗中,关于火塘的设置和有关火的种 种禁忌,也有有力的证据。
• ①火是御寒取暖,饮食起居之必备。人类 自从引来和保存了火种以后,便在居住的 处所燃起了长年不息的火堆,用于烧烤食 物,照明取暖,防御野兽。这样,不仅增 强了人们的体质,而且有可能突破一些自 然的限制,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居住民俗
• 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 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 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如居所新建时 的一系列仪式,居所内部物品的摆设,家 庭成员住房的分配以及住房之间的相互协 调等 。
1、居住民俗的形成
• 自从地球上产生了人类以来,就出现了他们赖以 休养生息的居住处所,但由于当时人类改造自然 的能力限制以及外界条件的恶劣,所以原始初民 的居住方式只能是利用各种天然空间,如穴居、 巢居等。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出现了 人工住所的营建,在世界各地因自然条件的不同, 又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居住方式,而居住民俗的形 成是随着居住方式这个物质基础的演进而演变的。 根据人类居住方式的变化,可以将居住民俗分为 三个时期。
(4)人畜分居,人神有别。
• 畜圈的修建因地而异,牧业民族修大型畜圈,围 养牲畜。家畜、家禽一般在住宅旁修圈,或将住 室的一部分划为畜圈,如在干栏型住宅中,其上 住人,其下圈养牲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畜之间存在巨大差别, 同样人神之间也有明显的界线限制。由于住所对 人的重大意义,因此为达到保安祈福的目的,于 是在每家每户中都有一个专供神灵‘“居住” 的 场所。在前面提到的火塘,其上方一侧是供家神 的地方,因此是任何人也不能触动的,在日本有 专门供奉祖先、神佛的佛堂。
《中国居住民俗》课件
东北草房
总结词
东北草房是中国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特色建筑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 文化气息。
详细描述
草房是一种以草为主要建材的建筑形式,通常建造在东北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地带 。草房的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草层,墙体则由草和泥土混合而成。东北草房的建筑 风格独特,反映了当地的多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
03
现代居住民俗的创新方向
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现代居住民俗应注重功能性和舒适 性,同时融入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提升居住品质。
现代居住民俗的发展前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居住民俗的创 新与发展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前景。
居住民俗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融合的必要性
传统居住民俗与现代设计各有优劣,将二者融合可以取长 补短,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 居住环境。
风水学说中有很多具体的操 作方法,如“寻龙点穴”、 “三元九运”等,这些方法 被广泛应用于民居、村落和 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
虽然风水学说带有一定的迷 信色彩,但在实际应用中, 它也包含了一些科学道理, 如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等, 因此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至 今。
装饰文化
装饰是中国居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居住环境 的作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融合的方法与途径
通过深入研究传统居住民俗的特点和现代设计的趋势,寻 找二者之间的契合点,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和材料技术,实 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融合的实践案例
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传统居住民俗与现 代设计的融合,创造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传承 和发展中国居住民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05
居住民俗的历史与发展
自考《中外民俗》第四章 居住民俗
第四章居住民俗4.1.居住民俗概述: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4.1.1.居住民俗的形成1)居住民俗的创始期: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是利用天然形成的洞穴和树洞等自然空间,经过适当地加工而形成地穴居和巢居2)居住民俗的过渡期:1. 住所仍不稳定,简便易建的风篱与古老帐篷适应了他们不断迁徙的需要,但同时有向固定住所转化的趋势 2. 出现了火塘,由于风篱与原始帐篷不能构建宽广的室内空间,因此原始群居已经被家庭单居所替代,而火塘则是家庭居住的象征。
3)居住民俗的发展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出现,人们逐渐改变了漂泊迁徙的生活,这反映在居住方式上便是定居的产生。
