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

合集下载

地下空洞探测解决技术方案

地下空洞探测解决技术方案

地下空洞探测解决方案发布于215-1-713:34 1.地下空洞的探测目的通过车载式雷达探测系统或便携式探地雷达,定期对道路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普查探测,提前发现隐伏在地下的危险空洞隐患,提前预警,在灾害发生前及时采取措施处治除险,防患于未然,避免地下空洞事故的发生。

2. 地下空洞探测依据的标准规范(1)《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2)《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G/T C22-2009);(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10222-2006);(4)《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5)其它现行的相关规程、规范及标准。

3. 地下空洞灾害现状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城市城区频繁发生地下空洞灾害事故,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

灾害事故的调查统计表明,地下空洞主要发生在如下重点区域:(1)管线(特别是带水管线)密集区、暗渠集中区,老化管线、渗漏管线集中区;(2)深基坑施工地区及其周围影响区域。

管线(特别是带水管线)密集区、暗渠集中区,老化管线、渗漏管线集中区;(3)地铁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沿线及其周围影响地区;(4)地下溶洞发育地区。

由于地下管线大多位于城市道路下方区域,并且道路交通动荷载直接加剧了坍塌灾害的发育发展,因此,绝大多数的地下空洞灾害事故都发生在上述重点区域的道路范围内。

4.地下空洞探测的原理和技术4.1 探测技术对于引起坍塌灾害事故的道路下方隐伏的空洞进行探测作业,由于交通繁忙,环境干扰大,常用的工程物探方法,如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法、瞬变电磁法等难于施展,难以避免城市地上和地下空间的各种干扰因素,应用效果较差,成本高,速度慢,难以大范围应用。

探地雷达具有现场实施方便、抗外部环境干扰、作业快速便捷、探测效率高,分辨率高、实施成本低廉等优势,成为道路塌陷灾害普查探测的首选技术手段和唯一现实可行的方法,同时探地雷达也是唯一在国内外城市地下空洞普查探测的工程实践中大量应用并取得成功的工程物探方法。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CJJT73-2019培训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CJJT73-2019培训

6.5 数据处理与检验(和老规范一致)
• 6.5.1 RTK测量应及时导出数据,并进行数 据备份、数据处理,同时对数据采集器内 存进行整理。
• 6.5.2 数据输出内容应包含点号、三维坐标 、天线高、三维坐标精度、解的类型、数 据采集时卫星数、PDOP值及观测时间等。
• 6.5.6 RTK测量成果应进行100%的内业检 查和10%的外业检。

中误差
(″)
(″)
合差 (mm

一级 ≤1/14000
≤14
≤1/10000 ≤50
二级 ≤1/7000
≤20
≤1/6000 ≤50
三级 图根
≤1/4000 ≤1/2500
≤30 ≤60
≤1/4000 ≤1/2000
≤50 ≤50
GNSS高程测量检测较差(mm)
等级
图根
碎部
方法
图根水准 三角高程
水准
一级、二级观测时段长度由原来的45min更改为30min。 平均重复设站数? 重复设站数1.6,5点4台仪器联测,至少同时观测几个时间段?
6 城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实时动态测量(重点)
• 6.1.1 RTK测量可采用网络RTK测量和单基 准站RTK测量方法。已建立CORS系统的城 市,应采用网络RTK测量。
• 6.3.8 测回间应对接收机重新如初何重始新化初,始化测?回 间的时间间隔应超过60s。
• 6.3.9 测回间的平面和垂直坐标分量较差不 应超过20mm和30一m级m、,二取级、各图测根回各测的几平测均回?值 为最终观测成果。
以下和老规范一致
• 6.3.10 初始化时间超过5min不能获得固定 解,应重新启动接收机进行初始化。重启3 次仍无法获得固定解,应选择其他位置。

建设工程规划监督测量的内容及要点分析

建设工程规划监督测量的内容及要点分析

建设工程规划监督测量的内容及要点分析摘要:本文结合在乌鲁木齐市城市建设工程规划监督测量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详细阐述了作业过程中的具体内容、方法,并对各项限差的来源和要点进行了分析,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点位中误差间距中误差高程中误差条件点地物点要点分析1概述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建设规范性的保障,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城市规划监督测量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手段,在城市建设中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城市规划监督测量主要包括放线测量、±0层验线或灰线验线测量、验收测量。

