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读书报告3000字(共8篇)
篇一:《论语》读书报告《论语译注》读书报告(学号姓名)《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初中、高中都有相关的课程学习,但终究只停留在浅尝辄止,拾人牙慧的阶段,所获有限而零碎。
现拜读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更深入地认识了这一经典,有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收获。
总体来说,以前对论语的认识只停留在“语录体”的书面概念中,而今细读,渐品出了其中况味,发现其中人物其实也是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机敏善辩的子贡,率直的子路,潇洒曽皙。
当然,形象最为鲜明的还是孔子。
虽然书中对话体占绝大部分,极少有动作神态描写,但读过之后,觉得孔子不再是高高悬于庙堂之上的画像,遥远地立于时间深处的历史人物,。
有着鲜活的抱负追求、喜怒哀乐。
《公孙长篇》中“匿怨而与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可以看到孔子明澈的内心与坦荡的胸怀;《先進篇》记载: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可以看到孔子失去爱徒的悲痛欲绝;“朽木不可雕也”的训斥,可以看到恨铁不成钢的肝火,《子罕篇》“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可以看出孔子的困顿和无奈;《雍也篇》“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可以看到孔子高远的抱负和不得志的孤寂,可以领略到夫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和气魄。
正是这些,让我感到这位笼罩着神圣光环的至圣先师,也是位更为亲切可感的师者和榜样。
君子,是儒家理想道德规范的外化和集成。
《论语》中,君子道德行为标准出现的频率极高。
其中,“忠”、“恕”是反复出现的概括和总结。
通过阅读,我对孔子这一伦理道德核心思想有了更加具体和深刻地了解,这主要体现和应用与自己、他人关系的处理。
我的理解是,撇开政治,在个人修养上“忠”,主要是对自己生命和人格的负责。
每个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生来对自己灵魂的保洁负责。
“忠”就是忠于自己的本心,虔诚于人格境界的提升,克服锱铢世事加诸欣赏的虚妄。
除了鄙弃“匿怨而与其人”之外,更多地体现在对待自己的错误和不足,遵时守信上。
孔子说“过,则勿惮改”,《述而篇》记载陈司败指责孔子偏袒鲁君,孔子闻之,“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读书报告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论语》后才真正有所感,让我不得不感叹古人的聪慧。
人生活是为了学习,但是倘若我们总抛弃前人总结出来的诸多道理,认为那些是落伍的,从而不去读,那才是暴殄天物。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前人已经帮我们总结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道理,而读书正是一种学习的捷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一节课,罗老师就布置了一个作业——读书。
但悔恨不能早早静下心来去认真品读老师介绍的多本书。
人不能舍本逐末,我认为,应该要先把老祖宗的经典品读,再去欣赏外国佳作更能让我受益量多,所以我选择了《论语》这本书。
从百度百科上查到的《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每读一本书之前,先读书的简介能让我们对书有个大概的了解,从而让我们更好的读懂这本书。
从《论语》的简介中我们可以得知,《论语》是一本对话文体的书。
蒋伯潜先生认为,《论语》作为“最早之记言体”,“章既简短,辞已质朴”,而所以形成“质朴”的语言风格,乃与《论语》之成书方式有关,《论语》是孔门弟子记其所见所闻的“直录”,“盖虑其铺张润色,或致反失其真,记录忠实,理所当然。
”它主要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而读这本书则是要去感受孔子的诸多看法。
让我们来一一品读。
第一篇“学而第一”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重贤轻色、尽心孝顺父母、尽力献身国家、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高等学历,我也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我们常常说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在看完这句话之后,我不经要问,难道所谓的受教育程度就真的只是那些学历、成绩、考评么?这些终究只是物质方面的参考而已,真正说明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的在我看来,正是孔子所说的这些啊。
论语读书笔记报告范文(通用7篇)
论语读书笔记报告范文(通用7篇)论语读书笔记报告范文篇1《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
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
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
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
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
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
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
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
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
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
《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
毛泽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
”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
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读书报告一、介绍《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载,被视为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哲学类著作之一。
本篇报告将对《论语》进行简要介绍,并重点讨论其对人生哲学的影响。
二、内容概述《论语》以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对话和论述为主,内容丰富多样。
全书分为20篇,共分析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政治哲学、伦理观念等多个方面。
其中,以《学而》、《为政》、《八佾》等篇章较为著名。
《论语》以智者言行为准则,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传身教,旨在引导读者领悟道德行为和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实践中所需的智慧和胆识。
