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发展
中国新诗发展史doc2024
引言概述:中国新诗发展史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探讨中国新诗的起源与发展、不同时期的新诗特点、新诗作品的流派与代表作、新诗的影响与变革以及新诗的未来发展。
通过详细的阐述与分析,使读者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史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正文内容:一、新诗的起源与发展1. 早期新诗的形成与特点- 新诗起源于古代诗歌,受到韵文格律的影响- 新诗突破了古代诗歌的形式,提倡用白话写作- 新诗强调自然写实和个人情感2. 唐宋时期的新诗繁荣- 唐宋时期是中国新诗发展的高峰时期- 唐代新诗注重意境与音乐感- 宋代新诗更加注重细腻的描写与感悟3. 明清时期新诗的衰落- 明清时期社会动荡,新诗受到限制- 新诗形式僵化,缺乏独特性- 新诗更多地退回到古体诗的传统二、不同时期的新诗特点1. 隋唐时期的新诗特点- 新诗抒发了大众的情感与心境- 新诗注重音乐感与意境的营造2. 宋代的新诗特点- 新诗更加注重细腻的描写与意象的构建- 新诗更加关注人情世故与社会现实3. 元明清时期的新诗特点- 新诗趋向于古体诗的传统,形式趋于僵化- 新诗内容更多地表达宗教思想与哲学观念三、新诗作品的流派与代表作1. 唐诗流派与代表作- 高山流水诗派:代表作《登鹳雀楼》- 豪放诗派:代表作《行行重行行》2. 宋诗流派与代表作- 老莱子派:代表作《江雪》- 温州派:代表作《题西林壁》3. 元明清时期新诗流派与代表作- 明代律诗流派:代表作《钗头凤·红酥手》- 清代骈文流派:代表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四、新诗的影响与变革1. 新诗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新诗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新篇章- 新诗突破了古代文言文的局限,注重白话表达2. 新诗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新诗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诗为后来的现代诗歌运动提供了启示与借鉴3. 新诗的变革与创新- 新诗形式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韵文格律- 新诗内容涵盖了更广泛的主题与题材五、新诗的未来发展1. 当代新诗的特点与趋势- 当代新诗更加注重个体的表达与感受- 当代新诗表现手法更加多元化与自由2. 新诗的社会影响与价值- 新诗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对社会有积极的影响- 新诗可以激发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与反思3. 新诗的未来发展方向- 新诗应该注重与现代社会的关联与对话- 新诗应该更加注重个体的独立性与创新性总结:中国新诗发展史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早期的起源与发展到不同时期的特点、流派与代表作,再到对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影响与变革,我们可以看到新诗的重要性与价值。
中国现当代新诗
中国现当代新诗(实用版)目录1.中国现当代新诗的概述2.新诗的发展历程3.新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4.新诗的艺术特点5.新诗的影响和贡献正文中国现当代新诗是指在 20 世纪初至今,以白话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诗歌创作。
新诗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诗歌从古典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新诗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和丰富的诗歌流派。
首先,新诗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 1917 年到 1949 年,这一时期是新诗的诞生和初步发展阶段,以胡适、郭沫若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开始尝试用白话文写作,推动了新诗的创立。
第二个阶段是从 1949 年到 1979 年,这一时期是新诗的成熟和发展阶段,出现了“七月诗派”、“九叶诗派”等具有影响力的诗歌流派,以及郭沫若、徐志摩、辛弃疾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诗人。
第三个阶段是从 1979 年至今,这一时期是新诗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阶段,诗人们在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其次,新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也值得关注。
如前所述,新诗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诗歌流派,如“七月诗派”、“九叶诗派”等。
这些流派各具特色,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这些流派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郭沫若、徐志摩、辛弃疾等。
他们的诗歌作品丰富了中国诗歌的内涵,为新诗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新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诗采用白话文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使得诗歌更加接近现实生活,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其次,新诗在形式上打破了古典诗歌的束缚,不再局限于五言、七言等固定形式,而是根据内容和情感的需要自由发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再次,新诗在主题和内容上,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个人情感,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风貌。
最后,新诗的影响和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新诗的诞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为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于中国新诗发展
关于中国新诗发展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
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
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诗草创阶段的努力,以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
因此,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钱玄同《〈尝试集〉序》、胡适《谈新诗》、康白情《新诗底我见》)。
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
