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
题的能力.
实验四:验证牛顿第二 定律
2.本章复习关注两点: (1)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历程、牛顿运动 定律、惯性、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 规律的理解和辨析.
(2)以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关的命题
背景,考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实际问
题的能力.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考点阐释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
2.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定律中的“总是”二字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 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
考点二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考点阐释
不同点
(2)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中,若一个产生或消失, 则另一个必然同时产生或消失.
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 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
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转弯的目的 里倾斜,调控人和车的重心位置,但整体
答案 解析
的惯性不变,选项D错误.
考点一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题组设计
3.(2014·高考北京卷)伽利略创造的
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
用细绳把小球悬挂起来,当小球静止时,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 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 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 对平衡力
D.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 对平衡力
答案 解析 图片显/隐
考
考点一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点 考点二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高三物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新人教
分析瞬时加速度问题,主要抓住 1.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列出相应的规律方程. 2.紧抓轻绳模型中的弹力可以突变、轻弹簧模型中的弹力不能突变这个力学特征.
1-1 如图3-3-5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 上叠放着两物块A、B,A、B的质量均为2 kg,它们处于 静止状态,若突然将一个大小为10 N,方向竖直向下的 力施加在物块A上,则此瞬间,A对B的压力大小为:(g =10 m/s2)( ) A.10 N B.20 N C.25 N D.30 N 解析:对AB整体分析,当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 弹力等于整体AB的重力,当施加力F的瞬时,弹力在瞬间 不变,故A、B所受合力为10 N,则a=F合/(2m)=2.5 m/s2,后隔离A物块受力分析,得F+mg-FN=ma,解 得FN=25 N,所以A对B的压力大小也等于25 N. 答案:C
2.“极限法”分析动力学问题 在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往往达到某个特定状态时,有关的物理 量将发生突变,此状态叫临界状态.相应的待求物理量的值叫临界 值.利用临界值来作为解题思路的起点是一种很有用的思考途径,也可 以说是利用临界条件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满足临界值的条 件,准确地分析物理过程,进行求解.
解析:当A、B之间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时力F最大,此时,对于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μmg.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A= =μg,对于A、B整体,加速度a=aA=μ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3ma=3μmg. 答案:C
【例3】如图3-3-8所示,一辆卡车后面用轻绳拖着 质量为m的物体A,A与地面的摩擦不计. (1)当卡车以a1= g的加速度运动时,绳的拉力为 mg,则A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大? (2)当卡车的加速度a2=g时,绳的拉力为多大? 解析:(1)卡车和A的加速度一致.由图知绳的拉力 的分力使A产生了加速度,故有: mgcos α=m· g, 解得cosα= ,sin α= . 设地面对A的弹力为FN,则有 FN=mg- mg·sin α= 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A对地面的压力为 mg. (2)设地面对A弹力为零时,物体的临界加速度为a0, 则a0=g·cot α= g,故当a2=g>a0时,物体已飘 起,此时物体所受合力为mg,则由三角形知识可 知,拉力F2= 答案:(1) mg (2)
高考物理第一轮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本章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三大途径之一,是物理学各分科间、物理学与其它学科间、以及物理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纽带.同时还渗透了“构建物理模型”、“整体法与隔离法”、“力和运动的关系”、“临界问题”等物理学思想方法,对学好电磁学、热学等各类知识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牛顿定律是高中物理学的重要基石.本章及相关内容知识网络:专题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考点透析】一、本专题考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是Ⅱ类要求,既能够确切理解其含义及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能够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高考中主要考查方向是运用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解释科技、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进行定性判断.二、理解和掌握内容1.知识点的理解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②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及受力情况无关.物体的惯性仅由质量决定,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2.几点说明:①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它是伽利略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上,通过思维逻辑推理(既理想实验)方法得出的.②牛顿第一定律是独立定律,不能简单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在不受力时的特例,事实上,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③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在于指出了一切物体均有惯性,指出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3.难点释疑有的同学认为“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有关,速度大惯性大,速度小惯性小”,理由是物体的速度大则不易停下,速度小则易停下.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是把“惯性大小表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错误的理解成“惯性大小表示把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的难易程度”.事实上,在受到了相同阻力情况下,有相同的质量而速度不同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减少量是相同的.这就充分说明了质量相同的物体,它们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是相同的,与速度大小无关.4.综合创新牛顿定律给人们定义了一种参考系:一个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在这个参考系中观察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个参考系称为惯性系.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地面参考系可认为是惯性系,相对于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也是惯性系,相对于地面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就称为非惯性系.牛顿定律只在惯性系成立.【例题精析】例1 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易停下,是因为汽车运动越快,惯性越大.B.骑车的人只有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C.跳水运动员跳起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运动员仍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D.人推车的力是改变车惯性的原因.E.汽车的牵引力是使汽车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解析:物体的惯性仅由质量决定,与物体的运动及受力情况无关,所以ABC均错.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原因故E正确.