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三年级科学 各单元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本文档旨在整理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的概述:
第一单元:天地人和
- 研究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地球的形状是圆的。

- 了解太阳是地球的能源,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天气。

- 了解四季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单元:春天的花和鸟
- 研究了解春天的特点,包括植物复苏和鸟类迁徙。

-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春天的花朵。

- 了解春天的鸟类活动和它们的迁徙惯。

第三单元:神奇的构造
- 研究了解人体的构造和不同器官的功能。

- 了解骨骼和肌肉对我们的身体的支撑和运动的作用。

- 了解感官器官的作用和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物体和物质
- 研究了解物质的基本属性,例如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

- 了解物质的分类,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 了解物体的特点和变化,研究了解何为“化学变化”。

第五单元:看图说话
- 研究通过观察图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了解如何通过观察图画获得有效的信息。

- 了解如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这只是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概述,希望对
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目录1. 知识点一:物体的三种状态2. 知识点二:冰的融化和冰的凝固3. 知识点三:水的沸腾和水的凝固4. 知识点四:空气的存在和测量5. 知识点五:鱼的生活性知识点一:物体的三种状态物体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 固态:物质密度大,形状不易改变。

例如:石头、木块等。

- 液态:物质密度较小,形状可改变。

例如:水、果汁等。

- 气态:物质密度非常小,形状可改变。

例如:空气、烟雾等。

知识点二:冰的融化和冰的凝固- 冰的融化:当温度升高时,冰会变成水。

这个过程叫做融化。

例如:冰袋中的冰块变成了水。

- 冰的凝固:当温度降低时,水会变成冰。

这个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将水放进冰箱里,水会变成冰。

知识点三:水的沸腾和水的凝固- 水的沸腾:当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会变成蒸汽,并冒出许多气泡,这个过程叫做沸腾。

- 水的凝固:当水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液态变为固态,这个过程叫做凝固。

知识点四:空气的存在和测量- 空气的存在:空气是无形的,人们不能直接看到它的存在。

但我们能感受到空气的存在,例如:风、呼吸等。

- 空气的测量:可以通过气温计来测量空气的温度,通过湿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知识点五:鱼的生活性- 温度对鱼的影响:鱼喜欢生活在水温较适宜的环境中,如果水温过高或过低,鱼会生病或死亡。

- 水中的氧气:鱼需要呼吸氧气,它们通过鳃来吸收水中的氧气。

如果水中的氧气含量太低,鱼就会窒息。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希望这份文档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科学一二三单元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科学一二三单元知识点

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1.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好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3.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4.小丑在钢丝上有点不太平稳,有一点风就能将他吹掉下来。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1.当一名小小气象员,要学会测量气温,辨认风向、判断风力大小、描述云量和雨量等。

2.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不是准确的,需要用科学仪器来帮助测量。

3.物体的冷热程度作温度,通常用摄氏度(C)来表示。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的科学仪器。

4.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6.风同标是测定风同的科学仪器。

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7.测定风向时,要用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多的风向作为观测结果。

8.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9.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

10.气家台用风力计米测量风力的大小。

11.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12.做简易风力计时用到的材料有量角器、直尺、黑笔、棉线、乒乓球、透明胶带量角器上的30度、60度和90度刻度线分别代表微风、中风和大风。

13.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14.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15.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制作《气象科普小报》要选择一些同学们想要了解的知识,还要配一些图片,版面要生动活泼。

16.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1.小鸽子是从鸽子蛋中孵化出来的,鸽妈妈产生的卵,要经过大约17天孵化,鸽宝宝就会破壳而出。

2.鸡和猫头鹰都是先产卵,再孵化。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1. 物体的性质
- 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

- 物体可以具有不同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

- 物体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

2. 空气和水
- 空气是我们周围的气体,我们无法看见但可以感受到。

- 空气可以通过吹风筒、风车等实验来观察其存在。

- 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

3. 物体的运动
- 物体可以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物体可以做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

- 物体在运动中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4. 动物的特征
- 动物可以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等不同类别。

