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县简介

合集下载

郧西湖北解放第一县

郧西湖北解放第一县

1947年11月16日,位于鄂西北秦巴山区的郧西县城解放。

郧西作为湖北省解放最早的县而载入史册,被誉为“湖北解放第一县”。

郧西是革命老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土地革命时期,红四方面军转战于此,红3军途经于此,红25军在此创建过根据地,红74师在此打过游击,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产党有深厚的感情。

这里也是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要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郧西成为“湖北解放第一县”,与党中央的两次战略布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郧西是豫鄂陕根据地的核心区中原军区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在鄂豫边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四军第5师李先念部,从河南中西部南下的八路军王树声部和从湘粤边北返的八路军359旅王震部等三支部队组成的。

他们雄踞鄂豫两省的广大地区,居中国腹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把中原部队视为他发动内战、独占胜利果实的严重障碍,调集了正规军26个师(旅)及地方部队共30万人向中原部队大举进攻。

1946年1月,国共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国民党乘机调整部署,增加兵力,抢占有利阵地,构筑碉堡工事,将中原军区主力4万余人包围、压缩于宣化店周围方圆不足百里的狭窄地带,进行严密封锁,使我军陷入了绝粮断炊、孤立无援的极端危险境地。

我军主动要求合法转移到安徽五河,周恩来亲自到汉口谈判,均遭国民党方面拒绝。

他们的企图是,先消灭中原我军,然后把这30万大军调往其他战场,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以李先念为司令员的中原军区曾反复讨论过向东、向西或向郧西:湖北解放第一县文/邢杰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关于陈谢创建鄂豫陕边根据地的指示(原件存中央档案馆)北三个方案,还考虑过以一部主力向南渡过长江游击于大西南的计划。

但权衡利弊,认为主力向西挺进秦岭、武当山,而后转入太岳或陕甘宁边区,或在合适机会入川为最佳方案。

这条突围路线虽然远而险,但山多地广,便于回旋游击。

1946年5月1日,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和政委郑位三曾两次向中央发电请示,党中央、毛泽东当即复电指出:“主力向西当然亦有许多困难与危险,但比向东地区广大,便于机动,在这一广大地区长期游击战争,牵制敌人,配合华北、华东,将起重大战略作用。

'十堰市简介

'十堰市简介

十堰市简介十堰山川秀美,历史悠久,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各县市旅游资源丰富密集:有世界文化遗产、4A级旅游区、“亘古无双胜景,天下第一仙山”的道教圣地武当山,有丹江的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有轰动中外、240万年前的“郧阳人”头骨化石,有举世罕见的白垩纪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民族第一民歌村和故事村,有神秘瑰奇的野人洞、野人谷、温泉等8大类90多处旅游景点,是华中黄金旅游圈的重要一环。

【地理位置】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跨东经109°29′至111°16′,北纬31°30′至33°16′,在中国“雄鸡”型版图中正处于“鸡心”部位,在历史上曾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

她东与湖北襄樊接壤,西与陕西安康为邻,南与湖北神农架和重庆万州交界,北与陕西商洛和河南南阳相连,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是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

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834㎜,平均气温15.2℃,年日照总时数1655至1958小时,无霜期244—255天,空气质量和水质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行政区划】十堰设市于1969年12月,1973年升格为湖北省省辖市,1994年10月,与原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实行市带县的管理体制。

管辖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五县和茅箭、张湾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丹江口市,43个乡,62个镇,12个办事处,1874个村委会。

总人口338.7万,其中城区常住人口89.3万。

汉族占99.62%;各少数民族人口占0.38%。

【历史沿革】自郧县青龙泉考古发现十堰新石器时代文化既有仰韶文化,又有龙山文化,兼有屈家岭文化,十堰境内是我国远古三大文化的交汇区。

我国的行政区划,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有九州之说,十堰夏时为梁、豫、荆三州的域汇地,《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华山南包括整个秦岭、四川、云南、陕西汉中等均为梁州。

十堰市简介

十堰市简介

十堰市简介十堰市位于中国中央山地秦巴山区汉水谷地,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

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全市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辖两区五县一市及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总人口334万。

十堰位于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起着承东启西、通南达北作用,是毗邻地区最大的汽车制造,汽车科研,医疗卫生,商业集散,交通枢纽,旅游文化中心,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中心城市之一。

“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三张世界级名片闪耀全球。

十堰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一大中心,秦巴山区三大中心城之首[2],鄂豫陕渝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城两带”计划实施正在助推十堰经济高速发展,主城区将建成三区一中心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北三县(郧县,郧西县,丹江口市)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将成为国家战略生态经济区。

南三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的竹房城镇带将成为全省山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典范。

发展理念实施“一城两带”战略,加快“五城”建设步伐,建设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区域性交通中心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十堰建设成为鄂豫陕渝区域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一城两带:建设15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150万辆以上汽车产能区域性中心城市十堰,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助推国家战略生态经济区汉江生态经济带,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山区城乡一体化典范竹房城镇带。

武当山下百里车城(2008年)五城建设:汽车之城、旅游之城、生态之城、和谐之城、区域性中心之城。

三国两区一基地: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区域性交通中心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4]城市名片十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世界第三大商用车生产商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所在地3张世界级名片。