1.这一时期的民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2. 居住类型的多样化,导致居住民俗的多样化。
4.1.2.居住类型1)洞穴居:黄土高原窑洞,西班牙吉普赛人穴屋。
2)干栏式建筑: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3)帐篷:蒙古包,阿尔及利亚牧民。
4)长屋:客家人围楼,雅奈马人的环形屋。
5)庭院住宅:北方四合院,三合院,东北大院。
南方天井院,“一颗印”,少数民族“三坊一照壁”“阿以旺”4.1.3.居住惯制1)火与火塘的突出作用(1)火是御寒取暖,饮食起居之必备(2)火塘是家庭生活的中心(3)火塘边座次,睡次的区别(4)火塘是神圣的地方2)住房的分配3)公房:特殊形式的住房分配。
保持乐原始社会的生活习俗。
4)人畜分居,人神有别4.1.4.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1)实用性2)艺术性3)伦理性4)宗教性4.2.中国汉族居住民俗4.2.1.风水与民居:核心内容则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处理。
第一,选择房屋基址时,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能满意的环境。
第二,处理房屋的形态和布局,如朝向,位置,出入口,道路等因素。
使之“合理化”第三,用一些符号来趋吉避凶1)宅基选址:“觅龙”“观砂”“察水”“点穴”。
玄武,朱雀,白虎,青龙:北,南,西,东南北方向,房基前面水,后靠山2)住宅外部布局(1)住宅与水(2)住宅与路(3)住宅与山3)住宅内部布局(1)住宅地势:朝南坐北,院门开在东南部。
中国民俗文化之居住民俗
中国民俗文化之居住民俗第一篇:中国民俗文化之居住民俗中国民俗文化之居住民俗中国居住民俗中国民居的文化特征1、物质性要求: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实际需要2、精神性要求:体现尊卑之礼、长幼之序、男女之别、内外之分等宗法伦理思想等3、民居自然质朴的性格: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用最经济的方法,密切结合当地气候和地形、环境等自然因素建造民居依形式分类大致可有七种:即北方院落民居、南方院落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岭南客家民居、西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西北窑洞民居和南方自由式民居。
而四合院在北方院落民居中最具典型意义。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徽州古民居、广西四川的竹楼、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和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四合院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四合院建筑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按其规模的大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
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大门—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大门—门面的要素从建筑形式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一间或若干间房屋构成的屋宇式大门,另一类是在院墙合陇处建造的墙垣式门。
设屋宇式大门的住宅,一般是有官阶地位或经济实力的社会中上层阶级。
设墙垣式大门的住宅,则多为社会下层普通百姓居住。
王府大门是屋宇式大门中的最高等级。
通常有五间三启门和三间一启门两等。
这种大门座落在王宅院的中线上,宏伟气派。
墙垣式门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是小门楼形式,它的样式尽管很多,但基本造型大同小异,主要由腿子、门楣、屋面、脊饰等部分组成,一般都比较简单朴素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垂花门的要素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她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
前院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
4居住民俗
居住民俗
民俗
居住民俗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和地形与气候相当复杂 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居住形式的多样性。 人类对居住场所的建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 展演变过程。
民俗
一、居住类型 (一)穴居 《易· 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 在民智未开的原始社会之初,人们不会从事 生产,也不会建造住所,只能在大自然中寻 找栖身之处,于是天然形成的岩洞便成为理 想的选择对象。
民俗
北方半地穴式房屋有方、圆两种,初期是向 下挖穴取土培于四周,上面搭一个简易的棚 子,类似于今天农村的窝棚。 随着建筑技术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房屋的 坚固性和实用性,用白灰、草泥拌涂抹四壁。 初期在地面上的建筑一般是木骨泥墙。室内 有支撑粗大的木构架,屋顶为两面坡式。
民俗
此后房屋建筑不断向地面建筑迈进 但直到商周时代,半地穴式房屋仍有较重要 的地位,尤其在乡野之中。至战国时代,地 面建筑才在平民百姓中流行。 房屋布局都经历了一个由大到小,由群集性 到分散性的发展历程。 商周时代,随着国家机器的发展与家庭制度 的进化,小型房屋越来越多。
民俗
(六)碉楼式民居
