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陈原)
社会语言学
一、陈原《社会语言学》1.内容:在本书的新版序中,陈原先生写到“我努力从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是人类思想的直接现实,同时也是信息载体兼信息系统的观念出发,以现代汉语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喝阐述了若干语言现象和它的社会语境。
语言的变异,作为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甚至主要范畴,分散在各种语言现象的分析中加以论述,历时或共时的变异随处可见。
”这段话概括了整本书的内容。
2.观点:首先,作者同意马恩关于劳动在语言产生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观点,提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的思想的直接现实的观点。
陈原先生否定语言具有阶级性,作者亦引进了“共变”这一语言学术语——即语言与社会结构的共变。
这也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正是这两个变数的相互关系。
接着作者提出“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语言是一种信息系统的观点。
此外作者也注意到了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些语言现象,如:语言歧视,语言污染,语言霸权主义等等。
3.最喜欢的章节:全书的最精采部分,我们以为是第十、十一两章。
第十章从社会生活看语言变化,特别注意解放后的汉语与解放前有何不同。
它谈语音变异与语法变异都比较简略,但是谈到词汇变异可就材料丰富, 而且有独到之处。
第十一章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 同样深入浅出。
好比我们为什么对前辈叫“陈老”、“张老”而不叫“老陈”、“老张”呢?作者说,这是因为中国社会有敬老的风尚, “不象资本主义世界那样怕老,那样漠视老年人”。
语言学家写书,一般力求严谨,可是往往陷于枯燥晦涩。
作者打破常规,放笔直书,无格格不吐之病。
这是特色之一。
这也正是我喜欢这两段的原因。
4.个人看法:通读下来,确实让我了解了许多社会语言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堪称入门经典作品。
作者由浅入深,举例形象,幽默化的语言让我眼前一亮。
但我觉得有些地方并不尽如人意。
其一举例有些太老,不能完全跟上现在的时代。
其二有些地方我详读过后仍不能理解。
社会学推荐书目
社会学推荐书目一、语言与社会变迁1.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上海,1983年。
2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6年。
3申晓龙:《社区文化与语言变异:社会语言学纵横谈》,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
二、社会分层1.戴维·格伦斯基:《社会分层》(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5.2.彼得·盖伊:《施尼兹勒的世纪: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2004。
4.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韩起澜:《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姐妹们与陌生人》,见熊月之主编:《海外上海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黄绍伦:《移民企业家——香港的上海工业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7.熊月之:《上海的外国人(1842-194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8.梁元生:《上海道台研究——转变社会中之联系人物,1843-1890》,上海古籍出版2003。
9.安克强:《上海妓女——19-20世纪中国的卖淫与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0.魏斐德:《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1.许纪霖:《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1895-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2.叶文心:《疏离的学院》,见《海外上海学》。
三、社会网络1.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1。
2.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4.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6.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社会语言学陈原 委婉语
社会语言学陈原委婉语1. 委婉语的定义和作用委婉语是一种通过使用含蓄、间接或模糊的措辞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语言形式。
它在社交交往中起到调节和缓和关系的作用,帮助人们在交流中保持礼貌、尊重和友善。
委婉语常常用于表达敏感、尴尬或不适宜直接说出的话题,例如谈论他人的缺点、拒绝请求或批评他人。
通过使用委婉语,我们可以避免直接冒犯对方,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委婉语的特点和形式委婉语具有以下特点:•含蓄而模糊:委婉语通常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是通过暗示、间接或模糊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礼貌而尊重:委婉语注重保持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
•多样而灵活:委婉语有多种表达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和对方的反应进行调整。
委婉语的形式包括:•借代:通过使用比喻、隐喻或类比等方式来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
•否定转向:通过否定自己的观点或要求,间接表示不同意或拒绝。
•委婉批评:通过措辞温和、委婉地提出批评意见,避免直接指责对方。
3. 委婉语的应用场景委婉语在各种社交交往场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3.1 负面评价当我们需要表达对他人行为或观点的负面评价时,可以使用委婉语来缓和情绪,避免直接冲突。
例如:•直接说法:你的工作做得很糟糕。
•委婉语:你的工作还有改进的空间。
3.2 拒绝请求当我们不愿意满足他人的请求时,可以使用委婉语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并保持良好关系。
例如:•直接说法:我不能帮助你。
•委婉语:我现在有些忙,可能没办法帮你。
3.3 表达不同意见当我们对他人的观点持不同意见时,可以使用委婉语来避免直接冲突,同时表达自己的立场。
例如:•直接说法:你错了。
•委婉语:我有不同的看法。
3.4 赞美和批评当我们需要表达对他人行为或能力的赞美或批评时,可以使用委婉语来尊重对方的感受,同时传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直接说法:你做得很好。
•委婉语:你的努力确实有成效。
4. 委婉语的使用技巧以下是一些使用委婉语的技巧,帮助我们在社交交往中更好地表达自己:4.1 使用缓和词语通过使用一些缓和词语来降低话语的冲击力,例如“可能”、“也许”、“有点”等。
读陈原《社会语言学》
理论视野○读陈原《社会语言学》□张银燕云南教育出版社云南昆明650034摘要:作为中国较早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著名学者,陈原以“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的思想的直接现实”为出发点,从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社会与语言这样的根本命题。
