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合集下载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伟大探索。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这次会议坚决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主义倾向,但是未及时注意防止左倾情绪的滋长。但是这次
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并决定派有斗
争经验的干部去各主要省区组织和领导农民起义,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
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和经济政策等
重要文献,选举了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25日,组成了中央
革命军事委员会,2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主
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朱德为红军总司令,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
中央政府,形成了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践结合起来的政党,是能够与时俱进的政党。
教学重点: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理论内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

教学难点: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B 必须坚持武装斗争,建立一支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服务的军队。中国社会特
征决定,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不可能通过民主制度合法争取到自己的生存权利和
实现自己的政治要求,也不可能在敌人统治力量的中心去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
权,所以只能在农村建立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军队,这支军队除了进行军事
行动外,还要做一些群众工作,因此必须密切军民关系,有这样一支军队,才能
①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地方的农业经济使广大乡村可以离开城市
独立存在,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的分而治之的政策和各派军阀之间经常不断的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朱德
周恩来
叶挺
贺龙
刘伯承
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 开的八七会议,在革命的危 急关头纠正和结束了党内右 倾错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 的斗争方向:武装斗争和土 地革命。
瞿秋白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指出,“须知政权是由 枪杆子中取得的”。
1927年9月9日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和中国工农 革命军的军旗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瞿秋白
1930年6月—1930年9月, “左”倾冒险错误。 李立三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 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 城市。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
李立三(1899-1967),湖南醴陵人。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领导了安源路 矿工人大罢工与八一南昌起义。 1928年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宣传部部长。 1931年至1946年在莫斯科学习,组织翻译了大 量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建国后,先后担任过中华全国工会副主席、交 通部副部长等职务。
本讲的主要内容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蒋介石集团通过军阀混战建立起国民党南京政权 的统治;通过反共屠杀、特务控制、“训政”和保 甲制度等,消灭异己,镇压人民;并建立起官僚垄 断资本。
赵 世 炎
蔡 和 森
部分共产党人脱党、退党甚 至叛党。 全党人数:
1927年5月 1927年11月 57900多人 10000多人
国民党捕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
1927年4月→“秘字第一号命令”,厉行“清党” 1928年2月→《制止共产党阴谋案》 1928年3月→《暂行反革命治罪法》和《中华民国刑 法》 1931年1月→《危害国民紧急治罪法》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实行文化专制 新闻出版的审查制度→→干涉舆论自由 宣传共产主义 〓 “反动宣传品”; 批评国民党 〓 “危害民国”; 对统治不满 〓 “反动言论”;
“他们的嘴就是法律,无理可说。……一切刊物,除胡
说八道的官办东西和帮闲凑 趣的‘文学’杂志而外,较好的都要压迫得奄奄无生气 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新”在何处? 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以往的道路是什么? 中国革命是怎样走上新道路的? 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本章重点:
1、从国民党政权的内外政策说明它的阶级性质。
(代表大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独裁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3、土地革命的意义和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4、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各地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朱 德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彭德怀 黄公略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徐向前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
2、反“围剿”斗争的
国军 人数 第 一 次 10万
红军人 数 4万


1930年12月— —1931年1月
消灭国军 人数 1.5万
胜利
第 二 次 第 三 次 第 四 次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3年9月——1934年10 月
国民党 100万 “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

共产党 30万 “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

长 征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又在 组织上结束了“左”倾领导在中共中央的统 治
(三)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的原因?
4、推行保甲制度 结构:10户为甲,10甲为保,10保以上为乡镇 实行:联保连坐 联保就是各户之间联合作保,共具保结,互相 担保不做通共之事; 连坐就是1家有罪,9家举发,若不举发,10家 连带坐罪。 希望:民众支持政府→对工农红军进行军事 “围剿” 结果:民众怨声载道→将全国变成大囚笼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929年6月,中共六届二中全 会指出:在全国,找不到一个 经济力量能够统治全国的大城 市,所以中国革命要胜利,必 须要有红军,必须要有广大的 苏维埃区域的帮助。
1929年9 月,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周恩来在 代表中央写给红四军的指示信中指出:“先有农 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 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地位的确立
1927年七一五政变以后国民党的南京政府与武汉政府经过几番 周折,实现了宁汉合流。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 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党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但这种统一是表面和不稳定的。
瞿秋白——狱中生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二)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 恩来、贺龙、叶挺 、朱德、刘伯承等 人领导了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派的第 一枪。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西江月· 井冈山》