- 动物可以通过形态特征、生活性、食性等进行分类。

- 动物具有生长、繁殖、呼吸、运动等基本特征。

5. 植物的特征
- 植物可以分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等不同类型。

- 植物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生长和吸收养分。

- 植物通过花、果实等结构进行繁殖和传播。

6. 食物的营养
- 食物可以分为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

- 食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 不同种类的食物对人体的健康有不同的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
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1、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2、水是一种液体,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

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水蒸气是一种气态的水,它看不见,摸不着,存在于空气之中。

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常温下水也能慢慢转化为水蒸气。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4、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当周围温度低于0℃,而水温达到0℃时,水开始结冰。

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5、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水的状念会发生变化。

6、橡皮泥变形,纸变形,都和水的三态变化一样,只是外在的形状或状态发生变化,它们本身还是同一种物质7、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时,水开始沸腾,此时水面会不断的冒气泡,水会上下翻滚,同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

这些“白气”是由水蒸气转化而来的很小的水珠。

8、给水加热的装置由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组成。

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用能嘴吹灭酒精灯,要有灯帽盖灭。

9、温度计100℃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10、小苏打、食盐、味精、白糖等物质能溶解在水中,但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的溶解能力远远大于小苏打。

常温下,100毫升水能溶解食盐约36克,小苏打约10克。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用药匙取药品,用玻璃棒搅拌11、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颗粒大小、是否搅拌、水的温度。

12、溶解在水中的固体可以通过加热蒸发水分的方法重新分离出来,加热装置山酒精灯、三脚架、蒸发皿、石棉网等组成。

加热时要边加热边搅拌,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13、不能溶解在水中的固体可以用过滤的方式进行分离。

第二单元空气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类型2、空气是一种物质,无色无味,会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3、空气无处不在。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单元一:动物的生存和保护-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等。

- 动物的特征和性: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特征和性,如毛发、羽毛、鳞片等。

- 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同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生活在陆地、水中和空中等不同的地方。

- 动物的保护:保护动物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爱护动物,不捕杀野生动物,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单元二:家庭常用的物品- 物品的分类: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可以分为生活用品、研究用品、电器办公用品、交通工具和娱乐用品等。

- 物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如刷子用来刷牙、泥土用来栽培植物等。

- 物品的合理利用:我们应该合理使用物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单元三:四季景色- 四季的特征:春天温暖,花草繁盛;夏天炎热,植物茂盛;秋天凉爽,果实成熟;冬天寒冷,大地休眠。

- 不同季节的景色: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如春天的绿色和花朵、夏天的蓝天和海滩、秋天的丰收和五彩斑斓的叶子、冬天的雪景等。

单元四:生活中的水- 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和动植物都需要水才能生存。

- 水的状态和性质:水可以存在为液态、固态和气态,具有透明、无味、无色等性质。

- 水的用途:水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如饮用、洗涤、种植等。

- 节约用水:我们应该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资源。

单元五:简单的机械- 机械的分类:简单的机械可以分为斜面、轮轴、杠杆和滑轮等。

- 机械的作用和原理:不同的机械有不同的作用和原理,如斜面可以减少力的大小,轮轴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等。

- 日常生活中的机械:我们身边有很多简单的机械,如刷子、剪刀、铅笔刀等。

单元六:物体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用尺子、直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 重量的测量:用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重量。

- 容积的测量:用等工具测量物体的容积。

- 时间的测量:用钟表等工具测量时间的长短。

单元七:生活中的光- 光的特性:光可以传播,可以反射,可以折射,可以产生阴影。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变化与恒常- 什么是物体的属性?- 物体的哪些属性可以改变,哪些不能改变?- 什么是物体的状态?- 物体的状态可以如何改变?第二章力及其作用- 什么是力?- 力的作用有哪些?- 如何感受力的作用?- 怎样运用力?第三章磁力- 什么是磁性?- 什么是磁铁?- 磁铁有哪些性质?- 磁铁的使用有哪些规律?第四章光的传播- 光是什么?- 光的传播有哪些特点?- 怎样利用阳光观察物体?- 怎样利用光源做实验?第五章神奇的电- 什么是电?- 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什么是电流?- 应该注意哪些电的安全问题?第六章植物的生长- 植物生长的特点有哪些?- 植物的哪些部位可以进行观察?- 植物的哪些要素对生长影响较大?- 如何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第七章动物的生长- 动物有哪些生长特点?- 哪些动物有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动物的哪些器官是重要的?第八章季节和天气- 我们有几季?- 不同季节有哪些不同的天气?- 如何观测天气?- 如何保护环境?第九章化学小实验- 实验室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常见的实验器材有哪些?- 如何制作实验?第十章身边的机械- 什么是机械?- 常见的机械有哪些?- 如何制作简单机械?- 如何维护机械?总结本册科学书是按照小学三年级课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变化与恒常、力及其作用、磁力、光的传播、神奇的电、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季节和天气、化学小实验和身边的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世界,提高科学素养。