即使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这些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如何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语言学方面问题的研究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语言语言,概括地说,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和人类社会生活一样,都有一个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两者始终相伴相随,紧密相连。
但是语言和社会生活究竟呈现一种什么关系呢?《社会语言学》的作者陈原以“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的思想的直接现实。
”为出发点,从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社会与语言这样的根本命题。
本书的十六个专题,分别从作为边缘科学的社会语言学、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思想的直接现实、信息系统,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手势语言和原始语言、非语言交际与形象思维、语言的模糊性和非模糊性、语言的相互接触、塔布和委婉语词等方面加以论述。
通过大量的实例对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探讨,即一方面从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的变化及语言的遗迹入手来探究社会生活的本质。
另一方面从社会生活的变迁来探讨语言,尤其是词汇的出现、变化、派生及消失等变异现象。
本书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说明了语言与社会是一种“共变”的关系,从而揭示出语言的社会本质。
读了陈原的《社会语言学》,至少有三点体会。
一是关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问题。
社会语言学本身是由社会学和语言学发展而来的交叉学科,而社会学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像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民族语言学等,这些学科研究领域,在社会语言学中似乎均有所涉及。
因为无论从何种角度研究语言,都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所提供的种种具体语言现象。
社会语言学绪论
狭义的社会语言学及其基本理念和研究方 法是社会语言学的初衷,也是社会语言学 的精髓之所在。
第四节 社会语言学兴起的动因
1952年,美国语言学家哈佛·丘里在他的论 文《社会语言学的设计:语言和社会阶层 的关系》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社会语 言学”这个概念。
二是语言社会学(sociology of language), 其基本涵义是:从语言变体和语言演变的 事实,来解释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演变和 发展的过程。
两者的研究方向不同,简而言之,前者从 社会研究语言,后者从语言研究社会。
举例
在中国大陆,餐饮、娱乐等营业场所顾客 离开前与店主结帐,以前称为“结帐”, 但是近年来产生了一个新词“买单”。
它一出现就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短时 间内便变成为一门非常活跃的学科,有人 甚至预测它将成为语言学中最有前途的一 门分支学科。
五、我国社会语言学代表著作
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 1983年
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 学出版社,1985年
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9年。
语言与社会的种种关系; 语言计划和语言教学; 语言习得; 其他。
狭义的社会语言学
研究对象:社会生活中实际使用的语言。 研究目标:在言语社区中人们的说话方式
及其意义和限制条件。 学科性质:社会语言学是解释性的学科。
它试图用外部因素来解释语言本身的结构 和变化。
语码的转换
不同的语码有不同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 人们总是随着交际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变化 语码。
第三节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社会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语言学
2021陈原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及其贡献范文3
2021陈原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及其贡献范文 摘要: 陈原先生是中国社会语言学的主要开创者, 也是中国语言规划活动的领导者和理论研究的先行者。
陈原先生为中国社会语言学学科建立了理论框架, 为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确定了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 还在语言污染、语言灵物崇拜, 语言变异与规范, 新词新语研究, 词典编纂理论, 汉语汉字研究的定量分析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章还把先生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分为三个时期, 探讨了先生的社会语言学学术思想来源, 先生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在国内外的影响。
关键词: 陈原;社会语言学; 贡献; 分期; 影响; 一、引言 二十世纪的学术研究有两个明显的发展方向,一个是学科不断细化和精密化的方向, 另一个是多学科交叉整合的方向。
在语言学研究领域, 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是第一个方向的代表, 社会语言学是第二个方向的代表。
两者的研究, 共同推动了语言学研究。
由于社会语言学不仅仅研究语言, 还要研究使用语言的社会, 解决因语言使用出现的语言问题, 因此研究的范围也就更加广泛, 研究的方法更加多样, 研究的难度更大。
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不仅需要对语言的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对使用语言的社会生活也需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 要做好社会语言学研究是有困难的。
陈原先生在长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语言知识, 具备了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优越条件, 在西方社会语言学出现以后, 他很快就能根据中国的国情, 独自开辟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新天地, 为中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领航。
陈原先生从30年代起从事出版工作和拉丁化、世界语运动。
同时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地理和语言文字。
先生兴趣广泛,工作经历丰富, 涉猎方方面面, 自称“杂家”, 人称“多面手”。
发表的成果涉及教材、书评、游记 (人和书) 、出版文集、社会语言学、译着等。
先生自己觉得广泛的涉猎对于后来他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很有帮助 (《陈原语言学论着》第867页) 。
陈原与社会语言学
陈原与社会语言学李洁琼摘要:文章介绍了陈原的生平,还有他的社会语言学论著来阐释他的社会语言学观点,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和心得体会,总结了陈原先生在治学和做人中的闪光点。
