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中必修2第五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2)》教案
第五章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二课时(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复习有氧呼吸的过程,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新课:体育课上进行了100米短跑,课后部分女同学感觉腿酸痛,这是什么原因呢?激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根据课前预习情况,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无氧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呢?(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预习的很好,课堂上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
提出问题:人体所有的细胞任何时候都在进行有氧呼吸吗?师生共同列举一些无氧呼吸的例子(如马铃薯块茎,水稻的根、蛔虫、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等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产物、能量的变化学生小组合作,介绍无氧呼吸的过程,仿照有氧呼吸的示意图,尝试自主绘制无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将其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
评价学生的活动,并对学生所总结的内容适当进行补充。
〖板书〗酶C6H12O6→2C2H5OH(酒精) + 2CO2+少量能量酶C6H12O6→2 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从上述反应式可以看出,细胞在有氧呼吸时,吸收O2的量与放出的CO2量相同,而无氧呼吸时不需要O2,但产生CO2。
这样,如果某种生物呼吸时,吸收O2的量与放出CO2的量相同,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种生物不吸收O2,但有CO2释放,则说明该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种生物释放的CO2量比吸收的O2的量多,则说明该生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哪种细胞呼吸占优势,则要从CO2的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差值来计算。
探究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哪些异同?提出问题:1、为什么无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2、为什么不同生物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3、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异同?多媒体展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点:学生讨论并完成下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反应条件需要O2、酶和适宜的温度不需要O2,需要酶和适宜的温度同点呼吸场所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内分解产物CO2和H2O CO2、酒精或乳酸释放能量释放能量较多释放能量少相同点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需要相互联系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之后在不同条件下,在不同的场所沿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酶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根据上述列表,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无氧呼吸、细胞呼吸的概念:无氧呼吸: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氧化的产物,同时释放出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五章第三节课件1
多基因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遗 传病
形势
新生儿中,1.3%有先天性缺陷,其中 70%~80%由遗传因素所致。 15岁以下死亡的儿童中,40%由于遗传病或 其他先天性疾病所致。 自然流产儿中,50%是由于染色体异常所引 起的。
21三体综合征总数不少于100万人,且每年 出生的此种患儿高达2万人。
历史教训
抗维生素D佝偻病 因为对Ca和P 的吸收不良 导致骨骼发 育畸形
21三体综合征
症状:
患者智力低下,身体 发育缓慢,常表现出 特殊的面容:眼间距 宽,外眼角上斜,口 常半张,舌常伸出口 外,又叫伸舌样痴呆。 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600到1/800。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常见病例
类型 单 基 因 遗 传 病 显性遗 传病 隐性遗 传病 定 义 由显性致病基因引 起的遗传病 由隐性致病基因引 起的遗传病 受两对以上的等位 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由染色体异常引起 的遗传病 实 例 多指、并指、软骨发 育不全、抗VD佝偻病 等 红绿色盲、白化病、 镰刀型贫血、苯丙酮 尿症、先天性聋哑等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 病、哮喘病、青少年 糖尿病等 21三体综合征等
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英国的伟大科学家查 理达尔文(Charles Darwin),不顾亲朋好 友的劝告反对,感情胜过了理性,跟他舅父 的女儿埃玛(ALMA)结了婚,婚后,他们 共生育6子4女。数量不少,品种齐全。但他 们的子女,有3个早死,3个一直患病,3个则 终生不育。其所有活下来的子女,没有一位 在科学上有成就,都属低能。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P90
问题探讨
什么是人类遗传病?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 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多指与并指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教案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概念;2. 掌握人体维持稳态的机制和重要器官;3. 能够分析人体内环境失去稳态时可能出现的疾病。
教学内容:1.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概念2. 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3. 重要器官的功能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你觉得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什么意思?”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概念,并解释为什么维持稳态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分析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主要包括负反馈环路和神经调节两种方式。
3. 讲解重要器官(肺、肝、肾等)的功能,以及它们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三、实践(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体内环境失去稳态时可能出现的疾病,并探讨如何通过调节饮食、运动等方式来维持稳态。
2. 案例分析:老师提供一些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病因和可能的解决方式。
四、总结(10分钟)通过总结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讨论,强调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对健康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反馈(5分钟)通过提问或小结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和补充不足。
六、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重要性的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注: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老师应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教学设计2
___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___
___高一年级生物备课组
班级姓名学号
【布置作业】
1.一对父本和母本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个体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分离;D染色体变异。
2.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下的突变率很低; B诱发突变对生物自身都是有利的;
C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 D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
3.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
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4.用激光或亚硝酸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诱导基因突变,激光或亚硝酸起作用的时间是有丝分裂的()
A.分裂间期B.分裂中期C.分裂后期D.各个时期
5.高产青霉素菌株的产生所依据的原理()
杂交育种所依据的原理分别是()
A.基因突变B.基因分离C.基因重组D.染色体变异
6.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不可能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D环境条件的改变。
7.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可多选)
A 我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的超级水稻
B 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内,培育抗虫棉。
C 太空辣
D 克隆牛。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五章第三节教学设计4