思考与拓宽:大家不妨以“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惯性”为标题展开联想,写一篇科普小论文,谈谈那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例2 一向右运动的车厢顶部悬挂两单摆M、N,如图3-1,某瞬时出现如图情形,由此可知,车厢运动情况及单摆相对车厢运动情况可能为()A.车匀速直线运动,M摆动,N静止B.车匀速直线运动,M摆动,N摆动C.车匀速直线运动,M静止,N摆动D.车匀加速直线运动,M静止,N静止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当车匀速直线运动时,相对车厢静止的物体其悬线应为竖直,故M正在摆动;N可能相对车厢静止,也可能恰好摆到如图位置,故选项A B正确,C错误.当车匀加速运动时,由于物体的合外力向右,不可能出现N球悬线竖直情况,故选项D错误.思考与拓宽:要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就要去除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观点.如我们常看到的一些物体都是在推力和拉力作用下运动的,以至于我们一看到物体在运动,就认为物体必受一沿运动方向的动力,这显然是错误的.若没有阻力作用就不需要推力或牵引力,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能力提升】Ⅰ知识与技能1.关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同学用手推不动原来静止的小车,于是说:这辆车惯性太大B.在轨道上飞行的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的缘故D.静止的火车起动较慢,是因为火车静止时惯性大2.如图3-2所示,一个各面均光滑的劈形物体M,上表面水平,放在固定斜面上.在M 的水平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将M由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为()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的直线D.抛物线3.在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内,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原处,这是因为()A.人跳起后空气给它向前的力,带着它随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它向前的力,推动它随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车继续动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很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直到落下,在水平方向始终具有和车同样的速度4.在加速上升的电梯中用绳悬挂一物体,在剪断绳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立即向下作自由落体运动B.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C.物体速度为0,但具有向下的加速度D.物体具有向上的速度和向下的加速度5.如图3-3所示,一轻弹簧的一端系一物体,用手拉弹簧的另一端使弹簧和物体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匀加速运动,当手突然停止时物体将()A.立即停止B.向左作变加速运动C.向左作匀速运动D.向左减速运动6.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的是()①.撤掉力的作用,运动的汽车最终必定停下②.在跳高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合外力不为0,但瞬时速度可能为0③.行驶汽车的速度方向总和受力方向一致④.加速行驶火车的加速度方向总和合外力方向一致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Ⅱ能力与素质7.如图3-4所示,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某同学做了个小实验:将重球系于丝线DC下,重球下再系一根同样的丝线BA,下面说法正确的是()①.在丝线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CD先被拉断②.在丝线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AB先被拉断③.在丝线A端突然加力一拉,结果AB被拉断④.在丝线A端突然加力一拉,结果CD被拉断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8.如图3-5所示,在匀加速向右行驶的车厢中,悬挂一盛油容器,从容器中依次滴下三滴油滴并均落在底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三滴油滴依次落在OA间,且后滴较前滴离O点远B.这三滴油滴依次落在OB间且后滴较前滴离O点近C.这三滴油滴落在OA之间同一位置D.这三滴油滴均落在O点9.伽俐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俐略的斜面实验程序如下:(1)减小第二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2)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斜面(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做匀速运动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的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 B.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C .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D .事实2→推论1→推论410.有一种车载电子仪器内部电路如图3—6所示,其中M 为一质量较大金属块,将仪器固定一辆汽车上,汽车启动时, 灯亮,原理是 .汽车刹车时, 灯亮.【拓宽研究】1.我国公安交通部门规定,从1993年7月起,在各种小型车辆的司机及前排乘座的人必须系安全带,请同学们认真分析这样规定的原因.2.2001年2月11日晚上在中央台“实话实说”节目中,为了揭露李宏志的各种歪理邪说,司马南与主持人崔永元合作表演了“铁锤砸砖”的节目.崔永元头顶8块砖,司马南用铁锤奋力击砖,结果砖被击碎,但崔永元却安然无恙.据司马南讲,他作第一次实验时头顶一块砖,结果被震昏了过去.请从物理学角度定性解释上述事实.专题二 力 加速度 速度的关系【考点透析】一、本专题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是Ⅱ类要求,在高考中主要考查方向①是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②是通过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二、理解和掌握内容1.知识点的理解 ①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a 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相同.即 ∑F =ma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由合外力而定,加速度与合外力保持瞬时对应的关系.②力 加速度 速度的关系: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决定了物体当时加速度的大小,而加速度的大小决定了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而与物体当时的速度无关.分析这类问题有两种途径:(1)分析物体受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由物体的初始条件,应用运动学知识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 任意时刻的位置、速度.②由物体运动情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在上述两种情况中加速度起桥梁作用.既2.难点释疑:如图3-7所示,自由下落的小球m 下落一段距离后与轻弹簧接触,从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过程中:①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②小球速度最大的位置与小球下落高度无关.③在最低点,球对弹簧压力大于2mg .解析:速度大小变化取决于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的关系.两者同向时速度增大,反之则减小.而加速度由合外力而定,小球在此过程中受力如图:开始mg >kx , a = mg -kx m,合力向下,a、v同向速度增大,随x ↑,a ↓ 当mg =kx 时,a =0,此时速度最大,x=mg k ,所以速度最大位置与下落高度无关.后来kx<mg a= kx -mg m,合力向下,a与v方向相反,速度减小,随x ↑,a ↑. 由于球与弹簧共同运动可视为简谐振动,球刚触及弹簧时加速度a=g ,而此位置在平衡位置和振幅之间,由简谐振动的特点可知,球在最高点和最低点时加速度a>g ,因而在最低点球对弹簧的弹力大于2mg .思考与拓宽:①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球反弹时的a、v变化.②请同学们思考从球下落到返回的全过程,能量是如何变化的.【例题精析】例1一物体受到若干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若将其中一力F1逐渐减小到0而后又逐渐恢复原值过程中(其余各力保持不变)物体的加速度a及速度v变化为( ) A.a 、v均增加 B.a减小,v增加C. a先增后减,v增大 D. a v均先增后减解析:由于其它各力的合力大小为F1,方向与F1相反,故某时刻物体合外力的大小即为F1的变化量.当F1减小时加速度a增大,当F1增大时加速度a减小,但加速度a的方向始终和速度v的方向相同,故速度v一直增大.答案:C.本题关键要把握:①受多力而平衡的物体,各力间的关系特征.②合外力变化引起加速度的变化.③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例2 如图3-8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B用轻弹簧相连,置于光滑水平面.现用一水平恒力F推A,则由开始到弹簧第一次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A.A、B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 A=a BB.A、B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 a BC.A、B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D .A、B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解析:开始运动时弹簧的弹力很小,加速度a A>a B,,随弹力的增大A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作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直到a A=a B时A的平均加速度大,故此时vA>vB..