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完整修炼及正确方法
练太极拳的方法和技巧
练太极拳的方法和技巧
太极拳作为一项古老的传统功夫,已经被推崇为一种优秀的身体锻炼方式。
以下是一些练太极拳的简单方法和技巧。
1. 注意呼吸:太极拳强调呼吸调节,要求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缩紧。
另外,要注意吐纳的时机和频率。
2. 精力集中:太极拳是一种内在的锻炼,需要集中精力放松身体,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3. 慢慢练习:初学者应该将练习的速度放慢,掌握每个动作的技巧,并逐渐加快速度。
4. 重视基础动作:太极拳里的所有动作都离不开基础动作,初学者应该着重练习这些基础动作,打好基础。
5. 多次重复: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多次重复,直到做得非常熟练。
6. 注意力量的控制:太极拳的力量处于内在状态,掌握对力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7. 保持身体平衡:太极拳注重身体的平衡和姿势,练习时要时刻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要失去重心。
总之,要学好太极拳,需要耐心和毅力,并且一定要注重基础动作的练习和力量的控制。
二十四式太极拳精讲
二十四式太极拳精讲太极拳,源自中国的传统武术,被誉为“未卜先知”的拳法。
其起源可追溯到清朝末年,由闻名于世的武术家杨露禅创立。
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流畅的动作而闻名,为了帮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太极拳,本文将重点介绍太极拳的二十四式。
一、起势起势是太极拳的第一式,也是整个拳谱的开篇。
起势的动作与站姿、呼吸息息相关,需要注意放松身体、沉稳呼吸,以达到内外相应的状态。
起势的具体动作分为八个步骤: 1. 起左脚。
2. 左右脚并拢。
3. 弯腿蹲身,收左脚。
4. 抬右脚高步。
5. 落地右脚并拢。
6. 弯腿蹲身,收右脚。
7. 拧身左脚开步。
8. 腿自然并举,双脚踩实。
二、云手云手是太极拳最具特色的动作之一,以流动、圆转的手臂动作为特点,可以较好地锻炼拳术的灵活性。
云手的动作相对复杂,需要多次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云手的动作分为八个步骤: 1. 弯腰驼背,双手自然下垂。
2. 双手由前向后划弧,手掌贴住胸前,手指向上。
3. 右手向右划出一条弧线,手指向上。
4. 左手同时向左划出一条弧线,手指向上。
5. 右肘向前弯曲,右手臂贴着胸前向前推。
6. 左肘向前弯曲,左手臂贴着胸前向前推。
7. 右手臂向右划出一条大弧线,手指向上。
8. 左手臂向左划出一条大弧线,手指向上。
三、单鞭单鞭是太极拳中的基础动作之一,通过左右手的位置变化来切换身体的重心,并且能够通过调整上半身的位置来调整力道的发力点。
单鞭的动作分为五个步骤: 1. 手背向外做翘起状态,掌心向内。
2. 左脚跨一步向左出趟。
3. 抬右手,手心向上,形成抬手动作。
4. 手下落,右手掌心向下。
5. 左手随身体的转动,臂伸展比较直。
四、提手上势提手上势是太极拳动作中的一种手法,具有舒展肩背、增加上肢力量和提高灵活性的作用。
提手上势的动作分为五个步骤: 1. 左脚向左出趟。
2. 右手臂向前伸直。
3. 左手向上推。
4. 右手向上提到胸前。
5. 右手继续向上提起,与身体平行。
太极拳的七个要点
太极拳的七个要点包括以下内容:
1. 心静体松:练习太极拳时,首先要保持心态的平静和身体的放松,使气血流通顺畅,避免僵硬和紧张。
2. 中正安舒:身体要保持中正,不偏不倚,动作要自然流畅,避免过度用力或扭曲。
3. 虚领顶劲:头部要轻轻上提,仿佛有线牵引,以保持身体的上部挺拔和稳定,同时有助于气息上升。
4. 气沉丹田: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呼吸深长,将气息沉入丹田,以增强内力和稳定重心。
5. 含胸拨背:胸部微微含收,背部略微弓起,形成一种自然的弧度,有助于气血循环和力量的传导。
6. 沉肩垂肘:肩膀放松下沉,肘部自然下垂,这样可以使手臂的动作更加柔和灵活,并且有利于发力和蓄劲。
7. 坐腕舒指:手腕要有一定的支撑力,同时手指要伸展开来,既保持弹性又能够准确执行各种手法。
练习太极拳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练习太极拳的基本步骤有哪些练太极拳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有力是无力,无力是有力的境界。
练习太极拳也有很多的步骤。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练习太极拳的步骤。
欢迎阅读!练习太极拳的步骤1、静坐:(上身要求如静立,下身要求坐在与小腿等高的椅子、屁股只坐三寸、两脚板与肩同宽平置地面)要天天练,要有内向思维和良性思维及立体思维(形象思维),使自己坐后浑身惬意。
口诀是:一球充满二极(百会与尾闾)抻。
2、晃海:尾闾固定,上身直立不变地摇晃(内脏放松、过饥过饱不练.3、站桩(静立):面阴背阳;类似立正姿势,两脚跟并拢、两脚尖分开(距离以大趾高骨处为本人一拳宽)、脚板四周均匀着地脚心空吸、重心在两脚心连线中点上;膝盖微曲对大趾根;尾闾垂对足跟;掖胯敛臀、松腰竖脊、虚领顶颈(要使脊椎骨节节松开);松肩垂肘、舒胸开掖;两臂自然下垂、小指对裤缝、指根松、手心开、两中指尖通过重心意对。
头正项直鼻对脐,双眼皮下松内视、脸部肌肉全部放松、牙齿微着、舌尖轻抵上颚舌根松;气沉小腹、呼吸自然。
一般站15-30分钟,如惬意可延长。
济生称此“为基本健康的路线”。
要天天练,要练1-3个月,使己有了一种内抻劲即内劲方可练拳。
口诀是:圆锥抻满天地通。
4、行步(猫步或叫趟泥步):口诀是:三足鼎立下盘重。
要天天练。
5、学六大架势:大捋;揽雀尾;搂膝拗步;倒撵猴;云劈手;野马分鬃6、学九式太极:a、先定步学上身动作;b、再学下肢动作(上肢不动);c、最后合成。
延伸阅读:太极拳的练功要求1、总的要求口诀一球充满、二极抻长、三足鼎立、四平八稳、五弓合一、六面劲匀2、基本动作技术要求头正:虚领顶颈、两目内视、鼻尖对肚脐、两耳下垂、闭口卷舌。
身直:直腰扩带、虚胸实腹、尾闾下垂、背拔胸舒。
脚平:脚平屈膝、松胯圆裆(四平:脚平、胯平、肩平、两耳平)。
手长:沉肩坠肘、两臂松展、两弘弧圆、提腕沉指根空手心,中指与曲池成一线。
3、运动(行拳)技术要求:头身一体腰先动,脚板平吸三鼎重,肩胯肘膝两四分两两两两合,梢中根身节节通。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功夫,是一种以阴阳对立为基础的练习方式。
太极拳不仅可以健身强体,还能调节身心平衡,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下面是太极拳的简单教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准备姿势:站直身体,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保持背部挺直,在脑后稍微有一点线拉力。
2. 开合式:吸气,将双手沿着身体抬起,手臂直到与头平行,同时双腿自然弯曲,蹲下身体。
吐气,慢慢将手臂和身体还原,站直身体。
3. 推手:分开两腿,左手向前推,右手向后推,相互转换,保持平衡。
这个动作可以锻炼臀部和手臂的力量。
4. 云手:手臂放松下垂,转身向右踏出一步,同时左手向前推,右手向后推。