___人类遗传病___
___高一年级生物备课组
班级姓名学号
【布臵作业】
1.21三体综合征、并指、苯丙酮尿症依次属于()
①单基因病中的显性遗传病②单基因病中的隐性遗传病;③常染色体病;④性染色体病。
A②①③;B④①②;C③①②D③②①。
2.下列肯定属于遗传病的是()
A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疾病B具有家族性的遗传病
C 具有终身性的疾病D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3、下列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
A亲属中生过先天畸形孩子的未婚青年B得过乙肝的夫妇
C父母中有后天性残疾的未婚青年D得过乙型脑炎的夫妇
4.一个患抗维生素D痀偻病(显性伴X遗传)的男子与正常男子结婚,为预防生下患病的孩子,该夫妇进行了遗传咨询。
你认为合理的指导应该是()
A 不要生育
B 妊娠期多吃含钙食品
C 只生男孩 D只生女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3节《人类的遗传病》优秀教案
第三节《人类遗传病》教案武进洛阳中学周源泉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4.了解对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教学难点(1)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的调查。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思路基础知识基本策略遗传病的概念→举例说明并区别家族性疾病等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病例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多媒体课件展示监测和预防的手段人类基因组计划→应用资料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类健康等人类遗传病的调查→探讨调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四教学实施的程序课堂导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的一些疾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而有一种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它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人类遗传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人类遗传病(展示课件)。
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完成以下四个目标(展示课件)。
(一)、学习目标一的教学程序:实施教学:说到人类遗传病,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认识,就是如果一个婴儿一出生就患有某种疾病比如心脏病,我们就会认为这是遗传病。
或者我们看到某一个家庭中祖孙三代都患有某种疾病比如夜盲症,我们也会认为这是遗传病。
那么,它们是不是一定就是遗传病呢?注意,遗传病一定指的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展示课件)。
所以要认定一种病是不是遗传病关键在于是否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比如刚才说的夜盲症和心脏病我们该如何认定?学生参与:(认定的关键在于夜盲症和心脏病是否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总结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的区别。
实施教学:(通过课件展示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分为三类: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我们先看单基因遗传病,这是不是一个基因引起的遗传病?不是,而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引起的遗传病,大约有6500多种。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五章第三节教学设计1
“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该课时课标解读本节课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的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第一课时。
本课时要学习的是“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和“调查”栏目。
根据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属于了解水平。
“调查”栏目属于经历(感受)水平,旨在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的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第一课时。
本节书包括“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影响”。
而第一课时要学习的是“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和“调查”栏目。
其内容较简单,对学生的知识目标要求不高。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属于了解水平。
本节书主要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所以,教科书中的这一节内容突出了“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三、学生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的概念。
对于这节课的知识目标的达成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知识目标的实现不存在太大难度。
其次,“遗传病”这个名词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的交谈、电视、广播、英特网等各种渠道接触到这个名词,知道遗传病是亲代传给子代的。
但是,大多数学生对遗传病的了解尚处于很肤浅的层面。
所以,遗传病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个神秘的事物,同时,也是个令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技能目标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3、情感目标关注遗传病的的起因、发展趋势。
五、教学理念通过组织学生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引导学生自学以及关注人类的健康问题,提高学生的调查、统计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及表达能力,体会外因和内因对生命进程的影响等思想。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学案教案课程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学案教案课程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庐江三中:许佳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
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第5章第3节教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第2课时的内容,而第1课时安排的是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其中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是教学的重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对“细胞呼吸”的认知。
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状况,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产实践等措施制造认知冲动,以寻求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同化的最佳途径。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3 情感目标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3 教学过程3.1 激趣法导入多媒体展示有关“雾霾天气”的新闻报道,指出吸入空气中的不良飞尘及有害物质,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而治理“雾霾”,还需全社会“同呼吸共命运”。
社会热点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趁势抛出疑问:通过呼吸我们吸进了O2,排出了CO2,那么CO2 是从哪里来的,O2又到哪里去了呢?简单的设问不仅拉近了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能促使学生回顾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
学生作答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厘清平常生活所说的“呼吸”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3.2 有氧呼吸多媒体展示柠檬酸循环的过程简图,讲解克雷布斯博士发现柠檬酸循环的故事,并指出进入体内的营养成分在糖酵解、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一系列呼吸作用下得到分解,产生能量。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
第五章讲述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怎样发生的?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除基因突变外,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会不会发生改变呢?人类的遗传病是怎样产生的?又该怎样检测和预防呢?通过本章学习,会明白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
同时本章也使学生认识到遗传造就生命延续的根基,变异激起进化的层层涟漪。
研究遗传变异的分子机制,为人类健康增添新的助力。
本章内容包括三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节《染色体变异》和第3节《人类遗传病》。
本节课在前一节的基础上,阐明染色体变异,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3.3.5 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异都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三部分内容构成。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有哪些类型?什么是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有哪些类型?本节课将聚焦这一系列问题。
