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西安市概况
国内主要的空港城市介绍(二)
n ICAO代码: CSZ
n IATA代码 :ZH
n 主运营基地: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n 机队规模:116架
5
(三)、机场进城交通
●机场巴士 ●机场快线 ●地铁 ●水上交通
6
(四)、酒店住宿
1.阳光酒店
7
(四)、酒店住宿
2.深圳香格里拉酒店
8
(四)、酒店住宿
3.深圳双溪威酒店
9
(四)、酒店住宿
(三)、机场进城交通
●机场巴士 ●出租车 ●机场高速
22
(四)、酒店住宿
截止2011年12月底,西安共有五星级酒店8家,四 星级酒店24家,三星级酒店75家,二星级酒店13家。
1.航空大酒店 2.机场宾馆 3.空港快捷酒店(原机场招待所) 4.嘉航快捷酒店(原民航招待所) 5.咸阳皇家宾馆
23
(四)、酒店住宿
1.航空大酒店
24
(五)、西安市概况
1、城市简介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西北),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 研、教育和工业基地。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
33.42度~34.45度之间,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全市下辖10
4.深圳民航酒店
10
(五)、深圳市概况
1、城市简介
深圳,别称鹏城,广东省辖市,地处广东
省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岸,与香港一水之隔, 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
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 深圳属亚热带向热带过渡型海洋性气候
(简称: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风清宜人,降水 丰富。常年平均气温22.5℃(人最舒适温度 18℃—22℃),极端气温最高38.7℃,最低 0.2℃。无霜期为355天,平均年降雨量1924.3 毫米,日照2120.5小时,适合常年开展旅游。
2011年陕西省概况
2011年陕西省概况第一节陕西地理及气候一、陕西地理位置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
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
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
二、陕西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
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
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
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
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
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闻名全国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
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三、陕西气候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
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全省年平均气温13.7℃,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
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
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
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第二节陕西人口与民族一、陕西人口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陕西常住人口为37327378,占全国比重为2.79%(不包括港澳台)。
西安市九区四县概况介绍
西安市九区四县概况碑林区,西安市中心城区之一,辖区面积二十二平方公里,八个街道办事处,一百多个社区,常住人口八十三万。
因区内驰名中外的“碑林”而得名。
碑林区历史悠久,古迹众多。
有被称为“金石宝库”的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挺拔秀丽的唐小雁塔和西安最大的道观八仙庵,有雄伟壮观的明城墙和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的关中书院,有独具风格的书院门文化散步道、德福巷、宝庆寺塔、卧龙寺等旅游景点。
在这里,书院、寺院、城墙、街坊、牌楼以及仿古建筑各具风格;儒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金石文化相互辉映,为西北地区最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城区。
碑林区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为根基,成为西安最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区域内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十七所大专院校,中科院光机研究所、西安热工研究院等一百一十多家科研单位,拥有八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三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区拥有各类专业科技人才八万五千余人,是名副其实的科技、教育和文化大区。
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一碑林科技工业园区,更以其雄厚的科技实力、高效的管理服务、优惠的投资政策、现代化的科研、生产、生活设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商在这里生产经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悠久的历史,中心的地理位置,使碑林区不但成为西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成为西安商业最繁华的地方。
区域内有金融机构一百一十多家;有大、中型购物中心、连锁服务机构五十多家;有专业、批发市场五十多个,形成了以纺织品、副食品、工艺品、服装、IT产业等为主的大型专业市场群,在西北五省乃至全国都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有西安最繁华的商业街——东大街、南大街,云集着开元、唐城、百盛和长发祥等一大批豪华气派的商业大厦和名店、老店,给大街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让人留连忘返、乐此不疲;各具特色的步行街、商业街,人们在欣赏琳琅满目商品的同时,更能体会到现代都市的魅力。
西安城市发展史
明朝西安