放线测量是依据规划主管部门审批的红线图、总平面图、施工图以及《建设工程定、验线记录册》等资料,计算符合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条件,按建(构)物外墙角点坐标进行放线。

放线后经校核检查,将放线点坐标、附图提供规划主管部门进行放线核实。

灰线验线测量就是核实建(构)物是否满足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条件、条件点坐标、及建(构)物与四至的关系。

如果建(构)物的位置不满足规划条件时,应及时上报规划主管部门。

±0层验线测量是在建(构)物基础施工完成后,根据工程放线或灰线验线测量的成果,测量建(构)物验测点坐标和±0层的地坪高程,供市规划部门监督检查。

验收测量的工作内容包括建(构)物的高度测量、竣工地形图测量、地下管线探测和建筑面积测量等。

竣工地形图测量的方法宜采用全野外数字成图法,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地面建(构)物、道路、植被、地下管线、地下空间设施等要素。

依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的要求,确定周边建(构)筑物、现状路、铁路、高压塔(线)、渠、古树等地物待测点,作为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差异的条件点,就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要求进行核实。

2 资料收集的内容及要点内容:资料收集的内容:(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图、附件;(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附件;(3)红线图、总平面图和每栋建筑的建筑方案或施工图;(4)《建设工程定、验线记录册》以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的意见或其它需要提交的材料;(5)收集测区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资料、已有1:500或1:1000比例尺地形图等资料;(6)有关图件dwg格式的电子数据;要点:1.在收集资料时应注意红线图、总平面图、施工图三者纸质件和电子版件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要核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与建设工程建(构)物的内容是否一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512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512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512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0.03.15
•【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512号
•【施行日期】2010.10.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512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73-2010,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原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一○年三月十五日。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篇一:测量细则石家庄正定新区市政预留工程工程监理细则(测量监理分册)编制:审核:审批:北京希地环球建设工程顾问石家庄市正定新区市政预留工程监理项目部二〇一四年七月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第2章测量监理依据第3章测量监理细则3.1测量工作内容及测量监理目标3.2监理人员岗位职责3.3监理程序3.4.施工准备阶段的测量监理实施细则3.5 地面控制测量监理实施细则3.6 联系测量监理实施细则3.7 地下施工控制测量3. 8明挖车站(竖井)、隧道施工测量监理实施3. 9盾构掘进测量监理实施细则3.10 变形测量监理实施细则3.11 竣工测量监理实施细则第1章工程概况行政中心站为1号线二期与规划远期线的换乘站,车站位于正定新区内新城大道(南北向)与临济路(东西向)交叉口。

车站中心里程为K31+457.000,起点里程为K31+359.500,终点里程为K31+593.700,结构总长234.2m;车站有效站台起点里程为K31+387.000,终点里程为K31+527.000,有效站台总长140 m;车站标准段宽度23.1m,顶板覆土约3m,底板平均埋深约16.0m;盾构端头井段宽度26.6m,底板平均埋深17.5m。

结构型式为地下两层三跨箱型框架结构;1号线与远期4号线车站换乘节点结构型式为地下三层三跨箱型框架结构。

附属结构设有4个出入口、1个疏散通道及两个风道。

1#风道与1#出入口、2#风道与疏散通道距离较近,结构合建。

本车站两端区间均采用盾构法施工,车站南端盾构接收,北端盾构始发。

第2章测量监理依据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来自: 小龙文档网: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07;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5、《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7、《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1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1、本工程初步设计;12、委托监理服务合同;13、石家庄市正定新区市政预留工程控制网测量技术报告2012测量081号;14、本工程监理规划本细则为一般情况下的管理规定,如果业主或当地政府有其他特殊规定时,按其规定和要求执行。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
2.1 术 语 .........................................................................................................................2 2.2 符 号 .........................................................................................................................4 2.3 代 号 .........................................................................................................................6 3 基本规定 .................................................................................................................................... 7 3.1 精 度 等 级 ...................................................................................................................7 3.2 坐 标 系 统 ...................................................................................................................9 3.3 时 间 .........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范本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范本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根据测绘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要求,为测绘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或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个测绘项目作业前都应进行技术设计。

