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公开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教案(共5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教案(共5篇)第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教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导学案1.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积累实词,提高学生文言翻译能力。
(2)深刻领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复习中强化学生认识客观环境与主观因素对人成才的影响。
(3)复习本文举例论证、道理和正反对比论证以及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了解掌握层层深入的论证结构。
2.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学案——课前热身(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四书章句集注》。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其思想核心是:仁义”,主张施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其哲学思想是“性善说”。
著有《孟子》一书。
(二)、解词1、畎亩:田间,田地2、举:举用,选拔3、空乏:资财缺乏,即贫困4、动心:使心惊动5、曾益:增加。
曾,通“增”,增加6、恒:常7、过:过失,此处是有过失的意思8、衡:通“横”,梗塞,指不顺9、作:作为,奋起10、征:征验。
此处有表现的意思。
11、色:面色12、入:在里面。
指国内。
13、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弼14、出:在外面。
指国外15、喻:了解,明白16、苦:使……受苦17、劳:使……劳累18、饿:使……饥饿19、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20、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三)、原文填空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作者承上文例证启下文道理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那些磨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经历磨难的好处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忧患死于安乐复习
死于安乐》
复习课件
普宁二中实验学校 语文组
故 (所以) 天将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 (下达)大任于是 大责任给这样的人, 人也,必先 (给这)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 苦 (使……苦) 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 其心志,劳其筋 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 骨,饿其体肤, 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 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 顺,用来使他的心惊动, 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 (用来……) 动心忍性,曾 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 益 其所不能。 (增加)(通“增”,增加) 承接上文,论证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业,必须生活 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艰苦的磨难(道理论证)
(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 发人的斗志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 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8)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 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才明白 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乐享 受使人委靡死亡。
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
(二)一词多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这样
是 表现
是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征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
证据 验证
《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复习公开课课件
②名词用作动词:人恒过,然后能改
4、其它: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而后作
字词翻译注意点: 1.以课下注释为准, 2.平时要识记准确。 句子翻译注意点: 1.抓重点字词的翻译。 2.抓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 3.抓句意完整,句子通顺流畅。
4、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甲文中,列举舜、傅说...孙叔敖,百里奚等人的事例是为了 论证什么观点?
人才是在苦难中造就的。(生于忧患)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学科班长总结
教师寄语:
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 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 顺,也正是这些考验,让我们一 步步变得强大,变得无坚不摧。 你前进路上的一道道难关,最终 都会化为生命中的宝贵财富,因 为:阳光总在风雨后!
蓝莲花
心中那未来的世界 —冲刺方城一高版 如此的清澈高远 盛开着永不凋零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蓝莲花 我对一高的向往 勤学苦读的生涯 啦啦啦 我的心了无牵挂 穿过拼搏的岁月 也曾感到彷徨 当你埋头的瞬间 才发觉脚下的路
感谢 贵县领导、老师们的 指导! 感谢同学们的配合!
本文档支持任意编辑, 下载使用,定会成功!
题1.声音洪亮,条 理清晰,语言简 练。
2.点评展示成果 的优缺点。 3.补充或阐述不 同观点,最好有 方法的归纳。
1字词 1句子
2
1 3 5
2 4 6
3 4
7
8
①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论证思路:本文采用“分—总”的论证 结构。先用六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人才是在 苦难中造就的(举例论证);然后从正面 论述磨难对于人才的意义(道理论证); 接着由人才的造就扩展到治国,并从反面 论述没有忧患的危害(正反对比论证); 最后得出作者的观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公开课优秀课件
第8页,共38页。
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指示代词,这。 使动用法,使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痛苦。
译:使他的内心痛苦。 1)劳其筋骨。
译: 使他筋骨劳累。
2)饿其体肤。 译:
使他身体饿瘦。
第35页,共38页。
3)空乏其身。
译:使他受贫困之苦。
4)行拂乱其所为。 译: 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5) 所以动心忍性。 译: 使他的心惊动
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第36页,共38页。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
今判断动词义:
: 今义:建筑、修路
; ;
第23页,共38页。
4.一词多义
于: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③征于色(在) ④生于忧患(在)
发: ①发于畎亩(举,被任用)
② 发于声(表现)
而: ①而后作(承接连词)
② 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 )
是 : ①于是人也(这样的)
②今义,判断动词
第11页,共38页。
第3.4段译文: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 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 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 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 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 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 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 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_孟子_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
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些? 3、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是如何论证的?(论 证思路) 4、你知道哪些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关 的名句?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个道理。 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认识“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 看法。
复习重点一:
1、齐读课文,感知本文的朗读节奏,识记生字词的音形。
2、识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文学常识。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思 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 并尊其为“亚圣”,他主张“仁政”,本文选自《孟子. 告子下》。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及其门人所著。它 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现存 七篇
文意把握
3、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是如何论证的? (论证思路)
