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系统导论实验教学课件_第一堂课
《现代雷达系统理论》课件
![《现代雷达系统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e1cc1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2.png)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雷达系统的运行 过程,评估其性能。
雷达系统性能优化技术
信号处理算法优化
天线设计优化
通过改进信号处理算法,提高雷达系统的 分辨率、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优化雷达系统的天线设计,提高天线增益 、波束宽度等参数,从而提高雷达系统的 探测距离和抗干扰能力。
系统集成优化
软件算法优化
多功能一体化
雷达系统正朝着多功能 一体化方向发展,实现 多种探测、通信、导航 等功能的集成,提高作
战效能。
高分辨率与高精度
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雷 达系统能够提供更准确 的目标信息和环境感知 ,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
向。
面临的挑战
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 展,如何提高雷达系统 的性能、降低成本、减 小体积和重量以及应对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干扰 和隐身目标等挑战是当
雷达通过发射机产生电磁波信号,经 过天线辐射到空间中。当这些信号遇 到目标后,会反射回来,被雷达的接 收机接收。这一过程涉及到信号的幅 度、频率和相位的变化。
雷达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总结词
调制与解调是雷达信号处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调制技术, 可以在信号中加入额外的信息,便于后续处理。解调则是提 取这些信息的过程。
雷达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雷达
01
雷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如
探测敌机和导弹。
现代雷达
02
随着科技的发展,雷达技术不断进步,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
如气象探测、航空交通管制、地形测绘等。
未来雷达
03
未来雷达将朝着更高频段、更远探测距离、更高分辨率和智能
化方向发展。
雷达系统的基本组成
频谱分析是利用傅里叶变换等方法,将时域的雷达信号转换为频域表示。通过 分析频谱,可以了解信号的频率成分、带宽、功率分布等情况,有助于识别目 标类型和运动特性。
雷达系统原理PPT课件
![雷达系统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9bc82e7e21af45b207a826.png)
雷达系统原理
什么是雷达系统?
• 雷达是从天线发射称为微波的甚高频无线电波的导航设备。发射 的无线电波经过 目标(如其他船,浮标,小岛等)反射回来,并 通过相同的天线接受后转换为电 信号。再将这些电信号发送给显 示单元进行显示。雷达使在夜晚或大雾的情况下 发现视线以外的 目标成为可能,并可以使船避免一些潜在的危险。 由于天线发射 的同时在旋转,这样就使本船周边的情况便一目了然。 雷达发射 的微波信号被称为脉冲信号,发射和接收这些信号是交替进行的。 一次 360 度的旋转就有上千的脉冲信号被发射和接收。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关于 SART雷达应答器
• 根据 GMDSS(全球遇险与安全系统)要求,IMO/SOLAS 类型的 船必须配备 SART。当船遇险时,SART 可以自动发出信号,所以 其他船或飞机就可以确定 遇险船的位置。若本船配备了波段的雷 达,并且 8 英里内有船遇险,SART 可以 指引雷达回波到遇险船。 该信号包括了 12 扫频,并在 9.2 到 9.5GHz 的频段传输。 根据距 离的不同,SART 具有 2 种扫频时间,由慢(7.5μs)到快(0.4μs) 扫描或反 之亦然。当接收到该信号时,屏幕上出现一条总长为 0.64 海里被 12 个点平均的 线。最近的 SART 的光点指示遇险船 的位置。当本船接近 SART 1 海里以内时, 雷达上显示快速闪烁 的扫描信号,并有一根单薄的线连接 12 个光点。
弱反射目标