2.1明朝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替
明西安城道路以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大街垂直相 交作为全城道路的骨架。将钟楼由西大街迁至四条 大街的交叉口,成为道路的对景和中心区的标志。此 时的城市从功能上看,是区域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在图6西安城图中,官衙王府占地面积甚大。现代西 安城市发展即在明西安城址基础上形成。
23
3 现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替
3.1民国时期西安城市的状况
3.2建国初期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3.3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与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 3.4第二版城市规划与西安城市的发展
3.5西安城市发展现状与第三版城市规划
24
现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替
民国时期西安
3.1民国时期西安城市的状况
民国时期,西安是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军事经济政 治中心而存在的。民国初年,拆除清“满城”城垣, 并整修东大街和北大街。民国19年(1930年)在西关 大盘营建机场,设施简陋。民国23年(1934年)陇海铁 路通抵西安使西安经济趋向活跃,棉纺、面粉、纺织 业兴起,建成一批厂房、仓库。铁路的开通和火车站 对人流、物流的吸引,以“满城”为基础的新市区, 成为城市的繁华地段。
27
现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替
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下的西安
3.3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与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
这次规划1954年10月经国家建委批准通过, 成为指导西安城市建设的重要的依据。在其引 导下,西安市以旧城为中心,向东、南、西三个 方向扩展,城市道路格局没有大的变化。城市建 设范围基本控制在东至纺织城,西至西户铁路, 南至吴家坟,北至纬十二街的空间范围内。这一 时期城市建设发展主要集中在工业区的建设,工 业区的建设成为城市空间成长的主流
31
陕西西安简介
陕西西安简介西安[xīān]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古都之首,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朝代均建都于此。
西安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游胜地,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
今天的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中国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
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
2011年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西安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基地”,着力打造西安为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市行政区划:辖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长安区▪阎良区▪临潼区辖县:▪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简介:西安,古称“长安”或“常安”,是陕西省省会。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建都最早、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也是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更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1],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曾于2011年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2]。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从古到今曾用名中,以“长安”最为长久和著名。
长安,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之一。
西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之一,据《广博物志》、《述异志》、《山海经》等记载,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据考古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是蓝田猿人的聚居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形成了原始聚落“华胥古国”、“半坡”、“姜寨”、“灰堆坡”等。
西 安 概 况
西安概况◆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文明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最久的古都。
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周幽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等近百个皇帝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宫廷生活鼎盛的汉唐时代,长安是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人文荟萃,交通发达,在中国古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现代西安是中国西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综合科技实力排名全国第三,是亚欧大陆的重要枢纽,是一个科技、工业、旅游三业并举的现代化城市。
昔日西安的辉煌让人骄傲,今日西安的腾飞更让人惊叹。
◆这是一座日新月异的城市,这是一座永远年轻的城市,她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有人曾这样比喻:中国是一个参天大树,到了北京看到了大树的树冠,到了西安看到了深埋在大树下的树根。
◆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西安首先以人文景观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价值珍贵驰誉中外。
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登记在册的各类文物保护点多达2944处。