三、人生哲学影响1. 教育思想《论语》中对教育的思考和论述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孔子提倡通过教育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认为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具有仁德的人。
他主张通过对于学习和实践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礼仪、忠诚、孝道等传统价值的注重来达到目标。
这一思想对于后世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 人伦关系《论语》着重强调了人伦关系的重要性。
孔子强调了父子、君臣、朋友之间的关系,主张人们应当尊重和遵守这些关系中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他认为只有遵从这些规则,人们才能够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这对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相处方式和社会伦理的建立都具有重要意义。
3. 政治哲学《论语》中的政治哲学思想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孔子认为政治的核心是人民的利益,政治家应当以人民的幸福为己任,通过明智的统治来造福于人民。
他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理念和方法,如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等。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现代政治理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结论《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经典之一,通过对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展示了儒家学派的思想和哲学。
本报告以简要介绍了《论语》的内容,并重点论述了其对人生哲学的影响,包括教育思想、人伦关系和政治哲学等方面。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也可以从中获得对于人生道德和修养的启示。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读书报告引言:《论语》是一部博大精深、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经典著作。
本次读书报告将围绕《论语》这部作品展开,深入探索其中的哲理和智慧,希望通过本次读书报告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论语》中的思想。
正文:一、《论语》的背景与作者《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著作,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之一。
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学生的学生,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对话。
《论语》以言简意赅、内涵丰富、言之有物而脍炙人口,成为后世儒家经典的代表之一。
二、《论语》的主要思想《论语》主要集中在礼、义、仁、孝等方面的思想,是一部注重实践、道德做人的经典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孔子的思想体系,尤其是孔子的待人接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三、《论语》中的学习观念《论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习的观念。
学习在孔子的眼中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追求,他认为“学而时习之”是一种不断向前的过程,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够不断进步。
四、《论语》对个人修养的影响个人修养在《论语》中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环。
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修好自己的内心,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个人修养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影响和引导他人。
五、《论语》对家庭教育的启示在《论语》中,孔子对于家庭教育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他主张亲子之间应该保持亲密的关系,强调父母的义务和责任来教育子女。
同时,他还提倡孝道,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六、《论语》对社会治理的启示孔子在《论语》中也谈及了社会治理的问题。
他主张君主应该合理施政,为民做好事,以民为重。
他强调了民主和公正,倡导了领导者应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七、《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尽管《论语》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其中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如何管理社会等方面的智慧。
结论:《论语》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经典著作,其思想观念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对现代社会具有指导意义。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读书报告作为一本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经典之作,孔子所著的《论语》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和礼教思想的宝典。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认真读过《论语》,并在此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我能够理解并感受到《论语》中所宣扬的许多信念和价值观念。
例如孔子所强调的“中庸之道”,他认为和谐平衡的生活态度是适宜的。
这一观点深刻地表明了一个人生活与人际关系的真实性质,是一个人在家庭、工作、社会各方面都能够取得成功的基础。
同时,《论语》中也很强调尊重长辈和孝道精神。
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出生于一个传统中国家庭,家人非常在意这些价值观念。
因此,《论语》中所著重强调的品德和修养,为我打下了坚实的道德地基。
此外,《论语》中还有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许多观点。
我深受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一言论的启发,深切地体会到了在我所处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优点,值得我学习。
而这一观点告诉我学习的重要性,让我对学习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此外,《论语》中提到了教育尊重个人差异的原则,充分表现出了孔子的开明和宽容。
