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转移催化原理
相转移催化原理和应用
高产率
PTC:季铵盐、冠醚、穴醚 RCOO- 进入有机相,亲核性增强!
例1:卢言菊,赵振东,陈玉湘,等.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 松香树脂酸烯丙酯工艺.化工进展,2009,28(7):12611265.
PTC:CTMAB,收率90.2%.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例2:酯类香精羧酸苄酯的合成
RCOONa
+
(1)NaOH水溶液(50%~60%)/R4NX: 使pKa为22~25的底物去质子化。 如:醛、酮、酯、腈的α- H,酸性N-H、 ROH、ArOH、 端炔氢等
O NH O
N H
常见酸性N—H: 亚胺类:(C H ) NH
6 5 2
N N H N H N H N H
O
O NH O
酰亚胺: 腙:
R R'
7.9×105 2.9×104
* 萃取常数E R4N+(Pic-) = [R4N+Pic-]/{[R4N+]水· -]水},Pic为苦味酸根 [Pic
相转移催化剂:鎓盐类催化剂(2)
不同季铵盐由水相到1,2-二氯乙烷中的萃取常数 Q+BrN(n-C16H33)(CH3)3Br N(n-C15H31)(CH3)3Br N(n-C14H29)(CH3)3Br N(n-C12H25)(CH3)3Br Cn 19 18 17 13 logE 3.88 3.28 2.66 0.34 Q+BrN(n-C14H29)(C2H5)3Br N(n-C12H25)(C2H5)3Br N(n-C10H21)(C2H5)3Br N(n-C10H21)(n-C3H5)3Br N(n-C10H21)(n-C4H9)3Br Cn 20 18 16 19 22 logE 3.72 2.54 1.36 3.91 4.15
相转移催化剂的原理及应用
相转移催化剂的原理及应用1. 相转移催化剂的基本概念相转移催化剂(Phase Transfer Catalyst,简称PTC)是一种特殊的催化剂,其原理是通过在两相体系中传递离子以实现催化反应。
相转移催化剂通常是具有高度可溶性的季铵盐类化合物,能在两相体系中稳定存在,并能转移来自一个相中的离子到另一个相中,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2. 相转移催化剂的原理相转移催化剂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说明: - 第一步:相转移催化剂在两相体系中稳定存在,并能在有机相和水相之间快速传递离子。
- 第二步:催化剂从有机相中捕获亲核离子,如负离子,形成化学活性的复合物。
- 第三步:催化剂将活性复合物转移到水相中,使其转化为相应的中间产物。
- 第四步:中间产物在水相中进一步反应,形成最终产物。
- 第五步:催化剂在反应结束后重新回到有机相中,准备进行下一轮催化反应。
相转移催化剂通常通过离子对的形式催化反应,其中一个离子在有机相中,另一个离子在水相中。
该过程使得通常不相容的底物和反应条件能够同时存在,从而实现了一些特殊反应的高效催化。
3. 相转移催化剂的应用相转移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3.1 反应条件温和相转移催化剂通常能够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完成催化反应,如室温下或轻度加热下。
这样的反应条件对于一些温度敏感的底物很有利,能够避免产生副反应和底物失活。
3.2 反应底物选择性相转移催化剂常常能够实现一些传统催化剂无法实现的选择性合成。
通过调节催化剂的结构和反应条件,可以选择性地引发特定的反应途径,从而得到期望的产物。
3.3 应用于不相容溶剂中的反应一些有机反应需要在水相中进行,而底物和催化剂却是有机溶剂可溶的。
相转移催化剂的引入使得这些不相容溶剂中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和收率。
3.4 可控化学反应相转移催化剂在一些高附加值化学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催化剂和调节反应条件,能够实现反应速率的可控和产物分布的选择性。
相转移催化原理
萃取型
C6H5CH2Cl + CNˉ
C6H5CH2CN + Clˉ界面型
5
相转移催化原理:鎓盐类相转移催化(LLPTC)
1971年Starks就 液-液相 SN2亲核取代反应提出著名的催化循环理 论,奠定了相转移催化反应的理论基础:
QY QY Q+ + Y+ X+ RX RY + QX Y- + Q+ + XQX
+
N aC N
(Q C N ) o r g
+
N aX
叔胺类相转移催化:C l R
+
N aI RI
RI
+
N aC l
R 3N + C H 3 C O O -K + +
R 3 R N + I - (Q + I - ) C H 3C O O C H 2C 6H 5
C lC H 2 C 6 H 5
离子交换-萃取机理 starks的相转移催化理论主要是 由水相中离子交换过程和由水相到有机相的萃取过程组成.
