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价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价的实证研究
钟永红曹丹蕊
一、引言
我国商业银行从1994年开始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并建立了由流动比率、存贷款比率、法定准备金率、拆入资金比例和拆出资金比例组成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体系。许建华(2000)指出,该体系中总体指标过多,评价银行负债流动性管理能力的指标过少,并建议增加即时流动比率和拆出拆入资金差比例指标,将存贷款比率由≤75%调整为≤85%。2005年,《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中重设了流动性比率、超额准备金率、核心负债率和流动性缺口率四个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但杨锦、曾鸣(2007)认为,应建立以考核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搭配是否合理为基础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体系,使特定时期的资金运用有相应的同一时期资金来源。该文观点符合我国银行业现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文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以及合适的指标。刘妍、宫长亮(2010)通过R型聚类分析设立了比较全面的流动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以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行评级。此文选取的指标不仅全面且运用R型聚类的方法剔除了指标间的强相关性,具有可取性,但熵值法是以指标在样本间的差异度为基础来确定指标权重,而指标的差异性可能来自于样本银行的规模不一、经营特点不同等因素,不能完全反映为流动性差异,故应用此方法进行流动性风险评级还有待商榷。
鉴于此,本文具体思路如下:(1)根据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并考虑指标的可获得性,选取33个原始指标,再运用R型聚类方法筛选出13个代表指标,作为风险评价模型的基础。(2)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从13个代表指标中提取出5个公共因子,将公共因子视为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各因子得分及加权综合因子得分对样本银行进行排序。(3)根据模型结果分析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状况,并评价因子模型的有效性与适用性。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价指标选取
(一)选取基础指标
合理选择监测指标是构建流动性风险评价体系的基础,在选取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真实有效、客观全面、科学实用、灵活可比。本文按照以上原则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同时考虑了数据的可得性,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了33个指标,如表1所示。
表1:流动风险影响因素的原始指标
其中,资产类指标从资产流动性出发,考核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类指标考核银行以较低的成本适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综合类指标考核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关系,全面反映流动性;安全性指标考核银行信贷风险,易向流动性风险转化;盈利性指标,考核银行获得流动性头寸的能力。
(二)筛选代表指标
1、筛选方法。为了全面反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我们选取了33个指标,但指标之间的强相关性导致多重共线性问题,不利于建模分析,因此,需要对原始指标做相关性分析,本文选用R型聚类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所选样本包括16家商业银行,其中工农中建4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及12家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兴业、交通、光大、深发展、民生、招商、中信、华夏、广发、浦发、浙商和恒丰。
2009年,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指引》,提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遵循并表监管原则,因此本文中指标计算以合并财务报表中的集团数据为基础,指标单位均为百分比。本文所采用数据均来自于各样本银行2010年年报。
3、指标筛选。本文运用SPSS软件,采用系统聚类法,以皮尔逊相关性为分类依据,对原始指标进行R型聚类分析,由聚类结果可将33个指标分为13类,具体结果见表2。被聚为一类的指标间具有强相关性,同类中任何一个指标都可以作为该类的代表指标。
根据聚类结果,第一类指标包括库存现金比例、存款结构比率、活期存款比率、核心负债率和贷存增长比率,说明这5个指标具有强相关性,为了选出该类指标的代表指标,引入“相关系数均值”概念,即某一指标与其他各指标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加总后的平均数,均值较大的指标可以代表较多信息。分别计算各原始指标的相关系数均值,结果见表2。由表中结果可知,第一类指标中贷存增长比率的相关系数均值最大,说明其包含更多信息,因此选择该指标作为第一类的代表指标。依此相关系数均值最大化原则,分别筛选出13类指标的代表指标,如流动资产比例、交易性金融资
产比率、拆出资金比率、存款总额变动率、定期存款变动率、贷存增长比率、中长期贷存比率、利率敏感率、超额备付金率、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逾期贷款比例、净资产收益率、产权比率。
表2:R型聚类结果
(三)代表指标效果检验
为检验所选代表指标的可靠性和对原始指标的信息反映程度,分别用原始指标和代表指标对样本银行进行Q型聚类,分类结果见表3。由表中数据可知,两套指标均将目标银行分为三类,且类别完全相同,因此,可认为代表指标能够完全反映原始指标的信息。
表3:Q型聚类结果
三、流动性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建模方法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流动性风险评价,它是从研究变量的内部相关性出发,把具有复杂关系的多个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多元统计方法。通过对代表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可从中抽取出影响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即公共因子,同时,由因子表达式可计算出目标银行的因子得分,由于因子得分是流动性风险的综合体现,且具有可比性,故可据此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水平进行比较和评价。
(二)建模过程
1、样本矩阵。
为了更方便地判别因子方向,可将待分析指标调整为同向。本文将代表指标统一为正向指标,即各指标值越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充足,相应的流动性风险越小。
需要调整的指标有:贷存增长比率*为1-贷存增长比率;中长期贷存比率*为10-中长期贷存比率;利率敏感率*为1-利率敏感率;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为1-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逾期贷款比例*为1- 逾期贷款比例;产权比率*为1-产权比率。各指标为百分比数据,且分析过程会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故不同量纲的转换对数据分析无影响,此处,用*来标记调整后指标。
最终样本矩阵X确定为16家样本银行,待分析变量为:流动资产比例X1、交易性金融资产比例X2、拆出资金比率X3、存款总额变动率X4、定期存款变动率X5、贷存增长比率*X6、中长期贷存比率*X7、利率敏感率*X8、超额备付金率X9、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X10、逾期贷款比例*X11、净资产收益率X12、产权比率*X13。
2、因子分析。
变量的量纲差异或较大方差会影响因子载荷的有效性,故先对样本矩阵X进行标准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