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
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中国现代诗,和中国古典诗词相比,从本质上来说,诗的抒情性未变,在根本上改变了的是“本体结构”,这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上:中国古典诗词的抒情是通过描景,即抒情的描景性 到唐代基本这样定型下来;而中国现代诗的抒情却是通过叙事,即抒情的叙事性。
这样决定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本体结构”是“情景结构”,而现代诗的“本体结构”却是“情事结构”的。
你读现代诗,只要注意,就会很容易发现这一点。
发现这一点虽然很容易,但所发现的这一点本身却尤其重要,这几乎就是理解和把握现代诗的一把钥匙,今天的现代诗的一切问题几乎都和这一点有关。
但我们的诗人在诗建设上却总是忙些临时性的东西,是很少有人有意识地走近这一点的。
中国现代诗的发展重要的是完成自己的各项基本建设 不要再进行那些无谓的争论了,而对这一点的发现和理解正是其基本建设之一。
中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与发展我国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和传承。
它以其丰富的意境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世人所称道。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学语境的转变,我国新诗在传承古典诗歌的也进行了艺术上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就我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继承1.传统题材的延续我国新诗在继承古典诗歌的过程中,对古典诗歌中的传统题材进行延续。
对山水、花鸟、田园等题材的表现,我国新诗在情感和意境上进行了深化和提升,使传统的题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2.诗歌形式的传承我国新诗在形式上延续了古典诗歌的特点,如继承了古典诗歌的格律,同时也开展了对格律的重新诠释和创新。
这种传承保留了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同时又符合了现代诗歌的表现需求。
3.文化传统的继承我国新诗在继承古典诗歌的也继承了我国文化的传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积淀进行了传承和承担。
在我国新诗中,可以看到对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我国新诗具有了浓厚的我国文化气息。
二、发展1.现代意识的融入我国新诗在继承古典诗歌的基础上,也不断地融入现代意识,表现了对当代社会生活、人们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的关注。
这种现代意识的融入使我国新诗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使其更贴近当代的生活和文化。
2.感情表达的多样化相比古典诗歌的典雅含蓄,我国新诗在感情表达上更加丰富多样。
新诗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对爱情、友情、家国情怀等进行了深刻的表达,使我国新诗更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3.形式语言的创新我国新诗在形式语言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创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格律体裁。
比如自由诗、散文诗等形式的出现,为我国新诗注入了新的艺术元素,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
三、继承与发展的结合我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继承与发展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古典诗歌为我国新诗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诗歌技艺,而我国新诗则在继承古典诗歌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艺术上的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和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
中国新诗流派发展脉络
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跨越了近九十年的中国新诗流派发展脉络。
20世纪20年代:1.湖畔派——因该流派诗人多聚集在西子湖畔而得名,是中国新诗最早的一个流派。
爱情,是湖畔派吟唱的主要内容。
代表诗人是冯雪峰、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等。
代表作品:冯雪峰《伊在》《卖花少女》,汪静之《惠的风》《我是死寂的海水》,应修人《含苞》,潘漠华《离家》等。
2.新月派——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写作。
代表诗人是徐志摩、方令儒、朱湘、陈梦家、闻一多、林微音等。
代表作品:徐志摩《沙扬娜拉》《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静夜》,朱湘《采莲曲》等。
3.象征派——早期现代诗歌的一个分支,更具有独立的象征主义特征。
代表诗人是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胡也频、蓬子等。
代表作品:王独清《但丁墓旁》,李金发《弃妇》《我背负了……》《里昂的车中》,胡也频《旷野》,穆木天《落花》《烟雨中》等。
20世纪30年代:4.现代派——这一流派的诗歌成就较大,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深远。
他们的创作,在艺术形式方面以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为源头,移植的倾向比较明显。
代表诗人有卞之琳、戴望舒、何其芳、废名、徐迟、林庚、金克木、玲君、施蛰存、路易士等。
代表作品:卞之琳《断章》,戴望舒《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何其芳《预言》《花环》,废名《十二月十九夜》等。
5.七月派——这一流派的诗人大多经历过人生的重大起落沉浮,深陷政治冤狱几十年,新时期得以“鲜花重放”,是跨越了三个时代的诗歌流派。
代表诗人有牛汉、艾青、罗洛、曾卓、绿原、鲁藜、彭燕郊、邹荻帆、胡风等。
代表作品:牛汉《我的家》《半棵树》《华南虎》,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礁石》,邹荻帆《花与果实》《走向北方》,曾卓《栏杆与火》《悬崖边的树》,胡风《为祖国而歌》,绿原《惊蛰》,鲁藜《泥土》,彭燕郊《冬日》等。
20世纪40年代:6.九叶派——顾名思义由九位诗人组成。
代表诗人有辛笛、陈敬容、郑敏、杜运燮、唐祈、穆旦、袁可嘉等。
我眼中的中国新诗发展历程
我眼中的中国新诗发展历程从五四到20世纪40年代,这不长不短的数十年间,过去曾有人对我国的新诗史作过很多次繁琐的阶段划分,而我总认为这好像只是新诗的草创期,是一个从内容到形式的尝试期。
尽管这期间出现了很多创新形式的新诗,但它们并不成熟,发展的道路还很长。
到40年代初,诗歌逐渐由五四那种自由散漫状态的诗歌,逐步形成一种被严格规定的诗歌,它的大跨度推进是在50年代至新世纪到来的漫长岁月中,其中80年代是我国新诗的复兴转折点,它以不拘一格的形式令人惊异,却又不容质疑地为人们接受,最著名的代表应该是朦胧诗,特别是以北岛为代表的朦胧诗派,代表着一个诗歌年代的终结和另一个诗歌年代的开始。
