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红细胞形态
尿液红细胞与形态护理课件
![尿液红细胞与形态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0435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5.png)
病例一:尿路感染引起的红细胞异常
总结词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引起尿液红细胞异常的原因之一,通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 等症状。
详细描述
尿路感染时,由于炎症刺激,泌尿道黏膜受损,红细胞进入尿液中,导致尿液红 细胞计数升高。同时,尿路感染还可能引起尿液白细胞计数升高,需同时关注。
病例二:肾小球肾炎引起的红细胞异常
免疫学方法
利用抗体与尿红细胞抗原结合的原理,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的 存在和数量。
04
尿液红细胞护理建议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日常护理建议
定期检查
建议定期进行尿液检查,以便及 时发现尿液中红细胞异常情况。
观察症状
留意自己是否有血尿、尿痛、尿 急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泌尿系统结石
泌尿系统结石可引起泌尿 道黏膜损伤,导致红细胞 进入尿液中。
泌尿系统肿瘤
泌尿系统肿瘤可侵犯泌尿 道黏膜,引起出血,导致 尿液中红细胞异常。
红细胞异常的分类
非均一性红细胞尿
多见于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 等,由于红细胞变形、破碎,出 现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红细 胞。
均一性红细胞尿
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 肿瘤等,红细胞形态大小一致, 形态规则。
总结词
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肾脏疾病,可引 起尿液红细胞异常,表现为血尿、蛋 白尿等症状。
详细描述
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滤过膜受损, 红细胞通过滤过膜进入尿液中,导致 尿液红细胞计数升高。同时,肾小球 肾炎还可能引起尿液蛋白计数升高, 需同时关注。
病例三:泌尿系统结石引起的红细胞异常
总结词
泌尿系统结石是常见的引起尿液红细胞异常的原因之一,通常伴有腰痛、血尿等症状。
尿液红细胞形态简介
![尿液红细胞形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d1714e34afe04a1b071de6e.png)
妇儿中心
血尿来源分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两类 非肾小球性血尿: A:肾小球以下泌尿系统,如泌尿道急性或慢性 感染;肾盂、输尿管、膀胱结石。 B :特发性肾出血(肾静脉受压综合征)。 C:先天性尿路畸形如肾囊肿、积水。 D:先天性肾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瘘、血管瘤。 E: 肾静脉血栓以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出血,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肾性红细胞和非肾性红细胞的区分
N4: 细胞为双凹盆圆形,凹陷较N1细胞深或呈口 形,少数成轮状。
A是口形细胞
B 齿轮状细胞
妇儿中心
肾性红细胞和非肾性红细胞的区分
N5:细胞为扁平或球形,表面呈多棘状,表面亦 较光滑或不规则。
A 棘状红细胞
B 扁平状红细胞
妇儿中心
肾性红细胞和非肾性红细胞的区分
妇儿中心
对红细胞形态学的观察和描述事实上都有一定的 主观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观察者的经验,因此在 临床分析判断中,应结合病情综合考虑。
妇儿中心
妇儿中心
尿液红细胞形态简介
李彩金
妇儿中心
概要
血尿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血尿的出现常 常被认为是泌尿系统疾病的讯号,即使是轻微、 间歇、无症状性血尿,临床上也应该重视。
从病因学上看,血尿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血 尿的发生可涉及从肾脏到远端尿道等一系列解剖 结构的病变,或起源于全身疾病对肾脏和(或) 泌尿系统的继发影响。
G1型:细胞呈各种形态,都带有一个以上的芽孢, 当血红蛋白失后成为带芽孢的双圈淡影。
G1芽孢
妇儿中心
肾性红细胞和非肾性红细胞的区分
G2:细胞呈小球形,细胞膜厚折光性增强。
小球形红细胞
妇儿中心
肾性红细胞和非肾性红细胞的区分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3e419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d.png)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
慢性肾炎是一种以肾小球肾小管病变或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要表现的肾脏疾病,是导
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
血尿是慢性肾炎的常见症状之一,其中尿红细胞形态的变
化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诊断信息。
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尿路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常见的尿红细胞形态有
三种,即正常形态、变形形态和破碎形态。
正常形态的尿红细胞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质
地柔软,无空腔,表面光滑。
变形形态的尿红细胞形态不规则,质地较硬,表面凹凸不平,可能呈棘状或菱形。
破碎形态的尿红细胞形态表明尿红细胞已被破坏,呈片状、晶体状或
碎片状等。
异形尿红细胞的出现与慢性肾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慢性肾炎患者由于肾小球
滤过膜的破坏和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导致肾小管功能减退,蛋白质漏出,血压升高,水
钠潴留等一系列症状。
