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方式及进展(完整版)
肺癌脑转移去世前症状
肺癌出现脑转移说明已经处在肺癌晚期,肺癌脑转移多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那么,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去世前症状有哪些呢?肿瘤专家建议,当肺癌晚期脑转移患者出现以下症状:1.患者极度消瘦。
2.常常感到很乏力。
3.声音开始变的不明朗,嘶哑。
4.几乎没有什么食欲,而且吞咽悔恨困难,只能吃些流质的食物。
5.痰很浓。
6.患者大部分时间在睡觉,睡觉的姿势只有一个,坐在椅子上90度前弓腰坐着,床上几乎找不到能睡的姿势,非常痛苦。
7.患者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就是肺癌死前的表现。
肺癌脑转移患者疼痛和饮食不好是最明显的表现。
那么,出现了以上症状是不是就无药可医了呢?当然不是的。
一般来说,脑转移早期,肿瘤刚形成,病灶还比较小,通常情况下,医生和患者都会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手术治疗若没有及时的控制住病情就会再进行放化疗治疗,但是这样的治疗方式其实对已经发生脑转移的患者作用不大,因为到了转移的地步,已经说明了病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现在已经很严重了,到现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稳定病情,想办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病痛的折磨,延长生命周期。
而且由于肺癌闹转移患者多数伴有体质差,免疫功能低下,病情严重的特点,所以在治疗时应考虑到患者的承受能力,尽量减少副作用对患者的伤害。
肺癌脑转移目前有一些几种治疗方法供患者参考;1、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根本治疗为全脑放射配合中医中药治疗,放疗后可使颅内压升高加剧,应适当限制每日的摄水量或使用利尿剂,以减轻头痛、呕吐等症状。
可结合中药治疗减轻毒副作用。
2、γ刀治疗是肺癌脑转移的局部治疗:此种肺癌脑转移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局部效果,受到照射范围的限制,对某些多发和单发病灶能缓解症状,但对不能发现的微小转移灶效果差。
3、肺癌脑转移的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肺癌脑转移治疗常用方法,而且采用针对性强的肺癌脑转移治疗药物,能够很快取得治疗效果。
肺癌脑转移治疗药物需要根据细胞类型而定,中药在针对脑瘤病灶治疗的同时,对肝肾整体功能进行调理,通过血脑屏障,使药物迅速直达病灶,控制瘤体生长和转移。
脑转移放疗总结
脑转移放疗总结NCCN指南一:1-3个病灶1.PS好治疗期望较高者(1)可手术+ WBRT[1] / SRS(2)SRS+ WBRT(特别适合1个病灶[1])(3)SRS2.病灶分散预期生存<3月(1)WBRT(2)化疗(只在个别敏感肿瘤[2B])(3)姑息或支持治疗治疗后每3月一次MRI 复发后根据前期治疗决定或者姑息治疗二:>3个病灶WBRT或者SRS治疗后每3月一次MRI 复发后可行SRS或手术或者姑息治疗三:放疗剂量:(一)全脑放疗标准剂量30Gy/10f 或者37.5 Gy /15f [95-08]对于PS差症状明显的500 cGy*4f(二)SRS剂量[RTOG 90-05]肿瘤大小<2cm 2-3cm 3-4cm最大剂量24Gy 18Gy 15Gy四:OAR限量视神经视交叉脑干≤8 Gy motor strip to 15 Gy. [RTOG 0320]问题:1. WBRT后多长时间SRS?RTOG 9508: WBRT后1周内RTOG 0320: WBRT后2周内临床:1月后临床应用一:病灶数量及诊断是个重要前提临床常用WBRT+SBR方案具体为:WBRT 3.0Gy *10f观察1月后局部病灶有反应后才可进行SBR加量局部SBR推量至5000cGy (如:400 x 5、300 x 10)二:同步加量:具体为:PTV300 cGy *10f PGTV400/500 cGy *10f (经验较少少用)Nccn笔记:1 肺癌脑转移最多见40-50% 特别是男性2 大脑半球80% 小脑15% 脑干5%3 全脑放疗有效率为50%,中位生存4-6月,总体治疗欠佳4 SRS后晚期的脑水肿及脑坏死不常见5复发与放疗后改变影像学上难以区别6复发后治疗应根据初始治疗决定WBRT或SRS后复发不应再行WBRT 7 个人理解:临床试验比较难得出生存的结论看局控和症状改善评分标准1. RPA分级标准[RTOG 95-08]或者2. GPA评分ECM:颅外转移3. SIR标准(头刀专用)主要参考文献RTOG 90-05(2000):1.入组患者为行或SBR≥3个月后复发的患者预期生存>3月2.推荐了单次最大量3.局部复发的定义:PTV外5mm及以内RTOG 95-08(2004)1.入组:1-3个脑转移灶2.目的:比较WBRT+(2周内)SBR 和WBRT3.方法:WBRT:37.5Gy/15f/3weeks 1周后给予SBR剂量参考90054.结论:WBRT+SBR改善KPS 提高单发转移的生存6.9 vs 4.5应成为1个脑转移的标准治疗5.不治疗1-2个月放疗后6个月1.分组1-3个转移灶在RTOG9508基础上进行WBRT + SRS 13月WBRT + SRS+替莫唑胺6月WBRT + SRS+厄洛替尼6月2. 方法WBRT (37.5 Gy /15f)SRS(RTOG 90-05)TMZ:放疗开始时75mg/m2/day*21 days,结束后根据情况150-200 mg/m2/day,5 days/month,6month ETN (150 mg/day). 放疗开始时到--6 months after WBRT+SRS 3. 结论:阴性结论无意义4.研究不足:1.无EGFR基因检测;2.ENT服用6个月无依据。
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治疗规范
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治疗需求,制定合适的分次方案,通 常为3-5次照射。
治疗实施
治疗设备
选择合适的放疗设备,如直线加速器、伽马刀等,确保治疗的精度和安全性。
质量控制与安全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4
SRT治疗肺癌的效果评估与 随访
短期效果评估
SRT与免疫治疗的比较与联合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在某些肺癌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
联合应用
SRT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SRT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负荷,为 免疫治疗提供更好的条件。同时,免疫治疗可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对SRT的耐受性。
随访内容
每次随访时应进行体格 检查、血液学指标检测 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以监测治疗效果和及时 发现复发或转移。
注意事项
患者在随访期间应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医 嘱按时服药,如有不适 及时就诊。
05
SRT治疗肺癌的不良反应及 处理
急性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
由于放疗过程中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可 能导致恶心呕吐等急性不良反应。
放疗过程中或放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放射性肺 炎,表现为咳嗽、气短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和 干预。
心脏疾病
放疗过程中,心脏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心 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不良反应的处理与预防
