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言文字运用教学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座

高中语言文字运用教学研究

本课程主要讲以下几个问题:语文知识分类、语言文字运用在高考中的体现、语言文字知识在教材中的分布、教师应具备的语言文字知识、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从这五个方面来思考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的方法。

一、心理学视野下的语文知识分类

我们要涉及一个敏感的话题,就是怎样看待知识。特别是语文界,争议就更大。我们说光有知识,没能力肯定不行;但对绝大数人来说,没知识,就不可能很好的发展能力。《课程标准》很强调语文素养,没有丰富知识的人会有素养吗?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学校主要是以知识为中介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体验,掌握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并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上得到熏陶。前几年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思潮有其合理的一面:就是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是用来指导他们应用的,而不应该是去界定语文现象的。比如:这个短语是什么短语,文章中的一段文字是什么论证方法?这些问题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没什么帮助的。对知识的正确态度取决于对知识的认识。那么什么是知识呢?我们从分类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对知识的分类有不同的表述。下边介绍两种,第一种把知识分为: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是人们对事物的状态、容、性质等的认识。例如,关于什么是指示代词的知识,什么是举例论证的知识,什么是说明文的知识等。述性知识对语文教学是有用的,但作用是有限的。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一种实践能力,是一种“做事”的能力。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光是认识语言,而是要运用语言,不是培养“谈论语言”的人,而是“运用语言”的人。述性知识告诉学生“指示代词”是什么,但掌握了“指示代词是什么”这一知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在阅读和表达时正确应用指示代词知识的实践能力。

语文学习是离不开掌握述性知识的,比如:字的读音、词的写法、名篇名句的背诵等等。《课程标准》强调“积累”,“积累”的容离不开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做什么”、“怎么做”的知识,它是人们关于活动的过程和步骤的认识。例如,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运用指示代词,在上下文里怎么断定它的指代容。我们运用举例论证这一方式可以做什么以及在运用时应注意什么要领。这些知识,就是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对学生的发展作用是巨大的。然而,目前语文教育界急待开发的正是这类知识。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学会学习的知识,即如何确定“做什么”、“怎么做”的知识。“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部组织起来的技能”,“学习过程受部执行控制过程的修正和调节”。

它的特点是通过反思评价达到“元认知”的目的。对策略性知识的掌握,其标志是:明确认识自己面临的学习任务,知道自己目前学习所达到的程度,能调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能进行控制、反省和调节。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容:

A. 学习者在面临学习任务时和实际学习活动展开期间,激活和维持良好的注意力、情绪与动机的状态;

B. 分析学习的情境,提出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和制订计划;

C. 在具体的学习活动展开期间,监控学习的过程,维持或修正学习的行为;

D. 在学习活动结束以后,评价学习的效果,其中包括对学习方法的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认知策略的养成,实乃是授“渔”。也就是让学生受益终身。这类知识是要借助形成性评价来帮助学生构建的。

第二种分类把知识分为现象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加涅认为,知识体系的结构像一个“金字塔”,塔底就是由这些大量的事实、现象构成,中层则是由对这些事实、现象的解释和定义构成,而最上层,则是根据那些“解释”确定的一些“行事规则”。根据加涅关于知识体系的理论,可以把语文知识分为“现象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原理性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所谓现象性知识的学习就是对语料的掌握,包括词语、文句等。这里所谓掌握,就是熟悉化。语文课程是以现象性知识的为主体容呈现的,我们在语文课中学习这么多的课文,第一步就在于熟习和积累“语文现象知识”。所谓概念性知识就是对现象知识加以概括、解说和命题的知识,它一般用概念来表达。在语文教学中,这些知识本身没有直接的目的意义,它要么是教师表述时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某一个现象性知识,它是一个符号、一种工具;要么是为形成原理知识做准备的。在第一种情况下,它起到辅助作用,在第二种情况下,有的概念性知识不需要进入语文教学的过程,而只需老师掌握而已,如“受事”和“施事”这一对概念;有的则需要教师化后,将其嵌入对现象性知识的认识中,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原理性知识,如词的指代义。原理性知识属于“如何做才正确”的知识,所以也叫“规则性知识”。它是对人的行为方式的描述与规,在人们的活动中起着“定向”作用,所以这些知识是可迁移的,利用这些知识可以有效地指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关于如何运用“指示语”的知识,描述了“在句段中,指示语可以代替所指示的事物或前面已经出现的语句,从而使语句更为简洁,使文意更为连贯、语意重心更为突出”的行为规则,掌握这一知识,则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实现语意简练和连贯。从数量上看,语文教学大量接触的是现象知识,需要下力气让学生精细掌握的是原理性知识,而对概念性知识,则选择精要的,让学生知其大概。

语文知识传统的说法是指“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这八个方面分属语言学(含言语学)、文章学、文学三个领域。“篇”和“文”的知识在其他讲座里涉及了。本讲座只涉及语言(含言语)的知识。聚焦点是“语言知识的运用”,而不是语言知识的讨论。

二、语言文字运用在高考试卷中的体现

语言文字运用的围,可以涵盖阅读与表达。在教学中我们习惯把语文教学分为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语文知识教学,依照这种习惯,我们只讨论试卷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试题。

我们统计 2010-2011 年 35 份高考试卷,除上海卷将语言文字运用放在阅读里考查外,其余 33 份试卷都设置语言文字运用的大题。从该类试题在试卷中的分布看,大部分是卷首的 4-5 道客观题和作文前的 2-4 道主观题。

主要容如下:

1 、字音字形,

2 、词语运用,

3 、病句辨别,

4 、语句衔接,

5 、句式变换,

6 、仿写句子,

7 、缩写语段,

8 、标点符号等。

试题不是考查语言文字知识,而是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的试题考的就是述性知识,比如字音字形题。有的试题考的是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仿写句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通过语言文字知识的梳理和运用语言文字知识的训练,来提高他们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试卷中的语言文字运用题就关涉到与其有关的知识的教学。如果我们不正视、不研究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那么只好搞题海战术。

这部分的试题涉及文字学、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修辞学、语用学。当然我们不是要把这些学问搬到中学来,而是要研究这些学问中哪些知识和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直接相关;教师要掌握好其中的哪些知识,才具备教好学生的必要条件;怎样教必要的语言文字知识才能有效、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语言文字知识在教材中的分布

初中的课标教材把语言文字知识放在附录和练习中。高中必修教材中没有语言文字知识的容,选修有一本教材《语言文字应用》,分六课讲解了文字学、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相关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