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我的家乡

抗日战争时期我的家乡
抗日战争时期我的家乡

抗日战争时期我的家乡——重庆

我的家乡重庆地处西南,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城市,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陪都,在抗战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括

重庆是二战时期中国战时首都,被称作抗战大后方,屡遭日本飞机狂轰滥炸。重庆在二战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名都(华盛顿、伦敦、莫斯科、重庆),是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军事指挥中枢、外交中枢。重庆之所以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因为重庆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四险之地,易守难攻,既有长江天险,又有群山环抱,还有浓雾蔽城。

迁都背景

国民政府自1927年4月在南京建立以来,一直以南京为首都。1932年,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慌忙迁都洛阳。由此国民政府开始了面对日本侵略行径选择陪都、行都的历程。1935年3月,蒋介石率大批幕僚飞抵重庆,策划追剿红军,统一川政。从此,南京国民政府又开始注重西南建设,并力图把西南作为今后对日战争的根据地。“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不久, 7月下旬蒋介石下手令:"各院部会实施动员演习及准备迁地办公并限三日具报。"与此同时,军事委员会也决定将东部沿海地区各重要都市之居民及政府机关职员之眷属进行疏散,要求在不使人民感到恐慌的条件下,可先将老弱妇孺迁到他处;机关职员之眷属,则宜先期秘密离京,以保证政府职员安心工作。10月29日,国防最高会议主席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确定四川为抗战的大后方,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15日,此时已代行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职权的国家最高决策机关--国防最高会议常会决定:"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都迁重庆。军事委员会迁移地点,由委员长酌定;其他各机关或迁重庆,或随军委会设办事处,或设于长沙以南之地点。"16日,国防最高会议在铁道部防空室内举行,蒋介石主持了会议,正式决定迁都重庆。

重庆成为战时首都

国防最高会议作出迁都重庆的正式决定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于11月16日当晚登上永绥舰,26日下午4时抵达重庆。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西上的同时,在南京的军政机关也开始向重庆、武汉、长沙等地转移。 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 1938年1月11日国民政府机关均由南京迁到重庆,但军事及外交部门仍留武汉办公。同年6月,武汉会战前夕,西迁途经武汉及设于武汉的党政机关亦向渝转移,8月4日全部迁到重庆,军事机关则移往湖南。9月财政部移渝办公。12月蒋介石由桂林飞抵重庆,随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亦移渝办公。至此,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由此成为战时首都,这使重庆成为全国性的政治大舞台,大大提升了重庆的地位,对整个中国抗战有着重要的意义。重庆在短时期内也迅速完成了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从长江上游的重镇一跃而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抗战期间重庆经济中心的形成和中国西部地区不同程度的开发和建设,不仅从物质力量上支撑了,而且调整了中国生产力的不合理布局,对重庆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重庆战时首都地位的确立,使重庆成为了大后方的文化中心。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大量文化机构和学校迁至重庆,东部地区大量优秀人才也随之而来,人才荟萃,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国立中学有30余所,在北碚夏坝,沙坪坝,江津白沙镇形成了三个学校文化区。中央图书馆也迁到重庆两路口建馆。大量报社,出版社也纷纷迁渝,当时国民党的主要大报《中央日报》、《扫荡报》、《大公报》等,以及共产党的《新华日报》都在重庆印行;大的出版社有中华书局、正中书局、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等。此外,中央电影制片厂、中国艺术剧社也迁至重庆,并上演著名话剧《屈原》、《孔雀胆》等,推动了抗战时期重庆文化的繁荣。

重庆大轰炸

重庆大轰炸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国陪都

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此段期间日本对重庆实施轰炸超过200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重庆死于轰炸者10,000以上,超过10,0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

五三,五四大轰炸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中国展开对日抗战。11月,国军在淞沪抗战中失利,南京陷入危机,国民政府在11月20日起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首都。

1938年初至1938年底,日本对重庆主要为试探性的轰炸。出动的架次较少,多数为陆军航空队。1938年10月日军攻陷武汉后,日军在日皇的命令下开始向重庆实施战略轰炸,目的是希望震撼作为战时首都的重庆,打击中国政府抗战的意志。同年12月底起,由陆军对重庆开始实施战略轰炸。1939年5月,改以海军实行轰炸。5月3日及4日,日机从武汉起飞,连逐轰炸重庆市中心区,并且大量使用燃烧弹。重庆市中心大火两日,商业街道被烧成废虚,2000人以上死亡,十万人以上无家可归。外国使馆亦受波及。此次轰炸称五三、五四大轰炸。

八一九大轰炸

1941年初,日军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先向中国集中力量进行空袭,发动名为《102号作战》的大规模轰炸。在1月至8月,超过3,000架次飞机空袭重庆,当中包括夜间空袭。6月5日,从傍晚起至午夜连续对重庆实施多小时轰炸。重庆市内的一个主要防空洞部份通风口被炸塌引致洞内通风不足,洞内市民因呼吸困难挤往洞口,造成互相践踏,估计数以千人死亡;称为六五隧道惨案。

1941年中以后,日军为准备在太平洋发动战争,陆、海军航空队主力从中国抽出。之后对重庆只有零星轰炸。到了1943年8月以后,日军再无能力空袭重庆,重庆大轰炸告一段落。

重庆大轰炸,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制造的一次残暴的非人道的战略轰炸,其轰炸时间之长、次数之多、手段之残忍、造成灾难之深重,在二战期间和整个人类史上开创了战争的新记录。

