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必修课

合集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课程表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课程表

时 节次 间 1.2 星 期 一 3.4 5.6 7.8 9.10 1.2 星 期 二 3.4 5.6 7.8 9.10 1.2 星 期 三 3.4 5.6 7.8 9.10 1.2 星 期 四 3.4 5.6 7.8 9.10 1.2 星 期 五 3.4 5.6 7.8
课 程 名 称
英语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 中国古代史
王彦辉
逸夫 12 教
文史哲写作 西方史学史
梁茂信 王邵励
学校心理学
逸夫 12 教 史5 教室 13 逸夫 13 教 ` 明清史专题 古代中韩关系研究 2 刘晓东 刁书仁 史1 史2 ※※东北亚国际关系 ※中古政治思想史 刘咏华 季爱民 史1 史3
高等数学
4
中国近代史 古代汉语 1
3 4 3


中国古代史 ※※军事理论 1
课 程 名 称
英语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 中国文化通史
学 分 4 3 3 1
任 课 教 师
课 程 名 称
旅游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 分 3 3
任 课 教 师 闻 虹
课 程 名 称
宗教文化研究
学 分
任 教
课 师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任 教
课 师
教室 地点
2
徐家玲
史4 教室
季爱民
史2 教室
讲演与口才 高等数学 旅游心理学 ※※中国文化通史 4 3 娄晓黎 季爱民 史4 教室 史2 教室 旅游法规
2
张晓华
史4 教室 中国旅游史 2 吕 帅 史3 教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周丽君
史4 教室
※※马克思主义原理
26 24 20 合 学分 计 学时 备注: “※”为单周上课符号, “※※”为双周上课符号 。09 级日语,周日 1、2、3、节本部上课;09 俄语周日 1、2、3、节本部上课 ;. 2010 年 6 月 20 日

历史文化学院选修课简介

历史文化学院选修课简介

历史文化学院选修课简介一、文化与旅游模块二、中国史模块三、世界史模块四、师范教育模块五、素质教育模块一、文化与旅游模块中国思想史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s 34学时 2学分本课程是历史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

本课程在概略讲述中国思想发展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先秦诸子思想、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实学,帮助学生对影响中国历史至深的几个重要思想流派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历史的理解。

教材及参考书: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钱穆《中国思想史》,台湾学生书局1995年;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1956-1960年;张岂之《中国思想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宗教史History of Religion 34课时 2学分本课程是历史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

宗教史文化素质课程之一,将系统讲授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主要宗教的产生、形成、演变和现状,揭示宗教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佛教在古代印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演变,道教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基督教在西方的形成发展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演变,伊斯兰教在西亚的形成发展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演变,中国民间宗教信仰。

教材:蔡东洲主编《中国传统文化要略》,巴蜀书社2003年2月参考书目:王友三《中国宗教史》(上、下)齐鲁书社1991年;苏渊雷等《佛学十日谈》上海书店出社1996年;高峰等《禅宗十日谈》上海书店出社1996年;弘学主编《藏传佛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中国民俗学Chinese Folkways 34学时2学分本课程是历史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我国民间生活中经文化传承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习俗风尚,它包括了劳动群众(主要是体力劳动者)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

《左传》

《左传》

3、而西方学者瑞典人高本汉著有《左传真 伪考》一书,根据文法组织、字词用法等标 准,拿《左传》与《论语》、《孟子》、 《国语》等书比较,证明它与《论语》、 《孟子》等东方齐鲁语言系统关系不密切, 而与《国语》极为接近,所以《左传》并不 是东方齐鲁学者的作品。 4、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左丘明是类似 于希腊盲诗人荷马式的人物,博闻强识而具 有高深的历史文学知识,《左传》应该是在 他传授的基础上而经后来儒家学派中的一些 人写定的。这也是一种可以参考的意见。
相传春秋末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年),孔丘根据鲁国史官的编年记 录,加以整理,编订成《春秋》一书。 《春秋》采用“以事系日,以日系月, 以月系时,以时系年”的方法编排史事 ,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今天看来,《春秋》所记载的史实 有一些是孔子死后的事情,应该说,《 春秋》的编写和孔子有一定关系,但最 后写定则是在孔子死后。
《春秋》的缺点是记事太简略 ,每述一事,最少者仅一个字,最 长也不过四十余字;同时措词隐晦 ,每事只记结果或结论,许多重要 事件都未加著录。因为《春秋》的 不足和所处的重要地位(儒家经典 ),后来学者为它作了许多引申解 释,被称之为“传”。
据《汉书·艺文志》所记,汉时有 五传。但《邹氏传》和《夹氏传》亡佚, 只有《公羊传》、《谷梁传》和《左氏 传》流传,即《春秋》三传。其中最重 要的是《左氏传》,即《左传》。《左 传》直到西汉末才在宫廷藏书里被发现, 古文经学派说也是专为解释《春秋》的, 但今文经学派不承认,斥之为刘歆的伪 作。这样《左传》的真伪,长期成为学 者们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关于《左传》的作者及其编定年代 ,历来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司马迁和班固分别在《史记·十二 诸侯年表》和《汉书·艺文志》中均持 相同看法,他们都明确记载《左传》作 者是盲人左丘明。 2、《论语》却提到左丘明是和孔子同 时代的人。唐代开始就有研究者否定左 丘明是《左传》作者的说法,近代有人 认为《左传》是汉代刘歆的伪作。