80 年代以后诗人的创作越来越加重了分量,直觉和才气是他们的资本,灰暗是他们的主色调,冷漠是他们的基本情绪。
“必须有寒冷/十九岁有十九岁的寒冷”(刘丽朵《寒冷》),成长对他们而言与其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合理过程,还不如说是他们先把自己的内心搅乱,然后走走向叛逆。
“我多年背着你绝食/我在男人那里得到成长/不要苛求我完整,我会把自己戳破/让雨水和风雪自由的经过/带着杂草的品质,贴进大地/你不是我的天堂,我不是我的地狱/一个人没有来龙去脉/你和我,两个人都不是我们”(苏瓷瓷《我们——给妈妈》),他们拒绝伦理意义上的温情脉脉,厌倦冠冕堂皇的价值观,不断的寻找一切可能的冒险机会,拿着青春作为明天的赌注。
“都说了雨会停的/电也会停的/我们两个最后也会停下来的/像一对骷髅那样嘤嘤啜泣”(AT《停》),可见,他们迷恋这种阴森森的比喻,连词语选择本身也浸透着发泄,他们眼中的爱情更像玻璃皿般易碎,而且那碎片还会来刺痛他们,“爱情减去现实等于负数”(许琳琳《爱情故事》),在这个时代,他们是听盗版的CD,看盗版的书籍,全身心投入盗版的爱情之中,行走在人生边上的一代,他们的诗正处在诗歌的边与缘上,也许还不需要技巧和成熟,先让这些野草简单地生长着吧,少些园丁之类的意象也许更好一点。
新诗发展历史
新诗发展历史、主要流派及作者作品20世纪初至1920年代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现代诗歌诞生,次年再次刊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的白话诗1920年3月胡适的《尝试集》出版,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白话诗的创作1921年7月文学研究会: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文学社团成立,代表诗人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1921年7月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郭沫若等人成立创造社,前期的创造社具有唯美抒情倾向,后有冯乃超等参加。
1922年3月湖畔诗人: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诗社,形成了历史上的湖畔诗派1923年新格律诗派/新月派: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成立新月社,提倡现代格律诗1925年早期象征诗派: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出现1920年代代表诗人徐志摩闻一多李金发穆木天冯至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唯物史观史学的先锋、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女神》是郭沫若的首部诗集,也是中国新诗的早期代表作品。
1921年8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
集中共收诗57首(含三出诗剧),创作于作者留日期间的1918年-1921年。
其中《凤凰涅磐》是其代表作。
《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徐志摩,1897-1931,新月派诗人,曾任《新月》主编:《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
中国近现代诗歌发展史
诗歌发展史一、现代诗歌的概念(一)定义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又称新诗。
它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
(二)分期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7-1937)第三个十年(1937-1949)二、第一个十年的诗歌创作(一)尝试中的新诗胡适——“第一个白话诗人”胡适,原名嗣穈,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倡导白话、领导新文化运动。
《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二)开一派诗风的新诗创作郭沫若——白话诗歌的成熟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女神》——以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诗坛“胡适的时代”的结束,和真正的现代自由体新诗时代的到来。
(三)湖畔诗人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于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
诗作多为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和友情、爱情的纯真。
他们诗中的天真、直率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另一表现形式。
(四)小诗小诗创作兴盛于1922至1923年。
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短诗,在日本短歌、俳句和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一般以三五行为主,表现出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捕捉内心微妙感受的努力。
我们熟悉的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就是小诗的一种。
(五)提倡格律的新月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新月派提出要写“中国的新诗”,指出把创作的重心从“非诗化”转向“诗”自身,“使新诗成为诗”;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出新诗格律化,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上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另外,他们还主张“理智节制情感”,所谓“理性”是指艺术上克制,并非一般所说的诗的哲理化,其目标是要纠正“五四”新诗中滥用的直抒胸臆和极端的感伤主义,转为将主观情愫客观对象化,追求诗的蕴藉含蓄和非个人化倾向。
浅谈中国新诗的发展
浅谈中国新诗的发展尹才干中国新诗是与中国传统诗歌相对而言的新体诗歌,主要是指现代汉语诗歌。
一、发展根基汉语诗歌的“根”是一个庞大的汉语言文化系统,含有两大“子根”系统: 1、思想之根系统: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哲学思想,比如,道、佛(汉化的)、法、儒等;2、方法之根系统:从《诗经》开始,到《离骚》,到汉、南北朝民歌,到唐、宋、元、明、清(包括“五。
四”前后)时代……著名诗人和著名诗篇中所创立的诗的意境、表现形式与技巧等。
中国新诗的发展应该立足于汉语诗歌的“根”,在“根”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繁荣。
二、发展方向伟大的民族英雄、诗人毛泽东的一些诗歌理论和主张,为我们指明了中国新诗的发展方向。
其一、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有中国气派,为历代人民喜闻乐见,虽还要发展,要改革,但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一万年也打不倒”。
其二、“但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