再转身向左踏出一步,将左手向后推,右手向前推。
反复进行,保持身体的平衡和节奏感。
5. 单鞭:转身向右,踏出一步,左手归入胸前,右手伸直,手掌向下。
保持这个姿势数秒钟,然后回到初始姿势。
再转身向左,将右手归入胸前,左手伸直,手掌向下,同样保持数秒钟。
6. 青龙出水:先将左脚踏出一步,右手向下打开,手指指向前方,上半身稍微向后仰。
再将右脚踏出一步,将左手向下打开,手指指向前方,上半身稍微向后仰。
反复进行,练习平衡和柔
韧性。
7. 收势:将双手沿着身体的两侧放松下垂,站直身体,闭上眼睛,深呼吸数次,放松身心。
以上就是太极拳的简单教程,适合初学者练习。
太极拳是一种需要耐心和不断练习的功夫,通过坚持练习可以达到增强身体和心灵的效果。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太极拳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运动,以其缓慢、柔和、连绵流畅的动作而闻名。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太极拳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
一、太极拳动作要领1.脚步:太极拳的脚步主要有丁步、虚步、仆步、行步等。
无论是什么步法,脚的动作都应该轻盈、稳定。
尽量保持脚尖着地,尽量避免用力踩地。
2.腰部:太极拳要求腰部不僵硬,而是要灵活自如。
腰要领先手、身、胸、背、头,起到统领身体的作用。
在太极拳的动作中,腰要随着手的动作产生扭转,形成太极拳独特的腰部功夫。
3.手部:太极拳的手部动作要求柔和、圆滑、慢行快用。
手腕应该自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受伤。
手部的动作要以指尖为主要力点,从而使动作更加流畅,增加力度。
4.姿势:太极拳的姿势要求放松自然,不要过度僵硬。
在太极拳的姿势中,要注意身体的均衡,保持正直的身姿,在动作中保持稳定。
同时,要注意保持头部的直立,避免向前或向后倾斜。
5.呼吸:太极拳的呼吸要求深、长、缓慢。
在太极拳的动作过程中,应该做到舌抵上腭,鼻腔呼吸,气沉丹田。
呼吸要与动作相结合,以达到调整内气的目的。
二、太极拳注意事项1.注意保持放松: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放松。
放松能够让肌肉更加灵活,减少肌肉受伤的风险。
2.注意呼吸:太极拳的呼吸是一种很重要的调整内气的方法。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与动作的结合,掌握好呼吸的节奏。
3.注意力的集中:太极拳中的动作要领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注意力的集中以掌握好动作的要领。
同时,注意力的集中能够提高练习的效果。
4.根据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练习的运动,但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不要盲目模仿,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进行练习。
5.注意锻炼平衡能力: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中,脚步是很重要的。
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增强平衡能力,但是初学者容易失去平衡,所以要注意锻炼平衡能力。
6.避免用力过猛:太极拳强调的是柔和、缓慢的动作,不要用力过猛,容易造成肌肉酸痛或受伤。
太极拳练拳要领
太极拳练拳要领
1.正确的站立姿势:两脚与肩同宽,两臂自然垂下,背直,头微仰,
双目视前。
2.呼吸:太极拳练习需要注意呼吸,深呼吸可以帮助放松身体、提高
精气神。
3.放松身体:太极拳注重柔和、自然的动作,练拳前需要放松身体,
抖动四肢、腰部等部位,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松弛。
4.身体重心:太极拳练习需要注意身体重心,找到合适的重心点可以
帮助身体更稳定、运动更自如。
5.动作缓慢:太极拳动作要求缓慢、流畅,需要让身体逐渐适应和掌
握每个动作。
6.身体协调:太极拳需要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可以通过训练来逐
渐掌握协调技巧。
7.保持平衡:太极拳动作需要保持身体平衡,可以通过锻炼腿部肌肉、提高身体掌握力来提高平衡能力。
8.注意呼吸:太极拳练习需要注意呼吸,慢而深的呼吸可以帮助身体
放松,平衡呼吸和动作可以提高身体运动的流畅度。
9.注意练习时间:太极拳练习需要一定时间的持久性,按照个人身体
状态和目标进行不同程度的练习和修正。
10.要有耐心:太极拳是需要不断练习、掌握的技巧,需要有耐心、
毅力和恒心,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练习效果。
国标24式太极拳拳谱
国标24式太极拳拳谱国标24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太极拳的一种常见形式,是为了普及太极拳、推广太极文化而创立的。
下面是国标24式太极拳的拳谱:1. 起势,双脚并拢,身体放松,双手自然下垂,呼吸平稳。
2. 左右野马分鬃,左脚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向两侧分开。
3. 白鹤亮翅,右脚向右侧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向前伸展。
4. 搂膝拗步,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抱膝。
5. 手挥琵琶,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交叉挥动。
6. 左右摆莲,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左右摆动。
7. 金鸡独立,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右手抬起。
8. 左右玉环,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左右交叉。
9. 左右蹬脚,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向前蹬脚。
10. 左右拦扎,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左右拦扎。
11. 左右穿梭,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左右穿梭。
12. 左右云手,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左右云手。
13. 左右单鞭,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右手向前伸展。
14. 云手,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左右云手。
15. 左右摆莲,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左右摆动。
16. 左右搬拦捶,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左右搬拦捶。