这也是我们现在许多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总的来说,《论语》中所阐述的哲学和道德观点,对我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具有极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这使我对我的生命和人生更有追求和使命感,对我很有帮助。
当然,这本书同样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读者,也能够对大众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总的来说,我认为读《论语》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内在探究。
通过认真读书和思考,我深刻地明白了自己应该具备的品德和修养,更加坚定了我追求人生价值的信念。
因此,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给各个年龄段的读者,希望大家都能够通过许多智慧的书籍,发现和领悟自己的成长史。
关于阅读《论语》“忠恕之道“读书报告
《论语百则》读书报告——关于“忠恕之道”的心得体会引言初次学习《论语十则》是读小学时候的事了,想起当时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时候,即便对孔子还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但是心里已经对孔子产生敬畏之情。
这次的中国教育史,再次拾起《论语百则》的时候,才发现《论语》留给后人的不只是孔子与他人的对话,其内地里含有很深刻的意义。
并且,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虽然当今有很多人批判儒家学说,但是《论语》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的,我想我遇到什么苦难或者困惑的时候,我都会想起一两句《论语》中的话,勉励自己。
由于对此书里面的关于“忠”与“恕”颇为感兴趣,并且之前对“忠恕”并没有很深刻的感想,品读过《论语百则》后,对“忠恕”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也有了不一样的体会,所以此次读书报告,我主要是针对《论语百则》里面“忠”与“恕”发表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社会、人文、作者背景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人)。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
当时养士之风盛行,私学兴起。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内容概括《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其中内容十分丰富,包含有关于“学”、“德”、“仁”、“孝”、“君子”、“中庸”等方面内容的阐述,体现孔子的思想。
拓展性讨论“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别人,是“仁”的具体运用。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论语》中关于做人的道理有许多,但曾子说其实只有一条:“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现在的世界千变万化,我们心中的准则是“忠恕之道”,唯一不变的是“忠恕之道”。
论语读书报告_共10篇.doc
★论语读书报告_共10篇范文一:论语——读书报告一、书名:论语二、著者:孔子三、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四、读后心得:一本书在不同的时候去阅读都应该有不同的收获吧,这次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总觉得有些句子、有些道理,虽然隔了千年依然对我们很有帮助。
学而第一: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重贤轻色、尽心孝顺父母、尽力献身国家、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高等学历,我也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这句话给我感触很深,因为现在我们不难在社会中看到:许多学生出国留学之后都留在了其他国家而没有选择回来。
他们拥有很高的的学历却没有尽力献身国家,如果我们将孔子的话反过来理解,那么他们虽然拥有很高的学历,却没有受到很良好的教育。
我们在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的同时,是否还缺少了其他方面的教育?或许教育该注重的并不应该只有学位和分数,我们为何而学?学而何用?我想这该是我们在接受教育之前应该明白的。
为政第二: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到不愿再提起的句子,讲的也是极其通俗的道理,可是我们明白了它的意思,却常常没有按照这样做。
我们有时会因为做的实验失败了但不愿重做就去抄同学的数据,或是因为实验为差太大而偷偷的修改实验数据??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有时求学需要的真的只是一种最基本的求实精神。
八佾第三: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孔子说:“对领导尽礼,人们认为是谄媚。
”这应该是很客观的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正常心理吧,然而现在这种心理却变化成了一种真实。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范文7篇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范文7篇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篇1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那就是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我这书让我读的费饮忘食。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我觉得孔子说的实在是太对了!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平时学的知识通常过了一到两个月就会不记得,让我想起了学完之后要复习。
如果不复习,获得了再多的知识也没用,到了毕业后,就差不多忘光了。
有一次,我考试时忘记了复习,结果考出来的成绩不太理想,这件事不就是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吗?学习贵在坚持,“温故而知新”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通过“温故”学到新的知识。
论语这本书让我们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让我们后代的影响非常大。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篇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是我最喜欢的名言之一。
每当读起这些古典名着时,都不禁会赞叹起瑰丽的中国文化,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这些灿烂的瑰宝已经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这句话教导我们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虚心求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遇见不懂的要及时请教别人,努力与别人看齐。
