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于中国

合集下载

斯密理论在中国影响的三个阶段_为_国富论_问世二百三十周年而作.kdh

斯密理论在中国影响的三个阶段_为_国富论_问世二百三十周年而作.kdh
在交换理论方面, 斯密对交易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斯密说: “不论是谁, 如果他要与旁人作买卖, 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 我以我要的东西吧, 同时, 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 这句话 是交易的通义。”[4] 这句看来、听来都十分易懂的话却包含了市场 经济中人们行为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要想交易成功, 必须让别 人在交易中得到利益。正如斯密所说: “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料 和饮料, 不是出于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 而是出于他们
经 济 学 说 史 上 讲 《国 富 论 》, 是 为 了 认 识 马 克 思 主 义 政 治 经济学的产生确实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伟大革命; 关于研究和宣 传斯密经济理论的一册册书和一篇篇文章, 重点始终在价值论 和分配论上。这就是我们宣传和研究 《国 富 论 》 第 二 阶 段 的 基 本情况和主要倾向。
关 键 词 《 国富论》 维新变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源 发展市场经济 作 者 尹伯成,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 上海: 200433)
伟 大 的 英 国 古 典 经 济 学 家 亚 当·斯 密 的 代 表 作 《国 民 财 富 的 性 质 和 原 因 的 研 究 》 ( 简 称 《国 富 论 》) 问 世 已 经 230 周 年 了。这部巨著在经济学说史上甚至整个人类思想史上的意义和 影响, 早已举世公认。然而, 《国富论》对我们中国的意义和 影响究竟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 过去我们是怎么认识的, 今后 应如何认识, 这不仅关系到对斯密理论本身的评价, 也关系到 今后我们能不能根据时代的需要来研究西方经济学说, 以便从 中得到借鉴。
2006.4
由主义学说, 当作反对封建压迫、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理论 根据。至于《国富论》中的劳动价值论, 丝毫没有引起当时中 国人的重视。作为《原富》的译者, 严复甚至批评斯密的劳动 决 定 价 值 的 观 点 是 “智 者 千 虑 之 一 失 也 ”。 劳 动 价 值 论 尚 且 如 此, 剩余价值思想就更不用说了。总之, 在严复看来, 斯密学 说对当时中国的意义, 全在于他的经济自由思想。这一思想在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人士中也确实引起共鸣, 被当作可能对富国 强兵有用的政策思想。然而, 由于当时整个中国社会发展还缺 乏对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需要, 加上该译本使用的是文言, 故 《原富》的影响远不及严复所译 《天 演 论 》 等 书 那 么 大 。 这 是 《国富论》在中国传播第一阶段的基本情况。

亚当·斯密《国富论》所涉中国经济论及其当代启示

亚当·斯密《国富论》所涉中国经济论及其当代启示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ghai Economic Management College 第18卷第2期2020年3月Vol.18No.2Mar.2020DOI:10.19702/ki.jsemc.2020.02.001中图分类号:F09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988(2020)02-0001-08亚当•斯密《国富论》所涉中国经济论及其当代启示杨培雷(上海财经大学,上海200433)摘要:亚当•斯密生活的时代正是清朝乾隆时代,而“康乾盛世”并没有与西方工业化的发展同步,从而丧失了一次重大的世界性的历史发展机遇。

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有关论述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中的重要原因。

同时,研读相关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观念变革重要性”“放眼看世界重要性”“制度变革重要性”“开拓世界市场重要性”以及“追求真实价值重要性”等对当代中国深化经济改革和开放的诸多有益启示。

关键词:《国富论》;甲申国难;康乾盛世;历史机遇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文简称《国富论》)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1776年3月《国富论》出版后,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影响力所及不仅仅限于英国、欧洲 大陆和北美,整个世界可谓为之疯狂。

在学说史上,《国富论》出版被称为“斯密革命”,即革了重商主义的命,建立了市场“自然秩序”的理论基础,因此,亚当•斯密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在实践意义上,《国富论》强调了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为“自由企业”立言,因此,亚当•斯密也被称为“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恰是英国进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阶段,是欧洲大陆正处在封建制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萌芽阶段,而当时的中国处在“康乾盛世”。

透过《国富论》中对中国当时经济的论述,可以探析“盛世”之下的真实经济状态,解答为什么在历史重大转型(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机遇期,中国丧失了重大的机遇,以至于出现了此后百年来的积贫积弱、饱受凌辱的国运。