2023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2023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旳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旳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旳过程。

2、我们熟悉旳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旳新生命, 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裔。

不一样植物旳种子, 它们旳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性各不相似。

但种子旳里面是相似旳, 均有胚根和胚芽。

3.有些种子太小, 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播种凤仙花旳环节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播种过程: 1.要挑选那些饱满旳、没有受过伤旳种子;2、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旳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旳小坑后再用土盖上, 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3、已经成株旳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 要浇就要浇透。

5、播下去旳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才能看到种子旳变化过程呢?(1)在透明玻璃杯旳内壁垫几层纸巾, 装进某些土壤, 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旳中间(不一样旳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水, 不要让种子浸在水中。

6.播下种子后你们做了什么?答;管理、观测、记录。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旳观测活动, 要做好管理、观测和记录等工作。

8、通过观测, 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 再长茎和叶。

植物旳根总是向下生长, 根旳生长速度较快。

每天约5毫米。

9、植物根旳作用: 1、吸取土壤中旳水分和矿物质;2、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通过科学家数年旳研究, 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 满足植物生长旳需要。

11.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植物旳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旳养料。

(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托阳光提供旳能量, 运用二氧化碳和水, 制造出养料, 并释放氧气。

反应式: 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12.在制造养料旳同步, 它释放出动物和人呼吸所需旳氧气。

13、1771年,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 花要通过花开花谢旳过程, 花凋落后成果;花包括萼片、花辨、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旳一部分发育而成旳;果实中有种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

第一单元?植物生长改变?学问点整理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种子,它们形态、大小、颜色各不一样。

饱满、没有损伤种子。

——1厘米适量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根向下生长,根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探讨根作用试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汲取了。

6. 根作用:固定在土壤中。

〔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作用是供应养分,植物长出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子叶淡绿色,椭圆形,外表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而且穿插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阳光。

10. 叶作用:绿叶和茎中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光合作用。

也是密封玻璃罩中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缘由。

光合作用水大部分是由根汲取。

二氧化碳是叶汲取。

11. 茎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汲取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养料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

12. 茎高度改变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位置在茎上。

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生长须要阳光、土壤、相宜水分和温度。

16. 挑开一朵变干凤仙花,可以看到果实,凤仙花果实是纺锤形。

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种子会弹出来。

17. 凤仙花开花后植物还会长高一点点,不明显。

果实成熟后,植物不会长高了。

18. 凤仙花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19. 一般一株凤仙花可以长20个左右果实,每个果实里可以有17、18个种子,也就是一粒种子繁殖出了几百粒种子,凤仙花种族就这样持续壮大。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自然界中的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1.1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1.2 物质的颜色、形状、重量等性质2. 物质的变化2.1 溶解、融化、汽化等物质的变化过程2.2 物质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3. 能量的传递与转化3.1 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能量形式3.2 火的形成与燃烧的能量转化第二部分:大自然中的现象与过程1. 灾害与保护1.1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原因与影响1.2 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 季节与气候2.1 春夏秋冬的原因及气候特点2.2 暖气与冷气的形成过程3. 水循环与空气循环3.1 水循环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2 空气中的水蒸气的生成和降水的形成第三部分:生物世界1. 植物1.1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方式2. 动物2.1 动物的分类与特点2.2 动物的生活习性与行为3. 生物的生长发育3.1 生物的生命周期3.2 生物的适应与变异第四部分:科学实验与探究1.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1.1 提出问题、做假设、实验设计、记录数据、得出结论1.2 观察、测量、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2. 科学与生活2.1 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2 科学精神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3. 科学技术的发展3.1 科技改变生活的方式和影响3.2 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结语三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包括物质与能量、自然现象与过程、生物世界以及科学实验与探究等内容,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能够对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扩展上述科学知识点的内容,我们可以对每个部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第一部分:自然界中的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1.1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在三年级科学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到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常见物质的特点。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综合)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综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4、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5、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7、植物的(根)能吸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9、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1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果实中有(种子)。