是全人类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概况◆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面积9983平方公里。
秦岭山脉横旦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
◆西安以北,陕甘黄土高原边,由梁山、黄龙山、药王山、陇山组成的北山山系,与秦岭山脉遥相对应,共同构成环绕关中平原的自然屏障。
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横贯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由渭河及其众多支流冲积形成,因而又称渭河平原。
它西起宝鸡,东到黄河,号称“八百里秦川”。
气候概况◆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市区年平均温度13.3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4C,全年无霜期232天,年平均降水量589.4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春暖花开的3-5月和秋高气爽的9-11月是到西安旅游的最佳季节。
西安市区县对比2011-2014
西安市区县经济发展对比(2012-2013)
2012
2013
GDP
人均GDP
单位土地GDP GDP
人均GDP
(亿元) (元/人)) (万元/KM2) (亿元)
(元/人)
4369.37 54851.88 4322.69 4884.133 56870.94
430.22 84985.14 143406.67
16.8
6
103.68
17.0
5
99.68
20.9
2
17.08
14.7
8
7.28
21.0
1
35.71
7.3
13
202.41
20.8
3
服务业增
2013 绝对额(亿
元) 2548.71 281.59 419.05 302.01 93.26 281.32 581.61 52.00 67.34 166.35 39.97 35.20 45.71 26.64
增长(%)
17.2 13.6 30.0 13.2 25.3 14.0 18.9 16.9 18.4 15.1 7.3 13.8 11.3 22.3
绝对额(亿 元)
1993.91 226.9 326.29 237.7 72.13 216.36 458.66 42.37 54.45 135.89 31.99 28.44 37.05 20.38
17.1
608.8
4.3
413.7
31.0
915.5
26.6
969.7
-5.8
261.2
29.9
231.6
17.6
678.2
25.2
164.3
陕西省西安市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简介西安是陕西省省辖市,陕西省省会。
位于关中盆地中部秦岭北麓,地跨渭河南北两岸。
东北距首都北京900公里。
介于北纬33°42′~34°44′,东经107°40′~109°49′之间。
南和东南以秦岭山脉主脊为界,与汉中市、商洛地区相邻;西以黑河西之太白山及青化台原为界,与宝鸡市接壤;西北以渭河为界,与咸阳市隔河相望;东北大致以荆山黄土台原为界,与渭南市、咸阳市毗连;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渭南市相接。
南北最大纵距约100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4公里,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78平方公里。
现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县、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8区5县。
总人口654.87万人,其中城区人口303.3万人。
居民中汉族约占98.82%,主要少数民族有回、满、蒙古等。
地势南高北低,相差悬殊。
秦岭山地与渭河平原是西安地貌的主体。
秦岭为褶皱断块山脉,东西延伸,横亘于西安市南部,辖区内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10~40公里,一般海拔1500~2000米,周至县、户县、长安县域一带海拔2000~2400米,蓝田一带海拔1800~2000米。
高度自西而东呈波浪式缓降。
发源于秦岭山区的河流,自南而北,切割秦岭山地,形成许多深邃的峡谷,成为关中平原出入秦岭的通道。
关中平原主要由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洪积扇群组成,一般海拔400~600米。
渭河各支流出秦岭,切割洪积扇和黄土台原,形成自山口通向渭河的多条河谷。
西安市辖区内平原山地界线分明,秦岭北坡山势陡峭,坡降大,断层发育。
断层面与平坦舒展的渭河平原相接,形成强烈的地貌对照。
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
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季升温迅速,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高温,日照强烈;秋季凉爽湿润,时有阴雨;冬季寒冷干燥,雨雪偏少。
西安介绍PPT(西安简介经典版)
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2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பைடு நூலகம்
1
历史渊源
1、历史渊源
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 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 建都。 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 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 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 都城之一
4
美食文化
肉夹馍
选用上好的臊子肉或是猪里脊肉家入佐料烹制 好后,而馍则用特制的炉膛炭火进行烘烤,等 到要吃的时候,将拿小刀将其从中切开,抹开 的两面均匀的抹上酱汁,一般是腊汁,再放入 肉以及当下的时令蔬菜。
牛羊肉泡馍
泡馍又叫煮馍,常常是将整块的白吉馍掰碎放 进,肉已被熬成浓汤的汤中,待到馍熟透的时 候开吃。
城墙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域,横跨碑林区、 新城区、莲湖区三大区,有8个登城点,分别 是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和平门、文昌门、 含光门、尚德门,可以就近选择购票登城。
3、旅游景点
历史博物馆
位于西安市大雁塔的西北侧,文物不仅数量多、 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 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 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可坐多路公 交到达。
2、城市概况
西安
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之 一 ,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分别是: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等。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兵马俑博物馆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镇,成立于1975 年11月,原为秦始皇兵马俑筹建处,于1979 年10月1日正式开馆,和丽山园合称秦始皇帝 陵博物院。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中国遗址性博物馆。建 在秦始皇帝陵的兵马俑坑遗址上。