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取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
”以上两点诗歌理论和主张,是非常有见地的。
中国当前大众喜欢的诗歌正是沿着这两点论述与主张发展着的。
从目前诗歌的现状来看,今后诗歌的发展道路,可能是:一是传统诗词(诗体格律化),采取旧瓶装新酒的方式,继续向前发展,格律不变,韵脚放宽,今古两声俱用。
二是其他一些诗体继续发展(泛格律化)。
如微型体(1——3行,重庆诗缘社近年来致力推行),二行体,四行体(音顿大致整齐有规律,带有“起承转合”结构),六行体,八行体,十四行体(主要借用意式、移植英式)等等。
三是规范化自由诗体。
旗帜鲜明地反对“散文化”,从内容、形式、创作方法等方面传承传统诗词的一些优点(如注重炼字、炼句、讲究韵律、意境的营造等),而又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相对自由、灵活的优点,形成一种新的“无定字、无定句、无定行、语言精练、有韵律、大体整齐”的“规范化自由体”新诗。
就这三种发展道路来看,因传统诗词(诗体格律化)束缚思想,限制多,写作难度大,坚持走这条路的诗人肯定不多;而泛格律化诗体,因定字、定句、定行、音顿大致整齐有规律,带有“起承转合”的结构,与当今高科技时代的“快速、灵活、自然”的节奏不相吻合,坚持走这条路的诗人肯定也是相当少的;只有第三条道路,比较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大众阅读心理,因此大部分的诗人,将走上“新诗适度规范化”的道路,即“规范化自由诗(或曰半自由诗)”将成为诗坛的主流。
中国近现代诗歌发展史
诗歌发展史(二)一、现代诗歌的概念(一)定义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又称新诗。
它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
(二)分期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7-1937)第三个十年(1937-1949)二、第一个十年的诗歌创作(一)尝试中的新诗胡适——“第一个白话诗人”胡适,原名嗣穈,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着名思想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倡导白话、领导新文化运动。
《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二)开一派诗风的新诗创作郭沫若——白话诗歌的成熟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女神》——以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诗坛“胡适的时代”的结束,和真正的现代自由体新诗时代的到来。
《天上的市街》(三)提倡格律的新月派闻一多——“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闻一多,本名闻家骅,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
1946年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新格律诗理论——走出“绝端的自由”的散文化误区《七子之歌》(四)早期象征派的诗歌三、第二个十年的诗歌创作(一)左翼诗派(二)后期的新月派1.徐志摩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
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
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再别康桥》2.卞之琳(三)现代派1.戴望舒戴望舒,浙江余杭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
《雨巷》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2.废名废名,原名冯文炳,师从周作人,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
五四之后中国新诗的行成与发展
五四之后中国新诗的行成与发展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新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盘点五四之后中国新诗的形成与发展。
一、新诗的起源与诞生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文化运动,它为中国新诗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后,白话文逐渐成为主流,诗歌形式也逐渐从传统古体诗转向自由体新诗。
新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胡适、沈尹默等人的创作。
胡适的《尝试集》和沈尹默的《月夜》等作品,标志着中国新诗的诞生。
二、现代派诗歌的兴起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诗迎来了现代派诗歌的兴起。
现代派诗歌强调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借鉴与融合,代表诗人有戴望舒、何其芳等。
他们的作品注重表现内心感受,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抗战诗歌的繁荣抗战时期,诗歌成为激励人民抗战斗志的重要力量。
艾青、田间、冯至等诗人以诗歌为武器,宣传抗战、鼓舞士气。
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表现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四、朦胧诗派的崛起朦胧诗派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一股诗歌势力。
朦胧诗派强调对个人内心感受的关注,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批判精神。
北岛、舒婷、顾城等诗人成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后朦胧诗派的崛起后朦胧诗派是朦胧诗派之后兴起的一股诗歌势力。
后朦胧诗派注重对语言和诗歌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代表诗人有海子、西川等。
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
六、当代诗歌的多元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新诗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在网络平台的推动下,草根诗人和网络诗人群体逐渐崛起,他们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各种诗歌流派和风格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为中国新诗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五四之后中国新诗的形成与发展历经曲折,但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从起源到现代派诗歌的兴起,再到抗战诗歌的繁荣和朦胧诗派的崛起,中国新诗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成熟。
中国现当代新诗
中国现当代新诗摘要:1.中国现当代新诗的概述2.中国现当代新诗的历史发展3.中国现当代新诗的代表人物及作品4.中国现当代新诗的艺术特点5.中国现当代新诗的影响与贡献正文:一、中国现当代新诗的概述中国现当代新诗,是指自20 世纪初至今,以现代汉语为基础,运用现代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法创作的诗歌。