《国富论》读书笔记(1600字)

《国富论》读书笔记(1600字)

《国富论》读书笔记(1600字)《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由亚当·斯密于17xx年开始著作,历时6年,终于完成《国富论》第一稿。

之后3年,又进行重新修订,于17xx年正式出版该著作。

十年磨一剑,《国富论》在经济思想史上构建了第一个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经济学体系,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

在经济危机波及全球的当下,反思经济危机爆发的来龙去脉,很多人开始从传统经济学著作中找寻蛛丝马迹。

可见《国富论》等经典著作对现代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非同一般,对引导人们走出经济危机大有裨益,这也正是经典的永恒魅力。

《国富论》一书分别由:论劳动分工及分配,论财富的性质、积累和使用,论各国财富增长的方式,论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论国家的财政这五大部分组成。

在“第一章:论劳动分工及分配”中,亚当·斯密从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着手,经过深入研究后他认为劳动分工能使生产力得以成倍提高,而且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这一重要概念。

同时,劳动分工也促使劳动生产专业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打破,劳动产品的交换迫在眉睫,而交换所需的媒介——货币也是呼之欲出。

产品的最终归宿为:劳动资本、资本利润和土地地租三项。

在“第二章:论财富的性质、积累和使用”中,亚当·斯密开创性地把资产细分为用于消费的资产(维持日常生活的产品)、固定资本(机器和设备)和流动资本(食料、材料、成品和货币),这样深刻透彻的见解史无前例。

另外,亚当·斯密还划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剖析了人们的借贷行为,分析了资本运用方法的不同对生产性劳动产生推动作用的差异。

在“第三章:论各国财富增长方式”中,亚当·斯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给欧洲各国带来的社会结构上的巨大变革出发,研究其财富增长方式的变化。

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第一,生活的基本需要刺激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农村的兴起推动城市的进步,最终加速国家财富的增长;第二,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致使大片土地不利于改良,更不利于生产方式的改革,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地主不愿意改革,以致失去自己的权利、地位和财富);第三,都工商业的增加与富裕,对农村的改良与发展有三大贡献——首先,为农村的土地生产物提供一个巨大而便利的市场,从而鼓励了农村土地的开发与进一步改进。

《国富论》中的市场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关系

《国富论》中的市场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关系

《国富论》中的市场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国富论》中的市场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关系摘要:《国富论》被誉为经济学史上一部开创性的杰作。

其中,亚当·斯密提出了市场经济理论,这对全世界的经济繁荣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市场经济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模式,也是在斯密的市场理论下得以蓬勃发展的。

本文首先从五个方面展开分析,说明市场经济理论是如何指导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

随后,本文列举了五个与中国市场经济相关的案例,以此加深对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认识。

关键词:国富论、市场经济理论、中国市场经济、指导作用、案例分析目录:一、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1. 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理论2. 中国市场经济及特点3. 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中国市场经济发展4. 中华民族的传统经济文化与市场经济5. 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景二、案例分析1.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实践与市场经济理论2. 中国电商产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理论3.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理论4.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理论5. 中国农村市场化的推进与市场经济理论一、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1. 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理论自由市场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是经济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石。

自由市场理论的核心是经济活动通过价格机制由市场自主调节,即生产者和消费者自由决定生产和消费,而政府的干预会破坏这种调节机制。

在自由市场理论中,资本主义经济被描述为自我调节体系,产生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由于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在帮助其他任何参与者实现他们的利益。

因此,市场经济是自己调节和自我完善的,但要确保市场经济的稳定,政府也需要对市场的规则进行干预。

2. 中国市场经济及特点中国市场经济是指在中国国内率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体,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发展道路,一般认为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92年以来,中国市场经济才逐渐形成。

亚当斯密国富论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

亚当斯密国富论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

亚当斯密国富论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他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取决于经济自由、私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巨大。

《国富论》全书是围绕国民财富的增长这一主题而展开的,论述的中心内容就是如何通过市场经济来发展社会生产,达到“富国裕民”。

为此,斯密提出了一系列超越前人的经济理论来加以论证,其中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主要有:分工理论:斯密认为,劳动是财富之父。

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途径是分工。

斯密以制针手工工场为例,说明了分工能数千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交换理论:他认为,分工的发展往往受到交换范围即市场规模的限制。

斯密指出:“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

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生专务一业。

”价值与价格理论:他首先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他认为,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而是由劳动决定的。

