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理性模型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密级别:内部 
学位级别:硕士 
提交日期:2002年4月 
答辩日期:2002年5月17日 
论文中文题目:心理资源稀缺论 
——有限理性模型解读 
论文英文题目:Theory of the Scarcity of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Bounded 
Rationality Model
作 者:韩 丹 
所在单位:吉林大学 
指导教师:葛鲁嘉 
所在单位:吉林大学 
分类标识:B84 
中文主题标识:心理资源 稀缺 有限理性 
英文主题标识:Psychological Resources Scarcity
Bounded Rationality 
中文摘要
决策科学自建立之初,就在人类理性问题的解释上含混不清,并对现实的决策行为缺乏描述力。

在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古典决策理论醉心于模型的精确性和规范性,假定决策环境是绝对静止的,而人则拥有完全而精确的信息处理能力。

如果决策者能够知晓并找出所有可能的备择方案,拥有各种备择方案的结果的全部信息
以及概率分布的完全信息;如果决策者头脑中就事先存在着一个完全有序的偏好体系——效用函数或优先选择的次序,即能够评价各种备择方案后果的某种价值体系——以至于他能够对所有的备择方案的后果加以排列,然后选出能够带给他最佳后果的那种方案;如果决策者具有无所不能的计算能力。

在这种“完全理性”的前提下,决策者总能做出“最优决策”。

然而,古典决策在人与环境的认识上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首先,人类并不生活在绝对静止的环境中。

其次,人并不拥有绝对无限的信息处理能力。

古典决策理论的缺陷,不在于其逻辑体系,而在于其“完全理性经济人”的前提假设。

 
西蒙对此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这种批判实质上是对古典决策理论的人与环境认识的批判。

针对古典决策理论的缺陷,西蒙认为,世界是复杂的,而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

在这种与古典决策理论完全不同的研究思路指导下,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

西蒙指出,必须给人类理性加上限制,这种限制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人类理性的程度并不高;二、人类理性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

“有限理性”的提出,带来了决策理论研究的根本性变革,成为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

 
本文从分析有限理性的心理机制入手,探讨了人类认知能力有限的问题。

视人类信息处理能力为决策的稀缺资源是西蒙的创见,也是其思想核心——心理资源稀缺论——的逻辑起点。

 
那么,西蒙是如何得出心理资源稀缺的结论的呢?本文认为,西蒙主要运用了常识检验与对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采纳两种方法。

常识检验就是依据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常识去判断理论描述的正确性。

西蒙认为,他的理论“很适合我们对自己的判断过
程的内省性的了解,也很适合研究这些过程的心理学家们对它们的描述”。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力地为其假设提供了佐证,并且西蒙对决策过程的实证研究极大地促进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西蒙本人也成为信息加工理论的先驱。

 
有限理性模型的心理资源稀缺论思想通过四个命题具体展示出来。

首先,心理资源稀缺构成决策的心理约束条件。

这种约束主要通过对进入人脑的决策信息的识别、选择与过滤来实现。

本文选取了决策信息输入中的“判断衰减”现象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注意力、感知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以及记忆系统的有限性在决策中所起的心理约束作用。

其次,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角度出发,人是主动的环境刺激的接受者和反应者。

因此,稀缺心理资源对决策的约束并非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变动中的。

个体自身经验的丰富和思维的练习,个体间的交流以及现代决策技术的应用都可以使稀缺心理资源得到扩展。

但心理资源的扩展不是无限度的,它要受时间、精力、技术条件以及稀缺心理资源本身的限制。

因此,稀缺心理资源是决策的弹性的心理约束条件。

相对于纷繁复杂的环境,心理资源仍是稀缺的。

第三,西蒙将决策过程看作是问题求解和日常问题解决的一系列程序,这些程序的进行就是心理资源的使用。

本文围绕西蒙所谓的“程序理性”,对决策中的知觉、记忆、思维与问题求解以及定势和直觉等心理过程和决策行为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第四,西蒙借用了经济学“效率”的观念,提出了稀缺心理资源的配置原则问题。

