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高考历史复习:新高考历史选考复习的几点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复习范式:
范式一:通史复习法 范式二:以人物、遗产为中心带动必修 的复习 范式三:小专题复习
有精度和深度

1、对考点可以因式分解
例:元朝行省制度(b) a.行省的地位: b.行省设置的原因 c.行省制度形成的过程(补充史料分析) d.行省的设置:(包括宣政院、腹里,地 图落实) e.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 f.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g.行省制的意义:
具体操作: 以阶段为线索,以填空题学案为形式, 从宏观和微观双管齐下使学生掌握考点。 举例:隋唐时期
几种复习范式:
范式一:通史复习法
范式二:以人物、遗产为中心带动必修 的复习
选修四亚里士多德人物复习
必修三 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加试
必修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希腊文明产生的条件)加试 卓尔不群的雅典 罗马人的法律------西塞罗(主张、意义) 选修六 古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加试
有所为·有所不为 —历史选考复习的几点思考
姚 春 波
困惑……
1、为什么学生总是搞不清楚时间、空间? 2、为什么学生总是不能有明确的重要概念, 完备的知识体系? 3、为什么学生拿到题目总是茫然? ……
复习课怎样上才有意义?
有所为

有新意

有精度、深度

有视野

有“网络”

有新意
几种复习范式:
范式一:通史复习法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西斯廷小教堂(《雅典学院》)
选修四孔子
选修四和必修、选修六知识的关联 秦始皇---必修一专题一第2节、必修二专题一第3节(市的发展)、 必修三古代艺术 、选修六长城 、秦始皇陵 唐太宗---必修一专题一第3节,必修二专题一(曲辕犁、均田制、 陶瓷业、纺织业、市的发展)、必修三专题一第2节(科举制的 文化影响)、第3节复兴儒学,选修 六布达拉宫 康熙帝---必修一专题一第4节(清朝的边疆政策),必修二专题 一第4节(海禁政策),选修六长城、故宫、布达拉宫 孔子---必修三专题一,必修二专题一第1节,选修四康熙(崇尚 儒家文化) 亚里士多德---必修一专题六第1、2节(古代希腊、雅典,必修 三专题六第一节,选修六专题四第2节 ) 克伦威尔--必修一专题七(光荣革命),必修二《航海条例》、 打造世界工厂(废除航) 华盛顿—必修一专题七第2节(1787年宪法) 拿破仑—必修一罗马法,一票共和,必修二重商主义,必修三 雨果、《自由引导人民》、司汤达、巴尔扎克
过程:起初是中央派出机构,后为地方常设最高行政机构; 起初只管军事,后来扩大到民政、经济、司法诸方面。
2、关注隐形考点
举例: 考点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c)
教材的编排三目: 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 卢梭对“理性”的质疑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卢梭的浪漫主义要不要考?
(2018.04选考20).“理性是激情的奴隶”——抱持 这样的认识,形成于18—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极大地 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下列项中属于这一时期浪 漫主义思潮的内容是 ①人的情感 ②人的个性 ③尊重自然 ④宽容心态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孙中山---必修一专题三第2节(辛亥革命),必修二专题二第2节 ( 初期兴办实业潮),必修三专题四第1节(三民主义) 甘地---孙中山、一战的 影响 马克思:必修一专题八第1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必修一十月 革命,必修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 列宁---必修一专题八第3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必修二专 题七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毛泽东—必修一专题二第3节(伟大的抗日战争)、专题三第3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四第1、2节,必修二专题三第1节(社 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必修三专题四第2节(毛泽东思 想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必修一专题四第2、3节(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国两制)、 专题五第3节(外交政策的调整),必修二专题三第2、3节(伟大 的历史性转折、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必修三专 题四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牛顿、爱因斯坦—必修三专题七第1节(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 命者)
小通史:按照时序以专题为单位对所有教材重新编排。
例: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古代中国的文化遗产
几种复习范式:
范式一:通史复习法
大通史:按照时序以某阶段划分重新整合教材
例:古代中国 1、第一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距 今170万年前前221年) 2、第二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时期(前 221-220年) 3、第三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589年) 4、第四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隋唐时期(581年— 907年) 5、第五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时期(907 -1368年) 6、第六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 (14—19世纪中期)(1368-1840)
2、关注隐形考点 —关注教材、图册中的图
(2018.0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 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 序排列正确的是 水排、木活字、
材料一 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 非有城郭之制,国俗淳厚,非有庶事之繁,惟以万户 统军旅,以断事官治政刑,任用者不过一二亲贵重臣 耳。……幅员际天,机务日繁,相天下重地,立行省 而分治焉。若稽古制,魏、晋有行台,齐、隋所管置 外州称行台尚书省,唐以诸道事繁,准齐分置。分行 省,其遗制也。 —《元史·百官志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代统治者实施行省制度的主 要原因。
(1)原有的万户、断事官等制度的落后; 借鉴历代地方统治的经验,继承汉族地方官制。
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事务繁杂,急需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材料二 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 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因 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 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 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 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七》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形成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