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第一章 人体运动学总论新

合集下载

人体运动学试题

人体运动学试题

人体运动学练习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一. 学习目标(一)运动学基本概念 1. 掌握人体运动学,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质点,刚体,轨迹,位移,路程的定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人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等基本概念。

掌握运动的相对的原理,人体运动的三个面和三个轴以及康复医学中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

2. 熟悉时程,速率,角加速度,家位移等概念。

熟悉两种参考系的定义,自由度的概念。

熟悉人体运动学的内容,方法及康复治疗学的关系和意义。

3. 了解速度与速率的区别,运动的量的特点。

了解人体运动学发展简史。

(二)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 1. 掌握关节运动的形式和各个关节的主要运动方向;掌握杠杆原理和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熟悉相关概念 2. 熟悉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推、拉、鞭打、蹬伸、缓冲的定义;掌握摆动、躯干扭转和相向运动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 3. 了解人体简化后的主要运动形式(三)人体运动的动力学 1. 掌握动力学基本概念,如力、应力和应变、强度和刚度、弹性和塑性、蠕变、应力松弛等。

掌握梅脱、心脏的功能能力、运动能力和靶心率的概念。

2. 熟悉牛顿的三个运动定律;熟悉人体的功能关系在制定运动处方中的重要作用。

3. 了解人体简化后的主要运动形式以及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四)人体运动的静力学 1. 掌握静力学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力矩、力偶、力的平移定理,稳定角、平衡角、稳定系数和人体中心的概念,以及人体重心的位置。

2. 熟悉力矩、倾倒力矩的概念和保持人体平衡的条件。

(五)人体转动力学 1. 掌握人体转动的力学条件和肢体围绕关节转动的力学条件。

2. 熟悉康复治疗中所评测和训练肌力中肌力概念的实质。

3. 了解转动定律、动量矩和冲量矩的内容。

二、习题(一)选择题 A 型题 1. 应变 A. 人体机构内某一点受载时所发生的变形 B. 人体结构内某一平面对外部负荷的反应 C. 人体承受负荷时抵抗破坏的能力 D. 人体在受载时抵抗变形的能力 E. 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间相互作用的能力 2. 第三类杠杆属于 A. 平衡杠杆 B. 省力杠杆 C.速度杠杆 D.一般杠杆 E.省时杠杆 3. 第一类杠杆属于 A. 平衡杠杆 B. 省力杠杆 C.速度杠杆 D.一般杠杆 E.省时杠杆 4. 康复医学治疗的主要方式A. 理疗 B.运动疗法 C. 针灸、按摩 D. 疗养、保健 E.作业治疗(二) 名词解释1. 人体运动学1. 功能解剖学2. 生物力学3. 运动生物力学4. 应力5. 质点6. 刚体7. 力矩8. 阻力点9. 力偶10. 梅脱11. 第三类杠杆12. 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13. 心脏的功能能力()14. 稳定角15. 稳定系数16. 复合运动17. 转动惯量18. 惯性参考系19. 非惯性参考(三)简答题 1. 述人体运动的面和轴 2. 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3. 试述杠杆原理在康复治疗学中的应用。

《人体运动学》第一章 总论(生物力学基础)

《人体运动学》第一章 总论(生物力学基础)


时间-空间参数
时间-空间参数是步行中髋、膝、踝关节运动 规律(角度变化或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身 体重心的位置变化规律、骨盆的位置变化规律 的反映。