论证思路:本文先列举六位从低微贫穷而成为 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 的重要性;接着从正面论述磨难对于人才的重 要性,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从反 面论述没有忧患的危害性,最后得出全文的中 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照论证。
文意把握
4、你知道哪些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关 的名句?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个道理
名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名事: 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国,一雪前耻。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 《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 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司马迁……
衡于虑
而后作
《孟子》三章 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孟子》三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复习目标1.熟练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翻译课文。
2.把握内容,概括论点,分析全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梳理全文论证思路。
3.积累相关名言警句和事实论据。
4.了解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一、我们来闯关——背诵关(一)活动一要求:1.背诵文学常识要点。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孟子》是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熟练准确背诵课文和注释,同桌互查,老师抽查。
(二)测一测1.指出通假字并解释(1)曾益其所不能: 同“增",增加。
(2)法家拂士:同“弼”,辅弼、辅佐。
(3)衡于虑:同“横",梗塞,指不顺。
2.词类活用(1)苦其心志:使……痛苦(2)劳其筋骨:使……劳累(3)饿其体肤:使……经受饥饿之苦(4)空乏其身:使……受贫困(5)行拂乱其所为:使……颠倒错乱(6)动心忍性:使……受到震撼,使……坚忍(7)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使……生存;使……死亡(8)人恒过:名词作动词,犯过失(9)则无法家拂士:动词作状语,在国内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动词作状语,在国外3.翻译重点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有所作为。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
古今异义词
• • • • • 所以动心忍性 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 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恒亡 •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也
• 2.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 • 女忘会稽之耻邪 • 3.出自乙文的一个成语 • 4.细读甲乙两文,文中列举人物的事迹,他 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 到什么启示?
复习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含义(多义词, 古 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旨 3.能够熟练背诵课文
写出通假字并解释
• 曾益其所不能 • 困于心,衡于虑 • 入则无法家拂士
一词多义
• 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 • 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后 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问题探究
• 1、短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 2、短文开头列举6位名人的事迹,说明了 什么道理? • 3、一个人经受磨练有何好处?(原句) • 4、你能举出逆境成才的具体事例和格言警 句吗?
西伯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
岁寒, 然后知 松柏之 后凋也。
曹雪芹晚年衣食不保而留《红楼梦》
• 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拓展延伸
• 甲:《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乙: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 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 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 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 同其劳,终灭吴。 •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 舜发于畎亩之中 人恒过 • 置胆於坐 身自耕作
第23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共23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⑥所以动心忍性 动:_使__…___…__受___到__震___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忍:__使__…___…__坚___忍__起___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作状语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_____指__在___国__内________________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____指__在___国__外_________________
④空乏其身
空乏:财___资__缺___乏__,___这___里__是___使__动___用__法___,__译___为___
_________“___使__…___…__身___处__贫___困__之___中__”_______
⑤行拂乱其所为 乱:_扰__乱__,__这__里__是__使__动_用__法__,__译__为__“__使__…__…__不__顺__”___
1.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 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目标
1、背诵全文,积累重要词汇,翻译重 点句子。 2、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章的观 点和思路。 3、体会孟子文章的语言特点。
自主背诵
1.背诵时间共10分钟 2.背诵内容:文学常识、课下注释、全文翻译
文学常识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 轲,字 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 期 儒家 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 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其文章气势充
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_使___…__…___痛__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公开课)课件ppt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CHAPTER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应对挑战的策略
课程中强调了忧患意识对于个人和国 家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 惕,不断进取。
介绍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积 极应对、化危为机的策略和方法。
安乐生活的负面影响
分析了安乐生活可能带来的种种弊端, 如懒惰、缺乏进取心等,警示人们要 居安思危。
评估危机需要综合考 虑危机的性质、规模、 影响范围、持续时间 等因素。
应对危机策略及实践案例分析
应对危机策略包括预防策略、减轻策 略、恢复策略和应对策略。
预防策略注重通过完善制度、加强培 训等措施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减轻策略旨在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和 影响;
恢复策略着重于使组织或个人尽快恢 复正常状态;
见性的心态。
它要求人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居安思危,对潜在的风险和危机
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忧患意识是个人和组织在复杂多 变的环境中保持生存和发展的关
键。
危机识别与评估方法论述
危机识别是通过对环 境、组织和个人的全 面分析,发现潜在危 机的过程。
可采用SWOT分析、 PEST分析、风险矩 阵等方法进行危机识 别和评估。
共赢精神在团队中体现和推广
倡导互利共赢理念
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利共赢关系,鼓励大 家共同努力实现团队目标。
分享知识和经验
鼓励团队成员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促进 团队成员的共同成长。
相互支持和帮助
在团队中倡导相互支持和帮助的精神,营造 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认可和奖励团队贡献
及时认可和奖励团队成员的贡献和成就,激 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目标设定
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孟子·告子下》
题目解说
•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是:忧
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 亡。成语“多难兴邦”“玩物丧志”就 概括了这种思想。 • 题目是文章的主旨、全文的结论。
背景资料
• 孟子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他虽有 宏伟的政治抱负,但始终不得志。 最后只得走孔子的老路:从事教育、 著书立说。另外,孟子的一生又是 战斗的一生,当时的社会是“诸侯 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 盈天下”,因而孔子之道不著。
•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词类活用
• 必将苦其心志(苦:形容词的使动使用 方法,使……痛苦)
• 劳其筋骨(劳:形容词的使动使用方法, 使……劳累)