血压升高和水钠潴留会使肾脏滤过负担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肾小球内毛细血管的损伤和增厚进一步导致尿红细胞的产生和形态的改变。
此外,在慢性肾炎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和肾透析等治疗方法都可能影响到尿红细
胞形态。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透析会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排泄,但也可能在过程中
破坏红细胞,导致尿红细胞的破碎形态增加。
一些治疗肾炎的药物如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也可能影响到尿红细胞的形态。
因此,在分析慢性肾炎患者的尿液样本时,需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以及药物治疗等因素,全面评估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并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
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6fcdba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7.png)
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是指用显微镜观察尿中红细胞大小、色素、形态的变化及异性红细胞数量,并计算畸形红细胞百分比,依此鉴别肾源性血尿和其他原因出血的检查方法。
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又称为尿相差检查,因为需要用到一种特殊的相差显微镜。
其诊断标准如下:•肾小球性血尿时尿中多样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80%以上,且畸形红细胞数大于8×106/L。
•非肾小球性血尿时尿红细胞绝大多数形态、大小正常。
•正常人尿中虽有畸形红细胞,但其数目不超过5×106/L。
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形态检查报告解读
![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形态检查报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36bef5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e.png)
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形态检查报告解读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形态检查报告解读1. 引言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形态检查是一项常用的尿液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和数量。
本文将对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形态检查报告进行全面评估,并对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
2. 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形态检查报告概述在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形态检查报告中,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2.1 出现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分析在该部分,分析人员会详细描述尿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红细胞是否呈现正常的圆形,是否存在畸形、变形或变色现象,这些都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肾脏功能及相关疾病的性质。
2.2 红细胞计数和形态分布在该部分,分析人员会给出尿红细胞的计数结果,并根据形态特征,将红细胞分为各种类型,如正常红细胞、变形红细胞、管型内的红细胞等。
这种分类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可能存在的疾病,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2.3 异常红细胞形态及存在率分析在该部分,分析人员会详细描述各类异常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并给出其存在率。
畸形红细胞、尿钙结晶与红细胞共存等。
这些异常形态的红细胞可以提供重要的线索,用于帮助医生诊断患者可能存在的疾病,如肾结石、尿路感染等。
3. 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形态检查结果解读基于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形态检查报告,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结果的解读:3.1 正常红细胞形态正常红细胞通常呈现均一的圆形,在检查中可以看到这些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分布正常。
这表明患者的肾脏功能正常,并且没有明显的疾病存在。
3.2 畸形红细胞在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形态检查中,畸形红细胞的存在可能表明患者的肾脏或泌尿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
该结果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可能的疾病。
3.3 尿红细胞与管型共存尿红细胞与管型共存的情况下,可能提示患者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球疾病等问题。
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3.4 尿红细胞与尿钙结晶共存尿红细胞与尿钙结晶共存可能表明患者存在尿路结石问题,由此导致出血。
尿红细胞形态对肾性与非肾性疾病辨别诊断
![尿红细胞形态对肾性与非肾性疾病辨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63a6bef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e.png)