• 目标反射的回波强度不仅取决于与目标间的距离,目标的高度或 尺寸,还要取决 于目标的材料和特性。具有低发射或入射角的目 标,如 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船和木制船发射的都不好。所以, 必须注意 FRP 船,木船或沙,沙洲,泥礁等 物体都是弱反射目 标。 由于与海岸线的距离等,本船在雷达图像上看起来比实际的 海岸线要远,当船周 围有弱反射目标时,应更加谨慎。
雷达基本工作原理课件-新版.ppt
![雷达基本工作原理课件-新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08e9a580eb6294dd886c94.png)
微波传输线 发射脉冲
发射机
T/R 触发器
天线 回波
接收机
电源
船电
显示器
Fig1-2 (2)
回波 船首线 方位
精品
T/R
Receiver
Transmitter
第二节 雷达的基本组成、作用
一、基本组成七部分及作用:
1、定时器(触发电路、同步电路等): 是雷达的指挥中心,产生周期性的窄脉冲——触发脉冲 送:1)发射机:控制发射开始 2)接收机:控制近距离增益 3)显示器:控制计时开始
船舶导航雷达
精品
第一章 雷达基本工作原理
引言
Radar —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无线电探测和测距
雷达:发射微波并接收目标反射回波,对目标进行探测 和测定目标信息
现代雷达 IBS的重要组成部分 定位、导航、避碰
主要传感器
精品
雷达 罗经 计程仪 GNSS AIS ECDIS
二、船用雷达单元构成:
1、三单元雷达: 收发机(触发电路、发射机、接收机、收发开关) 显示器、天线、中频电源
2、二单元雷达: 天线收发机、显示器、精中品频电源
荧光屏的单位长度:在不同量程代表不同的距离
二. 雷达测方位原理
1、利用收发定向天线 ,只向一个方向发射雷达波且 只接收此方向上的目标的反射回波
2、天线旋转依次向四周发射雷达波,则可探知周围 物标的方位——天线的精品方向即目标的方向
触发器
天线
方位与 船首线
收发机 回波
显示器
ARPA
Fig1-2(1)
第二节 雷达的基本组成、作用
5、接收机:超外差式,将微弱回波信号放大千万倍以符合
雷达系统PPT课件
![雷达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6f156102020740be1e9ba8.png)
(1)脉冲雷达方程
设Pt为雷达系统的发射功率,Gt为雷达天线增益,Gr 为雷达天线增益,目标的等效反射截面为RCS, Pt为雷 达发射功率,Rt为目标与雷达之间的距离,Lt为雷达的发 射机馈线损耗,Lr为雷达的接收馈线损耗。
雷达系统接收功率Prs:
Prs
PtGtGr2 •RCS (4)3Rt4Lt Lr
目标的运动速度测定:当目标和雷达之间存在着相对位 置运动时,目标回波的频率就会发生改变,频率的改变 量称为多普勒频移,据此确定目标的相对径向速度。
14
雷 地面雷达:高塔、车、船、地基等为雷达平台
达 平
空载雷达:飞机、导弹、气球、飞艇等
台 天基雷达:卫星、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
电磁波的特性:
15
1.4 雷达系统的基本方程
P jG jK jP tG t4 •R R C t4S•R 2 j •G G t(t )•L p o lL L tjL f
自卫式干扰 (Rt=Rj,Gt=Gt(θ)):
Kj
4PjGjR2j • Lt
PtGt •RCS LpolLjLf
PjGj KjPt4GtR •2 jRCS•LpolL LtjLf 21
以FPGA和宽带 ADC器件为核心构 成的宽带雷达信号
处理系统
以高速DSP器件为 核心构成的雷达
信号处理系统
11
(5) T/R组件
微波光子 收发组件
雷达原理及系统课件:hotz-雷达系统-第一章
![雷达原理及系统课件:hotz-雷达系统-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dbce5206e518964bcf847c72.png)
脉冲雷达的最大无模糊距离:Rmax=cTr/2
发射脉冲串波形时可能产生速度模糊 脉冲雷达的最大无模糊多普勒:fdmax=fr/2
10
2020/4/29
常见雷达波形介绍
两大类脉冲串波形:相参脉冲串和非相参脉冲串
A.源正弦波 B.相参脉冲串 C.非相参脉冲串
11
2020/4/29
第一章 雷达系统基础
1.1 常见雷达波形 1.2 雷达信号模糊函数
1
2020/4/29
背景
发射机 收发开关
天线
目标
终端 显示
信号 处理
接收机
R
雷达依赖天线向空间辐射电磁波,并接收由目标散 射的电磁波,以确定目标的存在。
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具有一定的形式:连续波或脉冲 串,单频的或调频、调幅或相位编码的
27
分辨力
2020/4/29
距离模糊函数与距离分辨率
时延分辨常数 的频域形式
的自相关函数