1、西藏的碉楼 平顶房在西藏地区十分普遍。 清《西藏志》载:前后藏各处,房皆平顶, 砌石为之,上覆以土石,名曰碉房,有二三 层至五六层。
民俗
平顶房的建筑一般以石块或夯土筑墙。室内 以木桩支撑,屋顶是用土筑的平顶,顶上可 作晒台。房屋多建于向阳高处,坐北向南, 造型奇特。 藏区的寺庙也采用平顶建筑方式,沿山夯土 而建,栉次毗连,色泽质朴,具有浓郁的民 族特色,布达拉宫是此类建筑的杰出代表。
民俗
战国秦汉时代,个体小农家庭成为农村家庭 的主体,五口之家是当时农村普遍模式,因 此房屋建筑也以“一宇二内”为典型的样式。 其基本形态乃以墙壁为外廓,内部有“一宇 二内” 即一间堂屋(客厅)和二间房(卧房)之结 构为典型。
4居住民俗旅游 演示文稿
4.3.3庭院住宅
(1)四 合 院 (courtyard house) (si he yuan) 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 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 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 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 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 型。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 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
4.3.3庭院住宅:四合院
4.3.3庭院住宅
(2)三合院有正房3间, 中间为堂屋,东西为厢 房2-3间。正房前方屋 檐外伸,可用来吃饭、 歇脚。厢房开间比正房 小,两端有围墙相连, 墙中间朝南开门。
4.3.3庭院住宅
(3)晋商大院的代表乔家大 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 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 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 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 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大 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 群,占地10642(约十六亩) 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 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 313间房屋。
4.2.3入住仪式与居住惯例
4.2.3.2居住惯例 (1)家庭关系影响到居住惯例 一般情况下,各民族在住宅中都有特定的位置 或方向作为长者、尊者地位的象征。同时,男女有 别的规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住宅的分隔与家庭 的分工。 (2)房屋结构对居住惯例的影响 单间的民居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依照居住惯例 划分功能区;以干栏式民居和庭院式民居为典型代 表的多间住宅可以比较宽松地安排卧室、堂屋、仓 房等;汉族的公房用于聚会、议事,而少数民族的 公房则成为无血亲关系的男女青年恋爱的场所。
4.3.5少数民族民居
(3)藏族帐篷:藏 族 牧 区 的 主 要 住房样式。用牛毛线织成 粗氆氇,缝成长方形的帐 幕,当中以木杆支撑,外 面周绳拉开,钉在四周地 上,周围用草饼或粪饼垒 成墙垣,一方开门。白天 将帐篷布对开分撩两边, 人可出入;晚上放下用带 结紧。近门中央,支石埋 锅为灶,帐顶露一长缝, 沿缝缀小钩,便于通气和 启闭。
第四章:住居民俗
• 3、住居民俗的发展阶段
• 在这一阶段,人类创造了有 顶盖与四墙的结合体,多呈 永久性固定住所。 • 人类坚土技术的创造,是居 室习俗发展的关键 。
三、住居的类型
• 在我国,住室的创造形成了
三种类型:
• 第一类:洞穴居——利用自
然物可居住的条件进行加工
修造的固定生活空间。如,
• “负阴抱阳”、“座北朝南”、
“背山面水”是城、镇、村、宅
选址的原则。
• 旧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选址要
诀:“左边流水为青龙东,右边 大道为白虎西,前边池塘为朱雀南 ,后边丘陵为玄武北。”(“四象”
、“二十八宿”)如果具备这些条件,便
是最佳宅基地。
• 2、下地基的时辰选择(奠基)
• 石匠、土匠(泥瓦匠)吉祥用语(如
• (三)民居
• 1.北方民居 • (1)四合院
• 四合院是中原北方地区住居文化
的代表,是在中国最具典型性、 代表性、文化底蕴最深厚,并具 有符号意义的民居建筑。
• 四合院的特点:院落四周都是房子,窗子开向院 内,对外不开。大型院落有多层四合院,称作“ 进”,可供四世、五世同堂的大家族居住。
• 四合院布局的文化意蕴:天人合一、和谐之美的
系等等习俗。
二、住居民俗的形成
• 住居民俗的形成分以下三个阶段:
• 1、住居民俗的初创阶段
• 原始时代,人们的住居主要是对自然 物的利用,如利用树木枝叶架巢,即 古代所说的“构木为巢”;或利用天 然岩洞或树洞做为掩蔽所。
• 从原始文化史资料看,当人类
在夏季开始用树枝、树叶、树
皮等植物编制成遮蔽风雨的粗
糙棚屋时,冬季用泥土、树枝
、茅草封盖地穴时,人类的居
第四章 居住民俗
人文精神与居住建筑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建筑是“客体化的人生”、 “空间化的社会生活”或者说“建筑就 是凝固为物体的人生。人生在客观事物 中体现得最全面、最完整、最生动具体 的,莫过于建筑”。
中国的民居建筑,以四合院最为广泛, 是最典型的民居建筑,较充分地体现 了中国的传统观念。
特点一:院落四面都有墙,墙壁没有窗, 仅有大门与外面相通,一家之活动均在 院内,与外界少有沟通,是封闭观念的 符号。
第五章 居住民俗
第一节居住民俗概论
一、居住民俗的概念 二、居住民俗的形成 三、居住民俗的类型
一、居住民俗的概念