1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期、幼苗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开花结果期)。

13、植物生长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4、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 ),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15、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复习下册重难点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复习下册重难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要点一、《植物新生命的开始》1.植物在它们的新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二、《种植我们的植物》4.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5.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除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每天记录一次根的长度之外,从芽出土开始,每周还应测量一次凤仙花植株的高度,观察叶的形状和数量,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6.怎么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答: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7.种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三、《我们先看到了根》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根的生长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9.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10.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1.为什么不容易将萌发的植物幼苗移到花盆中?答:植物的根因其根毛插入土壤中,所以往外移植时不是很容易。

12.实验: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材料:有水的试管、带根的植物、植物油实验步骤: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3.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4.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水位下降了,水变少了。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植物生长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植物生长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植物生长
知识点汇总
1. 植物的生长环境
- 植物需要光线、水分、土壤和空气来生长。

- 光线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来源。

- 水分是植物的生命之源,可以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 土壤中含有植物所需的养分,以及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支撑。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2. 植物的生长过程
- 种子发芽:植物通过水分吸收进入种子并逐渐发芽。

- 幼苗生长:发芽后的植物会逐渐生长出茎、叶和根。

- 开花结果:经过一定的生长时间,植物会长出花朵,并结出
果实。

3. 植物的部分与功能
- 茎:支撑植物的身体,可以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叶子和根部。

- 叶: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并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养分。

- 根:固定植物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 花:使植物能进行繁殖,吸引传粉者将花粉传到其他花朵上。

- 果实:保护种子,便于散布。

4. 植物的生长需求
- 光照: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如果光照不足
会影响生长。

- 水分:植物需要适量的水分来进行充分的吸收和运输养分。

- 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高温或低温都可能对
植物造成伤害。

- 空气:植物需要新鲜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同
时排出氧气。

- 养分:土壤中的养分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植物根部通过
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植物生长知识的简要汇总,供参考。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大自然与我- 大自然包括了地球、太阳、月亮和星星等。

- 大自然的变化有四季变化、天气变化等。

- 大自然对人类有很多好处,如提供食物和水源等。

第二单元:物体的性质- 物体的性质包括形状、颜色、大小、重量等。

-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 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物体可以做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返运动等。

- 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 物体的运动受到力的影响。

第四单元: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土壤等。

- 植物通过根、茎、叶等部分进行生长和吸收养分。

-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和需要的环境。

第五单元:动物的特点- 动物可以分为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鱼类等。

- 动物有不同的体形、生活性和食物来源等。

- 动物需要环境来提供食物、栖息地和保护等。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能源- 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化石能等。

- 能源的利用方式包括发电、照明和取暖等。

- 合理使用能源可以保护环境并节约资源。

第七单元:金属- 金属的一些特点包括光泽、导电性和导热性等。

- 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等。

- 金属可以用来制作工具、建筑物和交通工具等。

第八单元:运动与健康- 运动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如增强体质和锻炼心肺功能等。

- 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要求和技巧。

- 要注意安全和适度,避免运动过度引起的伤害。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重点归纳
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复和回顾知识点。

1. 第一单元:太阳能与生活
- 研究太阳对地球的照射和作用;
- 了解太阳能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 探索太阳能在水、电、风等方面的应用。

2. 第二单元:水的重要性
- 认识水的特性和重要性;
- 研究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 探索水的循环过程和饮用水的净化方法。

3. 第三单元:夏天里的水
- 了解夏天的特点和高温天气下的水需求;
- 研究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注意节约用水;
- 探索夏天热量传递和散热的原理。

4. 第四单元:力的作用
- 认识力的概念和特点;
- 研究运用力的原理进行工作;
- 探索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效果。