如果人们没有“见贤思齐”这种精神,那么你,你还是原来的你,不会有任何前进的步伐,生活也就不会有动力,而动力决定着你的成败!因此,我们应该有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这种精神!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篇3有句话说得好:”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读书报告1500字
论语读书报告1500字《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下面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论语读书报告1500字,欢迎阅读论语读书报告1500字篇一《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
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甚施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
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
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闻斯行之。
”因为“求也退,故进之。
”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读书报告 读书笔记 读后感 《论语》-品古“论”今
《论语》-品古“论”今《论语》一直是在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传统经典阅读。
它不但是儒家思想的归纳,更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思想精华。
它穿越时空,洗净铅华,成为我们的灵魂宝藏;它开启了明天的辉煌征程,是民族前进的坚强脊柱。
作为必修课程之一,《论语》是我们从小就烂熟于心的作品,这些都是我们从小看到大的道理,然而今天它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还可以从中学习到更多的哲理,品味更多的美好。
昨天,我学习《论语》,思索词句,探究哲理;今天,我品味《论语》,批判吸收,谈古论今。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虚心好问乐学的简单年代,以最简单的逻辑去思考这时代的悲哀和幸运吧。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短短八个字,但是却蕴含着无穷大的力量。
“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要求别人做到。
”这是连初中学生都深谙于心的道理,但却有许多成年人都无法践行得很好。
前一阵子,有一个初中女生群殴同学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并引起了舆论狂潮。
大部分网友纷纷指责打人者,并强烈呼吁相关部门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严惩有触犯刑法行为的未成年人。
此外,更有不少网友“人肉搜索”出来视频中每位打人女生的姓名、学校班级、QQ号、电话号码甚至私人视频、照片。
看着一名脆弱的小女生忍受同龄人的拳打脚踢、精神上的蹂躏凌辱,我相信但凡一个平常人都会动恻隐之心,会牙一咬、脚一跺,在心中暗骂“这班欠抽的小兔崽子!”这是一个人起码的同情和良知。
如果被欺负的女生是我的妹妹或者我的孩子,我也一定有令那些打人的女生生不如死的想法。
我多巴不得那些女生以后也会受人欺负,好让她们懂得承受暴力的恐惧和绝望!好让她们的家长也像我一样心如刀割!我的内心满是怒火,我额头青筋暴起,我的拳头硬如石头,我的情感鼓励着我去复仇。
“你要正义,以牙还牙!”我的情感告诉我。
[精华]读书的报告
[精华]读书的报告一、引言读书是提升自我、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精华,理解人生的意义,探索未知的领域。
本篇报告将分15篇,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大家提供有益的阅读参考。
二、读书报告之一:《论语》1. 内容简介:《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2. 核心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爱”、“礼治”、“德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以及个人道德修养。
3. 读后感悟: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也更加理解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经典名句的内涵。
三、读书报告之二:《史记》1. 内容简介:《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2. 读后感悟:阅读《史记》,让我更加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感受到了古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读书报告之三:《人类简史》1. 内容简介:《人类简史》是一本历史书籍,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规律。
2. 核心观点:这本书认为,人类的发展是因为智力的提高和知识的积累,而知识的积累也导致了宗教、国家、城市的出现。
3. 读后感悟:阅读《人类简史》,让我对人类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五、读书报告之四:科幻小说《三体》1. 内容简介:《三体》是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
2. 读后思考:阅读《三体》,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想象和期待。
六、结语以上就是本篇报告的精华内容,涵盖了不同类型的书籍的分析和感悟。
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成长。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个人建议与参考1. 建议:在阅读书籍时,建议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和阅读方式,注重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也要注意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关于阅读《论语》“忠恕之道“读书报告 3800字_1
三一文库()〔关于阅读《论语》“忠恕之道“读书报告 3800字〕《论语百则》读书报告——关于“忠恕之道”的心得体会引言初次学习《论语十则》是读小学时候的事了,想起当时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时候,即便对孔子还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但是心里已经对孔子产生敬畏之情。
这次的中国教育史,再次拾起《论语百则》的时候,才发现《论语》留给后人的不只是孔子与他人的对话,其内地里含有很深刻的意义。
并且,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虽然当今有很多人批判儒家学说,但是《论语》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的,我想我遇到什么苦难或者困惑的时候,我都会想起一两句《论语》中的话,勉励自己。
由于对此书里面的关于“忠”与“恕”颇为感兴趣,并且之前对“忠恕”并没有很深刻的感想,品读过《论语百则》后,对“忠恕”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也有了不一样的体会,所以此次读书报告,我主要是针对《论语百则》里面“忠”与“恕”发表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社会、人文、背景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人)。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