指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 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 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 习俗惯制。
包括兴建房屋时的种种仪式、 居所内部物品的陈设、家庭成员 住房的分配以及住房间形成的特 定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定居化, 居住地域不断扩大,居室建筑的材料、 形式、实用功能和审美要求都不断丰富, 形成各式各样的建房和安排居住空间的 习俗。
三、居室类型的选择及原因
1、穹庐式
圆顶帐 式屋舍
建筑素材比较轻便简单,易于搬迁, 适于游牧民族的居住,根据气候和牧 场的变换而随时搬迁。
2、干栏式 由巢居演变而来 高栏、葛栏、阁栏、栅居、吊脚楼
1)与“席”有关的习语
席是古代的主要座具。“席地而坐”原指在地 上铺了席坐在上面,后来泛指在地上坐。
古人的生活是须臾离不开席的。唐宋以前,古 人大都席地而坐,席是主要的坐具。古代作为座 具的席的摆设有一套讲究,每个人坐在席上的位 置要合乎礼。家庭里,中席是长者坐的,其他人 不能做。关于席的礼仪是很繁复的,但一点也含 糊不得,否则就是无礼之徒。"席位”现指集会时 个人或团体在会场上所给的坐位。会议中的席位 表示当选的人数;在体育运动中,席位可以表示 名次。汉语中还有其他与席有关的习语,如:席 次、缺席、出席、入席、席卷、席不暇暖、 虚席 以待、坐席
居住民俗
(一)风水与民居
2、住宅外部布局 指住宅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表现在 (1)住宅与水 (东进南出,和谐搭配) (2)住宅与路
(路在宅右为最贵,不可在宅后;路不冲门)
(3)住宅与山 (北面主峰、西东次峰,又靠有延)
(一)风水与民居
3、住宅内部布局 (1)住宅地势 坐北朝南 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2)住宅格局 如:大院文化
居住惯制的主要体现
1、火与火塘的突出作用
火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1)御寒取暖、饮食起居之必备;
(烧烤食物、照明取暖、防御野兽)
(2)家庭生活的中心;
(饮食、取暖、议事、睡眠的场所)
(3)火塘边座次、睡次;
(瑶族男左女右、长上晚下;普米族左男铺、右女铺)
(4)神圣的地方。
(火塘上方供家神、祖先神,任何人不许触动;不许跨过火塘;不许用利器捅火;不 许脏水泼火)
(一)居住民俗的形成
(二)居住的惯制
(三)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
(一)居住民俗的形成
1、居住民俗的创始期 2、居住民俗的过渡期 3、居住民俗的发展期
1、居住民俗的创始期
利用天然空间(洞穴、树洞等)穴居、巢居。 特点: (1)原始群居,抵御外界侵害 (2)生与死的分居 (3)不稳定性(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特点)
房作卧室及安臵火塘,也有在堂屋设火塘的。
鼓楼:一般为多层宝塔形,下层为方形中心大厅,大可容纳数百人。上面 屋檐为六角形塔式或四边形殿式,飞阁重檐,层层而上,高达四五丈, 为侗族人民休息娱乐和集会议事场所。侗乡寨子寨皆有鼓楼,大的村 寨,一个族姓就有一座鼓楼,有的多到三五座。
(二)西南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屋内:砌土炕,三面靠墙,高30厘米左右,实心,不烧火,供起居坐卧。
居住民俗
• 四合院作为北京的传 统民居,在元代( 统民居,在元代(公 元1271–1368年)就 年 已出现了。 已出现了。不过现存 的四合院大多数是清 公元1644–1911 代(公元 世纪30年代 年)到20世纪 年代 世纪 所建的。 所建的。
• 四合院的“四”字,表 四合院的“ 示的是东南西北四面; 示的是东南西北四面; “合”是围在一起的意 也就是说, 思。也就是说,四合院 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 圈成的。 圈成的。里面的建筑布 局,在封建宗法礼教的 支配下, 支配下,按着南北中轴 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 四合院是个统称, 落。四合院是个统称, 由于建筑面积的大小以 及方位的不同, 及方位的不同,从空间 组合来讲有大四合院、 组合来讲有大四合院、 小四合院、三合院之分。 小四合院、三合院之分。
• (2)入住仪式 ) • ——择日入住,同开工、上梁一样,也需选 择日入住, 择日入住 同开工、上梁一样, 有一个“黄道吉日” 有一个“黄道吉日”。 • ——祖宗神位,如江浙一带人搬家时,主人 祖宗神位, 祖宗神位 如江浙一带人搬家时, 手捧祖宗牌位,进入新居后安放停当, 手捧祖宗牌位,进入新居后安放停当,然后 再去应付其他事务。 再去应付其他事务。
• 3、居住类型 、 • 大致可有七种:即北方院落民居、南方院落 大致可有七种:即北方院落民居、 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岭南客家民居、 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岭南客家民居、西南少数 民族干栏式民居、 民族干栏式民居、西北窑洞民居和南方自由式民 而四合院在北方院落民居中最具典型意义。 居。而四合院在北方院落民居中最具典型意义。 •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西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 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徽州古民居、 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徽州古民居、广西四 川的竹楼、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和福建、 川的竹楼、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和福建、广东等地 的客家土楼 。 是北京及华北地区传统住房样式。 (1)四合院 是北京及华北地区传统住房样式。 ) 砖木结构。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 砖木结构。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房屋 和院落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 和院落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大门多位于住宅 东南角。分内、外院。 东南角。分内、外院。