5. 第五单元:物体的浮沉
- 了解浮力的原理和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研究探索物体浮沉与物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实际生活中物体浮沉的原因和应用。

6. 第六单元:空气的压力
- 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和特点;
- 研究探索大气压力对物体的影响;
- 探究大气压力与气象现象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文档的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人教版三
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理解,更好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祝学习顺利!。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必背知识总结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必背知识总结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必背知
识总结
以下是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必背知识总结:
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是我们通过观察、探究和记录来获得知识的方法之一。

-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需要列出实验计划、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

- 科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验证假设或解答科学问题。

物体的属性
- 物体有不同的属性,如形状、颜色、硬度、透明度等。

-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状态。

- 物体的属性决定了它们的用途和功能。

动植物世界
- 动植物是地球上的生物,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生存。

- 动物根据其食性可以分为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和杂食动物。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自己所需的食物。

身体健康
- 身体健康对于我们的成长和研究非常重要。

- 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惯、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来保持健康。

- 必要时,我们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来解决身体健康问题。

环境保护
- 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 我们应该爱护大自然,保护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

- 我们可以通过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和植树造林等方式来保护环境。

以上是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必背知识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世界和保护自然环境。

人教版 三年级科学 各单元知识要点

人教版 三年级科学 各单元知识要点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各单元知识要点新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大树由(树冠、树干、树根)三部分组成。

地球上的植物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组成。

3、拓印树皮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白纸上反复按压,再用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4、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5、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叶片不一样。

6、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789、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10、除了水葫芦、金鱼藻以外水生植物还有(水花生、浮萍、莲、荷花、菱、菖蒲、茭白等)。

1112、水葫芦的特点: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需要阳光、水和空气等。

13、植物的叶一般有(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4、叶是(有生命的)。

新鲜的叶是(活的),落叶是(死的)。

15、植物的一生大约经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6、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8、世界上最大的花叫(大王花)。

19、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比较叶片的大小。

20、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属于草本植物。

21、植物的一生经历:种子——生根——新芽出土——子叶张开——长成幼苗——出现花蕾——开花——结果——果实成熟。

22、在观察小动物过程中,同学们要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他们并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部编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部编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部编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本文档总结了部编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 - 科学活动- 科学活动的目的是观察、实验和思考。

- 科学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实验和做记录等步骤。

- 观察是指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感受事物。

- 实验是指通过设定条件来观察事物的变化。

第二单元 -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需要通过科学方法进行解决。

- 使用眼睛进行观察可以了解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 通过触摸物体可以感受物体的硬度、光滑度等特征。

- 声音是可以听到的,声音具有强弱、高低、长短的特征。

第三单元 - 健康与生命- 饮食、睡眠和运动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 合理的饮食应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和奶类等。

- 学会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运动惯。

- 具备良好的卫生惯,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整洁等。

第四单元 - 植物的生长- 植物通过根、茎、叶等器官实现生长。

- 种子是植物的重要繁殖器官。

- 光、水和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

- 植物会利用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养分。

第五单元 - 动物的生长- 动物通过生殖进行繁殖。

- 动物根据食物来源可以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

- 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生长方式和特征。

- 动物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

第六单元 - 物质与能量-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质的变化可以通过加热或冷却来实现。

- 燃烧是一种物质变化的过程。

- 物体具有质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等性质。

第七单元 - 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是由地球在公转和地轴倾斜引起的。

- 季节变化包括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 不同季节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现象。

- 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都有影响。

第八单元 - 地球与宇宙-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 地球有大陆、海洋和大气等重要组成部分。

- 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来源。

- 宇宙包括星系、行星、恒星和星座等。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合人教版新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大树由(树冠、树干、树根)三部分组成。

地球上的植物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组成。

3、拓印树皮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白纸上反复按压,再用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4、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5、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叶片不一样。

6、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7、观察大树用到了(放大镜、软尺、蜡笔、白纸等工具)。

8、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与不同。

9、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10、除了水葫芦、金鱼藻以外水生植物还有(水花生、浮萍、莲、荷花、菱、菖蒲、茭白等)。

11、比较水葫芦与狗尾草(也就是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不同与相同)相同与不同。