十堰是中国黄金旅游胜地。

郧西七夕文化旅游节

郧西七夕文化旅游节
郧西七夕文化旅游节
一、关于旅游节的美丽传说
中国有个地方,叫郧西!郧西有条河,叫天河!郧西天河是世界上唯 一一条与“牛郎织女”传说中的天河重合,有很多的七夕文化资源,在郧 西能找到牛郎织女神话故事里的地形原貌,留存了许多的古迹和传说都与 牛郎织女故事相吻合,郧西天河地域独特的天象及地理环境、蕴涵的人文 资源、古老的史话诗词传说、淳朴的民间风俗习惯等七夕文化地源资源渊 厚博广。天河地域的观象:天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天文历法著作《夏 小正》记有天空明亮的织女、南门以及最显眼的天河。郧西地处中西部接 合的湖北西北山区,背靠秦岭,脚踏汉水,境内有汉水和天河并交汇,与 文献书中对“银河”的解释相吻合。星象图上,在由北至南的银河系西边 是织女星,东边是牛郎星,而郧西天河西边是美女河、仙河、归仙河,天 河的东面是杨家河,这些河名和走向与天上的银河及牛郎、织女二星遥遥 相对,正巧与天象对称。一边是美女仙人,一边是本土俗夫,这就好比一 个是天上的仙女,一个是地下的牛郎,他们隔天河相望,诉说着亘古不褪 色的爱情故事。
三、七夕文化旅游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动集锦
1、“真情流动,魅力天河”爱情短信大赛 2、“真情印象,醉美天河”摄影大赛 3、“真情永恒,幸福天河”恒爱夫妻评选 4、“真情展现,梦幻天河”祈福彩灯展 5、“真情牵手、浪漫天河”集体婚礼大典暨新人观光游 6、“真情相邀,实力天河”招商博览会 7、“真情放歌,情定天河”大型情歌晚会 8、 。。。。。。
谢 谢 大 家
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建设“七夕文化之 乡”
天河临汉水,郧西是世界上唯一的汉水连天河之地,郧 西天河,人们视其为天上银河,在郧西境内有许多自然地貌与 牛郎织女故事中相互印证的景观在全国绝无仅有的。如: “牛郎庙遗址”、“娘娘山”“牛郎山”和“织女山”等自 然地貌景观。而在郧西天河悬鼓观和天池庵却恰与星象图相 反,说明了郧西人对冲破天河阻隔的期盼和对牛郎织女这对 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愿。郧西县是牛郎织女的故乡,是 七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近年来,郧西县实施“旅 游立县”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建设中国“七夕文化 之乡”。通过举办“七夕文化节”等重大活动,极大提升了 郧西乃至十堰旅游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郧西旅游业的 长足发展。

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及简介

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及简介

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及简介十堰地处汉江中上游,作为长江、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的重要过渡地带,境内文化遗产数量多,在全省有“文物大市”之誉。

境内共有古遗迹、古墓葬、古建筑、革命旧址2100多处,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4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市县区级保护单位199处。

我市因发现“郧县人”、“郧县梅铺猿人”、“郧西白龙洞猿人”和“郧西黄龙洞猿人”等多处古人类化石而被专家誉为“古人类长廊”。

武当山古建筑群,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代表了近千年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199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被整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世界文化遗产(1处)武当山古建筑群(2)、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1、武当山金殿,元、明,丹江口市武当山太和宫,国家级,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紫霄大殿,明代,丹江口市武当山紫霄村,国家级,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治世玄岳牌坊,明代,丹江口市武当山镇遇真宫村,国家级,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南岩宫,元、明,丹江口市武当山,国家级,1996年12月20日国发[1996]47号,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玉虚宫遗址,明代,武当山镇,国家级,2001年国发[2001]号,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郧县学堂梁子遗址,旧石器时代,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国家级,2001年国发[2001]号,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7、采皇木摩崖题刻,明代,竹溪县鄂坪乡慈孝沟河边,国家级,2001年国发[2001]号,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8、武当山古建筑群(3)、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十堰市城区1、回龙寺,明、清,十堰市茅箭区武当街办西坪村,省级 ,2002年11月7日鄂政发[2002]35号,第四批全省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省简介

湖北省简介

湖北省(Hubei Sheng)简称鄂。

在长江中游,洞庭湖北。

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

宋初置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

元代江南部分属湖广行中书省,设有荆湖道宣慰司,简称“湖北”。

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命名,因省会武昌在唐、宋时称鄂州,故亦简称“鄂”。

武汉市武汉市(Wuuhan Shi)位于东经114.3°,北纬30.5°,在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合流处。

1949年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置武汉市,取三镇首字为名。

黄陂县(Huangpi Xian)位于东经114.3°,北纬30. 8°,在湖北省武汉市以北,滠水流域。

据唐代《黄陂记》:“黄陂在汝州,汝州有三十六驻,黄陂最大,溉田千顷,盖黄陂之来由也”。

一说源于三国时期,“黄”指黄祖兴建的城垣“黄城”,“陂”指武湖。

黄陂为黄城和武湖的合称。

北周置黄陂县。

新洲县(Xinzhou Xian)位于东经114.8°,北纬30.8°,在湖北省东部,武汉市东北,长江北岸。

1951年由黄冈县析置。

据《乾隆黄冈县志》:“邾县俗名新洲,又名旧州。

”唐末因地处举水冲积平原,在“州”前加“水”旁,以示区别,遂名新洲。

黄石市黄石市(Huangshi Shi)位于东经115.0°,北纬30.1°,在湖北省东部,在武汉市东南。

1950年设黄石市,因大治县的黄石港得名。

一说因黄石山得名。

大冶市(Daye Shi)位于东经114.9°,北纬30.0°,在湖北省东南部,长江南岸。

宋乾德五年(967年)设大冶县,因县境矿藏丰富,不少朝代在此大兴炉冶,故取名大冶县。

1994年设市。

阳新县(Yangxin Xian)位于东经115.2°,北纬29.7°,在湖北省武汉市东南面。

三国吴置阳新县,隋改永兴县,1914年复改阳新县。

襄樊市(Xiangfan Shi)位于东经112.1°,北纬32.0°,在湖北省北部,汉置襄阳县,1950年以襄阳、樊城两镇合并置襄樊市,取二镇首字为名。

十堰简介2

十堰简介2

十堰简介2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张湾区、茅箭区、丹江口市和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市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