: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是一对傅立叶变换对 :帕斯瓦尔关系式
频域形式为:
28
2020/4/29
距离模糊函数与距离分辨率
有效相关带宽定义:
★有效域 : 反映了
的能力
频域 :反映了
1(均匀谱)
宽的有效相关带宽反映高距离分辨力
30
2020/4/29
速度模糊函数与速度分辨率
速度分辨问题描述
A、B相对雷达距离相同
fd
fd'
fd
f
' d
fd
只有径向速度差vr 多普勒频移
A
以目标A为基准,则:
fd
2vr
B
雷达介绍PPT课件
![雷达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3e1791ad02de80d5d84033.png)
三、雷达的发展历史
•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 家多卜勒——率先提出了 速度与音高关系的多卜勒 效应。
•1865英国物理学家 Maxwell ——描述了电磁 场理论
•1886德国物理学家 Hertz ——发现了电磁场 并证明了 Maxwell 的理论
05.12.2020 11
05.12.2020 9
二、雷达和无线电通信的比较
雷达与无线电通信的共同点: ➢二者的理论基础是一致的,都涉及到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 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学科; ➢电子系统大部分相似,都包括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机等。
总体来说,雷达系统比通信系统要复杂得多;雷达对 信息获取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雷达的信号形式更 多,更复杂,信号处理更复杂。
三、雷达的发展历史
•60年代,电扫描相控阵天线。美国AN/SPS-33防空相控阵雷 达工作于S波段(2G~4GHz,10cm),方位机械扫描,仰角 电扫描。 •1964年,美国装置了第一个空间轨道监视雷达,用于监视人 造地球卫星或空间飞行器。 •60年代,NRL美国海军实验室研制成探测距离在3700km以 上的“麦德雷”高频超视距雷达,首先证明了超视距雷达探 测飞机,弹道导弹和舰艇的能力,还能确定海面状况和海洋 上空风情的能力。
05.12.2020 15
三、雷达的发展历史
•合成孔径雷达、相控阵雷达、脉冲多普勒雷达在70年代得到新 的发展。 •70年代中期,合成孔径雷达的计算机成像。装在卫星的合成孔 径雷达获得分辨率25×25m的雷达图像,1cm波段的机载合成 孔径雷达可以达到0.09m2的分辨率。 •70年代越南战争后期,出现用甚高频(VHF)雷达探测地下坑 道。 •空间应用方面,雷达用来帮助“阿波罗”飞船在月球着陆,在 卫星方面被用作高度计,测量地球及其表面的不平度。 •70年代,“丹麦眼镜蛇”雷达是一部又代表性的大型高分辨率 相控阵雷达,美国将该雷达用于观测,跟踪苏联勘查加半岛下 靶场上空的多个再入弹道导弹的弹头。
雷达原理与系统 ppt课件
![雷达原理与系统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5d5fd725c52cc58bd6beda.png)
2014年2月
2020/11/24
1
主要内容
1、绪论
2、雷达发射机
3、雷达接收机
4、雷达终端显示器与录取设备
5、雷达作用距离
6、目标距离的测量
7、目标角度的测量
8、目标速度的测量
2020/11/24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2020/11/24
5
1、绪论
1.1 雷达的任务 1.2 雷达的基本组成 1.3 雷达的工作频率 1.4 雷达的应用和发展 1.5 电子战和军用雷达的发展
2020/11/24
6
1.1 雷达的任务
1.1.1 雷达的任务
利用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的相关性,完成以下任务
1、发现目标,确定目标在空间中的位置、运动、航迹等 R,,,Vr
特种雷达:具有特定功能的雷达:如:雷达高度表/雷达引信
按照装载平台: 星载雷达,弹载雷达,机载雷达,舰载雷达,车载雷达,背负雷达 按照技术体制:收发关系和位置 单基地/双多基地,非协同探测(PCL),MIMO
天线技术 单波束/多波束,机械/电/混合扫描,
发射/接收机技术 相参/非相参收发,捷变频,频率分集,
2、识别目标,确定目标性质(F/E,目标类型,目标形状/散射特性等)
1.1.2 探测与定位的坐标系
球坐标系 以雷达自身为原点 R,,,Vr 正北为方位0,仰角以水平面为0 柱坐标系 以雷达自身为原点 D,,H,Vr 正北同上,以海面/地平面高度为0
近似(忽略曲率)转换关系: D R co,H sR sin
W