17. 如封似闭,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如封似闭。
18. 十字手,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交叉十字。
19. 抱虎归山,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抱虎归山。
20. 斜飞势,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斜飞。
21. 金鸡独立,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右手抬起。
22. 左右玉环,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左右交叉。
23. 左揽雀尾,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右手揽雀尾。
24. 收势,双脚并拢,身体放松,双手自然下垂,呼吸平稳。
以上是国标24式太极拳的拳谱,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要求和技巧,通过练习这些动作,可以提升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和内外调和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舒缓压力、增强健康。
打太极拳的要领
打太极拳的要领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古代中医经络学说,太极拳的特点柔和缓慢,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和中医经络原理结合,能帮助消化。
但太极拳的要领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打太极拳的要领。
欢迎阅读!打太极拳的要领介绍要领1、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要领2、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要领3、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
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
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要领4、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要领5、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要领6、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指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都是很规范的要领,如果我们想打一套漂亮的太极,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一起学习。
太极拳的保健作用不仅对身体健康好,对心情健康也是有益的。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以意气为主的练法这种以身体意气为主的练法要比以身体肌肉为主的练法更和谐一点,但故意的练气易使人体气血的和畅受到干扰,容易使气滞留在身体某些部位。
不利于养生保健,更何况练气反而会丢失自己的整体意识,故习太极者要忌重意、重气、重力、重形、重技、重法、重势、重外、重内、重世,意气鼓荡要和谐流畅,不可过于强行,要以慈悲善良的心态对待万物,使自己和万物处于和谐之中。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程(图文)
第三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拳术之一,在我国广为流传。
随着武术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太极拳以它独特的运动风格和显著的健身效果闻名于世。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组织有关专家,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简化原有的套路而创编的。
它不仅简单易练,而且保留了杨式太极拳的技术精华,具有极佳的健身功能和丰富的技击招法。
第一节太极拳基础知识一、概述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它采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而被命名的。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就是大的意思,“极”就是开始或顶点的意思。
宋朝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第一句话就是“无极而太极”。
并非说太极从无极产生,而是“太极本无极”之意。
太极图是我国古代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产生了太极拳术。
关于太极拳的缘起,据考证是于明末清初逐渐形成的。
据《温县志》记载:在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陈王廷任温县“乡兵守备”,明亡后隐居家乡,晚年造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
陈王廷是卓有创见的武术家,他研究道家的《黄庭经》,并参照戚继光的第三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67-《拳经》创编了太极拳。
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三个方面: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
戚继光是明代著名武术家、抗倭名将,他总结和整理了明代十六家民间著名拳法,并吸取了其中三十二势编成拳法套路。
陈王廷吸收了其中二十九势编入太极拳套路,甚至陈氏的《拳谱》和《拳经总歌》的文辞也仿照戚氏《拳经》,可见其影响之深。
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
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动作、气沉丹田、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拳术运动。
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说。
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要求“以意引气,以气运身”,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主宰发力于全身。
各式传统太极拳也都以太极阴阳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