新诗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诗歌从古典走向现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中国现当代新诗的历史发展1.20 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胡适、陈独秀等人提出“白话文”的主张,倡导用现代汉语写作,为新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1917 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倡导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随后,郭沫若、朱自清等人开始尝试用白话文创作诗歌,标志着新诗的诞生。
3.1930 年代,新诗进入成熟期,出现一大批优秀诗人和作品,如徐志摩、戴望舒、辛弃疾等。
4.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新诗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毛泽东、郭沫若等人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成为主流。
5.1970 年代末至1980 年代,中国诗歌迎来新时期,以北岛、顾城、舒婷等为代表的“朦胧诗”崛起,推动新诗的发展。
6.21 世纪以来,新诗在多元化、个性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涌现出许多新生力量。
三、中国现当代新诗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徐志摩:《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2.戴望舒:《雨巷》3.辛弃疾:《无题·荷花香里度飘然》、《水调歌头·寄雷上人》4.北岛:《回答》、《门》5.顾城:《门》、《水城》6.舒婷:《致橡树》、《神女峰》四、中国现当代新诗的艺术特点1.形式上,新诗突破了古典诗歌的格律束缚,采用自由体、散文诗等形式,更加注重语言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2.主题上,新诗关注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个性和独立思考。
3.表现手法上,新诗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技巧,如象征、意象、隐喻等,丰富了诗歌的表达力。
五、中国现当代新诗的影响与贡献1.新诗的诞生和发展,推动了现代汉语的演变和完善,为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标准化做出了贡献。
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历程
特别强调抒情诗的创造,典型诗感与诗绪是幻灭后 的空虚感和迷茫的感伤情绪(如陈梦家的成名作 《一朵野花》)
在形式上,由早期的字句整齐慢慢走上形式自由的 路。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十四行体”(欧洲的一种 抒情诗体)的转借与创造,在十四行诗体里发现了 中西诗歌诗体形式的某种“契合点”(节律、结构 等)
一朵野花(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春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夜(宗白华)
一时间,/觉得我的微躯, /是一颗小星,/莹然万 星里,/随着星流。 一会儿,/又觉得我的心, /是一张明镜,/宇宙的 万里,/在里面灿着。
二、自由诗
初期白话诗派尚处于开创阶段,致力 于旧诗的否定。1921年以郭沫若为首的 诗人们以创造、战斗为口号的创造社的 成立奠定了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新诗传 统。
梁宗岱说:“所谓纯诗,便是摒除一切客观的写景,叙 事,说理以及感伤的情调,而纯粹凭借那构成它底形体的 原素——音乐和色彩——产生一种符咒似的暗示力,以唤 起我们感官与想象底感应,而超度我们底灵魂到一种神游 物表达光明极乐的境域。”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 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 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 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 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穆木天指出胡适“作诗如作文”的诗歌主张是给“散 文穿上了韵文的衣裳”,他认为诗歌创作应该超越外在 现实生活的绑架,而专注于内心内面生活的反映。
穆木天的“纯诗”观念主要包括,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 的领域,主张“把纯粹的表现世界给了诗作的领域,人间生 活则让给散文担任;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 式,诗歌创作是要暗示的,最忌讳说明。
关于新诗的发展简况
关于新诗的发展简况1.新诗的初创期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的胡适的《白话诗八首》,被看作是现代最早出现的"白话诗"(现代新诗在20世纪初刚出现时都称为"白话诗")。
1918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鸽子》、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沈尹默的《月夜》等,被看作是现代第一批白话新诗。
(刘半农和沈尹默后来创作的歌谣化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和散文化的《三弦》,则被看作是他们的诗歌代表作)。
1919年2月,周作人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
这年10月,胡适的《论新诗》被看作最权威的新诗理论,朱自清称之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
这年,郭沫若开始陆续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新诗。
1920年1月,新诗社编辑出版的《新诗集(第1集)》(内收胡适、刘半农、周作人、康白情、郭沫若等15人的102首作品)是现代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这年1月,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亲》、《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等具有独特个性的代表作开始陆续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
这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胡适的《尝试集》,是现代第一部个人新诗集。
从此,胡适被看作是"白话新诗第一人"。
这年的重要诗集还有郭沫若、宗白华、田汉(寿昌)三人的诗合集《三叶集》(上海亚东图书馆)和许德鄰编选的《分类白话诗》(崇文出版社)。
沈玄庐的《十五娘》被朱自清称为"新文学中第一首叙事诗"。
这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歌谣会是白话诗人们进行的新诗"歌谣化"努力的开始,主要收获有刘半农的《瓦釜集》和《扬鞭集》中的部分作品,以及刘大白的《卖布谣》、《田主来》等。