中职旅游:教案《旅游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

中职旅游:教案《旅游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

中职旅游:《旅游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包括古代文明、历史人物、重要事件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如夏、商、周等。

2. 重要历史人物: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黄帝、尧、舜、禹等。

3. 重要历史事件: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春秋战国争霸、秦统一六国等。

4. 中国古代文化成就:介绍中国古代文化方面的成就,如诗词、书画、科技等。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文化。

3. 小组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讲述一个与历史文化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古代文明起源、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等。

3. 案例分析:教师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文化。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课后作业:教师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理解。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教学大纲徐松岩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04年3月修订西方史学史《西方史学史》课程简介史学史是历史学科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它以历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探寻历史学科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规律,揭示它的未来发展方向。

西方史学史,是高等学校历史专业的一门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西方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人们(主要是历代历史学家)对历史所作出的种种思考,从而在西方历史学发展的长河中,疏凿源流,辨证因果,探求原委,以寻取历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

学习西方史学史,对于历史学科的自身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可以说,要构建、发展当代中国新史学,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与时俱进,及时吸收外国史学的优秀研究成果,二是积极开掘、发展祖国的传统史学。

我们需要以科学的眼光与求真的精神,审视包括西方史学在内的一切优秀史学遗产,借以滋润自己,推动国内历史学的发展。

这里主要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源远流长西方史学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古典史学,亦即古代希腊罗马史学。

从神话和史诗的史学萌芽时代开始,至公元5世纪古典文化的终结,西方古典史学经历了1000多年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形成了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的许多优良传统。

2.中世史学。

从公元5世纪开始,西方史学又经历了一次重大转折,至14世纪初的文艺复兴运动,其间古典史学的传统中断了。

脱胎于犹太史学的基督教神学史观,制约和束缚着欧洲史学,史学的发展相对迟缓和落后。

3.近代史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西方史学自14世纪初开始加快了发展进程,它伴随着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及其后实证主义史学等行程,至19世纪中后期,已经日趋成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现代史学。

大体上,它就相当于20世纪西方新史学的不断成长壮大,它日益冲击着传统史学,并最终居于统治地位的历史过程。

二是学习和研究西方史学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教学大纲徐松岩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04年3月修订西方史学史《西方史学史》课程简介史学史是历史学科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它以历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探寻历史学科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规律,揭示它的未来发展方向。

西方史学史,是高等学校历史专业的一门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西方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人们(主要是历代历史学家)对历史所作出的种种思考,从而在西方历史学发展的长河中,疏凿源流,辨证因果,探求原委,以寻取历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

学习西方史学史,对于历史学科的自身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可以说,要构建、发展当代中国新史学,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与时俱进,及时吸收外国史学的优秀研究成果,二是积极开掘、发展祖国的传统史学。

我们需要以科学的眼光与求真的精神,审视包括西方史学在内的一切优秀史学遗产,借以滋润自己,推动国内历史学的发展。

这里主要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源远流长西方史学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古典史学,亦即古代希腊罗马史学。

从神话和史诗的史学萌芽时代开始,至公元5世纪古典文化的终结,西方古典史学经历了1000多年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形成了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的许多优良传统。

2.中世史学。

从公元5世纪开始,西方史学又经历了一次重大转折,至14世纪初的文艺复兴运动,其间古典史学的传统中断了。

脱胎于犹太史学的基督教神学史观,制约和束缚着欧洲史学,史学的发展相对迟缓和落后。

3.近代史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西方史学自14世纪初开始加快了发展进程,它伴随着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及其后实证主义史学等行程,至19世纪中后期,已经日趋成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现代史学。