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斯密认为,为了实现国民财富的增长,最好的办法是让每个人按照自然秩序自由地从事经济活动。

所谓“自然秩序”,在斯密看来,是指从人的本性产生而又适合人的本性的秩序。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表述的思想,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回顾我国建国以来走过的曲折道路,我们感到,斯密的思想对我国今天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

市场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最有效的运行机制。

市场机制,即指运用市场(价格)方式来配置社会经济资源。

市场机制是提高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体制条件。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重视与之相应的自由竞争环境的创造,破除经济活动中人为的封锁和垄断,在有关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下,自由而公平地展开竞争。

尊重私人利益、发挥微观主体的能动作用。

《国富论》中的中国

《国富论》中的中国

《国富论》中的中国作者:罗菁婧来源:《华人时刊·下旬刊》2015年第06期【摘要】国家财富在斯密看来是该国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价值,或者是在国内流通的贵金属的数量。

由此来说,斯密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应当是该国劳动年产量更加丰富,流通中的贵金属数量更加庞大,这与重商主义观点基本一致。

【关键词】国富论;国家财富;中国经济中图分类号:F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6-014-01一、国富论对中国的判断“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

”这句话体现了斯密对中国最基本的两个判断:第一,在当时,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第二,中国经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

毫无疑问,中国是当时最富裕的国家。

那么在斯密看来什么是财富?从《国富论》的英文全称“AN INQUIRY INT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可以看出本书聚焦点就在于财富,而斯密在斯密提出的经济学的两个目标中(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和生和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可以看出,所谓财富应该是国富民强。

那么《国富论》中文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国民应当指的是国家和人民。

国家财富在斯密看来是该国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价值,或者是在国内流通的贵金属的数量。

由此来说,斯密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应当是该国劳动年产量更加丰富,流通中的贵金属数量更加庞大,这与重商主义观点基本一致。

依据这个判断标准斯密进而对比得出结论,中国、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斯坦这三国是世界最富的国家。

中国是如此的富有,出产的茶叶、丝绸、陶器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对手,畅销各个国家,贵重金属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

为了追寻财富,开辟另一条商路,欧洲人于15世纪末开始了漫长的旅程——从海路寻找中国。

中国最终还是被欧洲人“发现”,而传到欧洲的游记让斯密发现近500年来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的状况几乎没有变化,斯密判断中国的财富“已经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度”。

浅谈《国富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浅谈《国富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浅谈《国富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浅谈《国富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摘要::亚当·斯密是英国杰出的政治经济学家, 他于 1776 年出版的经济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即《国富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巨作。

亚当·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取决于经济自由、私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高度重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

该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经济人;经济自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从手工业向制造业过渡的时期,他创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从人的本性出发,将人类欲望、动机等心理因素引入经济学理论,提出了经济运行机制理论。

他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信奉完全的经济自由主义,以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足,是其理论的缺陷。

一、《国富论》的核心思想亚当·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取决于经济自由、私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巨大。

他的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的核心内容基本上贯穿了这一思想。

1、“经济人”的理性逻辑亚当·斯密从人的本性出发,将人类欲望、动机等心理因素引入经济学理论。

斯密认为,人类的利己性是一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财富增长的原动力。

斯密对“经济人”的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利己是“经济人”的本性,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

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对财富的追求是每个社会大多数劳动力行动的动机。

另一方面,理性的“经济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最终会促进公共利益。

斯密强调,人又具有理性,每个人是自己利益的最好判断者,按照自己的判断和方式行动,如果外界不加干预,他不仅会达到个人效用和利益的最大化,而且有助于推进公共利益。

也就是说,个人对私利的追求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最终使整个社会受益。

国富论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启示

国富论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启示

国富论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启示浅谈《国富论》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启示前几周一直在读亚当-斯密写的《国富论》,这本书全名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亚当·斯密是英国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的创立者,他被奉为“经济学之父”。

该书初版于1776年,与美国的《独立宣言》同年发表。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其成文之后的200多年时间里,先后赢得了无数荣誉:“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影响世界历史的10本书之一” 等。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克勒在其名著《文明史》中,甚至认为“这本书对人类幸福做出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所做贡献的总和”。

而经典的可贵之处在于你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无疑就是这样的经典。

这次的阅读,我把切入点选在了“《国富论》之于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启示”。

21世纪以来,国际经济变化比以往更是风起云涌,中国在这十几年中的发展是举世瞩目的。

简而言之,成就显著,问题依旧。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中国在第二个十年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经济体制的改革还需继续深化。