01
02
03
04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医生会 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营养支持
放疗期间,患者需要保持良好 的营养状态,增加蛋白质、维
肺癌晚期已转移怎么选择治疗方法
肺癌晚期已转移怎么选择治疗方法肺癌晚期的治疗选择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这是因为晚期肺癌通常已经转移至其他身体部位,并且已经进展到无法完全治愈的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治疗的目标转变为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肺癌晚期治疗选择。
一、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一种以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细胞的方法,通过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于肺癌晚期患者来说,放射治疗通常被用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以及控制肿瘤的进展。
具体放射治疗的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二、化疗化疗是使用药物来杀死或抑制癌症细胞的治疗方法。
对于肺癌晚期患者,化疗通常用于减缓肿瘤的生长,控制肿瘤的扩散,提高生存期。
化疗的药物选择和疗程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化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但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可以通过药物控制或其他措施缓解。
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细胞的特定变异进行治疗的方法,它可以通过靶向特定变异基因的靶向药物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对于某些特定基因变异的肺癌晚期患者,靶向治疗可以带来显著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
靶向治疗的选择需要依赖基因检测结果,并且需要特定基因变异的肿瘤细胞才能有效。
四、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生长的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可以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从而使肿瘤细胞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
对于肺癌晚期患者来说,免疫治疗可以有效地延长生存期,并且具有较小的副作用。
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免疫治疗,因此在进行治疗选择时需要进行相关的筛查和评估。
综上所述,对于肺癌晚期已转移的患者来说,治疗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进展、基因变异和系统耐受性等因素。
此外,患者还应与专业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并全面了解治疗的预期效果和可能的副作用。
肺癌SBRT的进展详细讲解
肺癌SBRT的进展详细讲解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去,传统的肺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但这些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手术切除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肺功能障碍,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则常常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
近年来,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一种名为SBRT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新治疗方法逐渐兴起。
SBRT是一种高度精确的放疗技术,它能够提供非常高剂量的辐射到癌细胞,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相比传统放射治疗,SBRT有如下几个显著的优势:1. 高精确性:SBRT使用先进的三维成像技术,如CT、MRI 或PET,来精确定位肿瘤。
医生们可以在多个角度观察患者的肿瘤,然后使用计算机模拟优化治疗计划。
2. 高剂量辐射:SBRT在少数几个高剂量的射束下,提供非常高的辐射剂量到肿瘤,从而有效地杀死癌细胞。
高剂量辐射能够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阻止其进一步分裂和生长。
3. 短疗程:传统放疗需要分为多个小剂量进行多次治疗,而SBRT通常只需在每个疗程内接受几个射束的高剂量辐射。
通常情况下,SBRT只需要连续几天或几周的治疗,而不是几个月。
4. 较低的副作用:由于SBRT的高精确性和高剂量辐射,它可以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暴露。
与传统放疗相比,SBRT 更少地引起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和疲劳。
尽管SBRT在肺癌治疗中有许多优势,但它仍然有一些限制。
首先,SBRT可能不适用于肺癌晚期患者,因为晚期肺癌通常与转移相关,SBRT只适用于局部原发肿瘤。
其次,肺部的运动性也是一个问题,因为呼吸会导致肺部组织的移动,从而影响SBRT的精确性。
为此,医生们使用一种名为呼吸同步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技术能够通过监测患者的呼吸模式,使辐射发射与患者的呼吸同步,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肺部组织的移动。
近年来,SBRT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中国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2020 版)
中国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2020 版)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为了充分发挥好放疗在SCLC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放疗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在SCLC现有临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制订了本指南。
内容主要包括概述、诊断、不同分期SCLC的放疗和综合治疗原则、放疗技术等方面,以期为我国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针对SCLC放疗的循证医学指南,指导临床实践。
一、小细胞肺癌流行概述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统计,2012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数约180万[1]。
而中国2015年肺癌新发病例数约78.7万[2]。