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太极拳是一门古老的武术和健身运动,以其独特的流动性、柔和的动作和深刻的哲学内涵而闻名。
太极拳二十四式是太极拳初级套路,适合初学者学习。
1. 开合:双手分开至两侧,与肩同宽,然后缓慢地合拢至胸前。
2. 收势:将双手按弧线向下移动,同时弯曲膝盖,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脚上。
3. 左右云手:以右脚为支点,转体至左侧,同时将双手由胸前沿弧线先后移至左右两侧。
4. 单鞭:右手由右侧下方上举至右侧耳旁,左手自然下垂。
5. 提手上式:双手向下分开至两侧,再以曲线上举,并翻转至上方。
6. 白鹤亮翅:将双手自上而下挥至右侧,同时并拢左脚。
7. 搂膝拗步:右手由右侧向前伸直,与左膝靠拢,同时向前跨出左脚。
8. 手挥琵琶:将左手向下移动至丹田位置,并拧成半弧线,右手自然下垂。
9. 左右搂膝拗步:与第七式相同的动作,只是换脚。
10. 左摟膝拗步单鞭:与第九式相同动作,只是换腿后再进行第四式动作。
11. 右摟膝拗步单鞭:与第十式相同的动作,只是换脚。
12. 左抱虎归山:双手向上分开至两侧,再以弧线形式合拢至胸前。
13. 右抱虎归山:与第十二式相同动作,只是换脚。
14. 手挥琵琶:与第八式相同的动作。
15. 左摟膝拗步单鞭:与第十式相同动作,只是换脚后再进行第四式动作。
16. 右摟膝拗步单鞭:与第十一式相同的动作,只是换脚。
17. 左反身搬拦捶:身体向右侧旋转,双手由下往上弯曲打出。
18. 右反身搬拦捶:与第十七式相同动作,只是换脚。
19. 如封似闭:双手向相对方向分开,再合拢至胸前。
20. 十字手:左手由右侧挥出,右手由左侧挥出,形成十字状。
21. 左倒撵猴:将双手分开至两侧,再以圆弧形式拨动手臂。
22. 右倒撵猴:与第二十一式相同动作,只是换脚。
23. 斜飞式:双手张开至两侧,再以斜线形式挥至前方。
24. 收势:将双手按曲线向下移动至丹田位置,站立舒展。
以上就是太极拳二十四式的教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记得要多加练习,才能领会到太极拳的奥妙所在。
太极拳练功要领
太极拳练功要领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之一,也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健身运动。
太极拳练功要领涵盖了姿势、呼吸、阳气引导等方面。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太极拳练功要领。
一、姿势要准确正确的姿势是太极拳练功的关键。
首先,站直站稳,双脚分开与肩同宽,重心均匀分布在两腿上。
其次,身体保持纵轴线的平衡,腰部轻微后收,肩膀放松下沉,胸部收缩,颈部挺直,头顶微微提起。
手臂放松自然,手指微微弯曲,双手胯间停留,身体自然呼吸。
在太极拳的运动中,身体每一个部位的活动都要有一个规范姿势,这样才能练出标准的太极拳。
二、呼吸要有节奏太极拳的呼吸要求慢而深,如自然呼吸般轻松。
每当切换动作时,要以鼻吸气,口呼气,形成一种有节奏的呼吸方式。
在吸气时,以腹部为中心吸气,腹部随之鼓起;呼气时,腹部向内缩凹,吐出大量二氧化碳。
这样可以提高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让身体更健康。
三、劲力有所用太极拳所讲的“劲力有所用”,就是在呼吸的同时,将意念集中于身体各个关节点上,将内劲通过肌肉,骨骼,腰,背等部位传递出去,形成一种发力的状态。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一些动作需要通过内劲的运用来形成招式,而这种内劲只有在呼吸、意念、身法等一系列动作的配合下才能顺利实现。
四、阳气引导太极拳讲究“阳气引导”,也就是将自然界的气流引入体内,让身体更加舒适、自然。
练太极拳时,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安静环境,在放松身体的前提下,尽量使环境充满自然气氛。
可以想象整个身体都被柔软的光线包裹着,所有内心的负面情绪也一起消失了。
这样,可以让身体舒适、意识到人体与自然的紧密联系,通过放松,增强自身气场,从而让运动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
五、坚持不懈太极拳的初学者都必须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不断练习才会有好的效果。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伸展、放松身体,让身体的柔韧性得到锻炼。
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动作非常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越来越容易。
需要注意的是,太极拳的练习应该是渐进的,动作应当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可能会受伤。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及练习要领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及练习要领一起势1、左脚开立:首先使左膝放松,身体重心大部份落在右脚上。
提左脚向左侧迈出时,其高度以不超过右踝骨的高度为宜,右腿也不要弯屈。
要“轻起轻落、点起点落”。
2、两臂前平举:两臂边旋转(劳宫穴找涌泉穴)慢慢向体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自然伸直,肘关节微屈,肘尖下垂,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有如要把一根下端踩在脚下、上端系于手腕的橡皮筋拉长扯起似的,动作时可有这样的意念。
注意腕关节不要过于松软,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
3、屈膝按掌:(1)下按的用力和用意,有如要将水面上漂浮着的木板按入水中一样。
(2)两臂、两掌不要只是被动地随屈膝而下落,要有主动下按的动作。
(3)按到终点时需展掌,舒指,避免手指向上的“坐腕”。
本式定势时,要配合呼气下沉,使之有一种沉稳的感觉。
二野马分鬃(一)左野马分鬃1、抱手收脚:上体稍向右转(意欲向左,必先右去),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掌心相对,呈右抱球,左脚尖点地(这里的“脚尖点地”是指用脚前掌着地。
动作熟练以后,脚尖不必着地,收至支撑脚内侧足弓附近即可),眼看右手。
2、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步,脚跟轻轻着地,重心仍在右腿。
面向南偏东。
3、弓步分手: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左脚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
两手前后分开,上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下手停于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两臂微屈,眼看左手。
面向正东。
(二)右野马分鬃1、转体撇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
重心移动的过程中,上体要保持正直,不可起伏,移动幅度不必过大。
