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综合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c1b0a1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0.png)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实习旨在让我们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习要求我们设计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电子系统,要求系统具有稳定性、可靠性、易于操作等特点。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选题与方案确定:在实习开始阶段,我们首先进行了选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了设计一个数字频率计作为实习项目。
接下来,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分析了数字频率计的工作原理,并确定了设计方案。
2. 电路设计与仿真:根据设计方案,我们开始了电路设计。
首先,我们设计了数字频率计的原理图,包括时钟电路、计数电路、显示电路等。
然后,利用Multisim软件对电路进行了仿真,验证了电路的功能和稳定性。
3. 器件选型与采购:在电路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所需的电子元件进行选型。
在教师的建议下,我们选择了性能稳定、成本合理的元件。
随后,我们进行了元件的采购。
4. 电路调试与优化:在元件采购回来后,我们开始了电路的搭建和调试。
在调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信号干扰、计数误差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电路的优化,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5. 系统测试与总结:在电路调试完成后,我们对数字频率计进行了系统测试,验证了其功能和性能指标。
最后,我们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收获和不足之处。
三、实习成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数字频率计,该频率计具有以下特点:1. 功能完善:数字频率计能够准确测量输入信号的频率,并显示频率值。
2. 稳定性高:通过电路的优化,我们降低了信号干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3. 易于操作:数字频率计的操作界面简单直观,便于用户使用。
4. 性能指标满足要求:数字频率计的测量精度、计数范围等性能指标均满足实习要求。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含课程思政元素)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含课程思政元素)](https://img.taocdn.com/s3/m/dd44f7a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5.png)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含课程思政元素)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702039B中文名称: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英文名称:Electrical System Design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总学分:2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测量原理.单片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二、课程性质及目标课程性质:《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学习本门课程前,学生应熟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PLD/FPGA应用系统电路.单片机硬件电路及其应用等课程,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上述课程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时能利用Quartus 软件将其结合并设计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系统。
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系统理解电子系统的组成,为理解复杂电路组成及程序组成垫定基础,理解FPGA原理,能简单进行配置使用。
2.通过课程学习,借助相关文献研究,分析应用电路及系统设计过程的影响因素,得到有效结论。
三、课程教学方法1.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采用讲解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精讲多练,让学生通过知识对比迁移,课堂模拟,掌握电子电路的原理。
3.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对运算放大器.滤波器.FPGA等有一定的认知;通过与C语言的对比学习,让学生掌握VHDL语言;通过软件仿真模拟,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
4.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开展答疑.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专业的认同。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基于集成运放的放大电路设计(6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集成运放的基本放大电路原理,熟悉理论计算过程。
2.理解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了解集成运放的分类。
3.掌握正确使用集成运放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集成运放的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
电子信息综合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综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e3f38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2.png)
电子信息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原理、信号处理和通信技术;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信息技术,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描述并解释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设计简单电子信息系统的能力,能够操作相关设备和软件;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电子信息系统的实验与探究,具备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有效沟通,共同完成电子信息综合课程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信息科学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关注电子信息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实践经验相对不足,需要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知识回顾:- 电路原理与模拟电子技术(对应教材第1章)- 数字电子技术与逻辑设计(对应教材第2章)- 信号与系统分析(对应教材第3章)2. 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电子信息系统设计方法(对应教材第4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其选型(对应教材第5章)- 电子信息系统硬件设计与调试(对应教材第6章)3. 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对应教材第7章)- 通信原理与系统设计(对应教材第8章)- 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技术(对应教材第9章)4. 实践项目与案例分析:-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易的电子信息系统(如:温度监测系统)- 分析典型的电子信息工程项目,了解其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 进行实验操作,掌握相关设备的调试与使用方法教学安排与进度:1. 前2周:回顾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知识,梳理重点知识点;2. 第3-4周:学习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进行实践操作;3. 第5-6周:深入学习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了解相关领域的应用;4. 第7-8周:开展实践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5. 第9-10周: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展示与评价。