常用的有步态周期中不同时相的关节角度参数、 关节角度曲线、角度-角度图。 单一的角度数值变化意义不大。

动力学指标
(1)足-地接触力 (2)踝关节力 (3)身体重心的加速度
支点
阻力点
动力点 支点
动力点 支点
阻力点
平衡杠杆
省力杠杆
速度杠杆
2.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
大关节最先产生运动,然后依据关节的大小出现一 定的先后顺序。
上下肢各关节的肌肉生理横断面(cm2)
关节 性别 男 女 上 肢 下 肢 肩关节 肘关节 腕关节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140 89 72 51 42 31 261 142 161 97 158 92
δ /L
Linear elastic material
P/A D1
பைடு நூலகம்
D2
D3 δ /L Nonlinear elastic material P/A=C(1-e-D δ /L)
C=a constant, D=equivalent modulus e=natural log base (自然对数的底)
躯干扭转
在身体各部分完成动作时,躯干上下 两端同时绕躯干纵轴的反向转动称躯干的 扭转运动形式。
相向运动
人体处于无支撑的腾空状态完成动作 时,由于人体两端均无约束,因此身体某 一部分向某一方向活动(转动)时,身体 的另一部分会同时产生相反方向的活动 (转动),这种身体两部分相互接近(或 远离)的运动形式称相向运动。
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内容第一节人体运动学基础与概念第二节运动学基础第一节人体运动学基础与概念第二节运动学基础第三节动力学基础第三节动力学基础第四节静力学平衡第五节生物力学基础第六节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第七节人体运动的效果评价第四节静力学平衡第五节生物力学基础第六节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第七节人体运动的效果评价第五节生物力学基础材料力学相关概念1运动生物力学2?应力为了引入应力的概念参照下图首先围绕k点取微小面积有分布内力的合力应力定义为

人体运动学基础总论

人体运动学基础总论


3.三个自由度 球窝关节:肩关节 杵臼关节:髋关节 平面关节:腕骨间关节、跗跖关节
四、运动链



1.开放链 远端游离为开放运动链,其远端在空间上可以 自由运动,可以随意活动某一关节或同时活动 几个关节。 2.闭合链 远端闭合为封闭运动链,只能是多关节的协调 活动,不能做单一活动。其远端连结成环状或 闭合圆圈,如骨盆和胸廓,活动范围较小。
骨杠杆:在人体,骨可以在肌肉拉力下围绕关 节轴转动,其原理与杠杆原理相同,称为骨杠 杆。
一、有关杠杆原理的几个名词

1.力点(E) 2.支点(F) 3.重力点(W)或称阻力点(R) 4.力臂(d) 5.阻力臂(dw) 6.力矩(M) M =E * d 7.阻力矩(Mw) Mw = W * dw
二、关节运动的常用术语

1.屈曲 2.伸展 3.外展 4.内收 5.旋转 6.环转
三、运动自由度

1.一个自由度(单轴关节) 屈戌关节:又名滑车关节、铰链关节,如指间关节 车轴关节:寰枢正中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2.两个自由度(双轴关节) 椭圆关节:桡腕关节 鞍状关节:拇指的腕掌关节
上肢运动大多为开放运动链
下肢活动多为封闭运动链 如下蹲时必须同时活动髋、膝、踝关节。



研究运动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理功能的 学科,为功能解剖学。 研究生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以及力与生物体 的运动、生理、病理之间关系的学科为生物力 学。 研究运动中人体和器械运动力学规律的学科, 为运动生物力学。

在研究人体运动时,是以牛顿力学理论为基础的。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简化为质点、质点系、刚 体和多刚体系等力学模型,而使研究的问题大大简化。 但是人体是生命体,因此在研究人体运动学时,还要 尽可能地考虑人的生命特征,才能正确地研究人体的 运动。

第一讲 人体运动学总论

第一讲 人体运动学总论

一、人体运动中的力(熟悉)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表现,分为内力和外力。 1、外力:外界物体作用于人体的力。重力、支撑
反作用力、摩擦力、流体阻力
经常被用来作为康复训练/治疗的负荷,负荷选择要与肌 群及收缩强度相适应,这是增强肌力训练的方法学基础
2、内力: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内力之间相互作用,维持最佳活动,同时和外力相 抗衡适应人体生活。
1)肌拉力 是人体内力中最重要的主动力。 2)各组织器官间的被动阻力
3、内外力之间关系
二、人体运动动力学理论(牛顿定律)(了解)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加速度定律)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力定律)
三、人体运动静力学理论(掌握)
1、 静力学基本概念 2、人体平衡的条件及特点 3、人体重心
二、杠杆分类(掌握)
用杠杆原理对运动进行分析,是运动力学分析重要手段
寰枕 关节
斜方肌
动力点
支点
平衡杠杆
阻力 点
阻力点
动力点
支点
省力杠杆
动力点 支点
阻力点
速度杠杆
三、杠杆的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掌握)
1、省力 用较小力克服较大阻力,使力臂增长或缩短阻力臂
2、获得速度 使阻力点移动幅度和速度增大要增加阻力臂和缩短
力臂
3、防止损伤
人体骨骼与肌组成的杠杆大多属于速度杠杆,阻力过大时, 易引起力点和支点,即肌腱、肌止点以及关节的损伤。
四、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掌握)
大关节最先产生运动,然后依据关节的大小
出现一定的先后顺序。
上下肢各关节的肌肉生理横断面(cm2)
关节
上肢
下肢
性别 肩关节 肘关节 腕关节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医学]第一章 人体运动学总论新