7.9×105 2.9×104
13
* 萃取常数E R4N+(Pic-) = [R4N+Pic-]/{[R4N+]水· -]水},Pic为苦味酸根 [Pic
相转移催化剂:鎓盐类催化剂(2)
不同季铵盐由水相到1,2-二氯乙烷中的萃取常数 Q+BrN(n-C16H33)(CH3)3Br N(n-C15H31)(CH3)3Br N(n-C14H29)(CH3)3Br N(n-C12H25)(CH3)3Br Cn 19 18 17 13 logE 3.88 3.28 2.66 0.34 Q+BrN(n-C14H29)(C2H5)3Br N(n-C12H25)(C2H5)3Br N(n-C10H21)(C2H5)3Br N(n-C10H21)(n-C3H5)3Br N(n-C10H21)(n-C4H9)3Br Cn 20 18 16 19 22 logE 3.72 2.54 1.36 3.91 4.15
相转移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相转移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相转移催化是一种常用于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方法,它能够提高反应速率、改善反应选择性,并减少副反应的生成。
本文将介绍相转移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原理和优势。
一、相转移催化的原理和优势相转移催化是一种在两相体系中进行的催化反应。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添加相转移剂,将两相中的底物和催化剂有效地转移至反应中心,从而实现反应的进行。
相转移剂通常是一种能够在有机溶剂和水之间形成可溶性离子对的化合物,如季铵盐、季磷盐等。
相转移催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扩大反应底物范围:相转移催化可以使底物在两相体系中均匀分布,从而扩大了反应底物的范围。
许多对水敏感的有机底物,在传统的有机反应中往往无法使用,但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相转移剂来实现反应。
2. 提高反应速率:相转移催化使底物和催化剂之间的质量传递更加快速,从而提高了反应速率。
相比传统的有机反应,相转移催化可以在更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从而减少能量消耗和废物产生。
3. 改善反应选择性:相转移催化可以通过调节相转移剂的类型和用量来控制反应的选择性。
相转移剂可以形成离子对,使底物和催化剂之间形成亲疏水性相互作用,从而选择性地催化特定的反应。
相转移催化在有机合成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将介绍其中几个典型的应用。
1. 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之一。
在传统的酯化反应中,常使用酸性催化剂,但这种反应条件下往往伴随着副反应的生成。
相转移催化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相转移剂和催化剂,实现高效、选择性的酯化反应。
2. 羧化反应:羧化反应是合成羧酸的重要方法。
传统的羧化反应常需要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进行,反应速率较慢,且伴随着副反应的生成。
相转移催化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实现羧化反应,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3. 氨化反应:氨化反应是合成胺类化合物的常用方法。
传统的氨化反应往往需要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进行,且反应速率较慢。
相转移催化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实现氨化反应,并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相转移催化剂1
剂(Phase transfer catalyst)相转移催化(Phase transfer),简称PT,是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日趋普遍的一种新的合成技术。
在有机合成中常碰到非均相有机反映,这种反映的通常速度很慢,收率低。
但如果是用水溶性无机盐,用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溶解有机物,并加入少量(以下)的季铵盐或季磷盐,反映那么很容易进行,这种能促使提高反映速度并在两相间转移负离子的鎓盐,称为相转移。
一样存在相转移催化的反映,都存在水溶液和有机溶剂两相,型反映物往往可溶于,不溶于,而有机底物那么可溶于有机溶剂当中。
不存在相转移催化剂时,两相彼此隔离,几个反映物无法接触,反映进行得很慢。
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能够与水相中的离子所结合(通常情形),并利用自身对有机溶剂的亲和性,将水相中的反映物转移到有机相中,促使反映发生。
相转移催化剂的优势:(1)不利用昂贵的特殊溶剂,且不要求无水操作,简化了工艺;(2)由于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使参加反映的负离子具有较高的反映活性;(3)具有通用性,应用普遍.(4)原子经济性。
相转移催化剂的缺点:催化剂价钱较贵。