关键词:陈原,社会语言学一、陈原“他博学多才,勤于著述,颇多创获。
读书、写书、出书,书伴其一生,他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学者.他的学术、他的思想、他的道德,是永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仔细研究的宝贵财富。
”这是在陈老2004年离我们而去时,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炎悼念陈原先生的一段话。
我们先来简单地回顾下陈老的一生。
陈原(1918—2004),广东新会人,生于1918年5月23日。
193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学院。
从1938年到1948年先后在广州、桂林、重庆、上海、香港等地的新知书店、生活书店、三联书店任编辑,参与《世界知识》《读书与出版》《国际英文选》等杂志与书籍的编辑工作。
解放后曾在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世界知识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文字改革出版社担任领导工作。
曾在文化部出版局、国家出版局担任过党内外的领导职务。
现任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上海辞书学会顾问,友谊出版公司名誉董事长,国际世界语协会会员,国际控制论学会会员,世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学会国际理事会成员。
著有《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辞书与信息》、《在语词的密林里》等。
《人和书》是他在《读书》上开设的专栏文章的结集。
陈老从30年代起从事出版工作和拉丁化、世界语运动,与此同时还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地理和语言文字,有一些译文和著作。
50年代与60年代主要做出版方面的领导工作。
他曾谦逊地说:“我对语言本无研究,只不过是个门外的爱好者。
”①一头扎进语言现象和语言学的海洋……陈老曾说到:“在中学以前,我就对语言现象感到极大的兴趣”②在他青年时代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就已颇具规模了,但陈老却说:“这不过是一种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社会语言
社会语言学的入门金钥匙——评祝畹瑾的《社会语言学概论》六十年代出现了社会语言学。
三十年来,该学科在资料积累,方法探讨和理论求索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一般认为这是一门交叉学科,但也有认为这是语言学的本正。
因为语言是社会的,只有在社会环境中研究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学。
(拉波夫:《在社会环境里研究语言》)对于这样一门在西方语言学界颇有影响的学科,国内的介绍起步较晚,研究工作更是薄弱。
1983年,陈原先生出版了《社会语言学》,这本书基本上是传统语言学的边缘知识的介绍,其所体现的研究方法,不外是内省法和例举法,与西方田野调查和量化分析的社会语言学相去甚远。
这“可以算是中国出版的社会语言学经典著作。
”(徐家祯《语言和情景.译者序》)。
其实,拉波夫的《在社会环境里研究语言》一文早在1979年就由张琰翻译成中文发表在《语言学译丛》第一辑上。
“从1983年起,北大中文系为汉语专业高年级同学设置了社会语言学课程”,但当时陈松岑“深为国内没有一本这方面的中文教材而苦恼”。
(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前言》)1985年陈松岑出版了《社会语言学导论》,在相当程度上介绍了西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以后陆续翻译出版或编著出版了一些社会语言学的著作。
计有:1. 《现代社会语言学》什维策尔著,卫志强译2. 《语言和情景》迈克尔.葛里高利著,徐家祯译3. 《社会语言学演讲录》佐伊基著,刘明霞等译4. 《社会语言学》赫德森著,丁信善等译5. 《社区文化与语言变异》申小龙著6. 《社会语言学导论》特拉吉尔著,周绍珩等译可以说著作也有不少了,但这些著作的译者或著者的前言里,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感慨:“社会语言学在我国是一门年轻的外来科学。
前几年从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引进了这一学科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近年来开始有一批语言工作者运用这些理论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的语言现象。
然而真正能够全面、深入而有条理地阐述这一学科的理论、方法及其实践的著作还很少见。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流行语语音变异现象多元定量研究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流行语语音变异现象多元定量研究摘要:科技的进步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直播语言便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
因其简洁活泼、极具趣味性的特点,直播语言迅速传播并被广泛使用,传播过程中产生很多语言变体。
本文拟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以网红李佳琦电商直播典型语言“Oh my God为例,分析直播语言变异的变项与变体,阐述语言变异的深层缘由,以期进一步丰富语言变异研究。
关键词:变异语言学;语言变项;语音变异;社会身份构建1.语言变异的基本概念20 世纪 60 年代,在由美国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举办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社会语言学”这个名词被首次提出。
在《社会语言学范畴介绍》一书中,美国学者布莱特指出,“社会语言学”这个术语不只是“社会”和“语言”两个词的单纯结合,而是侧重于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受着社会发展的制约,同时也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语言学家将语言的这种变化称之为变异。
社会语言学家陈原认为,“社会语言学着重研究语言的变异,即语音、词汇、语法、表现方式等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的人物中,不同的阶层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不同的时代中所引起的变化”(陈原,1996:398)。
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说道,人们创造性使用语言的表达方式之一就是偏离语言常规表达,别出心裁地灵活运用语言,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
田海龙、赵芃(2021)对变异社会语言学新发展进行了梳理和讨论,初步归纳了其特征,提出了新的工具性概念,加强了对语言变异的理论阐释[1]。
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分析汉语网络语言主要变异形式,探究其变异原因,以期丰富语言变异研究。
集中在“Oh my god!”变异特点上进行变异语言学讨论,力图解释语言创新对社会新身份的构建机制并进一步阐释风格实践的意识形态力量。
1.确定语言变项及其变体“风格变异”研究的第一步要观察语言。
李佳琦为了吸引目标消费者在词汇和表达方式方面体现出了语言创新。
社会语言学1
中国社会语言学:现状与前瞻作者:郭熙摘要:社会语言学在中国出现以来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1)初创阶段;(2)迅速发展阶段;(3)稳定深入发展阶段。
其主要特点是内容广泛、注重应用、紧扣时代。
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开展语言关系、语言的变化和变异、语言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是中国社会语言学的迫切任务。