事实早已证明,靠计划经济是不能够富国强民的,中国的发展必须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

自由和法制是市场经济的有力保障,而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真正根植于社会的自由和法治传统,亚当·斯密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个契机。

因为他代表着一种新的思维,一种颠覆两千年中国封建传统的思维。

这就是自由主义,一种基于个人至上理念的哲学。

亚当·斯密生于苏格兰,在十八世纪的苏格兰,有一个思想传统,叫做“自然秩序”理念。

这种自然秩序是通过未预期的社会结果形成的,也就是说,市场,像语言、法律体系和许多其他现代社会制度一样,不是中央计划或集体调整的结果,而是因很不相同的原因而行事的个人行为的未预期的的社会结果。

这种思想乍看平凡无奇,细味其中蕴含的经济意义却极为深刻。

因为一旦接受这一观点,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让政府指导市场运行的传统观念,让自由市场机制成为指导我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The Wealth ofNations)出版。

此书出版后在英国和欧洲引起很大反响。

斯密生前出了5版,以后逐渐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传播。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学东渐,包括亚当·斯密理论在内的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也传入中国,并受到中国知识界的广泛关注。

对于亚当·斯密及其学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情况,学术界虽然有些相关论述,但大多语焉不详,缺乏深入的阐述和专门研究。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以阐明它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

一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已开始关注亚当·斯密的著作。

当中国第一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出使英国时,曾与正在此考察财政的日本井上馨等人讨论“查考英国税课当看何书”的问题。

他在光绪三年(1877)二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询其所读洋书,一种曰阿达格斯密斯[Adam Smith,亚当·斯密],一种曰长斯觉尔密罗[John StuartMill,约翰·穆勒]。

所言经国事宜,多可听者。

中国人才相距何止万里,为愧为愧!”随同郭嵩焘出使英国的副使刘锡鸿也在出使笔记中提到此事:“正使叩以查考英之税课当看何书,井以书名《威罗士疴弗呢顺士》者为答。

威罗士者,丰也;疴弗呢顺士者,国也,书言丰裕其国之道,故名。

此书系挨登思蔑士所著,难于翻译,非习英文者不能翻译。

”)他们所“查考”的书,实际上就是亚当·斯密的the Wealthof Nations。

这大概已经是在这部名著问世整整100年之后,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的名字,不过两者对该书的具体内容皆言之未详。

《富国策》的翻译出版,则使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首次传入中国。

从1874年起,京师同文馆即以“富国策”之名开设经济学课程。

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 国策 ” 富 之名 开设 经 济 学课 程 。当 时 的总 教 习 、 美 国传教 士 丁 韪 良 以 英 国 经 济 学 家 亨 利 ・法 思 德
斯密及其《 国富论》 在近代 中国的传播 进行全方位 的考察 , 以阐 明它对 中 国的意义 和影 响 。
( er Fw e ) 政治经济学手册》 M n a o P . H n a ct 《 y t ( aul f o 1i l cn my 为 教 材 , 绍 西 方 经 济 思 想 ; 8 0 ic o o ) ta E 介 18
思 主 义 的 来 源 的 辅 助 读 物 。这 个 过 程 , 映 了亚 当 ・ 密理 论 深入 中 国社 会 的程 度 。 反 斯
[ 关键词 ] 当 ・ 密; 国富论》; 亚 斯 《 近代 中国; 传播 [ 中图分类号 ] 0 13 ; 2 F9 .3 K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2—30 (0 0 0 0 9 0 10 9 9 2 1 )9— 0 5— 5
入 的阐述 和专 门研 究 。 因此 , 们 有 必 要 对 亚 当 ・ 我
论》 的名字 , 不过两者 对该书 的具体 内容皆言之未 详。 《 国策》 富 的翻 译 出版 , 使 亚 当 ・ 密 的经 济 则 斯 理 论 首次传 人 中 国 。从 17 8 4年起 , 京师 同文 馆 即 以
“ 考英 国税 课 当 看 何 书 ” 问 题 。 他 在 光 绪 三 年 查 的 ( 8 7 二月 的一 篇 日记 中写 道 : 询 其 所读 洋 书 , 17 ) “ 一
《 凡例》 , 中 丁韪 良说 : 论此学 者在 泰西 以英 国为 “ 最 。百年 来 名 家 迭 出 , 斯 美 氏 、 客 多 、 尔 如 梨 弥 氏”3。第 1卷 《 生 财 》 道 : 富 国策 所 论 述 者 , | J 论 写 “