总体而言,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大约15%,在疾病确诊时,局限期SCLC占所有SCLC的约30%[3]。
SCLC的发生与吸烟密切相关,90%以上的SCLC患者曾经有吸烟史或正在吸烟,且其发生的风险与吸烟的时间及数量呈正相关。
二、SCLC的诊断1.筛查:尽管低剂量CT筛查可以发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但其对于发现早期SCLC没有作用,主要原因还是与SCLC的高度侵袭性有关,SCLC可能会在1次/年的筛查间歇期快速发展为有症状的晚期病变,因此限制了筛查对于降低死亡率的作用[4-5]。
2.SCLC的临床表现:可由原发病灶引起如咳嗽、气促、咯血、胸痛、声嘶、饮水呛咳、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
SCLC易转移到脑、肝、骨、肾上腺等器官,可引起相应症状,如头痛、腹胀,转移部位的持续性疼痛等。
肿瘤伴发综合征中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可见于约15.0%~22.5%患者,主要表现为虚弱无力、淡漠、嗜睡、味觉障碍等[6-7]。
肺癌脑转移不同方式放疗后生存分析及预后影响因素
肺癌脑转移不同方式放疗后生存分析及预后影响因素一、肺癌脑转移的放疗方式目前针对肺癌脑转移的放疗方式主要包括外部束放疗和放射性手术两种。
外部束放疗是指采用线性加速器等设备产生的高能X射线或伽马射线,以杀灭肿瘤细胞为目的的治疗方式。
该方法适用于肺癌脑转移的数目较多或病灶较广泛的患者,可以对整个脑部进行放疗。
通常外部束放疗分为全脑放疗和局部头颅放疗两种。
全脑放疗适用于脑转移较多的患者,可以覆盖到整个脑部,而局部头颅放疗则主要适用于脑转移较少的患者,可以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放射性手术是指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高剂量放射线集中照射在肿瘤组织上,以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放射性手术主要适用于肺癌脑转移局部病灶较小的患者,可以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减轻治疗相关的副作用。
当前,放射性手术已经成为肺癌脑转移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二、肺癌脑转移放疗后生存分析针对肺癌脑转移放疗后的生存分析,研究表明,放疗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具有显著的延长作用。
一项针对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的研究发现,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可达4-6个月,而在一些研究中,部分患者的生存期甚至可达1-2年。
而对于局部头颅放疗或放射性手术的肺癌脑转移患者来说,其生存期更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延长。
近年来,一些新的放疗技术的应用也为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带来了新的希望。
立体定向放疗、质子治疗等新技术的出现,不仅可以更准确地照射肿瘤组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还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三、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针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都可能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
对于不同放疗方式的选择,也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一项对于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的研究发现,肿瘤的大小和数量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肿瘤越小、数量越少的患者其生存期越长。
而另一项研究则发现,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对预后也有显著影响。
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
“脑”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也是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上脑转移瘤可与肺原发灶同时发现,亦可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进而发现肺原发灶。
因为肺癌脑转移是非常严重的病情,所以药代邮重点将其症状和治疗方案在本篇文章中详细进行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肺癌脑转移是患者常见的病症肺癌脑转移以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约60%的脑转移是由肺癌转移所致。
小细胞肺癌在作出诊断时约有20%的患者已有脑转移,而在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死亡病例尸检中脑转移发生率高达80%。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病程中约有30%左右发生脑转移,其中以大细胞未分化癌和腺癌较多见,鳞癌次之。
根据权威临床资料统计大约有40%的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
70%以上的脑转移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
肺癌脑转移的原因肺癌脑转移主要是由于脑血管与供应大脑的椎动脉、静动脉丛之间存在大量的吻合支,致使肺癌细胞可以不经肺毛细血管的过滤作用,直接经心脏、颈动脉至脑而发生血液转移。
造成了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头疼、呕吐、视觉障碍以及性格、脾气改变可能为肺癌转移到脑部引起的颅内高压或脑神经受损所致。
肺癌脑转移早期症状从临床早期肺癌脑转移可无任何临床表现或少数病人表现为对外周(人或物)不感兴趣,即谓“无欲状”,亦可表现为嗜睡等非典型症状,易临床诊断时容易被忽视;肺癌脑转移中晚期症状一、幻嗅颞叶部肿瘤可在其刺激下出现幻嗅,即可闻到一种并不存在的气味,如烧焦饭或焦橡胶等气味。
二、呕吐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致使延髓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呕吐,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呈喷射状。
三、头痛性质多较剧烈,常在清晨发作,有时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就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四、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时会使眼球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淤血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致视力下降。
五、精神异常位于大脑前部额叶的脑瘤可破坏额叶的精神活动,引起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精神异常表现。
六、耳鸣、耳聋此种多在打电话时发觉,即一耳能听到,另一耳则听不到,该表现多是听神经瘤的先兆。
肺癌脑转移放疗费用
