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教师版)
教育教学 《鸿门宴》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成五采:成五采:采,通“彩”,色彩。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都。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把守。
内,通“纳”,……进入接纳。
吾得兄事之:事通“侍”侍奉。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不者:不,通“否”。
沛公不胜杯杓:沛公不胜杯杓:杓,同“勺”。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日日夜夜地。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再三,多次。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上,向上。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虎狼,像虎狼一样。
持剑盾步走:步,徒步。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间,从小路,秘密地。
名词活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籍吏民:籍,登记户籍。
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示意。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刑,杀。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处。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素,与……交好。
3、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臣活之:活,使……活,救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称王。
毋内诸侯:内,通“纳”,使……进入,接纳。
三、古今异义: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再拜:再,两次。
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天子气也2、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3、变式句(倒装句):(1)宾语前置: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何辞为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2)定语后置:白璧一双玉斗一双五、成语:鸿门宴、秋毫无犯、劳苦功高、项庄舞剑,意在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竖子不足与谋。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 (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 (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 (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 (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 (置;放弃)17.督过之 (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 (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5.因言曰 (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 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鸿门宴》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经典篇目,生动地描绘了刘邦和项羽在秦朝末年争夺天下时的一次关键会面。
以下是对《鸿门宴》相关知识点的归纳: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纪传体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的一种史书体裁。
通过为各类人物立传,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二、背景知识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兵反秦。
刘邦和项羽是其中两支重要的力量。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
项羽随后入关,驻军鸿门。
此时,刘邦的实力远逊于项羽,项羽的谋士范增主张趁机除掉刘邦,于是便有了鸿门宴。
三、重点字词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2、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
3、一词多义(1)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道歉,谢罪)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③乃令张良留谢。
(辞别)(2)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旧交情)②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3)胜①沛公不胜桮杓。
(禁得住,能承受)②刑人如恐不胜。
(尽)(4)因①因击沛公于坐。
(趁机)②因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通过)4、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名词用作动词,驻军)(2)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 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是司马迁《史记》中的精彩篇章,生动地再现了刘邦与项羽在秦朝末年争夺天下时的一场关键较量。
以下是对《鸿门宴》的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 年约前90 年),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2、《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
它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背景知识秦末,天下大乱,陈胜、吴广首先举起反秦大旗,随后各地纷纷响应。
刘邦和项羽也在此时崛起,成为反秦的重要力量。
公元前207 年,刘邦率先入关,秦王子婴投降。
项羽随后入关,驻军鸿门。
此时,刘邦的实力远逊于项羽,项羽的谋士范增劝说项羽在鸿门设宴,企图借机除掉刘邦,于是便有了“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
三、重点字词1、通假字①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②要项伯(“要”通“邀”,邀请)③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④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2、古今异义①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②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④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3、一词多义①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②因因击沛公于坐(趁机)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③为使子婴为相(担任)为击破沛公军(替,给)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为”,替,给;第二个“为”,谋划,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吾属今为之虏矣(被)④且且为之奈何(将要)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4、词类活用①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②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③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④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⑤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⑥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日日夜夜)⑦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⑧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四、重点句子翻译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
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5。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 (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
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 (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
籍吏民 (籍:登记)9。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
具言 (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
置车骑 (置;放弃)17.督过之 (督过:责备)18。
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固:当然,本来)2。
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3。
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 (因:趁机)6。
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