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社会语言学80年代开始在中国起步。
经过许多语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拟从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入手,对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1]。
一中国社会语言学的起始问题学术界尚无统一的说法。
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种:(1)陈原的小册子《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三联书店,1980)[2];(2)陈原的《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83[3]);(3)1987年12月召开的首届社会语言学讨论会。
三种说法各有道理。
考虑到70年代末还有其他一些语言学家开始译介国外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我们这里把陈原(1980)的出版作为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早期标志,因为这是我们看到的国内第一本书名中含有“社会语言学”而又以汉语为研究对象的著作。
中国社会语言学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的研究状况,已经有学者进行过总结,例如高一虹(1996)[4]、郭熙(1999)[5]、周庆生(2000)[6]等。
上述文献中虽然各自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但都对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描述。
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到今天,大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1979-1987):从自发到自觉一般认为,中国的社会语言学是舶来品,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中国最早提出社会语言学的学者之一陈原则指出,社会语言学发源比较早。
自古以来,中外语文学家都曾讨论过古语与今语、文语与口语、标准语与方言在社会功能上的差别。
欧洲19世纪初的方言学家对于自己民族语言内部各种变体的调查,其实即是进行社会语言学的工作。
事实上,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和有没有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是两回事。
2015年《社会语言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2015年《社会语言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1、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从不同的社会科学去考察语言,进而研究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语言变异。
变素不同的社会条件和语言变异因此社会语言学是研究社会与语言的共变的一门学科。
2、语言语言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的成员所说的话。
这一定义简明扼要;缺点是:不好界定。
因为:1)语言具有不同的形式;2)人们可能使用不同的语言。
3、语言和社会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1)社会结构影响或决定语言结构(行为);2)语言结构(行为)影响或决定社会结构;3)语言和社会相互影响;4)语言结构和社会结构没有关系1)分支说: ①人物:英国郝德森。
②观点:社会语言学就是“社会+语言学”。
2)“两属”说: ①人物:前苏联德舍里耶夫。
②观点:“社会语言学不仅仅属于语言科学的范围,它诞生于其他学科之间,是一门学科际的学科”。
3)“语用”说: ①人物:美国佐伊基。
②观点: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who says what to whom on which occasion(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说什么)。
4)“应用”说: ①人物:陈建民、陈章太。
②观点: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共变、语言与文化共存的一门应用学科。
5)“边缘”说: ①人物:陈原②观点:“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多学科性交叉学科;从它发展的趋向看来,它不只是社会科学若干学科的交叉,而且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接合部之一。
……边缘学科是富有生命力的,社会语言学也不例外”。
4、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有学者将“社会语言学”分为“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宏观社会语言学”相当于“语言社会学”。
●一方面这种区分是必要的,前者侧重于联系社会研究语言,后者侧重于联系语言联系社会。
但两方面的研究需要互补,不可画地为牢,这样才构成完整的“社会—语言”学。
●微观社会语言学——研究小群体的言语特征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宏观社会语言学——研究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及其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的三、研究对象●社会语言学要研究语言和客观的社会诸因素(如社会结构的各种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研究主观的社会诸因素(如社会态度、社会价值等)在语言活动中的反映。
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术价值谈——以称谓研究为标本
陈原 《 会 语 言学 》学术价 值 谈 社
以称谓 研 究 为标 本
口周 向 东
摘 要 :陈原 《 社会语言学 是中国最早 出版的语言学专著。在中国语 言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历史转折 的
作用 。很 多文章从宏观 角度评述过这本书,本文试 图从一个侧面,以称谓研究为标本,从微观 角度深入评价这本
“ 会 语 言 学 是 研 究 语 言 与 社 会 多 方 面 关 系 的学 科 , 社
它 从 不 同 的 社 会 科 学 、 人 类 学 、 民 族 学 、 心 理 学 、 地 理 随 时代 变 迁 而 只 具有 象 征 性 的或 非亲 属 称 谓 的意 义 。而 这就
学 、 历 史 学 等 角 度 去考 察 语 言 ” ( 《 国大 百科 全 书 ・ 中 语 是 后 来学 术 论 文常 讨 论 的亲 属 称谓 的泛 化或 拟 亲 属称 谓 。
究 与 文化 学 结 合起 来 。标 志着 中 国社 会语 言进 入 草 创 阶段 ,
中 。 在 社 会 主 义 时 期 出现 的 称 呼 语 “ 志 ” ,反 映 了 社 会 同
为 社会 语 言 学研 究 铺 好 了 路基 。罗 常 培在 这 本 书 中专 门辟 出 成 员 之 间 平 等 的 关 系 和 亲 如 手 足 的 关 系 。 陈 原 指 出 ,在 人
一
会 关 系 。例 如 “ ” “ ” 两 个 词 在 新 中 国社 会 生 活 中 已 姨 叔
、
陈原 《 社会 语 言 学》 出版 之 前 的社会 语 言研 究 现状
经 脱 出 了 旧的 亲属 称 谓 范 围 ,有 了全 新 的语 义 ,反 映 了人 与 人 之 间 平 等和 互 相 敬 重 的关 系 。 “ ” “ ” “ ”等 词 会 哥 姊 妹
社会语言学(陈原)
《社会语言学》书评【摘要】陈原的《社会语言学》一书是对其《语言与社会生活》的续篇和发展,是一部全面论述社会语言现象的专著。
该书以现代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社会语言学若干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探索。