关于西安的城市分析
关于西安的城市分析一、城市概况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
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
到2001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 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城市形成和发展西安是发展迅速、产业兴旺的城市。
近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安的发展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加速提升的新阶段。
经济增长连续9年保持了13%及以上的速度,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724亿元,增长14.5 %。
经过多年发展,西安目前已建成了以机械设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石油化工为主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培育了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国际港务区、沣渭新区八大发展平台,高新区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六个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开发区之一,经开区全力打造泾渭工业园千亿元制造业基地,曲江新区是两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之一,浐灞河生态区正在筹办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
西安城市简介
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作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安以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留存着周、秦、汉、唐等十三代古都的盛世辉煌。
古“丝绸之路”由此起步,古长安城以百万人口之众构成当时的世界贸易、文化中心。
城区及周边环绕着兵马俑、明城墙、汉阳陵、黄帝陵、法门寺等诸多世界级遗址遗存,以及素有中央国家森另公园之称的秦岭等自然资源,始终是世界人民尊崇备至的旅游胜地。
西安地处中国大地原点,具有通向国内其他城市距离最短的交通便捷性。
随着高速公路网、快速铁路网的加快建设,西安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一日交通圈可辐射全国7亿人口。
特别是西安作为新欧亚大陆桥的节点城市,陆路货运可直达荷兰鹿特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和T3航站楼竣工,即将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线,西安的国际通达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
西安,是一座科教发达的创新城市。
这里布局了近80所高校,拥有近百万大学生;设有3600多个研究机构,40多万名研发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密集度畏惧中国各大城市前列。
西安的高科技产业基础雄厚,拥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是全国六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获批“中国十大创新城市”。
2011年,西安技术市场交易额突破两百亿元,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西安,是一座活力迸发的开放城市。
目前,西安已有21个国际油耗城市,19个国际油耗交流城市。
有8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西安设立了130个分支机构,外资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201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20亿美元,荣获“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称号。
去年2月,国务院批准西安设立综合保税区,是西北地区唯一具有综合保税区的开放城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世界500强企业韩国三星集团宣布在西安建设新闪存芯片项目,一期投资70亿美元,总投资将达到300亿美元。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地区阴茎的最大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充分体现了西安强劲的综合竞争力和优越的投资环境。
西安古称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009年国家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安被列为继北京和上海之后,中国第三“国际化大都市”。
中文名称: 西安市 外文名称: X i'an ,Hsian ,Sian 别名: 长安 行政区类别: 副省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西北 下辖地区: 新城区、碑林区、雁塔区等 政府驻地: 未央区凤城八路未央广场 电话区号: 029 邮政区码: 710000 地理位置: 黄河中游、北临渭河、南依秦岭 面积: 9983平方千米(2011年) 人口: 常住人口846.78万(2010年11月) 方言: 关中方言、普通话气候条件:森林茂密,水量丰沛,气候湿润 著名景点: 钟楼、大雁塔、兵马俑、秦岭、华清池、碑林、半坡遗址等机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火车站: 西安站、西安北站、西安南站 车牌代码: 陕A 历史名人:张骞、杜甫、白居易等 著名高校: 西安交大、西北工大、西北大学等 城市级别:副省级 市花: 石榴花 市树: 中国槐西安市行政区划辖区 ▪ 新城区 ▪碑林区 ▪莲湖区 ▪雁塔区 ▪未央区▪ 灞桥区 ▪长安区 ▪阎良区 ▪临潼区辖县 ▪ 蓝田县 ▪周至县 ▪户县 ▪ 