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 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鸿门宴》是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片段,生动地再现了刘邦与项羽在秦末争夺天下时的一次激烈交锋。
以下是对《鸿门宴》相关知识点的梳理。
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
2、纪传体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体例。
《史记》开创了这种体例,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背景知识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群雄并起。
刘邦和项羽也各自拉起队伍,成为反秦的重要力量。
公元前 207 年,刘邦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入关后,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得到了民心。
项羽随后入关,兵力强大,对刘邦先入关中颇为不满。
此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欲在关中称王,这使得项羽决定攻打刘邦。
三、重点字词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2、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3、一词多义(1)军沛公军霸上(动词,驻军)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2)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哙拜谢(动词,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3)故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旧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4、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名词用作动词,驻军)(2)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用作动词,称王)(3)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4)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5)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四、重点句子翻译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篇章,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文言文篇目。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下这篇文章中的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三、一词多义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2、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3、胜沛公不胜杯杓(禁得住,能承受)刑人如恐不胜(尽)4、因不如因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5、为使子婴为相(担任)为击破沛公军(替,给)皆为龙虎(是)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为”,介词,替;第二个“为”,动词,出,谋划)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驻军)沛公欲王关中(称王)籍吏民(登记)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示意)刑人如恐不胜(处罚)2、名词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头发上指(向上)3、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4、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宾语前置句大王来何操(操何)沛公安在(在安)3、状语后置句具告以事(以事具告)得复见将军于此(于此得复见将军)4、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六、重点虚词1、而拔剑切而啖之(表承接)劳苦而功高如此(表并列)项王按剑而跽(表修饰)2、之珍宝尽有之(代珍宝)项伯杀人,臣活之(代项伯)为之奈何(代这件事)3、以具告以事(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用来)所以遣将守关者(……的原因)七、文章理解《鸿门宴》生动地描绘了刘邦和项羽在秦朝末年争夺天下的一次激烈交锋。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教师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全部)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二、古今异义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玩,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公敢入乎(敢:古义:能够;今义: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
)10.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古义:谢罪,道歉;今义:感谢。
)1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1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
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3.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15.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6.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鸿门宴》课内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课内知识点梳理《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鸿门宴》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二、《鸿门宴》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三、《鸿门宴》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
9.举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1、注音并解释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鲰(鲰,zōu,卑微,浅陋) 生说(读“shuì“劝告,劝诫)我曰奉卮酒为寿(卮zhī,酒器)戮(戮,lù联合,一同) 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目目眦(眦,zì眼角)尽裂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彘,zhì,猪) 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不胜杯杓(胜古读shēng,桮bēi,杓sháo,杓,同“勺”,酒器)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沛公参乘(shèng)奉卮酒为寿(祝酒)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亡去不义(逃跑)沛公起如厕(到,往)请往谓项伯(请允许我)礼不辞小让(辞:回避让:责备)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再拜献大王足下(献两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若入前为寿(你)2、通假字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不可不蚤来(“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不者(“不”通“否”)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毋从俱死也(“毋”同“无”)3、词性活用A 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驻军)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吾得兄事之(侍奉)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若入前为寿(上前)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道芷阳间行(取道)沛公欲王关中(称王)B 名词用状语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向上)道芷阳间行(从小路)C 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从百余骑(使……跟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进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为王)D 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E 形容词用作名词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4、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完整版)《鸿门宴》知识点梳理(最新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①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色彩、颜色。
)②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把守、防守;内,通“纳”,接纳、容纳。
)③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背叛。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⑥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隙。