尿红细胞形态对肾性与非肾性疾病的辨别诊断血尿是泌尿系统常见的临床征象。
依照出血量的不同,可分为①肉眼血尿,②镜下血尿。
临床上,镜下血尿呈一过性或中断性发作,多为生理性;如血尿为持续性,那么提示病理性改变。
尿液的显微镜检查取材方便,尤其是能初期发觉泌尿系统的疾病,因此继续成为临床常规检查的重要项目。
一、血尿的概念以传统的尿离心沉渣玻片涂片,在高倍镜放大400倍下检查10个视野后,如每高倍视野中见到红细胞超过3~5个,那么定为镜下血尿。
其实,正常人尿液中也存在必然数量的尿红细胞。
不同作者对正常尿中红细胞数量的观看不尽一致。
①以高倍镜表达有:0~2/Hp,3~5/Hp,1~8/Hp,等。
②以12 h尿红细胞数表达,有Addis(1926年):<425000/12 h;其他学者:<600000/12 h(相当于2/Hp或5000/ml尿)等。
③以24 h尿红细胞数表达,有:×106/24 h尿,<×106/24 h尿,等。
④以每毫升尿中红细胞表达,有:<8000/ml,<5000/ml;500~5000/ml,儿童<14000/ml尿等。
凡超过以上范围,均视为病理性血尿。
二、尿中红细胞形态可依据红细胞形态,分为:1.肾性血尿指红细胞形态显现:①大小改变,②形态异样,③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散布及含量转变。
肾性血尿中显现至少两种以上红细胞形态,又称多形性血尿或非均一性血尿。
常见的有[1~2]:锯齿形(皱缩形)、环形(面包圈样)、口形、影形、裂形、铃形、棘形(其形态似乎是在环形红细胞基础上,同时伴有胞质囊泡状突起,有人描述为葫芦状突起,酵母菌样发芽状突起,米老鼠耳朵样)。
Kohler[2]发觉棘形红细胞具有特殊形态,因此,易于观看者识别,其数量>5%筛检肾小球肾炎的灵敏性为52%,而特异性为98%。
Kohler还以为,在肾单位环境中,只有发生溶血时才显现此种棘形红细胞,而在健康人或非肾性疾病中,几乎见不到此种棘形红细胞。
尿红细胞形态及尿仪器参数对血尿定位检测
![尿红细胞形态及尿仪器参数对血尿定位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c5e8b30f16fc700abb68fce5.png)
血尿定位的实验室诊断李克成潘旭萍姜领(山东荣成市人民医院 264300)血尿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是提示泌尿系统有严重疾病的重要信息。
正常尿液中红细胞很少,一般不超过3/HPF。
显微镜下红细胞>3/HPF,称镜下血尿;肉眼见到不同程度红色混浊如洗肉水样或有血凝块,称肉眼血尿[1]。
国外统计,普通人群中血尿发病率为1%,女性较多,其中肾脏疾病占60%,尿路感染病变占22%,恶性肿瘤占13%,其他疾病占5%。
尿液中红细胞受渗透压、pH、以及泌尿系统部位不同等因素影响形态有很大的变化。
根据尿液中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又将血尿分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即均一性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即多形性血尿;混合性血尿三种。
尿沉渣镜检时不但要注意红细胞的数量,还必须注意红细胞质的改变即红细胞的大小、形态的变化。
尿中红细胞的数量反映损伤的程度,而红细胞的形态反映损伤的部位,因此检测红细胞形态改变可以作为血尿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就目前国内实验室应用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做如下总结:1.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1.1 正常红细胞形态(1)新鲜红细胞:呈均匀,中心淡黄色的双凹圆盘状结构,有折光性;(2)皱缩形红细胞:见于高渗性尿液中,体积变小,似锯齿形、棘形或桑葚形。
如有高渗棘形红细胞,可将尿用蒸馏水稀释1-2倍,静置10分钟后观察,如细胞形态恢复正常,说明该皱缩形红细胞由于尿液本身渗透压增高所致,否则即为病态棘形红细胞。
(3)影形红细胞:见于低渗尿液中,红细胞胀大,使血红蛋白溢出,仅留下细胞膜。
1.2异常红细胞形态:有多种类型,参看各类文献大致分为以下四类[2]:1.2.1大小变化:患者本身血液中RBC平均体积(直径)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尿液中RBC形态的大小,红细胞呈典型的大小不一。
大红细胞直径≥8μm,小红细胞直径≤7μm,形态均与正常红细胞无显著差异。
1.2.2外形轮廓改变:(1)棘形:细胞质由内向外侧伸出一个或多个芽孢样突起,也称芽孢状红细胞;(2)锯齿形(车轮状): RBC表面出现大小高低基本一致的突起,均匀分布;(3)皱缩形(桑葚状、星芒状):红细胞因脱水而成颜色较深的皱缩球体,直径变小,厚度增加,高渗尿液中常见。
尿常规中异常红细胞形态参考值范围
![尿常规中异常红细胞形态参考值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307e65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f.png)
尿常规中异常红细胞形态参考值范围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异常红细胞形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尿常规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的肾脏健康情况,对异常红细胞形态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提高尿常规检查的准确性以及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1. 异常红细胞形态的定义在尿常规检查中,异常红细胞形态是指在镜检下能够看到的异常红细胞的形态。
正常的红细胞呈圆盘状,大小一致,颜色均匀。
而异常红细胞形态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变形红细胞、溶血红细胞、有核红细胞等。
这些异常的红细胞形态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例如肾小球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
### 2. 异常红细胞形态的参考值范围根据临床的研究和调查结果,针对尿常规中异常红细胞形态的参考值范围可以给出以下建议: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异常红细胞形态应该是非常少见甚至不存在的。
通常情况下,在镜检中能够看到的异常红细胞形态少于5个/HP,即每个高倍视野下出现不超过5个异常红细胞。
### 3. 异常红细胞形态异常值的意义当尿常规检查中的异常红细胞形态值超过参考范围时,可能意味着患者可能存在潜在的肾脏疾病或者泌尿系统感染。
此时需要医生进一步开展相关的检查和诊断,以明确患者的病情和提供相应的治疗。