电子综合设计EDA课程设计-交通信号灯控制器
![电子综合设计EDA课程设计-交通信号灯控制器](https://img.taocdn.com/s3/m/9e03c77fb84ae45c3b358c21.png)
课程设计报告2014-2015学年第2学期课程设计名称:电子综合设计EDA课程设计院(系):电子信息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 BX1207学生姓名:顾问学号:121003430712 综合实验时间: 2015/7/20-2015/7/24指导教师:钟旭提交时间: 2015/7/24上海电机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 题目名称 (1)2. 内容摘要 (1)3. 设计任务和要求 (1)4. 系统方案 (1)5. 设计方法——硬件设计 (2)6. 设计方法——软件设计 (3)7. 系统调试 (4)7.1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 (4)7.2调试电路的方法和技巧 (4)7.3整体性能测试数据和波形 (4)7.4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5)8. 设计成果 (5)9. 设计结论 (7)10. 收获和体会 (7)11.附件(源程序) (7)参考文献 (16)1.题目名称交通信号灯控制器2.内容摘要本次课程设计通过HDL技术设计交通灯控制系统,其设计描述可被不同的工具所支持,可用不同器件来实现。
利用Verilog HDL语言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设计交通灯控制系统,使其实现道路交通的快速正常运转,突出了其作为硬件描述语言的良好的可读性、可移植性和易理解等优点,并通过QuartusII和ModelSim完成综合、仿真。
此程序下载到FPGA 芯片后,可应用于实际的交通灯控制系统中。
通常的设计方法基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进行,电路元件多、接线复杂、故障率高。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EDA技术的出现,数字电路的设计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FPGA是一种用户根据各自需要而自行构造逻辑功能的数字集成电路,其种类很多,内部结构也不同,但共同的特点是体积小、使用方便。
本论文介绍了用VerilogHDL语言设计交通灯控制器的方法,并在QuartusII系统对FPGA芯片进行编译下载,由于生成的是集成化的数字电路,没有传统设计中的接线问题,所以故障率低、可靠性高,而且体积非常小。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08658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7.png)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电子技术综合设计是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综合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完成,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的电子技术综合设计项目为例,通过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展示电子技术综合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项目背景:小区的电梯系统需要一个智能门禁系统,能够实现对电梯乘坐人员的身份验证、门禁控制和数据记录等功能。
该智能门禁系统需要包括一个门禁读卡设备、一个控制终端和一个数据库服务器。
设计方案:根据项目需求,我们将设计一个基于FPGA的智能门禁系统。
该系统通过读卡设备读取用户的卡号信息,并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比对,以验证用户身份。
只有经过验证的用户才能进入电梯。
同时,用户的刷卡记录将被记录到数据库中,以便后续查询和管理。
系统架构:智能门禁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部分包括FPGA主控芯片、门禁读卡器、电梯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数据库服务器、运行在FPGA上的读卡验证程序和管理界面。
硬件设计:首先,我们需要设计一个门禁读卡器和电梯控制器。
门禁读卡器与FPGA主控芯片进行通信,将读取到的卡号信息传递给主控芯片。
电梯控制器负责控制电梯的上升和下降,并与主控芯片进行通信,以获取刷卡验证结果。
软件设计: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用户信息和刷卡记录。
在FPGA上运行的读卡验证程序负责读取门禁读卡器传递的卡号信息,并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以验证用户身份。
验证结果将通过界面显示,并控制电梯的开闭。
综合设计过程:首先,我们需要进行系统需求分析,明确设计目标和功能需求。
然后,进行电路图设计,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平台。
接着,进行电路和程序编码,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
然后,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测试,验证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最后,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试,确保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综合设计方法:在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
首先,从整体上确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系统设计和模块划分。
电子综合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综合技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99773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3.png)
电子综合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如电路元件的功能、电路图的识别等。
2. 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电子传感器及其应用,如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3. 培养学生对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正确使用电子仪器、工具进行电路搭建和调试。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电子项目的设计与制作。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电子电路仿真和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引导学生关注电子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有助于学生和教师明确课程预期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1. 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2. 电路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3. 电路图识别与绘制。