)⑦因击沛公于坐 / 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⑧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⑨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容纳。
)二、一词多义1.去①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距离②于是项伯复夜去离开2.立①哙拜谢,立而饮之站着②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立即、马上3.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②哙拜谢(感谢)③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告辞,辞别)4.因①因击沛公于坐(趁机)②因招樊哙出(于是)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5.为①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为”读weì,介词,给、替;后“为”读weí,动词,出、谋划)③窃为大王所不取也(动词,认为)④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⑤君王为人不忍(动词,对待)⑥为之奈何?(介词,对、对于)⑦客何为者?(动词,干、做)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为”表判断,是;句末“为”是语助词,相当于“呢”)6.幸①妇女无所幸(宠幸)②故幸来告良(幸好,特地)7.从①毋从俱死也(跟从,跟随)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8.之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往,到……去)②为之奈何?(代词,代指这件事)③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9.善①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形容词作动词)②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副词)10.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老交情,名词)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连词)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特意,副词)11.乃①乃令张良留谢 / 乃令张良留谢(于是、就,副词)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才,副词)12.去①亡去不义(离开,动词)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13.胜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承受得住,动词)14.如①固不如也(及、比得上,动词)②劳苦而功高如此(像,动词)③沛公起如厕(往,动词)15.请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请允许我)②寿毕,请以剑舞(请求)③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臣请入,与之同命(请允许我)16.置①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②置之坐上(放置)17.且①且为之奈何?(那么)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③臣死且不避(尚且)18.军①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名词作动词)②为击破沛公军(军队、部队,名词)19.说①鲰生说我曰(劝说、说服,动词)②而听细说(说法、谗言,名词)20.当①当是时(正当)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21.得①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②吾得兄事之(应当)22.然①沛公默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然而,连词)三、古今异义①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知识点总结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知识点总结一.一词多义1.相 1〕相互2〕偏指一方,可意为代词3〕官名4〕辅佐5〕协助6〕观察7〕容颜2.事 1〕侍奉,看待2〕从事3.奉 1〕捧着2〕进献4.因 1〕于是就2〕缘由3〕依托,仰仗4〕由于5〕因循 6〕趁机7〕时机5.示 1〕给......看 2〕表示6.谢 1〕抱歉2〕推托3〕分开4〕通知5〕凋落6〕感谢7.幸 1〕幸运2〕希望3〕溺爱4〕皇帝去的中央 5〕敬词,幸而 6〕幸运二.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贪于财货3)具告以事〔把事情详细的通知他〕4)善于臣5)具以沛公言报项王6)得复见将军于此7)因击沛公于坐2.宾语前置1)为之奈何——奈何为之2)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您和他比,谁年岁更大呢?〕3)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4)籍何以致此——籍以何至此5)昔日之事何如——昔日之事如何6)客何为者——客为何者7)何辞为——辞何为8)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9)沛公安在——沛公在安3.省略句1)沛公军〔于〕霸上2)沛公欲王〔于〕关中3)为〔吾〕击破沛公军4)急击勿失〔之〕5)具告以事〔之〕6)欲呼张良与〔之〕俱去7)毋从〔之〕俱死也8)旦日〔你〕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9)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10)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11)举所佩玉玦以〔之〕示之者三12)假定属皆且为之所虏13)那么与〔之〕终身彘肩14)加彘肩〔于盾〕上15)再拜献〔于〕大王足下16)置之〔于〕坐上17)置之〔于〕地4.判别句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2)备他盗之出入与十分也3)古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4)亚父者,范增也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6)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十分也7)此亡秦之续耳8)如古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9)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5.主动句1)珍宝尽有之〔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之代指珍宝】2)假定属皆且为所虏3)吾属今为之虏矣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1)吾得兄事之兄:像看待亲哥哥一样2)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在白昼和早晨3)四人持剑盾步走步:徒步4)道芷阴间行间行:小跑2.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驻扎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言:通知3)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4)吾得兄事之事:侍奉,做事5)籍吏民籍:给......注销6)范增数目项王数目:使眼色,表示7)刑人如恐不胜刑:施刑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称王9)道芷阴间行道:取道3.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早晨2)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在早晨、3)常以身翼蔽沛公身翼:像鸟用的翅膀4)头发上指上:向上4.描画词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素善:一向5.描画词作名词1)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2)沛公今事有急急:患难6.动词作名词1〕此亡秦之续耳续:承袭者7.使动用法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上去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制止4)樊哙侧其盾以撞侧:使......斜侧的8.意动用法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之:以之为王,称王9.数词作动词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有屡次四.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成五采采:通“彩”,颜色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3)距关距:通“拒”,把守的意思4)毋内诸侯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使进入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7)不敢倍德倍:通“背”,忘恩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9)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10)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1)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12)不者不:通“否”1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使进入1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6)将军战河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7)臣战河南..