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学 知识点
经济消费学知识点总结
![经济消费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d73a4a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c.png)
经济消费学知识点总结消费者理论消费者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研究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决策。
消费者理论的核心是效用理论,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商品的效用,以求达到最大化的效用或满足程度。
消费者理论主要包括消费者预算约束、效用函数和边际效用。
1. 消费者预算约束消费者预算约束是指在给定的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所面临的预算限制。
消费者预算约束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P₁X₁+P₂X₂+...+PnXn = I其中,P₁、P₂、...、Pn分别表示商品1、商品2、...、商品n的价格,X₁、X₂、...、Xn分别表示购买的商品1、商品2、...、商品n的数量,I表示消费者的收入。
预算约束表明,消费者的消费总支出不能超过收入水平。
2. 效用函数效用函数是消费者用来描述其对不同商品的效用程度的函数。
通常情况下,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U = f(X₁, X₂, ..., Xn)其中U表示总效用,X₁、X₂、...、Xn分别表示不同商品的数量。
效用函数描述了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效用程度,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根据商品的效用程度做出选择。
3.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效用。
通常情况下,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会递减。
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会考虑商品的边际效用以及商品的价格,以求达到最大化的效用。
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受到的心理影响和心理因素。
消费心理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决策有着重要影响,了解消费心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商品定价和营销策略。
1. 消费动机消费动机是指驱使消费者进行消费的内在动力或目的。
消费动机可以分为理性动机和情感动机。
理性动机主要包括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追求生活质量等,情感动机主要包括情感满足、社交需求等。
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
2. 消费态度消费态度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评价和态度。
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ad5fa72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f.png)
消费经济学1、消费的含义?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物质资料的使用和消耗。
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2、怎样理解生活消费的两重性?自然性:指人们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自然的过程。
社会性:指人们的消费活动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进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过程。
消费经济学研究消费的社会过程而非自然过程3、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消费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方式与规律。
4、消费在社会再生产循环中的功能(一)消费和生产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作用于生产、制约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归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与前提消费为生产创造基本条件(二)消费和分配分配影响消费,消费也制约着分配(三)消费和交换交换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消费对交换也有重要作用1、马克思需要阶梯理论内容:发展需要,享受需要,生存需要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消费需求上升规律的内容: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从总体上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需求上升规律。
消费需求上升规律表现在两个方面:消费需求总量的上升消费需求结构的升级:满足生存需要的资料的比重相对下降,满足享受和发展需要的资料的比重不断上升4、恩格尔定律:当家庭收入增加时,多种消费的比例会相应增加,但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将会下降。
5、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①居民收入增长滞后,制约居民总体消费能力提升。
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影响总体消费需求。
?③农村消费持续增长面临较多问题: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不足等。
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将继续制约居民消费的增长。
⑤商品供给的结构和质量引发消费需求不足。
1、什么是消费方式?如何理解消费方式的自然形式和社会形式(消费方式的概念和形式)概念: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消耗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方法和形式。
消费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消费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e4b8c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1.png)
消费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消费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消费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们在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决策。
它关注的是个体和家庭如何选择和使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欲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关键概念和理论,以帮助你复习消费经济学。
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消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它描述了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当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价格稳定。
然而,供求关系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价格变动、收入水平和市场预期等。
2.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消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会根据其边际效用来做出决策。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每单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消费者会在满足感递减的情况下,根据边际效用的变化来决定继续购买的数量。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做出某种选择时,放弃的最高价值的选择。