十堰城区既是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因车而名的车城,也是一座灵山秀水环抱、四季风景迷人的山城、旅游城,是鄂豫川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十堰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这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郧县曲远河畔发掘的两个完整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定名为“郧县人”。

人类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亚洲人类发展“链条”上空缺的一环,被列为当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首。

十堰市域在商、周时属绞、庸等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

现今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

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

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

这里是道教和“武当拳”的发祥地,武当道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十堰是一个资源富市。

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绿松石、金、银、石煤、稀土、铁锡、钒、锑、铅、锌、大理石、石棉、重晶石、铀、钾、钼、钴等50多种,潜在价值在4000亿元以上。

水力资源丰富,年平均经流量达100亿m2,过境客水280亿m2,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500万kw,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有340kw;林特资源闻名遐迩,茶叶、食用菌产量丰富,质优品高,房县被誉为全国“燕耳之乡”;药材资源品类繁多,共生产药材2700余种,在国家确定的363个重点品种中我市约占235种,占总数的65%,素有“天然药库”的美称;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十堰是三峡——神农架——武当山——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六大类25处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遍及全市,境内有道教圣地武当山,有轰动中外的郧县猿人遗址和恐龙蛋化石群,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还有新近发现的鸟脚类恐龙骨架化石。

老郧阳郧县介绍PPT个人原创

老郧阳郧县介绍PPT个人原创

• 郧阳抚治时代创造辉煌。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郧阳 开启了抚治时代,从一个山区无名小邑一跃而成为华夏的 雄藩巨镇,郧县享受到由朝廷直接任命大臣管理地方的特 殊待遇。巡抚是明、清两代比行省还重要的地方军政建制, 其首脑被称为封疆大吏。在长达205年的历史中,郧县一 直由封疆大吏直接管辖,120名朝廷重臣曾经坐镇郧阳, 管辖鄂豫川陕毗邻地区的五道、八府、九州、65县,钳制 汉江三千里流域地区。
调水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郧”字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延传至今约有
2714年的历史。带郧字的地名中,最早见于记载的是郧关和郧乡,“ ”出
《史记》,距今至少有2117年的历史。晋太康五年(284年)改长利县为

距今有1729年的历史;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郧乡县为 ,距今有736年
的历史。
• 这里是麇国古都。春秋 战国时期,麇人曾参加 了武王伐纣,牧野一战, 打败纣王。后来麇国被 楚所灭。秦统一六国后, 设长利县。晋太康五年 (公元284年)改长利县 为郧乡县。至元十四年, (公元1277年)改郧乡 县为郧县。
郧阳简介
中国郧阳,人类老家。郧阳位于神奇的地球 北纬30°线附近,地处中国地理“鸡心”。境内发 现有距今约6500-13500万年青龙山恐龙化石群, 有轰动世界的“郧县人”头盖骨化石,有距今5100万年的梅铺猿人、白龙洞猿人、黄龙洞猿人, 有4000年文明不断代被誉为“人类地下通史”的 辽瓦店子遗址,是恐龙的故乡、古人类的发祥地、 汉文化的摇篮、楚文化的源头。亿万年来,生命 没断线、文化没断层、历史没断代。生态宝地、 生活福地,世人称道“人类老家”。
郧阳区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
辽瓦店子遗址发掘现场
古号“岩疆”,夏属古麇,
汉置锡县,晋设 ,元改

郧县人文历史

郧县人文历史

郧县人文历史人文图片展郧阳建置沿革郧本乡名,置关于乡,曰“郧关”。

郧县以汉水“长利”有“郧关”而得名。

郧县在夏时,为豫州之西域。

商时,武王伐纣,联合庸、卢、濮、蜀、微、彭等方诸国。

郧县西南境内有堵河,古称“庸水”,属庸国辖地。

西周时期为周的疆域。

春秋时,楚子伐麇,至于锡穴(今五峰辖地),故为麇国故地。

后楚师灭麇国、绞国,郧县境地遂属于楚。

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秦攻楚汉北地入上庸,辖地遂属于秦。

秦统一六国后,隶益州汉中郡。

汉因秦制,锡属益州汉中郡,于郧县境内置长利县。

西汉长利有“郧关”,与锡并属汉中郡。

东汉建武六年(30年),长利并入锡县,仍属汉中郡。

三国时,郧县属魏兴郡。

魏在锡立堵阳县(今县西25公里处韩家洲)。

晋太康四年(283年)析锡县复汉长利县。

太康五年(284年),改长利县为郧乡县,属魏兴郡,县境内魏兴郡的郧乡县属地,隶荆州。

南朝,郧乡县属梁州魏兴郡。

齐时,分魏兴郡,东境属上庸,郡北境置齐兴郡,又分郧乡县置齐兴县,为齐兴郡治,领六县,在县境为齐兴、郧乡二县,属梁州。

梁太清一年(547年),于梁州齐兴郡置兴州,改齐兴郡为南始平郡,后复改为齐兴。

于是,兴州所领在县境为齐兴郡的郧乡、齐兴二县。

为广福郡所领广福县。

广福当分齐兴置,而郧乡为兴州及齐兴郡治所。

又置郧州,所领郡县无考。

西魏改梁州为丰州。

隋废广福郡,改广福县为安福县,与郧乡县同属豫州淅阳郡。

唐武德一年(618),置南丰州,领郧乡、安福、堵阳三县。

堵阳当分郧乡置(在今郧县内),又分郧乡县置长利县(在今郧西县境)。

武德八年(625年)废南丰州,以郧乡、堵阳、安福属均州。

唐贞观二年(628年),省堵阳、安福二县入郧乡,并省长利入郧乡,废均州,以郧乡县属淅州。

贞观八年(634年),废淅州复为均州。

郧乡县属均州。

唐天宝一年(742年),改均州为武当郡。

唐乾元一年(758年)复为均州,隶山南东道。

宋时,郧乡县仍属均州武当郡,隶京西南路。

宋末省上津县入郧乡县。

郧西县志

郧西县志

郧西县志概况郧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上游北岸。

北邻陕西省商南、山阳、镇安3县,西南邻陕西省旬阳、白河2县。

面积3502.6平方千米/3509平方千米(简册)。

2004年末总人口444008人。

处鄂西北山地,属秦岭东段。

除东部天河沿岸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盆地外,大部分海拔在700~1200米,西北部的金盆梁,海拔1832米,为县境最高峰。