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8)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3)亡去不义义:恪守道义4)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5)籍吏民籍: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或登记6)若入前为寿前:上前7)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以目示意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恪守道义9)刑人如恐不胜刑: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杀10)道芷阳间行道:取道(二)、形容词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三)、形容词作名词1)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危急的事3)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四)、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2)吾得兄事之兄:像兄长一样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在白天在黑夜4)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在夜里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6)头发上指上:向上7)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五)、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续者(六)、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意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命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止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称王5)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裂四、重点实词1)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2)妇女无所幸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急击勿失失:指失去时机4)鲰生说我曰鲰:浅陋、卑微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6)披帷西向立披帷:揭开帷幕7)瞋目视项王瞋目:瞪眼8)项王按剑而跽曰跽:跪直身子,这是一种警戒的姿势9)则与斗卮酒斗卮:大酒杯10)拔剑切而啖之啖:吃11)大礼不辞小让小让:细小事情上的礼节12)如今人方为刀俎刀俎:切肉用的刀和砧板13)大王来何操操:拿,这里是携带14)旦日飨士卒旦日:第二天早上15)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样16)鲰生说我曰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17)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18)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19)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能够用来……的20)项王未有以应有以:有可以用来……的21)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相比…哪一个…2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恐:唯恐23)沛公起如厕如:往,到……去2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意图、意愿25)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2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举起27)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全、尽28)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举:攻下、占领2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道歉30)哙拜谢谢:感谢31)乃令张良留谢谢:辞别32)沛公军霸上军:驻军33)从此道至吾军军:军营34)为击破沛公军军:军队35)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言:说,动词3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言:话,名词37)妇女无所幸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8)故幸来告良幸:幸亏,副词39)亡去不义去:离开40)相去四十里去:距离41)当是时当:正当……时候,介词4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比得上五、虚词(一)、为:1)使子婴为相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替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4)臣为韩王送沛公替5)为之奈何对付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者)替;(后者)制定7)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前者)给;(后者)成为8)君王为人不忍做9)若属皆且为所虏被10)客何为者做,干11)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12)我为鱼肉是13)何辞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二)、因:1)因言曰趁机2)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4)因击沛公于坐趁机5)因招樊哙出趁机(三)以:1)具告以事介词,把2)籍何以至此介词,凭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樊哙侧其盾以撞/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连词,表目的,来(四)、且: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2)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3)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五)、然:1)然不自意然而,连词2)不然这样,代词3)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六)、而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目的,来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表转折3)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项王按剑而跽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表修饰4)劳苦而功高如此表并列5)拔剑撞而破之表递进六、重点语句翻译: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 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鸿门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生动地讲述了刘邦与项羽在秦朝末年的一场激烈政治斗争。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司马迁(约前 145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2、《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
3、纪传体纪传体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体裁。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事实。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2、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一词多义(1)军沛公军霸上动词,驻军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2)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哙拜谢动词,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3)故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旧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4、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三、重点句子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翻译: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常在沛公身上。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翻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鸿门宴》是司马迁《史记》中的精彩篇章,也是高中语文文言学习的重点篇目。
这篇文章不仅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更蕴含着丰富的文言知识。