一、测绘技术设计分类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

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一般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专业技术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它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照测绘活动内容进行的具体设计,是指导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专业技术设计一般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合并为项目设计。

二、测绘专业技术设计内容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

1、概述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应根据不同专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别,特别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已有资料情况主要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引用文件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例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时间系统、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5、设计方案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例范本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例范本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根据测绘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要求,为测绘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或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个测绘项目作业前都应进行技术设计。

一、测绘技术设计分类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

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一般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专业技术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它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照测绘活动内容进行的具体设计,是指导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专业技术设计一般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合并为项目设计。

二、测绘专业技术设计内容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

1、概述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应根据不同专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别,特别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已有资料情况主要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引用文件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例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时间系统、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5、设计方案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

测量服务纲要及技术方案

测量服务纲要及技术方案

测量服务纲要及技术方案(一)作业技术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3)《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4)《1:500 1:1000 1:2000数字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5)《1:500 1:1000 1:2000数字地形图规范》(DB33/T 552-2014);(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8)《城市测量规范》 (CJJ/T8-2011);(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24356-2009);(10)《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18316-2008);(11)施工图;(12)技术设计书及甲方要求;(13)其它有关的标准、规范。

(二)已有资料分析及利用(1)工作范围内的1:500地形图用于控制测量设计、布设及地形图更新测量底图使用。

(2)已有控制点成果项目范围内及周边地区的近年测量的浙江省基础GPS-C级网成果,依据浙江省测绘局提供的起算点成果,检核后作为本测区起算资料,确保本项目测绘精度。

测区范围内已有国家基础水准网点可作为本项目的高程控制起算点。

也可作为联测平面控制点的高程起算点。

(3)辖区内的原有测量资料可供参考利用。

(三)技术方案1.技术路线首先结合本项目测区的情况,采用浙江省原有的GPS-C级网平差成果,采用网络CORS求得参考点地心坐标与当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

利用网络CORS技术在测区范围内统一施测一级GNSS点。

然后进行地形图更新测绘。

再根据甲方要求开展市政路网测量、土石方工程测量、建筑物复核测量、竣工测量等工程测量。

2.工作流程图收集资料、编写技术设计3. GNSS RTK一级点测量在需要工程测量的地方埋设,技术要求按《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执行。

测绘成果质量管理规定

测绘成果质量管理规定

测绘成果质量管理规定1目的和范围为了提高测绘生产质量管理水平,确保测绘产品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有关法规,特制订本程序。

本程序适于承接测绘任务、组织准备、项目策划、技术设计、生产作业及产品交付全过程实施的质量管理。

2职责(1)总经理负责(重大)不合格品的信息反馈。

负责重大项目或非常规项目测绘成果签发。

(2)总工负责测绘成果质量评定与签发,负责不合格品的通报与处理。

(3)总工办代表公司验检测绘成果。

负责不合格品的验检。

负责一次性合格率的月统计和公示,负责不合格品的信息反馈,不合格品的扣减事宜,(4)测绘所负责测绘成果的质检。

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理和复查。

(5)项目负责人负责测绘成果的互检及不合格的返工处理。

(6)作业员负责测绘成果的自检和不合格品返工。

3工作程序3.1基本要求(1)重大项目由部门经理/项目负责人编写项目策划书,工程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经总工审批后执行。

执行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部门经理并修改方案,再交总工审批后执行。

一般项目由项目负责人编写工程工作方案。

(2)公司实施ms检哂婶I(即:项目组Ta检、总工办Ξβ检及总工三级验收)。

(3)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向甲方提交测量成果和售后服务支持。

由总工办负责测量成果的存档。

(4)测绘成果质量评定分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5)项目组一次交付的产品合格率达90%(消灭粗差、优化网形).(6)本公司执行国家和地方(专业)测绘技术标准及测绘成果验收标准。

3.2可参考的技术规范(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4)《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5)《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7)《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8)《近景摄影测量规范》GB/T12979-2008;(9)《地理信息元数据》GB/T19710-2005;(10)《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11)《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12)其他规定(具体项目所要求遵守的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规定,以及项目设计方案中的相关规定)3.3测绘成果质量验收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GB/T24356-2009(2)《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3)有关测绘行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应的项目设计方案中所列的标准要求。