大体上,它就相当于20世纪西方新史学的不断成长壮大,它日益冲击着传统史学,并最终居于统治地位的历史过程。

二是学习和研究西方史学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中国社会生活史教学方案PPT

中国社会生活史教学方案PPT
课程内容 第六章 第七章 生老礼俗 卫生保健习尚 课时 4 2 课程形式
讲授,1课时 实践 讲授
主讲教师 赵喜惠共 28课时, 至学期结 束。
第八章
第九章
丧葬习俗
生产与行业生活
3
4 4
讲授,1课时 实践
讲授,1课时 实践 讲授,1课时 结合端午节进 行课程实践。 讲授,2课时 进行课程讨论。
第十章社交与节庆风尚 第十一章娱乐生活与风尚 第十二章信仰习俗 复习考试
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李岩
《中国社会生活史》
课程内容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婚姻生活 婚姻的与进化 婚姻形式 婚龄 婚嫁的仪式与程序 离婚与再嫁 婚姻禁忌
课时
6
课程形式
主讲教师
讲授4课时, 赵喜惠 2课时学生 PPT展示讨 论。
第七节
婚姻观念透视
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李岩
《中国社会生活史》
课时
1 7
课程形式
讲授 讲授5课 时,2 课时学 生调研 讨论。 收作业 并批改 一次。
主讲教师
李岩
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李岩
《中国社会生活史》
课程内容 第二章 服饰风俗 课时 6 课程形式 讲授
讲授4课时, 2课时学 生调研 讨论。 收作业 并批改 一次。
主讲教师 李岩
第一节 服饰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服饰的形制类别 历代的服饰流变 服饰的社会性
《中国社会生活史》 教学汇报
主讲: 李 岩 教授 赵喜惠副教授
、课程基本情况
1.课时:54课时,理论讲授36学时:课时实践活动18学时,
其中3月底安排考察《丝绸之路博物馆》,5月中旬安排考察 《关中民俗博物院》。 2.课程性质:专业方向必修课 3.适用专业:历史学(师范类) 4.适用对象:2012级历史学本科 5.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 历史文选 史学概论

历史学系课表109-111xls-复旦大学历史系(专业文献)

历史学系课表109-111xls-复旦大学历史系(专业文献)