之后随a B进一步变大将出现vA=vB,故此时a A<a B.答案:BD.思考与拓宽:在分析某一运动过程时,要形成一个科学的分析习惯,即这一过程是否可划分几个不同的过程?中间的转折点在哪?转折点有何物理特征?只有找出转折点才能正确判断运动的特征.如例题1中的F1减小到0、F1又恢复到原值;例题2中的a A=a B、vA=vB 就是关键的转折点.【能力提升】Ⅰ知识与技能1.轻弹簧下挂一物体,用手提弹簧的上端,使物体向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若手突然停住,物体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①.速度逐渐减小②.速度先增大后减小③.加速度逐渐减小④.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如图3-9所示,弹簧的一端系于墙上,自由端伸长到B点,今将一小物体m系于弹簧的另一端,并将弹簧压缩到A点后释放,C为运动的最远点.物体与地面的摩擦系数恒定,当物体第二次到B时的速度大小为v0,则()①.物体由A到B速度增大,由B到C速度减小②.物体由A到B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由B到C速度减小③.物体由C到B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由B到A速度减小④.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共有4次速度大小为v0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3.一物体受若干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其中一力撤掉而保持其余力不变,则()①.物体一定作匀变速运动②.物体一定作匀变速直线运动③.物体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④.物体可能作曲线运动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4.若竖直上抛的物体所受的阻力和速度成正比,则物体从上抛到落回到原处的过程中()A.加速度一直减小,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加速度一直增大,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先减小后增大D.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先减小后增大5.如图3-10所示,物体从光滑曲面Q滑下,通过一粗糙静止传送带后落于地面上P点.现起动传送带,还让物体从Q点滑下,则()一、传送带逆时针转动,物体落在P点左侧②.传送带顺时针转动,物体一定落在P点右侧③.传送带逆时针转动,物体还落在P点④.传送带顺时针转动,物体可能还落在P点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6.给足够宽的平行金属板AB加上如图3-11所示的电压.在某时刻t将一带正电粒子放入电场中的P点,不计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一、在t=0时将粒子放入,粒子将作简谐振动B.在t=T/4时将粒子放入,粒子将作简谐振动C.在t=T/8时将粒子放入,粒子将时向B运动时向A运动最后打在B板一、在t=5T/8时将粒子放入,粒子将时向A运动时向B运动最后打在B板Ⅱ能力与素质7.在无风的天气里,雨滴在空中竖直下落,由于受到空气阻力,最后以某一恒定速度下落,这个速度通常叫做收尾速度.设空气阻力与雨滴的速度成正比,则()①.雨滴的质量越大,收尾速度越大②.雨滴收尾速度与雨滴质量无关③.雨滴收尾前做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加的运动④.雨滴收尾前做加速度增加速度也增加的运动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8.某同学作如下力学实验:如图3-12甲,有一质量为m的小车A在水平面上运动,用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在小车A上,测得小车加速度a与拉力F之间的关系如图3-12乙所示,设向右为a的正向.则A的质量m为kg,A与水平面摩擦系数为.9.如图3-13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37°,并以v=10m/s速度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A处轻放一小物体,物体与传送带摩擦系数为0.5,AB距离16m,.求物体由A到下端B的时间.10.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它将受到流体的粘滞阻力.实验发现当物体相对流体的速度不太大时,粘滞阻力F=6πηvr,式中r为小球的半径,v为小球相对流体运动的速度, η为粘滞系数,随液体的种类和温度而定.现将一半径为r=1.0mm的钢球放入常温下的甘油中,让它下落,已知钢球的密度ρ=8.5×103kg/m3,甘油的密度ρ=1.3×103kg/m3,甘油的粘滞系数η=0.80Pa·S(取g=10m/s2)求:一、钢球从静止释放后,在甘油中做什么性质的运动?(2)当钢球的加速度a=g/2时,它的速度多大?(3)钢球在甘油中下落的最大速度为多大?【拓展研究】加速度计是测定物体加速度的仪器,在现代科技中它已成为导弹、飞机、潜艇、或宇宙飞船制导系统的信息源.如图3—14为应变式加速度计原理剖析图,当系统加速时,敏感元件P下端的滑动臂在滑动变阻器R上滑动把加速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设敏感元件P的质量为m,两侧弹簧劲度系数为k,电源电动势为ε,滑动变阻器总电阻为R,有效长度为L,系统静止时滑片位于滑动变阻器中央,电压表指针恰好位于表头刻度的中央,求:一、系统的加速度a与电压表的示数U的函数关系式.(2)将电压表的刻度盘改为加速度示数后,其刻度是否均匀?(3)若电压表的指针指向满刻度的3/4位置,此时系统处于加速状态还是减速状态?加速度多大?(设向右为飞行方向)思维发散:由于导弹、飞机、潜艇、或宇宙飞船在三维空间运动,故在飞行器上装有三只加速度计,测定在三个方向上平移的加速度,在配以三只陀螺仪,就可以知道飞行器的飞行方向.如图3—15,为飞行器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是一个悬浮在高压气体或液体中质量很大的球,球的前后左右都装有能感觉压力的压电元件,平时这些元件都与球轻微接触,当飞行器飞行平稳时,球和周围元件一起运动,任何元件都不会有异常反应,但当飞行器变速、转弯时,某个方向的元件会受到挤压输出电信号.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若飞行器沿图示加速度方向运动时,哪个压电元件会受到挤压,能否设计一个电路,将飞行器的加速度大小在电压表上显示出来.专题三、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常用的方法【考点透析】一、本专题考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3 连接体问题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考点三连接体问题基础点知识点1 连接体1.定义: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连接(叠放、并排或由绳子、细杆联系)在一起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
连接体一般具有相同的运动情况(速度、加速度)。
如以下图所示:2.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要么先整体后隔离,要么先隔离后整体。
(1)整体法是指系统内(即连接体内)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具有相同加速度),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整体法可以求系统的加速度或外界对系统的作用力。
(2)隔离法是指当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涉及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力,从研究方便出发,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再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隔离法适合求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或各个物体的加速度。
3.整体法、隔离法的选取原那么(1)整体法的选取原那么假设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隔离法的选取原那么假设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假设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出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
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知识点2 临界与极值1.临界问题物体由某种物理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理状态时,所要经历的一种特殊的转折状态,称为临界状态。
这种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分界点就是临界点,此时的条件就是临界条件。
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的问题中,当物体的加速度不同时,物体有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特别是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等词语时,常常会涉及临界问题。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 (考纲自主研读+命题探究+高考全程解密 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作用含解析) 新人教版