肺癌脑转移放疗费用肺癌脑转移是临床常见而严重的病情,也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
小细胞肺癌在做出诊断时约有20%的患者已有脑转移,肺癌脑转移怎么办?其常见的治疗方式为放疗,那么肺癌脑转移放疗的费用是怎样的?肺癌脑转移放疗费用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好坏程度来决定。
每一个患者的病情程度都不一样,即使同样是出现脑转移情况而进行放疗治疗,那么脑转移出现时间的早晚,肿瘤病灶的大小,肿瘤的数量,还有转移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这些情况上由医生决定做几个疗程的放疗,在这只能给大家一个放疗的价目表:放疗一次的费用一般在二三万左右,普放1-2万,精准放疗3-4万,具体的费用需要看具体的医院及当地医保报销的情况而定。
放疗是用X线,γ线、电子线等放射线照射在癌组织,由于放射线的生物学作用,能最大量的杀伤癌组织,破坏癌组织,使其缩小。
但是放化疗的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比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等。
那针对以上放化疗的副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比较好呢?骨髓抑制的处理方法:1.通常白细胞<3.5×109/L,血小板<80.0×109/L不宜应用骨髓抑制的化疗药物,或调整化疗药物计量,以免发生严重骨髓功能障碍。
2.白细胞<1.0×109/L,可考虑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一旦出现发热应立即做血培养及药敏,并给予广谱高效抗生素治疗。
应酌情给予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输注粒细胞。
3.血小板<50.0×109/L可酌情应用泼尼松或止血敏等止血药预防出血。
血小板≦20.0×109/L属血小板减少出血危象,应予输注血小板及较大剂量止血敏,及泼尼松等治疗。
恶心呕吐的处理方法:恶心呕吐可发生于化疗后数小时或数天,可导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脱水、衰弱,造成拒绝或恐惧化疗。
肺癌的放疗技术和呼吸运动控制
肺癌的放疗技术和呼吸运动控制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致命癌症之一,其治疗中的辐射治疗(放疗)技术以及呼吸运动控制在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相关副作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肺癌放疗技术的进展以及如何通过呼吸运动控制来提高其治疗效果。
一、肺癌放疗技术的进展随着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的放疗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传统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将放射线聚焦在肿瘤区域,但由于肺部周围的重要器官存在的限制,容易导致正常组织的损伤。
为了进一步提高准确性和精确度,调强放射治疗(IMRT)成为肺癌放疗的新一代技术。
IMRT通过分层调整放射线的强度和方向来精确照射肿瘤,从而减少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相比于传统的放疗技术,IMRT在提高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方面表现出巨大优势。
另外一种革命性的放疗技术是体素强度调整放射治疗(VMAT)。
VMAT通过匀速旋转调整放疗设备的参数,以改善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和降低治疗时间。
与IMRT相比,VMAT具有更高的剂量攻击能力,可以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二、呼吸运动对肺癌放疗的挑战肺癌的治疗中,呼吸运动对放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挑战。
由于肺部的呼吸运动,肿瘤位置和形态会随着呼吸而变化,这使得放疗过程中对肿瘤的定位和照射变得困难。
传统的放疗技术通过加大安全边界来保证肿瘤的覆盖范围,但这样也会增加对正常肺组织的损伤风险。
因此,呼吸运动控制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三、呼吸运动控制的方法为了减少呼吸运动对放疗的影响,目前有几种常见的呼吸运动控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肺癌放疗中。
1. 静态治疗计划和呼吸门控静态治疗计划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在息停或吸气峰值时照射肿瘤,以减少呼吸运动对治疗的影响。
呼吸门控技术则是通过监测患者的呼吸信号,在适当的时机触发放射束进行照射,保证照射在特定呼吸相。
2. 呼吸术导联影像系统呼吸术导联影像系统(BTS)结合了呼吸信号和图像重建技术,可以实时跟踪肿瘤的位置和形态变化,从而指导放疗计划和照射过程中的呼吸控制。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ppt课件
肺癌脑转移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通过头颅CT或MRI等影像 学检查,观察颅内是否存 在异常病灶,有助于诊断
肺癌脑转移。
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 ,检测其中是否存在肺癌 细胞,有助于确诊肺癌脑
转移。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
检测血液中肿瘤标志物的 水平,如癌胚抗原、神经 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有 助于诊断肺癌及其脑转移
特点
肺癌脑转移通常是肺癌晚期的表现,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产生严重影响。
肺癌脑转移的发病机制
血液传播
肺癌细胞通过血液系统进入颅内,在脑实 质或脑膜上形成转移病灶。
淋巴系统扩散
肺癌细胞通过淋巴管进入颅内淋巴组织, 导致淋巴转移。
直接浸润
肺癌病灶直接侵犯颅骨或硬脑膜,进而扩 散至颅内。
新型药物类型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药物类型如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在肺癌脑转移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临床试验进展
目前正在进行多项肺癌脑转移治疗的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05
肺癌脑转移治疗的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
总结词
手术联合放化疗是肺癌脑转移的常用治疗方法,通过切除肺部肿瘤和脑部转移灶,结合放疗和化疗, 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 肺癌脑转移概述 •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现状 • 肺癌脑转移治疗进展 • 肺癌脑转移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 肺癌脑转移治疗的案例分享
01
肺癌脑转移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肺癌脑转移是指肺癌细胞通过血液或 淋巴系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在颅 内生长和扩散。
肺癌脑转移的诊治PPT课件
诊断
• 鉴别诊断 • 原发脑肿瘤(良或恶性) • 脑脓肿 • 脑梗塞或脑出血 • 增强MRI鉴别
edema tumor
T1W
T2W
FLAIR
C+ T1W
??