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具体例子)
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具体例子)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以及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具体例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居住民俗的名词解释2、什么是居住民俗3、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是什么?4、居住民俗的形成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居住民俗的名词解释居住民俗就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
如居所选址、稳居求吉、内部摆设、住房分配。
居所命名等等。
------中国古代建筑上为何挂匾联?中国古代建筑建成后,常常挂上匾联,对建筑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人出生后都有一个名字,那么古代建筑也要有一个名称,作为代号。
匾,是挂在门顶或墙上的题字横牌。
匾额,是挂在厅堂或亭榭上的题字横牌。
楹联也叫“楹帖”、“对联”、“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子上的联语。
楹联对字数多少没有规定,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被誉为“诗中之诗”。
题写匾额和楹联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文化和民俗活动,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内容,集中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审美观念,对社会具有教化和引导作用,因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什么是居住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它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
第4章民俗
4.1 居住民俗概述
4期
居住方式
特点
创始期
穴居 巢居
原始群居、生死分居 不稳定
过渡期
风篱 原始帐篷
住所固定化趋势 出现火塘
发展期
帐篷、窑洞 干栏式、庭院式等
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居住民俗多样化
4.1 居住民俗概述
4.1.1 居住民俗的形成
1)居住民俗 的创始期
2)居住民俗 的过渡期
3)居住民俗 的发展期
4.1 居住民俗概述
4.1.2 居住类型
1)洞穴居
•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居住方式,今天在许多地方仍有较多的遗存。
•,洞穴居与原始的穴居是有巨大的差别的:一是纯利用和全改造的差别;二是内部设备上的 差异;三是群体居住和家庭居住的不同。
2)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主要流行于我国中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及东南亚和大洋洲一带。
4.5.2 美洲国家居住民俗
1)美国的居住民俗 2)巴西的居住民俗 3)加拿大的居住民俗
4.5 外国居住民俗
4.5.3 欧洲国家居住民俗
1)英国
2)德国
3)俄罗斯
4)荷兰
5)西班牙
6)瑞士
7)希腊
4.5 外国居住民俗
4.5.4 非洲国家居住民俗
1)苏丹 2)多哥 3)坦桑尼亚 4)贝宁
4.5 外国居住民俗
(2)火塘是家庭生活的 中心。
(3)火塘边座次、睡次 的区别。
(4)火塘是神圣的地方。
2)住房的分配
住房的分配是居住惯 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体现着家庭成员之 间的尊卑、长幼关系, 不同辈分的人,居住在 不同的住室和位置。
3)公房
公房其实是另一种特 殊形式的住房分配,这 是一种独特的景观,它 保持了原始社会的生
第四章 居住民俗
汉族的公房主要用以村民聚会、议事,或设 社仓储粮。由村民们集资兴建。在印度的一 些少数民族中也存在公房,但他们的公房除 作为谈情说爱的场所外,还是一个学习劳动 技能和举行文化活动的天地,并且还有专人 进行监管。
(4)人畜分居,人神有别。
畜圈的修建因地而异,牧业民族修大型畜圈, 围养牲畜。家畜、家禽一般在住宅旁修圈, 或将住室的一部分划为畜圈,如在干栏型住 宅中,其上住人,其下圈养牲畜。人畜之间 存在巨大差别,同样人神之间也有明显的界 线限制。由于住所对人的重大意义,因此为 达到保安祈福的目的,于是在每家每户中都 有一个专供神灵‘“居住” 的场所。
1、居住民俗的形成
自从地球上产生了人类以来,就出现了他们 赖以休养生息的居住处所,但由于当时人类 改造自然的能力限制以及外界条件的恶劣, 所以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只能是利用各种天 然空间,如穴居、巢居等。随着生产力的逐 步提高和发展,出现了人工住所的营建,在 世界各地因自然条件的不同,又产生了迥然 不同的居住方式,而居住民俗的形成是随着 居住方式这个物质基础的演进而演变的。
总之,居住惯制是居住民俗中的一个重要内 容。因此,不论我们是去对某一民族的居住 进行开发,或是去参观访问某一居所,都必 须高度重视他们民族的居住惯制。
3、 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