G 发射天线增益
HotZ-雷达系统(第一章)波形模糊函数 ppt课件
![HotZ-雷达系统(第一章)波形模糊函数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6551037fd5360cbb1adb32.png)
1.1 常见雷达波形 1.2 雷达信号模糊函数
1
背景
发射机 收发开关
天线
目标
终端 显示
信号 处理
接收机
R
雷达依赖天线向空间辐射电磁波,并接收由目标散 射的电磁波,以确定目标的存在。
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具有一定的形式:连续波或脉冲 串,单频的或调频、调幅或相位编码的
2
雷达波形要求
要实现目标的有效检测,雷达信号波形必须同时满 足以下条件:
待测目标尺寸
调制类型
动目标检测
极化方式
多目标检测
波形、环境匹配 (模糊函数) 雷达成像
8
长度参数 距离像 目标识别
常见雷达波形介绍
连续波(Continuous Wave,CW) 频率调制连续波(Frequncey Modulated CW,FMCW) 脉冲(Pulsed)
9
常见雷达波形介绍
CW Radar
-可有效测量固定目标距离 单基系统存在收发隔离问题,双基系统较好
11
常见雷达波形介绍
Pulsed Radar
发射机由发射脉冲开、关 当发射机关闭时,接收机打开 在脉冲间的距离门上感知目标
-可有效测量目标距离 单基地系统的发射机与接收机隔离不是问题 可以测量距离变化率
12
常见雷达波形介绍
足够的能量(看得见) 足够的目标分辨率(看得准) 对需要的回波有很好的选择、屏蔽能力
(选择、对抗能力) 选择的雷达波形要与雷达用途、目标类型、目标环 境“匹配”
3
基本概念
波是一种可在媒介或空间中传播的,连续或突发的 周期性扰动,其到达均值的位移是时间,或空间, 或两者的函数。 电磁波直观解释是发射到空中的能量,这种能量部 分以电场的形式存在,部分的以磁场的形式存在。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有:速度、方向、极化、强度、 波长、频率和相位。 波形是波的周期变化量的瞬时值沿时间表示的图形
雷达原理 教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
![雷达原理 教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bf59c1abeefdc8d377ee321f.png)
• (2)采用ASR-11数字化固态技术后,有望在大幅度降低维护 时间和维护费用的同时,功率节省和安全会获得数量级的改进。老 式的ASR-7和ASR-8雷达采用的是电子管技术,它们要用几百伏的 工作电2020压/7/1,ASR-11使用的是50伏的数字化发射机。
2020/7/1
第一章 绪论
– 雷达的探测目标:
雷达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或称 为二次散射)现象来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 的。
飞机、导弹、人造卫星,各种舰艇、车 辆、兵器、炮弹以及建筑物、山川、云雨等 等,都可能作为雷达的探测目标。不同用途 的雷达,主要探测的目标不同。
2020/7/1
三、雷达回波中的可用信息
• 到19世纪末,人类不仅实现了无线电通信,而且 也证实大型的船、舰对无线电波有反射现象。
2020/7/1
第一章 绪论
– 二、雷达的任务: – 雷达(Radar)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音译缩写.原意是“无线电探测 和测距”,即用无线电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 它们在空间的位置。因此雷达也称为“无线 电定位”。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雷达的任 务不仅是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和仰角,而 且还包括测量目标的速度,以及从目标回波 中获取更多有关目标的信息。
2020/7/1
第一章 绪论
三、雷达回波中的可用信息
• 目标的斜距R--雷达到目标的直线距离OP; • 方位角α---目标斜距R在水平面上投影OB与某一
起始方向(正北、正南或其它参考方向)在水平 面上的夹角。
• 仰角β---斜距R与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OB在铅垂 直面上的夹角,有时称为倾角或高低角。
《雷达基本工作原理》PPT课件(2024)
![《雷达基本工作原理》PPT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3dc068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b.png)