T1W
M M
C+ T1W
治疗
• 手术治疗 • 立体定向放疗 • 全脑放射治疗 • 化学治疗 • 同步放化疗的应用
FIGURE 1. An axial, T1weighted MR image with double-dose 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is illustrated through a metastasis in a patient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he size, demarcation, and location of this metastasis make it ideally suited for radiosurgery.
立体定向治疗
• 总疗效:局部控制率73-98% • Flickinger等(94年):剂量17.5Gy,
局控率85% • Shiau等:剂量≥18Gy,1年局控77-90%
立体定向治疗
• 尸检多发脑转移发生率高 • 单一病灶,应视为有多发微小灶 • 放射外科+全脑照射:局控率 ↑ • 多发脑转移灶潜在复发
概述
• 脑转移瘤是成人颅内肿瘤最常见的肿瘤 • 发病率比原发肿瘤高10倍 • 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肿瘤发生播散,累及
脑组织,形成转移
概述
• 20~40%出现脑转移 • 肺癌18~64%、乳癌2~21%、黑色素瘤
肺癌脑转移患者全脑放疗联合沙利度胺的治疗效果
PCL b PDMAEMA。
聚合物胶束在不同pH值下的粒径和电位变化,表明所制备的PCL b PDMAEMA具有pH响应性,可以用于抗肿瘤药物控制释放。
参考文献:[1] 李因文,田润,王晓红,等.聚合物胶束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020,36(1):167 174.[2] 刘艳红,周建平,霍美蓉.肿瘤微环境响应型智能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6,47(2):125 133.[3] 惊雷,宋柯,李杭,等.pH响应聚合物胶束及其在抗肿瘤药物载体中的应用[J].中国药剂杂志,2020,18(1):49 61.[4] TABATABAEIREZAEIS,ABANDANSARIH,NABIDM,etal.pH responsiveunimolecularmicellesself assembledfromamphiphilichyperbranchedblockcopolymerforeffi cientintracellularreleaseofpoorlywater solubleanticancerdrugs[J].JColloidInterfaceSci,214,425:27 35.[5] 许金霞,唐建斌,赵鲁杭,等.肿瘤pH响应的聚合物胶束用于肿瘤药物靶向输送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09,44(12):1328 1335.[6] 於秋霞,朱光明,梁国正,等.聚ε 己内酯的合成、性能及应用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20(5):37 40.[7] YANGHY,GUOJW,TONGR,etal.pH sensitivebasedonstarcopolymerAd (PCL b PDEAEMA b PPEGMA)4forcontrolleddrugdelivery[J].Polymers,2018,10(4):443 458.[8] 王昊,周志平,戴晓晖.温敏性聚己内酯 聚N 异丙基丙烯酰胺作为抗癌药物载体的制备与药物释放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3,44(3):435 441.[9] 王蓓蕾,涂松,邱永兵,等.星型两亲性聚己内酯 b 聚甲基丙烯酸(2 羟乙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表征[J].高分子学报,2011,10(10):1151 1156.[10] HEMMATIK,GHAEMYM.Synthesisofnewthermo/pHsensitivedrugdeliverysystemsbasedontragacanthgumpolysaccharide[J].IntJBiolMacromol,2016,87:425 425.[11] YUC,WANGL,XUZZ,etal.Smartmicellesself assembledfromfour armstarpolymersaspotentialdrugcarriersforpH triggeredDOXrelease[J].JPolymRes,2020,27:111 121.(收稿日期:2020 09 08)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文章编号:1673 2995(2021)02 0100 04·论 著·肺癌脑转移患者全脑放疗联合沙利度胺的治疗效果王聪会1,贾明鸽2,高 超3 (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河南洛阳 471003;2.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疗科,河南洛阳 471003;3.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郑州 450053)摘 要:目的 观察肺癌脑转移患者全脑放疗联合沙利度胺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肺癌的治疗进展与新技术
肺癌的治疗进展与新技术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率和高死亡率给全球各地带来了巨大的健康负担。
然而,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肺癌的治疗也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本文将介绍肺癌治疗的进展以及一些新颖的治疗技术。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肺癌的常见方法之一,特别适用于早期肺癌患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手术已逐渐从传统的切除肿瘤的方式发展成为更加精确和高效的微创手术。
例如,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已成为肺癌手术的重要进展,它们通过缩小切口和提高手术精确度来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风险以及手术后的疼痛。