经常使用的相转移催化剂一、聚醚链状:H(OCH2CH2)nOH链状聚乙二醇二烷基醚:R(OCH2CH2)nOR二、环状类:18冠六、15冠五、环糊精等3、季铵盐:经常使用的相转移催化剂是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EBA)、、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TBAB)、三辛基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等。
4、:R4N X ,吡啶,三丁胺等五、(其碱性与氢氧化钠相近)易溶于水,强吸湿性。
六、季膦盐一、相转移催化的原理1.相转移催化原理Q X Na CN Q CN Na X水相水相水相水相亲核试剂进入有机相,发生取代反映形成产物。
Q CN水相CN Q 有机相1C 8H 17XC 8H 171XXQ NaCNCNQNaX 相界面2.实现相转移催化具有的条件条件1:有一个互不相溶的二相系统,其中一相(一样是水相)含有亲核试剂的盐类;另一相为有机相,其中含有与上述盐类起反映的有机作用物。
anqf2-5 相转移催化-an
反应。
O CH3 HBr R4N+BrOH + CH Br 3
但要求:
所用的R4NX须能定量溶解于有机相、而不留 于水相。因此,分子量较大的R4NX——四丁 基氯化铵 (n-C4H9)4N+Cl- 、三乙基苄基氯化 铵(C2H5)2N+CH2PhCl-——适合于用CH2Cl2 作有机相的体系。
(C8H17)3NCH3. Cl
(C4H9)4N. X
+
卤化四丁基铵、或四丁基卤化铵
-
X=Cl, Br
+
பைடு நூலகம்溴代三正辛基乙基鏻盐
(n-C8H17)3PC2H5. Br
溴代正十六烷基三正丁基鏻盐
n-C16H33P(C4H9)3. Br
+
一般原则: 含15~25个C原子的四级季铵盐和鏻盐均可产生较 好 的PTC催化效果 注意:PTC催化剂的负离子对其催化效果也有影响 含HSO4-和Cl-的季铵盐,催化效果最好 (2)冠醚 冠醚的作用:络合金属正离子,亦即将正离子带入有机 相
特点:适用于强碱性溶液中进行的PTC反应 缺点:价格昂贵 (3)聚乙二醇醚 开链聚氧乙烯醚或聚乙二醇醚作PTC时,EO数对其络 合能力有影响。 当EO数为7时,形成环形构象,很像冠醚。当EO数增加 时,络合常数反而比前者小。
(3)PTC反应条件的选择
PTC反应的成败往往决定于反应条件是否适当。 例如季铵盐在水中与有机相中的分配,大部分取决于有 机相(介质)的性质,因此溶剂的选择极为重要,把离子
(I)Cat正离子被提取到有机相中的条件 在四级季铵盐中,各取代基每增加一个C原子,提 取常数的对数值随着增大。 在多数情况下,催化剂正离子含有16个C原子较合 适,否则正离子提取量少。但含有苯基芳基的Q+离
相转移催化
相转移催化相转移催化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反应,它在有机合成、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相转移催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溶性的催化剂在有机相和水相之间传递电子或离子,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本文将从相转移催化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转移催化是一种特殊的催化反应,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溶性的催化剂在有机相和水相之间传递电子或离子,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相转移催化的反应机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离子型相转移催化,另一种是电子型相转移催化。
离子型相转移催化是指催化剂在有机相和水相之间传递离子,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这种催化反应通常需要使用季铵盐、季磺酸盐等离子型催化剂。
例如,季铵盐可以在有机相中形成季铵离子,然后通过水相中的反应物与季铵离子发生反应,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电子型相转移催化是指催化剂在有机相和水相之间传递电子,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这种催化反应通常需要使用钯、铑等过渡金属催化剂。
例如,钯催化剂可以在有机相中形成钯配合物,然后通过水相中的反应物与钯配合物发生反应,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二、相转移催化的应用领域相转移催化在有机合成、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有机合成相转移催化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如酯、醚、酰胺、酰化反应等。
相转移催化可以提高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同时还可以减少催化剂的用量和废弃物的产生,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2. 材料科学相转移催化在材料科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合成各种材料,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纳米材料、多孔材料等。
相转移催化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同时还可以控制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3. 环境保护相转移催化在环境保护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处理各种废水和废气,如有机废水、重金属废水、有机废气等。