教材先阐释什么是染色体变异。
接下来教材详细阐释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并安排“探究•实践”活动形式让学生探究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最后阐释染色的结构的变异及其危害。
本节教材图文并茂,设了多种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能概述染色体变异的含义;2.能概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及重要意义;3.能概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及后果。
4.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五章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末综合与测试及答案
【2019统编版】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全章节备课教案教学设计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2.举例说明基因重组的概念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2.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问题引导法、归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问题探讨”,然后学生分小组讨论。
三位同学在抄写英语句子“THE CAT SAT ON THE MAT.”(猫坐在草席上)时,分别抄成了下图中的句子。
请将抄写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看看意思发生了哪些变化?1.THE KAT SAT ON THE MAT.阿拉伯茶坐在草席上。
2.THE HAT SAT ON THE MAT.帽子坐在草席上。
3.THE CAT ON THE MAT.猫在草席上。
我们发现错误类型为一个字母种类的改变和一个单词的丢失,经翻译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变,变化不大和完全改变三种情况。
如果DNA分子复制时发生类似错误势必会导致DNA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将改变DNA遗传信息。
但由于密码的简并性,DNA编码的氨基酸不一定改变,所以这些变化不一定会对生物体产生影响。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介绍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积极思维:正常血红蛋白究竟出了什么问题?1.从图中我们看到正常红细胞是什么形状,有什么功能?圆饼形状。
运输氧气功能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对功能的完成有没有影响?有,运输氧气能力降低,易破裂溶血造成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正常的红细胞变成镰刀型红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让我们来看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图解。
直接原因:正常血红蛋白第6位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
病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__DNA分子中碱基对替换__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第一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细胞器的功能和结构: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3. 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新陈代谢、分裂、运输等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细胞器的功能和结构3. 理解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重要性教学活动:1. 观察鸡蛋的细胞结构2. 实验观察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3. 班级讨论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重要性教学评估:1.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笔记2. 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小测验3. 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思维导图第二课: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学内容:1. 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2. DNA的复制和转录3.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目标:1. 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3. 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活动:1. 观察DNA的结构模型2. 实验观察DNA的复制过程3. 小组讨论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评估:1. DNA结构和功能的笔记2. DNA复制和转录的实验报告3. 遗传信息传递和变异的小组讨论报告第三课:遗传与进化教学内容: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2. 遗传的分子基础与性状表现3. 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教学目标:1. 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2. 能够解释遗传的分子基础和性状表现3. 理解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教学活动:1. 探究孟德尔的遗传实验2. 分析性状表现的遗传模式3. 班级讨论进化的证据教学评估: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实验报告2. 性状表现的遗传模式小测验3. 进化证据的班级讨论总结第四课:植物生长发育教学内容: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教学活动:1. 实地考察植物的结构特点2. 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班级讨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情况教学评估:1. 实地考察植物结构的报告2.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实验记录3. 植物适应环境的小组讨论总结第五课: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1. 动物的体节构和功能2. 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体节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理解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活动:1. 实地考察不同动物的体结构2. 实验观察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观察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评估:1. 动物体结构的观察报告2. 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实验记录3. 动物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观察报告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2的教案全集范本,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5章《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3节人类遗传病一、教学分析《人类遗传病》包括“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等内容。
新课标对人类遗传病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类遗传病是可以检测和预防的”,教材辅以实例,简要介绍了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在这部分,教材还根据课程标准的活动建议,安排了“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旨在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1.生命观念:理解人类遗传病的分类与常见遗传病的类型;2.科学思维:能够利用遗传系谱图分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3.科学探究:制定调研计划,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或遗传方式;4.社会责任:关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关注社会及人体健康,关注科技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2、教学难点: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四、教学思路设计情景引入学生找出常见遗传病,明确遗传病概念单基因遗传病类型及特点分活动一:填表比较遗传病类型多基因遗传病实例及特点分五、教学过程学习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下列哪些疾病属于遗传病?(ppt展示:1.腹泻2.感冒3.SARS4.肝炎5.多指6.哮喘7.色盲8.白化病9.狂犬病10.艾滋病11.先天性聋哑12.先天性心脏病)<思考讨论>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小组内成员进行讨论,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病现象。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二:学生以21三体综合征为例,绘图分析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成因。
活动三: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学生根据调查目标及要求,小组讨论制定调查方案。
活动四:体会遗传咨询大体流程学生扮演“遗传咨询师”,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对患者进行遗传咨询。