南京地铁三号线12标车站测量方案-改

南京地铁三号线12标车站测量方案-改

南京地铁三号线土建工程D3-TA12标施工合同段车站施工测量方案批准人: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编制人:________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南京地铁三号线D3-TA12标项目部2010-12-181.编制依据及执行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7;《南京地铁工程测量管理办法(二○一〇版)》本工程设计文件及图纸国家、其他行业及地方有关规范、强制性标准根据以上规范及本工程施工合同对施工测量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

2.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南京地铁三号线土建工程D3-TA12标,标段起讫里程K28+881.142-K30+854,全长约1973m,包括两站两区间,即大明路站、明发广场站、大明路站~明发广场站区间、明发广场站~绕城公路接头井盾构区间。

线路始于大明路站(含),下穿宁溧路后调头向西,沿麦德龙路到达明发广场站设站。

而后线路先后下穿农花河,至绕城公路北接头井(不含)吊出,完成工程。

车站概述:A. 大明路站大明路站位于宁溧公路(卡子门大街)和大明路的的交叉路口处,受宁溧公路路中高架桥影响,车站靠宁溧公路东侧布置。

大明路站为地下二层配线站(局部为三层),站中心位于卡子门大街与大明路交汇处,站前设两条单渡线和一条停车线。

车站主体建筑面积:20940m²;车站总建筑面积:25290m²。

车站起讫里程为K28+881.142~K29+381.992,站台中心有效里程为K29+302.517,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局部地下三层),带配线的车站,长度为500.85m,标准段净宽18.2m,端头井净宽22.6m,开挖深度为16.9m至23.5m。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CJJT 73-2019)培训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CJJT 73-2019)培训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 (CJJ/T 73-2019)培训学习
深圳市长勘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2020年3月25日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CJJ/T 73-2019)已于2019年11月1日起实施, 原有标准已经废止。
对比( CJJ/T 73-2010 )和《RTK技术 规范》(CH/T 2009-2010)进行学习。
重点掌握与老规范不同,区别与《RTK 技术规范》不同之处。
学习程度:掌握、熟悉、了解。
2 术语和符号
• 新增部分术语
•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 正常高 • 实时动态测量 (RTK测量) • 大地高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DS) • GNSS水准点 • 虚拟观测数据 • GNSS虚拟测量
3 基本规定
3 基本规定
• 3.2.6 GNSS RTK 平面测量技术要求如下:
等级 相邻点间距 (m)
一级 ≥500
二级 ≥300
三级 ≥200
图根 ≥100
碎部
-
点位中误差 (mm) ≤50 ≤50 ≤50 ≤50 ≤图上0.5
边长相对 中误差 1/20,000 1/10,000 1/6,000 1/4,000 -
6.5 数据处理与检验(和老规范一致)
• 6.5.1 RTK测量应及时导出数据,并进行数 据备份、数据处理,同时对数据采集器内 存进行整理。
• 6.5.2 数据输出内容应包含点号、三维坐标 、天线高、三维坐标精度、解的类型、数 据采集时卫星数、PDOP值及观测时间等。
• 6.5.6 RTK测量成果应进行100%的内业检 查和10%的外业检。
5 城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网建设
• 5.1.4 GNSS网宜由一个或若干个异步观测 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路线的形式构成。

地形图测绘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地形图测绘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目录一、工程概况 (1)1.1 测区概况 (1)1.2 完成的工作量 (1)二、主要作业依据与要求 (1)2.1 作业依据 (1)三、控制测量 (2)3.1 控制测量等级 (3)3.2 GPS平面控制施测技术要求 (3)四、地形图测绘 (4)4.1 地形图数据采集 (4)4.2 南方CASS数据编辑 (4)4.3 外业地形图测绘 (6)4.4 地形图的精度要求 (8)五、投入的人员与设备 (9)5.1、投入人员 (9)5.2、投入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9)六、质量管理与检查 (10)*********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报告一、工程概况受*******的委托,******公司承担了“*********1:500地形图测量”的测绘任务。