为了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必须认真总结和吸取重庆大轰炸的历史教训。

(1)战略轰炸是现代战争的产物,日本军国主义是侵略战争的根源,日本法西斯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公敌,必须彻底根除和永远警惕军国主义和法西斯的复活;

(2)侵略者的轰炸是人类的巨大耻辱,对不设防城市的轰炸,是一种赤裸裸的侵略行径和恐怖主义行为;

(3)城市战略轰炸的思想仍在不断扩散和传播,城市战略轰炸造成的类似重庆大轰炸的悲剧仍在上演。

(4)玩火者必自焚,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侵略终将受到惩罚。作为战略轰炸的加害者,日本最终也遭受了战略轰炸的惩罚。

抗战时期的文化艺术

伴随着重庆作为当时中国政治中心的形成,重庆的文化与教育发展迅猛,空前繁荣,重庆也因此成为战时中国的文教中心。当时中国几乎所有顶尖的艺术家都荟萃重庆,创作出一大批艺术精品,如郭沫若的《屈原》、陈白尘的《大地回春》和阳翰笙的《天国春秋》等。

抗战前,重庆只有重庆大学,陪都期间,北京、上海和南京的著名学府迁移重庆,使当地高等教育出现空前的繁荣,光大学数量就达到31所。中国顶尖的教授、学者云集重庆。当时著名的中央大学、中央政法大学和复旦大学都迁移到重庆。荟萃文化精英,传承中华文明。由于战时首都的地位优势,重庆成为大后方聚集各种文化机构、各类文化人才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成为战时中国的文化中心,以至于在重庆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与此同时,重庆也成为中国文化人云集之地。在中国近现代教育、自然

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享有盛名并引领学术的数百名各类文化精英都到过重庆,或在重庆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这些机构和文化精英移居重庆,为重庆这座内陆城市带来了空前的活力。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戏剧表演,都达到了高水准,形成了一大批传世杰作。诸如杜国庠的《先秦诸子思想概要》、侯外庐等的《中国思想通史》、郭沫若的《青铜时代》和《甲申三百年祭》、翦伯赞的《中国史论集》等等。在戏剧、诗歌、小说方面的佳作更是不胜枚举。

抗战时期重庆文化的空前繁荣,不仅使重庆文化达到鼎盛时期,同时,也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书写了壮丽的篇章。宣传团结进步,促进民主运动。1939年后,国民党政府推行反共政策,进步文化生活和进步人士开始受到压制。“皖南事变”的发生,使重庆的政治形势更加逆转,国民党对进步文化和文化界的压制愈演愈烈由于戏剧、尤其是话剧具有受众面广、易于交流的特征,使话剧成为冲破国民党文化禁令的重要文艺表现形式。从1941年到1945年间,重庆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雾季公演”。其间,参加演出的剧种有话剧、川剧、越剧、评剧及民间曲艺等;全国著名剧团如中国青年剧社、孩子剧团、中华剧艺社、怒吼剧社等数十个剧团参加了演出,观众达数十万人,其中大型话剧就达110多台。一大批精品力作问世,如陈白尘的《大地回春》、阳翰笙的《天国春秋》、郭沫若的《屈原》等等。尤其是《屈原》在国泰大剧院的公演引起全城轰动。这些作品借古喻今,针砭时弊,鞭挞国民党的专制强权,宣传团结进步民主,反对分裂倒退投降,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极大地推动了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1945年2月22日,八年抗战即将结束,但国民党政府不顾广大人民群众企盼和平民主的强烈愿望,对进步人士的镇压变本加厉,由此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以郭沫若为首的372名重庆文化界知名人士在《新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文化界时局进言》,呼吁一致对外,反对内战,结束一党专制,切实保障人民言论和身体自由,等等。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反专制、争民主的斗争达到高潮。同时,这股思潮对以后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和平、民主、独立”的爱国民主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庆的抗战地位

综观抗战八年的历史,抗战时期重庆的主体功能是"战时首都"。首先,"战时首都" 的历史长达八年多,而"战时陪都"的历史只有五年多(1940年9月-1946年5月),可见,"战时首都"的历史覆盖了"战时陪都"的历史,"战时首都"是重庆城市在抗战时期历史的主体;其次,1937年国民政府"移驻"重庆的实质就是把首都的功能从南京移到重庆,"移驻"之日就是"首都"功能转移之时,也是重庆主体功能转移之时;第三,1940年9月定重庆为"陪都"这只是对重庆战时首都功能的确定。

所谓"陪都",是对"首都"之外担负"首都"职责其他城市地位的确定。定重庆为"陪都",既是明确重庆担负"战时首都"的法律地位,更是显示即使南京陷落,中国也要抗战到底的决心。重庆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所在地,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重庆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在远东的指挥中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重庆人民就展开了抗日救亡运动,成为中国局部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重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大大提高,重庆成为中国战区统帅部所在地。12月9日,国民政府在重庆正式对日宣战。作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中心,重庆高举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坚持抗战,直到胜利。