当时养士之风盛行,私学兴起。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内容概括《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其中内容十分丰富,包含有关于“学”、“德”、“仁”、“孝”、“君子”、“中庸”等方面内容的阐述,体现孔子的思想。
拓展性讨论“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别人,是“仁”的具体运用。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论语》中关于做人的道理有许多,但曾子说其实只有一条:“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论语杨伯峻版读书报告
论语杨伯峻版读书报告选取背景《论语》是中国历史上古典儒家经典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了孔子对于人类应该如何行为、如何处世的思考和建议。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广受中国人喜爱和推崇。
在众多的《论语》版本中,我选取了杨伯峻版。
因为杨伯峻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对《论语》的研究深入浅出、精辟深邃,被誉为“现代传世之作”,其版本被誉为最精准、最地道的《论语》版本之一。
阅读心得首先,我非常喜欢这个版本的《论语》,因为它的翻译思路很清晰,而且注释非常详细。
不仅如此,杨伯峻先生对于《论语》的意义和深层次的哲学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杨伯峻版《论语》的过程中,我最深刻的体会是孔子的思想非常深邃,他对于人类的道德和行为非常重视,他希望每个人能够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能够做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无怨色”。
孔子在《论语》中有许多名言警句,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
这些名言警句是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石,它们不仅仅反映了孔子对于道德的理解,也为后世的人指明了行为的正确方向。
此外,阅读《论语》还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的儒家思想,比如仁、义、礼、智、信等观念。
作为现代人,这些观念对于我们来说仍然非常重要,它们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内心和思维。
最后,我认为《论语》是一本非常值得每个人去阅读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告诉我们人类应该如何行为、如何处世,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意义。
总结在阅读杨伯峻版《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思想的深邃和伟大。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经典”,更是一本“传世之作”,它将永远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对于每个人来说,阅读《论语》都是一种成长和提升,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意义,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内心和思维。
《论语》读书报告心得(通用7篇)
《论语》读书报告心得(通用7篇)《论语》读书报告心得篇1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读了一下。
说它是薄薄的一本小书,实在不假。
虽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不过220页。
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的一本小书。
若是摆在那些厚似馒头,重似砖头,印刷精美似绣花枕头的大部头巨着之中。
实在是不起眼之极了。
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个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是中国的立世的历史呢?可见《论语》是一本应百读、细读的好书。
其中灵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学而实习之,不意乐呼,有朋自远方来,不意乐呼,人不知而不蕴,不亦君子呼?”这句话的意思是:意思为学习之后经常去温习,不也是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值得高兴么?别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气这不是君子么?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把学习同样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好好学习。
而当朋友来到你家里,你也应当非常高兴,该热情款待才成。
当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你不能生气,而应该耐心的对别人讲明你的理解,这样你才是个君子。
《论语》这本书非常好,他告诉我们许多人事间的道理,它能让你品德高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普通人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
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论语》读书报告心得篇2在暑假里,我一口气读了论语这本书,我觉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在太深厚了,而且不是一读就懂,要你细细得去品味,去理解,去阅读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比如: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
他的不好的方面,努力克制自己。
”“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是:孔子说:“仲由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就是明智的。
”“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意思是: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献,迅速而灵敏的学习。
读书报告2-读《论语》
读《论语》在1988年的巴黎会议上,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发表宣言时提到:当人类进入21世纪,如要活下去,就必须回头2500年请教孔子的智慧。
总结孔子的一生,他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仁”的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他开创中国教育的先河,首创“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理念,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教育发展;他编纂《诗经》、《尚书》、《春秋》,自己的言行被整理成为《论语》,这些著作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教育体制的必修书籍。