也不可先坐成虚步再转体,造成“断劲”脱节。
2、抱手收脚:收脚时主要是重心前移。
当体重已从后腿移到前腿时,就以大腿的力量轻轻地把后脚提起,慢慢地屈膝向前,使脚尖在前脚的内侧落下。
“抱球”和“收脚点地”要同时协调完成,不可“球”已抱好而后脚尚未到位。
3、转体上步4、弓步分手(三)左野马分鬃1、转体撇脚2、抱手收脚3、转体上步4、弓步分手练习要点:1、抱球:肩部放松,手指微屈,肘低于肩,腕低于手。
二十四式太极拳_现用图解+记忆口诀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1、起势动作分解:左脚开步、两臂前举、屈膝按掌2、左右野马分鬃动作分解:(1)左野马分鬃: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2)右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3)左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3、白鹤亮翅动作分解: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4、左右搂膝拗步:动作分解:(1)左搂膝拗步:转体落手、转体收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2)右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3)左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5、手挥琵琶动作分解:跟步松手、后坐挑掌、虚步合臂6、左右倒卷肱动作分解:(1)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2)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3)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4)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7、左揽雀尾动作分解:转体撤手、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8、右揽雀尾动作分解:转体扣脚、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9、单鞭动作分解:转体扣脚云手、勾手收脚、转体迈步、弓步推掌10、云手动作分解:(1)云手:转体扣脚、转体撑掌、转体云手、撑掌收步(2)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3)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11、单鞭动作分解:转体勾手、转体迈步、弓步推掌12、高探马动作分解:跟步松手、后坐翻掌、虚步推掌13、右蹬脚动作分解:穿掌提脚、弓步分手、跟步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14、双峰贯耳动作分解:收腿落手、迈步分手、弓步贯拳15、转身左蹬脚动作分解:后坐翘脚松手、转体扣脚分手、收脚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16、左下势独立动作分解:收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17、右下势独立动作分解:落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18、右左穿梭动作分解:(1)右穿梭:落脚坐盘、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2)左穿梭: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19、海底针动作分解:跟步松手、后坐提手、虚步插掌20、闪通臂动作分解:提手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推掌21、转身搬拦捶动作分解:转体扣脚、坐身握拳、踩脚搬拳、转体旋臂、上步拦掌、弓步打拳22、如封似闭动作分解:穿掌翻手、后坐收掌、弓步按掌23、十字手动作分解:转体扣脚、弓步分手、坐腿扣脚、收脚合抱24、收势动作分解:翻掌前撑、分手下落、收脚还原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及简化口诀预备势并脚直立两臂下垂手指微屈虚颌顶劲下颏微收舌抵上腭双眼平视全身放松一、起势左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二、左右野马分鬃1、左野马分鬃稍右转体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2、右野马分鬃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3、左野马分鬃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三、白鹤亮翅稍右转体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四、左右搂膝拗步1、左搂膝拗步转体摆臂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2、右搂膝拗步后坐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3、左搂膝拗步后坐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五、手挥瑟琶跟步展臂后坐引手虚步合手六、左右倒卷肱1、右倒卷肱稍右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2、左倒卷肱稍左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3、右倒卷肱稍右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4、左倒卷肱稍左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七、左揽雀尾转体撤手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掤臂摆臂后捋转体搭手弓下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前按八、右揽雀尾后坐扣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掤臂摆臂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前按九、单鞭转体运臂右脚内扣上体右转勾手收脚转体上步弓步推掌十、云手后坐扣脚转体松勾并步云手开步云手并步云手开步云手开步云手扣脚云手十一、单鞭转体勾手转体上步弓步推掌十二、高探马跟步托球后坐卷肱虚步推掌十三、右蹬脚穿手上步分手弓腿收脚合抱蹬脚分手十四、双峰贯耳屈膝并手上步落手弓步贯拳十五、转身左蹬脚后坐扣脚转体分手收脚合抱蹬脚分手十六、左下势独立收脚勾手屈蹲撤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十七、右下势独立落脚勾手碾脚转体屈蹲撤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十八、左右穿梭1、右穿梭落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架推2、左穿梭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架推十九、海底针跟步提手虚步插掌二十、闪通臂提手提脚弓步推掌二十一、转身搬拦捶后坐扣脚坐腿握拳摆步搬拳转体收拳上步拦掌弓步打拳二十二、如封似闭穿手翻掌后坐引手弓步前按二十三、十字手后坐扣脚弓步分手交叉搭手收脚合抱二十四、收势翻掌分手垂臂落手并步还原。