汉江流经南部边境,有天河、金钱河等支流自北向南注入。

行政区划郧西县辖9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城关镇、土门镇、上津镇、店子镇、夹河镇、羊尾镇、观音镇、马安镇、河夹镇、安家乡、香口乡、关防乡、湖北口回族乡、景阳乡、六郎乡、涧池乡。

历史沿革古为梁州东域。

西周、春秋为麇国之地,战国属楚。

秦为汉中郡的锡县。

汉于境内增置长利县,与锡县同属汉中郡;东汉时省长利入锡县。

三国魏时于境西甲河上游要津(即今上津地)置平阳县,隶魏兴郡。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平阳为兴晋,复长利与锡县并存,仍隶魏兴郡,东晋及南朝刘宋时未变。

梁置上津县。

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复置长利县。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以上津属商州,隶山南西道,省长利入郧乡、省锡县入丰利,隶山南东道。

北宋以锡义山之西为上津县,隶商州,属永兴军路,以东为郧乡,隶西南路。

南宋划上津归金州,属利州路。

元省上津县为上津镇,隶商州。

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郧乡为郧县,隶襄阳路的均州。

明洪武八年(1375年)复置上津县,属襄阳府;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分郧县的武阳五里、上津的津阳四里置郧西县,以位于郧县以西得名,属郧阳府。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省上津入郧西,属郧阳府。

民国初年郧西属襄阳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区督察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7年11月16日郧西县城解放,设郧西县民主政府。

1949年5月属陕西省两郧专区。

1950年属湖北省郧阳专区。

1952年撤销郧阳专区并入襄阳专区,郧西属之。

郧西县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郧西县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简介 : 张吉 平 (9 I ) 男 , 艺 师 , 事 桑 蚕 良种 繁 育 工 作 。 16 一 , 农 从
4 4
北方蚕业 21, () 023 i 3
・ 业探索 ・ 行
蚕饲 养在废 弃校舍 、 村组集体保 管室 内 , 没有 门窗 ,
易、 省力 和低成本 投入 的原则 , 加大农 村养 蚕基础 设 施建设 的 力度 。对 无 专用 蚕 室 的用 户 , 择 四 选 周 开 阔干燥 、 通风 良好 , 临近 桑 园 、 源 的地 方修 水 建 标准化 蚕室 。蚕室 要有对 流窗 , 内六 面光 , 室 容
摘 要
针 对 郧 西县 蚕 桑产 业发 展 过 程 中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 养 蚕 基 础 设 施 建设 、 园 管 理 及 蚕 桑技 术 推 广 从 桑
存 在 问题 建 议
服 务 体 系完善 等 方 面提 出建 议 , 促 进 新 蚕 区蚕 桑 生 产 的 发展 。 以
关键 词 产 业发 展
叶 胜 力


4 0

张 德 学 徐 方 林 张 德 柱
I 3 3
1 5 2 0
1 0 3 0 5 O
一 一 一
O O .2
0 3 .5
O O .6 0 0 .4
0 0 .7
“ 郧西 县桑 蚕公 司” 机构 , 组 织 农 业 各部 门及 等 并
个重 点蚕桑 村 海 拔 均 在 6 0 8 0m, 候 温 和 , 0 ~ 0 气 土 壤肥 沃 , 资 源 十 分 丰 富 , 栽 桑 养 蚕 的适 宜 水 是
之地 。
曹书 明 柯 友 顺
5 4
8 3 0

我为家乡代言郧西作文

我为家乡代言郧西作文

我为家乡代言郧西作文
嘿呀,大家好!我是[你的名字],今天我要为我的家乡郧西代言,哈哈!
郧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山有水,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郧西的天河。

天河的水可清啦,清得可以看见河底的石头和小鱼。

河的两岸有很多树,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树下乘凉,还可以听到鸟儿在唱歌,嘿嘿,可好听啦!
其次,郧西还有很多美食。

比如说,马头羊汤、板桥豆干、神仙豆腐等等。

这些美食都很好吃,每次我吃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吃很多,哈哈。

最后,我要介绍的是郧西的文化。

郧西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说,七夕文化、汉水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都很有趣,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家乡。

哎呀,郧西真的是一个很棒的地方!我希望大家都能来郧西做客,感受这里的美丽和文化,嘿呀!。

上津古城简介

上津古城简介

上津古城简介郧西县上津镇津城村:古城古街古韵浓一砖一瓦皆历史上津历史悠久,古城始建于公元1368年,历经六百多年风雨郧西上津素有“天子渡口、古塞上津”的美誉,上津古城便坐落于津城村。

虽历经风雨,古镇古韵犹存。

随着近年来修缮一新的明清古街对外开放,古城古街相互衬托,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远处,青山连绵;近处,老屋静谧。