高陵县目录西安概况西安市情概述文化交通发展未来历史沿革历代名称西安一名的由来长安古名的废止行政区划西安建都的王朝历史上长安和咸阳的关系西安事变建国以来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西安诗句西安名片最新名片气候环境八水长安秦腔戏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言长安画派饮食文化西安特色面食西安饺子宴秦镇凉皮牛羊肉泡馍老童家腊羊肉锅盔肉夹馍葫芦头肉丸胡辣汤蜜枣甑糕石子馍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旅游资源西安旅游简介关中八景楼观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信息西安交通状况航空铁路公路地铁教育科研综述高等教育独立学院民办院校高等和高等职业专科学校重点中学西安名人古代近代与现代外交状况友好城市总领事馆西安论坛西安概况西安市情概述文化交通发展未来历史沿革历代名称西安一名的由来长安古名的废止行政区划西安建都的王朝历史上长安和咸阳的关系西安事变建国以来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西安诗句西安名片最新名片气候环境八水长安秦腔戏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言长安画派饮食文化西安特色面食西安饺子宴秦镇凉皮牛羊肉泡馍老童家腊羊肉锅盔肉夹馍葫芦头肉丸胡辣汤蜜枣甑糕石子馍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旅游资源西安旅游简介关中八景楼观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信息西安交通状况航空铁路公路地铁教育科研综述高等教育独立学院民办院校高等和高等职业专科学校重点中学西安名人古代近代与现代外交状况友好城市总领事馆西安论坛展开编辑本段西安概况雁塔北广场、芙蓉晚照、未央区、浐灞斜拉桥世界历史名城,华夏精神故乡—西安。
2011年西安商业地产发展报告
2011年西安商业地产发展报告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商业地产受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发展早已呈现规模化、成熟化的特征。
但作为二线城市的西安,房地产市场起步晚,商业地产也由此较晚。
2011年,随着楼市“三限”政策的相继出台,住宅市场呈现回落,相反,商业类物业却“大胆”逆势而起,成了许多投资客新的投资热点产品,也成为诸多开发企业的转型方向。
西安房地产信息网数据研究中心综合2011年经济发展以及调控政策,对西安市商业地产发展做以简要梳理与总结。
一、西安商业地产高起点新起航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文化积淀深厚、影响力巨大的都城,同时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拥有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安的发展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2009年国家颁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安被列为北京、上海之后的中国第三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城市软硬件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产业投资的聚集效应日渐凸显,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提升的新阶段,区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商业经济与房地产发展也迎来了新契机,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第三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商业地产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其发展必将极大的带动和促进现代服务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西安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通过政策的扶持优化了环节,加大招商,大力促进了商业地产的发展。
红星美凯龙、大唐西市、骡马市步行街、万达广场等一大批商业地产投入运营,为西安市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十二五”开局之年西安的商业发展迎来历史机遇,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从战略上确立了不到十年时间把西安发展到800平方公里,一千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央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将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坚持要扩大内需的战略,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重点,这些政策的出台以及规划的确立,不断促进西安的商业发展。
国内主要的空港城市介绍
中英街(3A)
西 安
(一)、西安机场概况——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位于中国内陆中心,是中 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中国第五 大机场,全国吞吐量第八大机场(2011年), 同时也是中国东方航空集团西北公司、海南 航空集团长安公司、南方航空集团西安公司、 幸福航空的基地机场。机场位于西安市西北、 咸阳市东北方向,陕西省咸阳市底张镇境内。 现拥有3座航站楼,2条跑道。机场于1984年 开工建设,1991年9月1日一期工程完成,正 式通航;二期工程于2000年8月开工建设, 2003年9月16日完工投入运营。三期扩建工 程于2009年3月开工建设,2012年5月投入运 营。
ICAO代码: CHH
公司地点:西安 公司发展:
IATA代码 : HU
1993年10月15日成立(长安航空公司)
2000年8月海南航空集团收购了超过81%的股权,成为控股公司。更名:海南航空集团长安 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10月,与海南航空、新华航空、陕西航空实施了合并运行。
(二)、西安航空公司概况
(三)、机场进城交通
●机场巴士 ●出租车 ●机场高速
(四)、酒店住宿
截止2011年12月底,西安共有五星级酒店8家,四 星级酒店24家,三星级酒店75家,二星级酒店13家。
1.航空大酒店 2.机场宾馆 3.空港快捷酒店(原机场招待所) 4.嘉航快捷酒店(原民航招待所) 5.咸阳皇家宾馆
(四)、酒店住宿
(五)、西安市概况
2、方言
盛行于关中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俗称“桄 桄子”。以关中话,即西安方言为代表的的中原官话之一陕西话,虽然深受 普通话影响,但还是保留了一些古音古词用法。
3、历史前沿
西安简介
县分界;北至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
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
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 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 周、隋、唐13个王朝在西安地区建都(积年 为1077年)。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 丝绸之路的起点。丰镐都城、秦咸阳宫、兵 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 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蟹蟹!