亚当斯密国富论参考文献

亚当斯密国富论参考文献

亚当斯密国富论参考文献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经济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参考文献:
1. 亚当·斯密《国富论》,第1卷,第2卷,第3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

2. 亚当·斯密《国富论》原文,英文版,The Wealth of Nations, Vol. I,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Vol. 10, No. 1 (2000): 1-128.
3. 约翰·Z·奥尔特曼、威廉·詹姆斯《经济学原理》,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4. 罗伯特·麦克卢汉《理解经济系统:原理和方法》,中文版,
商务印书馆,2013年。

5.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6.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保罗·克鲁格曼《失灵的市场经济:
现代经济学的警示》,中文版,商务印书馆,2010年。

7.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保罗·克鲁格曼《大繁荣与大萧条:
解析20世纪全球经济史》,中文版,经济日报出版社,2013年。

8. 约翰·博格尔《金融学》,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9. 威廉·詹姆斯《货币之道》,中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这些参考文献只是一些常见的选择,还有很多其他的资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易子杰:解读《国富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当今中国的意义

易子杰:解读《国富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当今中国的意义

易子杰:解读《国富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当今中国的意义易子杰:解读《国富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当今中国的意义宏观经济2010-02-22 15:08:15 阅读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2010年的国际形势将会复杂,金融危机继续蔓延、欧洲债务危机发生、中美关系恶化、尼日尔政变、台海关系微妙等等,以至于全球宏观经济也面临众多变数,为更科学更准确地预测研究宏观经济走势,本人现将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当今中国的意义逐一解读与大家分享。

研究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经济学之父,他的代表作《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 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初版于1776年,和美国的《独立宣言》同年发表,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著作。

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界有着近乎神一样的地位。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人们甚至把《国富论》奉为经济学的圣经,把“看不见的手”当成市场经济永恒的基本原则。

亚当?斯密对人性的认识是全面而深刻的。

他对人性的看法是双重的:在经济学中,亚当?斯密侧重说明人的利己性;而在伦理学中,亚当?斯密又侧重说明人的利他性。

只有把经济上的利己性和伦理上的利他性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真实的人性。

只有从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两个方面理解亚当?斯密,才是正确认识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的影响力在经济学界是最大的。

200多年过去了,亚当?斯密的影子伴随着经济学的发展。

至今还有人经常提出“回到亚当.斯密!”的口号。

199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东方人、印度籍的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被称为当代的亚当.斯密;另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乔治.约瑟夫.斯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列举参加学术研讨会时,经常听到的语录,其中有两则是:“这个亚当.斯密早就说过!”和“亚当.斯密才没说过这个!”。

国内外对国富论的评价

国内外对国富论的评价

国内外对国富论的评价国富论是一部由亚当·斯密于1776年著写的经济学著作,也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这部著作对于国内外的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评价。

国内对国富论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富论被认为是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对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对市场机制、劳动分工以及自由贸易的论述,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借鉴。

国富论对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也具有指导意义。

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观点,即政府应该尽量少干涉市场,让市场自由运行。

这一观点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富论对于贸易理论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理论,强调国家应该依靠其相对优势的产业来进行贸易,以实现经济的最大化。

这一理论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来的国际贸易理论提供了借鉴。

国外对国富论的评价也普遍认可其重要性。

国富论被视为现代经济学的经典之作,对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观点被视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石,也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研究思路。

然而,国富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一些学者认为国富论忽视了市场的局限性,过于理想化地将市场视为完全竞争的状态。

他们认为,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垄断等问题,需要政府的干预来保证公平与效率。

国富论也受到了一些政治经济学派别的质疑。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国富论过于强调市场的作用,忽视了劳动者的剥削问题,缺乏对于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分析。

国富论作为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评价。

尽管存在一些批评和质疑,但国富论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理论观点为我们认识和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借鉴。

论《国富论》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启示

论《国富论》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启示

2016年5期总第812期一、引言亚当·斯密被誉为经济学之父,他的巨著《国富论》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了二百三十多年,这本巨作的内容十分丰富,至今也被不同流派的学者而引用。

其中“经济人”假设和“看不见的手”曾一度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亚当·斯密对人性理解非常深刻,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利己主义,而在其另一部巨作《道德情操论》中提出了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利他主义。