相转移催化可以降低废水和废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同时还可以提高废水和废气的处理效率,具有很高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转移催化技术原理及应用
相转移催化技术原理及应用摘要:介绍了相转移催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分别讨论了液一液相转移催化反应、固一液相转移催化反应和三相催化反应的特点。
着重记述了近年来相转移催化技术在医药工业和化工中的应用进展。
采用相转移催化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质量好等优点, 对于工业生产进行工艺技术改进、降低生产成本,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相转移催化技术、原理、医药工业、化工、应用进展相转移催化反应( 简称PTC 反应) 是20 世纪6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异相反应的新理论和方法。
它能使采用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异相反应顺利进行,能够加快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温度,改变反应的选择性,抑制副反应发生。
同时相转移催化反应无需使用价格昂贵的无水溶剂或非质子溶剂,且对碱的要求低,可以使用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
因此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
现在,相转移催化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化学合成的绝大多数领域,涉及到医药、农药、香料、造纸、化工、制革、高分子材料等重要领域[1 ]。
1、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原理相转移催化反应虽然涉及的各种类型化学反应很多, 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 液一液相转移催化、固一液相转移催化和三相催化。
1.1 固一液相转移催化在固-液相转移催化反应中,应用较多的络合剂主要有冠醚、穴醚和聚乙二醇类等,其中工业上使用较多的为价格低廉的聚乙二醇等两亲类化合物。
聚乙二醇是一类大众化工产品,结构呈螺旋构象它的催化机理与冠醚等的催化机理相似,均为通过氧原子与金属阳离子络合,将活性阴离子带入有机相,从而达到相转移催化的目的。
聚乙二醇的自动活动的链可以形成与冠醚类似的环,且不受孔穴大小的限制,因此是理想的冠醚取代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 液一液相转移催化液-液相转移催化反应是在一个互不混溶的两相系统中进行。
其中一相( 一般为水相) 为碱或含起亲核试剂作用的盐类,另一相为有机相,其中含与上述盐类起反应的作用物。
第七部分 相转移催化-一次
采用普通的仪器设备,不要求无水操作,操作工艺简单, 特别是分离简单;
降低了反应温度,提高了反应速度;
副反应容易控制,目标产物选择性高,使得有些难进行的 反应变得有制备意义;
使得在油性溶剂中的有机反应直接以NaOH为碱成为可能;
具有通用性,应用广泛。
缺点:催化剂价格较贵
三、相转移催化的原理
减小对环境的污染的需求。
要使它们发生反应,传统的最好方法就是用能使两种反应物都能溶解的溶 剂,例如 DMSO 、 DMF 或 HMPA 。但这些溶剂的缺点首先是价格高、不
易回收,同时一旦混入一点水,对反应很不利。新的解决办法是应用相转
移催化作用,即在两相体系中加入少量的相转移催化剂,它可穿过两相之 间的界面,把反应实体( -CN )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中,使它与底物 (RX)反应,并把反应中的另一种负离子带入水相中,而相转移催化剂 没有损耗,只是重复地起“转送”负离子的作用。
目前最常用的季铵盐主要有:
(C4H9)4N+HSO4- (TBAB)
C6H5CH2N+(C2H5)3Cl- (BTEAC,TEBAC) (C6H13)3N+CH3Cl- (TOMAC)
季铵盐中阴离子的影响
四、相转移催化剂(PTC)
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主要是在两相系统中将反应物与催化剂 形成的离子抽提到非质子溶剂中,可以避免反应物由于质子 溶剂的溶剂化作用,从而加速了反应的进行。
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应满足的条件
具备形成离子对的条件,能将所需离子从水相或固相转移到有机相中,
有利于该离子的迅速反应。
具有足够多的碳原子使形成的离子对具有亲憎水油性溶剂的能力; 催化剂中的有机基团的空间位阻尽可能小,因此该有机基团多为直链; 在反应条件下,应是化学稳定的,便于回收。
相转移催化技术原理及应用
相转移催化技术原理及应用摘要:介绍了相转移催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分别讨论了液一液相转移催化反应、固一液相转移催化反应和三相催化反应的特点。
着重记述了近年来相转移催化技术在医药工业和化工中的应用进展。
采用相转移催化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质量好等优点, 对于工业生产进行工艺技术改进、降低生产成本,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相转移催化技术、原理、医药工业、化工、应用进展相转移催化反应( 简称PTC 反应) 是20 世纪6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异相反应的新理论和方法。