• 西安是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国文明城 市之一,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 • 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分别是: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小 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 央宫遗址、兴教寺塔。 • 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 电子科技大学等7所985或211工程类大学。
2855.29万人, 其中,男性人口439.21万人,占51.4%;女 性人口416.08万人,占48.6%。全年出生人 口8.64万人,出生率为10.13‰;死亡人口 4.75万人,死亡率为5.57‰。全年净增人口 3.95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56‰。城镇人口 611.62万人,占71.51%;乡村人口243.67万 人,占28.49%。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 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 •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 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 大街的交汇处,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 最完整的一座。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 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 (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 • 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 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 •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钟楼为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西安钟楼被国务 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最喜欢的城市——西安ppt
西安的旅游商品独具风格, 工艺美术品以古色古香,典 雅华贵,造型优美,技术精 湛著称。秦兵马俑仿制品、 仿唐三彩、仿古青铜器制作 古朴,形象可以乱真;此外, 历代书法手迹碑帖、瓦当拓 片、秦绣、工艺陶瓷、剪纸、 玉雕、皮影、唐壁画摹本、 户县农民画等均名闻遐迩。
西安的旅游饮食业既可提供全 国八大菜系、欧美西餐、日本料 理、韩国烧烤等海派佳肴,又以 地方特色、风味小吃独树一帜, 著名的仿唐筵席、西安饺子宴、 老孙家牛羊肉泡馍、春发生葫芦 头泡馍等都是久负盛名的西安名 吃。此外西安的名小吃更是名目 繁多,令人美不胜收.
28
30
306 307 65 /
90
60 /
22780
35 /
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市 区年平均温度13.3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 26.4C,全年无霜期232天,年平均降水量589.4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 春暖花开的3-5月和秋高气爽的9-11月是到西安旅游的最佳季节。 历史 中华文明的摇篮 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文明的摇篮 是在渭河流域。从神话和传说看,出自中国西部的炎帝和黄帝是公认的 最早圣王和“人文初祖”。 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西安地区。 经考古发掘证实,西安是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有数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 文化。如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和宝鸡斗鸡台等地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农业发 祥地,形成了最早的农耕、房屋建筑、织布、制陶等生产技术,甚至还 创造了最早的文字。在西安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是我国最早文化的实证, 如出自半坡的最早的农渔工具、最早的陶窑、最早陶文、最早的土木建 筑、出自何家湾的最早的骨雕人头像等等。 西安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摇篮
西安简介 fs
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 东与钟楼相望,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 三年,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25年历史。 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 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 “鼓楼”。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巨鼓早已不 存,惟余鼓楼巍然耸立。
建于唐代,系七层楼 阁式砖塔,高64.7米, 塔呈方锥形,造型庄严,气 势雄伟。唐僧玄奘取经回到 长安,曾在此任首位住持, 翻译佛经。
锅盔(英文:guokui),又叫锅魁、锅盔馍、干 馍,是陕西关中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传统风味面食 小吃。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 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锅盔整体呈圆形,直径尺许, 厚1寸,重5斤。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 火烘烤。外表斑黄,切口砂白,酥活适口,能久放, 便携带。省外人编成的顺口溜“陕西十大怪”中, 有一怪为“烙馍像锅盖”,指的就是锅盔。
秦腔
剧照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 富有夸张性。
西安话,即陕西话。陕西话作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具代 表性的方言在祖国的文化中独树一帜。 陕西是中国历史 上建都朝代最多、历史最久的城市,其方言也是颇具特色。 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 些方言中我们既可 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贪略到今天溢 于言表的真情实感
清真大寺
高家大院
青龙寺
半坡博物馆
兴教寺 曲江寒窑
大唐芙蓉园 水陆庵 楼观台
万寿八仙宫 草堂寺
翠华山„„
中国航空航天城(中国西雅图)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最佳管理城市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中国最关爱民生的城市
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 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 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 政府满意度最佳城市奖
西安市行政区划
西安市行政区划西安市位于陕西省中部,东经107°40′-109°49′,北纬33°39′-34°45′。
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市区和杨凌区、三原、泾阳、兴平、武功等县和扶风县、富平县相邻。
辖境东西204千米,南北116千米。
总面积9983平方千米。
总人口782万人(2009年)。
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长安9个市辖区和蓝田、周至、户县、高陵4个县。
市政府驻未央区凤城八路。
地处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以渭河平原为主。
平均海拔424米。
主要河流有渭河、泾河、灞河、潏河、镐河等。
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左右,年降水量约600毫米。
是中国西部航空、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枢纽。
陇海—兰新、西铜、西侯、西户、西延铁路,G5、G30、G40、G65、G70高速公路,108、210、310、312国道过境。
是历史文化古都之一,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