两只手相辅相成,共同影响人的行为。

所以必须将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相结合,才能全面理解《国富论》。

二、《国富论》的主要思想1.“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在《国富论》中,斯密指出;“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

”可见,斯密从人的本性出发,认为每个人都是尽最大的可能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最大化,从而得出每个人都是利己的。

即使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富人尽管他们的天性是自利的和贪婪的……但是他们还是同穷人一样分享一切改良的成果。

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

”表面上看富人由于伦理道德因而同情穷人,从而给他们分自己的成果。

但是我们应该通过现象看本质,富人自己明白,如果把所有的生活必需品全部都纳入自己的腰包了,那么穷人就会因为得不到任何的生活资料而无法生活,更谈不上给富人劳动。

这样无疑对富人是最危险的。

所以富人不得不给穷人必要的生活品,让其生活下去。

因此富人的同情心是建立在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的伦理道德。

从本质上讲,富人还是利己的,只是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不得不放弃一些眼前利益。

因而我们可以得出,利己的是整个资本主义的基石。

斯密还认为,每个人的利己心可促使整个社会利益达到最大化。

他曾在《国富论》中写道:“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国富论解读

国富论解读

从亚当·斯密问题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国富论》中,斯密是从物质利益和个人私利出发,论述了利己主义的经济观。

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亚当·斯密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

”国富论的利己主义可见一般。

然而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遵从人性本善的假设,从同情心出发,论述了利他主义的伦理观。

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利已与利他两个维度体现。

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为:一方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发生经济关系的各经济主体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借助一只“看不见的手”参与自由竞争,通过分工和交换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最终促使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实现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

另一方面,利他心阻止经济人使用卑劣行径和不公正手段获得财富。

在这里,斯密给我们展现了经济人参与市场活动的原初动机,而这种动机的具体实现和满足则需要经济人在市场环境中通过理性的手段来实现。

斯密在《国富论》中讲到自利心是支配一切行为的根本动机:“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

”人总是更关心和自己关系更密切的事情。

利己心是人性中的一部分,是主导人行为的一种重要力量。

忽视或者回避利己心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我国经济变革就体现了这一思想的价值。

其实从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所走的弯路,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从利他到利己的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苏联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以及基于迅速医治战争的创伤,直接进入共产主义。

50年代后期,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建立起准共产主义的人民公社。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

【导语】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欢迎⼤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国富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撰写⽽成的。

这本书被誉为西⽅经济学的圣经。

我觉得它有点难读,花了很长时间才勉强地看了⼀遍,就据此写下⾃⼰的⼀点浅见。

《国富论》共分五篇。

亚当·斯密⽣活在两个时代的交替转折时期,他为新的⾃由主义经济原则⼤声呐喊,也就不可避免的遭到旧势⼒的肆意攻击。

然⽽,他的劳动价值论对⼈类思想史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巨⼤的作⽤,他的经济思想成了⼈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他的学说影响了整整⼏代⼈的成长。

有经济学家对作者亚当·斯密给过⼀个概括性的评述——也许没有任何⼀部当代的著作像《国富论》那样对科学经济思想和⾏政管理体制产⽣过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有理由认为,他的这部著作所产⽣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

《国富论》被誉为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著作,作为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为专业的⼤学⽣,⾸先要读⼀读这本惊世之作,了解经济⽅⾯的有关知识,有助于以后的学习。

拜读了这本书后,我有了⾃⼰的⼀些⼩⼼得和认识。

也让我联想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个真正根植于社会的⾃由和法治传统,⽽亚当斯密的新思想“看不见的⼿”开启了我们的思想,告诉我们市场体系的基础是⾃由和法制,发展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两⼿抓,既要给空间市场,政府也要适当地宏观调控。

纵观历史,我们出现的⼀个错误就是“⼤跃进”活动,政府全⾯掌控市场,⽆论什么东西都是政府规定的,最终压抑了⼈民的⼯作热情,使当时的经济停滞落后。

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并没有⼀味地强调市场的万能,⽽是不经意地点出,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市场也会变成“万恶之源”。

没有以⾃由和法治为基础的中国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渐失去它的魔⼒。

纵观西⽅⾃由市场的发展,⽆不是伴随着个⼈⾃由的不断延伸和扩展。

读了《国富论》,让我更加确定这⼀点。

《国富论》中的市场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关系

《国富论》中的市场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关系

《国富论》中的市场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关系国富论论文专业研究范文10篇之第十篇:《国富论》中的市场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关系摘要: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其代表作为《国富论》,他提出了经济的发展由“看不见的手”——市场来引导的,提倡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他从人的本性——利己动机出发,论述了利己主义是人的一切经济行为的动机,他提出劳动分工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第一次明确提出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概念。