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外部放射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如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治疗更加精确和个体化。
此外,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新的放射治疗方式,如质子治疗和重离子治疗等也在肺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新技术能够更加精准地瞄准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根据肿瘤特异性基因突变存在的原理来进行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近年来,许多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被发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无小细胞肺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ALK)基因突变。
针对这些基因突变,研发出了特定的药物,如吉非替尼和埃克替尼等,它们能够选择性地靶向这些基因突变的癌细胞,抑制其生长和分裂,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四、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肺癌治疗的一大突破。
免疫治疗通过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能力,抵御和消灭肿瘤细胞。
目前,肺癌免疫治疗的代表性药物是抗CTLA-4抗体(如伊皮立姆布)和抗PD-1/PD-L1抗体(如帕博利珠单抗)。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免疫逃逸,使得免疫细胞能够主动追踪和摧毁癌细胞。
免疫治疗为那些晚期或复发转移性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机会。
总结起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肺癌的治疗进展神速。
肺癌精确放疗进展课件
影像引导放疗提高了治疗的准确 性和安全性,降低了对周围正常
组织的损伤。
自适应放疗技术
自适应放疗是一种基于治疗过程中的实 时数据和反馈信息,调整治疗方案和照
射参数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对肿瘤和周围组织的形态、 功能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 过程中的变化,确保治疗的最佳效果。
自适应放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和有效性,减少不必要的剂量和副作用
联合治疗
精确放疗与化疗、免疫治疗等联合治疗策略,为肺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肺癌精确放疗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个体化放疗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放疗计 划,提高治疗效果。
基因检测与放疗
结合基因检测结果,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 放疗方案。
实时监测与调整
通过实时监测肿瘤和正常器官的变化,及时 调整放疗计划,确保治疗效果。
性肺炎的发生率。
心肺功能影响
02
精确放疗对心肺功能的损伤较小,有助于保护患者的呼吸和循
环系统功能。
其他不良反应
03
除放射性肺炎和心肺功能影响外,精确放疗还可能导致其他不
良反应,如疲劳、恶心等。
肺癌精确放疗的生存率分析
长期生存
精确放疗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早期肺癌患者中。
预后影响因素
肺癌精确放疗也存在一些限制和 挑战,如治疗成本较高、设备依 赖性强、技术要求高等。
02
肺癌精确放疗的技术进展
立体定向放疗技术
立体定向放疗是一种高精度的放 疗技术,通过使用多个射线束从 不同角度聚焦于肿瘤,实现对肿
瘤的精确打击。
该技术具有定位准确、剂量集中 、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的优点, 适用于小肿瘤或不宜手术的患者
肺癌脑转移中国治疗指南
肺癌脑转移中国治疗指南肺癌脑转移是指肺癌细胞从原发灶经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脑部的过程。
肺癌脑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部位之一,约有30%-50%的晚期肺癌患者会发生脑转移。
治疗肺癌脑转移需要综合考虑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期在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诊断,目前常见的方法有头颅MRI和CT扫描,可观察到转移病灶的位置、数量和大小等信息。
同时,可以通过胸部CT、腹部CT、骨扫描、PET-CT等影像学手段进一步评估病情,了解是否有其他器官的转移。
对于较小和局限性的脑转移病灶,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经过手术切除后,可以减轻症状,控制肿瘤的进展,但注意术后的恢复治疗和预防复发。
对于手术切除难以达到的较大和多发性脑转移病灶,可选择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可通过使用传统的外科放射治疗或者放疗手术联合治疗来控制转移病灶,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的患者,可选择化疗。
化疗是通过给予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减缓病情进展的方法。
对于肺癌脑转移,可选用含顺铂和紫杉醇等的化疗方案。
此外,还可以采用靶向治疗,如EGFR抑制剂和ALK抑制剂等,这些药物针对一些特定的突变基因表达的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肺癌脑转移的新的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杀死癌细胞。
PD-1/PD-L1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领先产品,目前已经得到了临床应用和认可。