医学]第一章 人体运动学总论新

2.刚体
• 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 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 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在运动生物力学 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人体的运动形式
• (1)平动:指运动过程中,身体上的任意两点的连线始 终保持等长和平行。其运动轨迹是直线或曲线,人体平动 时,身体上各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一致,可简化成 质点处理。
• 研究生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以及力与生物体的 运动、生理、病理之间关系的学科为生物力学。
• 研究运动中人体和器械运动力学规律的学科,为 运动生物力学。
• 在研究人体运动时,是以牛顿力学理论为基础的。 •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简化为质点、质点系、
刚体和多刚体系等力学模型,而使研究的问题大 大简化。
• 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静止的物体或相对于地球作匀 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叫惯性参考系。
• 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作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 标准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系。在描述人体运动的局部肢 体的运动状态时,多需要这种参考系。
人体的面与轴
人体的运动有三个面: • 水平面:与地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 额状面:与身体前或后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 • 矢状面:与身体侧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一点的速度。 •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的时间变化率的物理量。它是
一个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可以为正值、负值和0。 加速度也有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可以合成和分解,遵循平 行四边整体或 环节围绕某个轴转动 时转过的角度叫角位 移。
• 它是矢量,大小为转 过角度的大小,方向 由物理学中的“右手 法则”判定。
(1)推: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屈曲态变为伸展态的动作过程。 如 胸前传球。

人体运动学

人体运动学

总论1、运动学(kinesiology)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主要研究质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

2、人体的运动的三个面: 水平面:与地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额状面:与身体前或后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矢状面:与身体侧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3、人体的运动有三个轴:横轴(与地面平行且与额状面平行的轴)纵轴(额状面与矢状面相交叉形成的、上下贯穿人体正中的轴)矢状轴(与地平面平行且又与矢状面平行的轴,在水平方向上前后贯穿人体)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一般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膝关节以下各关节的运动方向相反;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 :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一般肢体各环节由前向内的运动称内旋(前臂称旋前),由前向外旋转称旋外(前臂称旋后)头、骨盆、脊柱均为向左向右侧回旋。

前臂和小腿有旋前和旋后运动。

足踝部还有内翻(inversion)和外翻(eversion)运动。

4、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运动生物力学将人体看作是由上肢、头、躯干和下肢组成的多环节链状形式,它的基本运动形式如下:1).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由上肢各关节共同完成。

(1)推: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屈曲态变为伸展态的动作过程。

如胸前传球。

(2)拉: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伸展态变为屈曲态的动作过程。

如游泳。

在运动中,上肢往往是推、拉动作相结合的运动形式,如划船;有时在伸直时做推拉。

(3)鞭打:在克服阻力或自体位移时,上肢各环节依次加速、制动,使末端环节产生极大速度的动作形式,叫鞭打动作。

如投掷。

2)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1)缓冲: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伸展态转为较为屈曲态的动作过程。