重庆是日本军事进攻中国的重要战略目标,但日本的军事进攻并没有摧毁重庆抗战的意志与决心。在这场民族的巨大灾难面前,重庆人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不畏强暴,不惧艰险,顽强抵抗,坚持生产,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支持和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敬佩。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专门书赠重庆一幅卷轴,他写道:"余谨代表敝国人民向重庆市敬赠斯轴,以表吾人钦佩该市英勇之男女市民。当该市遭遇空前未有之空袭时,人民坚定镇静,不被征服,足证恐怖主义对于争取自由之民族,不能毁灭其精神。此种为争取自由表现之忠实,将鼓舞来世而不朽。"在抗日战争中,重庆没有被日军占领,重庆人民的意志与决心没有被日军的轰炸所摧毁,以重庆为主要舞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被分裂,坚持抗战,直到胜利,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胜利,是全民族的胜利,也是重庆人民的胜利。

史纲论文

题目:抗战时期我的家乡——重庆

学生:

学号:

手机号:

2010年5月20日

抗日战争中广西桂系的贡献

抗日战争中广西桂系的贡献 桂系,是中华民国时期以广西省及当地人为中心结成的一个军政派系。依时间和代表人物可以分以下两派:以陆荣廷等为代表的旧桂系,以李宗仁、白崇禧等为代表的新桂系。辛亥革命后,陆荣廷先后任广西副都督、都督。1913年又兼任民政长,将省会由桂林迁往南宁,打着“桂人治桂”旗号,独揽广西军政大权。1925年,陆荣廷倒台后,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为首的桂军长期统治广西,并以这里为据点与蒋介石等争夺统治权,被称为“新桂系”,属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派系之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在全国人民奋起抗日救亡的形势下,桂系适应了全国抗战潮流的发展,新桂系部队立即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北上参加抗战,以民族铁血粉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新桂系部队在华东参加了松沪抗战、淮河战役等等。在松沪抗战中,因首次与现代化的日本军队作战,新桂系部队损失很重,被迫转移到苏北休整。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淮河流域,山东南部的军政事宜。 全国抗战爆发后,特别是在抗战初期,李、白不仅在言论上,而且行动上实践了他们的诺言,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其中李宗仁、白崇禧参与指挥了徐州战役、武汉会战、随枣战役、桂南会战、豫湘桂战役等等在淞沪战场上和台儿庄等战役中,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台儿庄会战中,李宗仁亲临前线督战,并严令中央军汤恩伯军团南下侧击日军,对台儿庄会战国民革命军的胜利有直接贡献。 一、首战淞沪

抗日战争初期,桂军英勇作战赢得了世人的好评:“彼等之勇敢,组织之良好,军事技术之优越,及持久耐战”,为国内外军事观察家“深为羡慕”。这首先表现在淞沪会战中。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6个旅30万余人,死伤7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60余万人,伤亡达15余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其中在南翔以东反击战这次反攻战中担任主力的是桂系改编的第21集团军的4个师,这支生力军的到来,被最高统帅部视作组织实施大规模反击战的可以运用的新锐力量。这支部队是广西部队参加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分别隶属于2个军:第7军,军长廖磊,辖第171师,师长杨俊昌;第48军,军长韦云淞,辖第173师,师长贺维珍,第174师,师长王赞斌,第176师,师长区寿年。10月11日,蒋介石下令由第7、第48军组成第21集团军,归属第三战区,任命廖磊为集团军总司令,立即开赴淞沪战场参战,歼敌数千日军,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其对中国后来的抗战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上海抗战中,李宗仁、白崇禧虽未负直接指挥之责,但他们对蒋介石死守硬拼的战略颇不以为然。他们向蒋陈述意见:淞沪不设防三角地带,不宜死守。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我军在沪作战应适可而止。李宗仁并建议将廖磊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和其他增援部队调至苏嘉路国防线上既设阵地,凭借据守,然后将沪上久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1.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延安的新闻事业 (一)初创阶段的延安报刊 抗战时期,延安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新闻事业从初期的小型报发展到大型报,从单一的报刊扩大到拥有《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和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等多种新闻媒体兼备的粗具规模的新闻事业,成为全国革命新闻事业的中心。它们宣传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马列主义理论,指导根据地建设和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发挥了重大作用。 抗日战争开始,中共中央加强延安原有的《解放》周刊和《新中华报》的工作。懈放》周刊曾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西安、上海。武汉等地一度设有分销处,翻印发行。1941年8月停刊,共出134期。《新中华报》1937年9月由抗战开始时的油印改为铅印出版,并由苏维埃政府机关报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 从1939年到1940年,延安报刊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新中华报》1939年2月7日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仍兼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这改变了当时延安没有党中央机关报的状况,加强了中共中央的宣传力量。该报一周年时,毛泽东为它写了纪念文章《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指明坚持团结、抗战、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方针就是该报的政治方向。《新中华报》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反击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它和新华社、《解放》周刊共同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 《八路军军政杂志》(月刊),1939年1月15日创刊,八路军总政治部出版。毛泽东写发刊词,指出它出版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八路军的抗战力量,同时也为了供给抗战友军与抗战人民关于八路军抗战经验的参考材料”。1942年3月停刊,共出39期。 《中国青年》(半月刊),1939年4月16日创刊,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主办。毛泽东的论文《五四运动》和讲演《青年运动的方向》发表在该刊的第2、3期上。1941年3月停刊,共出3卷。 《中国妇女》(月刊),1939年6月1日创刊,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主办。毛泽东为它的出版题了词。1941年3月停刊,共出2卷10期。 《共产党人》(月刊),1939年10月20日创刊,中共中央出版的以党的建设为中心的党内刊物。毛泽东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对中共18年来革命经验的系统总结。1941年8月停刊,共出19期。 《中国工人》(月刊),1940年2月7日创刊,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办。毛泽东为它写了《〈中国工人)发刊词》,提出办好一个报纸,“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要“多载些生动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希望它“应该成为教育工人、训练工人干部的学校”。1941年3月停刊,共出13期。 《中国文化》(月刊),1940年2月15日创刊,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主办。毛泽东在创刊号上发表了重要论著《新民主主义论》。其中指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号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我想,这可以算作《中国文化》出版的态度。”这是办好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该刊1941年8月停刊,共出15期,第3卷2、3期合刊为终刊号。 《边区群众报》,1940年3月25日创刊,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主办。1941年成为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初为4开2版石印旬刊,后改为4开4版铅印周报。读者称赞它“念着顺口,听着顺耳”,是群众欢迎的通俗小报。 新华通讯社出版有刊载新闻电讯稿的参考消息性小报《今日新闻》。边区政府教育厅出版有推广拉丁化文字的《新文字报》。八路军总政治部出版有《前线周刊》、《红星》杂志,等等。 (二)《解放日报》的创办和新华通讯社的发展 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解放日报》,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这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