居住所表现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异彩纷呈的 特点,显示了多种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和影响。
从各式民居中我们也可探知其中所蕴含的深 厚的文化内涵,这主要体现在:
根据人类居住方式的变化,可以将居住民 俗分为三个时期:
(l)居住民俗的创始期 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是利用天然生成的洞 穴和树洞等自然空间,经过适当地加工而形 成的穴居和巢居。在穴处巢居时代,已经开 始具有了原始的一些居住习俗。 首先是实行原始的群居,大家共处一室,共 同抵御外界的侵害。
居住民俗
傣族竹楼
苗族吊脚楼
土家族吊脚楼
加拿大 雪屋
居住民俗
居住民俗概述
一、居住民俗的概念 二、居住民俗的形成 三、居住民俗的惯制 四、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
居住民俗的概念
居住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 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 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习俗惯制,包括兴 建房屋时的种种仪式、居所内部物品的陈 设、家庭成员住房的分配以及住房间形成 的特定关系等等习俗。
背山环水
民间上梁仪式
山西民居
四合院
深圳龙岗区客家围屋鹤湖新居
大埔龙冈泰安楼
大埔龙冈泰安楼内部
客家第一楼:承启楼
承启楼
承启楼内景
承启楼
窑洞山西李家山民居
中国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朝鲜族房屋外观
朝鲜族房屋外观
朝鲜族房屋内部陈设
蒙古包
蒙古包内部陈设
维吾尔族住宅
壮族村落
壮族干栏式住宅
居住民俗的形成
根据人类居住方式的变化,可以将 居住民俗分为三个时期 ——初创期、 过渡期和发展期。
居住民俗的初创期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
火 塘
北京四合院结构图
居住民俗的形成
分期 居住方式 穴居、巢居 风篱、原始帐篷 特点 原始群居 生死分居 不稳定 住所稳定化趋势 出现火塘
初创期 过渡期
发展期 帐篷、窑洞、干栏式、 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 庭院式等等 居住民俗的多样化
居住的惯制
1、火塘的突出作用 2、住房的分配 3、公房 4、人畜分居 人神有别
火塘在家居中 的重要性
火塘
满族 万字炕
彝族姑娘房
藏族 干栏式木屋
越南民居中最庄严的祭祀间
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
第四章 居住民俗
4. 群体的组合
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几乎没有个体的建筑, 简单的民居也是以中庭天井为中心合成一个组群。 个体形象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不存在的。即使是 宫廷、宗庙等权威式建筑也不孤立突出个体。在 小镇上、在乡村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排一排的民 居连在一起,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小巷—— 胡同。在绿色的原野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村 落。
房屋的基本结构是一明两暗的一堂三间,这是一般 平民住房规模。实际上,一明两暗的三间,中为阳 两旁为阴,是阴阳两性结合的极为对称的形式,因 此成为我国传统住宅的基本格局。中国传统民居中 的四合院就非常注重中轴线和对称性,房屋和院落 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大门多位于住宅东南角。 分内、外院,内院坐北朝南一派正房,居中为贵, 供长辈居住,左右附有耳房小跨院,供作厨房、堆 杂物、厕所之用。西厢,建在正房右面,为年轻女 性居所。东厢,建在正房左面,为年轻男性居所。 周围以走廊联系。住宅四周,由各座房屋的后墙所 封闭。
第五章 居住民俗
第一节居住民俗概论
一、居住民俗的概念 二、居住民俗的形成 三、居住民俗的类型
一、住民俗的概念
指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 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 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 习俗惯制。
包括兴建房屋时的种种仪式、 居所内部物品的陈设、家庭成员 住房的分配以及住房间形成的特 定关系。
3. 横向的建筑形式
由于受木结构的材料限制,多表现为水平方式和展 开的建筑组群。民间建筑的模式同样可以反映出 一个民族的性格。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多采用横向 的形式,与大地紧紧相连,表现出中国人稳健、 平和、纯朴、自然、自信、保守的性格特征。
开间:建筑的迎面间数为开间,或称“面阔”,纵 深间数称“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 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且开间 越多,等级越高。皇帝上朝的地方,开间九间, 进深五间,用“九五”象征帝王之尊。
《中外民俗》第四章中外居住民俗
此处添加标题
《中外民俗》第四章
中外居住民俗
肆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课堂导入
图4-3 客家土楼
图4-4 蒙古包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Hale Waihona Puke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居住民俗》课件
多样性
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不同 地理环境、不同现代化程度下的 人们,产生出不同的居住民俗文 化。
传承与变迁
现代化对居住民俗的影响