1921年8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的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一方面把新诗运动的"诗体解放"推到了极致,另一方面,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的体现,被看作是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中国新诗发展的轨迹描述
中国新诗发展的轨迹
中国新诗是一种重新解读中国传统诗歌的诗歌形式。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新诗的发展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形成了许多著名的诗人,比如鲁迅、郭沫若、林徽因、陆游等。
中国新诗发展的轨迹和影响至今仍然受到赞誉和重视。
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诗开始了发展。
鲁迅就把中国新诗定义为“新时期的诗歌”,以表达他对自由和民主的思想。
同时,郭沫若也以其著名的“七月流火”及其他诗歌,把新时期的诗歌发展及其影响推向了顶峰。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的发展更是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以林徽因为代表的“白话新诗”形式,把西方文学影响引入中国,并且运用了“白话文”来表达新时期的思想。
此外,陆游的诗歌也为中国新诗注入了更多抒情元素。
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赵树理、徐志摩、冯友兰等著名诗人的作品,把中国新诗的发展推向了另一个新的高度。
他们的诗歌体现出了抒发个人情感的特点,使诗歌更加真实,更加贴近生活。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新诗发展受到了文革等政治运动的影响,但有不少诗人仍然保持着新诗发展的轨迹,比如王国维、方大同、李渔等。
他们的作品仍然体现出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和探索生活真谛的特点。
至今,中国新诗仍然受到广大诗人的推崇,比如许知远、李煜、关淑怡、苏童等。
它们的诗歌不仅体现出抒发个人情感的特点,而且更加注重表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现实,深入探索生活真谛。
总之,中国新诗的发展轨迹历经百年,从20世纪的鲁迅、郭沫若到21世纪的许知远、李煜、关淑怡等,中国新诗一直沿着其自身的轨迹发展,影响着中国文学发展。
中国新诗发展
《中国新诗发展概述》内容梳理 中国新诗发展概述》
世纪30年代 二、20世纪 年代 世纪 现代主义——戴望舒《雨巷》 戴望舒《 现代主义 戴望舒 雨巷》 卞之琳《断章》 卞之琳《断章》 何其芳《预言》 何其芳《预言》 另外还有废名、施蛰存等人。 另外还有废名、施蛰存等人。 三、抗战时期 艾青《我爱这土地》《乞丐》 》《乞丐 艾青《我爱这土地》《乞丐》 田间《给战斗者》《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田间《给战斗者》《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四、抗战胜利后 辛笛《风景》 辛笛《风景》 郑敏《金黄的稻束》 郑敏《金黄的稻束》
《中国新诗发展概述》内容梳理 中国新诗发展概述》
五、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 郭小川、贺敬之、公刘、李季、 为代表; 郭小川、贺敬之、公刘、李季、李瑛等 为代表; 内容以“颂歌”“战歌” 牧歌” ”“战歌 内容以“颂歌”“战歌” “牧歌”为主 20世纪七 世纪七、 六、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归来诗人” 以曾卓、 ——“归来诗人” 以曾卓、牛汉等为代表 ——雷抒雁 小草在歌唱》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等 雷抒雁《 ——朦胧诗人 舒婷《致橡树》 ——朦胧诗人 舒婷《致橡树》; 顾城《一代人》 北岛; 顾城《一代人》;北岛;梁小斌等 20世纪九十年代后 七、20世纪九十年代后 ——新生代 海子、韩东、西川等人。 ——新生代 海子、韩东、西川等人。 台港澳诗歌——余光中 八、台港澳诗歌——余光中
《中国新诗发展概述》内容梳理 中国新诗发展概述》
一、20世纪一、二十年代 20世纪一 世纪一、 1917年 1917年 胡适 《白话诗八首》打开新诗创作的局面。 白话诗八首》打开新诗创作的局面。 周作人《小河》 冲出旧诗词藩篱。 初期新诗 周作人《小河》 冲出旧诗词藩篱。 1921年 郭沫若《女神》新诗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后, 1921年 郭沫若《女神》新诗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后, 新诗社团蜂起: 新诗社团蜂起: ——新月派:闻一多《也许》《死水》 ——新月派:闻一多《也许》《死水》 新月派 》《死水 徐志摩《再别康桥》 徐志摩《再别康桥》 朱湘《采莲曲》 朱湘《采莲曲》 象征主义:李金发《微雨》 象征主义:李金发《微雨》 穆木天《落花》 穆木天《落花》
试论中国当代诗歌现状
试论中国新诗发展现状(一)、新诗发展的不利因素1、新诗呈现边缘化。
现在,新诗正逐渐离开社会生活的中心地带,特别是远离群众,走向边缘化。
其具体表现为:在社会上很少见到新诗。
在口头上,除了有的诗歌团体内的新诗人及诗评家之外,群众不说新诗,不理睬新诗,新诗朗诵会很少举办,即使是偶尔举办,参加的人数都很少。
在视觉上,出版社不愿出版新诗,出版社愿主动出版新诗集的很少,诗人要找其出版,则要书号费或包销。
在综合性的日报、晚报副刊上,很少刊载新诗,偶有少量点缀,质量也较差。
在市场上,处于经济生活的边缘。
于是形成报刊亭很少出卖诗歌刊物,书店主要卖台,很少摆放新诗集。
在高科技领域:新诗被—些以音响与荧屏为表现手段的高科技领域排斥在外,处于信息化时代的边缘地带。
现在的戏剧与时俱进,电视剧占领荧屏中心位置,成为群众生活不可须臾离开的事物;流行歌曲抢占音响市场的制高点,—盘光碟上市就是数十万张。
在电视与光碟领域,很少看到新诗影子。
新诗的研究与评论家数量在减少。
由于报刊少载新诗,以致一些文科学术性刊物不大欢迎评论当前新诗人的评论文章,导致一些新诗评论家停笔去从事其它写作活动。
致使新诗评论队伍在缩小。
造成新诗边缘化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内容脱离现实生活。
现在的新诗,好诗也有,但是不够多;大量是老一套,或是自我沉吟的过了时的调子;有很多人写诗是让你读不懂;等而下之是黄色下流。
你不关心群众,不让大众读懂并欢迎你的诗,你的诗却要别人掏钱买,这是不公平的事!第二,诗的形式怪异。
近些年有些新诗人学习现代派,或模仿后现代主义,自称为“第三代”,不是吸取其精华,而是得其糟粕,搞结构性解体与非文化的结果是新诗越来越脱离中国实际,脱离人民大众的口味,有些诗愈加散乱化与口水化。
在意境上,意象模糊、颠倒黑白;在音律上,不讲音节、没有韵律。
让人见而弃之。
你要人民听你的朗诵、或买你的诗集是不可能的。
于是失去了市场。
难怪市场上很多报刊亭都不卖新诗报刊。
中国现代文学新诗发展史
新诗在寻求表达现代思想和情感时, 仍借鉴了古代诗歌的思想观念,如儒 家思想、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观念 为新诗提供了哲学思考和文化底蕴。
西方文化的传入
西方诗歌的译介与传播
20世纪初,随着国门的打开,大量西 方诗歌被译介到中国,为中国新诗的 诞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诗歌风格与特点
白话表达
新诗采用白话文写作,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自由体
新诗摆脱了传统诗歌的格律和形式限制,更 加自由灵活。
情感表达
新诗注重情感表达,反映了现代人内心的困 惑和追求。
03
新诗的成熟与繁荣
现代主义诗歌的兴起