• 饿其体肤(饿:形容词的使动使用方法, 使……饥饿)
• 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的使动使用方 法,在文中意思是“使……受到贫困之 苦”)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 入:指在国内。则:就。 • 拂:通“弼”,辅佐。 • 出:指在国外。 • 者:代词,指这样一种状况。 • 恒:经常。 • 翻译:而一种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
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 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造成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乱。 • 翻译: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
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妨碍、干扰他的 事业。
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因此:用来……的办法。 • 动:使动使用方法,使……惊动。 • 忍:使动使用方法,使……坚强。 • 曾:通“增”,增加。 • 翻译: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课件
课堂小结
理解默写
字词解释 句子翻译
课文分析Βιβλιοθήκη 论据补充达标检测:见《蓝卡》P.15
1.C 2.(1)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 不具备的才能。 (2) 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 后人们才了解他。 3.痛苦可以使人内心坚强,劳累可以使身体强壮,做事不顺 可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人才是在磨难中造就的, 要经历磨难,才能有所成就,只有把磨难当作成功的垫脚 石,经受住考验,才能到达理想彼岸。 4.语段(一)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语段(二)的观点:居安思危。 共同点:都强调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要有忧患意识,要 居安思危。因为人们往往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 而衰亡。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 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狱官 百里奚举于市。 集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所以 这、这样 使……痛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使……饥饿 使……劳累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使……贫困 违背 扰乱 用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使他的心惊动, 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 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 外来的忧患。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因沉迷安乐而死亡。
理解思考:
1.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名人事例有什么共同特 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共同点:出身卑微,历经艰苦磨练,显露 才干。 道理: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
即时训练——默写填空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 ,饿其体肤, ,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 , 。 2.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 是: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方法 留 补 调 删 易译错的重点句子解释: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患者,国恒亡。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合 作 探 究
①、课文连举古代几位名人的事例,你 认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答:都出身卑微,都经历了艰苦的 磨练,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②、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 么论证方法?作者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答: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 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③、学习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 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 痛苦的磨炼。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自主学习
•
课文背会了吗?重点词还有哪些没有 掌握?哪些句子还不会翻译?同桌互加。
2.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弼,辅弼。 3.衡于虑:通横,梗塞,指不顺。
二、词类活用: 1.人恒过,然后能改: 名作动,犯错误。 2.行拂乱其所为:使动用法,使……颠倒错 乱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坚忍。 使动用法,使……痛苦。 4.必先苦其心志:
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从反面说明忧患意识能 使国家昌盛的句子是: , , 。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 , 。
【2013福建· 三明】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15分) 【甲】《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 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 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 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 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 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 舜其犹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 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 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答:生活上要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 神,学习上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学习退 步了,不必灰心,积极进取。
• 论证思路:本篇采用“分—总”的论证结 构。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说明人才是在苦 难中造就的;然后从正面论述磨难对于人 才的意义;接着由人才的造就扩展到治国, 并从反面论述没有忧患的危害;最后得出 作者的观点。
在2005——2013年河南省中考中, 2006年考察过《生于忧患 死于安 乐》,分值为10分。 涉及考点有:
①词语解释(2分) 2014年河南中
②句子翻译(2分) 考文言文预测
③内容理解(2分)
课内外对比阅读
④开放性试题(4分)
1、能够熟练背诵课文,准确默写文中的 重点句子。 2、能够熟练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 法,并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点 句子。 3、能辨析作者的说理思路,并能判断出所 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5.饿其体肤: 使动用法,使……饥饿。 使动用法,使……受到贫 6.空乏其身: 困之苦。 使动用法,使……劳累。 7.劳其筋骨:
1、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
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
2、古今异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词类活用:
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动心忍性 ②名词用作动词:人恒过然后能改 4、其它: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行拂乱其所为 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理解性默写(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人担当大任之 前,如孟子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所说:“必先 苦其心志, , , 。” 目的是让其经受磨练,增长才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 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 你还知道哪些实事?
司 马 迁 受 宫 刑 而 作 《 史 记 》
曹雪芹举家食 粥而写出了不朽 的《红楼梦》。
爱迪生小时 一边卖报一边作 化学试验。有一 次,不慎在火车 上引起了火,被 车长打聋了一只 耳朵。由于他的 刻苦努力,终于 成为举世闻名的 发明家。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苦 (2)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弼,辅佐 (3)仆闻之 听说 (4)官大者,主恶之 厌恶,讨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D )(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 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不然。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之后才能改正。 (2)可以免于患乎? 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患吗? 4、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