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2017年《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硕士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试题(体育方向)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试题(体育方向)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试题(体育方向)苏州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领域)名称:体育教育训练学考生注意:无论以下试题中是否有答题位置,均应将答案写在考场另发的答题纸上(写明题号)一、选择题(每题一分)1、实现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是:A、肌纤维B、肌原纤维C、肌小节D、肌球蛋白分子2、维持身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A、屈肌反射B、对侧伸肌反射C、肌紧张D、腱反射3、准备活动与赛前状态在作用上的相同之处为:A、推迟疲劳的出现B、加速恢复过程C、延长运动时间D、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4、随着锻炼效果的提高和学生体质的增强,机体对原有的生理负荷反应:A、变大B、变小C、不便D、无明显反应5、肌肉等长收缩在运动中的作用是:A、加速B、减速C、固定D、作正功6、运动愈精细的肌肉,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肌纤维:A、越少B、越多C、一样多D、无规律7、提高有氧能力训练的关键因素是:A、持续时间B、训练频率C、训练密度D、训练强度8、限制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是:A、肺通气功能B、心脏的泵血功能C、血红蛋白的含量D、肌纤维线体数目9、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一般选择运动强度大,持续()的运动A、10s以内B、10-20sC、20-30sD、30s-1min10、当α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A、肌梭传入冲动增加B、梭外肌收缩C、梭内肌收缩D、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二、填空题(每空一分)1、任何刺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即:、、。

2、运动时心输出量明显增加,收缩压升高,但舒张压变化不明显,这是因为运动时运动肌肉中的舒张,导致减少的缘故3、慢肌纤维百分比高的运动员,肌肉收缩速度,收缩力量,抗疲劳能力4、评定有氧供能系统能力的常用生理指标主要有和等。

5、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和的能力。

6、赛前状态有和之分,前者对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有利。

7、持续训练法的特点是、并持续较长时间的练习,是发展的有效方法。

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体育综合大纲

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体育综合大纲
6.体育课的准备与分析
十二、课外体育活动
1.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2.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组织形式及实施
十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特点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
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
十四、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1.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2.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组织形式
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346
考试科目名称:体育综合
一、考试要求
体育综合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运动训练学》,一部分是《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考察考生对运动训练目的、任务、原理和原则,训练的基本内容、方法,训练过程结构、组织,控制和计划的安排,以及对运动员和教练员要求和运动队的组织与管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能够比较熟练运用科学的训练原理解决运动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了解考生实际运用各种训练方法的操作能力,并能按照训练计划制定的基本要求,独立完成各种类型训练计划的制定。
4.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本质、实施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
六、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与内容
1.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2.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程序、基本要求、基本要素及应注意的问题
3.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
4.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及过程
七、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
1.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2.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3.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4.体育课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
八、体育教学设计
1.体育教学设计的原则
2.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
3.体育教学计划各层级的设计方法与步骤及设计要求
九、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与教学评价