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

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5题;共70分) 1. (2分)劳工神圣”是一战后出现于中国社会响亮的口号。据统计,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新青年》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这反映()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中国劳工的觉醒 B . 十月革命改变中国劳工阶层的社会地位 C .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与方向 D . 知识分子关注革命思想和工人运动结合 2. (2分)(2020·西安模拟)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清共”行动,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8月18日,毛泽东在中共湖南省委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不再打国民党左派的旗帜,而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直接发动秋收起义,上述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A . 开始建立人民军队 B . 积极探索革命道路 C . 转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 . 注重总结失败教训 3. (2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期末)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中,毛泽东同志留下许多壮丽诗篇,下列诗句中,与“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反映同一史实的是() A .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B .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C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4. (2分) (2019高一下·四川期中) 历史研究表明,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比八年抗战”的说法更加科学。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这表明() A . 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 . 历史评价随现实需变而不断变化 C . 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D . 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认识转变 5. (2分) (2018高三上·五华月考) 著名作家魏巍写过一部名为《地球的红飘带》的小说,描写了中国近代一支军队转战南北的英雄事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里的“红飘带”应是() A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

抗日战争简介

抗日战争简介 双方损失 中国抗日战争(Anti-Japanese War),又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指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非法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时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最终以日本投降、中国胜利而告终。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1]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 日本投降的媒体报道 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关于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战争胜利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名称释疑 习惯上,中国人所说的“抗日战争”一般指称“中国抗日战争”。但各地华人习惯上也将各自国家或地区同时期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称为“抗日战争”,并将其和中国抗日战争视为一体,或作为它们的总称。“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于7月31日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宣告全面抗战开始算起),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于警钟长鸣,勿忘国耻。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算起)。这场战争在日本被称为“日中战争”。日本也习惯把“珍珠港事变”以前的中国抗日战争称为所谓的“支那事变”或所谓的“日华事变”,原因是当时日本帝国并未和中华民国相互正式宣战,因此“技术上”并非一场战争。“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后的中国抗日战争,则被日本视为“大东亚战争”(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和印缅战场)的一部分。 这场战争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中华民国政府及多数华人称其为八年抗战、中日战争等等,简称抗战,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其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日语:日中戦争)或支那事变(支那事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起讫时间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

广西抗日战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

广西抗日战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一:最新广西科技大学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南京贝拉宁通信技术公司文员工作岗位 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 学号: 姓名:××× 个人原创南京贝拉宁通信技术公司文员实习实践活动总结有效防止雷同值得下载! 本范文适合所有南京贝拉宁通信技术公司文员相关工作岗位实践或实习报告,只需要把正文内容时间、地点和单位名称改成自己的即可,在目录上右键->更新域,就会自动更新目录。 目录 一、社会实践目的 ................................................ (2) 二、社会实践时间 ................................................ (2) 三、社会实践地

点 ................................................ (3) 四、社会实践单位介绍 ................................................ . (3) 五、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 . (3) 六、社会实践总结 ................................................ (5) (1)社会实践体会 ................................................ .. (6) (2)社会实践心得 ................................................ .. (7) (3)社会实践反思 ................................................ .. (9) 七、致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练习题第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练习题第九十篇 第1题【单选题】 彭德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下列历史史实与他无关的是( ) A、百团大战 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C、抗美援朝战争 D、共和国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 A、杨虎城 B、杨靖宇 C、李宗仁 D、彭德怀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小明看到了“XX战役形势示意图”(如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战役是( ) 有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重要城市是( ) A、太原 B、长沙 C、延安 D、台儿庄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是在( ) A、鲁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答案】: 【解析】: 第6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国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肩抗战。 材料二: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居民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毛泽东选集》 请回答: 中国的局部抗战和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分别开始于什么事件?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共两党作出了相同的反应是什么?写出抗战中两例著名的战役。 国民党军队与共产党军队在对日作战的区域及方式上有何不同?各起了什么作用