太极拳内功修练方法
太极拳内功修练方法太极拳被誉为中国武术之宝,内功修炼是太极拳的核心。
内功修炼包括身体力量的培养、呼吸调整以及心境的修炼。
下面将介绍太极拳内功修炼的方法。
首先,身体力量的培养是太极拳内功修炼的重要环节。
太极拳强调从内而外的力量,所以要先从内部调养身体。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修炼。
1.站桩:站立直立,双脚与肩同宽,保持身体放松,感受身体的重力。
用意识沉入丹田,腰部自然下垂,推动腿部肌肉用力,稳定身体。
2.蹲马步:挺直背部,略微前倾,眼睛平视前方。
分开双腿,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外展,膝盖微微弯曲。
保持这个姿势,练习身体的稳固性和力量。
3.缠丝功:双脚微微张开,双手抬起,一字形伸展至头顶。
同时蹲下,将手臂缠绕到身体后方,再伸直手臂回到头顶。
这个动作既能锻炼上肢力量,也能调整呼吸。
接着,呼吸调整是太极拳内功修炼中的重要一环。
太极拳注重以气贯通全身,通过正确的呼吸方法,能帮助调整体内能量。
1.腹式呼吸:放松身体,站直站桩。
慢慢吸气,使腹部慢慢鼓起;然后慢慢呼气,收腹。
练习时尽量深呼吸,使气息通过腹部的力量运动而不是上呼吸道。
2.定神观气:闭目静坐,呼吸平稳。
用意识感受气息在身体内部的运行轨迹,培养观察气息的能力。
通过观察和调整呼吸,达到调节身心状态的目的。
最后,心境的修炼是太极拳内功修炼中的关键。
太极拳注重内外一致,对于心境的修炼要求和身体动作同样重要。
1.内观:呼吸调整后,静坐放松身体。
闭目专注于内心,观察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以及身体的感受。
通过逐渐调整观察的焦点和深度,提升心境修炼的效果。
2.内觉:练习太极拳时,内觉是一种重要的修炼方式。
通过观察自身动作和力量的流动,培养对身体感觉的敏锐度。
同时,随着练习的深入,逐渐扩大内觉的感知范围,体验和调整内外力的流动。
以上是太极拳内功修炼的方法。
通过身体力量、呼吸调整和心境修炼的综合训练,可以提高内力的积聚,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进而更好地领会和练习太极拳的内在奥妙。
太极拳气功修炼的方法及要领
太极拳气功修炼的方法及要领太极拳气功修炼的方法及要领太极拳和气功本是不同派别,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发现,太极拳和气功非常相似,两者皆是为了养生。
一、太极拳气功的外练与内调太极拳吸收了我国古代养生法术之精华,如道家的“性命双修,动静兼修”,武术家的“练气易筋”,特别是传统医学“导引吐纳”,使太极拳更加符合医学养生的要求,成为以拳为体、以拳为用、以功为本的整体锻炼项目。
它不仅是强身健体的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门防治疾病的科学技术。
太极拳一旦练到能防治疾病的程度,它就是一门气功。
实践证明,不论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力学、医学和拳学上,太极拳都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健康护体法宝,是其他一般性体育项目所不能比拟的。
太极拳气功重视内在修炼,学习太极拳气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有助于身体毒素的排出。
太极拳是以形体、呼吸、意识密切结合来锻炼形气神的高度身心整体运动,其以“外练”和“内调”两个功能促进人体健康。
“外练”是以深沉匀细的腹式呼吸和连绵柔缓的腰腹扭转对体腔内的脏器进行按摩,以手臂的旋扭和腿脚的屈伸对全身关节和肌肉进行锻炼的机体活动。
“内调”是通过头、手、腰三位一体的同步圆运动使脑进入宁静状态,对机体的各个生理系统进行调理的气功医疗。
“外练”和“内调”在促进人体健康上,两者各有千秋,但相辅相成。
“外练”通过全身活动锻炼机体的力量,对一些病症起到“治标”的作用,而“内调”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病和康复的能力,从而消除头痛、失眠、肠胃不适、气血不畅、关节不遂、精神不振等病症,能起到即练即灵的效力,这就是两者相辅相成的体现。
太极拳属于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不仅有艺术欣赏价值,也有健身价值,修炼太极拳气功能延年益寿。
二、太极拳气功状态太极拳的习练分为初级、高级两个层次。
拳路不纯熟,练拳时要考虑动作的顺序和准确性,或是拳路纯熟,但练拳时头脑另有所思,或是练拳场所不静,致使脑意识未进入宁静状态,这样的拳练均属于初级层次。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有哪些要领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有哪些要领太极拳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运动,要练好太极拳必须掌握它的“技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的基本技法。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基本技法一:虚灵顶劲虚灵顶劲即“顶头悬”。
练拳时讲究头部的头正、顶平、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会穴处要向上轻轻顶起,同时又须保持头顶的平正。
要使头正、顶平,就必须使颈项竖直、下颏里收。
顶劲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
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
扎实。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二: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是身法端正,宽胸实腹,“意注丹田”,意识引导呼吸,将气徐徐送到腹部脐下。
太极拳在运动时,一般都是采用腹式呼吸,同时“意注丹田”,这样能达到太极拳“身动、心静、气敛、神舒”的境地。
用腹式呼吸来加深气息的深长,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不能用强制的方法。
要求整套动作都要与一呼一吸结合得非常密切,应根据动作的开合、屈伸、,起落旦进退、虚实等变化,自然地去配合。
一般地说,呼吸一总是与胸廓的张缩、肩肿的活动自然结合着。
在一个动作里,往往就伴随着一呼一吸,而不是一个动作固定为一吸或是一呼。
这种与动作自然配合的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圆活、轻灵、沉稳。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三:含胸拔背含胸是胸廓略向内涵虚,使胸部有舒宽的感觉。