第二部分:常见电子传感器及应用1. 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2. 光敏传感器:光敏电阻、光电管等。
3. 其他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第三部分: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1. 电路设计与仿真:运用Multisim、Protel等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
2. 电子制作: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电子项目的设计、制作与调试。
3. 故障排查与维修:学习分析电路故障,掌握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教材章节进行合理安排,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按照教学大纲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各部分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综合电子系统课程设计
![综合电子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ae6db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3.png)
综合电子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综合电子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实验技能。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功能和应用;掌握电子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理解电子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电子仪器仪表进行电路测量和调试;具备分析和解决电子系统问题的能力;熟练使用电子设计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将电子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元件:介绍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功能和应用,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2.电子电路:讲解电子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整流电路、振荡电路等。
3.电子系统:介绍电子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如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
4.实验操作:进行电子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仪表,测量和调试电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实验设备,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电子线路综合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线路综合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68e77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0.png)
电子线路综合设计课程设计背景介绍电子线路综合设计是一门综合电子学、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等学科的课程,它着重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设计能力,使学生掌握设计电子线路的全过程。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案例学习,让学生了解电子线路实际应用中的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目标在本课程设计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个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该场景需要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电子线路系统,最后进行测试和优化,达到以下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电路实际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电子线路系统,并能够对该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3.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4.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课程设计简述1.选题。
选题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际应用性和难度适中,建议选取一些小型控制系统或者通信系统作为选题。
2.立项。
确定选题后,需要和指导老师商议整个课程设计的计划和时间安排。
同时确定设计的终极目标。
3.系统分析。
在确定终极目标后,需要对应用场景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收集相关文献、标准等资料。
4.功能设计。
根据终极目标,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封装形式,通信协议等。
5.电路设计。
根据功能设计,逐步完成硬件电路的设计,包括模块选型、电路原理图设计、PCB设计等。
6.软件设计。
根据功能设计,完成软件的设计,包括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上位机软件的设计等。
7.整合测试。
公共模块测试完成后可以进行系统的整合测试。
在整合测试过程中,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确保系统的功能完备,稳定可靠。
8.优化完善。
测试完毕后,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优化完善。
课程设计要点1.选题要合理,能够反映实际应用;2.需要注重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3.选题难度要适中,不能过于简单,但也不能过于困难;4.选题范围要适当,不能过于狭窄,也不能过于宽泛;5.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时间计划;6.学生需要注重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7.需要注重硬件电路和软件系统的整合测试;8.学生需要注重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思政方案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思政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58b44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f.png)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思政方案一、课程思政设计思路(1)教学总括要求“课程思政”是近年来对高校专业课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其目的在于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避免教师的闭门造车,也避免学生闭眼看世界。
从专业课程角度让学生看到社会真实的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人才的需求。
(2)思政专业化要求体系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已经形成,需要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开展合作,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