它能使采用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异相反应顺利进行,能够加快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温度,改变反应的选择性,抑制副反应发生。
同时相转移催化反应无需使用价格昂贵的无水溶剂或非质子溶剂,且对碱的要求低,可以使用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
因此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
现在,相转移催化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化学合成的绝大多数领域,涉及到医药、农药、香料、造纸、化工、制革、高分子材料等重要领域[1 ]。
1、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原理相转移催化反应虽然涉及的各种类型化学反应很多, 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 液一液相转移催化、固一液相转移催化和三相催化。
1.1 固一液相转移催化在固-液相转移催化反应中,应用较多的络合剂主要有冠醚、穴醚和聚乙二醇类等,其中工业上使用较多的为价格低廉的聚乙二醇等两亲类化合物。
聚乙二醇是一类大众化工产品,结构呈螺旋构象它的催化机理与冠醚等的催化机理相似,均为通过氧原子与金属阳离子络合,将活性阴离子带入有机相,从而达到相转移催化的目的。
聚乙二醇的自动活动的链可以形成与冠醚类似的环,且不受孔穴大小的限制,因此是理想的冠醚取代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 液一液相转移催化液-液相转移催化反应是在一个互不混溶的两相系统中进行。
其中一相( 一般为水相) 为碱或含起亲核试剂作用的盐类,另一相为有机相,其中含与上述盐类起反应的作用物。
3.2 有机合成-相转移催化剂 课件 PTC
1. Q+: (1)鎓盐:
以季铵盐R4N+X-进行说明;
随R-的碳数增加,亲油性增加,提取常数相应增大;但碳链太长四个
碳链总数在16-25时较合适; 碳链对称的效果较好;
(2)冠(聚)醚:
冠醚的选择和金属离子的大小有关;
聚醚HO(CH2CH2O)nH和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通常随n的增加而增强,但
一般在n>10后不再增强;
例3:(固-液反应)
Cl NO2 F NO2
+ KF
NO2 NO2
+ KCl
反应条件 / CH3CN 18-C-6/CH3CN 190-200℃ 25℃ 25℃ 7h 5h 5h
产率 92% < 5% 100%
解决两相间反应产率低的方法:
(1)使用偶极极性非质子溶剂:按极性递增顺序,常见的有DMF、DMSO、
RCN
+ Q+ X -
Q+CN- + R-X
二、相转移催化剂: 1. 鎓盐:
季铵盐;如C6H5CH2N+Et3 Cl-(TEBAC)、(n-C4H9)4N+Br-(TBAB)、 季鏻盐:(n-C4H9)4P+Cl-(TBPC)、(n-C8H17)3P+C2H5 Br-(TOEPB)、 n-C16H33P+(n-C4H9)3 Br-等; 其中,鎓盐上烷烃链总的碳原子数在15-25,阴离子为Cl-、HSO4- (亲水性强),催化效果较好;
第二章 相转移催化
(PTC,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一、催化原理
1966年提出的,发生在液-液、固-液不相溶的相体系间反应的催化; 例1:(液-液反应)
相转移催化原理和应用
相转移催化剂的分类
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主要是在两相系统中将反应物与催化剂形成的离子对抽提 到非质子溶剂中,可以避免反应物由于质子溶剂的溶剂化作用,从而加速 了反应的进行。 因此,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应具有以下性能:
1具备形成离子对的条件;或者能与反应物形成复合离子; 2有足够的碳原子,以便形成的离子对具有亲有机溶剂的 能力。;
相转移催化的活化作用
• 反应物的活化
良好的相转移催化剂,不仅应顺利将活性组分阴 离子转移到有机相中,还应活化它的反应活性。 活化阴离子方法有两种:一是尽可能增大阴,阳 离子距离,反应物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反应 物分子的离域能;二是通过相转移催化剂阳离子 与活性组分结合成新的离子对,可减弱活性组分 阴离子的水合作用,从而提高反应活性。
相转移催化剂的分类
其他相转移催化剂 1杯芳烃 2反相PTC 3含硫聚合物 4三相催化剂 5离子液体 6杂多酸相转移催化剂
五、影响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因素
反应物的结构 试剂的性质 催化剂的种类 反应溶剂 反应温度 影响较大
1、相转移催化剂的影响(种类、结构)
SK
+
n-C8H17Br
PTC
S- C8H17-n
RCH2X
+ KF
+ n-C16 H33P(n-Bu)3 Br or 18C6
RCH2F + KX
X:Cl、Br
18C6 O2N CH3CN
O2N
Cl NO2
+
KF
F NO2
100%
CH3COCl
Br
+ KF
+ KF
18C6
CH3COF
100% 100%
18C6
相转移催化反应研究
相转移催化反应研究相转移催化反应是近年来在化学领域发展较快的一项技术,它被广泛运用于精细化学品的制备、新材料的开发以及新药研发等领域。
本文就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原理、性质、应用及研究前景进行综述和讨论。
一、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原理相转移催化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用于调节反应速率和反应均衡的方法,它通过改变反应体的空间结构,从而有效的改变反应速率和反应均衡。