苏州大学2017年《运动训练学》硕士考试大纲

苏州大学2017年《运动训练学》硕士考试大纲

苏州大学2017年《运动训练学》硕士考试大纲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概述(一)竞技体育释义(二)竞技体育的形成动因(三)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四)竞技体育的特点与社会价值二运动训练概述(一)运动训练释义(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三运动训练学概述(一)运动训练学释义(二)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三)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四)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一)运动成绩释义(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二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一)竞技能力释义(二)竞技能力的构成(三)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异同(四)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的异同三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一)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第三章运动训练原则一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概述(一)训练规律与训练原则的概念(二)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二竞技需要原则(一)竞技需要原则的概念(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理论依据(三)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三有效控制原则(一)有效控制原则的概念(二)有效控制原则的理论依据(三)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四周期安排原则(一)周期安排原则的概念(二)周期安排原则的理论依据(三)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五适宜负荷原则(一)适宜负荷原则的概念(二)适宜负荷原则的理论依据(三)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四)科学地处理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五)科学地根据项目的性质安排负荷六区别对待原则(一)区别对待原则的含义(二)区别对待原则的理论依据(三)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七适时恢复训练原则(一)适时恢复训练原则释义(二)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贯彻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四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一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一)运动训练方法概述(二)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三)运动训练手段概述(四)运动训练手段体系二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一)重复训练法(二)间歇训练法(三)持续训练法(四)变换训练法(五)循环训练法(六)比赛训练法三运动训练常用手段(一)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二)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三)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四)变异组合练习手段第五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一)体能训练释义(二)运动员体能的构成(三)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二力量素质及其训练(一)力量素质释义(二)最大力量的训练(三)快速力量的训练(四)爆发力的训练(五)相对力量的训练(六)力量耐力的训练三速度素质及其训练(一)速度素质释义(二)反应速度的评定与训练(三)动作速度的评定与训练(四)位移速度的评定与训练四耐力素质及其训练(一)耐力素质释义(二)有氧耐力的评定与训练(三)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的评定与训练(四)耐力训练的方法与手段第六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概述(一)运动技术释义(二)动作要素与技术结构二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一)直观法与语言法(二)完整法与分解法(三)想象法与表象法(四)减难法与加难法三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二)处理好特长与全面技术的关系(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四)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五)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第七章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竞技战术与运动员的战术能力(一)竞技战术的定义(二)竞技战术的构成(三)运动员的战术能力二战术训练方法(一)分解和完整战术训练方法(二)程序训练法(三)模拟训练法(四)实战法三战术方案的制订(一)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二)制订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第八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一)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二)运动员心理能力的重要作用(三)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类型二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一)意念训练法(二)诱导训练法(三)模拟训练法三几种心理现象及其克服方法(一)心理紧张的几种常用克服方法(二)使用表象放松法和自我暗示放松法的关键(三)心理胆怯的克服方法(四)情绪消极的克服方法(五)情绪激动的克服方法四运动智能概述(一)运动智能释义及构成(二)运动员智能训练的重要作用(三)运动智能训练的基本方法第九章运动训练计划一运动训练计划概述(一)运动训练计划释义(二)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意义(三)运动训练计划分类二多年训练计划(一)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释义(二)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划分与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负荷特点(四)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年龄特征(五)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负荷特征(六)基础训练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七)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八)竞技保持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三年度训练计划(一)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二)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四周训练计划(一)基本训练周的计划和组织(二)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三)比赛周的计划与组织(四)恢复周的计划与组织五课计划与组织(一)训练课的种类(二)不同类型训练课的特点(三)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四)训练课的结构(五)训练课的负荷量度第十章运动队伍管理一运动队伍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要求(一)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二)运动队管理工作中必须处理好的各种关系二教练员与运动员(一)教练员(二)运动员本篇参考书目1.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二篇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论一、学校体育发展简况(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二)我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二、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二)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三)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三、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发展(二)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三)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四、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一)学校体育的结构(二)学校体育的功能(三)学校体育的目标第二章体育课程一、体育课程的含义(一)体育课程的概念(二)体育课程的特性二、体育课程的编制(一)体育课程的目标(二)体育课程的内容三、体育课程的实施(一)课程实施的取向(二)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四、体育课程的评价(一)对学生的评价(二)对教师的评价(三)对课程建设的评价五、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一)历史经验(二)改革趋势第三章体育教学一、体育教学的概念与特点(一)体育教学的概念(二)体育教学的特点二、体育教学构成要素(一)构成要素(二)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之间的关系三、体育教学目标(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三)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四、体育教学过程(一)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二)体育教学过程的性质(三)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四)体育教学原则五、体育教学方法(一)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二)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三)中小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四)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五)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六、体育教学计划(一)体育教学计划的概念与构成(二)学年教学计划(三)学期教学计划(四)单元教学计划(五)课时计划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全国联考考试大纲及指南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全国联考考试大纲及指南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全国联考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一篇运动训练学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概述1.竞技体育释义2.竞技体育的形成动因3.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4.竞技体育的特点与社会价值(二)运动训练概述1.运动训练释义2.运动训练的基本阶段3.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三)运动训练学概述1.运动训练学释义2.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3.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4.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1.运动成绩释义2.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二)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1.竞技能力释义2.竞技能力的构成3.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异同4.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的异同三、运动训练原则(一)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概述1•训练规律与训练原则的概念2•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二)竞技需要原则1•竞技需要原则的概念2•竞技需要原则的理论依据3•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三)有效控制原则1•有效控制原则的概念2•有效控制原则的理论依据3•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四)周期安排原则1•周期安排原则的概念2•周期安排原则的理论依据3•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五)适宜负荷原则1•适宜负荷原则的概念2•适宜负荷原则的理论依据3•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4•科学地处理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5•科学地根据项目的性质安排负荷(六)区别对待原则1•区别对待原则的含义2•区别对待原则的理论依据3•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七)适时恢复训练原则1•适时恢复训练原则释义2•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3•贯彻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四、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一)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1•运动训练方法概述2•运动训练方法体系3•运动训练手段概述4•运动训练手段体系(二)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1重复训练法2•间歇训练法3.变换训练法4•循环训练法(三)运动训练常用手段1.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2•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3•固定组合练习手段4•变异组合练习手段五、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1体能训练释义2•运动员体能的构成3•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二)力量素质及其训练1力量素质释义2•最大力量的训练3.快速力量的训练4•爆发力的训练5•相对力量的训练6•力量耐力的训练(三)速度素质及其训练1速度素质释义2 •反应速度的评定与训练3.动作速度的评定与训练4.位移速度的评定与训练(四)耐力素质及其训练1耐力素质释义2 •有氧耐力的评定与训练3•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的评定与训练4•耐力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六、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概述1运动技术释义2 •动作要素与技术结构(二)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1.直观法与语言法2 •完整法与分解法3.想象法与表象法4.减难法与加难法(三)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1.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木的关系2.处理好特长与全面技术的关系3.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4.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5.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七、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竞技战术与运动员的战术能力1.竞技战术的定义2•竞技战术的构成3.运动员的战术能力(二)战术训练方法1.分解和完整战术训练方法2.程序训练法3.模拟训练法4.实战法(三)战术方案的制订1.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2.制订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八、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I-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2运动员心理能力的重要作用3.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类型(二)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1意念训练法2•诱导训练法3•模拟训练法(三)几种心理现象及其克服方法1心理紧张的几种常用克服方法2•使用表象放松法和自我暗示放松法的关键3•心理胆怯的克服方法4•情绪消极的克服方法5•情绪激动的克服方法(四)运动智能概述1运动智能释义及构成2 •运动员智能训练的重要作用3•运动智能训练的基本方法九、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一)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1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2 •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1.训练状态与训练目标的构成2 .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三)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1.运动成绩指标2•竞技能力指标3•训练负荷指标十、运动训练计划(一)运动训练计划概述1•运动训练计划释义2.制订运动训练计划的意义3•运动训练计划分类(二)多年训练计划1•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释义2.制订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3•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划分与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负荷特点4•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年龄特征5•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负荷特征6•基础训练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7•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竞技保持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三)运动训练课时计划与组织1•训练课的种类2•不同类型训练课的特点3•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4•训练课的结构5•训练课的负荷量度第二篇学校体育学一、学校体育总论(一)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1 •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二)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1•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2•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3•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三)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1•学校体育的结构2•学校体育的功能3•学校体育的目标二、体育课程(一)体育课程的含义1•体育课程的概念2•体育课程的特性(二)体育课程的编制1 •体育课程的目标2•体育课程的内容(三)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1历史经验2 •改革趋势三、体育教学(一)体育教学活动的要素1构成要素2 •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之间的关系(二)体育教学目标1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2•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3•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三)体育教学过程1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2 •体育教学过程的性质3.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4•体育教学原则体系(四)体育教学方法1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2.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3•中小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五)体育教学计划1.体育教学计划的含义2.单元体育教学计划3•课时计划(六)体育教学实施1.体育教学常规2.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的运用3.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的布置4.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四、课余体育(一)课余体育的地位和特点1•课余体育的地位2 •课余体育的特点(二)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和原则1•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2•课余体育锻炼的原月五、学校体育管理(一)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1.学校体育宏观管理的机构与职能2•学校体育微观管理的机构与职能3•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与方法4•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内容5.学校体育管理法规(二)体育教师1•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2•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3.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第二篇运动生理学、绪论(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二)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二、肌肉的活动(一)肌肉收缩的原理1•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2•肌肉的收缩过程(二)肌肉收缩的形式1.缩短收缩2.拉长收缩3 •等长收缩(三)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1张力与速度的关系2•长度与张力的关系(四)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1形态特征2•代谢特征3.生理特征(五)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1•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2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三、呼吸(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1•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组成2.呼吸的形式3•肺通气功能的评价4•训练对通气功能的影响(二)气体的交换长期运动对换气功能的影响(三)呼吸运动的调节1•呼吸运动的调节2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四)运动时的合理呼吸1.减少呼吸道阻力2.提高肺泡通气效率3.呼吸与技术动作相适应4•合理运用憋气四、血液(一)血液概述,1•体液2.血液组成(二)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2、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3、护和防御功能(三)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1氧气的血液运输2、氧解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四)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1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2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五、血液循环(一)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1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2 •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二)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1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2.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三)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1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调节2.长期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3•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六、有氧、无氧工作能力(一)有氧工作能力1.最大摄氧量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2.乳酸阈概念、测定方法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3.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二)无氧工作能力1.无氧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2.无氧工作能力的测试与评价3.提高无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七、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谢(一)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谢的相关概念1物质代谢2.能量代谢3.基础代谢率(二)糖代谢与运动能力1.糖的分解供能(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2•血糖浓度与运动能力3.糖原储备与运动能力4.运动与补糖(三)脂肪代谢与运动1.运动过程中脂肪代谢供能的特点2•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四)运动与蛋白质代谢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运动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五)水的代谢1.水的主要生理作用2.运动状态下水的代谢(六)肾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1•肾脏在维持机体水平衡中的作用2•肾脏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作用(七)运动对肾泌尿功能的影响1•运动与运动性蛋白尿2.运动性血尿(八)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1•人体三个供能系统的特征2.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3•不同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4.运动时能耗量的计算及其意义八、运动技能的学习(一)运动技能的形成(条件反射学说)1.运动技能的概念和分类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九、肌肉活动的激素调节(一)激素及其生理作用1.激素的概念2•激素的生理作用(二)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1.糖皮质激素与应激反应2.儿茶酚胺与“应急”反应3•生长激素4.睾酮(三)兴奋剂及其危害1.兴奋剂与使用兴奋剂2.分类3.危害十、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的变化(一)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1 .赛前状态的概念2.准备活动(二)极点与第二次呼吸1 .极点2.第二次呼吸3.影响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因素(三)运动性疲劳1.概念2.产生机制3.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指标及方法(四)恢复过程1 .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超量恢复)2.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十^一、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一)身体素质概述1身体素质的概念2 •发展身体素质的意义(二)力量素质1力量素质的概念2.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3•力量素质的训练(三)速度素质1.速度素质的概念及分类2•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3•速度素质的训练(四)耐力素质1.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2.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五)灵敏与柔韧素质1.灵敏素质2.柔韧素质十二、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一)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负荷阈1.负荷阈的组成2.体育教学负荷阈的特征与调控3•课余运动训练负荷阈的特征与调控(二)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1.安静状态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2•定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3•极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十三、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一)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运动1.运动系统2.氧运输系统(二)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十四、环境与运动(一)高原环境与运动1.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2.高原训练(二)热环境与运动1•预防热危害的原则2 •补充体液的原则与方法。

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内容由《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两部分组成。

两部分各占150分,卷面总分300分。

两部分考试大纲如下:第一部分:《学校体育学》部分考试大纲一、满分及考试时间1、满分150分2、考试时间:与《运动生理学》部分合计180分钟二、试题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题三、主要参考书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四、考查内容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考核内容: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简况二、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考核要求:了解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简况,掌握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及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第二章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考核内容: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二、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三、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考核要求:了解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以及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理解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第三章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考核内容:学校体育的结构及功能和目标考核要求:理解学校体育的结构,掌握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标。

第四章体育课程考核内容:一、体育课程的含义二、体育课程的编制三、体育课程的实施及评价四、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考核要求:了解体育课程的含义及体育课程的编制,理解体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

第五章体育教学考核内容:一、体育教学的概念与特点:1.体育教学的概念 2.体育教学的特点二、体育教学构成要素三、体育教学目标:1.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及特征 2.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3.体育教学的层次 4.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四、体育教学过程:1.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及要素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3.体育教学过程的原则五、体育教学方法:1.体育教学方法概念及分类 2.中小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及基本要求3.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六、体育教学计划:1.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及意义 2.体育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3.体育教学的单元教学设计 4.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七、体育教学实施考核要求:了解体育教学的概念与特点和构成要素,掌握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实施。