历史学系历史学专业2007年级——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2朱溢选修2高智群选修2戴鞍钢选修2温海清选修2孙青选修2陈新选修2汪乾明选修2张智选修2何爱国选修2夏洞奇选修一123晚清史HGX1054晚清史HGX1055中国近代思想史HGX2096中国近代思想史HGX20978HGX105/HGX210HGX210/HGX309西方史学名著导读/法国史三内陆亚洲历史与文化/韩国史四HGX209/HGX210西方史学名著导读/法国史五基督教思想经典选读HGX209/HGX210甲骨金文学/欧洲近代思想文化HGX210/HGX309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礼制研究课程名称2010 年9 月2011年 1月甲骨金文学内陆亚洲历史与文化HGX105基督教思想经典选读HGX209HGX209基督教思想经典选读HGX105HGX105/HGX210中国古代礼制研究HGX209中国现代化史HGX309中国现代化史中国古代礼制研究HGX309留学生与近代中国HGX209留学生与近代中国西方史学名著导读法国史甲骨金文学/欧洲近代思想文化中国现代化史内陆亚洲历史与文化/韩国史晚清史中国近代思想史留学生与近代中国二历史学系历史学专业2008年级——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2傅德华必修2陈雁选修2金光耀必修2金燕选修2冯玮必修2余蔚选修2金燕必修2黄敬斌选修2朱荫贵选修2谈丽选修2王立诚选修2张翔选修一12345宋辽金元史HGX2106宋辽金元史HGX2107课 程 表HGX105日本史下中国文化史/美国史近代商业文化HGX209HGX105/HGX106HGX310中国古代经济史近代商业文化HGX209HGX105/HGX106HGX310中国文化史/美国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英关系史/性别与妇女史HGX209HGX105HGX209HGX106/HGX20920世纪世界史中国现当代史专业英语中英关系史/性别与妇女史HGX209HGX105HGX209HGX106/HGX209中国现当代史专业英语20世纪世界史HGX105美国史课程名称HGX105宋辽金元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文化史2010年 9月2011年 1月20世纪世界史专业英语近代中国社会性别与妇女史中英关系史社科文献学社科文献学日本史下中国近代商人、商帮、商业文化社科文献学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史五二三四历史学系历史学专业2009年级——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2必修3章清必修2邓志峰必修4韩升张海英必修一12345678历史学系历史学专业2010年级——课 程 表2010 年9 月2011 年 1月HGX103史学导论HGX103史学导论HGX103史学导论HGX310HGX310HGX105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体育HGX310HGX310HGX105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体育二三四五体育中国历史文选史学导论中国古代史2010 年 9月2011 年 1 月课程名称课程名称4+1必修2+2必修2必修2冯贤亮必修人文I2徐冲必修人文I2张智必修人文I2陆启宏必修人文I2吴晓群必修人文II一123国史概要153014国史概要153015678旅游学系旅游管理专业2007年级——2010 年 9月2011 年 1 月3409国史概要23409国史概要2计算机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大学英语53012115/3409世界文明史通论115世纪以前的世界计算机/世界文明史通论253012115/3409世界文明史通论115世纪以前的世界计算机/世界文明史通论2大学英语大学英语二三四五世界文明史通论115世纪以前的世界世界文明史通论2国史概要1国史概要2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课 程 表6沈祖祥必修六1-61沈祖祥必修六7一12345678旅游学系旅游管理专业2008年级——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课 程 表2010 年9月2011 年 1 月五二三四教学实习学年论文3巴兆祥必修2沈涵选修2沈祖祥必修4沈莺必修2翁瑾选修2吴本选修2郭英之选修全英语2翁瑾选修2沈涵选修一123饭店经营管理/旅游经济学HGX203/HGX2044饭店经营管理/旅游经济学HGX203/HGX2045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服务礼仪HGX203/HGX5066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服务礼仪HGX203/HGX50678旅游学系旅游管理专业2009年级——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旅游英语下HGX203旅游英语下HGX203旅游经济学旅游服务礼仪饭店经营管理课程名称课 程 表2010 年9 月2011 年 1 月会展管理旅游市场研究HGX203旅游资源学HGX203HGX203HGX203HGX203HGX203旅游市场研究HGX203HGX203HGX203旅游资源学课程名称HGX203旅游资源学会展管理旅游英语下旅游英语下HGX203旅游文化学二三四五旅游文化学旅游市场研究旅游英语下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资源学会展管理旅游文化学2必修3必修数学系开3郭旸必修3杭国明必修3李雪峰必修3后智钢必修一1体育2体育345线性代数HGX5016线性代数HGX5017线性代数HGX5018旅游学系旅游管理专业2010年级——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课 程 表2010 年9 月2011 年 1月课程名称课程名称HGX301宏观经济学HGX301统计学HGX504统计学HGX504统计学HGX504HGX301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法旅游学原理HGX201经济法旅游学原理经济法旅游学原理HGX202HGX201HGX202HGX202HGX201五二三四统计学旅游学原理经济法体育线性代数宏观经济学5+1必修数学系开4+1必修2必修3必修经济学院开3孙云龙必修2+2必修一1高等数学B上2高等数学B上3计算机4计算机5678旅游与经济管理吴本HGX105五3-4中国革命起源与目标孙青JB103一3-4会计学计算机大学英语HGX503计算机大学英语体育HGX503会计学HGX503会计学体育大学英语政治经济学大学英语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B上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B上五高等数学B上高等数学B上计算机二三四体育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B上大学英语会计学全校普通教育公选课程及核心课程资治通鉴导读姜鹏HGX105一5-6印度文明林太HGX103一7-8医学史高唏F2302二1-2古代艺术简史金寿福HGX105二1-2十三经导读邹振环HGX105二3-4中国海外交通史名著余欣HGX505三3-4荷马史诗导读张巍H3106三5-6历史上的中国与世界朱维铮H6212四5-6日本文明的历史变迁冯玮H3306四7-8希腊悲剧吴晓群H2101五3-4中国文化十讲张荣华HGX105五5-6。

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专业介绍

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专业介绍

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专业介绍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历史学专业(060101)
2009年本科计划招生80人,学费标准:3500元/年
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从事中等学校历史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人员,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干学科:历史学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史学概论》、《历史文选》、《史学论文写作》、《中学历史教学论》、《原典导读》、《中国思想史》、《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中国社会生活史》、《版本目录学》等。

旅游管理专业(110206)
2009年本科计划招生40人,专科(高职)计划招生40人
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学费标准:3500元/年
专科(高职)专业,学制三年。

学费标准:5500元/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旅游管理学
主要课程:《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高等数学》、《旅游英语》、《中国旅游地理》、《客源国概况》、《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经营管理》、《饭店管理》、《导游业务》、《旅游心理学》等。

历史学的历史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

历史学的历史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

历史学的历史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历史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方式,逐渐成为了人们更加向往的旅游方式之一。

历史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可以通过游览历史遗迹、参观博物馆、体验民俗文化等方式,感受历史的魅力和人文精神的内涵。