### 4. 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尿常规中异常红细胞形态的参考值范围对于临床诊断和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根据这一指标来判断患者的肾脏健康情况,并及时作出诊断和治疗。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重视尿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就医。
### 结语尿常规中异常红细胞形态参考值范围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尿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和患者都应该重视这一指标,做好相关的检查和诊疗工作,以保障患者的健康。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肾脏健康情况和泌尿系统功能。
其中,异常红细胞形态作为尿常规检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给出相应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儿童尿常规红细胞形态
![儿童尿常规红细胞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24cdf87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c.png)
儿童尿常规红细胞形态嘿,小朋友们和家长们!今天咱来聊聊儿童尿常规红细胞形态这事儿呀!你们知道吗,尿液就像身体的小情报员,能告诉我们好多身体里的秘密呢!而红细胞形态就是这些秘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咱就打个比方吧,红细胞就像是一群小小的士兵,它们在身体里的泌尿系统中巡逻。
正常情况下,这些小士兵们都整整齐齐、规规矩矩的。
可要是身体出了点啥问题,这些小士兵的形态就可能变得不一样啦!有时候,可能会看到一些奇奇怪怪形状的红细胞。
这就好像原本排列整齐的士兵队伍里突然出现了几个歪歪扭扭的家伙,这可不是啥好现象呀!这可能就意味着泌尿系统的某个地方闹别扭啦!比如说,肾小球出了问题,那红细胞可能就会被挤得变了形。
这就好像小士兵们经过了一个很窄的通道,被挤得不成样子了。
那这时候,医生叔叔阿姨们就能通过观察这些变形的红细胞,来判断到底是哪里出了毛病。
那家长们可能会问啦,怎么才能知道红细胞形态正不正常呢?这就得靠尿常规检查啦!就像给小士兵们来个大阅兵,把它们的情况都好好看一看。
做这个检查也不难,小朋友们只要乖乖地尿一点尿到小杯子里就行啦。
可别小瞧这一泡尿哦,它里面藏着的秘密可多着呢!要是检查出来红细胞形态有异常,那可别慌张呀!医生们会有办法的。
他们就像聪明的将军,能根据小士兵们的情况制定出作战计划,来把身体里的坏家伙给赶跑。
而且呀,家长们平时也要多留意小朋友们的情况哦。
要是小朋友尿尿的时候说疼呀,或者尿液的颜色变得怪怪的,那就要赶紧去看看啦。
这就好像看到小士兵们发出了求救信号,可不能不当回事儿呀!总之呢,儿童尿常规红细胞形态可是个很重要的事儿呢!大家都要重视起来,就像爱护我们最心爱的宝贝一样爱护我们的身体。
这样,我们才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呀!可别不当回事哦,不然身体这个大城堡可就要闹别扭啦!。
尿镜检白细胞红细胞形态区别
![尿镜检白细胞红细胞形态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2df8aa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2.png)
尿镜检白细胞红细胞形态区别尿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尿液中的各种成分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在尿液中,白细胞和红细胞是两个重要的指标,它们的形态差异可以提供有关患者疾病的一些线索。
本文将介绍尿液中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1.白细胞形态特征: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对抗病原体和维持机体免疫功能。
在尿镜检查中,白细胞主要表现为细胞形态的改变和数量的增加。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白细胞应该很少见或者不存在。
如果尿液中的白细胞增多,就可能表示存在尿路感染等问题。
尿镜检查中观察到的白细胞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嗜酸性细胞:嗜酸性细胞通常呈橙红色,细胞质包裹有大量的嗜酸性颗粒。
这种细胞通常与过敏反应相关,比如过敏性尿路感染。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通常较小,细胞核圆形,胞质较少。
在尿液中出现淋巴细胞可能与输尿管结核等疾病有关。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通常较大,细胞核多边形或扇形,胞质中含有大量颗粒。
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能表示尿路感染或者其他炎症性疾病。
–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是尿液中最常见的细胞类型之一,通常呈多边形或多角形,细胞质较宽。
在尿液中是否出现上皮细胞增多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2.红细胞形态特征:红细胞是尿液中常见的成分之一,它们的存在通常与泌尿系统出血有关。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红细胞应该很少见或者不存在。
如果尿液中的红细胞增多,就可能表示存在肾脏疾病、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问题。
尿镜检查中观察到的红细胞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红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是由红细胞在肾小管中聚集形成的。
根据聚集程度和形状不同,红细胞管型可以分为水杨酸盐管型(红细胞排列整齐,类似串珠)和颗粒管型(红细胞排列较为松散,呈颗粒状)。
–红细胞片滑:红细胞片滑是指红细胞搁浅在尿液涂片上,并且形态比较平坦。
这种现象通常与尿液离体沉淀时间过长有关。