这样有利于做好腹式呼吸,能在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含、两肋微敛的姿势下,通过动作使胸腔上下径放长,横隔有下降舒展的机会。
它既能使重心下降,又使肺脏、横膈活动加强。
拔背与含胸是相互联系的,要含胸就势必拔背。
拔背是在胸略向内涵虚时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两肩中间颈下第三脊骨鼓起上提并略向后上方拉起,不能单纯地往后拉。
这样背部肌肉就会有一定的张、弹力,皮肤有绷紧的感觉。
含胸拔背,胸背肌肉须松沉,不能故意做作。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四:松腰敛臀太极拳要求合胸、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必须松腰。
松腰不仅帮助沉气和下肢的稳固,更主要的是它对动作的进退旋转、用躯干带动四肢的活动及动作的完整性,起着主导作用。
太极六式基本功法拳谱及讲解
太极六式基本功法拳谱及讲解一、起势调息1. 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身体放松,呼吸自然。
2. 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手指放松。
3. 调息三次,深呼吸,呼气时将身体中的浊气排出,吸气时将新鲜空气吸入。
二、太极拳手型1. 掌:五指并拢,掌心内含,形如荷叶。
2. 拳:四指并拢,拇指紧扣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上。
3. 勾手:五指并拢,屈腕勾起,形如鹰爪。
三、太极拳步型1. 弓步:前腿弓成直线,后腿自然下蹲,脚跟与脚尖对齐。
2. 虚步:后腿屈膝虚点地,前腿微屈,脚尖虚点地。
3. 独立步:一腿屈膝提起,另一腿独立支撑。
四、太极拳六式动作要领1. 揽雀尾:双手成勾手或掌,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身体随之前移,双手逆时针画弧至胸前。
然后双手向下画弧至腰间,再向外推出。
同时身体随之前移,右脚向左脚并拢。
2. 倒挂金钟:双手成拳,向上提起至腰间,然后向两侧分开至肩宽。
同时身体随之前移,左脚向前迈出一步。
接着双手向下画弧至腰间,再向外推出。
同时右脚向前迈出一步。
3. 懒扎衣:双手成掌,向上抬起至胸前。
然后双手向外画弧至腰间。
接着双手向上抬起至头顶上方。
同时身体随之前移,左脚向前迈出一步。
然后双手向下画弧至腰间。
最后双手向两侧分开至肩宽。
4. 六封四闭:双手成掌或勾手,向下画弧至腰间。
然后双手向上抬起至头顶上方。
接着双手向外画弧至腰间。
然后双手向下画弧至腹前。
最后双手向两侧分开至肩宽。
同时右脚向前迈出一步。
5. 单鞭:双手成勾手或掌,向上抬起至胸前。
然后双手向外画弧至腰间。
接着双手向上抬起至头顶上方。
同时身体随之前移,左脚向前迈出一步。
然后双手向下画弧至腰间。
最后双手向两侧分开至肩宽。
同时右脚向前迈出一步。
6. 金鸡独立:右腿屈膝提起,左腿独立支撑。
同时双手成拳或掌向上抬起至胸前。
然后双手向外画弧至腰间。
接着双手向上抬起至头顶上方。
同时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转移到左腿上。
右脚向前迈出一步落地成弓步。
同时双手向下画弧至腰间再向外推出成弓步状。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姿势训练:太极拳注重身体的统一协调,正确的姿势是非常重要的。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保持身体挺直,头顶抬起,胸微收,腹部收紧,尾椎下沉,意念集中于丹田。
2. 呼吸训练:太极拳注重以自然深长的呼吸来调节体内的气血流动。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通过深呼吸慢吐气,使呼吸变得平缓有节奏,与动作的运动配合。
3. 动作训练: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熟悉和掌握。
可以按照太极拳套路的顺序,逐渐练习各个动作,并逐步连接起来。
4. 力量训练:太极拳的力量不是以肌肉力量为主,而是以内劲和气劲的运用为特点。
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练习方法,如太极拳推手练习、球体练习等来提升内劲和气劲的发挥。
5. 意念训练:太极拳是一种内外修炼的武术,注重意识和意念的运用。
练习太极拳时要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感受和体验每个动作的内在感觉。
综上所述,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是一个全方位的训练过程,需要不断练习和修炼方能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
太极拳基本功十二法详解,速度收藏学习!
太极拳基本功十二法详解,速度收藏学习!太极拳基本功十二法是已故太极拳大师王守先老先生积数十年之经验秘传而来的。
它既具有各家太极拳的共同特点,又较为精简,使初学者易于掌握要领。
长期坚持锻炼,能使全身肌肉收放自如,气血易于贯通四肢百骸,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和气机交换,提高肌体免疫力,振奋生息之机,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抗衰老的功效。
太极拳基本功十二法,前六式多注重练心意,后六式重于练内劲。
它以空、松、意推动姿式动作,又以动带静,以意行气、以气行血,意之所至,即血流行之所至。
现将其整理出来,公诸同好,以供参考。
第一式: 悬锤式预备式: 身体端正自然,不偏不倚,不必故意挺胸或收腹,要平心静气,呼吸自然,意气下沉,头顶颌起,然后左脚向左分开,两脚距离与肩同宽。
两足平行,脚尖微向里扣,脚底正放,全身放松,不使力,两眼向前平视,两臂自然下垂,两脚自然站立,都似屈非屈、似直非直的姿势。
全部太极拳十二法每式之预备姿势,皆如是。
1、两臂左右分开,斜行向上作弧线,先由两手的食指带头上举,两手上举时,十个指头好象有丝牵向上升,以动抽丝之劲,动作需轻缓,不可紧张用力,肩关节松开,好象往外拉,同时肘尖也向下松垂,手臂姿势成为双线对称弧形,两手高至头部前上方,两臂举起时手心随之转向,先斜向外向上,两手行至头顶正中,转成两手向下,同时重心落于两腿中间,眼向前平视,神带手行。
2、下落时,以肘尖松沉劲带头,候两肘落至肩平时,两腿同时下弯,两手轻轻下按至脐下为止,臀部不可向后突出,膝稍向前弯出,下按时两手掌离身四、五寸,两手指尖距离约三至四寸,目前平视,要自然,不可用力,两手则如拨摇云雾意境,如此为一次。
然后下按之两手,各自外翻成半阴阳手,仍以食指带头上提,重复上述动作十二次,也可视各人体力而定。
第二式: 交摩掌式站好预备姿势后,左右两臂上提至臂平胸前,手心向下,先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两臂平屈于胸前六、七寸,右手向外向右平行划圈,左手向内向左平行划圈,两手均为顺时针方向运行,回至胸前两手划之圈应一般大,同时两腿屈膝下蹲,在两手回到胸前时,再慢慢起立,如是十二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的完整修炼及正确方法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常练太极拳能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下面我们学习一下太极拳的练习方法吧!