这些对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引言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力量,阐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对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多次提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充满潜力,中国落后的根源就在于没有实行市场化的商品流通。

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者,亚当·斯密看到了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

这一认知,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关系,必然能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国富论》中的市场理论1.“看不见的手”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他认为,当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时,都在努力地为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时,就在受到市场的看不见的手,也就是价值规律的指引作用,在这种力量的支配下,去实现自己想要达到的利益目标。

这种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能够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也使用了“看不见的手”这个词语,形象的比喻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这个词也就被赋予了经济学的意义,用这个词语,描述人们在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过程中受到的控制力量,进而发生交换机制。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强调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强调个人为追求经济利益的自由活动,强调要反对政府的干预,这种理论在二战后,被认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学者们普遍认为,市场化的经济调节,能够带来财富的最大化,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能够自主调和不同利益者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中国)
学生游庆学
指导教师徐树林
专业经济学
班级 10经济
学号 2010484105
2012年12月4日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多次提到中国,并提出了关于中国的一些独到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中国对白银的需求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白银的流通和价格。

但与西欧国家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相比,中国早已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与五百年前马可·波罗的描述相差无几。

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因为极端轻视对外贸易,轻视制造业,以及落后的法律制度。

作为一位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者,斯密显然已敏锐地意识到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重要性,所以,他屡屡对中国的海外贸易政策提出批评。

斯密的思想成为当时英国的官方学说,并进而可能影响了英国的对外政策。

亚当·斯密在他最重要的著作《国富论》中虽然多次提到中国,但他是把中国作为一个与欧洲对比的参照系来谈论中国的,并没有专门对中国详细的介绍和论述。

与欧洲其他著名学者如莱布尼兹、伏尔泰、孟德斯鸡、狄德罗等相比,包括与他最敬仰和对他影响最大的英国哲学家休漠和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魁奈等相比,斯密对中国的论述显然少得太多。

然而,由于斯密及其著作在经济学说史上的重要性,以及斯密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探究斯密和当时其他欧洲学者对中国的认识,对研究他们思想的渊源和推进中西关系史的研究,仍是非常有意义的。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有关中国的论述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对中国的总体认识:富有但停滞不前
斯密对中国的总体认识可以归纳为两句话: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现在却停滞不前了。

这个观念大概代表了当时欧洲学者的普遍看法,
而且对以后的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中国“富有”的观点,斯密在《国富论》多次提到。

例如,“中国比欧洲任何国家都富得多;中国和印度、日本等几个国家“虽然没有比较丰富的金银矿山,在其他方面却比墨西哥或秘鲁更为富裕,土地耕种得更好,一切工艺和制作业更为进步”。

“富有”而“停滞”这个观点是斯密在论述怎样增加居民收入和社会资本时提到的,他认为,一个国家尽管非常富有,但如果长期陷于停滞状态了,我们就不能希望在那里有极高的工资。

有这样的国家吗?斯密认为有,这个典型就是中国。

下面这段话集中体现了他的这个观点: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

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五百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哥·李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也许在马哥·学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度。

各旅行家的报告,虽有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但关于中国劳动工资低廉和劳动者难于赡养家属的记述,则众口一辞。

中国耕作者终日劳作,所得报酬若够购买少量稻米,也就觉得满足。

技工的状况就更恶劣。

欧洲技工总是漫无所事地在自己工场内等候顾客,中国技工却是随身携带器具,为搜寻,或者说,为乞求工作,而不断地在街市东奔西走。

中国下层人民的贫困程度,远远超过欧洲最贫乏国民的贫困程度。

据说,在广州附近,有数千百户人家,陆上没有居处,栖息于河面上的小渔船中。

因为食料缺乏,这些人往往争取欧来船舶投弃船外的最污秽废物。

腐烂的动物尸体,例如死猫或死犬,纵使一半烂掉并发臭,他们得到它,正像别国人得到卫生食品那么高
兴。

斯密对当时中国下层人民的描述大体是无误的,如很多人终日劳作亦难以糊口,手工业者状况更差等。

正如斯密论著中无处不在的矛盾一样,他关于中国“停滞不前”的论点同样有自相矛盾之处。

如他讲完上面那段关于中国的总体情况之后又接着说:
中国虽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但似乎还未曾退步。