第3讲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对应学生用书P50一、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1.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中,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同时,物体有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特别是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往往会有临界值出现.2.发生临界问题的条件(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 N=0.(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 T=0.(4)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当物体在受到变化的外力作用下运动时,其加速度和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合外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合外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出现速度有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临界条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所对应的速度便会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即学即练】1.如图3-3-1所示,图3-3-1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均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沿斜面方向的力F拉物块A使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当物块B刚要离开C时F的大小恰为2mg.求从F开始作用到物块B刚要离开C的时间.解析令x1表示未加F时弹簧的压缩量,由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 sin 30°=kx1,令x2表示B刚要离开C时弹簧的伸长量,a表示此时A的加速度,由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可知kx2=mg sin 30°,F-mg sin 30°-kx2=ma,将F=2mg和θ=30°代入以上各式,又由x1+x2=12at2,解得t=2mk.答案2m k二、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在牛顿运动定律中有这样一类问题:题目告诉的已知条件是物体在一过程中所受的某个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或者已知物体在一过程中速度、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我们把这两种问题称为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图象问题.这类问题的实质仍然是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理解图象的轴、点、线、截、斜、面六大功能.【即学即练】图3-3-22.(单选)(2013·苏北摸底调研)如图3-3-2所示,是空中轨道列车(简称空轨)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无人驾驶空轨行程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在某次研究制动效果的试验中,计算机观测到制动力逐渐增大,下列各图中能反映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 ).答案 D对应学生用书P51题型一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典例1】 (单选)(2012·江苏卷,4)将一只皮球竖直向上抛出,皮球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下列描绘皮球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 与时间t 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 皮球上升过程中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由于空气阻力大小与速度成正比,速度v 减小,空气阻力f =kv 也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f =ma ,知a =kvm+g ,可知,a随v 的减小而减小,且v 变化得越来越慢,所以a 随时间t 减小且变化率减小,选项C 正确. 答案 C【变式跟踪1】 一个物块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的水平拉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3-3-3(a)所示,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取g =10 m/s 2,求:(a) (b)图3-3-3(1)1 s 末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F f1; (2)物块在前6 s 内的位移大小x ; (3)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解析 (1)从题图(a)中可以读出,当t =1 s 时,F f1=F 1=4 N(2)由题图(b)知物块在前6 s 内的位移大小x =(2+4)×42m =12 m (3)从题图(b)中可以看出,在t =2 s 至t =4 s 的过程中,物块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Δv Δt =42m/s 2=2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2-μmg =maF 3=F f3=μmg所以m =F 2-F 3a =12-82kg =2 kg μ=F 3mg =82×10=0.4答案 (1)4 N (2)12 m (3)0.4,阅卷老师叮咛1.牛顿第二定律与图象的综合问题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动力学中常见的有a -F 、a -1m、F -t 、v -t 、x -t 图象等,抓住图象的斜率、截距、面积、交点、拐点等信息,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分析解决问题. 2.分析图象问题时常见的误区(1)没有看清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2)不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3)不清楚图线的点、斜率、面积等的物理意义. (4)忽视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借题发挥求解图象问题的思路题型二 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典例2】 (2012·重庆卷,25)图3-3-4某校举行托乒乓球跑步比赛,赛道为水平直道,比赛距离为s .比赛时,某同学将球置于球拍中心,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 0时,再以v 0做匀速直线运动跑至终点.整个过程中球一直保持在球拍中心不动.比赛中,该同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保持球拍的倾角为θ0,如图3-3-4所示.设球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不计球与球拍之间的摩擦,球的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1)求空气阻力大小与球速大小的比例系数k ;(2)求在加速跑阶段球拍倾角θ随速度v 变化的关系式;(3)整个匀速跑阶段,若该同学速度仍为v 0,而球拍的倾角比θ0大了β并保持不变,不计球在球拍上的移动引起的空气阻力变化,为保证到达终点前球不从球拍上距离中心为r 的下边沿掉落,求β应满足的条件. 规范解答 (1)在匀速运动阶段,有mg tan θ0=kv 0 得k =mg tan θ0v 0. (2)加速阶段,设球拍对球的支持力为N ′,有N ′sin θ-kv =ma ,N ′cos θ=mg ,得tan θ=a g +v v 0tan θ0.(3)以速度v 0匀速运动时,设空气阻力与重力的合力为F ,有F =mgcos θ0,球拍倾角为θ0+β时,空气阻力与重力的合力不变,设球沿球拍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 ′,有F sin β=ma ′,设匀速跑阶段所用时间为t ,有t =s v 0-v 02a ,球不从球拍上掉落的条件12a ′t 2≤r ,得sin β≤2r cos θg ⎝ ⎛⎭⎪⎫s v 0-v 02a 2.答案 见解析 【变式跟踪2】图3-3-5(单选)如图3-3-5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2m 的A 、B 两个物体,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 ,现用水平拉力F 拉B ,使A 、B 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拉力F 的最大值为( ).A .μmgB .2μmgC .3μmgD .4μmg解析 当A 、B 之间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时力F 最大,此时,对于A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μmg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 A =μmgm=μg对于A 、B 整体,加速度a =a A =μ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3ma =3μmg .答案 C , 以题说法临界问题的解法一般有三种1.极限法:在题目中如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隐含着临界问题,处理这类问题时,应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达到尽快求解的目的.2.假设法: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特别是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往往用假设法解决问题.3.数学方法: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公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特别提醒临界问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审题时应尽量还原物理情境,利用变化的观点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利用极限法确定临界点,抓住临界状态的特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对应学生用书P53物理建模3 滑块—滑板模型模型特点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阅卷教师提醒易失分点1.不清楚滑块、滑板的受力情况,求不出各自的加速度.2.画不好运动草图,找不出位移、速度、时间等物理量间的关系.3.不清楚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4.不清楚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建模指导审清题目巧解题典例如图3-3-6所示,图3-3-6薄板A 长L =5 m ,其质量M =5 kg ,放在水平桌面上,板右端与桌边相齐.