一静一动间,这座拥有4000年历史的古村落在此敛尽一身风华,不悲不喜,不骄不躁。

村中心的古城墙巍峨耸立,见证着六百年的世事沧桑;村内的闲适生活,演绎着寻常巷陌的世俗百态;村畔的金钱河,流动着悠悠千载的岁月。

日前,记者来到郧西县上津镇津城村,一探这个古村落的前世今生。

古城老街,呈现一幅古建筑风物图上津位于鄂陕两省交界之处,北枕秦岭余脉,南临汉江之滨,银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金钱河由北至南通达汉江,历史上曾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

津城村是上津的集镇所在地,四面环山,分别与过风楼、伍峪坪、十八盘等村接壤。

历史上扼秦楚咽喉,是从古都西安南下的重要水陆路转运点。

由于僻处秦楚边隘,地理位置特殊,历史文物众多。

从十堰市区出发,只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津城村。

村子在镇中心,而古城又在村子的中心。

津城村那丰盈的历史感浸透古城墙,斑驳一如岁月,古老一如时光,依然优雅地矗立在眼前。

城内白墙黑瓦的天井四合院、古老青石板街道,展示出一幅古趣盎然的建筑风物图。

津城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津城村内传统建筑大多保存完好,村内古道系统完整、历史环境要素丰富,具有较大的历史价值。

津城村比较完整地记录了建村伊始至今的格局。

此外,村内完整地保留了古护城河、古井等重要历史环境要素。

这些历史遗存都是津城村历史的承载者和见证者。

抬头仰望,上津古城墙和城门楼高大粗犷,泥巴烧成的大砖色泽灰暗,明显带有北方的秦式风格。

沿着台阶登上城墙,只见墙顶修建有长廊和方形的瞭望孔洞,以作为抵御外敌之用。

远处是波光粼粼的金钱河和层峦叠翠的群山,上津古城因王朝更替,屡经兴废。

古文对郧西的描述

古文对郧西的描述

古文对郧西的描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郧西,位于华夏大地中,乃一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

古文中对郧西的描述多以其山水之美和神秘之处为主,令人想象万千,心生向往。

郧西的山水自然景观乃东南之最,西南之胜。

其山势峥嵘,陡峭而壮丽。

山峰耸立,云雾缭绕,仿若人间仙境。

而其水,清澈见底,似有神秘的魔力在其中流淌。

古人曾以“水多而石秀,有鱼亦龙”的诗句来描述郧西的水景,可见其独特之处。

郧西的神秘之处更是令人心动。

传说在郧西的深山之中,隐藏着无数宝藏和宝物,让人趋之若鹜。

古人云:“郧西藏宝有年深,挖得红绳穿翡翠。

谁知宝来繁华时,乌夜鸦离两地烟。

”这句话道出了郧西藏宝的神秘之处,令人心动不已。

郧西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勇敢的郧西人,他们守望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这份历史。

古代有着“南泽西西郧”之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古代文明的一部分。

郧西人民怀着对土地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传承着古人的智慧和文化,使得郧西成为一座恢宏壮美的历史丰碑。

在郧西的村庄中,还留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民居,这些古老的建筑风格,保留了古代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是价值连城的文化遗产。

每到春秋之时,郧西的乡间小路上,依然可以看到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这种传统的农耕文化,令人感叹尘封的岁月。

郧西的石头堆墙、青砖瓦房、祠堂等传统建筑,展现出了古时人们的智慧和精湛技艺,这些建筑被誉为艺术的杰作,传承着古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郧西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各地文化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令人惊叹不已。

郧西的美食更是令人垂涎欲滴。

这里的山珍海味,口味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古文中有“郧西酥雪、白醪、凉瓜”之赞,可见其美味之处。

郧西的美食以本地特产为主,风味独特,深受游人和当地居民的喜爱。

郧西是一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她拥有壮丽的山水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味的美食,是中华古代文明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去探寻和品味。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片古老土地,感受其中的魅力与神秘,领略古人的智慧和追求,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古文对郧西的描述

古文对郧西的描述

古文对郧西的描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郧西,古代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相传是大禹治水时开凿川江的地方,由于地形险峻,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个神秘莫测的地方。

郧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遗产,被誉为“江南绝胜地”。

郧西的地形险峻,山水相辅。

郧西名山有一段叫做郧阳山,这座山不仅山高林密,还被誉为“云山峰灵”,在雾气弥漫的清晨,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仙境。

而这里的河流更是错综复杂,犹如迷宫般的河道纵横交错,让人迷失其中。

郧西的瀑布也是别具特色,有的瀑布如银河倾泻而下,有的瀑布如白练挂空,令人叹为观止。

郧西的植被丰富多样,山间树木葱郁茂密,春天开满了鲜花,秋季叶片变得金黄,冬季皑皑白雪覆盖,四季皆有不同的景色。

在这里还生长着各种草药植物,被当地人称为“灵草”,传说有许多神奇的功效。

郧西也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地方,有着许多珍稀物种,受到保护。

郧西的人文遗产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如古代庙宇、城墙、坟墓等,历经千年风雨仍然屹立不倒。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郧阳古城,这座城池历史悠久,建筑宏伟,曾是古代重要的城防要塞。

如今,郧阳古城虽已残破,但依然可以看到当年繁荣的景象。

郧西还有着许多传统文化,如歌谣、戏曲、舞蹈等。

在这里,人们能够听到当地独具特色的歌谣,欣赏到传统戏曲的精彩表演,感受到舞蹈的优美动人。

这些传统文化无疑是郧西的一大魅力所在。

郧西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山水相依,自然与人文并存。

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游览。

走在郧西的山间,感受那份宁静与神秘,必定能让人心旷神怡,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未满2000字】第二篇示例:郧西,古称江夏,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的枝江市。