具体而言,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第一,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具体开发,立足与思政课程协同的理念,设定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学推进上并不是“亦步亦趋”,但在整体节律上要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
因而,在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开发上,除了考虑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外,更主要的是要立足本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开发、课型等,设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及其侧重点。
第二,各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内在逻辑梳理。
在各章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梳理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即顺序性;在涉及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教学上,要注意层次性和视角的选取,以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
第三,将具体的教学目标写入教学大纲,确定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体系。
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化之后,需要与专业课程的目标体系结合,写入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而形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立足课堂教学。
因此,依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研制形成具体章节的教案,确定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以及与其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来自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具体分解,而这种分解是基于对每节课专业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情况而定的。
电路电子综合课程设计
![电路电子综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5dae81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0.png)
电路电子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路基本元件的工作原理,如电阻、电容、电感等。
2. 学生能运用电子元件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电子电路,如放大器、滤波器等。
3. 学生能了解并解释电路中的基本现象,如电压、电流、频率响应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
2.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仪器和工具进行电路搭建、调试和故障排除。
3. 学生能够运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2. 学生能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旨在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以电路电子基础知识为主线,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责任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路基本元件及其工作原理:- 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与功能- 电路分析方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2. 电子电路设计与搭建:- 基本放大器电路: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共基极放大器- 滤波器电路: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 仿真软件应用:Multisim、Proteus等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3. 电路实验与调试:- 电路搭建与调试方法- 故障分析与排除技巧- 实验报告撰写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电路基本元件及其工作原理第二周:电路分析方法第三周:基本放大器电路第四周:滤波器电路第五周:仿真软件应用第六周:电路搭建与调试第七周:故障分析与排除第八周:实验报告撰写与成果展示教材章节关联:《电路电子技术》第一章:电路基本元件第二章:电路分析方法第三章:放大器电路第四章:滤波器电路第五章:仿真软件应用实践教学环节:电路搭建、调试与故障排除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电路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9c9294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8.png)
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背景电工电子综合课程是电气工程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设计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在实践中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实现,提高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和实用性,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和电力系统的操作技能。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如下:1.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电路设计方法;2.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操作技能,让学生能够熟练进行电力系统设计和电子电路测试;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团队合作设计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电子电路;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体验,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断探索、研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课程设计具体内容1.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本次课程设计将深入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知识,如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入手,深入了解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应用,为后续的课程设计做好铺垫。
2.电路设计与实现在学习了基础知识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电路设计和实现。
本次课程设计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单元电路的设计和实现,包括各种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比较电路等;然后是单元电路的组合,设计出整个系统的电路。
学生们需要团队合作,进行设计和实验,利用已学习的电路知识,自行完成电子电路的设计,体验电子设计的乐趣和成就感。
3.电力系统维护和调试在电子电路设计阶段结束后,接下来是电力系统的维护和调试。