心理资源的配置首先应是有效率的。

效率准则指的是,在所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选择能产生最大效益的备选方案。

自动化行为以及进化都是心理资源有效的配置方式。

心理资源的配置还必须考虑到决策情境的
要求。

人类决策,必须考虑到当前任务的要求和环境的现实状况。

这样,人类心理资源的配置才更有效。

 
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开创了管理决策理论的新局面,带来了管理哲学上的变革。

这体现在: 
⒈理性观念的变革。

西蒙指出,人并不存在全知全能的理性,人类理性的程度不高;人类理性是有限制的,我们只能在一定条件下谈论理性。

其根据在于理性的心理机制——人类的认知能力这一决策的心理资源——是稀缺的。

我们必须正视人类自身能力的局限。

⒉理论和方法上的变革。

人类决策行为的解释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决策研究的中心也由建构理性计算模型向环境结构分析和决策方法探索转变。

西蒙对于有限理性心理机制以及决策过程信息处理机制的分析,促进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成果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然而,有限理性模型毕竟属于人类行为解释的理性模型的范畴。

理性模型存在着一种偏见,即认定决策者在进行备择方案的选择时必须首先考虑以最小的成本去获得最大的收益。

然而最终决策方案的选择,不能仅仅以成本收益分析作为唯一的标准。

此外,过于理性化的决策系统势必增加决策系统的封闭性。

应该看到,目前对有限理性模型研究的不足正在于对其蕴涵的心理资源稀缺论思想缺乏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和挖掘。

因而,本文所做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同时也希望对决策实践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英文摘要 
Decision science was ambiguous and vague on human’s rationality at the very beginning, and also was short of the ability to describe real decision making behavior. Then this field was ruled by the the classical dicision theory, which was bent on precis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its models. It assumed that decision circumstances be static absolutely and human beings have absolute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bility. That means decision makers can know and find out all alternative programs, as well as have all information of their results and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se results; there is perfect and ordered preference system in decision makers’mind beforehand, and it is a value system to appraise each program result,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is, decision makers can put all the programs in order and select the best one; decision makers possess omnipotent capability to calculate. Simon called these above ‘unbounded rationality’. If decision makers possess such rationality, they can always make ‘the optimal decision’. However, the classical dicision theory has its fatal weakness in understanding of human beings and circumstances. Firstly, circumstances are not static absolutely. Secondly, human beings have no absolute boundles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bility. The limitation of
the classical dicision theory does not lie in its logical system but in its hypothesis of ‘unbounded rational economic man’. Simon criticized the hypothesis of ‘unbounded rational economic man’sharply. In fact, the criticism aimed mainly at its understanding of human beings and circumstances. He considers that circumstances are complicated and human being’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bility is bounded. Under such different research train of thought from the classical dicision theory, h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ion ‘bounded rationality’. He pointed out we must place restrictions on human beings’rationality, and which include: 1.the level of human beings’rationalization is not high; 2.the sphere of application of rationality is limited. The conception ‘bounded rationality’bough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cision theory research thoroughly and became the cornerstone of modern decision theory.
To begin with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bounded rationality, this discourse probes into the problem of limitation of human beings’cognition capability. It is Simon’s creative viewpoint to regard human beings’information processing ability as scarce resources of decision makers, and it’s also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oughts of his bounded rationality model——theory of the scarcity of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Then, how did Simon get the conclusion that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of decision making are scarce? This
discourse considers Simon mainly puts these following two methods into use: common sense test and adoption of research result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Common sense test means the accuracy of theoretical description be verified according to general knowledge. Simon thought his theory was in keeping with our own introspective understanding of judgment process and description of psychologists who researched into this process. Research results on cognitive psychology provide convincing demonstrates for his hypothesis. On the other hand, his positive research on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promotes greatly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as a result, he becomes one of pioneer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Theory of the scarcity of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of bounded rationality model consists of following four basic propositions. Firstly, the scarcity of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is the restriction of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The restriction means decision information must be discerned, selected and filtered before they enter human beings’mind. To begin with the phenomenon ‘judgment attenuation’in decision information input, this discourse analyzes the restrictions on decision making of attention, percep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emory. Second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circumstances, human beings are active receivers and reactors of stimuli in circumstances. Therefore, the psychological restrictions on
decision making are not static but dynamic. Scarce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can be expanded by following means: individual experience enrichment and thinking practice, exchanges among individuals and application of modern decision technology. However, the expansion is not boundless. It must be restricted by time, energy, technology and scarce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themselves. In a word, scarce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are flexibly psychological restrictions on decision. And in the final analysis, psychological r esources are still scarce as for complicated information. Thirdly, Simon regards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as a series of problems solving, in the course of which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are used. Centering on Simon’s called ‘Procedual rationality’, this discourse analyzes psychological process and styles of decision behavior thoroughly, such as perception, memory,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as well as set and intuition. Fourthly, Simon used the idea ‘efficiency’in economics for reference and put forward the problem of disposition principle of scarce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The disposition of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must be efficient. Efficiency principle means the program that makes greatest benefit should be chosen if resources we can use are definite. Automation behavior and evolution are both efficient disposition. Besides, the disposition should take decision situation in account. Decision of human beings must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demands of current tasks and real circumstances. Thus, the disposition of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is being more efficient.
Simon’s bounded rationality model created a new situation in decision theory and initiated revolution of management philosophy. These embodies:
1. Revolution on the idea of rationality. Simon pointed out human beings had no unbounded rationality. The degree of rationalization is not high, and the sphere of application of rationality is limited. Only in certain situation can we talk about rationality. This stems from the limitation of scarce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2. Revolution on theory and method. Interpretation of decision behavior changes singlization into diversification. Besides, the center of decision research has changed into analysis of situation’s structure and exploration of decision making method. Simon’s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bounded rationality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chanism of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promoted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its research results.
After all, bounded rationality model belongs to rationality model of interpretation on people’s behavior. So it has a bias that decision maker must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least cost gets optimal benefit. However, cost-benefit analysis can’t be the only criteria of selection of ultimate
decision program. Furthermore, the rational decision system certainly results in its blockage.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weakness of current research on bounded rationality model lies in lack of overall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bout theory of the scarcity of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embodied in the model. Therefore this discourse has important sense on theoretical aspect.
总 页 数:46 
开本是否有图表:否
目录
内容提要 
一、前言……………………………………………………………1 
二、有限理性的心理机制——心理资源稀缺论的逻辑起点……5
三、常识检验与对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采纳——探索心理资源
稀缺的两个主要方法 .............................................8 (一)常识检验 .........................................................8 (二)对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采纳 (9)
四、心理资源稀缺论的基本命题 (10)
(一)心理资源稀缺——决策的心理约束条件 (10)
1、注意力有限……………………………………………11
2、感知能力有限…………………………………………12
3、分析能力有限……………………………………………13
4、记忆系统有限……………………………………………14(二)稀缺心理资源的扩展机制………………………………15
1、个体自身的扩展………………………………………15
2、个体之间的交流………………………………………16
3、现代决策技术的应用…………………………………16(三)心理资源的使用——决策过程的信息处理机制………17
1、知觉………………………………………………………17
2、记忆………………………………………………………18
3、思维与问题求解…………………………………………18
4、定势和知觉………………………………………………19(四)心理资源的配置原则……………………………………20
1、效率原则…………………………………………………20
2、适应性原则………………………………………………22
五、结论…………………………………………………………23注释…………………………………………………………26参考文献…………………………………………………………28论文摘要…………………………………………………………1Abstract……………………………………………………………1后记
内容提要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决策科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并分析了目前有限理性模型研究中的不足。