–渗出红细胞:在尿液中观察到的红细胞有时会呈现一定的形态变化,如变形、变薄等,这与尿液中的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的临床意义探讨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的临床意义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4dc09e9453610661fd9f4c3.png)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的临床意义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用于诊断肾早期损伤的价值。
方法用相差显微镜和UF-100联合检测血尿标本的尿红细胞形态,鉴定出肾性血尿、非肾性血尿和混合性血尿,结合临床超声波和肾功能检查,确定临床诊断符合率。
结果两种方法鉴定尿红细胞形态相关性较好,均一型、变异型、混合型两者符合率分别为85.7%、96.1%和63.6%。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诊断肾性血尿、非肾性血尿临床符合率均高于超声波和肾功能检查,分别为97.5%和81.7%。
结论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肾疾病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诊断肾早期损伤敏感指标之一。
【关键词】尿液红细胞形态肾性血尿非肾性血尿【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072-02To explore the value of urine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urine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for diagnosis of early renal damage. Methods: To identify renal hematuria, non renal hematuria and mixed blood in the urine, we Jointed detection with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and UF - 100 urine specimens of urinary red cell morphology and we also combined with clinical ultrasound and renal function checks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Results: The correl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to identify the urine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was good.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isotypy , variants and mixed type was 85.7%, 96.1% and 63.6% respectively. The Clinical coincidence rate of Urine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renal hematuria and non renal hematuria was 97.5% and 81.7%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at of ultrasonic and renal function tests,. Conclusion: Urine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nal diseases and it is one of the sensitive indexe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renal injury.【Key words】urine;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renal hematuria; non renal hematuria血尿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尿红细胞数量不同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根据血尿来源及尿红细胞形态的不同临床上可以分为肾性血尿、非肾性血尿和混合性血尿。
尿液红细胞及形态
![尿液红细胞及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a5d1365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d.png)
02
CHAPTER
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将尿液样本置于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等特征。
显微镜观察
用特殊染料对尿液样本进行染色,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染色检查
使用尿液分析仪对尿液样本进行定量分析,获取红细胞数量等信息。
定量分析
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收集患者的尿液样本。
收集尿液样本
将尿液样本滴在玻片上,轻轻摊开,盖上盖玻片,静置一段时间。
制作玻片
将制作好的玻片放入显微镜中,调整焦距和光线强度,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等特征。
显微镜观察
记录观察到的红细胞形态学特征,如红细胞大小、形态是否规则、有无芽孢等。
结果记录
红细胞形态
01
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红细胞形态,可以判断出血尿的来源和病因。例如,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形态多不规则,而尿路感染引起的血尿则以正常形态的红细胞为主。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尿液红细胞及形态的检测方法将更加先进、准确、快速,如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分析系统。
技术进步
随着对尿液红细胞及形态认识的深入,其临床应用价值将进一步挖掘,有助于泌尿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