学生将学习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如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逆变器原理、控制电路原理等,然后进行电力系统的调试和维护,实际操作学习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如何发现电力系统运行异常,如何进行维护调试等,为日后的电力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电子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综合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55b57fe87c24028905fc3a6.png)
电子综合课程设计报告院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理工系班级:电子信息工程0701班指导老师: 黄同李娣娜姓名:张三 06111028李四 06111025王五06111026目录一、课题名称及设计组成员 (1)二、课题内容及要求 (1)三、方案论证 (1)1、方案1 (1)2、方案2 (2)3、方案比较 (2)四、系统硬件设计 (2)1、系统总体结构图 (2)2、系统原理图 (3)3、核心芯片介绍 (3)4、各子系统设计 (3)5、PCB图 (3)五、程序设计 (3)1、程序功能描述 (3)2、模块1-n流程图 (3)3、程序源代码及注释 (4)六、系统调试 (8)1、电路焊接 (8)2、调试步骤 (8)3、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及排除方法 (9)七、参考文献 (11)八、收获和体会 (11)一、课题名称及设计组成员二、课题内容及要求1、计算机钢琴基本功能:I、利用键盘按键“q、w、e、r、t、y、u”实现音调的重低音输入,利用键盘按键“a、s、d、f、g、h、j”实现音调的低音输入,利用键盘按键“z、x、c、v、b、n、m”实现音调的中音输入,利用键盘按键“1、2、3、4、5、6、7”实现音调的重低音输入。
II、实现菜单选择以及处理各种功能键的多种中级功能。
2、音乐播放系统控制实现功能:①制作一个菜单,使用菜单条选择功能,让用户选择演奏的乐曲。
②用定时器方式演奏画皮之主题曲《画心》实现音乐演奏。
③提示使用ESC键或者ENTER键可以退出当前过程或返回DOS。
④实现控制变量可以控制不同的效果以及要求,如播放速度,间隔等。
⑤界面美观,程序结构化程度高,模块结构合理。
⑥设计出相应的音乐取码软件。
3、实验环境16位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有几种工作环境,本实验以及所有程序都是通过MASM5.0编译的,MASM5.0一个汇编语言的编译、连接、调试及运行的集成环境。
支持标号的快速定位,编译速度快。
三、方案论证1、方案1基于PC计算机的时钟晶振为1.1931816MHz,利用电脑里面的蜂鸣器发出声音。
电子信息系综合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系综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df830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4.png)
电子信息系综合课程设计电子信息系综合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完成一个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电子信息系综合课程设计的内容、方法、意义和培养方向。
一、课程内容1. 设计目标: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实用的电子信息系统,满足不同用户的功能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2. 需求分析:对实际需求进行分析,梳理出用户需求、系统功能需求和技术要求等方面内容,对系统设计做出明确的指导。
3. 系统设计:通过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与技巧,实现对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的全面规划,从而进行子系统模块的设计、总体系统模型的构建、接口设计等所有的关键设计环节。
4. 软件开发: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环境与软件工程方法,对系统进行软件开发工作,包括代码编写、系统测试、调试、调优等。
5. 硬件设计:根据系统需求,进行硬件设计与相关芯片选型,选择合适的元器件与电路设计技巧,实现硬件电路的功能实现。
6. 系统集成:将软硬件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整个系统的集成与调试,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高效性、灵活性等功能要求。
二、课程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在课堂上介绍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实践技巧等,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刻理解。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采用科学的思路与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 课程设计:通过大型综合课程设计项目,让学生自主组织协同设计团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设计,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答辩评审:对学生的课程设计作品进行评审,包括文字报告、设计方案、硬件电路、软件代码、系统实现结果等综合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论证能力。
三、课程意义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电子信息系综合课程设计本质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涵盖了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的多个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跨学科能力和全面发展的能力。
《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8eb0f1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d.png)
《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课程思政总体教学设计“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是一门基于项目式教学、以构建电控系统为目标的电气信息类专业必修课。
课程团队探索将项目式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结合电控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实际工程问题,系统地梳理课程思政的系列素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制定六个方面的培养目标,与思政课程共同构筑全员育人格局,如图1所示。
图1“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教学过程被划分为任务布置、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分析及结项考核五个阶段,结合不同阶段的任务特点,传授不同的思政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的嵌入式课程思政育人,如图2所示。
在此基础上,在每个阶段均设置知识讲授环节和学生实践环节;结合不同环节的教学形式,指导教师充分提炼电控系统开发过程中涉及专业知识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并将其转化为教学案例。
进而,在知识讲授环节,采用案例分析模式,探索思政育人的价值引领;在学生实践环节,通过解决工程问题,实现思政育人的切身感悟。
.;课程融; [绸养貝邑]图2课程思政育人架构二)教学改革创新点1. 提炼了专业课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价值范式,将其嵌入项目式教学的不同阶段,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提升了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感染力,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行业理想。
2. 开放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硬性和软性的科研资源,将学科的学术科研资源优势转化为思政育人资源优势,将国内外科学研究前沿融入学术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