以下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其中的重点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今义: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三、一词多义1、为(1)使子婴为相动词,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一个“为”读“wèi”,介词,替;后一个“为”读“wéi”,动词,想出(4)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5)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2、故(1)故听之连词,所以(2)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交情(3)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3、幸(1)妇女无所幸动词,宠幸(2)故幸来告良副词,幸亏4、辞(1)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2)未辞也动词,告辞5、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2)哙拜谢动词,感谢(3)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3)籍吏民籍:登记(4)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5)刑人如恐不胜刑:处罚2、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2)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3)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4)头发上指上:向上3、动词的使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4、形容词用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近,沾染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也”表判断(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表判断2、宾语前置句(1)大王来何操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2)沛公安在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3、状语后置句(1)具告以事正常语序为“以事具告”(2)得复见将军于此正常语序为“得于此复见将军”4、被动句(1)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被动(2)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六、重点虚词1、以(1)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把(2)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3)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连词,表目的,来(4)常以身翼蔽沛公介词,用2、而(1)拔剑切而啖之连词,表承接(2)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3)而听细说连词,表转折3、之(1)项伯杀人,臣活之代词,他(2)今者有小人之言助词,的(3)珍宝尽有之助词,无实义4、于(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向(2)长于臣介词,比学习《鸿门宴》这篇文言文,掌握这些文言知识点是关键。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版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版一.字音桮bēi(同杯) 飨xiǎng(犒劳)瞋chēn(瞪,怒生气) 卮zhī(酒器)戟jǐ(长柄兵器) 芷zhǐ(多年生草本植物)跽jì(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彘zhì(猪)玦jué(半环形有缺口的玉器)眦zì(上下眼睑的接合处)哙kuài(咽下去)鲰zōu(短小、浅陋)郤xì(同隙) 俎zǔ(砧板)二.成语成语含义鸿门宴比喻不怀好意的筵席。
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队百姓无丝毫侵犯。
发指眦裂头发向上指,眼眶尽裂开。
劳苦功高出了力,吃了苦,立下了大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言行并非表面所露之意,实则另有所图。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家是刀和切肉的砧板,我们是要被宰割的鱼和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回避小的责备。
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
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先发制人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
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三.复词与称谓1.偏义复词①孰与君少长..?(少长,词义偏向“长”,“少”可不译)(译:他和您相比,谁年纪大?)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词义偏向“入”,“出”无义)(译: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2.同义复词贪于财货..、封府库..、项伯许诺..、沛公不胜杯杓..、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立诛杀..曹无伤。
3.称谓①足下:您②竖子:小子③亚父:对人的敬称④季父:叔父四.实词实词含义倍①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②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辞①动词,辞别:未辞也何辞为不能辞②动词,推辞:卮酒安足辞③动词,争、计较:大礼不辞小让从①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当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道①取道(名作动):道芷阳间行②道路:从此道至吾军斗①斗一双,献与亚父:名词,酒器。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一、解释划线字词。
旦日飨士卒 (飨,用酒食款待) 鲰生说我曰 (鲰,卑微,浅陋) (劝告,劝诫)奉卮酒为寿(卮,酒器)戮力 (戮,联合,一同)瞋目 (瞋,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眦尽裂 (眦,眼角)按剑而跽 (跽,挺直跪着)彘肩 (彘,猪)刀俎 (俎,切肉用的砧板)不胜杯杓(杓,同“勺”,酒器)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沛公参乘(驷马一车)奉卮酒为寿(祝酒)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亡去不义(逃跑)沛公起如厕(到,往)请往谓项伯(请允许我)大礼不辞小让(辞:讲究让:礼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再拜献大王足下(拜两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若入前为寿(你)二、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
毋,通“无”,不要。
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8.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0.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11、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三、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
驻扎。
2.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3. 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
4.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连夜5.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恪守信义。
6.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像兄长一样。
侍奉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从。
9.范增数目项王。
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使…停止。
13.头发上指。
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二、古今异义
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全部)
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意思) ——《伤仲永》
③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态、神情) ——《口技》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神态) ——《狼》
④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意料) ——《〈指南录〉后序》
卒起不意(意料) ——《荆轲刺秦王》
⑤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怀疑、猜疑) ——《史记 张仪列传》
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鸿门宴》
⑩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⑾卫士仆(于)地
⑿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⒀毋从(其)俱死也
⒁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
⒂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五、固定结构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②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③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④ 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用来……的)
④客何为者(应“为何”)
3、被动句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被动)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被动)
4、省略句
①为(吾)击破沛公军
②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③毋从(之)俱死也
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
⑤则与(之)一生彘肩
⑥竖子不足与(之)谋!