西江月· 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精品文档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精品文档

2、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成果
从1928年10月至1930年 5 月,毛泽东先后发表《中国的 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 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 主义》等文章,阐述了共产党 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 根据地建设这三者的辨证关系 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它标 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理论的基本形成。
1、1927年后三次“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 导
第一次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错 误
第二次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第三次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瞿秋白
李立三
王明
2、 王 明 “左” 倾 错 误 在 苏 区 的 影 响
国民党政府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首先,为了镇压人
最后,实行文化专制
民和消灭异其己次力,量为了镇压再人次民,和推行主保义甲,剥夺人民的言
,国民党建立消了灭庞异己力量,制国度民,党以控论制和人出版自由。
大的军队。建立了庞大的特民务,系禁统止革命活
——军统 和中统动。。
国 民 党 的 军 队
保长印

3、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到1930 年初,共产党领导 人民群众建立了大小十几 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 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 10万人。农村革命根据地 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 的主要战略阵地。
红 军 在 渡 河
(二) 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1.反”围剿”作战
从1930——1932年 底,蒋介石集中兵力 ,向中央根据地发动 了四次围剿,但先后 都失败了。对其他革 命根据地的围剿战争 也相继失败。
1927年8月,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确定了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总方针,毛泽 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八 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前进了一大步,开始了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版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版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

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井冈山土地法 (1928年12月)
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 农,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 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县叶坪村举行,大会通 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 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宣告了中华苏维埃临 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 员会主席。
1927年9月29日 秋收起义部队 “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
在组织上进行改编,将部队从一个师缩编为 一个团。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确定“支 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 连以上设立士兵委员会。 三湾改编成为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 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1927年10月6日 毛泽东与袁文才 在茅坪大仓村会见
火,可以燎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2.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与土地革命 的深入
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 红衣方面军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 打其虚弱”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取得三次 反“围剿”的胜利。
兴国土地法 毛泽东于1928年12月在井冈山主持制 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在 此基础上,他于1929年4月在兴国主持制 定第二个土地法。
第五章 中国革命新的道路
本章内容
一、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 治主张 二、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三、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 派的政治主张
(一)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 独裁统治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927年七一五政变以后,一段时间内,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仍然互相对峙。

经过几番周折,实现了宁、汉合流。

在此基础上,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

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

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呢?首先,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的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其次,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的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再次,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运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

最后,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二、土地革命战争兴起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党召开了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为了坚持中国革命,在当时的条件下,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究竟是应当指向城市,还是指向农村呢?这个问题,只有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加以回答。

从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来看,无论中外,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

八七会议以后的中共中央依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领导三大武装起义:三大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

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从1930年10月,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

第五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

古田会议决议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在党的建设方面,决议着重强调了加强党的 思想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提出要在党内加强马克 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正确路线的教育和开展党 内的正确批评。同时,又指出必须加强党的组织 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极端 民主化、非组织化观点等错误倾向。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毛泽东为什么能够在探索中国革命新 道路的过程中成为最杰出的代表呢?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为革毛 最命泽 杰新东 出道能 代路够 表的在 的过探 原程索 因中中 成国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农村和农民 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伟大 作用,切实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 移到农村,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 中心,逐步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经 过长期的、艰苦的斗争,推动革命高 潮的到来,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建立 全国政权。
“以乡村为中心 ” 的思想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重大难题
党长期处在农村游击战 争环境里,党员和军队成员 都主要由农民和其它非无产 阶级成分组成,如何保持党 和军队的无产阶级特性?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第 五 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三位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 想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 阵地。革命根据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实行土地 革命的依托,否则武装斗争就是流寇主义,土 地革命就无法展开。
3.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内部没 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反 革命武装到牙齿,所以中国革命一开 始就要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中国的红色政权 产生、发展的原因 和条件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 济发展不平衡的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大 国
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广泛存在为红 色政权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帝国主 义国家对中国的间接统治和相互间的斗争所造 成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局面,使红色政权 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中国是一个大国, 这使中国革命有广泛的回旋余地。
毛泽东《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思考:什么是长征精神?