苏州大学考研真题—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考研真题—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概论2007公共管理基础理论2007(A卷),2007(B卷)公共部门管理(行政管理)2007(A卷)公共部门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理论)2007管理学(行政管理专业)2000,2001,2002,2003(A卷),2003(B卷),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专业)2004(A卷)行政法学与管理学原理2006管理学与行政法学2005行政管理学1998,2000,2001,2002,2003(A卷),2003(B卷),2004(B卷),2005,2006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专业)2000——2004行政管理学2003年复试试卷(含行政法学、政治学原理)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试卷)2007教育学2000——20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0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2005——2006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20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2马克思主义哲学1999——2000西方哲学史1999——2000,2002,2004——2006现代西方哲学2006西方现代美学与哲学2005中国哲学原著解读2006伦理学原理1999——2000辩证唯物主义原理1999——2000历史唯物主义原理1999——2000政治学原理1998,2000,2004——2007西方政治思想史1998,2000,2004,2006中西政治思想史2007思想政治教育学2004,2006——2007邓小平理论2000法学院专业基础课(法学各专业)2007(A卷),2007(B卷)基础课(法学)2000——2001基础课(国际法专业)2002基础课(国际法专业)(含法理学、民法学、经济法)2004——2005基础课(诉讼法学专业)(含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2003——2006基础课二(法理学、民法学、经济法)2006(A卷)专业课(国际法学专业)2007(A卷),2007(B卷)专业课B(法律史专业)2007(A卷),2007(B卷)专业课C(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2007(A卷),2007(B卷)专业课D(刑法学专业)2007(A卷)专业课E(民商法学专业)2007(A卷)中国法律史2006(A卷)西方法律思想史2006(B卷)行政法学(含行政诉讼法学)2006(A卷)经济法学专业(经济法学)2007(A卷),2007(B卷)中国刑法学2002国际法学与国际私法学2005(B卷),2006(B卷)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2000——2002法理学1999——2002,2004——2006国际经济法学2000——2002民法学2000——2002,2004——2006民商法学2002民事诉讼法学2002刑事诉讼法学与民事诉讼法学2003——2006法理学与经济犯罪学2004——2006(A卷)刑法总论与刑法分则2004——2006(A卷)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2005行政法学(含行政诉讼法学)2006(A卷)法理学与宪法学2006(A卷)中国刑事诉讼法2002宪法学2000——2002行政法学2000,2002综合卷(法学、法学理论专业)1999——2001综合卷(理论法学)2002综合卷(行政法专业)2002综合课(民事诉讼法专业)2002法学综合(国经方向)2002综合法学2000,2002体育学院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2007(A卷),2007(B卷)运动生理学2002——2005人体生理学2005运动训练学2002,2004——2005运动解剖学2005体育概论2003——2005体育社会学2005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试卷)2007——2008教育学2000——2005教学论2000——2001中外教育史2000——2005高等教育2000——2001教育心理学2000——2002,2004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05教育心理学(含发展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2005——2006心理学研究方法2007(A卷),2008(A卷)普通心理学(含实验心理学)2000——2007心理统计与测量2003——2004心理统计2002管理心理学2000——2002公共管理基础理论2007(A卷),2007(B卷)教育经济学2005教育管理学2000——2002,2005文学院文学基础综合2007(A卷),2007(B卷),2008(A卷)评论写作(1)(美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戏剧戏曲学专业)2007(A卷),2008(A卷)评论写作(戏剧戏曲专业)2004评论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3评论写作(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00,2002评论写作(2)(新闻学、传播学专业)2007(A卷),2007(B卷)评论写作(3)(文艺学专业)2002评论写作(5)(新闻学、传播学专业)1999——2002新闻传播基础2007(B卷)新闻传播理论2004——2006新闻学基础1999——2006大众传播理论1999——2006古代汉语2001——2008现代汉语2002——2008语言学概论2002,2005(复试)中外文学与比较文学综合考试2005中外文学综合知识2002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000,2003——2004,2006中国现代文学史2002文学理论2003——2006文学概论2002中国古代文学2001——2006中国文论2003——2006中国文学史2002外国文学史2002——2006文艺理论2000,2002,2003比较文学原理2002——2006美学原理2004——2005中西美学史2004——2005,2007戏剧理论基础2005,2007中国戏剧2005中国戏剧(古典戏曲或现代戏剧)2006中国现代戏剧史2004语文教学论2004——2005教学论2000——200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试卷)2007——2008教育学2000——2005社会学院社会学原理2002——2005,2006(A卷),2007(A卷),2007(B卷)社会研究方法2002——2005,2006(A卷),2007(A卷),2007(B卷)社会调查方法2002中国历史文选2004——2005中国通史2004历史学专业基础(全国统考试卷)2007公共管理基础理论2007(A卷),2007(B卷)公共部门管理(社会保障学)2007(A卷),2007(B卷)管理学原理(旅游管理)2007管理学原理A(社会保障专业)2004(A卷),2004(B卷),2005(A卷),2006(B卷)西方经济学(社会保障专业)2004(A卷),2004(B卷),2005(A卷),2006(A卷)信息检索2007(A卷),2007(B卷)信息资源管理2007(A卷),2007(B卷)档案管理学2004——2005档案学原理2004——2005外国语学院二外法语2001——2002,2004——2008二外日语2000,2002——2008二外俄语2005——2006基础英语1997,1999——2008(1997有答案)翻译与写作1997,2003——2008(1997有答案)英汉双语翻译1999——2002英文写作1999——2002英美文学1997(1997有答案)英语语言学1997(1997有答案)二外英语2005——2007基础俄语2004——2007现代俄语2004——2005综合俄语2006——2007日语写作与翻译2008日语翻译与写作2007综合日语2007——2008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试卷)2007——2008教育学2000——2005数学科学学院高等代数2000——2002,2004——2007数学分析2000——2002,2004——2007(2004——2005有答案)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2003(A卷),2003(B卷)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试卷)2007教育学2000——2005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信号系统与数字逻辑2003——2007数字电子技术基础1999——2002信号与线性系统1997——2002自动控制原理2004——2007(其中2005试卷共3页,缺P3)高等数学2003——2007普通物理2004——2007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试卷)2007教育学2000——2005信息光学工程、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信号系统与数字逻辑2003——2007数字电子技术基础1999——2002信号与线性系统1997——2002自动控制原理2004——2007(其中2005试卷共3页,缺P3)普通物理2004——2007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和仪器分析2007(A卷)有机化学1999,2001,2003,2004,2005(第1种,代码为456),2005(第2种,代码为360),2006有机化学(1)2001——2002化学原理2007(A卷)化学(2)2004——2005化学(3)2003——2006化学四(含无机、分析)2005分析化学2003分析化学(含定量分析、仪器分析)2005无机化学(1)2001——2002无机化学2003——2005物理化学2000——2002,2004——2005高分子化学1999,2003——2007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试卷)2007教育学2000——200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数据结构与操作系统2003——2007数据结构与编译原理2005操作系统原理1998——2002数据结构及程序设计1998——2002数据库2003年复试电子信息学院半导体物理与集成电路设计原理2006——2007半导体物理2004信号系统与数字逻辑2003——2007数字电子技术基础1999——2002信号与线性系统1997——2002自动控制原理2004——2007(其中2005试卷共3页,缺P3)机电工程学院理论力学2000——2001,2004——2007自动控制原理2004——2007(其中2005试卷共3页,缺P3)电子技术基础2007材料工程学院材料结构与性能(含高分子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两者任选一门考)2007 专业课程考试(高分子物理或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2005纺织材料学1999,2004——2007纺织工艺学1999服装材料学2004——2005高分子材料成形工艺学1999有机化学和仪器分析2007(A卷)化学原理2007(A卷)有机化学1999,2001,2003,2004,2005(第1种,代码为456),2005(第2种,代码为360),2006有机化学(1)2001——2002高分子化学1999,2003——2005化学(2)2004——2005化学(3)2003——2006化学四(含无机、分析)2005自动控制原理2004——2007(其中2005试卷共3页,缺P3)商学院管理学(企业管理专业)2004——2006管理学(会计学、企业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2007(A卷),2007(B卷)管理学原理(企业管理专业)2002——2003微观与宏观经济学2007(A卷),2007(B卷)经济学原理2004——2005经济学(含西方经济学)2002经济学A2002世界经济1998(B卷),1999(A卷),1999(B卷),2000 世界经济理论2003——2005国际经济合作1999——2000财政学2002——2005金融学联考2002——2007(2002——2005有答案)会计学(含财务管理)2002——2005区域经济学2005企业管理专业复试试题2003艺术学院绘画基础(色彩画)2007绘画基础(美术学专业)2003——2006(设计系)色彩2003——2005艺术史2007设计艺术史2005美术史2003——2005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病理学1994——2005流行病学2005儿科学2002妇产科学2001内科学2002生理B2002生理学2003——2008生物化学2008生物化学(生)2003——2007生物化学B 2001——2002,2004——2005药理学2002药学综合2002,2007肿瘤学2002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2008生物化学(生)2003——2007生物化学B 2001——2002,2004——2005细胞生物学2004——2007遗传学2005动物生理学2007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试卷)2007——2008 教育学2000——2005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病理学1994——2005预防综合2007流行病学2005儿科学2002妇产科学2001内科学2002生理B2002生理学2003——2008生物化学2008生物化学(生)2003——2007生物化学B 2001——2002,2004——2005药理学2002药学综合2002,2007肿瘤学2002普通物理2004——2007医学院临床医学儿科系病理学1994——2005流行病学2005儿科学2002妇产科学2001内科学2002生理B2002生理学2003——2008生物化学2008生物化学(生)2003——2007生物化学B 2001——2002,2004——2005药理学2002药学综合2002,2007肿瘤学2002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病理学1994——2005流行病学2005儿科学2002妇产科学2001内科学2002生理B2002生理学2003——2008生物化学(生)2003——2007生物化学B 2001——2002,2004——2005药理学2002药学综合2002,2007肿瘤学2002药学院药学综合2002,2007药理学2002生物化学2008生物化学(生)2003——2007生物化学B 2001——2002,2004——2005化学(2)2004——2005化学(3)2003——2006化学四(含无机、分析)2005有机化学和仪器分析2007(A卷)化学原理2007(A卷)有机化学1999,2001,2003,2004,2005(第1种,代码为456),2005(第2种,代码为360),2006有机化学(1)2001——2002城市科学学院生物化学2008生物化学(生)2003——2007生物化学B 2001——2002,2004——2005。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doc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doc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运动生理学:150分。