免疫治疗非常适合那些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或者对化疗无效的患者。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还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转移病灶的数量、转移病灶的位置和大小以及是否伴随其他器官的转移等因素都需要综合考虑。
此外,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来说,提供良好的支持性和护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肺癌脑转移是一种临床治疗难度较高且治疗效果难以预测的难点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方式及进展(完整版)2019年,美国有176.2万新确诊的癌症病例,并有60.7万人死于癌症或其相关事件。
肺癌的发病和死亡人数最高,占癌症死亡人数的1/4。
约30%~50%的肺癌在病程中出现脑转移,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甚至超过了50%。
随着诊断技术及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也在上升。
肺癌脑转移预后极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1~2个月。
近年来随着靶向以及免疫治疗药物相继研制成功,肺癌原发灶局部控制率得以提升,因此对其脑转移的治疗更加关注。
现将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方式及进展进行综述。
01全脑放射治疗全脑放疗(WBRT)是脑转移最为基础的放疗方式。
对于多发脑转移患者(通常指病灶数>3),WBRT可以使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6个月,并有10%~15%的患者生存时间超过1年。
WBRT使约60%颅内肿瘤退缩,并改善了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及预后。
WBRT最常用的分割形式为30Gy/10f。
Meta分析得出,高于30Gy/10f 的生物剂量不会改善患者的总生存率(OS)、症状控制率和神经系统功能(NFI),而小于此生物剂量则会使患者的OS和NFI获益减少。
对于递归分隔分析(RPA)分期高、分级预后评估(GPA)评分低的预后较差的患者,20Gy/5f的分割方式在临床上可以作为次选方案(n=333,其中肺癌211例,占63.4%)。
Aoyama等报道在脑部病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立体定向放疗(SRT)后联合WBRT较单纯的SRS/SRT虽然可以获得更好的颅内局部控制率,但OS无差异,亚组分析仅在GPA评分高、预后好的患者中带来生存获益,且神经认知功能损伤发生率增加。
为了降低WBRT对患者神经认知功的影响,Gondi等利用调强放疗(IMRT)行保护海马的WBRT(HA-WBRT)。
HA-WBRT比WBRT减少了神经干细胞80%的照射剂量,并使其余脑实质所受剂量不变。
HA-WBRT不影响患者生存时间和低剂量区复发率,但减少了神经认知功能的损伤,提高患者近期和远期的生活质量。
此外,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自动治疗计划系统(aTPS)具有进一步减少海马区的照射剂量、提高其余脑实质所受剂量的均匀性、减少在正常脑组织中产生不必要的热点(hot spot)等诸多优势。
目前HA-WBRT还未被常规推荐,但VMAT和aTPS的出现将显著提高HA-WBRT在临床上的地位,并有望成为新的标准治疗。
以美金刚(memantine)和多奈哌齐(donepezil)等为代表的各种药物对改善WBRT造成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
一项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得出,在WBRT前和期间服用美金刚可以推迟患者神经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的时间,延缓记忆能力、执行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下降的速度。
有学者将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用于脑部放疗后的患者,使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出现的几率降低。
美金刚联合普通WBRT或HA-WBRT的三期、随机、双臂的临床试验(NCT02360215)正在进行中,预计2023年将获得初步的结果。
0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T/SRS是一种定位精准、靶区剂量高、剂量变化梯度大且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的放疗方式。
对于≤4个的寡转移病灶,SRS可以取代WBRT 成为此类患者的标准治疗。
对于可以进行外科切除的脑转移患者,SRS 与手术相比已经取得了相似的预后结果,并可以获得更高的局部控制率。
Mahajan等对于1~3个脑转移灶完全切除的患者行残腔SRS,得出可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
SRS的单次边缘剂量与肿瘤的最长径成反比,目前较为认可的方案为:对最长径≤20mm、21~30mm、31~40mm的肿瘤,分别给予24Gy、18Gy和15Gy的剂量。
近年也有学者提出,对最长径<10mm、10~25mm、>25mm的病灶,推荐剂量分别为22~25Gy、20Gy、18Gy。
Andrews等报道,脑转移病灶数为1~3的患者在WBRT后加用SRS,可使治疗后6个月的局部控制率和KPS评分提高,且在单发病灶的患者中得到了生存获益(n=333,其中肺癌211例,占63.4%)。
脑转移数目1~3个患者WBRT后加用SRS对GPA评分为3.5~4.0患者有生存获益,但对绝大多数GPA评分<3.5的患者,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n=331,其中肺癌211例,占63.7%)。
Yamamoto等根据脑转移数量将患者分为单发(n=455)、2~4个(n=531)和5~10个(n=208)三组,三组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行SRS后12、24、36、48个月时均无明显差异,且OS相近,同时提出对于脑转移患者,病灶的总体积相对于病灶数量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预后因素(n=1194,其中肺癌912例,占76.4%)。