1.1 测区概况该工程位于**********。

该项目范围内地势落差大,地形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差。

场内以回填土、建筑垃圾为主。

位置详见下图:图1位置示意图1.2 完成的工作量我公司于****年***月**日进入测区开始作业至***年**月***日完成全部内外业工作,完成工作量如下:1)GPS控制点3个;如图2所示。

****图2:控制点成果2)测绘1:500地形图面积****平方公里;如图3所示。

*****图3:地形图成果二、主要作业依据与要求2.1 作业依据1.《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2.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3.《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17;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7.《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17(J271-2017))8. 委托方的技术要求。

RTK施工测量作业要求

RTK施工测量作业要求
3.3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基准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4 RTK测量作业模式
RTK施工测量作业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按实现手段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单基站广播差分改正信息的常规RTK模式;另一类是以CORS(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网络RTK模式。
4.1常规RTK模式系统组成及原理:常规RTK系统主要由一个参考站、若干个流动站及数据通讯系统组成。常规RTK数据通讯通常采用无线电技术(常规电台和GSM或GPRS/CDMA通讯)。
工作原理:在常规RTK作业模式下,一个临时建立的参考站对所有可见的GNSS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通过数据通讯系统(电台或GPRS/CDMA)将其观测的数据及测站坐标信息直接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在采集GNSS卫星数据的同时,还通过数据通讯系统接收来自基准站的信息,并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得到流动站的定位结果。
地球自转角速度
1980西安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参数
长半轴 =6378140m短半轴 =6356755.2882m扁率 =1/298.257
第一偏心率平方 =0.00669438499959第二偏心率平方 = 0.00673950181947
地球引力常数(含大气层)GM=3986005
地球自转角速度
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参数
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推荐的以国际参考子午面和国际参考极为定向基准,以IERS YY天文常数为基础所定义的一种地球参考系和地心(地球)坐标系。
2.16广域增强差分系统(WAAS)Wide Area Augmentation Differential GPS System
WAAS系统是将主控站所算得的广域差分信号改正信息,经过地面站传输至地球同步卫星,该卫星以GPS的L1频率为载波,将上述差分改正信息当作GPS导航电文转发给用户站,从而形成广域GPS增强系统。美国已计划将WAAS发展成国际标准,是美国GPS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

地下空洞探测解决处理办法

地下空洞探测解决处理办法

2. 地下空洞探测依据的标准规范(1)《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2)《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G/T C22-2009);(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10222-2006);(4)《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5)其它现行的相关规程、规范及标准。

3. 地下空洞灾害现状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城市城区频繁发生地下空洞灾害事故,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

灾害事故的调查统计表明,地下空洞主要发生在如下重点区域:(1)管线(特别是带水管线)密集区、暗渠集中区,老化管线、渗漏管线集中区;(2)深基坑施工地区及其周围影响区域。

管线(特别是带水管线)密集区、暗渠集中区,老化管线、渗漏管线集中区;(3)地铁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沿线及其周围影响地区;(4)地下溶洞发育地区。

由于地下管线大多位于城市道路下方区域,并且道路交通动荷载直接加剧了坍塌灾害的发育发展,因此,绝大多数的地下空洞灾害事故都发生在上述重点区域的道路范围内。

4.地下空洞探测的原理和技术4.1 探测技术对于引起坍塌灾害事故的道路下方隐伏的空洞进行探测作业,由于交通繁忙,环境干扰大,常用的工程物探方法,如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法、瞬变电磁法等难于施展,难以避免城市地上和地下空间的各种干扰因素,应用效果较差,成本高,速度慢,难以大范围应用。

探地雷达具有现场实施方便、抗外部环境干扰、作业快速便捷、探测效率高,分辨率高、实施成本低廉等优势,成为道路塌陷灾害普查探测的首选技术手段和唯一现实可行的方法,同时探地雷达也是唯一在国内外城市地下空洞普查探测的工程实践中大量应用并取得成功的工程物探方法。

4.2地下空洞的探测原理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是中浅层目标体的有效探测设备,采用电磁波方法探测具有电性差异的两种地下介质的分界面。