主要的相转移催化反应包括一系列有机反应,如:电子转移催化反应、拉曼光谱(Raman)催化反应、光化学催化反应等。
电子转移催化反应是典型的相转移催化反应,其原理是:催化剂在反应物之中形成一对稳定的电子捕获共价键,这对电子捕获共价键的形成会使反应物的电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调节反应体的构型空间和性质。
二、相转移催化反应的性质相转移催化反应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空间结构变化:相转移催化反应能够改变反应物及反应产物的空间结构,以改变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调节反应性质。
(2)结构灵活性:相转移催化反应可以产生复杂大分子结构,从而大大增加结构灵活性。
(3)选择性:相转移催化反应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可以有效的分离反应混合物中的特定组分,或者有效的阻止特定的反应产物的形成。
三、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应用相转移催化反应在化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制备精细化学品、新材料的开发以及新药研发等领域。
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应用:(1)药物合成:相转移催化反应可以有效地改变反应物的结构,从而有效的促进合成药物的速度、稳定性以及选择性。
(2)新材料开发:相转移催化反应可以在改变反应物的空间结构的同时,增加其结构灵活性,从而有效的利用原材料的优势,开发出新材料。
(3)环境保护:相转移催化反应可以减少反应过程中的污染,保护环境。
四、相转移催化反应的研究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转移催化反应将被广泛应用到化学领域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新材料的开发、新药的研究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除了继续加强对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基础理论研究外,还要继续探索新的应用方法,以推动相转移催化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的发展。
【精品】相转移催化原理与应用
【精品】相转移催化原理与应用
相转移催化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环境治理和化学分析等领域。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
氧化还原反应将水溶液中的离子化合物转移到有机相中,然后在有机相中进行反应,最后
将反应产物转移回水相。
相转移催化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反应,它利用表面活性剂将水相中的离子转移到有机相中,从而促进有机化学反应的进行。
整个过程需要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反复转移,因此又
称之为“水-油-水”三相反应。
相转移催化不仅可以促进反应速率和选择性,还可以将水
相中的有毒污染物转移到有机相中进行处理,因此在环境治理中也有很多应用。
相转移催化的实质是将水溶性物质转移到有机相中,一般采用的是烷基三甲基铵(CnH2n+1N(CH3)3X)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6H33N(CH3)3Br)等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它们可以在水相-有机相界面形成胶束结构。
以砷酸钠还原反应为例,通过三甲基氯
硅烷(TMSCl)将阴离子砷酸根转移至有机相中,然后还原成元素砷,最后再将产物转移回水相中。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砷元素在水中被还原成As(III),从而减少了处理成本。
除了有机合成和环境治理,相转移催化在化学分析中也有广泛应用。
经典的例子是用
复合铵盐浓缩法提取水样中的氯离子,然后通过Th(NO3)4还原成氯离子,最后测定氯离子的量。
相转移催化不仅可以提高分析灵敏度和准确性,还能对复杂样品进行高效提取和
富集。
总之,相转移催化是一种实用、高效的化学技术,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有机合成、环境治理和化学分析等领域中,相转移催化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具有很大
的发展潜力。
2.6 相转移催化(精细有机合成化学)
催化剂
使用固态相转移催化剂,如季铵型负离子交换树脂。
特点
(1)操作简便; (2)反应后催化剂可定量回收; (3)费用和能耗较低,适合自动化连续生产。
应用 氰醇、氰乙基化和安息香缩合等反应
5
2.6.4 相转移催化的应用
二氯卡宾的产生和应用 O-烃化反应合成醚类化合物 O-酰化反应合成酯类化合物 N-烃化、N-酰化、C-烃化、S-烃化和S-酰化反应 氰离子的亲核取代 氟离子的亲核取代反应 氧化、过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重氮盐的反应
2.6
相转移催化
相转移催化剂
当两种反应物分别处于不同相中,彼此不能互相靠 拢,反应很难进行。当加入少量的物质,使两种反
应物转移到同一相中,使反应能顺利进行,这种加