学校体育学:1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运动生理学:判断题(20分),名词解释(40分),简答题(40分),论述题(50分)。

学校体育学:名词解释(30分),简答题(60分),论述题(60分)。

Ⅲ考查范围一、运动生理学考查目标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主要知识点包括肌肉活动、能量代谢、肌肉与肌肉控制、血液、呼吸、循环、内分泌、身体素质、运动中人体功能变化、肥胖与体重控制等,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解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主要内容(一)肌肉活动1. 肌肉收缩原理2. 肌肉收缩形式和力学特征3.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二)能量代谢1. A TP与ATP稳态2. 能量系统的特点3.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4. 基础代谢5. 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三)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 躯体感觉、视觉功能与听觉功能3. 平衡觉功能4. 脊髓、脑干对姿势的调节1. 人体主要激素的生理功能(四)内分泌调节1. 内分泌的作用2. 主要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五)血液与运动1. 血液的理化特性2. 血液的功能、血浆的功能3.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六)呼吸与运动1. 肺通气功能的评定2. 肺通气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3.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原理4.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解离曲线5. 呼吸运动的调节(七)血液循环与运动1. 心脏生理(心脏生理特性,心泵功能评价)2. 血管生理(动脉血压形成及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3. 心血管中枢及心血管反射4.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八)身体素质1. 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2. 力量训练的原则3. 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4. 无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5. 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6. 氧亏与运动后过量氧耗、无氧阈7. 有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8. 有氧耐力的训练(九)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1. 赛前状态2. 进入工作状态和稳定状态3. 运动性疲劳4. 恢复过程(十)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1. 体重与身体成分2. 肥胖与体重控制二、学校体育学考查目标了解学校体育的地位、功能、目标;把握体育教学的特点、基本规律、目标与原则;掌握体育教学内容、方法、体育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组织、体育课的备课与说课、体育教学评价等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与特点、实施与管理、学校体育相关法规等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学校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苏大体育专业考研历年真题

苏大体育专业考研历年真题

苏大体育专业考研历年真题2003年苏州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体育概论》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体质2、体育体制3、竞技运动4、体育科学化5、身体活动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6、简述体育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

7。

简述体育的教育功能。

8、简述体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9、简述我国教育体制的基本内容。

10、简述体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

三、问答题(共85分)11、阐述体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12分)12、说明体育科学体系的学科分类与结构。

(15分)13、阐明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

(15分)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体育体制改革提出哪些要求(18分)15、试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号)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5分)2004年体育概论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1, 体育科学 2, 体育体制 3, 体育手段 4, 终身体育 5, 动作节奏二,简答题,(每题8分)6 简述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7 简述体育增强体质的主要内容8 简述体育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9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教学规律主要有那些 10 简述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三论述题(共85分)11 试述我国体育体制的特点及主要内容(20分)12 试述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与联系(15分)13 我国体育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目前我国体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有那些(1814 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的(16分)15 确定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主要理论依据有那些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是什么2005年体育概论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 体育体制 2.体育锻炼 3.动作节奏4.体育教学手段5.体育课密度6.体育教学内容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 简述我国体育界关于体育起源的两种主要观点2 简述体育对人体发展的作用3 简述体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4 简述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要求5 简述体育手段的特点三论述题(每题16分,共80分)1 试述体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2 试述体育目的任务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特征3 试述新世纪国际社会在体育目标上将发生的新变化4 试述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特征极其对体育发展的意义5 试述你对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认识和理解苏州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06年试题06体育概论: 1. 体育体制 2. 动作节奏 3.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4. 竞技体育5. 运动技术6. 体育科学简答:1. 简述体育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

体育硕士《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体育硕士《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体育硕士《体育综合》考试大纲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论一、学校体育发展简况(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二)我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二、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二)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三)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三、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发展(二)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三)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四、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一)学校体育的结构(二)学校体育的功能(三)学校体育的目标第二章体育课程一、体育课程的含义(一)体育课程的概念(二)体育课程的特性二、体育课程的编制(一)体育课程的目标(二)体育课程的内容三、体育课程的实施(一)课程实施的取向(二)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四、体育课程的评价(一)对学生的评价(二)对教师的评价(三)对课程建设的评价五、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一)历史经验(二)改革趋势第三章体育教学一、体育教学的概念与特点(一)体育教学的概念(二)体育教学的特点二、体育教学构成要素(一)构成要素(二)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之间的关系三、体育教学目标(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三)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四、体育教学过程(一)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二)体育教学过程的性质(三)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四)体育教学原则五、体育教学方法(一)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二)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三)中小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四)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五)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六、体育教学计划(一)体育教学计划的概念与构成(二)学年教学计划(三)学期教学计划(四)单元教学计划(五)课时计划七、体育教学实施(一)体育教学常规(二)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的运用(三)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的布置(四)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第四章课余体育一、课余体育的地位和特点(一)课余体育的地位(二)课余体育的特点二、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一)课余体育的功能(二)课余体育的价值三、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和原则(一)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二)课余体育锻炼的原则第五章学校体育管理一、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一)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二)学校体育管理机构与职能二、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与原则(一)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二)学校体育管理的原则三、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四、学校体育管理法律法规(一)学校体育管理相关法律(二)学校体育管理相关行政法规(三)中央相关文件第六章体育教师一、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作用(一)体育教师的地位(二)体育教师的作用二、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三、体育教师的条件与职责(一)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二)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第七章体育社会结构一、体育与政治二、体育与经济三、体育的社会组织机构四、体育的社会分层第八章人口与体育人口一、人口问题概述二、体育人口三、非体育人口第九章体育群体与体育社团一、群体概述二、体育群体概述三、体育社团第十章体育社会问题一、体育社会问题概述二、体育社会问题特点与种类本篇参考书目1.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绪论(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二)生命的基本特征(三)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肌肉收缩的原理123-收缩偶联(二)肌肉收缩的形式123(三)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1、力量2、肌肉酸疼(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123(五)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及代谢特征123(六)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12(七)肌电的研究与应用第二章血液(一)血液概述123 内环境的概念及生理意义(二)血液的功能123 调节作用4(三)渗透压和酸碱度(四)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12第三章循环机能(一)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12(二)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12(三)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1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调节23第四章呼吸(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1234(二)气体的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三)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12(四)呼吸运动的调节12(五)运动时的合理呼吸1234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一)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谢的相关概念123(二)糖代谢与运动能力123(三)脂肪代谢与运动123(四)蛋白质代谢与运动12(五)水的代谢运动员脱水及其复水(六)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12供能系统的特征345第六章肾脏机能(一)运动性蛋白尿(二)运动性血尿第七章内分泌机能(一)激素及其生理作用12(二)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12345(三)兴奋剂及其危害123第八章感觉与神经机能(一)视觉器官12(二)听觉与位觉1置与适宜刺激2(三)本体感觉12(四)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12第九章运动技能(一)运动技能的形成(条件反射学说)123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一)能量代谢有关的几个概念123(二)有氧工作能力12的意义3(二)无氧工作能力123第十一章身体素质(一)身体素质概述12(二)力量素质1234(三)速度素质123(四)耐力素质12(五)灵敏与柔韧素质12第十二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一)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12(二)极点与第二次呼吸123(三)稳定工作状态12(四)运动性疲劳123(五)恢复过程12第十三章特殊环境与运动能力(一)高原环境与运动12(二)热环境与运动12第十五四章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1234第十五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运动112(二)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本篇参考书目1200222005 3 王步标等主编2006。