勇于战斗,不惧艰难的 乐观主义精神; 绝处求生,无坚不摧的 英雄主义精神; 团结奋进,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大胆创新精神;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 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 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基本概念及内涵 ①党内三次 “左”倾机会主义 ②红军五次反“围剿”
2、基本观点与经典论述
★以王明为代表的 “左”倾机会主义 错误路线在党内的 统治是导致红军第 五次反“围剿”失 败和土地革命严重 受挫的根本原因。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一)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第4次反“围剿”胜利后的合影,左起:叶剑英、杨尚昆、 彭德怀、刘伯坚、张纯清、李克农、周恩来、滕代远、 袁国平。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二)土地革命的开展
《井冈山土地法》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改革路线 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 封建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茶陵县苏 维埃政府 旧址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中共六大通 过的《中国 共产党十大 政纲》 建立工农兵苏维埃(代表会议政权)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瑞金 苏维 埃政 府成 立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2、工农运动走向低命新道路的探索和认识 1、找着新的道路 ----八七会议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2、在实践中探索的开端—
城市武装起义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南昌起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2、在实践中探索的开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3.在实际工作中的重大贡献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4.毛泽东做出突出的贡献的原因
第一,对马克思主义具有坚定的信念、刻苦的学习精 神、非凡的领悟能力,并注意联系中国实际进行思考
“我们的实践证明: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 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 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 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 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 决本质问题”。 毛泽东:《实践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 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具体措施:
•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为了镇压广大人民群众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 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中统”、“军统” •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 文化专制主义。 翻页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的艰苦探索
抗战前夕:
•在重工业方面——外国资本控制了煤产量的55.2%,新法
采煤量的77.4%,冶铁工业的95%,石油工业的99%,发 电量的77.1%。
•在中国的现代工业和运输业中,外国资本占到了71.6%。
•外国银行资产也要比华商银行多1/3。 ——中国没有能够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反而使外国垄断 资本不断深入中国,从而牢牢地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的艰苦探索
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同国 民党反动统治作坚决的斗争——继续进行民主
蒋介石
孔祥熙 陈立夫与陈果夫
宋子文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政权与人民的利益根本对立
*国民党政权所推行的内外政策代表的是地主阶级和买办
性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 级的反动统治”。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的艰苦探索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的艰苦探索
*第二,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社会经济活动和土地关系
中仍居统治地位。
*第三,利用超经济的力量,即依靠国家政权力量一方面 掠夺工农劳动群众及其它小生产者,一方面压迫民族资产 阶级、兼并民族资本,逐步形成以蒋、宋、孔、陈为代表 的官僚资本,逐渐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xin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xin
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 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叶挺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派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汉口紧急会议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7年秋-1928年底 党领导武装起义100多次
富农 中农
贫农和雇 农
富农 中农 贫农和雇农
1928年,毛泽东主持制定中国共产 党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 府所有 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 平均分配
思考:上述规定的意义 和不足之处主要有哪些?
《兴国土地法》
没 收 一 切 土 地