3. 联合工业产业界及国际学术界的行业专家,将学科丰富的产业行业资源优势转化为课程思政的育人优势,将行业和产业技术的发展嵌入价值引领。
(一)案例名称由特斯拉“减配门”看工程设计中的伦理道德(二)案例教学目标通过结合真实的电工电子产品设计案例,使学生在追求控制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程所要求的工程规范知识,在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引导学生全面地考虑各类技术与非技术因素,关注工程中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七幅;mt 坤的共 "砾•噱雀的知识■ft 辭要 求分析方迭竝t 崔-昨;“片出仪的注LK•企业常自怦 [价值理念 亠磁:■他删沽碎特 -電认:ffSEiAWl T«£3 \HA:苗学障直 -KA : guts 傀素养。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25a87f114791711cd79172a.png)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课程编号:本大纲主笔人: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开设目的本课程是在前导验证性认知实验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命题设计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查阅资料、设计、安装和调试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
综合设计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电子工程素质和科学实验能力非常重要,是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成长的必由之路。
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和自行调试的综合性试验。
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模拟、数字、高频电路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了解一般电子电路与单片机构成简单系统及简单编程的方法。
促使学生积累实际电子制作经验,准备走向更复杂更实用的应用领域,是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前的技能培训课程。
目的在于巩固基础、注重设计、培养技能、追求创新、走向实用。
二、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以电子技术基础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设计实验分为基础型和系统型两个层次,基础型指基本单元电路设计与调试,系统型指若干个模拟、数字、高频基本单元电路组成并完成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的设计、调试;2、熟悉常用电子仪器操作使用和测试方法;3、学习计算机软件辅助电路设计方法,能熟练应用Protel 99 SE、Protel 99 PCB SE或Protel DXP进行电路设计和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制作;4、学习电子系统电路的安装调试技术;5、拓展电子电路的应用领域,能设计、制作出满足一定性能指标或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设计任务。
实验方法1、学生自学与指定设计题目有关的参考资料;2、在规定时间内学习使用有关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电路设计的方法3、学生针对实验课题的要求,查找资料提出设计方案,写出设计步骤,并进行初步设计;4、学生必须完成基本设计任务后才能进行选作实验;5、教师在课内外给予及时指导和答疑6、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应适当讲授。
示范性实践基地综合实践课程《电子实践》课程教案设计
![示范性实践基地综合实践课程《电子实践》课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36fa1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0.png)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示范性实践基地开设了《电子实践》课程。
本课程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其电子制作、故障排查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1)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原理及应用;(2)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制作和调试方法;(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2.1 教学内容(1)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检测;(2)基本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3)数字电路的设计与实践;(4)电子作品的创新设计与制作;(5)课程总结与展示。
2.2 课时安排每个章节安排2课时,共计10课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原理、电路分析方法等理论知识;(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电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4)创新设计法:引导学生进行电子作品的创新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电子元器件图片、电路图等;(2)实验器材:提供电子元器件、电路板等实验材料;(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1)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互动情况;(2)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动手制作电路过程中的表现;(3)团队协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协作过程中的表现;(4)创新设计:评估学生作品的创意、实用性等。
4.2 终结性评价(1)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总结;(2)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五、教学实施步骤5.1 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检测(1)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及特点;(2)让学生动手检测电子元器件的好坏;(3)分析常见电子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5.2 基本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1)讲解基本电子电路的原理;(2)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基本电子电路;(3)调试电路,分析电路故障原因。
电子线路综合课程设计
![电子线路综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9e17d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3.png)
电子线路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能够运用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线路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系统,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各种电子仪器、工具,进行电路搭建和调试。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线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创新设计和实际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遵循实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线路综合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将所学的电子线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线路基础知识,对电子科学有一定的兴趣,但实践经验不足,需要通过课程设计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元器件认知:回顾常用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的原理、功能及使用方法,并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讲解。