苏州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真题

苏州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真题

苏州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真题一、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
2心输出量
3 柔韧性
4 体育教学模式
5 战术意识
6技术风格
7 体育教学过程
8 体育参与
9讲解法
二、简答题
1运动员心脏与普通人心脏的区别
2极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3肥胖及其危害
4运动训练计划内容
5运动技术目的与影响因素
6 如何控制负荷量
7 体育教师基本职责
8重复训练法及其作用
9预防与纠正错误动作注意事项
10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三、论述题
1肌肉收缩形式的力学特征与实践中的应用
2 如何实施运动强度监管,作用
3 制定专项力量训练指标,力量训练的方法与基本要求4如何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与体育教师的评价。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doc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doc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此门科目包括两个部分:体育基本理论、运动生理学第一部分体育基本理论一,关于体育概念的基本理论(一)关于体育概念的历史回顾:1、古代体育概念2、近代体育概念(二)关于现代体育概念问题:1、体育概念的争论及其原因2、体育的总概念3、体育的本质4、体育总概念的相似概念二,关于体育观念的基本理论(一)体育整体观:1、体育整体观的提出和意义2、体育整体观的应用(二)体育价值观:1、体育价值观的含义与基本内容及其特点2、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理念问题3、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精神问题(三)人文体育观:1、人文体育观的确立;2、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四)科学体育观:1、科学体育观的形成和认同2、科学体育观的多视角分析三,关于体育主体实施的基本理论(一)体育的基本形态1、体育教育2、竞技体育3、群众体育(二)体育的基本功能1、体育功能概述2、体育的基本功能(三)体育的目的和任务1、体育目的任务的确定依据2、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四)体育实施途径1、体育教学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体育锻炼5、体育娱乐(五)体育的基本手段1、体育手段概述2、传统体育手段3、时尚体育手段4、体育手段的构成四,关于体育与社会要素互动的基本理论(一)体育与政治1、体育与政治紧密联系2、体育本质的非政治特征(二)体育与经济1、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2、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三)体育与教育1、体育是全面发展和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3、体育与平等观念及法制精神的培养(四)体育与艺术1、体育与艺术相伴发展2、体育与艺术的联系和区别3、中国武术追求的神韵(五)体育与军事1、体育与军事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2、体育与军事联系的利弊3、现代军事体育的勃兴(六)体育与医学1、中国传统体育与传统医学的相互联系和促进2、国外体育与医疗卫生的相互联系和促进3、在体育与医学互渗中诞生的运动医学(七)体育与宗教1、因宗教而产生和被倡导的体育2、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及其对体育的贡献3、少年寺武术-世界宗教史上的一大奇观五,关于体育相关运作的基本理论(一)体育体制及其改革1、国外体育体制的几种模式2、我国体育体制及其改革(二)体育法制与伦理建设1、依法治体与体育法制建设2、我国体育法的颁行及主要内容3、体育伦理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途径(三)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施1、发达国家的体育发展战略2、我国体育发展战略(四)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1、体育产业概念2、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部类中的归属3、各类体育市场概况4、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概况5、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及前景(五)体育环境及其优化1、体育环境概述2、体育与社会人文环境3、体育与自然环境4、体育与人工环境(六)体育科技发展与体育科技工作1、现代体育科技发展概貌2、体育科技工作3、体育科研方法(七)体育的宏观评估与预测1、体育宏观评估原则及要素2、体育预测及其基本方法六,关于现代国际体育的基本理论(一)现代国际体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际体育的内在特征2、现代国际体育的发展特征(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发展2、21世纪初期的奥林匹克运动(三)当代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1、参赛与申办奥运会的历程2、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二部分运动生理学一、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1、能量的直接来源——A TP2、能量的间接来源——糖、脂肪、蛋白质(二)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1、磷酸原系统2、乳酸能系统3、有氧氧化系统(三)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1、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2、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3、肌肉活动时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分析二、肌肉收缩(一)肌肉的微细结构1、肌原纤维2、肌管系统(二)肌肉的特性1、肌肉的物理特性2、肌肉的生理特性(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3、动作电位的传导4、局部兴奋(四)肌肉的收缩原理1、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2、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3、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五)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1、单收缩和强直收缩2、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3、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六)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1、人类肌纤维类型2、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3、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4、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5、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6、运动时不同肌纤维的动员(七)肌电图1、肌电图的引导2、正常肌电图3、肌电图的应用三、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一)神经系统及其功能1、神经元2、突触及突触传递3、神经递质与受体4、神经胶质细胞5、神经营养因子(二)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感觉概述2、视觉3、听觉4、位觉5、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三)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1、运动的脊髓调控(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2、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3、高位中枢控制的下行通路4、运动功能的整合四、激素与运动(一)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概述1、内分泌与内分泌腺2、激素与激素的分类3、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二)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调节1、受体以及作用特征2、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过程3、激素分泌的调节(三)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2、垂体的内分泌功能3、甲状腺、甲状旁腺内分泌功能与调节钙、磷酸、代谢的激素4、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5、胰岛的内分泌功能(四)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及激素1、松果体的内分泌2、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功能3、组织激素(五)运动与内分泌功能1、儿茶酚胺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i2、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3、生长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4、抗利尿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5、胰岛素和高血糖素对运动的适应与反应6、激素对运动应答与适应的基本规律五、血液与运动(一)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血液的组成2、血液的理化性质(二)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2、血液的调节功能3、血液的防御和保护功能六、呼吸与运动(一)肺通气1、肺通气功能的评定2、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反应和适应3、运动与呼吸(二)气体的交换1、气体交换的原理2、气体交换的过程3、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4、肺换气功能的评定(三)呼吸运动的调节1、呼吸中枢及其呼吸的反射性调节2、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3、运动时呼吸变化的调节七、循环与运动(一)心脏生理1、心肌的生理特性2、心动周期与心电图3、心泵功能的评定4、心泵功能的调节(二)血管生理1、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2、微循环3、静脉回心血量(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局部血流的自身调节(四)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1、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2、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八、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一)酸碱物质的来源1、酸、碱与pH值2、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3、体内碱性物质的来源(二)酸碱平衡的调节1、缓冲体系与缓冲作用2、血液缓冲体系及其调节作用3、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4、肾脏排泄及其对机体酸碱平衡和水平衡的调节作用5、酸碱平衡紊乱6、酸碱平衡检测的主要指标(三)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调节的特点1、运动时骨骼肌和血液pH值的变化规律2、运动时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3、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的缓冲作用4、口服NaHCO3对体内酸碱平衡和运动绩的作用九、体适能与运动处方(一)体适能与健康1、健康概述2、体适能(二)运动处方1、运动处方概论2、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3、提高体适能的运动处方十、肥胖与体重控制(一)肥胖1、肥胖及其危害2、肥胖的诊断3、体成分估算方法(二)运动与体重、体成分控制1、体重、体成分控制的理论基础2、体重、体成分控制方法及注意事项(三)肥胖与运动减肥1、造成肥胖流行的主要原因2、运动减肥十一、运动与免疫(一)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1、免疫的概念及其发展2、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3、免疫反应(二)“流动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1、两个新概念——对免疫认识方面本质上的飞跃2、免疫系统——“流动脑”的概念3、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三)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1、不同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2、运动免疫学研究的基本共识(四)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1、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2、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理3、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五)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1、营养调理2、中药调理3、训练之外的免疫保护措施十二、肌肉力量(一)肌肉力量及其影响因素1、肌肉力量的分类2、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二)肌肉力量的检测1、等长肌力检测2、等张肌力检测3、等速肌力检测(三)肌肉力量训练1、肌肉力量训练的若干生理学原则2、肌肉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十三、有氧运动能力(一)吸氧量和氧亏1、需氧量、吸氧量和氧亏2、运动后过量氧耗及其影响因素(二)有氧工作能力1、最大吸氧量及其影响因素2、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影响因素3、乳酸阈与通气阈(三)有氧耐力的测定法及其评定1、VO2max测定法2、次最大运动负荷的测试十四、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2、进入工作状态3、稳定状态4、运动性疲劳与恢复(二)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1、运动负荷的本质2、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3、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与训练效果(三)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1、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的生物学特征2、有训练者进行运动时和恢复期的生物学特征十五、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一)运动性疲劳1、疲劳概述2、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及其特点3、产生运动性疲劳的可能机制4、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二)恢复与提高过程1、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2、机体能源贮备的恢复3、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十六、强力手段(一)强力手段的概述1、何谓强力手段2、强力手段的生理学分析(二)生理学手段1、吸氧2、碱性盐3、牛磺酸4、肌酸5、谷氨酰胺6、肉毒碱7、麦芽油8、β-羟基-β丁酸甲酯9、1,6-二磷酸果糖10、丙酮酸盐11、吼叫法12、后效作用法(三)营养学手段1、运动对三大能源物质的需要2、运动对矿物质的需要3、运动对水.