历史学的历史旅游历史旅游,顾名思义,就是以历史为主题的旅游。

无论是古代文明遗址还是现代历史建筑,历史旅游都可以让游客亲身了解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历史旅游作为一种历史学的延伸,具有学术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通过历史学的研究和挖掘,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通过这种方式,既增长了见识,又丰富了旅游的乐趣。

比如,在中国,游客可以选择到长城、故宫等著名的历史遗迹游览。

其中,长城一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长城的建筑始于公元前7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到建成时间相隔了二千多年。

长城整体上主要由山石、砖、木材、黏土和石灰等材料组成,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建筑水平和工程技术。

而故宫,作为中国最具象征性的皇家建筑之一,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一,同时还是文化和艺术的重要遗产。

故宫被誉为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最,游客可以透过参观故宫,了解到更多的中国历史和文化。

历史文化旅游除了历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

历史文化旅游是将历史和文化相结合,通过游览和参观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馆等方式,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体验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人文精神。

历史文化旅游是一种以文化内涵为主的旅游方式,其旅游目的是连接过去和未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被游览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比如在意大利,游客可以到佛罗伦萨参观乌菲兹美术馆。

乌菲兹美术馆是意大利著名的美术馆之一,馆内收藏了大约400位艺术家的3000余件作品,其中包括许多著名作品,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波提切利的波旁公爵夫人肖像等。

环境史与世界古代史课程研究型教学

环境史与世界古代史课程研究型教学

[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1 — 0 5 [ 作者简介] 刘榕榕 ( 1 9 8 5 一 ) , 博士, 主要从事世界 中古史及环境史研究 ; 董晓佳 ( 1 9 7 7 一 ) , 女, 讲 师, 博 士, 主要从事世界中古 史及拜 占廷
史研究 。
[ 基金项 目] 广西师范大学 2 0 1 3 年校级教改项 目
2 0 1 3 年第 1 期 ( 总第 1 7 3期 )
牡 丹 江 师 范学 院 学报 ( 哲社 版 ) J o u r n a l o f Mu d a n j i a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NO . 1 , 2 01 3
-・-— —
1 3 5 - - - - — —
2 0 1 3年 第 1期 ( 总第 1 7 3期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 哲社版)
J o u r n a l o f Mu d a  ̄i a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关键词] 世界古代 史; 教 学; 研 究型; 瘟疫 [ 中图分类号] G6 4 2 . 4 2 1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1 o o 3 — 6 1 2 1 ( 2 0 1 3 } 0 1 — 0 1 3 5 — 0 2
世界古代史课程是高校历史 学科 的专业必 修课 。
于学生全面认识瘟疫 的发生 , 全面认识瘟 疫发生 的影
“ 雅典瘟疫” 在雅典 爆发 的时 间是 公元前 4 3 0年 的夏
季 。根据迪奥 ・ 卡西乌斯 的记载 , “ 安东尼瘟疫” 发 生 在皇帝马可 ・ 奥勒 留统治时期 , 也 就是公元 1 6 1年至

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

工业区位布局院系: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班级:10级历史本科1班专业: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方向)姓名:郭亚茹学号:0310100103一、工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业布局是指一个国家国地区产业各部门、各环节在地域上的动态组合分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运动规律的具体表现。

产业布局理论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存空间的扩展,以及生产活动内容和空间拓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一)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是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代表人物有:杜能和韦伯1,杜能代表观点19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撰写了著名的«孤立国»。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

他认为:在农业布局上,并不是哪个地方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农业经营方式也不是任何地方越集中越好。

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级差地租,首先是特定农场距离城市的远近。

为此他设计了孤立国六层农业圈,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

尽管杜能的理论忽视了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也没有研究其他产业的布局,但他的农业区位理论给西方许多工业区为理论的研究这一深刻的启发。

杜能本人也因为第一个研究区位问题而被誉为产业布局学的鼻祖。

2,韦伯的代表观点韦伯(Alfred Weber,1868—1958)是德国经济学家,他于1909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一书,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论。

韦伯提出工业区位论的时代,是德国在产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从而伴随着大规模人口的地域间移动,尤其是产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极为显著的时代。

在这种背景下,韦伯从经济区位的角度,探索资本、人口向大城市移动(大城市产业与人口集聚现象)背后的空间机制。

在上述背景以及目的之下,韦伯在经济活动的生产、流通与消费三大基本环节中,挑选了工业生产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探索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原理,试图解释人口的地域间大规模移动以及城市的人口与产业的集聚原因。