雷达抗干扰与隐身技术探讨
2024/1/28
15
常见干扰类型及抗干扰措施
有源干扰
通过发射与雷达信号相似的干扰信号,使雷达难以区分目标 回波和干扰信号。
2024/1/28
无源干扰
利用反射、散射等方式,使雷达信号偏离目标或产生虚假目 标。
16
常见干扰类型及抗干扰措施
01
02
03
信号处理技术
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 ,如脉冲压缩、动目标检 测等,提高雷达抗干扰能 力。
2024/1/28
雷达定义
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原理进行目标 探测和定位的电子设备。
发展历程
从20世纪初的萌芽阶段到二战期 间的广泛应用,再到现代雷达技 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4
雷达应用领域及重要性
应用领域
军事、民用航空、气象、海洋监测、 地质勘探等。
重要性
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保障国家安全、提高航空安全、预 测天气变化等。
强化信号处理部分
信号处理是雷达技术的核心,建议增加相关 课时和实验,深入讲解信号处理技术。
2024/1/28
33
课程安排建议和拓展学习资源推荐
• 引入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雷达技术不断涌现,建议课程中加入新型雷达技术的介绍和 讨论。
2024/1/28
34
课程安排建议和拓展学习资源推荐
2024/1/28
02
在安检、反恐、生物医学等领域 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2024/1/28
30
06
总结回顾与课程安排建议
2024/1/28
31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雷达基本概念
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 距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军事、民 用等领域。
雷达原理ppt课件68页PPT知识讲解70页PPT
![雷达原理ppt课件68页PPT知识讲解7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851845daef5ef7bb0d3c49.png)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雷达原理ppt课件68页PPT知识讲解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雷达讲座第一章ppt课件
![雷达讲座第一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2f7e404693daef5ff73d3d.png)
序言
气象探测中心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Center
序言
气象探测中心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Center
序言
气象探测中心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Center
序言
气象探测中心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Center
序言
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应用效益
实现了在15分钟内天气雷达资料产品的共享,实现 对台风、暴雨、强对流等重大灾害性天气全天候监测。
促进强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发展,短时预报准确率 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了3%-5%,预报时效提前几十分钟到 数小时,在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气象服务中不可或缺。
抗御自然灾害:低温雨雪(2008)、汶川特大地震(2008) 重大气象事件保障:北京奥运会(2008)、国庆60周年庆典 (2009)、
广州亚运会(2010)
气象探测中心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Center
序言
报告分为以下四部分内容:
第一章 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网建设情况 第二章 雷达资料信息传输存储以及共享平台建设 第三章 天气雷达对天气系统监测能力 第四章 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软件开发进展
气象探测中心
第一部新一代天气雷达于1999年底在安徽 省合肥市建成。到2010年底,已建成164部新 一代天气雷达。到2014年底,将建成216部新 一代天气雷达。
新一代天气雷达网依据多年来台风、暴雨 气象探测中心 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统计特征以及M人ete口orological Observation Center
环境条件
1雷达导论—概论-PPT课件
![1雷达导论—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fb7721f78a6529647d532f.png)
双基地雷达(Bistatic)
作用距离大,抗隐身,抗干扰,抗摧毁。
多基地雷达(MIMO)
近两年开始热门,全面提高雷达性能。
雷达网(Radar Net)
全方位探测,多层次数据融合,老雷达发挥新威力,反隐身。
雷达距离方程
Rmax
P
G
t
t
PG t t Gr 3 min (4 ) P
雷达的技术发展历史(II)
四十年代前期,美国将磁控管振荡频率提高到10GHz, 使得小型化、机载以及精确测量成为可能(“黑寡妇” 战斗机及SCR-584高炮)。 四十年代后期,大功率行波管及速调管出现,为相参 处理提供可能,发明出MTI技术。 四十年代后期,Bell Lab首次实现脉冲压缩技术。 五十年代,单脉冲测角技术出现。 六十年代,相控阵天线进入实用化阶段。 七十年代,固态微波技术进入雷达领域。 七十年代,数字技术开始成熟,MTD,SAR等出现。
精选ppthf330mhzothvhf30300mhz超远程侦查uhf3001000mhz超远程侦查12ghz远程侦查24ghz中程侦查气象48ghz中程侦查跟踪812ghz警戒跟踪制导ku1218ghz成像1827ghz很少使用水汽ka2740ghz高分辨成像航管mm40ghz新型应用精选ppt民用雷达空管航管雷达导航机载舰载导航雷达气象云雨雷达风速雷达遥感测绘雷达勘探雷达执法探地雷达穿墙雷达交通测速雷达防撞雷达军用雷达侦查战场搜索雷达警戒预警雷达火控炮瞄雷达制导引信弹载雷达精选ppt雷达连续波雷达脉冲雷达fmcw非相参雷达相参雷达单基地雷达monostatic常规雷达样式发射接收天线合一需要隔离器
雷达系统导论1(精制研究)
![雷达系统导论1(精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4ea816e580216fc700afdc5.png)
雷达系统导论1一、目标径向速度的测量连续波雷达:发射、接收连续波,其工作的基础是多普勒效应:当雷达与目标存在相对运动时,回波频率会发生变化。
1.运动目标的多普勒频率[1]p264~265设雷达发射信号)cos()(0t t s ω=,目标回波信号为)](cos[)()(0R R t t K t t Ks t r -=-=ω,设初始距离0R (0=t 时的距离)处有一个径向速度为r v 的目标接近雷达,则 (1) 常用多普勒频率表达式c t R t R )(2=,t v R t R R -=0)(,则收发差频信号的相位、频率为:dtt dR dt t d f t R t t d R )(2)(21)(4)(0λφπλπωφ-==-=-= 故目标运动所引起的多普勒频率为r d v f 2= (1)由于运动目标引起多普勒频移,我们可以从发射信号中区分出接收信号,并能测量其相对速度。
上面公式正是雷达测速的基本原理。
注意:上面所得运动目标多普勒频率公式λr d v f 2=的使用前提是利用接收信号相位减发射信号相位(差频时),这样一来相向运动的目标对应正多普勒频率,远离雷达的目标回波多普勒频率为负,这已成为公认常识,但必须记住其应用条件。
当差频采用发射减接收时,则r d v f 2-=,这样为取得与常识相一致,在频谱显示时必须将正负频进行对调(原岸基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系统就是这样)。
(2) 精确的多普勒频率公式在t 时刻接收到的回波是在R t t -时刻发射的,而照射到目标上的时间为2Rt t -,照射时的目标距离为:)2()2(0R r R t t v R t t R --=-而往返)2(R t t R -距离所需的时间正是目标的延迟时间R t ,故ct t R t R R )2(2-=可解得:rr R v c t v R t --=)(20,则目标回波为:⎥⎥⎦⎤⎢⎢⎣⎡⎪⎪⎭⎫⎝⎛+--+=⎥⎦⎤⎢⎣⎡---+=r r r r r r v c R t v c v c K v c R t v c v c K t r 000002cos 2cos )(ωωω 上式表明回波频率为)221()1)(1(1122022000ΛΛ+++=++++=-+=-+=cv c v f c v c v c v f c v c v f v c v c f f r r r r r r r r r一般c v r <<,忽略上式中的高次项,则可相当准确地近似为:λr v f f 20+≅即目标径向运动所引起的多普勒频率为:λr d v f 2=,这与常用的多普勒频率表达式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到一维特性后推广到其它各个时刻,就可以得到整个白噪声