民俗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得以传承,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文明的发展, 居住民俗也必然存在变迁。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人 们的居住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 变化,居住民俗逐渐受到了挑战。
分类
通常分为宗教民俗、家庭民俗和节日民俗。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各具特色,产生出独 特的民俗文化。
民俗与文化
民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居住民俗赋予住所以及 居住生活以特殊的文化内涵。
居住民俗的历史与发展
居住民俗是一个从古代到现代的连续体,它有广泛的多样性和时代的不同变迁。
中国居住民俗
中国的居住民俗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家庭结构与居住形态
中国传统家庭结构注重家族的传承,居住形态则讲究协调和谐,注重风水。
2
室内装修与摆设
从家具、墙画、花鸟走兽,到家人摆设的相框、照片等承载了丰富文化内涵的家居摆设。
3
民俗节日与居住习惯
宋代开始,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被逐渐挂上居住民俗的标签,例如贴春联、闹 元宵、放鞭炮等等。
《居住民俗》PPT课件
居住民俗是人们在居住生活中形成的一系列文化行为。本课件将全面介绍民 俗的概念、历史、现状、变化以及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民俗概述
民俗是人类在民族、宗教、传统和习俗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行为、语言、习惯、信仰、艺术和技能等等, 是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
定义
居住民俗是指与人居住相关的各种文化行为。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而是民族、国家以及 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系统和文明程度的体现。
居住民俗旅游
青岛建房习俗
建房(青岛人叫“盖屋”)是一家人的大事,旧时, 看风水、择宅基、安门框、做梁椽(chuan)都要经过 多种仪式和活动,其中要属上梁仪式最为热闹、隆重。 上梁时间一般都定在“正”向午时”,届时亲友都要 来帮忙或祝贺,贺礼多为一块红布,叫做“挂红”。 梁椽上要贴上“上梁大吉”等字样的横披,还要绑上 筷子,用红绳系上铜制钱,挂上红布等饰物,以求吉 利。上梁时,房屋四周燃放鞭炮,正间当中安设方桌, 摆设供品,点燃红烛,由建房人家的主人跪拜。莱西 一带在上梁时,两位木匠、瓦匠师傅还要边唱喜歌边 往下扔一些龙、凤、虎、蝶等形状的小勃勃,逗引孩 子哄抢。上梁仪式结束后的当天主人要在新房设宴请 亲朋、工匠和帮工者,酒菜一般都很丰盛。
苗家的火坑周围是一 块神圣的地方,祖宗 的灵位在设在这里。
佤族房子用茅草竹木 建成,十分简朴。房 子有三门:火门、客 门、鬼门。
汉族
汉族的信仰,以祖宗神为先,其次才是 佛教或道教以及其他神灵。汉族的堂屋 是安放祖宗神位之处。大的家族有专门 供奉祖宗牌位的祠堂。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 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 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 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 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 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 阴阳。 阴 为寒,为暗,为聚,为实体化 阳 为热,为光,为化,为气化
五行
地气来自宅基,是宅基土地对人的影响。地气有阴阳 强弱之分,最好的地气应该是中和的。 门是住宅的气口,一涉及交通,二涉及通风,三涉及 人际关系,对住宅的温凉、出入平安、门第秩序有极 大的影响,中国乡村住宅对门特别重视。 衢气指宅外道路交通对住宅的影响。 峤气指周围高屋合围所产生的气。围合过紧,使人有 压迫感;围合适度,使人有安全感。另外,峤气还影 响到住宅的通风、防寒、保温等。 空缺之气指宅内外围合中空缺处带来的感觉。的功能分区、住宅的形 态,住宅和周围道路、水沟的关系等情况。住 宅的布局,有的要服从建筑原理,有的是根据 居住民俗来安排的。中国广大乡村地区的住宅, 大多数根据“风水”来安排布局。 民间安排住宅,仍然是围绕一个“气”字来进 行的天地之气是万物之生的根本,所以要辨明 宅内外各种气的性质,采取“迎气”、“纳 气”、“聚气”、“藏气”的方法,使住宅能 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住宅布局要审查 各种气:地气、门气、衢气、峤气、空缺之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篱也许是人类最古老的建筑形式之一。风 篱是一种容易建造的古老居住形式,结构简 单,用树干或树枝插入土中,构成一面坡式 的墙,其上覆盖树皮、树枝、茅草之类,用 来遮风挡雨。如澳大利亚现已灭绝的塔斯马 尼亚人,非洲的希须曼人,美洲的印第安人 和亚洲印度的安达曼人都曾使用风篱作为居 住之所。在我国最为典型的是四川左所的摩 梭人的风篱。
对应于五彩缤纷的居住建筑,体现在居住方式 上民俗的特点也就更加明显。 第一,这一时期的民居体现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北京四合院的出现,既是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 产物,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印证。
第二,居住类型的多样化,导致居住民俗的多 样化。中西并存,古今并存就意味着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地区中都有各种不同的居 住习俗。