据《史记·地理志》记载,郧西是楚国的地盘,又称垫江。

郧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发祥地之一。

郧西山水秀美,气候宜人。

山峦叠嶂,峡谷幽深,瀑布飞流,江水悠悠,景色宜人,气象万千。

郧西县三十六岩观音寺简介

郧西县三十六岩观音寺简介

在湖北关附近的茫茫大山深处,有一处迷人的佛教圣地闻名鄂陕边关,名曰“三十六岩观音寺”,因其主体坐落于三十六丈高悬崖而得名。

三十六岩观音寺位于湖北口回族乡三十六岩村,寺院地处险境,被延绵的群山层层环抱,顶峰突兀,岩壁如刀切一般,崖间有一陡峭的天然石级小径,盘旋而上,直通崖顶。

其间几处半岩洞附壁凹建有许多萧然古穆的建筑,这便是三十六岩佛教寺庙的处所—观音寺,观音寺有观音殿、三圣殿、娘娘殿、祖师殿、十三殿等多个殿堂,据载,这里的建筑始于明,盛于清。

百年光阴让这里汇聚百年灵气,奇妙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溶相合,造就了无数奇景与传奇故事。

在观音寺的顶部,有一个保存完整的“八卦井”,井是用磨光的大石条砌成,呈八角形,井深5米,直径4.6米,井水清澈见底。

奇怪的是,此井地处群山之巅,井水却常年积满,取之不竭。

每逢冰封大地之时,井口就热气腾腾,白雾缭绕,仿似奇幻仙境一般。

在观音寺西北角的崖缝边缘,有一个小泉眼,人称“五滴泉”,因其每分钟只能滴下五滴水而得名,无论春夏秋冬,天旱雨涝,这泉水下滴的速度始终不变,因而人们称之为“观音圣水”。

当地流传这样一段民谣:“须弥山中一滴泉,滴来滴去几万年,有人吃着泉中水,寿比长生不老仙”。

光阴让这里汇聚灵气的同时,也让这座百年古刹饱经风霜雨雪的侵蚀,再加上近年来地质走动,多处岩石松动剥落,观音寺所依靠的悬崖壁上也出现了很多裂痕,经专家鉴定成为特级危寺。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佛教文化,保护寺院活动场所安全,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于2011年春在三十六岩观音寺下庙坪征地7亩为新建场所,鼓励支持寺院重建,保护佛教文化圣地,三十六岩观音寺新建保护工程于2011年5月启动,2012年5月全部工程竣工。

该工程总体投资约800万元,通过大力宣传,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本乡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捐献和陕西省西安卧龙寺给予的善款。

新寺院占地118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设有大雄宝殿、念佛堂、观音殿、吉祥殿等大小殿堂8座,各建筑萧穆庄严,雕梁画栋、佛像林立、栩栩如生。

湖北“最穷”的三个地区,有两个在十堰,有你家乡吗?

湖北“最穷”的三个地区,有两个在十堰,有你家乡吗?

湖北“最穷”的三个地区,有两个在十堰,有你家乡吗?对于我国的各个地区,不管是一个省,还是一个省份中的各个城市也好,我们所常常关注并讨论到的大多也是那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城市。

比如说我们可能经常讨论的是广东江苏等这些经济发展很好的省份。

但却很少讨论安徽,山西,湖北,湖南等一些经济发展一般般的省份。

而在一个省里,也是如此,比如对于湖北省,我们经常讨论的就是武汉、襄阳、宜昌等经济比较好的地区。

而很少关注到它们一些欠发达的地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湖北最穷的几个县。

郧西县,在年度人均GDP排名里面,郧西县约为1万4千多元。

郧西县属于湖北十堰地区,它是一个四周均为大山所包围的县,境内间又比较多大小不等的村落,地势高低不平,这也是郧西发展不太好的一个原因。

但是郧西县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交通还算比较便利,福银高速穿境而过,还有一条国道贯穿南北。

利川,在年度人均GDP排名里面,利川约为1万6千多。

利川是恩施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也是恩施面积最大的一个县级市。

这里虽然经济发展不太好,但是土地肥沃,物产资源很丰富。

而且旅游资源众多,还曾经获得我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

不过和郧西县一样,它的地势也不太好,所以发展比较缓慢。

郧阳,在年度人均GDP排名里面,郧阳约为1万7千多。

郧阳区原名也叫郧县,属于湖北十堰。

这里主要的地形可以用"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来描述。

它村庄的面积仅占总面积的约4.4%。

先天的发展条件就不好。

但是这里的矿产资源很丰富,而其中蕴含的经济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

这将也为郧县未来的崛起之路带来很大的潜能。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发展不太好的县,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它所处的地势不太好。

但他们也各自有着自己的优势相信会慢慢发展起来的。

你们觉得呢?这里有你们的家乡吗?欢迎评论和转载!(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郧西县城关镇简介郧西县城关镇地处秦岭南坡汉水北岸,位于东经110021/、北纬32059/,素有东西通“豫蜀”,南北连秦、楚之称,是郧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镇版图面积127.75平方公里,海拔最高799.3米,最低205米,平均海拔高度230米,整个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面由沙土、石粘土及淤泥组成。

城区周山环绕,岗阜低昂,镇中心地势平旷,三河(天河、安家河、五里河)交汇。

年平均气温15.4C0,年平均降雨量772.9毫米,全年无霜期237天,属副热带大陆性季节气候。

城关镇辖21个行政村、173个组、7个社区居委会、202个居民小组,总人口72612人,耕地面积17296亩。

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38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3016元,财政收入实现1082万元。

镇内交通便利,距十堰市105公里,省城武汉654公里,即将开工的银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镇内公路四通八达,互为相通。

信息灵通,通讯先进,移动、联通履盖全镇。

电力充沛,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是郧西县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

近几年来,城关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镇广大干群解放思想,奋力拼搏,紧紧围绕在镇委、镇政府提出的“科技兴镇,民营立镇、勤俭建镇,依法治镇”发展战略和“人口大镇、经济强镇,文明城镇,鄂陕重镇”奋斗目标。