活动五:讨论学生明确产前诊断大体方法,对基因诊断的利与弊进行探讨。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五章第三节教学设计3
必修2 第5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②概述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监测和预防的方法。
③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2. 能力目标①调查某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②搜集和交流人类基因组计划或基因诊断和治疗研究方面的资料。
3.情感目标①在进行遗传调查和实验活动中,善于从自已亲身经历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和进行自主性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培养勇于创新与合作的科学精神。
②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认同遗传学研究的新成就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积极思考遗传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联系,为普及遗传学知识做出贡献。
二、教材分析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的内容。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在人体则可表现为某种疾病。
教材中关于普通感冒和肥胖的问题探讨,以及由此而引出的人类其他的疾病是否是遗传病的讨论,正是涉及到遗传物质是否改变的问题,也是本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学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之后,再进一步学习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了解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关注遗传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顺理成章。
本节作为第5章的最后一节课,对整章起到归纳的作用,对于宣传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人所任教的班级是高一级的学生,对于遗传与进化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虽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教师可启发学生先自学,再尝试用概念图的方法对遗传病加以概括分类。
对于实践调查,学生表现出兴趣,但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还缺乏如何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的认识,因此教师应先加以指导;若能利用自已搜索到的资料进行展示,以及用在辩论会中,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教学策略本节有一个调查、两个“资料搜集和分析”活动。
活动的内容较多,在教学时要注意统筹安排。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必修二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必修二年级:高中必修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的组成和功能;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3. 细胞质内的器官结构和功能;4.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实验法:进行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以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理解;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细胞的功能,以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细胞的兴趣;2. 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 实验: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了解细胞的形态和结构;4. 讨论:让学生讨论细胞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强化学生对细胞的理解;2. 讲解:详细介绍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3. 实验:进行细胞质和细胞核的观察实验,加深学生对细胞内部器官的认识;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重要性和功能。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出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分析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2. 提问:随堂提问学生对细胞的理解,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口头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扩展阅读:1. 《细胞生物学导论》;2.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3. 《细胞生物学实验手册》。
师生互动环节:1.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解答;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3. 实验操作: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
注:本教案仅为参考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3章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教学设计
经重吸收后形成的尿液仅含有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最终尿液运输到膀胱中排出体外。
最后的尿液大约只有1.5L。
那么,当人体内的水分含量异常时,我们人体是如何进行调节的呢?同学们联系生活经验会发现,当我们长时间不饮水或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会感到口渴并且尿量也会减少。
这就是人体在调节水平衡,机体是通过感知-调节-平衡这样的快速反应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
旁栏思考题
有人说,不要等渴了再喝水。
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思维导图。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生物进化理论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观点(1)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现存的物种都是从其他物种演变而来的。
(2)生物本身存在由低级向高级连续发展的内在趋势。
(3)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其核心进化观点。
2.不足和地位:该学说中主观推测较多,但内容系统丰富,为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1.基本观点(1)物种是可变的:进化通过物种的演变进行。
(2)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①生存斗争:包含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②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
(3)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的第一步是变异的产生,第二步是通过生存斗争而选择。
2.局限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代表者:杜布赞斯基等。
3.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1)进化的实质: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
(2)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不仅是生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基因库:一个生物种群中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
(4)基因频率: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比例。
(5)基因型频率: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6)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基因突变、自然选择、迁移、遗传漂变等。
4.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主要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提供。
5.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可以保留对个体生存和繁衍后代有利的变异,使生物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
6.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1)物种: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是突变、选择和隔离。
四、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1.提出者:日本学者木村资生。
2.内容:(1)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五章第三节研究性学习
调查人群中的某种遗传病
一、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二、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
2.每个小组可调查周围熟悉的4-10个家庭(或家系)中遗传病的情况。
绘遗传图谱。
3.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4.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中进行汇总。
5.根据全年级汇总的数据,可按公式计算每一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三、本调查可以参考下面的流程图进行。
在制定调查计划时,教师设置下面的一些问题情境供学生讨论。
(1)你们小组准备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查?