在A 上距右端s =3 m 处放一物体B (可看成质点),其质量m =2 kg.已知A 、B 间动摩擦因数μ1=0.1,A 与桌面间和B 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2,原来系统静止.现在在板的右端施加一大小一定的水平力F 持续作用在A 上直到将A 从B 下抽出才撤去,且使B 最后停于桌的右边缘.求: (1)B 运动的时间. (2)力F 的大小.解析 (1)对于B ,在未离开A 时,其加速度为:a B 1=μ1mg m=1 m/s 2设经过时间t 1后B 离开A ,离开A 后B 的加速度为:a B 2=-μ2mg m=-2 m/s 2设物体B 离开A 时的速度为v B ,有v B =a B 1t 1和12a B 1t 21+v 2B -2a B 2=s ,代入数据解得t 1=2 s ,t 2=v B-a B 2=1 s ,所以B 运动的时间是:t =t 1+t 2=3 s. (2)设A 的加速度为a A ,则根据相对运动的位移关系得12a A t 21-12a B 1t 21=L -s解得:a A =2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1mg -μ2(m +M )g =Ma A ,代入数据得:F =26 N.答案 (1)3 s (2)26 N 【应用】 如图3-3-7所示,图3-3-7一质量为m B =2 kg 的木板B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右端上表面紧靠一固定斜面轨道的底端(斜面底端与木板B 右端的上表面之间有一段小圆弧平滑连接),轨道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一质量也为m A =2 kg 的物块A 由斜面轨道上距轨道底端x 0=8 m 处静止释放,物块A 刚好没有从木板B 的左端滑出.已知物块A 与斜面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5,与木板B 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sin θ=0.6,cos θ=0.8,g 取10 m/s 2,物块A 可看做质点.请问:(1)物块A 刚滑上木板B 时的速度为多大?(2)物块A 从刚滑上木板B 到相对木板B 静止共经历了多长时间?木板B 有多长? 解析 (1)物块A 从斜面滑下的加速度为a 1,则m A g sin θ-μ1m A g cos θ=m A a 1, 解得a 1=4 m/s 2物块A 滑到木板B 上的速度为v 1=2a 1x 0=2×4×8 m/s =8 m/s.(2)物块A 在木板B 上滑动时,它们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大小相等,质量也相等,故它们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数值为a 2=μ2m A g m A=μ2g =2 m/s 2,设木板B 的长度为L ,二者最终的共同速度为v 2,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木板B 滑行的距离为x ,利用位移关系得v 1t 2-12a 2t 22-12a 2t 22=L .对物块A 有v 2=v 1-a 2t 2,v 22-v 21=-2a 2(x+L ).对木板B 有v 22=2a 2x ,联立解得相对滑行的时间和木板B 的长度分别为:t 2=2 s ,L =8 m.答案 (1)8 m/s (2)2 s 8 m对应学生用书P54一、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1.(多选)如图3-3-8甲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静止不动.现对木块施加水平推力F 的作用,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图丙反。
高中物理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1优秀课件
连接体中力的“分配协议〞
假设有摩擦,两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必须相 同
2.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由轻质弹簧相连。 当用恒力F竖直向上拉着a,使a、b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 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1;当用大小仍为F的恒力沿水平 方向拉着a,使a、b一起沿光滑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2,如下图,那么( A )
法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力
的连接体,应采用隔离法分析
整体法与隔离法常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1)连接体问题 这类问题一般是连接体(系统)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 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时,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 方法。
1.如下图,质量为m1和m2 的两个材料相同物体用细线 相连,在大小恒定的拉力F作用下,先沿水平面,再沿斜面〔斜 面与水平面成θ角〕,最后竖直向上运动,那么在这三个 阶段的运动中,细线上弹力的大小情况是〔C 〕
第 三 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1
一、常考点
考点一 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动力学中的应用
整 系统内各物体保持 只分析系统外力,不分析系统
体 相对静止,即各物 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法 体具有相同加速度
(1)系统内各物体加 (1)求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
隔 速度不相同
用力时,可先用整体法,再用
离 (2)要求计算系统内 隔离法
三维5.如下图,粗糙水平面上放置B、C两物体,A叠 放在C上,A、B、C的质量分别为m、2m和3m,物体B、C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 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T。现用水平拉力F拉物 体B,使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那么( )
2022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A组基础题组]一、单项选择题1.质量为m=60 kg的同学,双手抓住单杠做引体向上,他的重心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取g=10 m/s2。
由图象可知( )A.t=0.5 s时,他的加速度为3 m/s2B.t=0.4 s时,他处于超重状态C.t=1.1 s时,他受到单杠的作用力的大小是620 ND.t=1.5 s时,他处于超重状态解析: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t=0.5 s时他的加速度为0.3 m/s2,选项A错误。
t=0.4 s时他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他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正确。
t=1.1 s 时他的加速度为0,他受到单杠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重力600 N,选项C错误。
t=1.5 s时他向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他处于失重状态,选项D错误。
答案:B2.(2020·高考江苏卷)中欧班列在欧亚大陆开辟了“生命之路”,为国际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
某运送防疫物资的班列由40节质量相等的车厢组成,在车头牵引下,列车沿平直轨道匀加速行驶时,第2节对第3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
若每节车厢所受摩擦力、空气阻力均相等,则倒数第3节对倒数第2节车厢的牵引力为( )A.F B.19F 20C.F19D.F20解析:设列车的加速度为a,每节车厢的质量为m,每节车厢受的阻力为f,对后38节车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38f=38ma;设倒数第3节车厢对倒数第2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1,对后2节车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2f=2ma,联立解得F1=F19,故C正确。
答案:C3.(2021·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恰好放在质量也为m的圆弧槽内,它与槽左右两端的接触处分别为A点和B点,圆弧槽的半径为R,OA与水平线AB成60°角。
槽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通过细线和滑轮与重物C相连,细线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通过实验知道,当槽的加速度很大时,小球将从槽中滚出,滑轮与绳质量都不计,要使小球不从槽中滚出,则重物C的最大质量为( )A.233m B.2mC.(3-1)m D.(3+1)m解析:小球恰好能滚出圆弧槽时,圆弧槽对小球的支持力的作用点在A点,小球受到重力和A点的支持力,合力为mgtan 60°,对小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tan 60°=ma,解得小球的加速度a=gtan 60°,对整体分析可得m C g=(m+m+m C)a,联立解得m C=(3+1)m,故D正确,A、B、C错误。
3-4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人 教 实 验 版
高考物理总复习
归纳领悟 1.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1)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 (2)画出系统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3)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 规律列方程求解.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3章 第4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3章 第4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3章 第4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连接体问题
命题规律 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求解多物体间
人 教 实 验 版
的相互作用力,或能根据受力情况求其运动情况.