和电解质的需要4、运动对维生素的需要(四)药理学手段1、西药在运动中的应用2、中药在运动中的应用(五)心理学手段(六)机械和生物力学手段十七、兴奋剂与运动(一)兴奋剂概况1、竞技体育中的兴奋剂使用2、竞技体育中的反兴奋剂运动3、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的界定4、对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概念的理解5、兴奋剂的分类(二)兴奋剂问题的生理学分析1、对兴奋剂作用与效应的总体评价2、各类兴奋剂的生理药理效应、毒副作用及损伤作用十八、环境与运动(一)冷热环境1、体温的调节2、热环境与运动3、冷环境与运动(二)水环境与运动1、水环境与运动能力2、对水环境的适应(三)高原环境与运动1、高原环境与身体适应2、高原训练和运动成绩(四)大气环境与运动1、大气环境与健康2、大气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五)生物节律1、生物节律及其机制2、生物节律与运动训练十九、儿童少年与体育锻炼(一)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1、运动系统2、氧运输系统3、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4、神经系统(二)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1、基本动作的特征2、身体素质的发展(三)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1、运动定向与科学选材2、科学选材与年龄3、主要运动项目选材的生理学评价二十、女子与运动(一)女子的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1、女子生理阶段的划分2、女子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二)月经周期、妊娠与运动1、卵巢的内分泌功能2、月经周期与运动3、妊娠期与运动二十一、老年人与体育锻炼(一)衰老与老年人1、衰老的概念及老年人划分标准2、衰老的机制与抗衰老(二)老年人生理特点与健身作用1、健身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2、健身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3、健身运动对氧运输系统的影响4、健身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5、健身运动对血脂代谢的影响6、健身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7、健身运动对应激能力的影响(三)老年人的健身运动方案1、老年人健身的注意事项2、老年人健身方案二十二、残障人与体育锻炼(一)概述1、残障与残障人的概念2、引起残障的原因3、残障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特点和作用(二)残障人的分类与分级1、残障人群的分类2、残障人群的分级(三)残障人的生理特点1、视觉残障生理特点2、听觉残障生理特点3、言语残障生理特点4、智力残障生理特点5、肢体残障生理特点6、精神残障生理特点(四)残障人的康复1、现代康复功能训练的新概念2、肢体残障训练评估(五)残障人体育活动1、残障人体育是社会文明的发展的标志2、适合残障人参加的体育比赛项目3、如何组织更多的残障人参加体育活动二十三、若干疾病的体育锻炼(一)运动与高脂血症1、高脂血症概述2、运动与高脂血症(二)运动与高血压1、高血压概述2、运动与高血压(三)运动与糖尿病1、糖尿病概述2、运动与糖尿病。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全国联考考试大纲及指南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全国联考考试大纲及指南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全国联考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一篇运动训练学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概述1.竞技体育释义2.竞技体育的形成动因3.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4.竞技体育的特点与社会价值(二)运动训练概述1.运动训练释义2.运动训练的基本阶段3.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三)运动训练学概述1.运动训练学释义2.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3.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4.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二、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1.运动成绩释义2.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二)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1.竞技能力释义2.竞技能力的构成3.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异同4.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的异同三、运动训练原则(一)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概述 1.训练规律与训练原则的概念 2.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二)竞技需要原则1.竞技需要原则的概念2.竞技需要原则的理论依据 3.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三)有效控制原则1.有效控制原则的概念2.有效控制原则的理论依据 3.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四)周期安排原则1.周期安排原则的概念2.周期安排原则的理论依据 3.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五)适宜负荷原则1.适宜负荷原则的概念2.适宜负荷原则的理论依据3.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4.科学地处理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5.科学地根据项目的性质安排负荷(六)区别对待原则1.区别对待原则的含义2.区别对待原则的理论依据3.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七)适时恢复训练原则1.适时恢复训练原则释义2.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3.贯彻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四、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一)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1.运动训练方法概述2.运动训练方法体系3.运动训练手段概述4.运动训练手段体系(二)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1.重复训练法2.间歇训练法3.变换训练法4.循环训练法(三)运动训练常用手段1.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2.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3.固定组合练习手段4.变异组合练习手段五、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1.体能训练释义2.运动员体能的构成3.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二)力量素质及其训练1.力量素质释义2.最大力量的训练3.快速力量的训练4.爆发力的训练5.相对力量的训练6.力量耐力的训练(三)速度素质及其训练1.速度素质释义2.反应速度的评定与训练3.动作速度的评定与训练4.位移速度的评定与训练(四)耐力素质及其训练1.耐力素质释义2.有氧耐力的评定与训练3.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的评定与训练4.耐力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六、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概述1.运动技术释义2.动作要素与技术结构(二)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1. 直观法与语言法2.完整法与分解法3.想象法与表象法4.减难法与加难法(三)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1.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木的关系2.处理好特长与全面技术的关系3.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4.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5.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七、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竞技战术与运动员的战术能力1.竞技战术的定义2.竞技战术的构成3.运动员的战术能力(二)战术训练方法1.分解和完整战术训练方法2.程序训练法3.模拟训练法4.实战法(三)战术方案的制订1.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2.制订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八、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l-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2运动员心理能力的重要作用3.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类型(二)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1.意念训练法2.诱导训练法3.模拟训练法(三)几种心理现象及其克服方法1.心理紧张的几种常用克服方法2.使用表象放松法和自我暗示放松法的关键3.心理胆怯的克服方法4.情绪消极的克服方法5.情绪激动的克服方法(四)运动智能概述1.运动智能释义及构成2.运动员智能训练的重要作用3.运动智能训练的基本方法九、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一)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1.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2.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1.训练状态与训练目标的构成2.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三)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1.运动成绩指标2.竞技能力指标3.训练负荷指标十、运动训练计划(一)运动训练计划概述1.运动训练计划释义2.制订运动训练计划的意义3.运动训练计划分类(二)多年训练计划1.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释义2.制订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3.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划分与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负荷特点 4.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年龄特征5.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负荷特征6.基础训练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7.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8.竞技保持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三)运动训练课时计划与组织1.训练课的种类2.不同类型训练课的特点3.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4.训练课的结构5.训练课的负荷量度第二篇学校体育学一、学校体育总论(一)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1.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二)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1.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2.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3.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三)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1.学校体育的结构2.学校体育的功能3.学校体育的目标二、体育课程(一)体育课程的含义1.体育课程的概念2.体育课程的特性(二)体育课程的编制1.体育课程的目标2.体育课程的内容(三)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1.历史经验2.改革趋势三、体育教学(一)体育教学活动的要素1.构成要素2.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之间的关系(二)体育教学目标1.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2.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3.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三)体育教学过程1.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2.体育教学过程的性质3.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4.体育教学原则体系(四)体育教学方法1.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2.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3.中小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五)体育教学计划1.体育教学计划的含义2.单元体育教学计划3.课时计划(六)体育教学实施1.体育教学常规2.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的运用3.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的布置4.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四、课余体育(一)课余体育的地位和特点1.课余体育的地位2.课余体育的特点(二)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和原则1.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2.课余体育锻炼的原月五、学校体育管理(一)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1.学校体育宏观管理的机构与职能2.学校体育微观管理的机构与职能3.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与方法4.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内容5.学校体育管理法规(二)体育教师1.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2.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3.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第三篇运动生理学一、绪论(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二)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二、肌肉的活动(一)肌肉收缩的原理1.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2.肌肉的收缩过程(二)肌肉收缩的形式1.缩短收缩2.拉长收缩3.等长收缩(三)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1.张力与速度的关系2.长度与张力的关系(四)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1.形态特征2.代谢特征3.生理特征(五)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2.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三、呼吸(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1.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组成2.呼吸的形式3.肺通气功能的评价4.训练对通气功能的影响(二)气体的交换长期运动对换气功能的影响(三)呼吸运动的调节1.呼吸运动的调节2.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四)运动时的合理呼吸1.减少呼吸道阻力2.提高肺泡通气效率3.呼吸与技术动作相适应4.合理运用憋气四、血液(一)血液概述,1.体液2.血液组成(二)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2、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3、护和防御功能(三)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1、氧气的血液运输2、氧解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四)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1.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2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五、血液循环(一)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1.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2.