第2章 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第2章 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第三节 旅游的概念
一、旅游定义的类型 一类是从理论抽象出发而下的定义,即所谓概念 性定义或理论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s)

一类是人们出于某些实际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出 于旅游统计工作的需要,而对旅游做出的比较具 体的定义,即所谓技术性定义或实务性定义 (Technical Definitions)

三、审美意识的起源
人类的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是 与生产实践分不开的,并受生产方 式的影响和制约。原始人类感知客 观事物和客观对象中美的成份,是 因为这些事物、对象中包含着与人 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的某种 联系和关系,具有某种价值和意义 。这使感知的主体在对象上可以直 观自己本身,从而感到愉快喜悦, 即获得审美感受。
二、旅游的几种典型定义
(一)早期的旅游定义 英文tourism即为旅游,首次出现在1811年出版的 《牛津词典》中。Tourist和business traveler 在我国的文献中,与“旅游”相近的有“观光”和 “旅行”两个词。“观光”最早出现于《易经》和 《左传》。《易经》中“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左传》”观光上国”,观光可理解为观看、考察 一国的礼乐文物、风俗人情,即旅行游览的意思 “旅行”出现的时间大致与“观光”同时代。学习 的参观、游览的观光、买卖的商旅、帝王的巡游、 官吏的宦游、和尚道士的云游、文人墨客的漫游、 学者进行考察以及群众性的踏青、游春

四、旅游的产生


个别的旅游现象出现得很早,可以远溯到 原始社会中人们已初具自由时间和审美意 识并能够自主地利用自由时间进行休闲娱 乐的历史阶段。 其次,完整意义(即大众性、不仅有社会 审美还有自然审美)的旅游现象在中国最 迟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此前,审美的 主要对象是社会美,而此时旅游审美意识 已达到完整;此前的旅游更多的是娱乐性 质,这时,普通大众的旅游当中增加了审 美的成分,从而使旅游愉悦在结构上也趋 于完整:既有审美愉悦,也有世俗愉悦。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 第1章--旅游文化学导论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 第1章--旅游文化学导论

第一、旅游文化系统 包括旅游文化自身及其影响因素。前者包括旅游文化的概 念、结构、类型、特点、功能、地位等静态要素和旅游文化的 形成、建设、历史、未来等动态过程;后者包括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自然等因素及其影响过程。
第二、旅游文化研究 包括旅游文化研究的过程与成果,如理论体系、概念范畴、 对象选择、方法运用、意义概括、历史/现状/趋势、条件、特 点、规律等。
(二)逻辑学 一门研究思维的科学,普通逻辑侧重研究思维的一般形 式;数理逻辑侧重于研究思维的量的方面的规律;辩证逻辑 侧重于研究思维过程的辩证关系。 旅游文化学离不开理性思维、抽象和概括。 部分研究者的逻辑缺欠严重,乱用概念、乱下定义,如 旅游文化就是“……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总和”之类(同语 反复); 违背逻辑规律,自相矛盾,一方面承认旅游文化不同于 旅游,另一方面又把旅游文化史写成旅游史; 违背推理规则,随意作结论,如认为山水美是人类特有 的概念。
沈祖祥:旅游文化的研究对象,即是通过对 旅游内部三个相互关联、运动的结构的演变过程进 行 系统研究,描述旅游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运动 规 律(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1999)。 喻学才先生:从广义上说,旅游文化学是一门 究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的学问(喻学才,《旅游 文 化》,2002)。 章海荣:旅游活动实际促成的是一种文化进入到 另一种文化环境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事实。旅 游 文化的研究视野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旅游主体 文
旅游文化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第1章 旅游文化学导论
第1节 旅游文化学及其对象、方法与意义 一、旅游文化学及其特点 (一)旅游文化学界说 主要有4种说法。 1.从广义上说,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发 展规律的学问;狭义地说,它是一门研究商品经济运行环 境下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过去时代所创造的旅游文化遗产, 如何立足本国本地创造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 的学问(喻学才,2002)。 2.旅游文化学是研究旅游生活所创造的跨文化交流的学 问。旅游活动本身形成的两种或多种文化交流的事实,是 旅游文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章海荣,2004)

历史文化与旅游课程的介绍

历史文化与旅游课程的介绍

历史文化与旅游课程的介绍
历史文化与旅游课程是一门涉及历史、文化和旅游业的综合性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同
时探讨旅游业在文化传承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这门课程通
常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历史文化和旅游业。

首先,历史文化部分会涵盖世界各地的历史事件、文化传统、
宗教信仰、艺术表现形式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不同文明古国的兴衰
变迁,探讨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以及文化在不同国家和地
区的表现形式。