如跳远落地动作。

(2)蹬伸: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屈曲态主动转为伸展态的动作过程。

《人体运动学总论》课件

《人体运动学总论》课件
《人体运动学总论》 ppt课件
• 人体运动学概述 • 人体骨骼系统 • 人体肌肉系统 • 人体运动力学 • 人体平衡与协调性 • 人体运动与健康
目录
01
人体运动学概述
人体运动学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人体运动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运动的学科,其特点包括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等。
详细描述
人体运动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等多个领域。它以人体运动 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人体运动的规律、机制和影响因素,旨在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和预防运动损伤。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所受外力成正比,与 自身质量成反比。
摩擦力
05
06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 动摩擦力。
力的传递与转化
力的传递 通过刚性连接的物体,一个物体受到
的力可以传递给其他物体。 力的转化
在力的作用下,一个物体的动能可以 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内能或弹 性势能。
力的平衡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这些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物体处于 平衡状态。
人体运动学的研究方法
要点一
总结词
人体运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数理统 计法和模拟仿真法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实验法是人体运动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实验 设计和控制实验条件来探究人体运动的规律和机制。观察 法通过观察和记录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表现,进 行分析和总结。数理统计法用于对人体运动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以揭示其内在规律。模拟仿真法利用计算机技术 模拟人体运动过程,为实验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平衡是指人体在静态或动态中维持稳定的状态 ,是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
平衡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静态平衡 是身体在静止状态下保持姿势稳定的能力,动 态平衡是身体在运动中维持姿势稳定的能力。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

第一章总论1.康复治疗是综合的、协调地应用各种专科治疗手段,促进功能的恢复、改善或重建。

(P1)2.人体运动学研究人体活动的运动规律,如人体或人体特定部位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

(P1)3.人体运动学的基本形式、规律及其生理意义的总结:人体运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形式;人体运动是多系统协调工作机制,需要呼吸运动和血液运动的支持;人体运动时,肌肉温度升高,温度升高会加速神经信号的传导,提高神经感受器的灵敏度,使神经肌肉间的协调作用得到增强。

(P1)4.制动:至人体局部或者全身保持固定或者活动被限制,常用于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保护性治疗,以减少体力消耗或脏器功能损害,稳定病情,帮助疾病恢复。

(P2)★对身体的影响:①制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很大,②局部制动对肌肉和骨关节系统的影响很大,③导致呼吸功能下降,④易产生尿路结石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作,⑤使皮肤产生萎缩和压疮,⑥导致代谢和内分泌障碍。

★对心理的影响: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和神经质,或出现感情淡漠、退缩、易怒、攻击行为等,严重者具有异样的触觉、运动觉、幻视与幻听。

认知能力下降,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记忆力、协调力、精神运动能力、警觉性等均有障碍。

5. 人体重心的位置:人体重心一般在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缘前方7cm处。

(P12)6.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点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结构内某一点受载时所发生的变形,称为应变。

(P13)7. 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向前于躯干两侧。

(P14)8.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①屈曲与伸展,②内收与外展,③内旋与外旋。

(P15)9.杠杆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运用:主要起到省力、获得速度、防止损伤的作用。

(P17)10.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磷酸原功能系统、糖酵解功能系统、有氧代谢功能系统。

人体运动学复习重点

人体运动学复习重点

人体运动学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人体运动学基础·人体运动学:在康复医学中用于分析运动障碍的原因,探讨康复机制与指导康复运动治疗实践,是康复治疗学专业一门中的专业基础课程。

一、基本概念1、 人体运动形式:平动、转动、复合运动·平动:指运动过程中,身体上的任意两点的连线始终保持等长和平行,其运动轨迹是直线或曲线。

简化为质点。

e.g.滑雪·转动:指运动过程中,身体上的各点都围绕统一直线(旋转轴)作圆周运动。

简化为刚体。

e.g.掷铁饼·复合运动:人体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分解为平动与转动。

2、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伸展:主要是以冠状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外展: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额状面上的运动。

(3)内旋、外旋: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4)其他:旋前、旋后(前臂和小腿);内翻、外翻(足踝)。

3、 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推、拉、鞭打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缓冲、蹬伸、鞭打全身的基本运动形式:摆动、驱赶扭动、相向运动(ps:相向运动:身体两部分相互接近或远离)4、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某一固定点or轴(支点或支轴)转动的坚硬物。

(1)杠杆分类:①平衡杠杆(一级杠杆)②省力杠杆(二级杠杆)③速度杠杆(三级杠杆)·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如天平和跷跷板等。