地没 主收 阶一 切 级 公 的共 土土 地地 及
1935年10月19日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思考:
看三大起义视频,思考三大起义是以城 市还是以农村为革命中心的?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思考:
为什么当时中国共产 党人都认为应以城市 为中心?
毛泽东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的探索中起了主要作用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
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汪寿华、萧楚女、熊雄、陈 延年、赵世炎、夏明翰、郭亮、
罗亦农、向警予、陈乔年、周 文雍等牺牲
敢不敢坚持革命?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探索革命新道路的 基本前提。 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坚定的、明确的: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2、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
三次“左”倾错误的原因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 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共产国际对中共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3)主要的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 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 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 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 理解”,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全面地、正 确地结合起来。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 蒋介石是国民革命的最大受益者,他最初 以新左派的面目获取孙中山的信任,后期 为了当老大,迅速右转,他的上位可分为 三步走:首先踢开共产党,其次收拾掉国 民党的真假左派,最后除掉党内资历比他 老的大佬们。在这一过程中,蒋也由新左 派变成了极右派,由当初代表工农群众的 革命派变成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 派。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第一,对外投靠帝国主 义,为帝国主义对华扩张 敞开大门。 由于国民党政府是 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 立起来的,因此,中国没 有能够摆脱帝国主义的 压迫,反而使外国垄断资 本不断深入中国,从而牢 牢地控制了中国的经济 命脉。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 第二,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社会经济 活动和土地关系中仍居统治地位。
开始。(失败中蕴藏着成功)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
广州起义副总 指挥 叶剑英
广州起义领导人 张太雷 广州起义总指挥 叶挺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广州起义:(1927年12月)
广州起义起义军炮击敌军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广 州 起 义
广州起义中被工人赤卫队 捣毁的铁甲车。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思考题:
为什么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 新军阀的统治,和北洋军阀相比,没
有本质区别?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4、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社会性质与 革命任务 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仍然是: 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
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 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大革命失败以后, 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对 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中国近现代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这条新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来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一.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随着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动,国共两党决定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啊也宣告失败了。

张学良十二月二十九日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1.对此时的国民党,还有国民党建立的这个政权的性质的认识1.国民党已经不再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代表,而是变成了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只是完成了表面上的统一。

2.从国民党的政权性质来看,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

国民政府没有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一是从外交来看,尽管在政权建立之初,帝国主义列强一度对他做出过一两项表面上的让步。

但是在更多方面,这个政权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性很强,并不能维护国家的主权主义。

从经济上,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间,中国的民族工业有过短暂的繁荣,商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等在这段时间有所发展。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全国处理状况极不合理。

而南京国民政府极力维护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根本上否认中国存在土地问题。

从政治上看,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地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投资。

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规定,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

其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托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

国民党以党权代替政权,进一步强化了一党专政。

国民政府是利用怎样的一种手段,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呢?首先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国民党还大力加强地方反动武装,各县民团,通称保安队。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开。借口要改善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扬言为避免两党的“党内
纠纷”,应有一个“消除误会的具体办法”,提出所谓《整理党务 决 议案》。 主要内容:
国民党中央党部、省党部、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中,共产党员不得超过总数的的
三分之一;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必须全部交
出;共产党对参加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指示,须事先提交国共两党联席会议通 过方能下达等。 直接后果:共产党员谭平山、林祖涵、毛泽东辞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农民部 长和代理宣传部长的职务。蒋介石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军人部长等职,后
共”会议,正式与共产党决裂。随后,封闭了工会、农会和所有革

团体,大规模地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国民 党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一)背景: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许多党员和领导干部被捕被杀;党 内一些不坚定分子纷纷脱离共产党,有的投降变节;工、会农会也
又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
4、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凌晨,蒋介石勾结青红帮流氓打手,袭击上海闸北、
浦东等14个地方的工人纠察队,工人纠察队奋起抵抗。又指使国民
革命军第二十六军以调解“工人内讧”为名,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
300多名纠察队员被打死打伤。
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权;1932年10月对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原则进行了 批评,并决定毛泽东回后方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作;1933年又在中央根 据地开展了反对罗明、邓、毛等的斗争。
罗明
邓小平
毛泽覃
古柏
3 、 红 军 第 五 次 反 “ 围 剿 ” 失 败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南昌起义部分领导人(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
思考:
朱德、贺龙 等都曾经是 国民党的高 官,为什么 要加入到共 产党的革命 队伍中?
(2)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
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的军旗 ;创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视频:秋收起义
(3)广州起义
1928年12月11日
表现了中共党人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和英勇牺牲的英雄气慨 ; 证明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城市中心论”的错误。
1928年10月,国民党颁布
内容:中国国民党“力求达训练国民使用政权”, “于必要时,得就于人民之集会、结社、言论、出 版等自由权,在法律范围内加以限制”。 实质:中国国民党法定为最高训政者,实行一党专政。
(4)推行保甲制度
结构:10户为甲,10甲为保,10保以上为乡镇 实行:联保连坐 联保就是各户之间联合作保,共具保结,互相担保不做通
宁汉合流