12、水葫芦的特点: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需要阳光、水和空气等。

13、植物的叶一般有(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4、叶是(有生命的)。

新鲜的叶是(活的),落叶是(死的)。

15、植物的一生大约经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6、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8、世界上最大的花叫(大王花)。

19、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比较叶片的大小。

20、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属于草本植物。

21、植物的一生经历:种子——生根——新芽出土——子叶张开——长成幼苗——出现花蕾——开花——结果——果实成熟。

22、在观察小动物过程中,同学们要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他们并保护他们的(生大树 植株高达,茎粗、 很硬,多年生寿命长, 是木本植物。

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小草 植株矮小,茎细、较软,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水葫芦 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 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

相同点: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

狗尾草 长在土壤里,植株矮小,茎细,较软,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存)环境,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1、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2)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

(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2、蜗牛的身体包括:头、腹、尾、壳、触角、眼睛、嘴等组成。

3、蜗牛没有脚,蜗牛的足叫(腹足)。

蜗主要靠(腹足)爬行。

4、蜗牛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蜗牛休眠后要唤醒它,可以把它放入(水中)。

5、蜗牛没有牙齿,蜗牛口中有(齿舌)。

蜗牛用(气孔)呼吸,从(肛门)中排出粪便。

6、蚯蚓由(口、环带、肛门)组成。

蚯蚓的身体摸起来总是(湿湿的)。

7、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但是蚯蚓怕水,所以别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8910、蚂蚁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或为什么不要随便干扰蚂蚁?)蚂蚁在行进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线路。

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

11、金鱼身上长着(鳞片)和(鱼鳍)。

用(鳍)帮助游泳。

金鱼用(鳃)呼吸。

12、动物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16、(龟)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动物。

131415、生活在海洋中的(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世界上最小的动物叫(蜂鸟)。

(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16、池塘中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鱼类)。

金鱼是人工培育的,是常见的(家养动物)。

1718(1)把蚂蚁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

(2)在一个前盆子里装入一点水,水中央放一个瓶盖,让蚂蚁在瓶盖上爬。

(3)把蚂蚁放在昆虫盒里观察。

19、如何知道金鱼是用鳃呼吸的?设计一个试验。

材料:金鱼、红食用色素水、吸管、水。

过程和方法:观察水中的金鱼时,用吸管吸一些红色食用色素水,悄悄的伸入水中,在金鱼的嘴前挤出红水,发现红水从金鱼的嘴部进入,从腮部流了出来。

原来金鱼没有喝水而是在呼吸。

结论:金鱼用鳃呼吸。

20、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为蜗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答: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粗沙,然后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入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就可以饲养蜗牛了。

第三单元知识点1、 常见材料有金属、塑料、玻璃、纸、纤维等。

2、 材料的物理性质有: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3、 材料(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硬度)是材料的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之一。

4、 金属的特性:坚硬、有延展性、有金属光泽、易传热、能导电、高温能融化、易保存。

5、 饮料罐(易拉罐)的加工利用了金属铝的(延展性)。

喝完的饮料罐不能随便乱丢,应该回收再利用。

6、 实验:比较柔韧性材料:三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尺、金属尺和塑料尺,白纸一张、重物1块。

方法过程:(1)在三种尺子上分别标出1厘米,并在标注处挂上一个相同重的重物。

(2)把木尺、金属尺、塑料尺的一端分别用手压住,另一端分别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15厘米。

不同材料的弯曲程度 结论:塑料尺的弯曲程度最大,木尺的弯曲程度最小。

弯曲程度大说明材料的柔韧性好。

(如果效果不明显,自己设计一种方法,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可以在桌子的一侧粘一张纸,分别标上尺子没有伸出桌面时重物的位置和弯曲后达到的位置,然后用尺子量他们的长度。