在消费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指当消费者选择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时,放弃购买其他商品或服务的成本。
消费者需要权衡不同选择之间的机会成本,以做出最优决策。
4. 消费者决策消费者决策是消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消费者在面临各种选择时如何做出决策。
消费者决策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偏好、收入水平、价格变动、广告宣传等。
理解消费者决策的过程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动机,从而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5.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不公平分配和环境问题等。
消费经济学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并提出政策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垄断等。
6. 消费税和补贴消费税和补贴是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之一。
消费税是对商品或服务征收的税费,而补贴则是政府向消费者提供的经济援助。
消费经济学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
![消费经济学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079c90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d.png)
科目: 消费经济学1.1. 消费者1.2. 微观消费1.3. 消费对象1.4. 消费工具1.5. 消费结构1.6. 消费1.7. 分配1.8. 交换1.9. 总供给1.10. 总需求2.1. 预算约束2.2. 正常商品2.3. 弹性2.4. 需求收入弹性2.5. 奢侈品2.6. 恩格尔曲线2.7. 预期收人2.8. 需求曲线2.9. 替代效应2.10. 吉芬商品2.11. 替代品2.12. 互补品2.13. 需求交叉弹性2.14. 需求价格弹性2.15. 效用2.16. 边际效用2.17. 消费者剩余2.18. 需求2.19. 消费流行3.l. 收人效应3.2. 替代效应3.3. 生命周期储蓄3.4.遗产动机3.5, 谨慎动机3.6. 目标储蓄3.7. 社会保障制度3.8. 社会救济3.9. 社会福利3.10. 社会保险3.11. 现收现付体系3.12. 资本市场3.13. 流动性约束3.14. 消费观念3.15. 名义利率3.16. 实际利率4.1. 金融投资4.2. 实物投资4.3. 通货膨胀4.4. 债券4.5. 公募4.6. 私募4.7、零息债券4.8. 欧洲债券4.9. 外国债券4.10. 可转换债券4.11. 可提前赎回债券4.12. 股票4.13. 优先股4.14. 普通股4.15. 基金4.16. 当期收益4.17. 持有期收益4.18. 到期收益4.19. 货币的时间价值4.20. 复利4.21. 现值计算4.22. 风险4.23. 系统风险4.24. 非系统风险4.25. 市场风险4.26. 经营风险4.27. 完全流动的资产4.28. 市场有效性5.1. 劳动供给曲线5.2. 劳动供给弹性5.3. 巾场的劳动供给曲线5.4. 劳动力参与率5.5. 人力资本6.1. 消费信贷6.2. 间接贷款6.3. 居民住宅抵押贷款6.4. 信用卡贷款6.5. 资产流动性风险6.6. 利率风险6.7. 借款人的信用风险6.8. 利息收人6.9. 贷款手续费收人6.10. 个人信用制度6.11. 个人信用7.1. 消费函数7.2. 相对收人假定7.3. 消费结构7.4. 宏观消费结构7.5.微观消费结构7.6. 合理的消费结构8.1. 投资乘数8.2. 消费率8.3. 可持续发展8.4. 同步型消费8.5. 早熟型消费8.6. 滞后型消费9.1. 消费政策9.2. 通货紧缩9.3. 适度消费9.4. 消费膨胀9.5. 消费不足9.6. 消费失衡9.7. 消费规模9.8. 消费需求不足10.1. 消费结构10.2. 宏观消费结构10.3. 微观消费结构10.4. 合理的消费结构10.5. 消费支出结构10.6. 产业结构11.1. 消费方式11.2. 个人消费11.3. 集体消费11.4. 家庭消费方式11.5. 社会消费方式11.6. 消费品的商品化11.7. 劳务的商品化11.8. 消费服务社会化12.1.消费者权益12.2. 消费者运动12.3. 压力集团12.4. 消费决策可诱导性12.5.消费购买力实现12.6. 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名词解释题答案1.1. 消费者是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aec1926c783e0912a2162af5.png)
名词解释1、绿色消费:以保护生态需要为出发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2、闲暇消费:人们在工作时间之余,在闲暇时间里,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的进行享受和发展的活动3、消费者行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物质和文化消费的需要,根据自身收入条件,取得消费资料并进行消费的行为的总和4、消费水平:狭义的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广义的指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5、消费方式: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定生产关系条件下,消费者与消费资料相结合以实现需要满足的方法和形式,是消费的自然形式和消费的社会形式的有机统一6、消费结构: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7、消费环境:影响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各种因素,具有外在性和客观性的特点8、消费信贷:金融机构向家庭提供的以刺激消费,提高个人或家庭消费能力为直接目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服务费用的贷款简答和分析题1、家庭消费的基本特征:第一,家庭消费资料的纯粹私人性;第二,家庭消费活动的完全自主性;第三,家庭消费过程的复杂多样性;第四,家庭消费场所的随和自在性;第五,家庭消费利益的高度相容性;第六,家庭消费满足与人力生产的直接统一性2、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第一:经济因素(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品价格,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第二:非经济因素(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消费环境,制度变迁)3、绿色消费的5R原则:第一: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第二:绿色消费,环保选购;第三:重复使用,多次利用;第四:垃圾分类,循环回收;第五:救助物种,保护自然4、消费者行为的类型:第一:依据消费者购买目标的选定程度划分(全确定型,半确定型,不确定型)第二:依据消费者的购买态度与要求划分(习惯型,理智型,价格型,冲动型,感情型,疑虑型,随意型)第三:依据购买中消费者的介入程度和品牌差异的程度划分(复杂的购买行为,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寻求多样性的购买行为,习惯性的购买行为)第四:依据消费者购买中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划分(常规反应行为类型,有限解决问题类型,广泛解决问题类型)5、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偿权,结社权,受教育权,监督权6、消费需求的分类:第一:起源上分自然性与社会性消费需求;第二:对象上分物质,精神文化,生态需要;第三:途径上分个人与公共消费需求;第四:层次上分生存,发展,享受需要7、马斯洛需求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经济消费的知识点总结
![经济消费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ddd715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0.png)
经济消费的知识点总结一、消费的概念和类型1.1 消费的概念消费是指个人或家庭购买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身需求和欲望的行为。
消费不仅包括基本的生活消费,还包括娱乐消费、文化消费、教育消费等各种形式。
1.2 消费的类型在经济学中,消费分为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
个人消费是指个人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来满足个人生活的需要,而社会消费是指政府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的支出。
二、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意义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消费的增加可以刺激生产和就业,推动经济增长。