孔子的思想精华,主要集中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生前的言行和他弟子的言行进行记录整理编著而成的,共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
虽然《论语》的篇幅还不及今天的一本小学教材,但她所蕴含的哲理却是极其丰富的。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还是今天的中国教育,都将《论语》列入学生的必读典籍。
中国历史上诸多风云人物也都曾品读过《论语》,《毛泽东选集》中就对《论语》有过许多引用;国际残奥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在08年北京残奥会闭幕式上还用一口不太流利的中文念了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此言得之。
同古代的中国人不同,现代人并不通读《论语》,但对《论语》中的一些名句还是十分熟悉的。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中的许多名句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依然十分受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成为一名老师。
这是孔子对学习方法的一种看法。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道:“故者,旧所闻。
论语心得读书报告(精品5篇)
论语心得读书报告(精品5篇)论语心得读书报告篇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
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来的学生记录下来的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论语》以其言简意赅、言之有物的特点而被广泛的阅读和传承。
《论语》共分为20篇,包含了孔子的言谈举止,以及他与弟
子之间的对话。
书中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礼、义、仁、德、智等各个方面,以及孔子对于教育、政治、道德等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阅读《论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论语》中的言辞简练,意味深远。
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丰富的哲理,读起来让人印象深刻。
例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并不仅仅取决于他的条件,更重要的是他的志向和决心。
其次,《论语》中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书中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让我感受到了他对待学生的关心和积极引导,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我觉得很温暖。
这也提醒了我,在生活中要注重和他人的交流和沟通,尤其是在家庭、学校和工作环境中,要学会与他人相处,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最后,《论语》中强调了追求道德的重要性。
孔子强调了不断追求道德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这种强调对我来说是一个提醒,使我明白自己需要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尽可能去遵循道德规范。
综上所述,《论语》不仅仅是一部古代文化经典,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和处世之道的宝典。
它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学习资源,给人们以启迪和指引。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和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做一个有道德、有追求的人。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炼,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报告论语读书报告
1.关于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
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
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从四十岁开始办学,直至七十三岁去世,一生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就是教师,一位闻名中外,享誉世界的教师.学生遍布全国,这使得他当时很有名.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随时随地教育学生,就是路边歇息时也指导学生礼仪.教师是他一生主要事业,这为后来<<论语>>的诞生奠定基础.
孔子还是思想家.他那流淌了两千五百年的智慧奠定了我们的道德基础,到今天仍然闪耀着光辉,不但影响着我们,还影响着世界.1982年,诺贝尔奖得主们在巴黎的例行聚餐中,谈到21世纪人类需要什么思想时,几经斟酌之后的答案不是别的,正是孔子思想.今天,我们的道德落差比任何时代都要大,正需要孔子的这种思想来拯救我们.
2关于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主张及教育原则等.
3读书心得
<<论语>>--孝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有一天,颜回,子路跟老师在一起聊天.老师说:"你们每个人都说说你们的志向吧."
颜回说:"我的愿望呢,就是一个人经常不夸耀自己,也不经常宣扬自己的功劳,
能够做到很谦逊就可以了."
子路说:"我的愿望呢,衣服,车马这些好东西,与朋友一起享用,用坏了也没有什
么抱怨.这就是我的愿望."
但是这个时候老师还没有说话,学生们就感到奇怪,于是子路就问老师说:"希望
听老师您的志向."
孔子呢,就淡淡地说出自己对人格理想的描述,很简单,就三句话:"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的理想就是希望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这段对话里面就透露出了孔子关于孝道德重视,百善孝为先,父母辛辛苦苦把
为我们操劳一生,当子女生病时甚至愿以身代.比如当代社会的割肝救我们养大, 子,割肾救子等等.这些都凸显了父母的伟大.孔子也感受到父母的伟大,就对学
生提出了"孝"的要求.但是孝是不是就是好好做事,养着父母,有好吃好喝的让父母
先吃,有什么劳顿自己先担当,这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孝道吗?答案,不是.孔子所提出
的是"孝敬","孝"和"敬"的结合,孝为行,敬为心,我们有多少人能把对父母的敬放在心里.孔子的思想不得不让人敬佩.那么如何孝顺呢?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唯"就是"仅仅",就是说让父母仅仅担心子女的疾病就行了.因为只有疾病是自
己无法自己做主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还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让父母少担心我们的健康,这是孝的第一步.然后要服侍照顾好父母,这是必不可少的,然后就是还有前面所说的要把对父母的敬深深根植在心里.