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和保持平衡,它即产生力又产生速度。

·第二类杠杆:其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一根一端支在地上,向上撬动重物的棍棒。

其力臂始终大于阻力臂,故称省力杠杆。

·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

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

(2)杠杆的特点:·平衡杠杆:①支点位于中间②传递力/平衡力③可省力/可增速④少见(寰枕关节)肌力×d=阻力×d w·省力杠杆①阻力点位于中间②主要省力③少见肌力×d<阻力×d w·速度杠杆①动力点位于中间②主要增加速度/增加运动幅度③大肌力克服小阻力(费力杠杆)④常见肌力×d>阻力×d w·试述杠杆原理在康复治疗学中的应用:①省力②获得速度③防止损伤5、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①大关节最先产生运动。

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

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

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总论1、人体动力学概念(8):是运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的一门学科。

是多门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渗透的科学。

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

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人体重心:人体重心一般在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缘前方7cm处。

由于性别、年龄、体型不同,人体重心略有不同。

一般男子中心比女子高,自然站立时,男子重心高度大约是身高的56%,女子大约是身高的55%,这是因为女子骨盆较大的原因。

3、人体解剖参考轴与面(14):轴:冠状横轴,垂直纵轴,矢状轴面:水平面,与地面平行,把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冠状面,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矢状面,把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4、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5):屈曲与伸展,主要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内收与外展,主要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冠状面上的运动内旋与外旋,主要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前臂和小腿有旋前和旋后运动,足踝部还有内翻和外翻运动)6、杠杆的分类(17):三类第1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第2类杠杆,又称省力杠杆,其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可用较小的力来克服较大的阻力第3类杠杆,又称速度杠杆,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之间,如使用镊子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第一节骨运动学1、骨运动学概念(22):正常成年人人体共有206块骨2、骨的功能(27):(疑问答题)1)力学功能a 支撑功能,骨是全身最坚硬的组织,对肢体起着支撑作用,并负荷身体自身的重量及附加的重量,如脊柱、四肢b 杠杆功能,运动系统的各种机械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骨骼肌的收缩、牵拉骨围绕关节产生的。

骨在运动中发挥着杠杆功能和承重作用c 保护功能,某些骨按一定的方式互相连接围成体腔或腔隙来保护内在组织和器官,如颅腔保护脑2)生理学功能a 钙磷储存功能与物质代谢功能b 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第二节*肌肉运动学1、肌肉的组成、类型及特征:(40)肌肉的组成:完整的肌肉由肌束组成,肌束由肌纤维组成,每个肌纤维又由肌小结组成。

《人体运动学总论》课件

《人体运动学总论》课件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定义: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运动规律、机制和功能的科学。
意义:对人体运动学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人体运动规律,提高运动效率,预防运动损伤,促 进健康。
应用:人体运动学在体育、康复、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发展:人体运动学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律的科学
优化技术:通 过分析、计算 和实验,提高 运动效率和减
少运动损伤
应用领域:跑 步、游泳、自 行车等运动项

技术应用:通 过数据分析和 模型建立,优 化运动技术, 提高运动成绩
介绍了人体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探讨了人体运动学的应用领域和实践意义 分析了人体运动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总结了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收获,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科技进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推动人体运动学的发展
健康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人体运动学将更加注重健康和预防医学
跨学科合作:人体运动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带来新的研究领域和突破
挑战:如何应对老龄化、肥胖等社会问题,以及如何提高人体运动学的普及率和应用 效果
训练计划:根据运 动员特点制定个性 化训练计划
训练效果评估:通 过比赛成绩、生理 指标等评估训练效 果
运动损伤类型: 肌肉拉伤、关节 扭伤、骨折等
预防措施:热身 运动、正确姿势、 合理运动量等
康复方法:冷敷、 热敷、按摩、理 疗等
康复计划:制定个 性化康复计划,逐 步恢复运动能力
运动生物力学: 研究人体运动 过程中力学规
模拟法:通过模拟 运动员的动作,了 解其运动特点和规 律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整理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岁时间变化的规律活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

3、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4、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

5、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6、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

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

7、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标准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系,又称动参考系或动系。

8、角速度:人体或肢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人体转动的时空物理量。

9、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3)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4)其他:旋前(pronation)、旋后(supernation)、内翻(inversion)、外翻(eversion)。

二、单选题【相关概念】·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如天平和跷跷板等。

人体运动学2

人体运动学2

第一章运动学总论1、质点是指具有质量、但可以忽略其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而视为几何点的物体,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质点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3、梅脱能量代谢当量。