重点旅游区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以华清池为中心的骊山风景名胜区,以楼观台为中心的国家森林公园,以大雁塔、省博物馆为中心的曲江风景名胜区,钟楼鼓楼广场,古城墙、碑林,蓝田辋川—王顺山风景名胜区,太白山风景名胜区等。
四个地位与城六区一致的开发区西安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城市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涉及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西安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0108平方千米。
规划空间分为三个层次:市域范围:西安市行政辖区。
城镇范围:主城区、中心城镇、镇。
西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
西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西安市统计局2011年5月25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陕西省、西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846783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41141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56426人,增长14.25%,年平均增长率为1.34%。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504155户,家庭户人口为739606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0人减少0.45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340804人,占51.26%;女性人口为4127033人,占48.7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51下降为105.18。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91263人,占12.89%;15-64岁人口为6660212人,占78.65%;65岁及以上人口为716362人,占8.4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3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3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6334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74963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2039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3938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1149人上升为22005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9145人上升为2066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5253人上升为3566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3602人下降为14636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陕西概况第一节陕西地理及气候一、陕西地理位置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
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
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
二、陕西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
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
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
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
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
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闻名全国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
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三、陕西气候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
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全省年平均气温13.7℃,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
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
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
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第二节陕西人口与民族一、陕西人口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陕西常住人口为37327378,占全国比重为2.79%(不包括港澳台)。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489396人,占14.71%;15-64岁人口为28654142人,占76.76%;65岁及以上人口为3183840人,占8.5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0.2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6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3个百分点。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287571人,占51.67%;女性人口为18039807人,占48.33%。
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42下降为106.92。
二、陕西民族概况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陕西省共有54个民族,总人口为35365072人,其中汉族35188693人,占总人口的99.5%,少数民族为176379人,占总人口的0.5%。
陕西省的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的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71.53%。
陕南秦巴山地少数民族分布仅次于关中地区,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26.55%。
陕北的延安市和榆林市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92%。
第三节陕西历史文化及行政区划一、陕西历史文化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
1953年在西安城东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座落在陕北黄陵县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大夏、隋、唐等十余个政权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0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省会西安是全国六大古都之一。
两千多年前,以古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开通,使陕西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发源地,都城长安成为闻名中外的中西商贸集散地。
唐代,陕西成为中国与日本、东南亚、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盛地。
迄今,周语、秦装、唐礼的遗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犹存。
近现代以来,陕西是响应辛亥武昌首义宣布独立的首批省份之一,特别是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陕北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秦中自古帝王州”。
陕西在历史长河中不仅展现了朝代更替的变化历程,铸造了民族盛衰、强弱易势的历史印迹,同时,也孕育和创造了丰富深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造就了一大批光照千古的文化巨匠,他们为人类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成果。