(2)小组内各成员的调查范围是什么?
(3)你打算采用哪些方法获得调查资料?
(4)在调查中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你准备怎样克服?
四、注意事项
由于调查活动需要较多的课外时间、调查的问题又涉及个人的隐私,难度较大。
因此,在调查前,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一些注意事项。
例如,调查了多少人,其中有多少人有某种遗传病,要如实记录;如果调查的是红绿色盲,可以以学生为对象,以本校和附近学校的校医务室的资料为准,切不可在公共场合追问别人是否是红绿色盲患者;如果某家族有典型遗传病病例,一定要取得该家族的同意才能直接进行调查,等等。
1。
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二目录
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二目录第一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1 细胞的基本结构
1.2 细胞的功能及其调节
第二课: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1 生物膜的组成
2.2 生物膜的功能及其调节
第三课:生物分子的构建和功能
3.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2 脂质的结构和功能
3.3 糖类的结构和功能
3.4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课:细胞的分裂与生殖
4.1 有丝分裂的过程
4.2 线粒体的分裂
4.3 受精和胚胎的发育
第五课:遗传的基本规律
5.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
5.2 亚洲染色体的性别决定
5.3 遗传的变异和演变
第六课:基因的活动及调控
6.1 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
6.2 基因的突变及其影响
第七课:生物进化的过程和机制
7.1 生物进化的证据
7.2 生物进化的机制
第八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8.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8.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8.3 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第九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
9.1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9.2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9.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第十课:生物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0.1 植物育种的技术
10.2 动物育种的技术
10.3 人类健康与医疗的生物技术
第十一课:生物技术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11.1 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11.2 生物技术的社会问题
以上是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二的目录范本,具体内容以教材要求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参考资料: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学编著,《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任志鸿主编,《高中优秀教案·生物·必修:Ⅱ》 2005年9月第2版,南方出版社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学编著,《新课标教案生物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一、课标解读新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内容要求:简述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说出医学遗传学对遗传病的分类原则,列出遗传病的类型;举例说出各类单基因病的遗传方式和患病率;列举染色体病对新生儿的严重危害。
调查某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二、教材分析《人类遗传病》包括“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于人体健康”。
课程标准对人类遗传病的要求是了解水平,教材辅以实例,简要介绍了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在这部分,教材还根据课程标准的活动建议,安排了“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旨在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该教学设计面向高中二年级综合班学生。
学生已经习得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知识后,不难理解遗传病依据其病理进行的分类。
而且学生在第二章第3节已经学习了伴性遗传,已经学会分析了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综合班的同学,学习生物的时间有限,而且学习的兴趣不一定很高。