GPR探测利用反射、速度测距、层析成像等三种基本方法:发射天线在地面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入射波在存在介电性差异的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地层界面或目的体)产生反射波,接收天线可接收记录反射波的波形、振幅及到达时刻(双程走时),并以雷达图象的方式显示探测结果;根据测量的双程走时和波速计算出目标体深度;连续测量测线各点的反射波,形成雷达图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Urban Surveying Us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CJJ73—2010Xxxxx 北京目录1 总则 (1)2 术语、符号和代号 (2)2.1 术语 (2)2.2 符号 (4)2.3 代号 (6)3 基本规定 (7)3.1 精度等级 (7)3.2 坐标系统 (9)3.3 时间 (10)4 城市连续运行基准站网(CORS)建设 (11)4.1 一般要求 (11)4.2 CORS基准站网的布设 (12)4.3 基准站建设 (13)4.4 通讯网络建设 (16)4.5 管理中心建设 (17)4.6 服务中心建设 (19)4.7 坐标联测 (20)4.8 系统测试 (22)4.9 成果提交 (24)4.10 系统维护 (25)5 城市GNSS网的建设 (28)5.1 一般规定 (28)5.2 选点及埋石 (29)5.3 GNSS测量 (31)5.4 数据处理 (36)5.5 质量检查与技术总结 (39)6 GNSS RTK测量 (42)6.1 一般规定 (42)6.2 仪器设备 (42)6.3 单基站RTK测量 (43)6.4 网络RTK测量 (46)6.5数据处理与检验 (47)6.6 成果提交 (48)7 GNSS高程测量 (49)7.1 一般规定 (49)7.2 技术要求 (49)7.3 数据处理与检验 (52)7.4 成果提交 (54)附录A 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 (55)附录B 直角坐标系间相互转换的常用方法 (56)附录C 连续运行基准站点之记 (59)附录D 连续运行基准站观测墩埋设及规格 (60)附录E 通信设备登记表 (62)附录F 系统维护日志表 (63)附录G GNSS控制点的标志、标石和造埋规格 (64)附录H GNSS控制点点之记 (67)附录J 光学对点器的检验与校正 (68)附录K 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用零基线检验的方法 (69)附录L 天线相位中心稳定性的检验 (70)附录M GNSS外业观测手簿 (71)附录N GNSS高程异常拟合的常用方法 (72)附录Q GNSS RTK外业观测手簿 (77)1 总则1.0.1 为了统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准确、适时、可靠的空间地理信息,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城市各等级控制网测量、工程控制网测量、形变监测控制网测量以及城市各种工程测量、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等。

1.0.3 本规程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并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1.0.4 城市GNSS测量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但应满足本规程的基本规定和精度要求。

1.0.5 城市GNSS测量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和代号2.1 术语2.1.1 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session测站上开始观测记录GNSS卫星信号到记录停止,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

2.1.2 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及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观测。

2.1.3 同步观测环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loop三台及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2.1.4 独立观测环 Independent observation loop由独立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2.1.5 天线高 Antenna height观测时接收机天线平均相位中心到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2.1.6 星历 Ephemeris是不同时刻卫星在轨道位置上的坐标值。

卫星星历的提供方式通常有两种,预报星历(广播星历)和后处理星历(精密星历)。

2.1.7 广播星历 Broadcast ephemeris卫星发播的无线电信号载有预报一定时间内卫星轨道参数的电文信号。

2.1.8 精密星历 Precise ephemeris由若干个卫星跟踪站所得到的观测数据经事后处理计算出的卫星轨道参数,供卫星精密定位等使用。

2.1.9 单基线 Single baseline由多台GNSS接收机同步观测,每次只取两台接收机的GNSS观测数据解算两个测站间的基线向量。

2.1.10 多基线 Multiple baseline在任意m台GNSS接收机同步观测时,只选择m-1条独立基线,一并构成观测方程,统一解出m-1条基线向量。

2.1.11 单差 Single differential两个不同观测站GNSS接收机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相位观测值之差。

2.1.12 双差 Double differential两个不同观测站GNSS接收机同步观测两颗卫星所得两个单差之差。

2.1.13 三差 Tripel differential两个不同观测站对同一卫星不同历元的两个双差之差。

2.1.14 数据剔除率 Percentage differential删除的观测值历元数与应获取的观测值历元数的比值。

2.1.15 GNSS大地高 GNSS Geodetic Height点位参照于GNSS参考椭球面的高程。

2.1.16 正常高 Orthometric Height点位参照于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