每公斤体重从事一分钟活动,消耗3.5毫升的氧,其运动强度为1 MET。

4、心脏的功能能力指机体在尽力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MET 值,或在有氧范围内机体所能完成的最大强度活动的最大MET 值。

5、稳定角是重心垂直投影线和重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的连线间的夹角。

稳定角是影响人体平衡稳定性的力学因素。

6.、平衡角等于某方位平面上稳定角的总和。

它可以说明物体在某方位上总的稳定程度,通常称为稳度,即物体失去平衡的难易程度。

7、人体运动学中量的特性:瞬时性,矢量性、相对性和独立性8、人体的运动形式有:(1)平动(2)转动(3)复合运动9、在康复医学中,人体的基本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10、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推;拉;鞭打。

11、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缓冲;蹬伸;鞭打。

12、全身基本运动形式:摆动;躯干扭转;相向运动。

13、整个人体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叫人体重心。

它位于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缘前方7厘米处,大约在身高的55%~56%。

第二章骨运动学1、在人的生长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骨量呈线性增长,表现为骨皮质增厚,骨松质更密集,这一过程称为骨构建或称骨塑形。

2、在成人期,骨生长停止,但骨的形成和吸收仍在继续,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称为骨重建。

3、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使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性疾病。

4、根据骨的外部形状,一般将其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四种。

5、器官水平的骨结构在器官水平的基础上可将骨分为(1)骨膜:骨外膜、骨内膜(2)骨质:外环骨板层、内环骨板层、骨单位(3)骨髓(4)关节面软骨6、细胞和组织水平的骨结构: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人体运动学》第一章 总论(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和效果评价)

《人体运动学》第一章 总论(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和效果评价)
第一章
总论
内容
第一节 人体运动学基础与概念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运动学基础
动力学基础 静力学平衡 生物力学基础 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 人体运动的效果评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六节 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
1
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 能量代谢测量 运动能量代谢与人体健康
2
3
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

人体能量代谢分为三大功能系统,即:磷 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代 谢供能系统。 机体首先是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随着糖 酵解供能系统供能的加强,逐渐过渡到以 糖酵解供能系统供能为主,随着运动时间 的延长,又逐渐过渡到以有氧氧化供能系 统供能为主。一般来说,运动锻炼可以改

能量代谢测量
能量代谢的测量原理主要基于能量守恒定 律和盖斯定律 目前常用方法为间接开放式大容量能量代 谢实验舱


测试舱示意图
•舱体(chamber) 约30平方米(需要 上下水) •其他附属工作面 积约50平方米
运动能量代谢与人体健康

在许多康复治疗中,运动处方决定着 能量代谢的多少。 运动量中运动强度的选择对于患者训 练的效果和安全性都很重要。


1.梅脱(metabolic equivalent of energy,MET) 能量代谢当量。每公斤体 重从事1分钟活动,消耗3.5ml的氧,其运 动强度为1MET。

2.心脏的功能能力(F.C.)指机体在尽力 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MET值;或在有氧 范围内机体所能完成的最大强度活动的最 大MET值;或心脏功能容量/体力功能容量,