中国抗战史概述

中国抗战史概述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史说为七七芦沟桥事变。然日本对中国本土的侵略,实以九一八事变为肇端。为全面说明这个过程,本大事年表亦始于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在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日本驻中国关东军于午后十时破坏南满铁路柳条沟段路轨,并诬指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及沈阳发起进攻。当时东北军首脑张学良上将正养病北平,即电令沈阳守将王以哲中将不得抵抗,静候中央循外交途径解决。国民政府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并向国际联盟提出控诉。五日后,辽宁、吉林两省大部沦陷。 1931年9月28日民众要求抗日 南京中央大学学生要求政府抗日,赴外交部请愿。迄十二月,外埠涌入南京请愿学生达七万之众。全国民情鼎沸,要求政府收复东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坚持“安内攘外”及尽力延迟对日战争的方针。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3年4月15日日军进犯冀东 日军进犯长城无功,遂改变作战计划,向滦东进攻。先后陷秦皇岛、滦州,5月14日占领宁河。平津震动,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装箱南运。5月31日,中日在塘沽签订以划定冀东非武装区为主要内容的停战协定。华北将领宋哲元上将等四十七人联名通电反对该协定。 1935年5月29日《何梅协定》 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大佐向军委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上将提出“中国中央军由河北省撤退,严予取缔华北抗日侮日行为”等要求。国民政府为遂行“安内攘外”政策,允许何向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中将表示自行实施所提要求,日方称为《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中共于“长征”途中在四川毛儿盖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全国人民联合国防政府”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在到达延安后,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通电,随即由周恩来代表中共赴上海与政府代表张冲会商。稍后应陈立夫之邀到南京谈判,条件大体谈妥,张冲陪周返延安复命。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全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张学良上将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在西安扣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抗日主张。16日国民政府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国军向西安采取包围攻势。蒋夫人宋美龄、宋子文、戴笠等先后飞赴西安,中共则派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协助解决事变。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飞洛阳,次日抵南京。

广西军队在抗日战争中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凶残的日冦侵我河山,屠我人民,神洲大地愁云惨淡、哀鸿遍野,我中华民族上下一心,奋起抵抗,请缕杀敌,抛家别子,奔赴前线,鬼泣神嚎,碧月丹心,在付出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代价后,终令日酋低首,赢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其中,广西征募士兵及劳工450万,占全省1200万人之近40%,为全国之最,广西军队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七·七”事变后的两个月内,桂军共编成3个军,除原第七军、第十五军(改称第四十八军)外,另成立第三十一军,组成第十一集团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参谋长何宣,第七军军长廖磊,副军长周祖晃,参谋长张淦,下辖第一七0师(师长徐启明)、一七一师(师长杨俊昌)、一七二师(师长程树芬);第三十一军军长刘士毅,副军长覃连芳,参谋长韦布,下辖第一三一师(师长覃连芳兼)、一三五师(师长苏祖馨)、一三八师(师长莫德宏);第四十八军军长韦云淞,副军长张义纯,参谋长刘清凡,下辖第一七三师(师长贺维珍)、一七四师(师长王赞斌)一七六师(师长区寿年)。以后第七军及第四十八军另编为第二十一集团军,以第七军军长廖磊升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原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升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仍兼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所遗第七军军长由该军副军长周祖晃代理,开赴抗日前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和枣阳会战、桂南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及其他不计其数的战役。抗日战争中日进行22次大会战中,李宗仁直接指挥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末期、随枣会战和枣阳会战,并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参与指挥淞沪会战。白崇禧直接指挥武汉会战和桂南会战,参与指挥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第1、2次会战、南昌会战。李宗仁1936年就提出焦土抗战论和白崇禧著有《军事抗战与政治抗战》、《全面战争与全面战术》、《游击战纲要》、《抗战中敌我战法之演变》,在抗战中提出一系列战略方针。1942年12月在安徽省大别山桂系48军138师用高射炮击落11军司令官冢田攻中将座机,冢田攻当场毙命(冢田攻是八年抗战日军在中国被击毙的最高军衔和职务的将领,曾任日本参谋本部参谋次长、南方军总参谋长、11军司令官)。 淞沪会战的广西军队 “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50余个师,70万人在淞沪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至9月底,日军在优势的海、空军支援下,展开全线进攻,国民党军队被迫取守势,主力置于蕴藻浜南岸、陈行、广福、施相公庙、浏河一线。10月7日,日军主力向蕴藻浜南岸阵地猛攻,经数日激战,日军攻占南岸阵地;廖磊率第四十八军和第七军第171师于10月15日赶到投入战斗,经顽强抵抗,反复冲杀,始将阵地稳定。10月21日晚8时第二十一集团军向谈家头、陈家行正面之敌发动猛攻,22日晨克复陈家行、桃园滨,此时日军倾全力大举反攻,陈家行以北之敌先以飞机及重炮轰击陈家行一线第二十一集团军阵地,以大队步兵由坦克开路疯狂反扑,第二十一集团军顽强抵抗,然工事被毁殆尽,守军损失甚重,北候宅、谈家头、陈家行阵地先后被敌突破。第二十一集团军为夺回得而复失的阵地,三次发起反攻,虽经拼死冲杀,仍无进展,10月23日晨,蕴藻浜南岸之敌,仍以主力向第二十一集团军阵