发挥比较优势,优化经济环境,调整经济结构,积蓄发展后劲,初步形成黄姜、蔬菜、畜牧、林特四大支柱产业,黄姜面积达1.2万亩,蔬菜面积达2万亩,林特面积达5000亩。

乡镇企业通过多年培植,逐步形成医药化工、工程塑料、建筑建材、汽配铸造、加工服务、食品工业等门类齐全的发展格局,乡镇企业实现税收占全镇财政收入的80%。

城关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建设步伐,我们将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提升功能”的思路,搞好城乡统筹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参与、服务县城旧城改造及配套建设项目的实施,完善上北隅、校场坡、洪台三个村小区建设配套工程,加快实施村庄规划,完成三条通村油路建设。

制定优惠政策,广为招商,加大悬鼓公园综合配套建设,力争营造一个“市民习惯良好,环境生态整洁,功能设施齐全,街道宽阔亮丽”的文明城镇。

我们将抓住银武高速公路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扶贫开发三大机遇,突出发展社区经济、民营经济、打工经济、庄园经济,到2005年,力争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亿元,财政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3300元。

编辑本段本镇概况①镇名:城关镇。

②交通:十漫高速公路。

③区位:郧西县城西。

④人口:3.6万余人。

⑤特产:黄姜。

编辑本段重要景点①悬鼓观郧西山城古时候有八景之说,其中“悬鼓青嶂”指的就是悬鼓观。

悬鼓观于明朝正德年间修建,因旁边天河崖上的“悬鼓”而得名。

“悬鼓”是一块巨石,悬在崖隙间,可能有几百千斤重,人路过此地,唯恐石坠。

鼓观相依,构成人间奇景。

有人说,此石是娲皇炼石补天剩下而寄放于此地的。

古人戏说,“悬鼓观悬鼓不悬钟,过风楼过风不过雨”,事实上悬鼓观悬的那块石头就是悬在村民心中的一块“时钟”,人们根据太阳晒在鼓石上的部位来判断作息时间。

而今,重建后的悬鼓观金光熠熠,坐落在山崖边,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气宇轩昂而又宁静美丽。

2黄山公园郧西县的黄山公园又称革命烈士陵园,其因山上埋着众多烈士而得其名。

郧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县城北黄山,始建于1987年11月郧西解放四十周年之标。

陵园占地4.4亩,设烈士纪念亭及管理所。

1997年被共青团十堰市委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由于陵园地域面窄,实际接纳瞻仰烈士活动场地不足1亩,未能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2001年春,县委、县政府结合城镇规划建设,决定扩建烈士陵园。

现在黄山公园也成了郧西人民的休闲娱乐场所,每到夜晚,都有人在此跳舞,打球,休憩。

目前陵园占地100亩,建成后的烈士陵园融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使烈士陵园能更好更充分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功能。

美丽的悬鼓观郧西悬鼓观位于郧西县城西南二公里处,海拔高度440米,总面积5平方公里。

其地有横岭,高五百余米,近顶有红色砂砾崖,高数丈,陡岩壁立,上有横缝,含有一块略似鼓而扁,重数吨,倾斜向下,欲堕不堕,所以取名悬鼓。

清初时于其旁傍岩建庙,起名为悬鼓观。

观内有六角亭,供“骚人墨客”饮酒赋诗。

还有观余亭,登临其上对县城周围风光一览无遗。

是郧西八景之一(悬鼓青嶂),常有游人,夏历三月三日踏青时更盛。

神石横空悬挂,道家鼓馨悠扬,东南天河环绕,西北万亩松涛。

与国家重点工程银-高速公路擦肩而过。

位于全县“八大景”之首的“悬鼓青嶂”,恰好与“天池映月”、“黄山晚照”、“老人巨石”、“柳桥渡春”等自然景观和县城风貌遥相呼映,形成比较完整的旅游胜地。

同时享有很高的知明度,是您休闲渡假的理想去处。

悬鼓观拥有诱人的生态旅游环境。

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松、柏、杉、枇杷、银杏等20多种名贵树林、林果和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一年四季郁郁葱葱。

天上有飞禽,湖中有鱼跃,林内有走兽。

秋天满山红果衬绿叶,春天鸟语花香伴君游。

悬鼓观有:“一湖、两洞、三路、四桥、五峰、六亭、七大景区、八大神殿和二十四台(坛)”,多年形成的仿古建筑群,道教文化,便利的交通、通信条件和地处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里集山、水、林、田、路、园、景于一体,是拜佛求仙,旅游休闲和寻财发家的理想场所,保您入园如入仙境,出园留恋往返。

西邑八景,悬鼓为冠;天造地设,钟灵使然;声播四野,独领众山。

悬鼓建观始于明,结茅为屋仅数棂,至清易瓦筑舍亭。

仰桂氏所钟,慷慨解囊;两代不懈,渐次宏伟致不灭。

“文革”毁于破“四旧”,片瓦荡然皆无存。

今日重修积经年,规模开拓人憧憬。

悬鼓之观极目可及,悬鼓之石高凌天际。

豁开平陆,间或邑民仆居山跟,晨来炊烟袅袅点缀。

小径盘折之岩侧,凿石成路壁之阴。

峭岩飞出,巨缝嵌片石,势倚斜而若坠,形似鼓而毕肖。

道堂数棂,红墙金瓦,蓬荜生辉。

大殿堂堂,坐西凭东;缘山为屋,削石为壁。

复凿三洞,祀神之坐;香客虔诚,烛火浓重。

坐下清泉沥沥流,引领众生竞神游。

饮石清之水、露叶之茶,甘美灌顶,心旷神怡忘宠辱。

登临凭栏,无限江山。

天云飘渺阴晴殊,峰峦互抱自突兀;北隅绣埂纵横良田;黄山龙腾起伏蜿蜒;青龙观平峦历历,激浪、天河似练横前。

间或斧石为梯,环绕分弛。

复有亭台楼榭几凳;不妨小坐,眼界大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悬鼓之山天然画,古来此言不曾差。