(2011· 盐城模拟)
必考内容
第3章 第4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倾角 θ=37° ,木 块 A 的 MN 面上钉着一颗小钉子,质量 m=1.5kg 的小 球 B 通过一细线与小钉子相连接,细线与斜面垂直,木 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50.现将木块由静止释放, 木块将沿斜面下滑.求在木块下滑的过程中小球对木块 MN 面的压力. g=10m/s2, (取 sin37° =0.6, cos37° =0.8)
必考内容
第3章 第4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解析] 由极限思想当滑轮质量 m=0 时,则 A、D 答 m1m2g 案中 T1= 由于单选故 A、D 错.B 答案中 T1= m1+m2 m1m2g 2m1m2g ,C 答案中 T1= .由牛顿第二定律对 m1、 2m1+m2 m1+m2 m2 取整体: 则有 m1g-m2g=(m1+m2)a① 以 m1 为研究对象时:m1g-T1=m1a② 2m1m2g 联立①②解得 T1= ,故选项 C 正确. m1+m2
高三第一轮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
《金版新学案》
第三章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夯实 双基 考点梳理 基础自测 一 两类动力学的基本问题
考向 聚焦
方法 荟萃 考能 提升
《金版新学案》
二 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三 对超、失重的分析及理解 名师支招 攻克难点
知能演练
导航页
结束放映 结束放映
考向一 两类动力学的基本问题
a2
x3
x2
返回导航页
《金版新学案》
结束放映
考向二 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分析过程
v0=8 m/s
a1
x1 6.5 m
v0=8 m/s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名师支招 攻克难点—牛顿运动定律中的临界 和极值问题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力和运动的综合题,重点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为使物体变为某一运动状态,应选择怎样的施力方案;
二是联系实际,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命题,重点考查获取并处理信息,去粗取精,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的
能力。
§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看,要求准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加深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熟练掌握其应用,尤其是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理
解牛顿第三定律;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理解超重和失重。本章内容的高考试题每年都有,对本章内容
单独命题大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趋向于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生活、科技、生产实际问题。经常与电场、
磁场联系,构成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运动学的知识往往和牛顿运动定律连为一体,考查推理能力和综合分
45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张建设编写
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 (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的几点说明 (1)物体不受外力是该定律的条件。 (2)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结果。 (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不受外力 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 (5)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参考系是惯性参考系。 (6)应注意: 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 概括总结出来的,不可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外力时的理想化状态。 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B.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惯性不存在了 C.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冲力 D.物体的惯性仅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 解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仅由质量决定,与它的受力状况与运动状况均无关。一切物 体都有惯性。答案:D 例 2. 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空气阻力不 计),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人一个向前的力,这力使他向前运动 B.人跳起时,车厢对人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这力使人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下落后必定向后偏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距离太小,不明显而 已。 D.人跳起后,在水平方向人和车水平速度始终相同 解析:人向上跳起,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由于惯性,所以水平方向与车速 度相同,因而人落回原处。 答案:D 例 3.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D.物体的位移方向一定与所受合力方向一致 解析:物体不受外力时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但处于这些状态时不一定不受外力作用,所以 A 错; 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是看其受力是否为零,而不是看它的速度是否为零,如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
第三章第三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物体对箱子下底面有压力且压力越来 越大.故本题选C.
题型探究讲练互动
超、失重现象的分析
例1
(2012·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期末)
一人站在电梯中的体重计上,随电梯
一起运动.下列各种情况中,体,加速度的大小 为1.0 m/s2
B.电梯匀加速上升,加速度的大小
为1.0 m/s2
相对静止,必须满足木板在斜面上的合 力为零,所以人施于木板的摩擦力Ff 应沿斜面向上,故人应加速向下跑.现 分别对人和木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对木板受力分析如图3-3-4所示:
图3-3-4
沿斜面方向有:Mgsinθ-Ff=0 对人受力分析如图3-3-5所示:
图3-3-5
mgsinθ+Ff=ma 人 (a 人为人相对斜面的加 速度) M+m 解得 a 人= gsinθ, 方向沿斜面向下. m
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向下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______的加速 度 3.完全失重 为零 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 挂物的拉力)_______ 的情况称为完全 失重现象.
4.视重 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 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 称为视重.视重大小等于秤所受的拉 力或压力.
即人相对木板向上加速跑动,而木板
沿斜面向下滑动,此时人相对斜面静
止不动.
【答案】
见解析
【规律总结】
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
问题,即可以用隔离法也可以用整体
法解决;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只
能用隔离法来研究.
变式训练2 (创新题)如图3-3-6甲所示,小车上 固定着硬质支架,杆的端点固定着一 个质量为m的小球.杆对小球的作用 力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关于小车的 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杆对小球 的作用力由F1变化至F4)( )
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解析版)
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1.连接体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连接(叠放、并排或由绳子、细杆、弹簧等联系)在一起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连接体一般(含弹簧的系统,系统稳定时)具有相同的运动情况(速度、加速度).2.常见的连接体(1)物物叠放连接体:两物体通过弹力、摩擦力作用,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加速度相同(2)轻绳连接体: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速度、加速度相同速度、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3)轻杆连接体: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速度、加速度相同(4)弹簧连接体: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度、加速度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度、加速度相等.二、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1.常见的临界条件(1)两物体脱离的临界条件:F N=0.(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3)绳子断裂或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断裂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 T=0.2.解题基本思路(1)认真审题,详细分析问题中变化的过程(包括分析整个过程中有几个阶段);(2)寻找过程中变化的物理量;(3)探索物理量的变化规律;(4)确定临界状态,分析临界条件,找出临界关系.整体法与隔离法在连接体中的应用(1)整体法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3)处理连接体方法①共速连接体,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如图所示,先用整体法得出合力F与a的关系,F=(m A+m B)a,再隔离单个物体(部分物体)研究F内力与a的关系,例如隔离B,F内力=m B a=m Bm A+m BF②关联速度连接体分别对两物体受力分析,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联立方程求解.例题1.一固定在水平面上倾角为α的粗糙斜面上有一个电动平板小车,小车的支架OAB上在O点用轻绳悬挂一个小球,杆AB垂直于小车板面(小车板面与斜面平行)。
2013山东高考一轮复习第三章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随 堂 检 测 · 紧 练 兵
考 点 突 破 · 提 知 能
解法二
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人和m椅,运动员竖直
向下拉绳的力大小为F,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为F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也为F,吊椅对运 动员的支持力大小为FN.分别以运动员和吊椅为研究对象,根 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N-m人g=m人a
随 堂 检 测 · 紧 练 兵
考 点 突 破 · 提 知 能
课 时 知 能 训 练
菜
单
一轮复习 · 新课标 · 物理 (山东专用)
【解析】
自 主 落 实 · 固 基 础
若地面光滑,先用整体法得F=2ma,再用隔离法
随 堂 检 测 · 紧 练 兵
分析木块B有FAB=ma,则FAB=F/2.若地面是有摩擦的,且木 块A、B被推动,由整体法得F-2μmg=2ma,用隔离法对木块
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T;如图3-3-5乙所示,
若用一力F′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 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T′.则( )
随 堂 检 测 · 紧 练 兵
考 点 突 破 · 提 知 能
课 时 知 能 训 练
菜
单
一轮复习 · 新课标 · 物理 (山东专用)
A.a′=a,T′=T
自 主 落 实 · 固 基 础
B.a′>a,T′=T D.a′>a,T′>T
随 堂 检 测 · 紧 练 兵
C.a′<a,T′=T 【解析】
对图甲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a)所示,因此有F- Tsin α=ma,Tcos α=mg;对图乙小球 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因此有T′sin α=ma′,T′cos α=mg,解得 T′=T=mg/cos α,a=gtan α,a′=gtan α,由于M>m,故a′>a.