所以采取资料搜集和实用性实例分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学习以后能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健康生活。
对于遗传与进化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虽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教师可启发学生先自学,再尝试用概念图的方法对遗传病加以概括分类。
对于实践调查,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先加以趣味性引导,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2.能力目标:(1)通过对人类遗传病主要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调查社会人群中的遗传病,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生物学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在进行遗传调查和实验活动中,善于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和进行自主性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培养勇于创新与合作的科学精神。
(2)引导学生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宣传遗传病的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的优生意识,从而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2.难点: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六、教学策略:为保证本节的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在学习本节内容前一周,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并根据各组的特点分配任务。
第一大组负责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调查,第二大组负责搜集遗传病的危害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第三大组负责搜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正面效应资料,第四大组负责搜集人类基因组计划及负面效应资料。
并准备好汇报,或做出课件以备课堂教学和讨论时展示。
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某种遗传病。
调查的遗传病由学生自己选择,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调查。
建议调查相对熟悉的遗传病——红绿色盲。
但是对遗传病的调查涉及个人隐私,所以一定要调查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建议学生以本校的校医务室的资料为准,切不可在公共场合追问别人是否是红绿色盲患者;如果某家族有典型遗传病病例,一定要取得该家族的同意才能直接进行调查,否则不能勉强。
在学生制定调查计划时,在学生进行调查以前给学生提示以下问题,以确保学生调查的全面性并降低调查的难度:(1)你们将要调查的是哪种遗传病?其病症如何?(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们如何确定被调查是否带有该遗传病?(3)小组内各成员的调查范围是什么?(4)你打算采用哪些方法获得调查资料?(5)你如何知道你所调查的遗传病是否表现出家族遗传倾向?(6)你如何才能判断出被调查的这几种遗传病是显性还是隐性的?课前,由学生自己设计相应的调查表(或教师设计红绿色盲调查表格)汇总数据进行统计。
某中学红绿色盲检查情况汇总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汇报调查情况,教师和学生将数据汇总后,计算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根据学生所调查的遗传病,引出遗传病不是只有几种,通过展示各种常见的或非常严重的遗传病的图例,如白化病、软骨发育不全、21三体综合症、色盲等,由此自然地引人遗传病类型的学习。
“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是了解水平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以达到学习目的。
展示学生阅读自学纲要:(1)什么是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单基因遗传的种类有多少?如何分类?举例。
(3)多基因遗传病有什么特点?举例。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形成的原因,21三体综合征的病症如何?【相关教学资源】基因诊断来源:疾病诊断的传统方法都是从症状入手。
但是,有些遗传病患者虽然接受了由上代传递而来的致病基因,却要等到中年以后才出现症状。
例如,成年型多囊肾通常在35岁以后出现症状,慢性进行性舞蹈病通常在40岁以后出现症状,这时他们一般都已生儿育女,有可能把致病基因传递给后代了。
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突变所引起,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胎儿期进行产前诊断以防止患儿出生。
可是在我们能获得的胎儿绒毛细胞或羊水细胞中与.疾病有关的基因往往是不表达的,无法根据基因的表达产物作出诊断。
这些难题都要求创建一种与传统诊断方法截然不同的、从直接检测基因是否变化入手来进行疾病诊断的方法,这就是基因诊断。
上述症状前诊断和产前诊断等问题,用基因诊断都可以迎刃而解。
基因诊断是1978年由简悦威等在镰状细胞贫血症的研究中突破的。
他们采用的是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