练习太极拳的作用
1、起到健全心理健康的作用,陶冶情操
通过练习太极拳的松、柔、轻、缓和刚柔相济,可以化去人们心理上因繁忙复杂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浮躁、郁闷、傲慢、恐惧、轻率、鲁莽等等不良情绪。
练习太极拳讲究的是平衡的道理,心平气和,平衡中有起伏,起伏之中保持平和,即中庸之道。
太极拳现在被人们当做太极操练习,但其并不是简单的体操,它是有意识,后有动作的,用意智慧动作。
练起来如行云流水,如波涛跌宕起伏,具有很雅致的欣赏价值,所以通过太极拳的长期锻炼可以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效果。
2、全面增强体质
通过太极拳这种运动方式可以全面提升体质,因为太极拳的要求是由里到外,一动全动;自下而上,由上而下,节节贯串,意念不动,外形寂然不动;意念、内劲一动。
外形随之而动,而且要符合阴阳平衡的哲理,从而调动了身体所有机能参与锻炼;因此对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
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
练太极拳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女人练习太极拳能补气养血,减少面部皱纹,调节女性内分泌失调。
有病的起到了治疗作用,无病的起到了增强体质的作用;肥胖的可以减少脂肪;瘦弱的可以使体格、肌肉健壮;可以增强骨骼的抗压、抗折性能;提高关节的活动性能和韧带的延展性;增强了腿部力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尤其是抗感冒等抵抗力的提高尤为明显。
3、武术技击作用更巧妙
太极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舍己从人,“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引进落空合即出,四两拨千斤;物来顺应,沾着不离,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
练习太极拳的目标
练习太极拳无论是技击还是健身都是让身体的机能达到空松圆活,化僵为柔,达到积柔成刚的目的。
人在婴儿时期肢体是柔软的,但没有搏斗、生产能力。
当人们有了生产、搏斗等生存能力后,肢体、劲力又变得僵硬,随着岁月的增长,年龄越大就越笨拙。
当作用力向你施压时,你的第一反应就是抗争,这也是僵直的表现,这些表现是自然的产物,是很自然的事情。
然而,自然界的变化却是阴阳对立和相互统一而发生变
化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和统一性,比如:刚性和柔性,男性和女性,水与火等事物都是辩证的关系,都是相生相克的。
练习太极拳就是运用太极拳动作的刚柔相济,循环无端的方式,学习大自然的变化法则来适应外力对自身的干扰;
从健身的角度则是让身体内外达到通顺,阴阳平衡,“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通”就身体健康,“不通”就产生疾病。
从武学的角度看,我们练拳的第一步是彻底化去身上的僵硬劲,不留丝毫,这种程度初学者有时自己体会不到,不知道到底怎样才是真松,当老师指出错误,纠正以后才体会到又放松了一层。
当达到极松活、极轻灵以后,就可以下大功夫苦练了。
练习太极拳要分两个阶段:在未化之前要动脑筋练,特别细心的练,仔细找出练拳时的毛病,挑得一丝不剩;在入化境之后就要下苦功夫练、加大力度练。
练二路、练器械、练抖杆增强膂力,练推手适应对手、知己知彼,练对抗增强体力,进而过渡到实战。
正所谓:“一阴九阳跟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
”
当练就五阴五阳之躯,这时的刚是刚中有柔,如迅雷烈风,摧枯拉朽;这时的柔如棉裹铁,绵里藏针,柔中寓刚。
基本缠丝功法歌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身空。
身法要中正,站桩缠丝功。
体认仔细辨,丝毫不放松。
劲起始脚根,腰主节节承。
意动内至外,松开不丢顶。
阴阳关系清,久练才成形。
待到关系固,水到渠自成。
基本功到家,套路自然通。
太极拳的特点
总体特点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
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
“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
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阴阳八卦图于练太极拳者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太极拳这门精深的武术它遵循的就是阴阳之道,以柔克刚,阴阳并济。
练习太极拳必须知道“引化合发”,其重要技击过程就是“引
化合发”。
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
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
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
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
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
有些武术可能更适合男性去学习,而太极则不然。
太极拳适合各个年龄层次,没有男女区分,很多人都能学习。
因为太极拳拳式并不难,很容易学会。
而且太极拳出拳速度较慢,动作比较柔和,不需要花多大力气。
它讲究的是意、气、形、神相结合。
太极拳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
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一、“中”
指“伸曲开合之未发谓之中”。
就是说:在练太极拳时必须使整个身躯保持中直之意。
其一,指“尾闾中正神贯顶”,要使脊柱保持中正,不能偏倚。
“顶头悬”之意是将下颚略下倾,这样能使呼吸通畅,充分发挥腹式和胸式呼吸的功能,保持心气中和。
其二,指“中定”之意,意思是“五行”保持平衡,无论前进、后退、左顾、右盼均能自由运行,无偏倚的弊病。
二、“正”
每一个姿势,务必力求端正,最忌偏斜。
无论什么动作,均要使重心稳定,不能前倾后仰。
重心稳定才能使开合灵活自如。
否则易犯"虚实不清"的弊病。
三、“定”
指“寂然不动”的意思。
要求保持神智稳定。
《大学》:“知止而后有定”,意为懂得至善则为定。
定的表现为“心气清和,精神贯顶”,为道家之本也。
在练太极拳时,必须精神上保持清静无为,不受外界影响。
《神会语录》:“即定之时即是慧,即慧之时即是定。
”
四、“安”
安然之意,切忌牵强。
于自然中求动作均匀舒展,无呆滞之感。
结语:综上所述,练习太极拳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正确的练习太极拳能达到祛病延年的功效。
太极拳不仅是门武术,也是门学问,对当代人具有教育的意义,练太极拳能提高人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