《郑州这百年》第十四章:抗日战争时期的郑州

《郑州这百年》第十四章:抗日战争时期的郑州 《郑州这百年》第十四章:抗日战争时期的郑州郑州晚报2017-05-30 09:13:18分享到:第十四章抗日战争时期 的郑州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在郑州地区,“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的抗日爱国局面随即形成。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于1937年12月迁驻郑州。1938年6月,侵华日军一部沿陇海铁路东段西进侵犯郑州,国民党军队在郑州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暂时挡住了日军。1941年,5万多日军先后在中牟、京水、荥泽口等地集中进犯郑州。1941年 10月4日晚,日军占领郑州。1941年10月底,国民党的 河防部队对盘踞在郑州的日军进行强攻,收复了郑州。日军驻扎在邙山头,和中国军队形成对峙局面。抗战期间,郑州地区的中共党组织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抗日斗争。1944年9月,由皮定均任司令员、徐子荣任政委的豫西抗日先遣队挺进豫西地区,建立了嵩山、箕山两个专署以及巩县、荥阳、登封等8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8月,豫西八路军 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向日军大举进攻,先后攻克密县、登封等县城,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抗日战争中,郑州究竟发生了哪些事件?请随我们来……一、日本人与“中国芝加哥”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和中期,把郑 州建设成为芝加哥或国际商贸城,一直是地方发展意识中的

一个重要目标。追其根源,日本人因其较为广阔的国际视野,早在1920年即认为郑州可以成为中国的芝加哥。日本势力 染指中原,亦可追溯于此。清末民初,日本在中国大陆的商贸等活动主要集中在东北以及山东一带,在河南较少。从清末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日本一直觊觎郑州,不断有日资集拢而来,日本的特务组织也经常流窜郑州秘密调查,在日本人的眼里,郑州成为中国的芝加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铁路兴起前,郑州的城区面积仅2.23平方公里,人口不过2万,县城以北53里可通黄河水运。1905年与1909年,平汉铁路和汴洛铁路(陇海铁路的前身)相继通车,此为郑州一飞冲天之始。通过平汉铁路,郑州可北达北京,南抵汉口,连接长江水路。通过陇海铁路向西至观音堂(后至西安等地),向东经徐州北上,通济南、青岛、天津,南下可达浦口、上海,由徐州继续东行即达海州大埔港出海。因为铁路,郑州逐步发展成为华北地区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及工业品的转运中心,各省甚至各国商人皆来此做生意。日本人何时开始青睐并投资于郑州,这个问题也许难以详加考察,但日资对郑州的热情似乎超过其他国家。在洛潼铁路的修建上最能反映此事。汴洛铁路修建时,河南巡抚陈夔龙建议修洛阳到潼关的铁路,河南士绅为此决定自办,以免路权外溢。1908年 公举刘果为总理,袁克定、王祖同为协理,成立河南铁路公所(洛潼铁路公司),并合海外留学生,在全省范围内劝股

发生在我的家乡安庆的抗日战争

发生在我的家乡安庆的抗日战争 一、安庆:武汉会战的前沿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0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东南临长江,与铜陵市、池州市和江西省九江市的湖口县、彭泽县、九江县相邻;西与湖北省黄冈市的英山县、蕲春县、黄梅县毗邻;北与巢湖市的无为县、庐江县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霍山县接壤,处于皖、鄂、赣3省交汇区域,是保卫武汉的咽喉要地。 1938年6~8月,日军从水、陆两路进犯安庆。经水路的日军波田支队自芜湖出发,进占安庆城区后,再侵望江华阳、宿松洲区;经陆路的日军第6师团自合肥出发,侵舒城后,向安庆的桐城、潜山、太湖、宿松进击。在此期间,国民政府军第21、第26、第27集团军及第11、第29集团军一部在正面战场上进行顽强阻击,其中太湖县城西北部的战斗尤为惨烈。 二、日军攻占安庆、桐城 1938年6月1日,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命令波田支队协同海军沿长江溯江攻占安庆,命令第6 师团从合肥附近陆地行军南下攻占安庆。 6月10日夜,波田支队从芜湖附近出发溯江行动。11日半夜,日军在枞阳镇、大王庙附近登陆,国民政府军第27集团军杨森部的第21军第146师将其击退。12日3时,波田支队主力在安庆下游约二十公里的左岸登陆,第146师第872团和一个保安团败退。12日18时安庆飞机场陷落,13日7时安庆城被完全占领。守军随即退守潜山及怀宁石牌,日军遂于安庆城区及其外围之怀宁境内设置岗亭、据点,以拱卫安庆。 6月2日起,日军第6师团主力向合肥集结,位于合肥以西的国民政府军第26集团军徐源泉部不战而退。随后,第6师团第11旅团(坂井支队)的先头部队(步13联队为基干)自合肥向安庆进攻,8日舒城失守。12日,坂井支队步兵第47联队自舒城兵分两路,分别从黄柏岭、峡石关沿安(庆)合(肥)公路进攻桐城,在突破第27集团军第20军第133师防线后,于13日占领桐城。27集团军各部相继退守潜山、怀宁石牌、太湖等地。14日晨,坂井支队得知安庆已被波田支队占领,遂奉命向潜山攻击。 三、日军攻占潜山、石牌 6月15日,坂井支队沿安合路直下,在怀宁高河埠兵分两路,一路由育儿村往余家井,一路由公共岭往小市港,向潜山进攻。27集团军第20军第133师(一说杨汉忠部)在潜山源潭镇附近进行阻击。在战斗最为激烈的横山岭阵地,日军久攻不下,从万人岭抓一怀宁匠人,逼其引后路包抄,战斗持续两天,守军伤亡惨重,横山岭失守。第6师团继续向潜山县城攻击。日军以坂井支队第13联队和第47联队分别从源潭镇至潜山县城公路的南北实施迂回,以骑兵第6联队沿公路快速进击,又以独立山炮第2联队在潜山县城以东支援攻城作战。与此同时,源潭守军奉命向潜山县城、石牌一线撤退,但其周翰熙旅因日军骑兵之前已占领了余家井,退路被切断,不得不改道绕行,又遇山洪暴发,溺死多人,余部退至潜山县城北七里岗一带进行阻击。攻城日军在航空兵、炮兵火力支援下,于17日10时占领潜山县城。杨森部退入潜山西南潜水西岸的陆家店、高家集、河头铺、林家坂、王老屋以及潜山西北的古河洲、野人寨一线。18日黎明,日军强渡潜水,猛烈攻击潜水西岸守军,激烈的战斗持续到19日,阵地失守。杨森余部退守太湖、望江一线。 6月19日,第6师团师团长稻叶四郎命坂井支队第13联队第1大队向太湖、第3大队向潜山西的王家牌楼追击,命骑兵第6联队攻击上下石牌。骑兵第6联队于19日晨从潜山出发,在上石牌抢掠运粮船队后继续向下石牌进击。27集团军第21军第145师一部进行了顽强抵抗,至19日夜,下石牌失陷。该部守军亦退往太湖、望江一线。向王家牌楼及太湖方向追击的日军,由于不敢孤军深入,稍作追击后即退回潜山县城。 潜山陷落后,第五战区命第27集团军杨森部占领望江、太湖之线,命第26集团军徐源泉部占领潜山