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二)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1.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2.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三)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1.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调节2.长期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3.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六、有氧、无氧工作能力(一)有氧工作能力1.最大摄氧量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2.乳酸阈概念、测定方法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3.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二)无氧工作能力1.无氧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2.无氧工作能力的测试与评价3.提高无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七、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谢(一)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谢的相关概念1.物质代谢2.能量代谢3.基础代谢率(二)糖代谢与运动能力1.糖的分解供能(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2.血糖浓度与运动能力3.糖原储备与运动能力4.运动与补糖(三)脂肪代谢与运动1.运动过程中脂肪代谢供能的特点2.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四)运动与蛋白质代谢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运动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五)水的代谢1.水的主要生理作用2. 运动状态下水的代谢(六)肾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1.肾脏在维持机体水平衡中的作用2.肾脏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作用(七)运动对肾泌尿功能的影响1.运动与运动性蛋白尿2.运动性血尿(八)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1.人体三个供能系统的特征2.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3.不同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4.运动时能耗量的计算及其意义八、运动技能的学习(一)运动技能的形成(条件反射学说)1.运动技能的概念和分类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九、肌肉活动的激素调节(一)激素及其生理作用1.激素的概念2.激素的生理作用(二)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1.糖皮质激素与应激反应2.儿茶酚胺与“应急”反应3.生长激素4.睾酮(三)兴奋剂及其危害1.兴奋剂与使用兴奋剂2.分类3.危害十、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的变化(一)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1.赛前状态的概念2.准备活动(二)极点与第二次呼吸1.极点2.第二次呼吸3.影响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因素(三)运动性疲劳1.概念2.产生机制3.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指标及方法(四)恢复过程1.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超量恢复)2.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十一、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一)身体素质概述1.身体素质的概念2.发展身体素质的意义(二)力量素质1.力量素质的概念2.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3.力量素质的训练(三)速度素质1.速度素质的概念及分类2.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3.速度素质的训练(四)耐力素质1.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2.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五)灵敏与柔韧素质1.灵敏素质2.柔韧素质十二、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一)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负荷阈1.负荷阈的组成2.体育教学负荷阈的特征与调控3.课余运动训练负荷阈的特征与调控(二)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1.安静状态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2.定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3.极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十三、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一)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运动1.运动系统2.氧运输系统(二)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十四、环境与运动(一)高原环境与运动1.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2.高原训练(二)热环境与运动1.预防热危害的原则2.补充体液的原则与方法。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1.doc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1.doc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1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此门科目包括两个部分:体育基本理论、运动生理学第一部分体育基本理论一,关于体育概念的基本理论(一)关于体育概念的历史回顾:1、古代体育概念2、近代体育概念(二)关于现代体育概念问题:1、体育概念的争论及其原因2、体育的总概念3、体育的本质4、体育总概念的相似概念二,关于体育观念的基本理论(一)体育整体观:1、体育整体观的提出和意义2、体育整体观的应用(二)体育价值观:1、体育价值观的含义与基本内容及其特点2、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理念问题3、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精神问题(三)人文体育观:1、人文体育观的确立;2、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四)科学体育观:1、科学体育观的形成和认同2、科学体育观的多视角分析三,关于体育主体实施的基本理论(一)体育的基本形态1、体育教育2、竞技体育3、群众体育(二)体育的基本功能1、体育功能概述2、体育的基本功能(三)体育的目的和任务1、体育目的任务的确定依据2、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四)体育实施途径1、体育教学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体育锻炼5、体育娱乐(五)体育的基本手段1、体育手段概述2、传统体育手段3、时尚体育手段4、体育手段的构成四,关于体育与社会要素互动的基本理论1、体育与政治紧密联系2、体育本质的非政治特征(二)体育与经济1、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2、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三)体育与教育1、体育是全面发展和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3、体育与平等观念及法制精神的培养(四)体育与艺术1、体育与艺术相伴发展2、体育与艺术的联系和区别3、中国武术追求的神韵(五)体育与军事1、体育与军事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2、体育与军事联系的利弊3、现代军事体育的勃兴1、中国传统体育与传统医学的相互联系和促进2、国外体育与医疗卫生的相互联系和促进3、在体育与医学互渗中诞生的运动医学(七)体育与宗教1、因宗教而产生和被倡导的体育2、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及其对体育的贡献3、少年寺武术-世界宗教史上的一大奇观五,关于体育相关运作的基本理论(一)体育体制及其改革1、国外体育体制的几种模式2、我国体育体制及其改革(二)体育法制与伦理建设1、依法治体与体育法制建设2、我国体育法的颁行及主要内容3、体育伦理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途径(三)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施1、发达国家的体育发展战略2、我国体育发展战略(四)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1、体育产业概念2、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部类中的归属3、各类体育市场概况4、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概况5、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及前景(五)体育环境及其优化1、体育环境概述2、体育与社会人文环境3、体育与自然环境4、体育与人工环境(六)体育科技发展与体育科技工作1、现代体育科技发展概貌2、体育科技工作3、体育科研方法(七)体育的宏观评估与预测1、体育宏观评估原则及要素2、体育预测及其基本方法六,关于现代国际体育的基本理论(一)现代国际体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际体育的内在特征2、现代国际体育的发展特征(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发展2、21世纪初期的奥林匹克运动(三)当代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1、参赛与申办奥运会的历程2、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二部分运动生理学一、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1、能量的直接来源——A TP2、能量的间接来源——糖、脂肪、蛋白质(二)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1、磷酸原系统2、乳酸能系统3、有氧氧化系统(三)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1、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2、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3、肌肉活动时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分析二、肌肉收缩(一)肌肉的微细结构1、肌原纤维2、肌管系统(二)肌肉的特性1、肌肉的物理特性2、肌肉的生理特性(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3、动作电位的传导4、局部兴奋(四)肌肉的收缩原理1、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2、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3、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五)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1、单收缩和强直收缩2、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3、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六)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1、人类肌纤维类型2、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3、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4、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5、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6、运动时不同肌纤维的动员(七)肌电图1、肌电图的引导2、正常肌电图3、肌电图的应用三、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一)神经系统及其功能1、神经元2、突触及突触传递3、神经递质与受体4、神经胶质细胞5、神经营养因子(二)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感觉概述2、视觉3、听觉4、位觉5、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三)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1、运动的脊髓调控(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2、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3、高位中枢控制的下行通路4、运动功能的整合四、激素与运动(一)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概述1、内分泌与内分泌腺2、激素与激素的分类3、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二)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调节1、受体以及作用特征2、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过程3、激素分泌的调节(三)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2、垂体的内分泌功能3、甲状腺、甲状旁腺内分泌功能与调节钙、磷酸、代谢的激素4、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5、胰岛的内分泌功能(四)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及激素1、松果体的内分泌2、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功能3、组织激素(五)运动与内分泌功能1、儿茶酚胺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i2、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3、生长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4、抗利尿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5、胰岛素和高血糖素对运动的适应与反应6、激素对运动应答与适应的基本规律五、血液与运动(一)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血液的组成2、血液的理化性质(二)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2、血液的调节功能3、血液的防御和保护功能六、呼吸与运动(一)肺通气1、肺通气功能的评定苏州大学在职研究生相关考试情况4苏州大学在职研究生相关考试情况苏州大学是江苏省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为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苏州大学开办了在职研究生教育,并受到了不少在职人员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大学2017年《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硕士考试大纲第一部分体育基本理论一,关于体育概念的基本理论(一)关于体育概念的历史回顾:1、古代体育概念2、近代体育概念(二)关于现代体育概念问题:1、体育概念的争论及其原因2、体育的总概念3、体育的本质4、体育总概念的相似概念二,关于体育观念的基本理论(一)体育整体观:1、体育整体观的提出和意义2、体育整体观的应用(二)体育价值观:1、体育价值观的含义与基本内容及其特点2、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理念问题3、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精神问题(三)人文体育观:1、人文体育观的确立;2、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四)科学体育观:1、科学体育观的形成和认同2、科学体育观的多视角分析三,关于体育主体实施的基本理论(一)体育的基本形态1、体育教育2、竞技体育3、群众体育(二)体育的基本功能1、体育功能概述2、体育的基本功能(三)体育的目的和任务1、体育目的任务的确定依据2、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四)体育实施途径1、体育教学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体育锻炼5、体育娱乐(五)体育的基本手段1、体