而任意两个时刻之间是不相关的。
过程的特性;因为其任一时刻的一维概率密度函数都是相同的,
随机过程的简化方法
一阶矩
均值
E[ x(t )] xP ( x)dx
二阶矩
相关函数 均方
rxx (t1 , t 2 ) E ( x(t1 ) x(t 2 )] E( x )
幅度:瑞利分布、韦布尔、复合k分布
功率谱:高斯谱,双峰
7
2.2 概述
雷达系统的输入:
杂波
气象杂波
云、雾、雨、雪、冰、雹等产生的杂波 幅度:瑞利分布 功率谱:高斯谱 仙波
海鸟等所产生的杂波
点或面杂波
8
2.2 概述
雷达系统的输入:
干扰 有源干扰
各种雷达欺骗信号
高功率的工业噪声
u F ( )
根据反函数,可以求取随机变量的抽样公式
i F 1 (ui )
17
直接抽样
• 利用直接法产生其它分布随机变量
[a,b]区间上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
指数分布随机变量:E ( x) , D( x) 2
1
1
瑞利分布随机变量
E ( x)
2
1.25 , D( x) (2 ) 2 0.43 2
2
x1 x2 P( x1 x2 )dx1dx2
x 2 P( x)dx
方差
Var[ x(t )] E[( x(t ) E[ x(t )]) 2 ] E[ x 2 (t )] {E[ x(t )]}2
29
平稳随机过程
定义
严平稳 宽平稳
P[ x1 (t1 ), x2 (t2 ),, xn (tn ),] P[ x1 (t1 ), x2 (t2 ),, xn (tn ),]
p(| m p | ) 1 N
p
只差
13
蒲丰问题
• 人工仿真结果
仿真者 Wolf(瑞士) Fox(英国) Lazzarini(意大利) 时间 1850 1894 1901 仿真次数 5000 1100 3408 近似值 3.1596 3.1419 3.1415
14
蒲丰问题
• 计算机仿真:
巩固一些基本概念 的理解,增强计算机仿真能力
• 考核方式
每次课余作业10分,直接计入总成绩
3
联系方式
• Tel:68918850-86 • Add:7#403 • Email:z.ding@
4
2.1 参考书目
• 杨万海 雷达系统建模与仿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 版社 2007
产生两个独立变量 y, 的随机抽样序列 y , , i 1, 2,..., N ,它们服从[0,1]区间上的均匀分布 分别将随机变量 y , 变换成[0,R]区间和[0,pi]的 区间上的随机序列 xi Ryi ,i i , i 1, 2,..., N 在计算机上检验不等式 xi L sin i
2 x1 81, x1 6561 2 x2 56, x2 3136 2 x3 13, x3 0169 2 x4 16, x4 0256 2 x5 25, x5 0625
: :
: :
25
0.18, 0.56, 0.13, 0.16, 0.25, 0.62,...
i i
i i
重复上述步骤N次,统计成功次数
1 xi L sin i m( xi , i ) 0 else
计算
ˆ p
1 m( xi , i ) N n 1
N
ˆ
2 LN R m( xi , i )
n 1 N
15
2.4随机变量仿真
• 随机变量仿真:
根据随机变量的特性及参数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上产 生服从给定统计特性和参数的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的仿真就是通常所说的随机变量的抽样。 前面介绍的均匀分布随机数列是由[0,1]区间上均匀分布的随机总体 中抽取的简单子样 但在雷达、导航、声纳、通信和电子对抗等系统中,应用最多的概 率模型还是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瑞利分布、莱斯分布、韦布尔分 布、对数正态分布 以[0,1]区间上的均匀分布随机总体为基础,可以通过此均匀随机序 列变换成某一给定分布的随机数序列
E[ x(t )] E[ x] , rxx (t1 , t 2 ) rxx (t 2 t1 ) rxx ( )
物理意义
功率谱
Pxx ( f ) rxx ( )e j 2f d
30
高斯白噪声
多维高斯分布
P( x ) 1 (2 ) C
无源干扰
箔条干扰 各种角反射器
9
2.2 概述
信号处理主要功能