那里,没有被居民遗弃的都市,也没有听其荒芜的耕地。

每年被雇用的劳动,仍是不变,或几乎不变;因此,指定用来维持劳动的资金也没有显然减少。

所以,最下层劳动者的生活质料虽还缺乏,但还能勉强敷衍下去,使其阶级保持着原有的人数。

斯密在行文中反复使用“可能”、“似乎”这样含义模糊的词语,甚至“进步”与“退步”这样自相矛盾的词语同时用在对中国的分析上,显然说明他对中国的实际状况有很多猜测的成分。

他以劳动的货币价格为例,认为中国和欧洲有很大差异,“劳动在欧洲的真实报酬比中国高”,其原因就是“欧洲大部分处在改良进步状态,而中国似乎处在停滞状态,。

他特别强调,不同国家存在的不同真实劳动报酬的比例,不受该国实际贫富程度的影响,而是受该国进步、退步或停滞状态的支配。

欧洲正是因为摆脱了中国似的停滞状态,劳动报酬才得以提高,社会才因此而进步。

二、中国是一个农业发达但忽视外贸的国家
“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一般认为是中国古代各王朝通行的政策,这大概在学术界是没有多大争议的,欧洲传教士和旅行家带回去的信息也没有多大误差,斯密对此应该比较清楚,毋需多言。

但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更多的是强调外贸的作用,他认为,外贸在国民财富的增殖中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由于中国不重视海外贸易的作用,因此,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埃及、印度有很多相似之处,斯密往往把他们相提并论。

他认为这三个当时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主要擅长“农工业”(即农业和手工业),“他们的国外贸易,并不繁盛”。

古埃及人和古印度人对于海洋,有一种迷信的畏惧心;“至于中国的对外通商,向来就不发达。

这三个国家的剩余产品,似乎都是由外国人运到国外去,而不是自己走出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产品。

18世纪中期以后,西欧各国尤其是英国由于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及产业革命的起步,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

实际上,在《国富论》出版之前,英国的克莱夫勋爵在印度战胜了莫卧儿大帝和法国人后不久,曾建议英国用武力征服中国,但他的建议未被采纳,理由是想让如此众多的人屈服的想法是不理智的。

作为一位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者,斯密显然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重要性,所以,他在著作中屡屡批评中国禁止海外贸易的政策。

他深信,供给总能得到有效的需求,海外贸易可以使二者达到平衡。

尤其是对英国,因为其本土狭小,如果没有海外贸易的支持,国内制造业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

无可否认,作为当时官方学说的斯密的思想日后成为英国进行贸易扩张和军事征服的理论武器之一。

马嘎尔尼就是一位虔诚的实践者,1793年他的中国之行,预示着“世上最强大的国家”与“天下唯一的文明国家”对抗的正式开始。

这大概是斯密所始料来及的。

三、白银与中国:中国对白银的大量需求对全球产生了影响
白银与中国的关系如此之密切,难怪斯密在《国富论》多次谈到这个
问题。

在论述以白银衡量商品的真实价格和货币价格时,斯密对广州和伦敦做了一番比较。

他说,在中国广州,半盎斯白银所可支配的劳动量或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量,比伦敦一盎斯白银所可支配的也许还要大。

银价的这种差别,在欧亚初通贸易时,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就比欧洲高得多,迄今仍是如此。

在这里,斯密关于中国经济真实情况的了解可能不是十分的确切,但中国对白银的大量需求以及银价的高昂这一事实,在当时则是确定无疑的,因为他亲眼看到了欧洲白银大量流往中国的事实。

与斯密对美洲的了解相比较,他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但这并未影响他的比较研究。

他指出,贵金属产量的变化会对世界各地贵金属价格产生影响,如日本铜的价格,会对欧洲铜矿上铜的价格发生影响;秘鲁银的价格不但对欧洲银矿上银的价格有影响,而且对中国银矿上银的价格也有影响。

现在的研究表明,斯密的论断是非常正确的,也是非常有远见的。

如上所述,尽管斯密对中国的认识有许多矛盾之处,但他的分析至今仍对我们有启发,他的许多论点有意无意之间成为我们今天论证的出发点,如他关于白银与中国的论述,成为我们了解15~18世纪世界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启发了许多学者去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斯密的经济思想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他的有关中国的论述至今对我们仍有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