该书主要围绕着“从社会生活观察语言的变化”和“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这两个主题展开论述。
论证有力,材料丰富,部分观点新颖独到。
对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字】社会、语言、变化陈原的《社会语言学》是一部全面论述社会语言现象的专著。
与往常很多语言学著作的枯燥晦涩不同,这部作品是作者为非语言专业的读者而作,跳出了传统语言学和教科书式表述的框框,因而深入浅出,阐述学术问题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该书以现代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交际工具、思想的直接现实、信息载体兼信息系统为出发点,对社会语言学若干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探索。
该书第十章“从社会生活观察语言的变化”与第十一章“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是全书论述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关于社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照我的理解,这门学科一方面应当从社会生活的变化,来观察语言的变异,另一方面要从语言的变化或‘语言的遗迹’去探索社会生活的变动和图景。
”①最后简单地提及模糊语言的问题,另外对《社会语言学》也有所补充。
一、社会语言学的定义由于社会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兴起的时间不长,而且处在不止一种学科的邻接境地,因此,它的研究对象或范围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界说。
关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作者在书中仅对美国语言学家布赖特在《社会语言学》中提出的“共变论”②展开了讨论,避免对各家定义逐一介绍的繁复,观点鲜明。
“共变论”的主要意思是说语言和社会一样都是变数,并且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社会的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变化。
而社会语言学正是研究这两个变数的相互关系。
与传统语言学着重解决语言本身构造和语言本身诸要素的规律研究不同,社会语言学更注重研究在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中语言的运动过程。
社会语言学陈原 委婉语
社会语言学陈原委婉语社会语言学陈原委婉语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使用和影响的学科。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常常使用委婉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以避免直接冲突或伤害他人的感情。
委婉语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会导致不同的委婉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委婉语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在社交场合中的应用。
一、委婉语的定义委婉语是指通过措辞或表达方式来替代直接表达某种观点或意图的说话方式。
它可以用于各种情境下,包括正式和非正式场合。
委婉语常常采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措辞,以避免给人带来尴尬或冲突。
二、委婉语的特点1. 模糊性:委婉语通常采用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措辞,使得听话者需要进行推断和理解才能明白说话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2. 礼貌性:委婉语的使用可以减少直接冲突或伤害他人的感情。
通过使用委婉语,人们可以更加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意图。
3. 文化依赖性:委婉语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不同文化对于何种说话方式被认为是委婉的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
三、委婉语的分类1. 委婉请求:当人们需要请求某种帮助或支持时,常常会使用委婉语来减轻对方的压力。
“你能否帮我一个忙?”比起直接说“你能帮我吗?”更显得客气和温和。
2. 委婉拒绝:当人们需要拒绝他人的请求时,也常常会使用委婉语来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
“很抱歉,我现在有点忙,可能无法帮你。
”比起直接说“我不能帮你”更显得圆滑和礼貌。
3. 委婉批评:当人们需要批评他人或提出负面观点时,也可以通过使用委婉语来减轻冲突和争议。
“我觉得你的表演还有进步的空间”比起直接说“你的表演很糟糕”更显得委婉和友好。
四、委婉语在社交场合中的应用1. 商务场合:在商务交流中,委婉语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在商务会议上,人们可能会使用委婉语来提出建议或反对意见,以避免引发冲突或争执。
2. 社交聚会:在社交聚会中,委婉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陈原《社会语言学》的结构梳理
陈原《社会语言学》的结构梳理陈原的《社会语言学》是一本系统介绍社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专业著作。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包含若干章节,下面对这五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梳理。
第一部分是社会语言学的历史发展。
该部分共包含两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和基本概念。
陈原对社会语言学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第二章主要回顾了社会语言学的历史发展。
陈原从社会语言学的萌芽期、社会语言学与结构主义的结合、社会语言学的分化和多元化等方面综述了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是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该部分共包含四章。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陈原从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和反映、语言是社会文化符号体系、语言是社会意识的物质载体等方面论述了语言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语言变异与语言变体。
陈原从地理、社会群体和言语交际情境等方面分析了语言变异的原因和语言变体的形成。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语言变迁与语言变化。
陈原从语言的历史发展、语言的语法结构、社会变迁和文化观念转变等方面分析了语言变迁与语言变化的关系。
第六章主要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的方法与技术。
陈原分别介绍了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语料库研究和实验方法等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第三部分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该部分共包含五章。
第七章主要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
陈原从语言变异、语言变迁、语言规范、社会身份与语言、言语行为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内容。
第八章主要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陈原分别从社会群体、地域差异、跨文化交流等方面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不同对象和方法。