本文认为,有限理性模型揭示和阐发了一个基本的心理学观点:心理资源稀缺论。

所谓心理资源稀缺是指人类的心理资源——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有限理性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以此作为本文立论的逻辑起点;2、指出有限理性模型探索心理资源稀缺的两个主要方法;3、归纳总结心理资源稀缺论的基本命题;
4、审视并评价有限理性模型。

本文认为,在有限理性模型研究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这些不足的根源是没有正确理解其中蕴涵的心理资源稀缺论思想。

因此,对有限理性模型进行心理资源稀缺论的解读,有助于推动决策理论研究和决策实践。

 
一、前言
决策是人类固有的行为。

从有人类就有管理,有管理即有决策。

决策理论学派甚至认为,管理的全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决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因此管理就是决策。

勒纳(P. Rene)在《统制经济学》中指出,“经济问题就其根本性质来说是一个选择问题。

” 〔1〕选择正是决策的实质。

然而决策科学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当时古典决策理论在决策科学界占统治地位。

它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理性的假定和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基础的主观效用之上的,在假设环境绝对静止、确定的前提下,得出“完全理性”和“最优决策”两个基本命题。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对人的行动持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亚当?斯密(Adam Smith)认为,人的理性在于他在各项利益的比较中选择自我的利益,以最小的牺牲满足自己的最大需要。

新古典经济学继承和发展了古典经济学家经济人的假定。

他们对人的行为的假定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个体的行动决定是合乎理性的(指为达到目的而选择的手段);个体可以获得足够充分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完全信息假定);以及个体根据获得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按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标选择决策方案,以获得最大利益或效用(利润或效用最大化假定)。