临床应用
针对尿液红细胞及形态的科研将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产生机制、变化规律及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尿液红细胞及形态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尿液红细胞概述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尿液红细胞异常形态尿液红细胞的其他应用总结与展望
01
CHAPTER
尿液红细胞概述
01
02
正常尿液中应无红细胞,或仅含少量红细胞。
尿液红细胞是指存在于尿液中的血液细胞,通常是由于肾脏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
尿镜检白细胞红细胞形态区别
![尿镜检白细胞红细胞形态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975974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1.png)
尿液镜检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通过对尿液中存在的细胞形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对许多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和鉴别。
其中,白细胞和红细胞是尿液中常见的两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特征可以提供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线索。
本文将介绍尿液镜检中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形态区别。
白细胞形态特征在尿液镜检中,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它们的形态特征在镜检中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1. 核形态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核的形态上有所差异。
中性粒细胞的核多呈多叶状,核仁明显;淋巴细胞的核一般比较大,呈卵圆形,核仁相对较小;单核细胞的核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嗜酸性粒细胞的核多为双叶状或多叶状,核仁较小。
2. 细胞质特征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细胞质的特征上也有所差异。
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质呈玫瑰红色或微淡蓝色,内含有一些颗粒状结构;淋巴细胞的细胞质呈淡蓝色或湖蓝色,没有明显的颗粒结构;单核细胞的细胞质较淡紫色或灰蓝色,内含有一些细小的颗粒;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质为胶质状,呈橙色或粉红色。
3. 大小及数量白细胞的大小和数量也是进行鉴别的重要指标。
中性粒细胞的大小一般为10-14μm,数量较多;淋巴细胞的大小一般为6-9μm,数量较少;单核细胞的大小一般为14-18μm,数量较少;嗜酸性粒细胞的大小一般为12-15μm,数量较少。
红细胞形态特征相比于白细胞,红细胞的形态特征较为单一。
红细胞主要有正常红细胞和异常红细胞两种形态:1. 正常红细胞正常红细胞的形态为圆盘状,中间稍凹,边缘平滑而薄。
在尿液镜检中,正常的红细胞数量一般较少,且它们的形态相对统一。
2. 异常红细胞异常红细胞主要包括变形红细胞和红细胞管型。
变形红细胞可以是各种形态的畸形红细胞,如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等。
红细胞管型是由红细胞在肾小球内凝聚形成的,呈管状。
白细胞与红细胞的区别通过观察尿液镜检中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进行它们的区别:1.核形态:白细胞的核形态呈多叶状、卵圆形等,而红细胞的核形态为凹陷或不可见。
医学专题尿液红细胞与形态
![医学专题尿液红细胞与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47480dd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8.png)
2021/7/19 星期一
23
3、肾小球性疾病也可是非畸形红细胞性血尿 在严重的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肾小管内渗透压梯度
的丧失和肾小球基底膜的严重破坏,尿红细胞可为正常形 态。
4、尿中红细胞数量要充足 尿中红细胞每高倍(400倍)视野少于30~40个,将影
响尿红细胞形态检测对血尿定位诊断的可靠性。
2021/7/19 星期一
2021/7/19 星期一
19
标本要求
由于pH及尿渗透压会对RBC形态产生影响,在采集标 本时,我们要求受检者检前限水,让尿液在膀胱中停留6 h,严格取清洁中段晨尿,以期减小pH值及尿渗透压对 结果的影响,使结果更具可比性。
取刻度离心管,倒入混合后的新鲜尿10ml,400g离心力, 离心5min,待离心停止后,取出离心管,弃去上层清夜, 留下0.2 ml沉渣,轻摇离心管,使尿有形成分充分混匀。 取尿沉渣0.02ml,滴在载玻片上,用18mm×18mm的盖 玻片覆盖观察。
24
近期本科新开展项目
24h尿蛋白定量 OGTT试验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血、尿、痰培养
2021/7/19 星期一
25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方法
准确收集24小时尿液:例如:早晨7点起床解小便,弃去 不要。收集7点钟以后的所有尿液置干净容器内,至第二 天早晨7点钟止,并在第一次小便解入容器后加入防腐剂 (甲苯)。门诊病人将全部尿液送化验室体液检验窗口。 住院患者将全部尿液送护理站,混匀并量取总尿量后,留 取10-20ml尿液于一次性尿杯中送化验室检测,请务必在 化验单上记录总尿量。 注意:甲苯系有机溶剂,应避免与塑料制品直接接触。
2021/7/19 星期一
9
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主要用于鉴别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
尿中红细胞形态
![尿中红细胞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6c2526f54a7302768f9939cf.png)
尿中红细胞形态
红细胞形态
(1)正常红细胞:尿中未经染色的红细胞形状为双凹圆盘状,浅黄色,直径大约8μm.