第九章主要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陈原从社会语言学的文化内涵、语言行为、言语行为的观察和数据分析等方面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第十章主要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陈原从学科建设、研究方法、跨学科研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展望了社会语言学的未来。
陈原《社会语言学》读后感
陈原《社会语言学》读后感篇一陈原《社会语言学》读后感哎呀,读了陈原的《社会语言学》,我这心里头啊,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你说这社会语言学,以前我可能觉得它离我挺远的,不就是研究语言和社会关系的嘛,能有多有趣?可真读进去了,我才发现,这简直就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就像书里说的,语言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社会那是紧紧相连,相互影响。
比如说,不同地区的方言,那背后反映的可是当地的文化、风俗还有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老家的方言,那些独特的词汇和发音,是不是也是我们家乡独特的标签呢?也许就是因为这些方言,让我们在外地一开口,就能找到老乡,那种亲切感,真的无法言表。
还有啊,社会的变化也会让语言跟着变。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各种新词儿、流行语层出不穷,像“yyds”“绝绝子”啥的。
我就在想,这是语言的进步还是退化呢?可能有人觉得这太随意了,不规范,可难道传统的就一定好,新的就一定不好吗?再说说语言的性别差异,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点。
都说女生说话更委婉,男生更直接,难道这是天生的?我觉得可能也不完全是,社会的期待和文化的影响也许更大吧。
读完这本书,我真觉得自己对语言的认识太肤浅了。
社会语言学,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东西。
不过,我也在想,未来的社会语言学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呢?也许会有更多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出现,谁知道呢?总之,读了陈原的《社会语言学》,我是收获满满,也让我对语言这个看似平常的东西有了更深的思考。
篇二陈原《社会语言学》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我读陈原《社会语言学》的感受。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这能有多好玩?结果呢,一读就停不下来!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语言原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社会的种种。
比如说,不同职业的人说话方式都不一样,医生有医生的术语,律师有律师的行话。
这让我想到了我去看病的时候,医生说的那些词,我听得云里雾里的,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语言壁垒”?而且啊,社会的变革对语言的影响那可太大了!想想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人们交流靠写信、打电话,那时候的语言多正式、多严谨。
陈原《社会语言学》读后感
陈原《社会语言学》读后感篇一陈原《社会语言学》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陈原的《社会语言学》,这可真是一本让我大开眼界的书!一开始,我可能觉得这书会很枯燥,毕竟语言学嘛,听着就挺高深的。
但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就像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书里说,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它还反映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平时随口说的那些话,也许都藏着社会的影子呢!比如说,不同地区的方言,那可真是各有特色。
像我们东北那旮旯,说话就特别豪爽直接,这是不是和我们那的风土人情有关系呢?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说话嘛,有啥大不了的。
但我觉得,这可太重要啦!社会的变化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反过来,语言也能影响社会的走向。
比如说网络语言的兴起,“yyds”“绝绝子”这些词,一下子就流行起来了。
这难道不是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心态和文化吗?我就在想,以后这种变化会不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多样呢?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好像懂了,可又好像还有点迷糊。
社会语言学这东西,太复杂啦,我可能还得再琢磨琢磨。
不过,不管怎么说,读了这本书,让我对语言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一路的阅读,真好!篇二陈原《社会语言学》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陈原的《社会语言学》,我这心里头可真是五味杂陈啊!你们说,语言这玩意儿,平常咱们都在用,谁也没觉得有多特别。
可这本书,就像给我脑袋里扔了一颗炸弹,“轰”的一下,让我看到了语言背后隐藏的那个大世界。
比如说,书里提到语言的变异和变化,这可太有意思了!咱就拿流行语来说,前几年还流行“给力”呢,现在都变成“奥利给”啦!这变化速度,比我翻脸还快呢!我就想,这到底是为啥呀?是社会变得太快,还是咱们人的心思变得太多?还有啊,不同社会阶层使用的语言也不一样。
富人可能说的话文绉绉的,穷人可能就更直白简单。
这难道不是一种不公平吗?难道语言也分三六九等?也许不是,但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这让我觉得挺无奈的。
不过,我又觉得吧,语言也有它的包容性。
陈原社会语言学读后感
陈原社会语言学读后感篇一陈原社会语言学读后感最近读了陈原先生的《社会语言学》,这一路读下来,我觉得真的是收获满满啊!说实在的,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心里还嘀咕着:“这能有意思吗?”可没想到,越读越觉得有滋味。
陈原先生就像是一位智慧的导游,带着我在社会语言学这个奇妙的世界里畅游。
书里提到的好多观点,真的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语言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前我可能觉得语言不就是说话嘛,能有啥大不了的。
但陈原先生告诉我,语言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紧紧相连。
社会的变化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反过来,语言也能反映社会的变迁。
我觉得这可能就像我们和朋友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改变。
也许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语言习惯就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了。
想到这儿,我不禁问自己:“那以后社会会变成啥样,语言又会怎么变呢?” 我觉得这真的很难说清楚,毕竟社会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想到了自己的经历。
有时候和不同地区的小伙伴交流,会发现大家说话的方式、用词都不太一样。
这可不就是社会语言学里说的地域差异嘛!总之,读《陈原社会语言学》这一路,让我对语言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好奇未来语言的发展方向。