课件1: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第三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物体的加速 产生
度方向 条件 __向__上__ 列原 F-mg=ma 理式 F=m(g+a)
运动 加速上升、 状态 _减__速__下__降__
物体的加速度
物体的加速 度方向_向__下__
方向_向__下__, 大小a=g
mg-F=ma mg-F=mg
F=m(g-a) F=0
高考总复习·物理
第三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1)滑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弹簧的劲度系数. [思路引导] ①速度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②v-t图象的bc段为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减 速直线运动.
高考总复习·物理
第三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解析] (1)从题中图象知,滑块脱离弹簧后的 加速度大小
将物体A放在容器B中,以某一速度把容器B竖直 上抛,不计空气阻力,运动过程中容器B的底面 始终保持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总复习·物理
第三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都一定 为零
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物体A受到的 重力
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物体A受到的 重力
[解析] 该同学下蹲过程中,其加速度方向 先向下后向上,故先失重后超重,故选项D正 确. [答案] D
高考总复习·物理
第三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规律总结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判断“三”技巧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 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 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 状态.
x=21×(2+8)×6 m+12×8×4 m=46 m. 答案 (1)0.2 (2)6 N (3)46 m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产 生 物体有向上的加 条 速度 件
物体有向下的加 速度
a=g,方向向下
视
重
F=m(g+a)
F=m(g-a)
F=0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二、整体法与隔离法 1.整体法:当系统中各物体的 加速度 相同时,我们可以把
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质量等于各 物体的 质量之和 .当整体受到的外力F已知时,可用牛顿 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这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叫 做整体法.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2.涉及隔离法与整体法的具体问题 (1)涉及滑轮的问题.若要求绳的拉力,一般都必须采用隔
离法.这类问题中一般都忽略绳、滑轮的重力和摩擦力, 且滑轮大小不计.若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的两物体虽然加 速度方向不同,但大小相同,也可以先整体求a的大小, 再隔离求FT. (2)固定在斜面上的连接体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多是连接体 (系统)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 时,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建立坐标系时也要 考虑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的原则,或者正交分解力,或 者正交分解加速度.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受到的重力并没有
变化.所谓“超”和“失”,是指视重,“超”和
“失”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在竖直方向的
加速度.
2.物体是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
动还是向下运动,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是向上还是
向下.
(3)斜面体(或称为劈形物体、楔形物体)与在斜面体上物体组 成的连接体(系统)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为物体与斜面体 的加速度不同,其中最多的是物体具有加速度,而斜面体 静止的情况.解题时,可采用隔离法,但是相当麻烦,因 涉及的力过多.如果问题不涉及物体与斜面体的相互作 用,则采用整体法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一轮复习精课件13-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 v t图 象如图所示(竖直向上为 正), 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 F 与时间 t 关 系的图象可能是( )
返回
命题点三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角度① 接触连接体 ( 多选 )(2015· 新课标全国Ⅱ · 20) 在一东西向的 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 厢。 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 a 的加速 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 P 和 Q 间的拉力大小为 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 2 为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 Q 间的拉力大小 仍为 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 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A .8 C.15 B.10 D.18 )
FN Ff
F
x
a1 恒定 mg FN F
得物块回到 t=0 时刻位置的速度 2 v1=5 195 m/s。
x
a2 恒定 mg
返回
命题点二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角度②
牛顿运动定律与 a F 图象的综合
(多选)如图甲所示。 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 用 一水平力 F 拉物体, 在 F 从 0 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 物体先静止后做变加速 运动。 其加速度 a 随外力 F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 示。 根据图乙中所标出的 数据可计算出(g 取 10 m/s )( A.物体的质量为 1 kg B.物体的质量为 2 kg C.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3 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某人站在压力板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力(单位为N),横坐标为时间(单位为s)。
由图线可知,该人的体重约为650N,除此之外,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该人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B.该人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C.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D.下蹲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2.如图所示,台秤上有一装水容器,容器底部用一质量不计的细线系住一个乒乓球.某时刻细线断开,乒乓球向上加速运动,在此过程中,关于台秤的示数与线断前相比的变化情况及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乒乓球仍在容器中,所以示数与细线断前相同B.细线断后不再向上提拉容器底部,所以示数变大C.细线断后,乒乓球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故示数变大D.容器、水、乒乓球整个系统的重心加速下移,处于失重状态,所以示数变小3.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B、C两物体,A叠放在C上,A、B、C的质量分别为m、2m和3m,物体B、C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 T.现用水平拉力F拉物体B,使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则()A .此过程中物体C 受重力等五个力作用B .当F 逐渐增大到T F 时,轻绳刚好被拉断C .当F 逐渐增大到1.5T F 时,轻绳刚好被拉断D .若水平面光滑,则绳刚断时,A 、C 间的摩擦力为6T F 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m 的小球,M >m .现用一力F 1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 向右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F ;若用一力F 2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 '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F '.则A .a a '=,F F '=B .a a '>,F F '=C .a a '<,F F '=D . a a '>,F F '>5.如图所示,一块足够长的轻质长木板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别为m A =1 kg 和m B =2 kg 的物块A 、B 放在长木板上,A 、B 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拉力F 拉A ,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改变F 的大小,B 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 )A .1 m/s 2B .2.5 m/s 2C .3 m/s 2D .4 m/s 26.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辆小车A ,其质量为 2.0kg A m =,在小车上放一个物体B ,其质量为 1.0kg B m =。