(2)异形红细胞:尿异形红细胞常见的形态有:①大红细胞,直径> 8μm.②小红细胞,直径<8μm.③棘形红细胞,胞质常向一侧或多侧伸出、突起,如生芽样。
④环形红细胞(面包圈红细胞),因细胞内血红
蛋白丢失或胞浆凝聚,形似面包圈样空心环状。
⑤新月形红细胞,如
半月形。
⑥颗粒形红细胞,胞质内有颗粒状的间断沉积,血红蛋整理
白丢失。
⑦皱缩红细胞,高渗尿中多见。
⑧影细胞,低渗尿中多见。
⑨红细胞碎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红细胞形态1.项目名称尿红细胞形态2.检验目的2.1临床常规检验2.2泌尿系统疾病2.3其他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监控及健康普查等临床实验室3.检验原理:3.1检测原理:将尿液离心,倒掉上清尿液、用戊二醛固定一小时后涂成薄膜,经W-G染色后,于显微镜下,按尿红细胞形态学特征逐个分数,得出正常红细胞和异常红细胞的百分比。
3.2染色原理(瑞氏-吉姆萨复合法染色):使细胞着色既是有化学亲和反应,又有物理吸附作用。
对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因此,染色后各种细胞呈出现各自的染色的特点。
3.3瑞氏-吉姆萨复合法染色法学溯源:其原理与瑞氏染色染色原理相同,但提高了塞秦染料的质量,加强了天青的作用,对细胞核着色效果较好,但对中性颗粒着色瑞氏染色差。
因此,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法可取长补短,使血细胞的颗粒及胞核均能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
4.性能参数4.1重复性:CV<=2%4.2分析和计算参数:报告单位百分比(%)4.3标本量:适量,染液量:缓冲液=1:1 固定液量:尿液=1:14.4细胞计数:100(个)4.5精密度范围:5.原始样品系统:晨尿(中段尿)6.容器清洁的尿试管(有盖)7.试剂及显微镜瑞氏-吉姆萨复合法染液吉姆萨7.1I液:取瑞氏染料1g,吉姆萨染料0.3G,置洁净研钵中,加少量甲醇(分析纯),研磨片刻,析出上层染液。
再加少量甲醇继续研磨,再吸出上层染液。
如此连续几次,共用甲醇500ML。
收集于棕色玻璃瓶中,每天早.晚各振摇3MIN,共5天,以后存放一周即能使用。
7.1.2使用方法:液体染料,直接使用7.1.3储存:常温保存7.2 II液:PH6.4---6.8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钾(无水) 6.64G磷酸氢二钠(无水) 2.56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用磷酸盐调整PH,加水至1000ML。
7.2.1使用方法:液体染料,直接使用7.2.3储存:常温保存7.3.戊二醛7.4 显微镜7.4.1 商标8.校准程序:显微镜的验证,光路系统校正灯泡大约半年更换一次9.程序步骤:9.1标本采集与要求9.1.1标本的采集:患者在清晨起床后,在未进早餐和其他运动之前排泄的尿液,但在采集的前一天医生应提供收集的容器和书面或口头收集说明,如外阴、生殖器清洁方法、留中段尿等,并在试管上做好标识。
留取后应及时送到检验科(最好30min内完成),需要运输时应在避光条件下。
9.1.2不合格标本的处理对标本中混入异物的(如糖纸、烟灰)、有污染的容器装标本的、无标识等不合格的标本,距采集时间超过2小时并没有按要求储存的标本,按程序文件《样品核收、登记和保存程序》处理9.1.3标本的保存尿液标本采集后,一般应在2小时内及时送检,最好在30分钟内完成检验。
如不能及时检验者一般放在4摄氏度冰箱可保存6小时,在极特殊的情况下需加适量的防腐剂(一般尿液筛查时尽量不使用防腐剂)。
9.2检验前准备9.2.1把接收到的标本按顺序编写序号。
9.2.2准备清洁、干燥、无尘、无油脂的离心管、载玻片,玻璃笔。
9.3病人标本的检验9.3.1离心及固定1.取清洁的离心管,倒入混合后的新鲜的尿液10ml,用1200~1300r/min转速,离心5min。
2.待离心停止后,取出离心管,弃去上层清夜,留下0.2ML沉渣,轻摇离心管,使沉渣有形成分充分混匀。
3.向离心管中加与沉渣等量的戊二醛,进行沉渣固定。
需静止放在试管架上1小时。
9.3.2涂片的制备1.尿沉渣固定一小时后,取出离心管,弃去上层清液,留下0.2ML沉渣,轻摇离心管。
2.用塑料吸管取出沉渣1~2滴到载玻片的中心,然后用离心管的口端与沉渣接触,由里向外,轻轻涂片。
的膜的薄厚与沉渣的有形成分的多少和沉渣量的多少有关,如沉渣的粘稠则取少量的沉渣涂片面积大些,这样形成的涂片就比较薄;反之亦然。
3.涂片应在室温或37摄氏度温箱中干燥。
9.3.3涂片的染色1.制成厚薄适宜的涂片。
2.用玻璃笔把膜圈上,然后将涂片平放在染色架上。
3.加瑞吉染液数滴,以覆盖整个血膜为宜,定血膜约1MIN。
4.滴加约等量的缓冲液与染液混合,室温下染色5~10MIN。
5.用流水冲去染液,待干燥后镜检。
【附注】1.未干透的尿沉渣膜不能染色,否则染色时膜易脱落。
2.染色时间与染色浓度、染色时温度成反比;而与细胞数量成正比。
3.冲洗时不能先倒掉染料,应用流水冲洗去,以防染料沉淀在血膜上。
4.如血膜上有染料颗粒沉积,可加少许甲醇溶解,但需立即用水冲掉甲醇,以免脱色。
5.染色过淡,可以复染。
复染时先加缓冲液,创造良好的染色环境,而后加染液,或加染液与缓冲液的混合液,不可先加染液。
6.染色过深可用水冲洗或侵泡水中一定时间,也可用甲醇脱色。
7.染色偏酸或偏碱时,均应更换缓冲液再重染。
9.3.4镜下尿红细胞分类1.先用低倍下浏览全片,了解染色好坏和细胞分布情况。
2.选择染色及细胞分布良好的区域,在油镜下计数100个尿红细胞,按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