2. 电子线路设计原理:介绍基本的电子线路设计原理,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子线路的设计方法。
3.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电子线路搭建、调试和测试,包括以下内容:- 简单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滤波电路的设计与性能测试;- 振荡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4.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电子线路设计,如设计一个实用的电子装置或对现有电路进行优化改进。
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
![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58a84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1.png)
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电工电子的综合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基本原理,了解电工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电工电子问题的能力。
1.理解电路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电路定律;2.熟悉电工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掌握电工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4.能够使用基本电工电子仪器进行电路测试和调试;5.能够阅读和理解电工电子图纸;6.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电工电子电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工电子基本原理、电工电子器件、电工电子电路设计等三个方面。
1.电工电子基本原理:包括电路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定律、电路分析方法等;2.电工电子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器件的性能和应用;3.电工电子电路设计:包括电路图的阅读和理解、电路设计方法、电路调试和测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基本原理和知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工电子器件的应用和电工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器件的使用和电工电子电路的调试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电工电子知识;2.参考书:推荐《电工电子手册》等参考书,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3.多媒体资料:制作电工电子电路的动画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工电子原理;4.实验设备:准备电工电子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电工电子实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使能端为高电平时,输入端IN1为PWM信号,IN2为低电平信号时, 电机正转;输入端IN1为低电平信号,IN2为PWM信号时,电机反转;;IN1 与IN2相 同时,电机快速停止。当使能端为低电平时,电动机停止转动。 在对直流电动机电压的控制和驱动中,半导体功率器件(L298)在使 用上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线性放大驱动方式和开关驱动方式在线性放大 驱动方式。 半导体功率器件工作在线性区优点是控制原理简单,输出波动小,线性 好,对邻近电路干扰小,缺点为功率器件工作在线性区,功率低和散热 问题严重。开关驱动方式是使半导体功率器件工作在开关状态,通过脉 调制(PWM)来控制电动机的电压,从而实现电动机转速的控制。 L298逻辑功能如下表:
指导教师:的…………………………………………………… 4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4 3课程设计内容…………………………………………………… 5 3.1设计方案…………………………………………………5 3.2系统框架设计……………………………………………6 3.3系统硬件设计……………………………………………6 3.3.1系统硬件模块组成………………………………6 3.3.2单片机控制模块原理……………………………7 3.3.3 L298电机驱动模块………………………………8 3.3.4 LED数码显示模块设计…………………………9 3.3.5独立式键盘控制模块……………………………10 3.4系统软件设计……………………………………………11 4总 结………………………………………………………………… 11
单片机整个控制模块
3.3.3 L298电机驱动模块原理: L298N为15个管角的单块集成电路,高电压,高电流,四通道驱动,设 计用L298N来接收DTL或者TTL逻辑电平,驱动感性负载(比如继电器,直 流和步进马达)和开关电源晶体管。内部包含4通道逻辑驱动电路,其额
定工作电流为 1 A,最大可达 1.5 A,Vss 电压最小 4.5 V,最大可达 36 V;Vs 电压最大值也是 36 V。L298N可直接对电机进行控制,无须 隔离电路,可以驱动双电机。 L298N内部原理图如下:
IN1 X 1 0 0
IN2 X 0 1 0
ENA 0 1 1 0
电机状态 停止 顺时针 逆时针 停止
1
1
0
停止
3.3.4 LED数码显示模块设计: LED简介: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 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的心脏是一个半导体的晶片, 晶片的一端附在一个支架上,一端是负极,另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使 整个晶片被环氧树脂封装起来。半导体晶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P 型半导体,在它里面空穴占主导地位,另一端是N型半导体,在这边主 要是电子。但这两种半导体连接起来的时候,它们之间就形成一个“PN结”。 当电流通过导线作用于这个晶片的时候,电子就会被推向P区,在P 区里电子跟空穴复合,然后就会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这就是LED发 光的原理。而光的波长也就是光的颜色,是由形成P-N结的材料决定 的。除半导体激光器外,当电流激励时能发射光学辐射的半导体二极 管。严格地讲,术语LED应该仅应用于发射可见光的二极管;发射近红 外辐射的二极管叫红外发光二极管(IRED,Infrared Emitting Diode);发射峰值波长在可见光短波限附近,由部份紫外辐射的二极 管称为紫外发光二极管;但是习惯上把上述三种半导体二极管统称为发 光二极管。电路的接法决定必须采用逐位扫描显示方式。从段选口送出 某位LED的字型码,然后选通该位LED,并保持一段延时时间。然后选通 下一位,直到所有位扫描完。
是两引脚的电压差,在调速时一根引脚线为低电平,另一个引脚产生调 速方波,这样两个引脚的电压差就可通过控制其中一个引脚来控制。当 需要改变电机转动方向时,两个引脚的输出相反。 定时计数器若干时间(1us)中断一次,就使P2.6或P2.7产生一个 高电平或低电平。直流电机的速度分成100个等级,因此一个周期就有 100个脉冲,周期为一百个脉冲的时间,速度等级对应一个周期的高电 平脉冲的个数。占空比为高电平脉冲个数占一个周期总脉冲个数的百分 数。一个周期加在电机两端的电压为脉冲高电压乘以占空比。占空比越 大,加在电机两端的电压越大,电机转动越快。电机的平均速度等于在 一定的占空比下电机的最大速度乘以占空比。当我们改变占空比时,就 可以得到不同的电机平均速度,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原理图如下:
5参考目 录……………………………………………………………12 6附 录………………………………………………………………… 13