如图甲所示,给B 一个水平推力F ,当F 增大到稍大于3.0N 时,A 、B 开始相对滑动。
如果撤去F ,对A 施加一水平推力F ',如图乙所示。
要使A 、B 不相对滑动,则F '的最大值max 'F 为( )A .2.0NB .3.0NC .6.0ND .9.0N7.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 、B 两端相距s =3.5 m ,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工件滑上A 端瞬时速度v A =4 m/s ,达到B 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 B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传送带不动,则vB =3 m/sB .若传送带以速度v =4 m/s 逆时针匀速转动,则v B =3 m/sC .若传送带以速度v =2 m/s 顺时针匀速转动,则v B =3 m/sD .若传送带以速度v =2 m/s 顺时针匀速转动,则v B =2 m/s8.如图所示,两黏连在一起的物块a 和b ,质量分别为a m 和b m ,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同时给它们施加方向如图所示的水平推力a F 和水平拉力b F ,已知 a b F F ,则a 对b 的作用力( )A .必为推力B .必为拉力C .可能为推力,也可能为拉力D .不可能为零9.如图所示,滑轮A 可沿倾角为θ的足够长光滑轨道下滑,滑轮下用轻绳挂着一个重为G 的物体B ,下滑时,物体B 相对于A 静止,则下滑过程中 ( )A .B 的加速度为gsinθB .绳的拉力为cos G θC .绳的方向保持竖直D .绳的拉力为G10.如图,在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用绳子拴着的长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猫的质量是木板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着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A .3gsinαB .gsinαC .3gsinα/2D .2gsinα11.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 B 、两端间的距离为L ,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 ,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 端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
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关于粮袋从A 到B 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粮袋到达B 端的速度与v 比较,可能大,可能小或也可能相等B .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sin cos )g θμθ-C .若tan μθ,则粮袋从A 端到B 端一定是一直做加速运动D .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A 端到B 端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且加速度sin a g θ 12.如图所示,绷紧的长为6 m 的水平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以恒定速率v 1=2 m/s 运行.一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台面滑上传送带,其速度大小为v 2=5 m/s.若小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 =10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然后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若传送带的速度为1 m/s ,小物块将从传送带左端滑出C .若传送带的速度为5 m/s ,小物块将以5 m/s 的速度从传送带右端滑出D .若小物块的速度为4 m/s ,小物块将以4 m/s 的速度从传送带右端滑出二、多选题13.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2F mg μ<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52F mg μ=时,A 的加速度为13g μ C .当3F mg μ>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g μ 14.如图所示,倾斜的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一物块从传送带上端A 滑上传送带,滑上时速率为v 1,传送带的速率为v 2,且v 2>v 1,不计空气阻力,动摩擦因数一定,关于物块离开传送带的速率v 和位置,下列情况可能的是A .从下端B 离开,v>v 1B .从下端B 离开,v<v 1C .从上端A 离开,v>v 1D .从上端A 离开,v<v 11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木板受到水平拉力F 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长木板的加速度a 与水平拉力F 的关系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 =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滑块的质量m =2 kgB .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C .当水平拉力F =7 N 时,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 2D.当水平拉力F增大时,小滑块的加速度一定增大16.如图所示,在山体下的水平地面上有一静止长木板,某次山体滑坡,有石块从山坡上滑下后,恰好以速度v1滑上长木板,石块与长木板、长木板与水平地面之间都存在摩擦.设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且石块始终未滑出长木板.下面给出了石块在长木板上滑行的v-t图象,其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17.如图所示,蹦床运动员从空中落到床面上,运动员从接触床面下降到最低点为第一过程,从最低点上升到离开床面为第二过程,运动员A.在第一过程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B.在第二过程中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在第一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D.在第二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三、解答题18.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夹角θ=37°,从A到B长度为L=10.25 m,传送带以v0=10 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为m=0.5 kg的黑色煤块,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煤块在传送带上经过会留下黑色痕迹.已知sin 37°=0.6,g=10 m/s2,求:(1)煤块从A运动到B的时间;(2)煤块从A到B的过程中传送带上形成黑色痕迹的长度.19.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的距离l=27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1)在0~2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20.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 A=1 kg和m 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
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21.质量M=4 kg、长2l=4 m的木板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以木板中点为界,左边和右边的动摩擦因数不同.一个质量为m=1 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左端,如图甲所示.在t=0时刻对滑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滑块和木板均由静止开始运动,t1=2 s时滑块恰好到达木板中点,滑块运动的x1-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1)求滑块与木板左边的动摩擦因数μ1和恒力F 的大小.(2)若滑块与木板右边的动摩擦因数μ2=0.1,2 s 末撤去恒力F ,则滑块能否从木板上滑落下来?若能,求分离时滑块的速度大小.若不能,则滑块将停在离木板右端多远处? 22.一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地面上,Q 为与轻弹簧上端连在一起的秤盘,P 为一重物,已知P 的质量M 10.5kg =,Q 的质量m 1.5kg =,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 800/N m =,系统处于静止.如图所示,现给P 施加一个方向竖直向上的力F ,使它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s 内,F 为变力,0.2s 以后,F 为恒力.求力F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取g 210/)m s =23.如图甲所示,可视为质点的A 、B 两物体置于一静止长纸带上,纸带左端与A 、A 与B 间距均为d =0.5 m ,两物体与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1,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现以恒定的加速度a =2 m/s 2向右水平拉动纸带,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1)A 物体在纸带上的滑动时间;(2)在图乙的坐标系中定性画出A 、B 两物体的v -t 图象;(3)两物体A 、B 停在地面上的距离.参考答案1.B【解析】【分析】失重状态: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超重状态: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