这种居住的风俗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人与火塘的突出作用
火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火在人类的生活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火神崇拜和有关火的种种 神话与传说,足以说明这一问题。在居住民 俗中,关于火塘的设置和有关火的种种禁忌, 也有有力的证据。
①火是御寒取暖,饮食起居之必备。人类自 从引来和保存了火种以后,便在居住的处所 燃起了长年不息的火堆,用于烧烤食物,照 明取暖,防御野兽。这样,不仅增强了人们 的体质,而且有可能突破一些自然的限制, 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根据人类居住方式的变化,可以将居住民 俗分为三个时期:
(l)居住民俗的创始期 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是利用天然生成的洞 穴和树洞等自然空间,经过适当地加工而形 成的穴居和巢居。在穴处巢居时代,已经开 始具有了原始的一些居住习俗。 首先是实行原始的群居,大家共处一室,共 同抵御外界的侵害。
其次是生死的分居, 例如北京周口店的 山顶洞遗址中,上 层洞穴是活人居所, 而下层则作为死者 的葬地。
第四章 居住民俗
一、居住民俗概述
居住民俗 就是指一个国家、 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 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 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 特的民俗习惯模式。 如居所新建时的一系列仪 式,居所内部物品的摆设, 家庭成员住房的分配以及 住房之间的相互协调等等。
1、居住民俗的形成
自从地球上产生了人类以来,就出现了他们 赖以休养生息的居住处所,但由于当时人类 改造自然的能力限制以及外界条件的恶劣, 所以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只能是利用各种天 然空间,如穴居、巢居等。随着生产力的逐 步提高和发展,出现了人工住所的营建,在 世界各地因自然条件的不同,又产生了迥然 不同的居住方式,而居住民俗的形成是随着 居住方式这个物质基础的演进而演变的。
比如,东北地区的满族,一般有两间正房, 外屋是厨房,里屋有三铺炕,南北西三面炕 构成“匚’字型,俗称万字炕。西炕为贵, 供奉祖宗牌位。家中来贵客住西炕,北炕为 大,家中长辈多住北炕,南炕为小,小字辈 的姑娘和媳妇住南炕。
(3)公房
公房其实是另一种特殊形式的住房分配,这 是一种独特的景观,它保持了原始社会的生 活习俗。
②火塘是家庭生活的中心。正是因为火有如 上的功用,所以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便 成了家庭饮食、取暖、议事、睡眠的中心场 所。
③火塘边座次、睡次的区别。瑶族男尚左, 女尚右,长者坐上首,晚辈坐下首。云南的 普米族在火塘周围设铺,左侧为男铺,右侧 为女铺,互不逾越。生活在巴西境内亚马逊 河丛林深处的威士土人则围绕火堆,吊起几 张床,其中一张靠近火堆的吊床是家长的卧 榻,其余吊床为孩子所有。
二是出现了火塘。由于风篱与原始帐篷不能 构建出宽广的室内空间,因此原始群居已经 被家庭单居所代替,而火塘则是家庭居住的 象征。
(3)居住民俗的发展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出现, 人们逐渐改变了漂泊迁徙的生活,这反映在 居住方式上便是定居的产生。由于世界各地 自然环境以及文明进化程度的不同,于是出 现了各种类型、各具特色的民间居住类型。 既有土木结构的,也有砖石结构的;既有窑 洞,也有平房;既有有顶有壁的,也有无顶 无壁的,种类繁多,不一而足。
④火塘是神圣的地方、例如在火塘的上方一 侧,是供家神、祖先神的地方,任何人不许 触动。平时不许从火塘的上方跨过去,不准 用脚蹬火塘里的三角架,不许用利器(刀、 剑等)捅火,不准将吸水泼人火中。
(2)住房的分配
住房的分配是居住惯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体现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尊卑、长幼关系, 不同辈分的人,占据着不同的住室和位置。 由于居住类型的不同,因而住房的分配也存 在一些差别。
比原始的风篱更进一步的是古老的帐篷,它与风 篱一样具有建造和移动的特点。如我国东北地区 的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的“仙人柱”、 “撮罗子”以及美洲印第安人的“天幕”等。
风篱与原始帐篷是巢居与后来各种居所的一 种过渡形式,因此它所体现的居住民俗也就 存在着前后相连的过渡特征:
一是住所仍稳定,简便易建的风篱与古老帐 篷适应了他们不断迁徙的需要,但同时有向 固定住所转化的趋势。
云南彝族男女青年十六七岁以后就不再住在 家中,而是和一些年龄相仿的同性青年住在 一起。男青年住的房子称“男公房”,女青 年住的房子称“女公房’,一般尽量按血缘 关系同室而居。每所公房少则二三人,多则 一二十人。
一天劳动结束后,女青年 在自己公房燃起火塘里的 火,坐在火塘边聊天,等 待男青年的光临。届时, 男青年带着三弦、二胡、 月琴等乐器踏歌而来。但 是,男青年绝对不能到与 自己有血亲关系的女青年 公房去玩,也不能邀请她 们到自己的男公房来玩。
居住民俗的形成
分期 创始期 过渡期 形成期
居住方式
特点
穴居、巢居
原始群居 、生死 分居、不稳定
风篱、原始帐篷
住所稳定化趋势、 出现火塘
帐篷、窑洞、干栏 体现深厚的文化 式、庭院式等等 内涵、居住民俗
的多样化
2、居住的惯制
居住惯制是指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 在居住中所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风俗习惯,是 由家庭关系、房屋结构、传统习惯等诸因素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综 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