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的发展始于20世 纪初,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 开始出现了一批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 诗人和作品。
02
新诗的初期发展
白话诗的兴起
胡适的《尝试集》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标志着白话诗的兴 起。
文学革命
白话诗的兴起与文学革命运动紧密相关,旨在打破文言文的 束缚,使文学更加贴近大众。
早期代表诗人
徐志摩
新月派代表诗人,以其浪漫主义风格和唯美主义倾向著称。
闻一多
新格律诗派的创立者,强调诗歌的音乐性和视觉美感。
西方文学思潮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等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深远影 响,促使中国新诗在形式和内容上不 断创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社会变革的推动
民族危机的刺激
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这种背景下,文学作为思想启蒙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工具,开 始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体系。
我国现代新诗
我国现代新诗摘要:1.我国现代新诗的起源和特点2.我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历程3.我国现代新诗的代表人物和作品4.我国现代新诗的影响和贡献正文:一、我国现代新诗的起源和特点我国现代新诗起源于20 世纪初,是随着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而诞生的一种文学形式。
现代新诗与传统古诗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用白话文写作,形式自由,节奏灵活,意象丰富,表现力强。
二、我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历程我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初创时期(1917-1927):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倡导用白话文写作,开创了新诗的先河。
2.发展时期(1928-1949):以徐志摩、朱自清、辛弃疾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积极探索新诗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使新诗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
3.成熟时期(1950 年至今):以郭沫若、毛泽东、北岛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进一步拓宽新诗的创作领域,使其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形式。
三、我国现代新诗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我国现代新诗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脍炙人口的作品,以下是一些代表人物和作品:1.徐志摩:《再别康桥》、《翡翠》2.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3.辛弃疾:《无题·荷花香里度飘然》、《水调歌头·寄雷上人》4.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春夜喜雨》5.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七律·长征》6.北岛:《回答》、《门》四、我国现代新诗的影响和贡献我国现代新诗的产生和发展,对国内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推动了文学形式的创新,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
2.强化了文学的现实意义,使其成为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的重要载体。
3.提升了国民的文化素质,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中国现当代新诗
中国现当代新诗摘要:一、新诗的起源与历史发展1.新诗的起源2.发展历程二、新诗的特点与表现形式1.自由诗体2.形式多样三、新诗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1.徐志摩2.辛弃疾3.顾城四、新诗的影响与意义1.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2.对现代文学的推动作用正文:中国现当代新诗是20 世纪初随着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而兴起的一种文学现象,它以自由诗体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表达个体的情感与思想。
新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的文人们开始尝试摆脱旧体诗的束缚,探索一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诗歌形式。
经过几代诗人的努力,新诗在20 世纪20 年代逐渐成熟,涌现出了徐志摩、辛弃疾、顾城等一批杰出的诗人。
新诗的特点在于它具有自由的形式,不受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可以自由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新诗中,诗人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将诗歌创作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同时,新诗的形式多样,既有自由诗,也有格律诗,更有叙事诗、抒情诗等多种类型,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新诗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辛弃疾的《无题》等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意境,成为中国现当代新诗的经典之作。
顾城的《门》、《水城》等诗篇,则以富有哲理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新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现当代新诗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继承与创新,它既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优美传统,又融入了现代思想和文化。
新诗的出现和发展,对现代文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诗歌成为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个体情感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
总之,中国现当代新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沫若与《女神》