首先是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制备基因探针。
基因探针一段带标记的、与待查基因或其邻近区段的核苷酸顺序互补的核酸片段。
把基因探针和待查基因都变性成为单链,再彼此互补变性成为双链,这就是核酸分子杂交。
由于待查基因事前已被限制酶切成一定长度的片段,所以,根据杂交片段长度的多态性,就可以分析待查基因是否突变。
运用同样的方法,已有一大批重要的遗传病,如苯丙酮尿症、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甲型血友病、乙型血友病、成年型多囊肾、慢性进行性舞蹈病等,建立了产前基因诊断和症状前基因诊断的方法。
将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应用于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方法更为简单。
因为这类基因诊断只要求检测病原体基因的有或无,所以只要有相应的基因探针,与待测个体的细胞总DNA杂交,就可以检测肠道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
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单纯痢疾病毒、人乳头瘤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的感染。
80年代中期以来,基因诊断又广泛应用了聚合酶链反应体外扩增基因的方法。
这种方法只需合成一对与待查基因有关的引物,在耐热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通过升温(使待查DNA变性)--降温(使引物与待查DNA结合)--保温(使引物延伸)的过程,反复20~30次循环,待查基因的拷贝数可扩增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倍,因而有可能通过快速简易的方法将正常基因与突变基因区别开来。
聚合酶链反应还有其他非常广泛的用途,例如用于基因工程中获得目的基因。
就生物技术而言,聚合酶链反应已成为最有用的技术之一。
(摘自《世界科技大博览》)产前诊断来源: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是指胎儿出生前采用各种方法预测其是否有先天性疾病(包括畸形和遗传性疾病),为能否继续妊娠提供科学依据。
产前诊断是一个正迅速发展,技术不断完善的新领域,是围产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人口素质,实行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前诊断方法产前诊断方法可分为三类五个水平(一)第一类是采用特殊仪器检查胎儿体表是否有畸形,如用X线照片或体表造影,B型超声扫描间接观察;或胎儿镜下直接观察。
此类检查属形态学水平。
(二)第二类是采用母体血、尿等特殊检查,间接诊断胎儿先天性疾病。
孕期少量胎儿血细胞、可扩散的代谢产物及蛋白质、酶,可通过胎盘进入母血循环,这是母血、尿可作某些疾病产前诊断的基础。
如测定母血甲胎蛋白(AFP)诊断胎儿神经管畸形(NTD),测定孕妇尿甲基丙二酸诊断胎儿甲基丙二酸尿症。
(三)第三类是直接获取胎血、羊水或胎儿组织来诊断胎儿疾病。
三类检查方法,可以形态学、染色体、酶学、代谢产物和基因五个水平进行产前诊断。
二、常见先天性疾病的产前诊断先天性疾病中,较常见的有染色体病、神经管缺陷和代谢性遗传病。
临床上表现为发育畸形,胚胎或胎儿宫内死亡,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或新生儿死亡。
幸存者,表现不同的畸形、功能障碍、智力发育不全。
如能对先天性疾病进行产前论断,即可防止患儿出生,对家庭及社会均有极大好处。
(一)神经管缺陷的产前诊断神经管缺陷(NTD)是指胎儿期神经管闭合障碍或闭合后因其它原因再度穿孔所致的一组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包括无脑畸形、开放脊柱裂及脑膨出等。
我国NTD的发生率为0.66~10.53‟,平均为2.74‟,在我国出生缺陷顺位中占第一位,国家已列为重点研究课题。
1.孕妇血AFP测定作为初步筛选、如孕妇血AFP>同期正常孕妇水平2个标准差者,即再次复查,如仍明显升高者,作羊水AFP测定。
2.孕16-~20周作羊膜腔穿刺,测定羊水中AFP含量,如超过正常值3~5个标准差以上,NTD的诊断即可成立。
通过AFP测定,约90%的NTD可以得到确诊。
3.羊水乙酰胆硷脂酶(AChE)测定AchE在神经组织中产生,NTD时可渗透进入羊水中,致使羊水中AchE活性显著增高。
此酶含量较稳定,不受孕期和胎血污染影响,且弥补羊水AFP测定的不足。
4.B超检查孕中期进行,无脑儿B超声像图特征是①缺少头颅光环;②胎头部为“瘤结”状物代替;③“瘤结”上可见眼眶鼻骨;④“瘤结”后方可见脑膜囊;⑤常合并脊柱裂、羊水过多。
5.X线腹部平片、羊膜腔碘油造影等检查亦可应用。
但现较少采用。
(二)染色体病的产前诊断染色体病多数发生流产,故只占出生总数的5%左右,但诊断率较高,占产前诊断出的病例中的25~50%。
对象:1.35岁以上高龄孕妇;2.曾生育过染色体病儿;3.夫妇双方之一为染色体易位携带者;4.曾生育过NTD患儿者;5.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死胎、死产孕妇;6.夫妇有先天性代谢病或出生过代谢病患儿;7.家族中有严重伴性遗传病者;8.长期接触对孕妇、胚胎儿有害物质(为放射线、农药)。
诊断方法:早期绒毛直接制片、羊水细胞培养、孕妇血及胎儿血细胞等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即可明确诊断。
有条件单位,可用DNA重组、DNA基因扩增(PCR)、基因分析等新技术诊断。
(三)代谢性遗传疾病的产前诊断代谢性遗传病是由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造成酶的缺失或异常,由原基因控制的某种酶的催化过程不能正常进行,代谢过程发生紊乱和破坏,造成一些物质缺乏,另一些物质大量堆积,从而影响胎儿的代谢和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