Routman等比较了2~4个和>4个脑转移病灶的行SRS 的患者,得出肿瘤的总体积(>10cc)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Zindler等正在开展一项三期、随机、双臂、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旨在研究对于4~10个脑转移灶的患者,行SRS与WBRT的预后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NCT02353000)。
也有NCT01592968(4~15个脑转移灶)、NCT03075072(5~20个脑转移灶)、NCT01731704(≥5个脑转移灶)等多项三期、随机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脑转移术后SRS与WBRT一样可以有效改善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并可以减少WBRT的所带来的认知功能障碍,但术前新辅助SRS的可行性目前尚未有统一结论。
Patel等将术前SRS和术后SRS对比分析(n=180,其中肺癌72例,占40%),二者在生存时间、局部复发率、远处复发率上并无明显差异;术前SRS组与术后SRS组比:放射性坏死发生率明显低,软脑膜转移发生率高。
脑转移患者行术前SRS所要面临的问题有:①没有病理的证实,仅凭临床诊断可能使一部分同时发生的非转移性的良性肿瘤和颅内原发恶性肿瘤受到错误的照射,尽管在临床中常常认为这种几率比较低,但Patchell等的研究表明,约有11%的病灶病理类型为非转移性;②在照射后发生一过性水肿、颅内压增高等放射反应会使手术难度增加;③如果术中因为某种原因无法将肿瘤完全切除或有其他的不良预后因素,术后再次行照射的难度增加。
SRT包括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和大分割立体定向放疗(HFSRT)。
HFSRT通常为2~5分次照射,主要用于体积较大的单发病灶和邻近或在重要结构内部的肿瘤。
Minniti等对比了SRS和HFSRT在治疗长径大于2 cm的单发脑转移的局部控制率和放射后坏死发生率,得出HFSRT 的1年局部控制率高、放射后坏死发生率低。
回顾性研究得出,与术后WBRT和术后SRS相比,对单发、体积较大的脑转移灶行术后HFSRT,也均可以获得更高的局部控制率和更低的放射性损伤发生率。
关于HFSRT治疗脑转移的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有NCT00928226、NCT01705548、NCT02798029和NCT02054689等正在进行中。
03预防性脑放射治疗SCLC患者约10%以上在首次确诊时已有脑转移,约50%以上在病程中出现脑转移,生存时间在2年以上的患者,这一数字可达到80%。
Eze 等的研究证明,对于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局限期SCLC患者,预防性脑放疗(PCI)可以使患者的OS、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无脑转移生存期(BMFS)均得到延长。
小细胞肺癌PCI的标准剂量与分割方式为25 Gy/10 f。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专家组认为,20 Gy/5 f或许对一些广泛期的SCLC患者更为合适,但目前并不推荐常规应用。
一项来自荷兰的研究得出,PCI可以降低广泛期SCLC患者脑转移发生的几率,并且延长生存期;而另一项来自日本的研究则得出了相反的结果。
这两项研究不同的是:荷兰的研究仅有29%的患者入组时有头部影像学证明其没有发生脑转移,且在PCI后也缺少对无症状的患者进行定期头部影像学监测,无法确定是否发生无症状的脑转移;日本的研究则对所有患者在PCI前和PCI后均行头部MRI的动态监测。
多项研究表明,局限期和广泛期SCLC在行PCI前和PCI后均应定期行头部MRI动态监测。
Nosaki等认为,荷兰的研究中有一部分事实上是相当于对无症状的脑转移患者行低剂量的WBRT,且PCI的剂量分割方案不一,其等效生物剂量的范围在28 Gy~39 Gy之间(α/β取10 Gy),而日本的研究则统一为31.2 Gy(α/β取10 Gy)。
有研究者在同一肿瘤中心内选取了资料详尽、治疗计划相似(包括化学治疗)、同质性较高的接受了PCI的广泛期SCLC 患者进行分析,结论与日本的研究非常接近。
Li等对于根治术后Ⅲ期N2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行PCI,得出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降低脑转移发生率,但未延长OS。
DeRuysscher等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对于Ⅲ期的NSCLC患者,PCI 可以推迟出现脑转移症状出现的时间,不会延长OS和PFS。
Meta分析得出,PCI可以降低NSCLC患者的脑转移发生率,不延长OS,但可以延长Ⅲ期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
另一篇Meta分析也取得了相似的研究结果。
青年女性、病理为腺癌、N分期高的NSCLC患者可考虑行PCI。
总结与展望综上所述,对于肺癌脑转移放疗:WBRT是最基础的脑转移放疗方式,应用如HA-WBRT、VMAT、aTPS等放疗技术和美金刚、多奈哌齐等神经认知功能保护药物,可减少WBRT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数量≤4的寡转移病灶,SRS可以取代WBRT成为此类患者的标准治疗,SRS与手术相比可得到相似的预后结果;在单发病灶的患者中,WBRT后加用SRS可以获得生存获益;4个以上转移灶的总体积和数量究竟哪一项才是SRS的最佳适应证,未来需要大样本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HFSRT 治疗体积较大的单发病灶,可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放射性脑坏死发生率。
PCI已经作为1类推荐用于CR或PR的局限期SCLC患者,作为2A 类推荐用于广泛期SCLC患者,无论局限期或广泛期SCLC,在行PCI 前和PCI后均应定期行头部MRI动态监测;PCI仅对某些特定NSCLC患者,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但不会带来生存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