⑦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⑧加彘肩(于盾)上
⑨沛公军(于)霸上
六、一词多义
如
①闻妻言,如被冰雪(如同) ——《促织》
②天时不如地利(比、及) ——《得道多助》
③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到、往、去) ——《〈指南录〉后序》
④万事如意(顺、随) ——成语
⑤如其离违,宜别图之(如果、假如) ——《赤壁之战》
⑥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 ——《鸿门宴》
⑦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或者) ——《子路、曾……侍坐》
1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1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15.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言: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16.范曾数目项王(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17.若入前为寿(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18.寿毕,请以剑舞(寿:名词用作动词,敬酒并祝人长寿。)
举
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起、抬起) ——《静夜思》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鸿门宴》
②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提出、举出) ——《屈原》
③举兵伐徐,逐灭之(发起、发动) ——《韩非子?五蠧》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 ——《陈涉世家》
④戌卒叫,函谷举(攻下、占领) ——《阿房宫赋》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 ——《鸿门宴》
幸
①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鸿门宴》
②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 ——《鸿门宴》
去
①亡去不义(离开,动词) ——《鸿门宴》
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 ——《鸿门宴》
当
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 ——《鸿门宴》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 ——《鸿门宴》
⑥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凋落、衰亡) ——《芙蕖》
⑦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 ——《鸿门宴》
⑧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告诉) ——《陌上桑》
军
①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鸿门宴》
②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 ——《鸿门宴》
③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 ——《鸿门宴》
言
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 ——《鸿门宴》
25.此亡秦之续耳(续:形容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2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细谨:形容词用作名词,细小的事情;让:动词用作名词,谦让。)
27.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28.拔剑撞而破之(破: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四、句式
1、判断句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也)
(10)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为”表判断)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贪于财货(应“于财货贪”)
②具告以事(应“以事具告”)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应“以沛公言具”)
④长于臣(应“于臣长”)
⑤得复见将军于此(应“于此得复见将军”)
(2)宾词前置
①籍何以至此(应“以何”)
②大王来何操(应“操何”)
③沛公安在(应“在安”)
13.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15.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6.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词用作动词,合于义。)
8.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9.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10.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1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
12.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造册。)
9.公敢入乎(敢:古义:能够;今义: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
10.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古义:谢罪,道歉;今义:感谢。)
1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1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⑧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同上
⑨空空如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成语
⑩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鸿门宴》
⑾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鸿门宴》
意
①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意图、意愿) ——《促织》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 ——《鸿门宴》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秦地可尽王也(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3.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4.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5.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6.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用作名词,危急之事。)
7.亡去不义(义:名词用作动词,合于义。)
③内怀犹豫之计(内心,心里)
④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 ——《鸿门宴》
2、虚词
为
①客何为者(wéi,做,干,动词) ——《鸿门宴》
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wéi,做,干,动词) ——《鸿门宴》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wéi,认为,动词) ——《鸿门宴》
③我为鱼肉(wéi,是,动词) ——《鸿门宴》
⑤举贤任能(推荐) ——成语
孙叔敖举于海(推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⑥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科举考试) ——《柳毅传》
⑦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鸿门宴》
⑧举世无双(全部、整个) ——成语
⑨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领) ——《过秦论》
谢
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动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 ——《鸿门宴》
②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 ——《鸿门宴》
坐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 ——《鸿门宴》
②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 ——《鸿门宴》
③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动词,古人盘膝坐)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口技人坐屏障中(动词,坐在椅子上) ——《口技》
(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也)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也)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
(5)亚父者,范增也(……者,……也)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者,……也)
(7)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此)
(8)此亡秦之续耳(此)
(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19.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20.交戟之士欲止不内(止: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阻止。)
21.樊哙侧其盾以撞(侧:名词使动用法,使……偏向一边。)
22.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3.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2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⑤王曰:“何坐?”曰:“坐盗。”(动词,犯……罪)
⑥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介词,由于,因为) ——《陌上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