中国抗日战争历程必掌握70题

中国抗日战争历程必掌握70题 2015年8月12日10:54 阅读2131 1.1927 年6 月27 日,针对中国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形势,为制定日本对华政策,日本外务省在东京召开了(),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会上宣读了《对华政策纲要》,表明了日本对华动用武力的强硬政策。 A.“北方会议” B.“东方会议” C.“西方会议”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这一事件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 A.万宝山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八事变 3.九一八事变后,面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的情况,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奉行的方针和政策是()。 A.“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和“不抵抗”政策 B.“一致对外”的方针和“积极抵抗”政策 C.“全面抗战”的方针和“不抵抗”政策 4.九一八事变后,1931 年9 月20 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明确提出坚决反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等主张。 A.《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B.《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C.《对日战争宣言》 5.1932 年5 月5 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该协定是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退让政策的产物,规定日军可留驻上海,为日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供条件。 A.《淞沪停战协定》 B.《何梅协定》 C.《秦土协定》 6.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临刑前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著名将领是()。 A.冯玉祥 B.杨虎城 C.吉鸿昌

7.1934 年7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中国工农红军第7 军团为主,由军团长寻淮洲率领,准备进行抗日斗争的部队名称是()。 A.北上抗日先遣队 B.抗日义勇军 C.抗日同盟军 8.1935 年10 月1 日,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发表了著名的()。 A.《八一宣言》 B.《战争指导方案》 C.《自卫抗战声明书》 9.1935 年12 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北平学联组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抗日爱国示威游行,史称()运动。 A.五四 B.一二九 C.一二一六 10.1935 年12 月17 日至25 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并相应地调整了各项具体政策,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11.1935 年12 月27 日,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报告,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利用地主买办营垒内部矛盾的可能性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 A.《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B.《论持久战》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2.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着重争取在西北的国民党军队上层人士是()两位著名将军。 A.宋哲元与王以哲 B.冯玉祥与吉鸿昌 C.张学良与杨虎城 13.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作战,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1935 年 11 月,()在反对日、伪军对哈尔滨东部地区的“讨伐”中在左撇子沟与敌人激战一日,不幸受伤被俘,1936 年8 月英勇就义。 A.杨靖宇