育手段概述2、传统体育手段3、时尚体育手段4、体育手段的构成四,关于体育与社会要素互动的基本理论(一)体育与政治1、体育与政治紧密联系2、体育本质的非政治特征(二)体育与经济1、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2、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三)体育与教育1、体育是全面发展和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3、体育与平等观念及法制精神的培养(四)体育与艺术1、体育与艺术相伴发展2、体育与艺术的联系和区别3、中国武术追求的神韵(五)体育与军事1、体育与军事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2、体育与军事联系的利弊3、现代军事体育的勃兴(六)体育与医学1、中国传统体育与传统医学的相互联系和促进2、国外体育与医疗卫生的相互联系和促进3、在体育与医学互渗中诞生的运动医学(七)体育与宗教1、因宗教而产生和被倡导的体育2、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及其对体育的贡献3、少年寺武术-世界宗教史上的一大奇观五,关于体育相关运作的基本理论(一)体育体制及其改革1、国外体育体制的几种模式2、我国体育体制及其改革(二)体育法制与伦理建设1、依法治体与体育法制建设2、我国体育法的颁行及主要内容3、体育伦理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途径(三)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施1、发达国家的体育发展战略2、我国体育发展战略(四)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1、体育产业概念2、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部类中的归属3、各类体育市场概况4、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概况5、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及前景(五)体育环境及其优化1、体育环境概述2、体育与社会人文环境3、体育与自然环境4、体育与人工环境(六)体育科技发展与体育科技工作1、现代体育科技发展概貌2、体育科技工作3、体育科研方法(七)体育的宏观评估与预测1、体育宏观评估原则及要素2、体育预测及其基本方法六,关于现代国际体育的基本理论(一)现代国际体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际体育的内在特征2、现代国际体育的发展特征(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发展2、21世纪初期的奥林匹克运动(三)当代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1、参赛与申办奥运会的历程2、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二部分运动生理学一、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1、能量的直接来源--ATP2、能量的间接来源--糖、脂肪、蛋白质(二)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1、磷酸原系统2、乳酸能系统3、有氧氧化系统(三)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1、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2、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3、肌肉活动时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分析二、肌肉收缩(一)肌肉的微细结构1、肌原纤维2、肌管系统(二)肌肉的特性1、肌肉的物理特性2、肌肉的生理特性(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3、动作电位的传导4、局部兴奋(四)肌肉的收缩原理1、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2、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3、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五)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1、单收缩和强直收缩2、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3、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六)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1、人类肌纤维类型2、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3、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4、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5、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6、运动时不同肌纤维的动员(七)肌电图1、肌电图的引导2、正常肌电图3、肌电图的应用三、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一)神经系统及其功能1、神经元2、突触及突触传递3、神经递质与受体4、神经胶质细胞5、神经营养因子(二)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感觉概述2、视觉3、听觉4、位觉5、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三)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1、运动的脊髓调控(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2、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3、高位中枢控制的下行通路4、运动功能的整合四、激素与运动(一)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概述1、内分泌与内分泌腺2、激素与激素的分类3、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二)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调节1、受体以及作用特征2、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过程3、激素分泌的调节(三)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2、垂体的内分泌功能3、甲状腺、甲状旁腺内分泌功能与调节钙、磷酸、代谢的激素4、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5、胰岛的内分泌功能(四)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及激素1、松果体的内分泌2、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功能3、组织激素(五)运动与内分泌功能1、儿茶酚胺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i2、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3、生长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4、抗利尿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5、胰岛素和高血糖素对运动的适应与反应6、激素对运动应答与适应的基本规律五、血液与运动(一)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血液的组成2、血液的理化性质(二)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2、血液的调节功能3、血液的防御和保护功能六、呼吸与运动(一)肺通气1、肺通气功能的评定2、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反应和适应3、运动与呼吸(二)气体的交换1、气体交换的原理2、气体交换的过程3、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4、肺换气功能的评定(三)呼吸运动的调节1、呼吸中枢及其呼吸的反射性调节2、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3、运动时呼吸变化的调节七、循环与运动(一)心脏生理1、心肌的生理特性2、心动周期与心电图3、心泵功能的评定4、心泵功能的调节(二)血管生理1、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2、微循环3、静脉回心血量(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局部血流的自身调节(四)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1、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2、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八、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一)酸碱物质的来源1、酸、碱与pH值2、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3、体内碱性物质的来源(二)酸碱平衡的调节1、缓冲体系与缓冲作用2、血液缓冲体系及其调节作用3、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4、肾脏排泄及其对机体酸碱平衡和水平衡的调节作用5、酸碱平衡紊乱6、酸碱平衡检测的主要指标(三)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调节的特点1、运动时骨骼肌和血液pH值的变化规律2、运动时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3、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的缓冲作用4、口服NaHCO3对体内酸碱平衡和运动绩的作用九、体适能与运动处方(一)体适能与健康1、健康概述2、体适能(二)运动处方1、运动处方概论2、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3、提高体适能的运动处方十、肥胖与体重控制(一)肥胖1、肥胖及其危害2、肥胖的诊断3、体成分估算方法(二)运动与体重、体成分控制1、体重、体成分控制的理论基础2、体重、体成分控制方法及注意事项(三)肥胖与运动减肥1、造成肥胖流行的主要原因2、运动减肥十一、运动与免疫(一)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1、免疫的概念及其发展2、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3、免疫反应(二)"流动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1、两个新概念--对免疫认识方面本质上的飞跃2、免疫系统--"流动脑"的概念3、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三)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1、不同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2、运动免疫学研究的基本共识(四)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1、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2、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理3、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五)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1、营养调理2、中药调理3、训练之外的免疫保护措施十二、肌肉力量(一)肌肉力量及其影响因素1、肌肉力量的分类2、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二)肌肉力量的检测1、等长肌力检测2、等张肌力检测3、等速肌力检测(三)肌肉力量训练1、肌肉力量训练的若干生理学原则2、肌肉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十三、有氧运动能力(一)吸氧量和氧亏1、需氧量、吸氧量和氧亏2、运动后过量氧耗及其影响因素(二)有氧工作能力1、最大吸氧量及其影响因素2、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影响因素3、乳酸阈与通气阈(三)有氧耐力的测定法及其评定1、VO2max测定法2、次最大运动负荷的测试十四、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一)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2、进入工作状态3、稳定状态4、运动性疲劳与恢复(二)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1、运动负荷的本质2、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3、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与训练效果(三)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1、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的生物学特征2、有训练者进行运动时和恢复期的生物学特征十五、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一)运动性疲劳1、疲劳概述2、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及其特点3、产生运动性疲劳的可能机制4、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二)恢复与提高过程1、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2、机体能源贮备的恢复3、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十六、强力手段(一)强力手段的概述1、何谓强力手段2、强力手段的生理学分析(二)生理学手段1、吸氧2、碱性盐3、牛磺酸4、肌酸5、谷氨酰胺6、肉毒碱7、麦芽油8、β-羟基-β丁酸甲酯9、1,6-二磷酸果糖10、丙酮酸盐11、吼叫法12、后效作用法(三)营养学手段1、运动对三大能源物质的需要2、运动对矿物质的需要3、运动对水.和电解质的需要4、运动对维生素的需要(四)药理学手段1、西药在运动中的应用2、中药在运动中的应用(五)心理学手段(六)机械和生物力学手段十七、兴奋剂与运动(一)兴奋剂概况1、竞技体育中的兴奋剂使用2、竞技体育中的反兴奋剂运动3、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的界定4、对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概念的理解5、兴奋剂的分类(二)兴奋剂问题的生理学分析1、对兴奋剂作用与效应的总体评价2、各类兴奋剂的生理药理效应、毒副作用及损伤作用十八、环境与运动(一)冷热环境1、体温的调节2、热环境与运动3、冷环境与运动(二)水环境与运动1、水环境与运动能力2、对水环境的适应(三)高原环境与运动1、高原环境与身体适应2、高原训练和运动成绩(四)大气环境与运动1、大气环境与健康2、大气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五)生物节律1、生物节律及其机制2、生物节律与运动训练十九、儿童少年与体育锻炼(一)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1、运动系统2、氧运输系统3、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4、神经系统(二)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1、基本动作的特征2、身体素质的发展(三)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1、运动定向与科学选材2、科学选材与年龄3、主要运动项目选材的生理学评价二十、女子与运动(一)女子的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1、女子生理阶段的划分2、女子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二)月经周期、妊娠与运动1、卵巢的内分泌功能2、月经周期与运动3、妊娠期与运动二十一、老年人与体育锻炼(一)衰老与老年人1、衰老的概念及老年人划分标准2、衰老的机制与抗衰老(二)老年人生理特点与健身作用1、健身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2、健身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3、健身运动对氧运输系统的影响4、健身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5、健身运动对血脂代谢的影响6、健身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7、健身运动对应激能力的影响(三)老年人的健身运动方案1、老年人健身的注意事项2、老年人健身方案二十二、残障人与体育锻炼(一)概述1、残障与残障人的概念2、引起残障的原因3、残障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特点和作用(二)残障人的分类与分级1、残障人群的分类2、残障人群的分级(三)残障人的生理特点1、视觉残障生理特点2、听觉残障生理特点3、言语残障生理特点4、智力残障生理特点5、肢体残障生理特点6、精神残障生理特点(四)残障人的康复1、现代康复功能训练的新概念2、肢体残障训练评估(五)残障人体育活动1、残障人体育是社会文明的发展的标志2、适合残障人参加的体育比赛项目3、如何组织更多的残障人参加体育活动二十三、若干疾病的体育锻炼(一)运动与高脂血症1、高脂血症概述2、运动与高脂血症(二)运动与高血压1、高血压概述2、运动与高血压(三)运动与糖尿病1、糖尿病概述2、运动与糖尿病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