 〔2〕在这几个假设前提之下,古典决策理论得出“完全理性”与“最优决策”两个基本命题。

完全理性是指:决策者能够知晓并找出所有可能的备择方案,拥有各种备择方案的结果的全部信息以及概率分布的完全信息;决策者头脑中事先就存在着一个完全有序的偏好体系——效用函数或优先选择的次序,即能够评价各种备择方案后果的某种价值体
系——以至于他能够对所有的备择方案的后果加以排列,然后选出能够带给他最佳后果的那种方案;决策者具有无所不能的计算能力。

如果决策者具有“完全理性”,那么,决策者就会自然地做出“最优决策”。

依据古典决策理论,决策者在决策时不考虑时间和其他耗费的限制,即交易费用为零。

 
古典决策理论发展成为了一套丰富而完善的理论体系。

似乎掌握了此套公理体系,就能实际地做出决策或为决策提供建议,或至少在宏观上对决策者行为做出预测。

这与当时决策理论界的大气候——行为假设正确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在宏观水平上做正确预测——有关。

奥卡姆剃刀(Ockham’s Razor)原则也认为,非必要的东西,并不能使事物的本质增加,人们应该接受能操作的最简单的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因而一度盛行。

 
行为科学的发展对古典决策理论提出了挑战。

行为科学研究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而协调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行为科学以人为研究中心,因此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内容,第一次将管理的重点从物、从生产过程转移到人上来。

对现实的人的行为的研究,必定取代抽象假想的理论模型。

西蒙(A. Simon)指出,“古典经济理论对人的智力做了极其苛刻的假设,为的是产生那些非常动人的数学模型,用来表示简化的世界。

但在这方面,近年来,人们已经提出了疑问,怀疑那些假说是否与人类行为的事实相距甚远。

以至根据那些假说所得出的理论同我们所处的现实状况已经不再有什么关系了。

” 〔3〕古典决策理论的困境在于:⒈简化人类决策的环境,使之确定、静止,这使古典决策理论成为与人类行为事实相距甚远的假设,不具有描述性和实践性。

⒉极
其苛刻地假设人类信息处理能力是绝对无限的,以此作为完全信息假定、完全偏好体系假定以及效用最大化假定的心理机制,而这种假设毫无现实根据。

古典决策理论的局限,不在于其逻辑体系,而在于其“完全理性经济人”的前提假设。

 〔4〕 
西蒙批判古典决策理论的焦点即在于此。

⒈并不存在静止的环境。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面对的环境极少是确定的。

社会的宏观环境如政治、法律、文化,决策者所处的微观环境如决策群体的氛围、决策采用的技术手段、决策执行的难易程度,都会对决策产生影响。

古典决策理论中抽象的需求函数、成本函数等很难反映这些环境的不确定性。

⒉人无法取得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假定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人类有绝对充足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用于收集全部信息。

它忽视了收集完全信息的不可能性以及人对行为后果极其有限的预知力。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找到全部备选方案不仅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也不具备现实的可能性。

决策者总是依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自己的期望水平、经验、知识来决定收集信息量的多少。

收集信息还受到难易状况、人的探索倾向以及注意力、判断力的限制。

任何人在选择时,都不具有完全的信息。

人对行为后果的预知力也是极为有限的。

对未来的预知,基于决策者已有的经验以及现实的信息状况。

人对已有经验的评价,未必真实客观;人对现实信息的收集并不完全;行为更受到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

因此,人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所知甚微。

⒊并不存在完全偏好体系。

古典决策理论假定决策者有一个完全有序的偏好体系,从而行为后果具有可比性。

在面临选择时,完全的偏好体系并不存在。

对决策者而言,决策目标可能有几个,期望得到的价值也可能有多
个(甚至可能冲突)。

而对这些价值并没有一个共同的衡量尺度,选择者也很难给不同价值赋以不同权重以资评价。

决策者个体的价值偏好也会出现前后不一致的现象。

偏好固然决定行为的取向与选择,但偏好并不是先验的,它的变化与明确程度常常又是行动的后果。

⒋零交易费用的局限。

决策不仅要求合理性,而且要求时效性。

追求最佳决策的研究,需付出精力、时间等成本。

现实的决策,交易费用并不总是零。

同时,时间、精力也限制决策。

如果决策者在某一备择方案上已经倾注了很多的现实努力,那么出于“深入成本”的考虑,他会理所当然的选择该方案。

 
西蒙对古典决策理论的批判,实质是对其人与环境理解模式的批判。

古典决策理论放宽决策主观条件——人类信息处理能力——到无限充足,而将世界简化为静止的环境,这种思路被现实证明是行不通的。

因此,西蒙反其道而行之,放松了对环境的限定,承认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但却严格了对人的主观条件的限制,认为用于决策的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正是这种假定的变动,使关于环境和人的行为的模式更接近现实,从而引起了决策理论的根本变革。