消费者的购买力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人消费,生产的商品和服务就无法销售,生产就会停滞,企业也会因此陷入困境。
2.2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消费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过度的消费也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因此,合理的消费是经济平稳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消费与个人理财3.1 消费与个人收入的关系个人的消费水平是由其收入水平决定的。
一般情况下,收入高的人群更容易产生高水平的消费。
然而,个人消费也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如家庭结构、文化背景、风险承受能力等。
3.2 消费与个人储蓄个人储蓄是为了未来的消费而进行的资金积累。
合理的储蓄可以帮助个人应对突发事件,并为未来的消费和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3.3 消费与个人投资个人投资是为了获取未来收益而进行的资金配置。
投资包括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教育培训等。
在进行个人消费时,需要考虑个人投资的收益以及对个人财务状况的影响。
四、消费与生产4.1 消费和生产的关系消费和生产是经济运行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生产提供了消费的物质基础,而消费则为生产提供了市场和需求。
两者的协调发展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4.2 消费对生产的影响消费需求的改变会影响生产结构和产业布局。
消费对生产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经济结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往往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整,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消费需求。
00183消费经济学重点
![00183消费经济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593bc3b4afe04a1b171deb2.png)
00183消费经济学重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总量及其变化;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单个市场或单个消费者的经济活动。
?宏观消费问题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他的观点是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
其思想后来被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继承。
?法国古典经济学魁奈和西斯蒙。
魁奈是重农学派代表,西斯蒙是法国小资产阶级代表。
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消费者,是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消费者行为的层次:1、消费者资源的初次分配选择;2、消费者资源的再分配;3、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
?消费者的行为特征:1、效用最大化原则;2、习惯性;3、不可逆性;4、示范性;5、复杂性。
?效用最大化原则是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准则。
?效用,消费者通过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满足。
?效用最大化,消费者通过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
?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
?习惯性,指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
?不可逆性,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
第二章消费者的消费决策第一节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究对象?追求效用最大化是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两个基本要素:1、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2、最大化目标。
消费经济学名词解释以及简答题
![消费经济学名词解释以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939a105d77232f60dccca105.png)
不可逆性:是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的收入水平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影响。
预算约束:是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在公民患病,年老,遇到意外事故的情况下,对公民受到的损失或生活处境的困难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的一种制度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物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经营风险:是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对未来预期出现偏差,导致决策不当,操作失误,从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持有期收益:是指购买某特定资产一段时间后通过出售所获得的资本增值,即购买价格与出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或培训转化在人身上的各种技能。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消费信贷: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刺激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用居民未来收入做担保,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以特定消费目的为对象的贷款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早熟型消费:是指消费方式超越了本国经济增长所处的阶段滞后型消费:是指消费水平的提高长期落后于生产发展消费政策: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有关消费发展的各种方针,制度及相关措施的总和,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支出结构:是指消费者通过货币支出反映的消费结构。
恩格尔定律:是指食品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的规律消费方式:是指消费需求满足的方式,或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的结合方式消费者主权:是指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中,消费者是起支配作用的一方,生产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和偏好来安排生产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实际支付的货币量指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里上所获得的收益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动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增加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将市场中所以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相加而得到的,即把每一工资水平下,每个人期望的小时数相加名义利率:是指包括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利率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劳务)的一系列生活消费活动过程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得到的利益恩格尔曲线:是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和某种商品均衡购买