入的少量物质称为“相转移催化剂”,这种反应就 称为“相转移催化反应”。
1
2.6.1 相转移催化原理
在负离子型反应中,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为季铵 盐,表示为 Q X ,如: R-X + M+Nu水相 界面 相转移 有机相 相转移 亲核取代
+ -
CH3 CH2 N CH3 Cl+
CH3
R-Nu + M+X负离子交换
Q X + M Nu
季铵盐
+ -
+
亲核试剂(盐)
M+X- + Q+Nu离子对
Q+X- + R-Nu
目的产物
R-X + Q+Nu有机反应物
2
2.6.2 相转移催化剂(PTC)
满足两个基本要求 (1)能将所需离子从水相或固相转移到有机相; (2)有利于该离子的迅速反应。 实现工业化的条件 (1)用量少,效率高,自身不消耗或失去转移特 定离子的能力; (2)制备简单,价格合理; (3)毒性小,可用于多种反应。
相转移催化反应
相转移催化剂及催化原理
相转移催化是指一种催化剂能加速,或者能
使分别处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物质发 生反应,反应时,催化剂把一种实际参加反 应的实体,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以便使 它于底物相遇而发生反应。这种现象和过程 叫相转移催化作用,这种催化剂叫相转移催 化剂。
一般存在相转移催化的反应,都存在水溶液和有机溶 剂两相,离子型反应物往往可溶于水相,不溶于有机 相,而有机底物则可溶于有机溶剂之中。不存在相转 移催化剂时,两相相互隔离,几个反应物无法接触, 反应进行得很慢。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可以与水相 中的离子所结合,并利用自身对有机溶剂的亲和性, 将水相中的反应物转移到有机相中促使反应发生 。
相转移催化反应
Phase transfer catalytic reaction PTC
12级杨奇奇
相转移催化(Phase transfer),简称PT,是20 世 纪70 年代以来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日趋广泛的一 种新的合成技术。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是冠醚 和季铵盐。相转移催化使许多用传统方法很难 进行的反应或者不能发生的反应能顺利进行, 而且具有选择性好、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反 应速度快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
CH3(CH 2)6CH2CN
若不加相转移催化剂,加热两周也不反应。
例2:醇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与卤代烷作用得到醚:
CH3(CH2)6CH2OH + CH3(CH2)3Cl
NaOH,H2O, (C4H9)4NSO4H,95%
+ -
CH3(CH2)6CH2-O-(CH2)3CH3
若不加相转移催化剂,反应必须在无水条件下进行。
例3:卤素交换反应,可通过加入相转移催化剂而加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四取代季铵盐的萃取常数
萃取常数
溶剂 CH2Cl2 CHCl3 C6H6 CCl4 R= CH3— 1.5 0.22 C2H5— 220 21 0.22 C3H7— 2.9×104 4.4×103 35 C4H9— 4.8×106 8.1×105 3.9×103 87 C5H11— 2.45×108
鎓盐的固-液相转移催化机理 相转移催化反应最重要的一步是催化剂有能力将反应物阴离子转移到有 机相发生反应,对于固-液相转移催化反应,直接使用电解质试剂固体而不 是它的水溶液。可避免形成水合离子对,试剂阴离子更少受溶剂的影响,反 应性能很高,因而称为"裸阴离子" 。
7
相转移催化原理:气-液相转移催化反应体系
CH3(CH2)7 Br + NaCN
水相或有机相
两星期不反应
1-溴辛烷在有机相, NaCN 在无机相,两相不互溶, 反应只发生在两相界面,反应速率慢。
少量的乙醇加到两相体系中,可以给予一定的相互溶解性,使溶液反应可以成功
地进行。但该类质子性溶剂能与阴离子反应试剂产生溶剂化作用,使反应活性降低,
并有可能发生副反应。
O O N O O O N O O
2 (C lC H 2 C H 2 O C H 2 ) 2 +
2 NH2 - Ts
Ts
N
Ts
(C lC O C H 2 O C H 2 ) 2 O
N
O O O
O
O
O N O
L iA lH 4
N
O O O
[2,2,2]-穴醚
穴醚是可以与阳离子发生配位的双环和多环多齿配体。“穴醚(cryptand)” 一词是指该配体形如空穴,将底物分子容纳在里面。整个分子是一个三维的结构。 因此与单环的冠醚相比,穴醚配合物更加稳定,对底物分子的选择性也更强。形 成的复合物具有脂溶性。唐纳德·克拉姆、让-马里·莱恩和查尔斯·佩德森通过 17 对穴醚和冠醚进行研究,开创了超分子化学的先例,并因此获得了1987年的诺贝 尔化学奖。
1. 固定3个取代基,改变一个取代基,则长链取代基季铵盐的萃取常数大; 2. 对称性强的季铵盐的萃取效率比对称性差的季铵盐高。
14
相转移催化剂:鎓盐类催化剂(3)
①季铵盐阳离子的结构 为了使季铵盐阳离子既具有较好的亲油性,又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季 铵盐阳离子中的四个烷基的总碳原子数一般以1 5-25 为宜.为了提高亲 水试剂中阴离子的活性,亲核试剂的阳离子与阴离子在有机溶剂中应该 容易分开,即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中心距离应尽可能大一些,因此, 四个烷基最好是相同的. ② 季镀盐中阴离子的影响 常用的季铵盐是季铵的氯化物,因为它们制备容易、价格较便宜。如 果当亲核试剂的阴离子Nu-( 如F-、OH - ) 比Cl- 更难提取到有机相时, 就需要使用季铵酸性硫酸盐,因为HSO4- 在碱性介质中会转变成更难提 取的SO42- . 由于季铵酸性硫酸盐的制备较复杂、价格较贵,使用较少.