松竹交映,秀色沁人。

飞岩老树,荫覆观宇,烟霭悬鼓似坠。

风清天朗携百侣,游人如织为之醉。

结伴不分老幼,同行无论男女。

或山林放歌,一池绿水激春波;或观亭留影,阴晴异色慕崇阿;欢歌笑语摇荡其间,流连徘徊竞夕不返。

春来千山绿,日出万花红。

盛世于山林润色,太平致道宇壮观;道观得地而彰,胜地因人而显。

悬鼓之石钟毓奇,点石成金散郧西;女娲遗石不可信,自然垂青是为真。

造化神秀,天赐吾邑。

注:湖北郧西县城南五里有悬鼓观,自古为西邑八景之首。

自明以来累兴累废,今日规模渐宏。

绝壁之上累巨石、其状如鼓,犹搁置岩上,因之得名。

一观、两洞、三路、四桥、五峰、六亭、七个景区、八大神殿和二十四台(坛)”的新景观。

位于湖北十堰郧西县城西2千米的天河坪村悬鼓观,因其庙宇建在圆石如鼓,悬而不坠的崖石下而得名。

这从郧西旧县志称其“圆如鼓,不知几千百斤,空悬隙外,欲坠未坠,游人到此,惟恐石坠。

”可知,为郧西古八景之首(“悬鼓青嶂”)。

悬鼓观以悬鼓而命名,源于“悬鼓”传为“娲皇炼石补天,余石寄此,余石欲坠不坠,酷若悬鼓”;悬鼓观更以神而灵验,传真武大帝曾在此打坐修炼,并赐一泓圣水为百姓治病祛灾,扫除瘟疫。

因圣水甘甜可口,常年不干,百姓感帝圣灵,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人们在崖下依山势建起真美丽的悬鼓观位于湖北十堰郧西县城西2千米的天河坪村悬鼓观,因其庙宇建在圆石如鼓,悬而不坠的崖石下而得名。

清道光年间,一桂姓人士斥资重建,渐成规模。

内有六角亭,供“骚人墨客”饮酒赋诗,仅收录于旧县志的就有40余首。

据史载,历史名人李自成商州突围后曾在此避过难,张献忠在此驻过军,王聪儿在此扎过寨。

兵灾战祸造成道观屡建屡毁,历经沧桑。

“文革”毁于破“四旧”,片瓦荡然皆无存。

2005年重新修复。

主要景点有“一湖、二洞、三路、四桥、五峰、六亭、七大景区、八大神殿和二十四台(坛)”。

沿着228步台阶登天梯,悬鼓观顶宛如天上人间。

站在天峰上远眺,山城郧西影影绰绰。

作为十堰地区位居第二的道教圣地。

悬鼓观分上、中、下三层,红墙、黄瓦、飞檐,内依石壁,外临悬崖,鼓观相依。

道观上层、中层设六个大殿,下层为道人生活场所。

观中供奉有道教始祖真武大帝和张三丰祖师,有保国安民的三元神、三清大帝,有赐予续后的三霄娘娘,还有天地水神、财神、火神、药王、灵官、老君和文昌帝君等诸神塑像,并在观后的石穴中修建了“观音殿”,敬奉着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佛道融于一炉,似乎有点不伦不类。

特别是祖师殿顶万丈石崖上一棵千年古铁将树,倒挂金钩,使明清风格的建筑群更显古色古香,气势宏伟,庄严肃穆。

而四季常青的窝竹、松柏则展现了悬鼓青嶂的人间奇景。

关于悬鼓观的来历,据传很久以前,郧西县城有一个很大的湖泊,湖底有一个螃蟹精专门干祸害人的勾当,被当地土地神告发,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前去捉拿。

可笑的是还不等天兵动武,只那几声催阵的鼓声就把螃蟹精给震死了。

擂鼓的天兵正要背鼓回天庭,不知从何处飞来了一块石头把背鼓的绳子砸断了,那鼓朝下面滚落时又正好被女娲补天石头给支撑住了,留在那里变成了悬鼓山。

再说那被天鼓震死螃蟹精的尸体后来在湖底发黑变臭,酿成了瘟疫。

这件事情被路过这里的武当真武祖帝知道了,就捎信给土地神云天鼓下面去舀一点凉水喝,就可以制止瘟疫流行。

为了感谢真武帝的恩德,就动议在悬鼓岩壁取圣水处修建宫观,以地处悬鼓岩壁之下取名为悬鼓观。

悬鼓关与观音殿之间的山路上,有一方公德碑,是乾隆五十年所立,证明了观的古老。

悬鼓观拥有诱人的生态旅游环境。

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松、柏、杉、枇杷、银杏等20多种名贵树林、林果和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一年四季郁郁葱葱。

天上有飞禽,湖中有鱼跃,林内有走兽。

秋天满山红果衬绿叶,春天鸟语花香伴君游。

游五龙河十堰郧西五龙河是蜿蜒在绿树群山中的一条碧绿的,既有急流勇进的宏伟壮观,又有微波荡漾的诗情画意,更有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令慕名而来的游人啧啧称奇。

今天是清明节,学校的踏青春游活动,就选在了这风景清丽的五龙河。

走进五龙河,就走进了一篇碧水蓝天之中,那河似乎没有尽头,源源不断的“绿水”从上游潺潺流下,清澈见底,还没到游览区,我就看出了它独特的韵味——山是绿的,水也是绿的,真是“水因山而绿,山因水而秀,山水皆溶一色,阴阳互补,恰到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