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知识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
2、ATP生成的无氧代谢过程:○1磷酸原供能系统能够瞬时供应能量的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2糖酵解供能系统:产生的ATP相对较少ATP的有氧代谢过程○3有氧氧化:产生的ATP 的量最多,但ATP的合成效率最低。(三个供能系统)
3、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处于某种极化状态,表现为膜的两侧存在着一个膜内为负,膜外位正的电位差。
4、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的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
5、在显微镜下可见肌原纤维上呈现的明暗交替分别称为明带和暗带。
6、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活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实现的,其过程至少包括兴奋在神经—肌肉节点的传递、肌肉兴奋—收缩耦联和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三个环节。
7、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步骤:○1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2三联管结构处得信息传递;○3肌浆网中Ca2+释放入胞浆以及Ca2+由胞浆向肌浆网的再聚积。
8、肌肉收缩的形式:○1缩短收缩: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2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3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
9、神经元根据其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10、运动单位:脊髓运动神经元分为α、β、γ三类,一个α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
11、脊髓反射:○1牵张反射: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扯的同一肌肉收缩,其包括两种形式:动态牵张反射和静态牵张反射。○2屈肌反射:但皮肤或肌肉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引起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快速回撤。
12、姿势反射:○1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的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2翻正反射: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协调运动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
13、内分泌系统是体内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
14、激素的生理作用:○1调节三大营养物质及水盐代谢,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2促进细胞分裂、分化,调控机体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过程○3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活动,调节学习、记忆和行为活动○4促进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影响生值过程○5调节机体造血过程○6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增强机体对伤害性刺激和环境激变的耐受力和适应力,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
15、激素作用的特征:相对特异性;激素作用的高效性;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激素的半衰期
16、血液的功能:运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护防御等功能。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
17、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呼吸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外界环境与肺部的气体交换称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部分。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气体交换称内呼吸。
18、呼吸形式: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19、心肌的生理特征:○1兴奋性:和骨骼肌细胞一样,心肌工作细胞也是有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2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3传导性:心肌细胞某一部位产生的兴奋可以通过心肌细胞之间低电阻的润盘连接○4收缩性:心肌细胞收缩过程、机制与骨骼肌相似。
20、心肌细胞收缩的“全或无”现象:除非心肌不收缩,一旦收缩,所有的心房肌或心室肌
全部参与,这就是心肌细胞收缩的“全或无”现象。
21、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22、心电图:将引导电极置于体表的一定部位所记录到得心电变化的波形,称为心电图。
23、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称脉搏压,简称脉压。
2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搏出量:搏出量增加,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也升高但没有收缩压明显,反之,则收缩压与舒张压降低○2心率:心率对收缩压、舒张压都有影响,当心率加快时,心舒期明显缩短;反之心舒期升高○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大,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升高○4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大动脉管壁的扩张性和弹性具有缓冲动脉血压波动作用,使收缩压不致太高,舒张压不致太低○5循环血量:在人体失血过多或严重脱水时,循环血量大幅减少,此时动脉血压迅速降低。
25、肌肉力量可依据肌肉收缩形式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肌肉力量也可以依据身体某一部分划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肌肉力量还可以依据其功能表现为不同而划分为最大肌肉力量、快速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
26、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主要有肌源性和神经源性两类,此外,还有年龄、性别、激素和训练等因素。
27、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
28、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最大氧含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29、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1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影响最大摄氧量的主要机制是心脏的泵血功能○2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最大吸氧量的遗传度为93.4%○3年龄、性别因素,最大摄氧量因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别○4训练的因素:虽然最大摄氧量受遗传因素影响大,但在训练的影响下亦可增长。
30、氧亏:人在进行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摄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氧亏。
31、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会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气量,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
32、乳酸阈(yù):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运动强度减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值接近,最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逐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称为乳酸阈。
33、通气阈:在递增负荷,用肺通气变化的拐点来测定乳酸阈。
34、影响有氧耐力的因素:○1氧运输系统的功能、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影响人体的吸氧能力○2骨骼肌的特征:肌组织的有氧代谢机能影响有氧耐力○3神经调节能力: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稳定性,以及中枢之间的协调性影响有氧耐力○4能力供应的特点:糖和脂肪在有氧条件下能保持长时间供能的能力是影响有氧耐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5、赛前状态:人体在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反射性变化。
36、进入工作状态:在运动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提高过程称为进入工作状态。
37、运动性疲劳:在运动的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订的运动强度时。
38、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1骨骼与关节:骨骼正处于发育期,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变形。○2肌肉特点:儿童少年与成人相比,肌肉中水分较多,蛋白质较少,间质组织较多,肌肉收缩的有效成分较少,故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较快。○3血液:血液总量比成人少,但按体重百分比来看,则比成人多。○4心血管系统:其心脏发育不完善,心肌纤维短而细,弹性纤维少,心缩力弱。每搏量和每分心输出量都小于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