这部分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对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
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其次,旅游业部分会介绍旅游业的发展历程、相关政策法规、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内容。

学生将了
解旅游业对于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开展旅游目
的地规划和管理,以及如何平衡旅游业发展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旅游业的理解和认识,为其将来从
事相关工作或研究打下基础。

综合来看,历史文化与旅游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案例
分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历史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门课程对于希望从事历史文化保护、旅游规划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领域的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历史课程探议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历史课程探议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历史课程探议【摘要】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开设历史课程具有三个方面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历史责任感,第二,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需要,第三,是加强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的需要。

【关键词】旅游管理;历史课程;探议我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使之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作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已成为制约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的难题。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有相当一部分对历史课程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成为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突出问题。

笔者认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历史课程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开设历史课程有助于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历史责任感历史是一种永恒的回忆,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鉴今”,了解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审视现实,把握未来。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

”这些都说明了历史文化的教育功能。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极其珍贵的社会共同财富,是我们值得自豪的民族文化遗产和提高民族自信心、凝聚民族向心力、鼓舞中国人民奋发突进的强大动力。

当下,大学生历史意识淡薄,人文修养低下,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境界、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历史文化教育能够为其提供必要的历史素养,并养成科学的历史观,能够培养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健全学生的人格。

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塑造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不能忽视历史文化认同这个承接面,不能忽视历史教育。

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在弘扬中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成为高校一项重大历史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及旅游学院历史学必修课教学大纲《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2)《中国历史文选》(上)课程教学大纲 (6)《中国历史文选》(下)课程教学大纲 (11)《中国古代史》(上)教学大纲 (18)《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 (23)《历史学科教材教法》教学大纲 (35)《世界近代史》(上)教学大纲 (39)《世界近代史》(下)教学大纲 (46)《世界当代史》教学大纲 (50)《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 (57)《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 (63)《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 (73)《中国现代史》教学大纲 (81)《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大纲 (90)《世界中世纪史》教学大纲 (98)15门《史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史学概论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课程代码:BZ02112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学时数:3学分,54学时(理论讲授54学时,实践0学时)适用专业:历史学修(制)订人:邓永飞修(制)订日期:2007年3月6日审核人:范玉春审核日期:2007年3月15日审订人:周长山审订日期:2007年3月16日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史学概论》是历史学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

《史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不是直接考察客观的历史过程,而是以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特别是历史学家认识历史的活动为对象,它及历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如史料学、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史学史等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史学概论》虽然必须吸收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但不是它们的简单综合。

本课程的任务是从历史学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就,将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作为客观存在,系统地研究它的一般过程、主要特征、基本规律,确定现代史学发展的途径,推动历史研究活动和整个历史学进一步科学化及社会化,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了解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和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史学理论的兴趣和运用史学理论分析史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史学理论素养。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1章绪论(理论讲授6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对象、方法和价值以及及其他学科的关系;简要了解历史学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讲授内容:1。

历史及历史学2.历史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3.历史学的价值4. 历史学的起源及发展历程5. 历史学的学科体系重点:历史学的性质难点:历史学的性质第2章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理论讲授9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历史研究及历史认识实践活动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把握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增强历史思维。

讲授内容:1. 历史认识活动的结构及过程2. 历史思维的方式及范围3。

历史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重点:历史认识的三极能动统一结构难点:历史真理的相对性及绝对性第3章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理论讲授12学时)了解和掌握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并综合训练学生搜集、考证和抉择史料,叙述、重构和还原历史过程,提高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讲授内容:1。

历史事实的还原2. 历史过程的分析及解释3。

历史的比较研究4. 从史料的搜集、整理到史学论文的写作实践重点: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及其运用.难点:从史料的搜集到史学论文的写作实践第4章历史实际的本体论探究(理论讲授12学时)了解各时代的历史哲学家对历史本质的探究,加强对历史实际的本质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认识。

讲授内容:1.近代以前的历史哲学家对历史本质的探索2.马克思主义对历史本质的追寻3.史学理论的多元发展及历史全面本质认识的深化重点: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范畴难点:各种理论的异同及创新第5章历史研究成果的社会表现形态(理论讲授9学时)了解历史学著作的内容、形式和要求,增强对史学著作的鉴赏能力。

讲授内容:1. 历史研究成果的社会性及多样性2. 历史撰述的根本原则及具体要求3。

历史撰述内容及史家的撰述旨趣重点:历史撰述的根本原则及具体要求难点:历史撰述内容及史家撰述旨趣的辩证关系第6章历史学家的基本素养及时代使命(理论讲授6学时)了解历史学家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把握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史学发展的新趋向,培养学生的使命感。