<<论语>>--诚信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今人半篇论语护一生.论语中对人的道德素质提出了
很多要求,诚信是里面重复很多次的,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它的重视程度.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着就像牛车没輗 ,马车没有軏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分量,诚乃立身之本,经商做学问等等都离不开诚信.但是在商品经济的现代社会,有很多诚信严重缺失的人都活的逍遥自在,难道诚信在现在社会真的不需要了吗? 不可否认,诚信缺失的确会让你一时走的很快,但是你绝对不会走的太远.缺失了诚信的人,就像一艘有洞的船,就是你再努力,船再大,你早晚也要沉入人生的大海.最好的反面教材莫过于"三鹿奶粉".
修身不可缺失诚信,治国更需要.孔子说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治国第一就是"敬事而信".治理者一定要严肃认真的对待政务信实无欺,这是最基本的.子夏也说过:"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翻译过来就是,子夏说,“君子要先取得老百姓的信任,而后再去任用他们,没有取得信任就去任用他们,老百姓就会认为是虐待他们。
,君子要先,取得君主的信任再去进谏,没有取得信任就去进谏,君主就认为是诽谤自己。
”
作为君王,一个国家的代表,君王无诚信之道,那么这个国家早晚会衰败,君王作为一个国家的表率,更要为全国人民树立榜样.孔子提出的治国之道,其基本出发点就是诚信,主持国家政务的人要讲信誉,真要讲信誉,不仅仅对国家好,对发布政令的人也有好处.
一个人要想在人生路上走好,走的远,不能靠一些投机取巧的假把试,要做到诚
信待人,当面临抉择时,不要让自己的道德沦丧,要做到无愧于心,有道德,讲诚信的人,不会因为外物的丢失或得不到而感到沮丧.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内心的真诚出发,以诚待人,定能建立起来和谐社会.
<<论语>>--仁爱 "仁"可以说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了,不足一万六千字的论语,提到"仁"字的有一百九处.可见"仁"在论语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仁"是什么?论语中并
没有给予特定的回答.但是从孔子和学生们话语中可以看出"仁"是充满各个方面的.
死而后已不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亦远乎,” 这时"仁"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将实现仁爱于天下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在肩头,并且要一直到生命的终结,这还不够沉重吗?这的确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宏
伟志向,他们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包括生命.这时他们的共性,虽然好多人说他们是书呆子,但是他们胸中那一腔热血能有多少人看得到,他们从小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自然少不了<<论语>>.他们将论语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身躯中,来践行它们,中国古
代知识分子的确是一群让我们尊敬的群体.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仁爱是他们的使命,在必要关头,他们可以杀身成仁.仁爱这种博爱的使命是高于一切的.
于丹说过关于仁的一段话,她说:"我想,仁爱首先应该是一种人格情怀,它应该
表现为一种高风亮节,一种胸怀大志的气度.这里所说的仁爱,不是妇人之仁,不是那些小恩小爱,而是一种深刻博雅,有使命,有担当的情怀.
可见仁爱不仅仅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人格情怀.这种情怀与使命是高于一切的.从古至今,多少人以仁爱为使命,为担当.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努力实现.过了两千
五百年的仁爱思想在今天也是不可或缺的.多少人现在已经严重缺失了这种思想?多少人还保留了?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其实离我们不远,只要你想要它就来了.如果每个人都充满了仁爱,这个社会还会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结语
世界发展到今天,道德观从来没有如此沦丧过. 在道德观念走下坡路的今天,需
要一本书来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论语>>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而是一个世界,它那闪耀了几千年的光辉现在还在照耀着我们,照亮我们前方的路,指引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