 
有限理性模型的提出,是西蒙对决策理论做出的重要贡献。

他的有限理性模型奠定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

其经典著作《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誉为“划时代”的作品。

西蒙在该书中,率先构建了“一系列适于描述组织,适于刻划组织运转方式的工具——一系列概念和术语”,使其成为对早已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和管理行为最先进行概括并形成理论的重要学者。

〔5〕西蒙以其“对管理性组织结构的决策过程”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6〕 
 本文中“有限理性模型”是广义的,并不局限于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还包括其后继者对此所做的深入研究。

有限理性模型因
其在现代决策理论中的基础地位,一直是决策科学理论研究的热
点。

但在研究中存在很多不足。

学者们由于研究角度不同,或直
接以有限理性对决策的刚性的限制作用为前提,着重对决策过程
进行分析;或仅仅强调有限理性对决策的刚性的限制作用,而忽
视了有限理性由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动态的特征。


文认为,对有限理性心理机制的研究,是理解整个有限理性模型
的关键。

以此为出发点,本文认为,有限理性模型的思想核心在
于心理资源稀缺。

所谓心理资源稀缺就是:人类信息处理能力这
一决策的心理资源是有限的。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有限理性
模型的心理资源稀缺论思想进行解译。


二、有限理性的心理机制——心理资源稀缺论的逻辑起点 
“理性”是决策理论中最基本的范畴。

沙昆(M.F.Shakun)
指出,通常在字典中,行为(行动、决策)的“理性”被解释为:
就行为后果(目标)如行为/目标关系而言,行为是合理的(基于
推理)。

“理性”的重点在推理,在认知,所以我们采用“认知理
性(Cognitive rationality)”一词。

有限理性即是认知的理性。

〔7〕西蒙认为,“在关于理性的论述方面,社会科学深受着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之苦。

在一个极端,经济学家给经济人赋以一种全智全能的荒谬理性。

……它具有很大的智慧和美学魅力;但同具有血肉之躯的真实行为(或可能的行为),看不出有多大关系。

……另一个极端,是试图把一切认知活动归因于情感的社会心理学倾
向。

这一倾向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

我们看到这样一些观点:同富翁眼里的钱币相比,穷孩子眼里的钱币要大一圈(布纳和波斯特曼);社会集团的压力能让一个人声称他看到根本不存在的东西(阿希);在团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包括集中和遣散紧张感的作法(贝尔斯);如此等等。

上一代的行为科学家步弗洛伊德后尘,忙于证明人类并不象人们自己想象的那样理智。

等到下一代,我们也许会证明,人类实际上要比我们眼下描述的情形理智得多,但又比不上经济学家所宣称的那么伟大。

” 〔8〕西蒙认真考察了人类决策的认知过程,他利用信息的概念和规律来描述人类的决策系统,把人的认知过程看成是信息通道处理信息的过程,并研究了有机体传递信息的过程及其机制,提出了有限理性的行为基础——心理机制问题。

西蒙关于有限理性心理机制的论述实质包含两层意思:人类行为的理性化程度不高;人类理性适用的范围有限,但仍在人类行为的解释中占有一席之地。

西蒙认为给理性加上限制是对理性问题“精神分裂症”的疗救之法。

 
人类理性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起作用的。

西蒙指出,真实世界中决策环境下,计算能力和对环境的认知能力的有限必然意味着人类理性是有限的。

有限理性的心理机制正是人类有限的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

西蒙认为,这种“有限理性”能够解释日常问题解决,而且也同样能够解释诸如直觉、内省和创造性认知方面等现象。

〔9〕理性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

将人看作信息加工的系统改变了决策理论中对理性研究的思辩模式。

自西蒙以后,决策科学对理性的研究大多都立足于其心理机制——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研究。

这就直接推动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西蒙本人也成为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先驱。

由于人必须从外界接受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