15
相转移催化剂:冠醚及聚醚类相转移催化剂
冠醚催化原理为利用环中氧原子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正离子,常用于液-固 相反应体系。冠醚催化效率影响因素有: ①冠醚孔径 冠醚 12-冠-4 15-冠-5 18-冠-6 21-冠-7 ②环上取代基 腔孔直径/nm 0.11~0.14 0.17~0.22 0.26~0.32 0.34~0.42 金属离子 Li+ Na+ K+ Cs+ 离子直径/nm 0.136 0.194 0.266 0.388
苄基氯酯化时
二环己基-18-冠-6> 二苯基-18-冠-6> 18-冠-6
HO(CH2CH2O)nH C12H25O(CH2CH2O)nH
聚醚催化剂具有价格低、稳定性好、合成方便等特点,主要类型有: 聚乙二醇 聚乙二醇脂肪醚
聚乙二醇烷基苯醚
C8H7 – C6H5- O(CH2CH2O)nH
16
相转移催化剂:多环穴醚
12
催化活性 一般(与结构有关) 稳定性 在120℃以下较为稳定,鏻盐比 铵盐稳定,但两者在强碱条件 下都不稳定 制备难易 易 价格 回收 一般 不困难(依赖于反应条件)
反应体系 液-液相,液-固相 无机离子 不重要 毒性 小
相转移催化剂:鎓盐类催化剂(1)
鎓盐类催化剂由中心原子、中心原子上的取代基和负离子三部分组成, 催化活性与这三部分有关。 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 ① 中心原子: R3P+ > R3N+ > R3As+ > R3Sb+ 电负性和水溶液中阴离子的结合力大小有关。 ② 负离子的影响:Iˉ>Brˉ>CNˉ> Clˉ> OHˉ> Fˉ>SO42ˉ ③ 取代基的影响:
4
相转移催化原理
从相转移催化原理看,整个反应可视为络合物动力学反应: ⑴ 有机相中反应; ⑵ 继续转移负离子到有机相。
如果⑴比⑵快,过程被负离子转移所控制,称为“萃取型”相转移催化; 如果⑵比⑴快,则称之为“界面型”或“相界型”相转移催化。
四己铵盐
C三乙铵 7
C H15CN + Clˉ
有机相 界 水 面 相
鎓盐的液-液相转移催化机理
Q+—— 相转移催化的正离子 QY—— 不带电的离子对 RY—— 预想产物 Yˉ—— 反应物负离子 RX—— 有机反应物 QX—— 离子对 6
鎓类化合物:负性元素的最高正价化合物如R4P+磷,R3O+氧鎓(佯),R2F+氟鎓
相转移催化原理:鎓盐类相转移催化(SLPTC)
7.9×105 2.9×104
13
* 萃取常数E R4N+(Pic-) = [R4N+Pic-]/{[R4N+]水· -]水},Pic为苦味酸根 [Pic
相转移催化剂:鎓盐类催化剂(2)
不同季铵盐由水相到1,2-二氯乙烷中的萃取常数 Q+BrN(n-C16H33)(CH3)3Br N(n-C15H31)(CH3)3Br N(n-C14H29)(CH3)3Br N(n-C12H25)(CH3)3Br Cn 19 18 17 13 logE 3.88 3.28 2.66 0.34 Q+BrN(n-C14H29)(C2H5)3Br N(n-C12H25)(C2H5)3Br N(n-C10H21)(C2H5)3Br N(n-C10H21)(n-C3H5)3Br N(n-C10H21)(n-C4H9)3Br Cn 20 18 16 19 22 logE 3.72 2.54 1.36 3.91 4.15
相转移催化剂:三相相转移催化剂
将可溶性相转移催化剂(PTC)固载到高分子载体上制得的一类既不溶于水 ,也不 溶于有机相的固载化相转移催化剂 称为三相相转移催化剂 (triphase phase transfer catalyst,简称TPPTC); 三相相转移催化剂的特点: ⒈ 不溶于水、酸、碱和有机溶剂,反应结束后只需简单过滤即可定量回 收; ⒉ 可多次重复使用,而活性不降低或稍微降低,反应产物从反应体系中的 分离提取也很方便; ⒊ ⒋ 由于催化剂已高分子化,挥发性小、相应减少了毒性; 适合于工业上的连续化生产。
8
相转移催化原理: 叔胺类相转移催化
卤代烃的氰基化反应:
有机相 水 相 N a + C l-
n -C H 3(C H 2)7 C l + Q + C N + Q +C N -
n -C H 3(C H 2)7 C N + Q + C l N a+C N + Q + C l-
(Q X ) o r g
O-
+
N N
R 1C O +
11
OCOR1
O-
相转移催化剂
季铵、鏻、砷、锍盐、叔胺、冠醚、开链醚及负离子化合物
鎓盐类 冠醚类 一般(与结构有关) 除强酸外,基本稳定 开链聚醚类 不定(与结构及反 应条件有关) 除强酸外,基本稳 定 部分易 较贵 蒸馏 液-固相 重要 大 易 低 蒸馏 液-液相,液-固相 不重要 小
10
负离子相转移催化及逆相转移催化
正离子从水溶液中萃取至有机相参加反应
有机相 界 水 面 相
QR QR Q+
+
AH
QH
+
RA QH
H+
+
R+
Q-
+
R+
+ H+
相转移催化反应一般在有机相中进行,逆相转移催化在水相中进行。
R C H 2O +
N N
+
R C H 2O C O R 1
OCOR1 水相 有机相
9
相转移催化原理:冠醚及开链聚醚类相转移催化
主要用于固-液反应,固体盐与冠醚形成络合物而溶于有机溶剂中;
O O O O O O O O
K M nO 4
+
O O
K
O O
M nO 4
O O H O (C H 2 C H 2 O )n H + M A
+ -
H O O O
O A-
M O O
属于配位络合-萃取反应机理; 随着冠醚结构的不同,能选择性的络合碱金属正离子、碱土金属正离子 及铵离子等。
萃取型
C6H5CH2Cl + CNˉ
C6H5CH2CN + Clˉ界面型
5
相转移催化原理:鎓盐类相转移催化(LLPTC)
1971年Starks就 液-液相 SN2亲核取代反应提出著名的催化循环理 论,奠定了相转移催化反应的理论基础:
QY QY Q+ + Y+ X+ RX RY + QX Y- + Q+ + XQ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