2.1.17 高程异常 Height AnomalyGNSS参考椭球面与似大地水准面间的差值。

2.1.18 似大地水准面 Quasi-geoid从地面点沿正常重力线量取正常高所得端点构成的封闭曲面。

2.1.19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Quasi-geoid Determination利用全球或局部重力场模型,结合重力测量数据、地形数据、卫星测高数据以及GNSS点水准资料等,按照物理大地测量的方法综合确定出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区域似大地水准面。

2.1.20 GNSS水准点 GNSS leveling point是指进行了水准观测的GNSS点。

2.1.21 GNSS高程测量 GNSS height survey利用GNSS定位技术、精密水准测量技术或已建立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获取实测点的高程异常值,进而得到实测点正常高,称为GNSS高程测量。

2.2 符号2.2.1 变形量d s——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W X——同步环、异步环X方向坐标闭合差W Y——同步环、异步环Y方向坐标闭合差W Z——同步环、异步环Z方向坐标闭合差W S——独立异步环或附合线路坐标闭合差V△X——基线分量X方向改正数绝对值V△Y——基线分量Y方向改正数绝对值V△Z——基线分量Z方向改正数绝对值dV△X——基线改正数X方向较差的绝对值dV△Y——基线改正数Y方向较差的绝对值dV△Z——基线改正数Z方向较差的绝对值△S ci——为重复测量的点位平面位置较差v——拟合点的拟合残差iV——检测点的GNSS高程与水准高程之差i'H——拟合点、检测点的GNSS测量高程iH——拟合点、检测点的水准测量的高程iμ——内符合中误差M ——高程测量中误差△h ci——分别为检测点高程较差2.2.2 观测量d——相邻点间的距离n——闭合环边数、测站数、点数n c——重复测量的点数、检测点的点数L——为水准检测线路长度S——为三角高程边长2.2.3 中误差——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 cs——检核点位中误差m ch——检测点的高程中误差2.2.4 仪器特征参数a——固定误差b——比例误差系数(1×10-6)2.3 代号GN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CORS 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MP1 L1多路径影响Multipath Effects of L1MP2 L2多路径影响Multipath Effects of L2UTC 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 Universal TimeIGS 国际GPS服务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LAN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TCP/IP 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internet ProtocolUPS 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GNSS RTK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实时动态定位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eal-Time Kinematic PDOP GPS的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3 基本规定3.1 精 度 等 级3.1.1 城市GNSS 测量包括下列技术内容:1 城市CORS 网建设;2 城市GNSS 网建设;3 城市GNSS RTK 测量;4 城市GNSS 高程测量。

3.1.2 城市GNSS 控制网分为CORS 网和GNSS 网。

GNSS 网按相邻站点的平均距离和精度应划分为二、三、四等及一、二级网。

CORS 网应单独布设;GNSS 网可以逐级布网、越级布网或布设同级全面网。

3.1.3 GNSS 控制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公式3.1.3计算σ=22)(bd a + (3.1.3) 式中σ——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a ——固定误差(mm);b ——比例误差系数(1×10-6);d ——相邻点间的距离(km )。

3.1.4 CORS 网中基准站的稳定性应符合下列要求:1 平面位置变化量应不大于2cm ;2 高程变化量应不大于5cm 。

3.1.5 GNS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5规定。

二、三、四等网相邻点最小距离不应小于平均距离的1/2;最大距离不应超过平均距离的2倍。

一、二级网的距离可在上述基础上放宽一倍。

3.1.6 GNSS RTK平面测量按精度划分为二级、三级、图根和碎部,布设的平面RTK控制点应满足扩展的需要。

RTK测量的平面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5cm。

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6的规定。

表3.1.6 GNSS RTK平面测量技术要求注: 1网络RTK测量可不受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单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

2困难地区相邻点间距离缩短至表中的2/3,边长限差应不大于2cm。

3.1.7 GNSS高程测量按精度等级划分为四等、图根和碎部。

四等GNSS高程测量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2cm。

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7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