求出变形红细胞和正常红细胞占百分数绝对值。
【附注】1.分类时应从膜的边缘向另一边缘一次上下呈城垛状迂回移动,计数时不能重复和遗漏。
2.红细胞数明显减少的血片,应检查多张涂片。
3.红细胞形态变化较大,遇有疑问应请问上级主管或主任进行核实,以减少错误。
10.质量控制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比较多,如夜放置过久可变碱性、尿液中扥红细胞可能会破坏。
尿酸碱度、渗透量变化对尿红细胞成分都会有影响。
如下表晨中段尿液。
要避免污染,如女性应避免月经血、阴道分泌物混入,必要时应采用导尿术采集标本。
尿液标本最好在收集后2小时内完成检查,尽量不加如防腐剂,不能及时送检者应妥善的保存和处理标本,必要时应选择正确的防腐剂防腐,以避免相应的成分别破坏。
10.2使用标准的器材应用一次性清洁干燥容器,标本容器必须有清楚的标记号(病人姓名、标本留取时间、标本编号等);使用标准的尿离心管,统一离心条件等。
10.3采用可靠的尿红细胞质控物尿红细胞质控物含有一定量保存完好的红细胞,用以室内质量控制。
10.4加强与临床联系应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临床,如有疑问,应与临床医师共同分析原因。
11.干扰11.1尿液混入经血、白带、粪便。
11.2尿液混入烟灰等异物。
11.3容器不洁净。
12.实验室解释根据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可将血尿分3种:即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和混合性血尿。
12.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多见正常,形态较一致,类似外周血未染色血片上的红细胞形态。
在少数情况下,也可见到丢失血红蛋白的影细胞或外形轻微改变的棘细胞。
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出2种。
据报道,均一性红细胞与肾活检的诊断符合率92.6%。
12.1.1非肾源性血尿:见于1.暂时性镜下血尿,如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剧烈运动、急性军、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
女性患者,还应注意是否有月经血污染尿液,应通过动态观察加以区别。
2.泌尿系统自身疾病:如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合、结石、创伤、肾移植排异反应、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尿。
3.其它疾病: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合并血小板减少、DIC、高血压、动脉硬化、高热;某些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等。
12.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即变形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大小不一致体积可相差3~4倍,尿中可见2种形态以上的多形性变化的红细胞,如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等。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与活检的诊断符合率可达到96.7%。
12.2.1肾源性血尿多见急性或慢性肾小球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肾源性血尿时,多伴尿蛋白增多明显,而红细胞增多不明显,还常伴有管型,如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等。
12.3混合性血尿:指尿液中含有均一性和非均一性两类红细胞。
依据哪一类红细胞超过50%,又可分为以非均一性红细胞为主和以均一性红细胞为主的两组。
13.安全性防护措施13.1在操作显微镜时应按照仪器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防止受伤、触电等13.2请带上橡胶手套进行染色、冲片,在工作完成后,用消毒液清洗双手,以免发生感染13.3在检验时应小心谨慎,应始终戴上橡胶手套,以避免发生细菌感染,若样本溅入眼睛或者伤口,须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立即就诊13.4在配制染液时:如果试剂不慎落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接受治疗;如果不慎吞入试剂,立即向医生求助,喝入大量清水,并尽量呕出吞入试剂;如果试剂沾上皮肤或者手,用大量清水冲洗;在丢弃废液和消耗品时,请按照处理医疗、传染性、工业性废水的步骤进行处理。
14.变异的潜在来源14.1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14.2标本的固定的时间过短。
14.3染色时间过长或过短。
14.4冲片时把涂膜冲掉。
15.参考文献15.1 叶应妩.王毓三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东南大学出版社15.2熊立凡主编《临床检验基础》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