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债券:是指政府,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其借款承担还本付息义务所开具的凭证,用以表明彼此间的债务,债券关系个人贷款的利率弹性:是指贷款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即利率的变化对贷款规模增减的影响程度合理地消费结构: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发展阶段特点和资源状况的消费结构公共消费:是指在社会范围内实现的消费活动可转换债券:是指债券持有人按照规定的转股价格,在一定时期内将债券转换成固定数量的发行公司的股票的权利到期收益:是指当期利率和持有收益之和利率风险:是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比例关系替代效应:是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其需求,而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用该商品来替代别的商品来满足需求当期收益:是指持有该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利息(股息或租金等)收入间接贷款:是指销售商以分期付款的方式销售商品,银行向销售商购买分期付款合同,即向销售商提供资金,由消费者分期付款归还银行贷款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初始资金之间的比例,若注入的资金是用于投资,这个比例就叫做投资乘数个人信用制度:是指社会对个人信用关系的发展,个人信用历史记录的建立以及个人信用的调查,分析与评估所做的一系列制度性安排个人消费:是指在消费者个人及家庭范围内实现的消费活动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映程度收入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劳动供给弹性:是指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对工资变化的反应程度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交易的需要量而导致的基金:又称投资基金,是指专门的投资机构通过发行受益凭证或入股凭证,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交由各种专家进行经营管理的投资工具正常商品:是指消费量随人们的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股票:是指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和分红的一种有价证券消费者:是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可以是单个人,也可以是家庭,还可以是一定的团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或效用增量趋于递减需求交叉弹性:是指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和偏好都保持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只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论述收入水平提高对储蓄的影响;①收入水平的增加会促使储蓄的增加②投资渠道狭窄单一,从反面促使人们储蓄的增加③过高的消费门槛客观上增强了人们的储蓄倾向④居民储蓄率及储蓄余额的变化从客观上证实了收入对储蓄的促进作用简答金融投资的特点;①消费者让渡的是货币资金的使用权②在这三种投资类型中,金融投资的流动性最强③金融投资是为实物投资提供资金;简述妇女收入越高,家庭规模越小的原因;答:第一种看法,母亲工资较高时,家庭会决定少要一些孩子;第二种看法,家庭规模越大的妇女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务上,在工作上的精力较少;第三种看法,存在一些其它因素,如教育既导致了高工资,也导致了家庭的小规模简述发展消费信贷对个人消费的影响;答:发展消费信贷对个人消费的影响,首先,消费信贷会提高消费者的即期消费水平,其次,消费信贷还会降低人们的储蓄行为;发展消费信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增加消费需求增加了社会总需求,能带动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简述税收调节对消费政策所起的作用;①促进某些产品业的发展、②限制或促进某些产的进出口目的③鼓励消费的作用、④防止出现收入差距的过大17.论述抑制消费需求、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①紧缩性的财政政策②紧缩性的货币政策③紧缩性的收入政策④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18.通货紧缩:是指社会物价总水平持续地疲软乃至下跌的态势;19.论述刺激需求、治理通货紧缩的宏观政策;①扩张性财政政策②扩张性货币政策③国债政策简答消费方式的两层含义及其内在联系;①消费的技术方式、②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从消费需求满足的角度来看,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是前提,消费的技术方式涉及的则是需求满足的具体过程;从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来看,消费方式的两个方面都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论述自给性消费与商品性消费的变化趋势;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自给性消费比重将逐渐降低,商品性消费的比重将逐渐上升;①消费品的商品化。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eb3bf3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3.png)
0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资料第一讲绪论消费经济学是研究消费的经济学,因此,要弄清什么是消费经济学,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消费。
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是指满足需要的行为,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因此,广义的消费包括两个部分,即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1)生产消费:生产过程发生的各种生产资料及劳动者体力、脑力的消耗,显然,生产消费属于生产行为或生产过程本身,包含在生产之中,属于中间消费。
(2)生活消费: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的使用与消耗,由于产品经过生活消费,其使用价值就消失了,因此,他属于最终消费。
狭义的消费,指的就是生活消费。
同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样,任何消费过程也包含三个要素:消费者:即人,是消费的主体,人只有在消费中才能称之为现实的消费者。
消费对象:指被消费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消费工具:指将消费者和消费对象结合起来的媒介物,又称之为消费手段。
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构成消费资料,是消费的客体。
消费主体对消费客体发生作用的力量或能力,也就是消费者消费各种消费资料的力量或者能力,我们称之为消费力,通俗点讲,消费力就是指居民购买各种消费品和劳务的支付能力。
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消费力反映了消费者需要得到满足的可能性。
消费的两重属性自然过程属性——自然属性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作用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商品用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自然属性所满足的是人们的生存性和功能性需要,比如人们对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因此,消费的自然属性是生理学、营养学、商品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
社会过程属性——社会属性是指消费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行为,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之月下,在人们相互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与过程。
消费的社会属性,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消费主体的社会性:消费主体不是孤立的,抽象的个人,而是处在某种关系中的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消费的社会性。