讲授内容:1. 历史学家的优良传统及现代素养2。

历史学家的独断之学及群体之学3. 历史科学的时代使命重点:历史学家的知识结构及研究能力难点:如何激发新一代史学工作者的使命感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一)课堂讲授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学获取知识,增加讨论课、习题课、答疑课等教学环节。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二)作业和师生互动1.课外作业:搜集、整理和解读至少一份民间文献。

2.师生互动:学生可在课堂或通过电子邮箱提出问题,进行交流。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建议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四、及其它课程的联系及分工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一)建议教材姜义华、瞿林东、赵吉惠.史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二)教学参考书1.何兆武.历史理论及史学理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李振宏。

历史学的理论及方法.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中国历史文选》(上)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历史文选(上)英文名称:Selections of Chinese Historical Books(Ⅰ)课程代码:BZ02101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学时数:4学分,72学时 (理论讲授72学时,实践 0学时)修订人:汪天顺修订日期:2007年3月9日审核人:范玉春审核日期:2007 年3月15日审订人:周长山审订日期:2007年3月17日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是大学历史系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它注重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文言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入门课程,对学生将来从事教学科研及其他部门的工作有深远影响。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文言史料的能力,并使其初步掌握史料学和史学史常识,为今后从事史学研究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编先秦时期史籍介绍及文章选读序言,先秦时期史籍编撰概况介绍(3学时)第一章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12学时)理解并掌握《尚书》的体例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逸周书》的史料价值;《尚书·牧誓》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了解《尚书》今、古文的真伪争论;《逸周书》的由来.讲授内容:1.《尚书》的体例及内容;2.《尚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3.《尚书·牧誓》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4.《逸周书》的由来及其史料价值.重点:《尚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尚书·牧誓》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逸周书》的由来及其史料价值。

难点:《尚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尚书·牧誓》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第二章编年体史书的产生(14学时)理解并掌握《春秋》的体例、内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左传》的体例及其史学成就;《晋楚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编年体史书的特点。

了解《春秋》的作者及注者;《左传》的作者及注本。

讲授内容:1.《春秋》的体例、内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左传》的体例及其史学成就;3.《晋楚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4.编年体史书的特点.重点:《春秋》的体例、内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左传》的体例及其史学成就;《晋楚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难点:《春秋》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晋楚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第三章国别体史书的出现(14学时)理解并掌握《国语》的体例、思想倾向及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战国策》的体例、及其史料价值;《越王勾践灭吴》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秦围赵之邯郸》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国别体的概念。

了解《国语》的作者及本书的编译;《战国策》的编订和流传.讲授内容:1.《国语》的体例、思想倾向及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2.《战国策》的体例、内容及其史料价值;3.《越王勾践灭吴》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4.《秦围赵之邯郸》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重点:《国语》的体例及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战国策》的内容及其史料价值;《越王勾践灭吴》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秦围赵之邯郸》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难点:《国语》的体例、思想倾向及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越王勾践灭吴》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秦围赵之邯郸》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第四章其余上古史籍(4学时)了解《世本》的流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意义.讲授内容:《世本》的流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意义。

第二编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介绍及文章选读序言,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发展概况介绍(2学时)第五章纪传体史书的创始及发展(17学时)理解并掌握《史记》的体例特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特殊贡献,作者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汉书》对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改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成就;《三国志》、《后汉书》的史学成就;《宋书》、《南齐书》《魏书》等纪传体史书的贡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艺文志》、《汉书·张骞传》、《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文章的标点、注释及翻译;纪传体的优点及缺点.了解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裴松之等史学大师的生平及史学主张;《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史籍的流传情况及版本信息。

讲授内容:1.司马迁的史学思想;2.《史记》的体例特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特殊贡献;3.《汉书》对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改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成就;4.《三国志》、《后汉书》的史学成就;5.《宋书》、《南齐书》《魏书》等纪传体史书的贡献;6.《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艺文志》、《汉书·张骞传》、《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文章的标点、注释及翻译;7.班固、陈寿、范晔、裴松之等史学家的生平及史学主张.重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史记》的体例特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特殊贡献;《汉书》对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改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成就;《三国志》、《后汉书》的史学成就;《宋书》、《南齐书》《魏书》等纪传体史书的贡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艺文志》、《汉书·张骞传》、《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文章的标点、注释及翻译.难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史记》的体例特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特殊贡献;《汉书》对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改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成就;《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张骞传》、《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文章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