)7、 塑料是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一种(人工材料)。

它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塑料能(重复利用)。

8、 塑料的特性:绝缘性好、耐腐蚀性好、防水、耐磨、轻便、能反复熔化成型。

循环利用标志。

9、 我们在使用塑料制品是应注意什么?答:塑料制品可以循环使用,用完后的塑料制品要再回收,我们要节约资源。

10、 在做吸水性实验时,滴在金属片和塑料片上的水滴比滴在木片上的水滴(更圆)(更高),滴在纸上的水滴很快就看不到了。

吸水能力由弱到强排列:塑料、金属、木头、纸。

由强到弱排列:纸、木头、金属、塑料。

11、 写出自己造纸的过程:(1)把一小块废报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

12、 自己造的纸与平时所用的纸的不同:薄厚不同、疏密程度不同、光滑程度不同。

13、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用来制造的材料有关。

14、 木头的特性:承重力强、易加工、易上色、质量轻、能浮在水上、比较坚硬。

15、 木头的替代品有:纤维板、三合板、高密度板、压缩板。

16、 砖是用(粘土)烧制成的,砖和陶瓷的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粘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

纸是(蔡伦)发明的。

第三单元知识点1、 常见材料有金属、塑料、玻璃、纸、纤维等。

2、 材料的物理性质有: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3、 材料(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硬度)是材料的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之一。

4、 金属的特性:坚硬、有延展性、有金属光泽、易传热、能导电、高温能融化、易保存。

5、 饮料罐(易拉罐)的加工利用了金属铝的(延展性)。

喝完的饮料罐不能随便乱丢,应该回收再利用。

6、 实验:比较柔韧性材料:三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尺、金属尺和塑料尺,白纸一张、重物1块。

伸出桌面的长度 木条(尺) 金属尺 塑料尺1厘米 0厘米 0厘米 0厘米5厘米 0.1厘米 0.2厘米 0.3厘米 10厘米 0.4厘米 0.5厘米 0.8厘米 15厘米 1厘米 1.3厘米 2厘米方法过程:(1)在三种尺子上分别标出1厘米,并在标注处挂上一个相同重的重物。

(2)把木尺、金属尺、塑料尺的一端分别用手压住,另一端分别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15厘米。

不同材料的弯曲程度 结论:塑料尺的弯曲程度最大,木尺的弯曲程度最小。

弯曲程度大说明材料的柔韧性好。

(如果效果不明显,自己设计一种方法,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可以在桌子的一侧粘一张纸,分别标上尺子没有伸出桌面时重物的位置和弯曲后达到的位置,然后用尺子量他们的长度。

)7、 塑料是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一种(人工材料)。

它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塑料能(重复利用)。

8、 塑料的特性:绝缘性好、耐腐蚀性好、防水、耐磨、轻便、能反复熔化成型。

循环利用标志。

9、 我们在使用塑料制品是应注意什么?答:塑料制品可以循环使用,用完后的塑料制品要再回收,我们要节约资源。

10、 在做吸水性实验时,滴在金属片和塑料片上的水滴比滴在木片上的水滴(更圆)(更高),滴在纸上的水滴很快就看不到了。

吸水能力由弱到强排列:塑料、金属、木头、纸。

由强到弱排列:纸、木头、金属、塑料。

11、 写出自己造纸的过程:(1)把一小块废报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

12、 自己造的纸与平时所用的纸的不同:薄厚不同、疏密程度不同、光滑程度不同。

13、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用来制造的材料有关。

14、 木头的特性:承重力强、易加工、易上色、质量轻、能浮在水上、比较坚硬。

15、 木头的替代品有:纤维板、三合板、高密度板、压缩板。

砖是用(粘土)烧制成的,砖和陶瓷的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粘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

纸是(蔡伦)发明的。

第四单元知识点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分开填是:无味道、无气味)透明的液体。

水用眼睛看无颜色、透明,用鼻子闻无气味,用嘴尝无味道。

纸的特点:吸水性好、由纤维组成、纤维之间有空隙、用途多。

2、水和油同时滴在玻璃上,水滴是圆的、面积比较小;油滴比较瘪,面积比较大。

3、水比食用油(重),食用油比水轻,所以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时油在水的上面。

4、水和油都没有固定形状。

5、 5、设计一个水、洗涤灵、食用油的流动比赛。

我猜想,液体的流动的快慢与(黏度)有关。

材料:水、食用油、洗涤灵各少许。

方法过程:将三种液体分别滴在玻璃板的同一高度上,然后倾斜玻璃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