从西周“制礼作乐”的周公旦,到秦代创制隶书的程邈;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及班彪、班固、班昭,关中经学大师马融;唐代大诗人王维、白居易、杜牧,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画家阎立德、阎立本,训诂学家颜师古等等:他们的不朽著作和业绩,树起了人类文化史上的巍巍丰碑,广为世人敬仰。
二、陕西行政区划全省设10个省辖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3个县级市、80个县和24个市辖区,1581个乡镇,164个街道办事处。
陕西省行政区划一览:西安市(辖9个市辖区、4个县):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周至县、户县、高陵县、蓝田县宝鸡市(辖3个市辖区、9个县):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咸阳市(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秦都区、渭城区、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武功县、兴平市 铜川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宜君县渭南市(辖1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临渭区、华县、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韩城市、华阴市延安市(辖1个市辖区、12个县):宝塔区、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榆林市(辖1个市辖区、11个县):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汉中市(辖1个市辖区、10个县):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安康市(辖1个市辖区、9个县):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商洛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杨凌示范区(辖1个县级区):杨陵区第四节陕西资源概况一、水资源陕西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76.4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25.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45亿立方米,居全国各省(市、区)第19位。
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80立方米,最大年水资源量可达847亿立方米,最小年只有168亿立方米,丰枯比在3.0以上。
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时间分布上,全省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7-10月份,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春夏两季旱情多发;地域分布上,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面积占全省的36.7%,水资源量占到全省总量的71%;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3.3%,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
二、土地资源陕西地带性自然土壤包括粟钙土、黑垆土、褐土、黄褐土和棕壤等,由于长期耕种和自然力的侵蚀,已演变成复杂多样的农业土壤。
全省农业用地(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2772万亩,未利用土地1503万亩。
土地资源主要特点为山地多而川原少,全省海拔800米以下河川、台原、山前洪积扇等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0%,土地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原、川地、沙地、沼泽等六大类。
三、植物资源陕西生态条件多样,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数据,陕西现有林地670.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2.6%;天然林467.5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关山、黄龙山和桥山。
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有野生种子植物3300余种,约占全国的10%。
珍稀植物30种,药用植物近800种。
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等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生漆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冠。
红枣、核桃、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药用植物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省内草原属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陕北,类型复杂,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
四、动物资源陕西野生陆生脊椎珍贵动物众多,现有野生动物604余种,鸟类380种,哺乳类147种,均占全国的30%;两栖爬行类动物77种,占全国的13%。
其中珍稀动物69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12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五、矿产资源陕西地质成矿条件优越,许多矿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全省自然资源丰富,矿产多,储量大。
陕北蕴藏优质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关中有煤、钼、金、非金属建材、地热等矿产;陕南产出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
全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3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10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稀土金属及稀散元素矿产10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9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3种、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36种、水气矿产2种。
已列入陕西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87种,矿区726处。
全省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潜在总值超过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
查明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矿种60多种。
源储量居全国前列的重要矿产有:盐矿、煤、石油、天然气、钼、汞、金、水泥用石灰岩、玻璃石英岩,不仅资源储量可观,且质量较好,在国内、省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
六、旅游资源陕西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全省现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首位。
浏览这座“天然历史博物馆”,随处可看到古代城阙遗址、宫殿遗址、古寺庙、古陵墓、古建筑等,如“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及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佛教名刹法门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西安碑林,仅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
全省各地的博物馆内陈列的西周青铜器、秦代铜车马、汉代石雕、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及历代碑刻等稀世珍宝,闪烁着耀眼的历史光环,昔日的周秦风采、汉唐雄风从中可窥一斑。
陕西省不仅文物古迹荟萃,而且山川秀丽,景色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