3.运动能力(E.C.):即进行心脏康复训 练时,应达到并保持的运动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述人体运动空间的物理量
▲1.质点 是指具有质量、但可以忽略其大小、形 状和内部结构而视为几何点的物体,是由实际 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 质点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直线运动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 曲线的运动方向始终在变化,具有矢量性。 • 曲线运动又常分为圆周运动和斜抛物体运动
• 通常规定逆时针转动 的角位移为正,顺时 针转动的角位移为负 值。角位移的单位以 弧度表示。
人体转动的时空物理量
• 角速度、线速度和角加速 度等内容如后述。
二、人体运动的相对性、坐标系和始发姿势
物体的运动取决于参考物体选取的性质叫运动的 相对性。
运动的参考系的分类
描述物体运动时选择作为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群叫 参考系(或参照系)。 在描述人体某环节运动时,多选用人体总重心或 邻近环节作为参考系。根据选定的参考系,可以 定性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分为两种:
• (2)转动:指运动过程中,身体上的各点都围绕同一直线(即轴) 作圆周运动,称转动。转动时人体各点距离轴的距离不同,所以 其线速度也不同,只能简化成刚体来处理。
• (3)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 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 如:骑自行车时,躯干可近似地看作平动,下肢 各关节围绕关节轴进行多级转动。
• 研究生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以及力与生物体的 运动、生理、病理之间关系的学科为生物力学。
• 研究运动中人体和器械运动力学规律的学科,为 运动生物力学。
• 在研究人体运动时,是以牛顿力学理论为基础的。 •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简化为质点、质点系、
刚体和多刚体系等力学模型,而使研究的问题大 大简化。
• 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静止的物体或相对于地球作匀 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叫惯性参考系。
• 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作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 标准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系。在描述人体运动的局部肢 体的运动状态时,多需要这种参考系。
人体的面与轴
人体的运动有三个面: • 水平面:与地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 额状面:与身体前或后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 • 矢状面:与身体侧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人体平动的空间物理量
• 轨迹:质点运动的路径。当把人体转化成质点来 描述其运动时,把代表人体或器械的质点在一定 时间内用坐标值确定的位置点连接起来,就是人 体或器械某质点的运动轨迹。
• 路程: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 的实际运动路线的长度,也是质点运动轨迹的全 长。路程是标量,只有数值的大小,没有方向。
人体运动学概念
• 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 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 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 本书所讲的人体运动学,主要指人体的功能解剖 学、生物力学和部分运动生物力学的内容。
• 研究运动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理功能的学 科,为功能解剖学。
一点的速度。 •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的时间变化率的物理量。它是
一个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可以为正值、负值和0。 加速度也有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可以合成和分解,遵循平 行四边形法则。
人体转动的空间物理量
• 角位移:人体整体或 环节围绕某个轴转动 时转过的角度叫角位 移。
• 它是矢量,大小为转 过角度的大小,方向 由物理学中的“右手 法则”判定。
• 但是人体是生命体,因此在研究人体运动学时, 还要尽可能地考虑人的生命特征,才能正确地研 究人体的运动。
运动学基本概念
(一)力学中的物理量和运动的独立性
•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如温度、时 间。其运算是简单的代数运算。
•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力、位移、 速度等力学中的大多数物理量都是矢量。其计算 有自己的规律。
• 矢量的 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 分解:正交分解
• 人体运动学中量的特 性:瞬时性,矢量性、 相对性和独立性。
运动的独立性原理
运动的独立性
• 时刻
描述人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
是人体位置的时间量度,用于运动的开始、 结束和运动过程中许多重要位相的瞬间。
• 时间
是人体运动持续时间的量度,是指人体运动
从某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过的时间间隔。描 述人体的运动在时间方面的概念主要包括运 动的次序、持续时间、速度和加速度。
2.刚体
• 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 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 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在运动生物力学 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人体的运动形式
• (1)平动:指运动过程中,身体上的任意两点的连线始 终保持等长和平行。其运动轨迹是直线或曲线,人体平动 时,身体上各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一致,可简化成 质点处理。
• 位移:大小等于质点运动的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 离,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位移是矢量,同时表 明运动的长度和运动的方向。
• 位移一般小于路程。(图例)
人体平动的时空物理量
• 速率指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 速度指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是矢量。 • 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运动轨迹上某
• 2.掌握运动的相对性的原理,人体运动的三个面 和三个轴,和康复医学中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 熟悉两种参考系的定义,自由度的概念。
• 3.了解人体运动学发展简史。 • 4.熟悉人体运动学的内容、方法、与康复治疗学
的关系和意义。
运动学(kinesiology)
• 运动学(kinesiology)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 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主要研究质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
第一章 人体运动学总论
第一节 运动学概念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 第三节 人体运动的动力学 第四节人体运动的静力学 第五节 人体转动力学
第一节 运动学概念
学习目标
• 1.掌握人体运动学、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运 动生物力学,质点、刚体,轨迹、位移、路程的 定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人体运动的速度和 加速度,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等基本概念。 熟悉时程、速率、角加速度、角位移等概念。 了解速度与速率的区别,运动的量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