我想说,这本书真的太棒啦!篇二陈原社会语言学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陈原先生的《社会语言学》,我这心里头可是波澜起伏啊!一开始,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这本书的,想着说不定能学点新鲜玩意儿。
嘿,你还别说,真被我给猜中了!陈原先生在书里讲的那些东西,就好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我以前哪能想到,语言这玩意儿居然和社会有这么深的牵连!比如说吧,社会的阶层差异居然也能在语言中体现出来。
这让我不禁想到,咱平时跟不同身份的人交流,说话的调调好像还真不太一样。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人在江湖,言不由己”?还有啊,语言的变化速度那叫一个快。
我就琢磨着,这是不是因为现在社会发展得太快啦,信息像洪水一样涌来,语言也跟着“赶时髦”?不过,有时候我也会想,这种变化到底是好是坏呢?也许对于交流来说更方便了,但会不会也让一些传统文化在语言中慢慢消失呢?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老是走神,想到自己以前因为语言闹的笑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语言学》书评【摘要】陈原的《社会语言学》一书是对其《语言与社会生活》的续篇和发展,是一部全面论述社会语言现象的专著。
该书以现代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社会语言学若干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探索。
该书主要围绕着“从社会生活观察语言的变化”和“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这两个主题展开论述。
论证有力,材料丰富,部分观点新颖独到。
对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字】社会、语言、变化陈原的《社会语言学》是一部全面论述社会语言现象的专著。
与往常很多语言学著作的枯燥晦涩不同,这部作品是作者为非语言专业的读者而作,跳出了传统语言学和教科书式表述的框框,因而深入浅出,阐述学术问题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该书以现代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交际工具、思想的直接现实、信息载体兼信息系统为出发点,对社会语言学若干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探索。
该书第十章“从社会生活观察语言的变化”与第十一章“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是全书论述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关于社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照我的理解,这门学科一方面应当从社会生活的变化,来观察语言的变异,另一方面要从语言的变化或‘语言的遗迹’去探索社会生活的变动和图景。
”①最后简单地提及模糊语言的问题,另外对《社会语言学》也有所补充。
一、社会语言学的定义由于社会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兴起的时间不长,而且处在不止一种学科的邻接境地,因此,它的研究对象或范围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界说。
关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作者在书中仅对美国语言学家布赖特在《社会语言学》中提出的“共变论”②展开了讨论,避免对各家定义逐一介绍的繁复,观点鲜明。
“共变论”的主要意思是说语言和社会一样都是变数,并且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社会的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变化。
而社会语言学正是研究这两个变数的相互关系。
与传统语言学着重解决语言本身构造和语言本身诸要素的规律研究不同,社会语言学更注重研究在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中语言的运动过程。
二、社会语言学的出发点与很多同类的语言学教材一样,该书前四章也逐一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的出发点,分别是“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信息载体兼信息系统”1、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的语言是有意识有语义的。
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不仅是表达感情的信号,甚至可以说,人类的语言本身更多是逻辑推理的产物。
因此,语言学不是一种自然现象,也不是一种生理现象。
在论述语言不是一种心理现象时,作者是这样说的:“人碰到一种能引起强烈心理活动的场面(例如恐怖场面)时,并不一定导致语言活动,心理活动不能导致语言活动,语言从而很难说是一种心理活动。
”我认为此观点有失偏颇。
“心理活动不一定导致语言活动”,“不一定”是“不确定,但有可能性”的意思,然而作者在后面的论述中却否定了这种可能性。
我认为可以说是“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活动。
”在这里,作者还反驳了波格丹诺夫《社会意识学大纲》中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的上层建筑而存在的观点。
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社会意识形态,但就语言而言,没有一次社会大变革带来了语言上的巨大“革命”,而是代代相传,为新的社会制度服务,其中发生的变化对整体而言是微不足道的。
社会革命不能改变语言,因此语言是而且只能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为社会(社会成员)服务的工具。
2、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的工具,而且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首先,任何动物都不会讲分音节的有声语音,因此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独有的进行交际的工具。
其次,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能完全摒弃语言(包括分音节的有声语言和书面化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别的作为交际工具。
因此语言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语言作为思想的直接现实一切名词都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
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或动作,通过人的外部感觉器官,反映到人脑中,最后概括成概念。
而语言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产生,因此思想是通过语言表达的。
从而我们可以推断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4、语言作为一种信息系统语言本身是信息的载体。
作者在该书第四章从信息论出发,阐明了语言作为信息系统在社会交际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社会语言学所着重研究的。
如词典的释义必须依循“以最少的字数,传达最大信息量”的原则。
5、语言与思维的若干问题该书在进入主题之前简要介绍了语言与思维方面的若干问题。
例如:“手势语言和‘原始语言’”、“阶级语言”、“语言论争的社会意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等等。
三、主题㈠:从社会生活观察语言变化著名城市方言学派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曾提出:“社会语言学的基本问题,是由于有必要了解某人(1)为什么(2)说某种话(3)而提出的。