1.课程设计目的: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力电子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直流 电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直流它具有优良的调速特性,调速平 滑、方便,调速范围广;过载能力大,能承受频繁的冲击负载,可实现频繁 的无级快速起动、制动和反转;需要能满足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各种不 同的特殊运行要求,从而对直流电机的调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改变电 枢回路电阻调速,改变电枢电压调速等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这时 通过PWM方式控制直流电机调速的方法应运而生学会正确的使用单片 机,根据电机调速的工作原理及其单片机控制的工作过程掌握单片机应 用原理及应用系统的建立,完成电路原理图设计,通过C编程软件实现 单片机对电路控制,自觉地培养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熟悉掌握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研制的过程,软硬件设计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 工作步骤,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和对实践操作基本技能的训 练。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动、制动性能,宜于在大范围内平滑调 速,在许多需要调速或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从控制的角度来看,直流调速还是交流拖动系统的基础。早期直流 电动机的控制均以模拟电路为基础,采用运算放大器、非线性集成电路 以及少量的数字电路组成,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非常复杂,功能单一,
计
2 学生课程设计时间:自 2012 年 12 月 16 日开始至 2012 年 12月 29 日止。 3 课程设计所用资源和参考资料: (1)张伟.电路设计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2)何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3)PROTEL软件应用手册。 (4)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下载相关论文 资料。 (5)网站资源及教师给定的其他资料。 4 课程设计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学会正确的使用单片机,根据电机调速的工作原理及其单片机控 制的工作过程。掌握单片机应用原理及应用系统的建立,原理图 设计(用单片机控制)细化到芯片,通过用C编程软件实现电路 控制,列出软件流程图,注释要求完整。通过所做课题,自觉地 培养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熟悉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 研制的过程,软硬件设计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工作步骤,从 而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和对实践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 5 提交课程设计形式(设计说明与图纸或报告等)及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论据要详实,论证要 严密。论文内容要求正确,概念清楚,完成任务书锁规定的内容。 (1)课程设计纸质版一份,附相关程序(代码)。 (2)电子文档一份。 6 发题时间: 2012 年 12 月 1 日
《电子综合课程设计》 报 告
专 班 姓
业: 级: 名:
电子信息工程 0902
指导教师:
2012/12/2
附件:任务书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电子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老师: 2012 年 12 月 2 日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电子信息工程0902 1 课程设计题目: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设
而且系统非常不灵活、调试困难,阻碍了直流电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和 应用范围的推广。随着单片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许多控制功能及算 法可以采用软件技术来完成,为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提供了更大的灵活 性,并使系统能达到更高的性能。采用单片机构成控制系统,可以节约 人力资源和降低系统成本,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控制系统采用模拟元件,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产要求, 但是因为元件容易老化和在使用中易受外界干扰影响,并且线路复杂、 通用性差,控制效果受到器件性能、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故系统的运行 可靠性及准确性得不到保证,甚至出现事故。 目前,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数字化已经走向实用化,伴随着电子技 术的高度发展,促使直流电机调速逐步从模拟化向数字化转变,特别是 单片机技术的应用,使直流电机调速技术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智能 化、高可靠性已成为它发展的趋势。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1课程设计方案: 基于单片机采用PWM控制模块对直流电机调速采用定时器做为脉宽 控制的定时方式,这一方式产生的脉冲宽度极其精确,误差只在几个 us。 PWM调速原理:载两端的电压,从而达到控制要求的一种电压调整方 法。PWM可以应用在许多方面,比如:电机调PWM(脉冲宽度调制)是通 过控制固定电压的直流电源开关频率,改变负速、温度控制、压力控制 等等[7]。 在PWM驱动控制的调整系统中,按一个固定的频率来接通和断开电 源,并且根据需要改变一个周期内“接通”和“断开”时间的长短。通 过改变直流电机电枢上电压的“占空比”来达到改变平均电压大小的目 的,从而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也正因为如此,PWM又被称为“开关驱 动装置”。 如图1所示:
设电机始终接通电源时,电机转速最大为Vmax,设占空比为D= t1 / T,则电机的平均速度为Va = Vmax * D,其中Va指的是电机的平均速 度;Vmax 是指电机在全通电时的最大速度;D = t1 / T是指占空比。 由上面的公式可见,当我们改变占空比D=t1/T时,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电 机平均速度Vd,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严格来说,平均速度Vd与占空比D 并非严格的线性关系,但是在一般的应用中,我们可以将其近似的看成 是线性关系。基于单片机类由软件来实现PWM:在PWM调速系统中占空比 D是一个重要参数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枢端电压的平均值取决 于占空比D的大小,改变D的值可以改变电枢端电压的平均值从而达到调 速的目的 单片机控制的PWM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实现对直流电 机的加速、减速和正转、反转以及启动、停止的控制,能够很方便地实 现电机智能控制。 系统的主体电路是直流电机PWM控制模块。这部分电路主要由AT89S51单 片机的I/O端口、定时计数器、外部中断扩展等来控制直流电机的加 速、减速以及电机的正转、反转,并且可以调整电机的转速,可以方便 地实现直流电机的智能控制。该系统是通过AT89S51单片机产生脉宽可 调的脉冲信号并输入到L298驱动芯片来控制直流电机的工作。该单片机 控制的PWM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主要是由以下几个电路模块组成: 设计输入部分:这一模块主要是利用带中断的独立式键盘来实现对 直流电机的加速、减速以及电机的正转、反转和急停控制。 设计控制部分:主要由AT89S52单片机的外部中断扩展电路组成。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