提取有用信号,抑制无用信号,使得人们在噪声、杂 波和干扰背景中实现对有用信号的检测和识别
随机变量的计算机仿真
噪声、杂波和干扰等可以使用随机变量描述 统计试验法(随机抽样技术) 蒙特卡罗法(Monte Carlo Method)
伪随机数
• 仿真中所采用的随机数发生器不是在概率论意义 下的随机数,只能称为伪随机数(pseudorandom number) • 无论哪一种随机数发生器都是按一定的递推算法 得到
• 如果算法选择合适,通过统计检验后能具有较好 的统计性能(如均匀性、独立性等),仍然可以 用于仿真
26
2.5 随机过程的描述
16
随机变量的抽样方法
• 直接抽样
也称分布函数特征法,利用积累分布函数的特性来获得 给定分布随机抽样 如果随机变量 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f ( x) ,那么随机变量 u f ( x)dx 在区间[0,1]上服从均匀分布 如果随机变量 的概率密度函数 f ( x) 已知,就可以得到
2 n 1 2
e
x T C 1 x 2
, C ij E{[ xi E ( xi )][ x j E ( x j )]}
白噪声:二阶矩过程;相关函数为 函数,功率谱为均匀谱
rxx ( ) N ( ) Pxx ( f ) N
31
2.6 相关雷达杂波的仿真
得以应用
11
蒲丰(Buffon)问题
• 蒲丰(1707~1788)
法国数学家、自然科学家 几何概率的开创者,蒲丰投针试验
1 0 xR f ( x) R 0 else
1 0 f ( ) 0 else
1 0 x R 0 f ( x, ) R 0 else
• 马文淦 计算物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2
• 朱华,黄辉宁,李永庆,梅文博 随机信号分析 北京理 工大学 2002 • 徐昕,李涛,伯晓晨 Matlab工具箱应用指南系列 电子 工业出版社
5
2.2 概述
雷达系统的输入:
信号
有源雷达:观测目标反射的信号
无源雷达:观测目标的各类辐射信号
外部噪声
天电噪声、工业噪声、各种同频无线电设备产生的无线电
信号
内部噪声
天线噪声和接收机噪声:电阻热噪声,电子管,晶体管,放大器,
元器件的电子不规则热运动
6
2.2 概述
雷达系统的输入:
杂波
地物杂波
山脉、丘陵、树木和楼房等地形和地物产生的杂波
幅度:瑞利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韦布尔分布 功率谱:高斯谱和全极型谱,包括马尔柯夫谱 海洋杂波 海洋中的浪和涌产生的杂波
10
2.3 蒙特卡罗法
蒙特卡罗法:
通过对实际过程的建模、随机抽样和统计试验来 求解各种工程问题、数学物理、社会生活等不同 问题的近似解的概率统计方法 二战研制原子弹中,冯.诺伊曼使用摩纳哥的 Monte Carlo命名 17世纪人们使用投针试验的方法决定圆周率
上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该方法
• 随机变量的仿真
采样间相互独立
• 随机过程的仿真
时间或空间上相关 概率分布和谱密度 随机矢量的仿真:时间序列
32
随机矢量
雷达系统导论实验教学课件
丁泽刚 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 2009.11
1
实验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 1 高斯白噪声仿真 • 2 FFT数字信号处理仿真 • 3 MTI\MTD\PD 恒虚警仿真
2
实验课程简介
• 实验课程学时:
9个学时,即三次课
• 上课形式:
课堂交流 课下计算机仿真
• 主要目的:
仅用随机变量还不足以完全描述一个噪声,它只能描述 噪声在某一点的可能取值;要想完全描述一个噪声,必 须在随机变量描述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每一个时刻是随机变量,用每一个时刻的多维联合概率 密度函数描述
p[ x1 (t1 ), x2 (t2 ),, xn (tn ),]
随机变量+时间变化=幅度分布+谱
2
, D(ri ) 0.43
• 产生
2
( n) x 2 j
j 1
n
E ( xi ) 0, D( xi ) 1
22
其它抽样
• 变换抽样 • 选舍抽样 • ……
23
均匀分布随机数的产生
• 读取的随机表:存于计算机外部存贮器
Tippet四万随机数表 Rand百万随机数表
27
2.5 雷达接收机噪声的描述
包络检波前:高斯分布白噪声;噪声功率:
包络检波后:瑞利分布白噪声;噪声功率:
对于白噪声,由于任意两个时刻的噪声样本互不相关,因此可 以用一维概率密度函数进行描述;其多维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就 是一维概率密度函数的联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