郭沫若
1892年生于四川乐山, 原名郭开贞。郭沫若少 年早慧,以神童之誉驰 名乡里。在接受中国传 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 大量阅读了新学报刊和 “林译小说”,接受了 维新思想的启迪。
在日本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进入九州帝国大 学医学部。在此期间, 大量阅读了歌德、海涅 、泰戈尔等人的作品, 泛神论世界观开始逐步 形成,走上“弃医从文 ”之路。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啮我的心肝,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郭沫若《天狗》 闻一多《也许——葬歌》 刘半农《一个小农家的暮》 纪弦《你的名字》 舒婷《神女峰》 洛夫《边界望乡》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臧克家《老马》 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梁小斌《雪白的墙》
爱情与创作
1916年,与日本姑娘佐 藤富子同居,并为其更 名为安娜。在爱情的激 励之下,“作诗的欲望 才认真地发生了出来” 。在五四运动的激励之 下,1919-1920年间,郭 沫若进入创作的高峰期 ,完成了《女神》中的 大部分诗篇。
《女神》与“创造社”
1921.6,郭沫若与郁达夫、田汉等人在日 本发起“创造社”,主张“文学是自我的 表现”,与在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并立 。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 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同年,《女神》出版, 奠定了他在新诗史上 的地位。
横空出世的《女神》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一问世, 便以其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 诗坛上“胡适的时代”的结束,和真正的现 代自由体新诗时代的到来。
彻底打破了中国传统旧诗的形式,标志着白 话新诗已完全挣脱了旧体诗的藩篱。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补充资料】《雨巷》1927
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 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 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 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 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 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 丽的彩虹。
作业4.3
1、《世纪攻略》成语31-40 2、认真预习第二单元,小组做好准备。第
一小组要在论坛上提交作业 3、准备《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和《
乌合之众》(勒庞),作为下一阶段共同 阅读的社科作品。(本周准备好,可以提 前开始读,要求与《乡土中国》一样)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地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土布粗, 洋布细。 洋布便宜, 财主欢喜。 土布没人要, 饿倒哥哥嫂嫂!
周作人《小河》(节选)
一条小河,稳稳地向前流动。 经过的地方,两面全是乌黑的土; 生满了红的花,碧绿的叶,黄的果实。 一个农夫背了锄来,在小河中间筑起一道堰。 下流干了;上流的水被堰拦着,下来不得; 不得前进,又不能退回,水只在堰前乱转。 水要保他的生命,总须流动,便只在堰前乱转。 堰下的土,逐渐淘去,成了深潭。 水也不怨这堰,便只是想流动, 想同从前一般,稳稳地向前流动。
(胡适)
胡适《湖上》
水上一个萤火, 水里一个萤火, 平排着, 轻轻地,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刘大白《卖布谣》(节选)
嫂嫂织布, 哥哥卖布。 卖布买米, 有饭落肚。 嫂嫂织布, 哥哥卖布。 弟弟裤破, 没布补裤。
嫂嫂织布, 哥哥卖布。 是谁买布, 前村财主与地主。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回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一日农夫又来,土堰外筑起一道石堰。土堰 坍了;
水冲着坚固的石堰,还只是乱转。 堰外田里的稻,听着水声,皱眉说道,—— “我是一株稻,是一株可怜的小草,
我喜欢水来润泽我, 却怕他在我身上流过。
横空出世的《女神》
彻底打破了中国传统 旧体诗的形式; 宣告现代自由体新诗 时代的到来。
1921初版《女神》
《天狗》郭沫若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 便是我了!
我是月的光, 我是日的光, 我是一切星球的光, 我是X光线的光, 我是全宇宙的Energy的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剥我的皮,
我燃烧。
我食我的肉,
我如烈火一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燃烧!我吸我的血,
中国新诗发展
晚清“诗界革命”
甲午海战失败,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兴起 梁启超、谭嗣同、夏曾佑等 “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黄遵宪)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
1915.9.15,陈独秀在 上海创刊《新青年》, 提出“新/旧对立”; 倡导“人权”、“科学” 等新观念
1917.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了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 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 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 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 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 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
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徨感伤的情
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 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文学革命的起点:“形式上的革命”—— “用白话来做文学的工具”
“诗体大解放”:“推翻词 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 拘格律,不拘平仄,不 拘长短;有什么题目, 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 就怎么做”。
早期白话诗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无心再上天,天上太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