抗战时期我的家乡

./ 参考资料: 《抗日烽火中的闽西儿女》中共龙岩地委党史研究室、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 编鹭江出版社1995年出版 《闽西人民革命史》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闽西国共和谈于29日达成协议,闽西地区开始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10月中旬,中共闽粤赣省委成立后,张鼎丞、邓子恢、方方、谭震林等省委领导人纷纷发表谈话和文章,就闽西的抗日救亡工作提出具体意见,要求国民党当局把救亡运动同改善工农大众生活,实行民主政治结合起来,将抗日后援会改造成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组织(《中共闽粤赣边省临时代表会总结报告大纲》1937年10月12日);号召各界人士行动起来,投入抗日洪流。10月可就26日,金门沦陷,漳厦告急,闽西人民群情愤慨,抗日怒潮高涨。 1938年春,闽西南红军游击队三千健儿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浩浩荡荡开赴皖南前线抗日杀敌。中共闽粤赣省委此时改称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方方任书记,谢育才、李碧山、范乐春、魏金水为常委,领导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此前后,厦门大学内迁长汀,成立了以校长萨本栋为名誉会长的长汀抗敌后援会,国民党福建省抗敌后援会随省党部、闽浙监察使署等党政机关迁至连城。各县也先后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闽西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闽西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抗战爆发后,闽西党组织根据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发动、组织各阶层人民,团结各党派和抗日团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活动,活动不仅声势浩大,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建立救亡团体,出版救亡报刊。龙岩县委深入基层,组织了白土、龙门、适中等抗敌后援支会,成立了东肖、红坊、城区文化支部的抗日服务团,不断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永定县委成立了抗日救亡运动指导小组,各区乡也在随后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培训抗救亡干部,以适应全县抗日救亡斗争的需要; 上杭党组织发动群众,成立了上杭抗敌后援人会,出版《锄寇先声》刊物,报道抗敌消息,动员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赴国难”,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闽西各地为了宣传民众,扩大抗日宣传,前后出版了《前驱》、《团结》、《统一》、《闽西日报》、《呼声》等30多种报刊,这些报纸和刊物,在动员民众抗战中发挥了喉舌的作用。 组织抗日剧团,深入城乡宣传。戏剧是闽西抗日宣传的主要形式之一。闽西各地?和的抗敌剧团和各类宣传队服务团,拿起文艺武器,走上街头、深入农村,演出《小英雄》、《放下欠的鞭子》、《红心草》、《火焰》等抗日戏剧;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流亡三部曲》、《黄河大合唱》、《保卫大福建》等抗日救亡歌曲,广泛发动群众,激发民众的抗战热情。 以教育为阵地,组织宣传活动。在永定,建立了“岐岭青年抗敌同志会”、“下金抗日青年会”,办起了妇女夜校,成立宣传队,通过演戏、歌咏、墙报等形式进行抗日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考点规范练1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一般认为,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但直到1941年底,国民政府才正式对日宣战。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军事实力一直未能实现对日逆转 B.政府长期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C.国内亲日派力量对日本一直心存幻想 D.“苦撑待变”等待国际形势发生变化 答案: D 解析: 中国军事实力一直未能实现对日逆转不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攘外必 先安内”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实行的政策,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合作抗日,故B项错误;国内 亲日派力量在国民政府中并没有占上风,故C项错误;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2.1940年,中国共产党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路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在此情况下中国方面采取的行动是( ) A.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C.组织徐州会战,阻止日军疯狂攻势 D.发动百团大战,坚定抗战信心 答案: D 解析: 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37年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38年春,中国军队发动徐州会战,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 了百团大战,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3.有学者认为,以卢沟桥事变为界碑,中日关系、国共两党关系,以及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出现了巨 大转折。其中“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转折”指的是( ) A.从国共内战到共赴国难 B.从中日战争到睦邻友好 C.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动员 D.从百年屈辱到走向新生 答案: D 解析: “从国共内战到共赴国难”指的是国共两党关系的巨大转折,故A项错误;“从中日战争到 睦邻友好”指的是中日之间的关系,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转折,故B项错误;“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动员”是指日本侵华两个阶段的抗战方式,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局部抗战,卢沟桥事变后开始全 民族抗战,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转折,故C项错误;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是一个屡遭外来侵略的 国家,卢沟桥事变后,经过抗战,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了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使中国走向新生,故D项正确。

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旅以上干部名录简历

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旅以上干部名录简历1937年8月至1945年8月 丁振军1913-1944 河北滦县中共冀东区委第十七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丁麟章1907-1945 湖南平江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三支队政委 卜荣久1908-1944 天津蓟县中共冀热边行署秘书长 于一心1910-1942 山东牟平八路军胶东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 于已午1915-1942 山东牟平八路军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政委 于化臣1908-1939 河北唐山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 于文彬1915-1938 河南息县八路军冀鲁边抗日游击队政委 于克恭1907-1940 山东乳山中共山东省东海特委书记兼东海军分区司令员 于寄吾1905-1942 山东牟平八路军胶东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 于震中 -1938 冀东抗日联军第九总队总队长 才山1910-1945 辽宁黑山冀热辽军区副参谋长 马玉堂1910-1942 河北藁城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 马本斋1902-1944 河北献县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庆华1914-1939 河北廊坊中共睢杞太特委书记兼新四军睢杞太独立大队政委马吟南1912-1944 河北玉田中共冀热边特委秘书长救国报社长兼总编辑 马健生1913-1940 山东寿光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参谋长(错杀) 马振华1905-1940 河北盐山中共冀鲁边区第一地委书记兼津南军分区政委 马晓云1905-1944 山东长山渤海军区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兼清河专署专员 马霄鹏1903-1939 山东鱼台苏鲁豫边区党委宣传部长 马德山1911-1935 上海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一师师长 马耀南1902-1939 山东长山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 王文1912-1943 陕西绥德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主任胶东军区副政委 王助1914-1941 福建福州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兼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王青1918-1943 河北景县中共冀南区委第五地委书记 王涛1908-1941 湖南江华中共中央南方局工委委员兼闽西特委书记 王章1899-1943 河南信阳新四军第五师政委 王溥1908-1940 辽宁兴城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司令员 王丰庆1907-1940 江西弋阳新四军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 王仁斋1906-1937 山东文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三师师长 王风阁1897-1937 吉林通化东北抗日义勇军第十九路军司令 王文彬1911-1939 江苏丰县中共苏鲁豫特委书记(错杀) 王文瑞 -1938 河北文安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平汉抗日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王平陆1902-1938 河北迁安冀东抗日联军第一支队司令员 王舟平1913-1945 河南南阳豫西军区第二军分区独立第七旅政委 王东福1916-1942 河北深泽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委 王立人1910-1941 天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敌军工作部副部长 王邦秀1909-1940 江西吉安八路军第一二0师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 王至发1901-1942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3分区政治部主任 王先臣1913-1945 江西吉安冀中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 王汝起1905-1940 山东黄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二支队支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