”④而研究这三个变量就是要探明语言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形成变异的问题。
作者以现代汉语在解放后所起的变化为例加以阐述。
1、语音变异语音的变异是比较缓慢的。
解放后,由于大力推广普通话,语音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普遍性变异。
现代汉语在解放后语音的变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⑴由于大力推广普通话,各大方言区的社会成员讲普通话和听普通话语音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方言的音值受到影响。
部分方言区的某些字词常常带有普通话的语音。
⑵由于大力推广普通话,加上现代信息传递手段的广泛应用(主要是电台或电视),方言区某些汉字的读法有离开原来的土音趋势,而倾向于采用普通话读法。
⑶普通话的词尾“儿”化音逐渐减少,导致其在书面语中几乎消失。
如地道的北京方言存在着大量“儿”化音,但在书面语中,则极少有“儿”的出现。
2、语法变异语法变异也是缓慢的。
但是有些变化也不难察觉。
例如解放后由于大量翻译俄语电讯和文章,而俄语不用冠词,汉语也出现省略定冠词的现象。
在社会交际中,当所指为既定事物,交流双方都了然于胸时,通常会省略定冠词。
又如解放后在科学著作中经常出现的“当且仅当”的用法,这是直接从外语翻译而来的。
3、语汇变异语汇的变化相对于语音和语法是比较显著的。
当社会生活出现了新的事物,语言中就会迅速出现与此相应的新语汇。
(这里的社会生活既包括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变化,又包括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语汇变异主要表现为以下4种方式:⑴创造新词我认为时下流行的“剩女”就是个极好的例子:现代都市女性中,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因她们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未婚的大龄女青年。
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剩女”为汉语新词。
⑵旧词被赋予新义例如“雷”,“雷”原本有以下含义:①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如“雷电”;②军事用的爆炸武器:如“地雷”;③(雷池)古水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
现用于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④姓。
⑶原词压缩了语义,或者转为特定的褒义(贬义)例如“批判”,它有以下三种意思:1.批示判断。
2.评论;评断。
3.对所认为错误的思想、言行进行批驳否定。
但在日常使用中,我们通常只把它看作是第三种意思,语义被压缩了。
⑷外来词音译(或意译)新词例如“迷你”由“mini”音译而来,“软件”由“software”意译而来。
4、引起语言的变异的因素引起语言变异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时间因素(古——今),地域因素,社会因素,社会集团(阶级,阶层)等等。
在这一章中,作者观点鲜明,见解独到,在“语汇变异”这一块中,作者还通过本身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语言功底,列举了大量材料加以说明,深入浅出,令人信服。
四、主题㈡: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1、必要性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观探索语言学,认为社会语言学一个艰巨而有有意义的任务是用唯物史观的方法探索语言的变化(主要是语汇的变化),从而去探索社会图景,最后概括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而这个任务也是社会语言学区别于语言学的一个方面,语言学是不涉及这个方面的。
前面在提到“共变论”的时候已涉及社会变化与语言变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问题。
社会变化是第一性的,语言变化是第二性的,语言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语言是我们日常交际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哪怕是极微小的变化,也会在语言(主要是语汇)上有所反映。
2、研究意义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图景不仅有重要的语言学意义,同时对历史研究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某些社会变化或社会现象已经发生但消失了,甚至没有留下什么实物可以探究,这时候通常可以利用“语言的遗迹”对语言作语源学、历史学的细致研究,从而推断或还原那些已经消失了的某些社会变动。
3、论证作者在这里以亲属称谓的变化为例进行论述,材料丰富,论述有理有据。
首先,从纵向上看,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交际严格遵循社会伦理的规定,因此中国古代亲属称谓也是严格划分的。
而在现代汉语中,显然,亲属称谓得到大幅度的简化,如古代称婿(女之夫)之父为“姻”,妇(子之妻)之父为“婚”,而在现代汉语中,无论是女婿的父亲还是媳妇的父亲,一律称为“亲家”。
另外,解放前后的称谓也有较大变化,有些亲属称谓在解放后发展了新的语义。
其次,从横向上看,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对亲属称谓并不作细致区分,这跟中国有很大差别,“uncle”可以代表“伯父”“叔父”“叔”“舅”“姑丈”“姨丈”等,“aunt”可以代表“伯母”“姑”“婶”“姨”“舅妈”等。
这与资本主义关系下的家庭构成和社会作用完全不同于中国封建社会有很大关系。
还有些语词非常明显地并且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作者在该书中举了“洋油”、“洋灰”等一系列在原词前加“洋”的名词为例。
这是由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民族产业得不到发展,因而依赖于外国进口而形成的。
并不是每一个词都有它的社会意义,但确实有一些语词能反映出(或由它推断出)社会的演变,社会生活的变化。
五、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语言作者在第十二章简要提到模糊语言的问题。
论证了模糊语言是普遍存在的,模糊语言和精确语言一样是人们社会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日常交往既需要模糊语言,又需要精确语言,两者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合理使用。
六、对《语言和社会生活》一些补充该书最后就作者之前的专著《语言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作了补充和进一步说明:“语言的相互接触”、“术语和缩略语的社会作用”以及“语言感情和国际社会”。
总的说来,该书涉猎广泛,在社会语言学的基础上结合了一些哲学、文学、心理学等方面的问题,并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观进行论证,手段创新,材料丰富,论证有力,对当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的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拓荒意义。
注释:①陈原《社会语言学》商务印书局出版,序vii②美国布赖特(W.Bright)在他的《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海牙,1964)第一次提出③陈原《社会语言学》商务印书局出版,P13④拉波夫(bov):”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its social context”(1970)参考文献:陈原《社会语言学》商务印书局出版,2000年6月第一版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0王宗炎《评陈原<社会语言学>》(《读书》二十周年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