武汉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汪精卫
蒋介石
2、二次北伐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蒋介石把何应钦掌握 的军队编为第一集团军,自兼总司令;将冯、阎、 李的部队编为第二、三、四集团军,三人分任总司 令。四派军阀取得了暂时的妥协,准备再度进行 “北伐”,展开与奉系军阀的战争。
蒋介石与冯玉祥在举行会议商议二次‚北伐‛大计
敢不敢坚持革命?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探索革命新道路的 基本前提。 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坚定的、明确的:
八七会议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二)武装革命斗争的开端
1、“八七”会议 ,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八七”会议在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和结束了中共党内 的右倾错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向。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点: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2、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难点问题:
1、中国革命是怎样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
2、二、三十年代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济南惨案中遭杀害的蔡公时
日本军国主义践踏国际法准则,残杀了国民党政府山东特派交 涉员及16名外交人员。日军于5月3日深夜包围并强行搜查了山 东交涉署,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用日语表示抗议:“我们是外交 官,这里是非战斗单位,不许搜查。”日军却毫不理睬,将蔡 捆绑起来,把他的耳朵和鼻子割去。蔡公时坚持民族气节,怒 斥日军暴行:“日本人对我如同古代奴隶社会对 待 俘虏一样”,“日军决意杀害我们,惟此国耻, 何 时可雪?野兽们,中国人可杀不可辱!”日军大 怒,又将他的舌头、眼睛挖去,并对其他人也百 般摧残。最后,除一人侥幸逃脱外,其余的人全 部被日军杀害。其状之惨,令人目不忍睹。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实行白色恐 怖统治,大肆捕杀中共党人,工农运动走向低潮。 从193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党员和群众 达31万人,其中党员26000人。1927年5月,中共 有党员57900人,11月时仅有10000人左右。工会、 农协也被查禁,工农运动走向低潮。
(2)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总结: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 本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的三者紧密结 合的根据地建设和发展的整体理论。 主要形式:武装斗争 基本内容:土地革命 主要依托:根据地建设(政权建设)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1)南昌起义 (2)广州起义
2、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道路
(1)八七会议 (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的创建
(3)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内容
1)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 团结广大农民。 2)必须坚持武装斗争,建立一支为巩固和发展 根据地服务的军队。 3)必须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4)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4、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1)表现 (2)危害 ①丧失了九一八事变后出现的抗日反蒋的有 利形势。 ②给党的白区工作造成了极大损失。 ③ 招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 迫长征。
(3)原因
①从社会历史条件来看,中国是一个小 资产阶级极其广大的国家,受其影响很 大。 ②从党的状况来看,党当时的理论水平 不高。 ③从国际环境来看,受共产国际“左” 倾错误的影响。
土地革命的意义:1、阶级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变动, 被压迫的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成了农村的主人。2、 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土地后,生产积极性极为高涨, 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3、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 苛捐杂税的废除,农民生活很快得到改善。4、广大农民 在政治上,经济上的翻身,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积极 性。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1.遵义会议 2、长征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1)宣传意义。 2)保存了实力。 3)长征精神。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 的抗日战争
总之,“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共 产党领导下,以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建设 为依托,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和武装斗 争为主要斗争形式。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 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1/25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9
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2021/1/25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3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道路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集中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开辟了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这标志着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2021/1/25
2021/1/25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6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遵义
会议。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
题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
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
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
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
2021/1/25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7
红军长征的胜利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
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 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1/1/25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8
三、总结历史经验, 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2021/1/25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为了复兴中国革命,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
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统治的总方针。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
爆发,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12 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021/1/25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
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 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中国人民要 争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就必须同这个政权作坚 决的斗争。
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产 党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1935年12月毛泽东做了《论反对日 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 问题。1936年12月,他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 部著作,系统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 论》,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这些理论 工作,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去 迎接即将到来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4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 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931年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 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2021/1/25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 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 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其中最严重的是以王明为代表 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 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 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 行战略转移——长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