消费观念的社会性:不同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制约着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群体、阶层和名族经常有不同的消费观念。
消费经济学 知识点
![消费经济学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919dc343968011ca300912a.png)
第一章1马克思关于“生产决定消费”的论述有哪些生产为消费创造作为外在对象的材料,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生产的发展速度决定消费的提高速度,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和结构,生产创造着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对消费对象的需要2马克思关于“消费对生产具有积极的反作用”的论述有哪些?生产归根到底是要以消费为转移,要以消费为最终归宿的。
消费不仅为生产过程提供生产者主体,还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创造出新的需要,并且消费作为生产的目的和归宿,关系到社会产品的最终实现。
3消费者行为的5个特征是什么效用最大化,习惯性,不可逆性,示范性,复杂性第二章1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的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2价格变动对预算约束的影响当商品的价格上涨时,预算线将朝着靠向原点的方向移动,表明消费者消费的商品的数量相应减少。
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预算线将朝着远离原点的方向移动,表明消费者消费的商品的数量相应增加。
3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4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几何图形5替代品指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及两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6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减少,及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7效用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8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9消费者剩余致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10联系实际,试述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因素消费者的收入。
消费者的收入对消费决策有重要的影响,收入越高,对奢侈品的消费量也会越高。
商品价格。
由于商品的替代性以及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的不同,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可能会选择相近的替代品或者不消费该类产品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
(财务知识)消费经济学最全版
![(财务知识)消费经济学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f0846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b.png)
(财务知识)消费经济学最全版(财务知识)消费经济学第壹章绪论1.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壹门经济学;2.微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3.单个消费者或者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入被称为消费决策问题;4.宏观消费问题的研究基础是微观消费问题;5.研究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6.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是威廉配第;7.魁奈是法国古典经济学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8.西斯蒙第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9.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10.19世纪中期以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是庸俗经济学;11.马歇尔的消费学说是需求理论;12.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壹次经济危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13.凯恩斯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要理论;14.最早建立消费函数理论的是凯恩斯;15.大多数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效用最大化原则;16.我们通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17.消费行为的绝对特征是复杂性;18.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19.从宏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可分为:社会消费活动、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总消费支出的增减;20.从微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主要包括:消费者动机、消费行为和消费者心理;21.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分为消费需求和总需求、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消费和经济增长等问题;22.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消费者的储蓄决策、消费者的投资决策、消费信贷等;23.宏观消费和微观消费的关系;答:首先,微观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
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24.威廉配弟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分析,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25.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继承了配弟的思想,亚当斯密指出人们有俩种欲望,壹是当下享乐的欲望,二是改良自身的状况;26.作为贵族僧侣阶级代表的马尔萨斯,试图论证社会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27.消费者: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28.消费者行为包含的层次有:①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②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③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29.消费者行为的特征:①效用最大化原则、②习惯性、③不可逆性、④示范性、⑤复杂性;30.不可逆性: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31.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习惯的影响,仍受周围人的影响;第二章消费者的消费决策1.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追求效用最大化;2.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包括:最大化目标、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3.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4.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最根本因素;5.正常商品: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称为正常商品;6.弹性这个概念就相对变化而言的,它和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量单位无关;7.需求收入弹性:指在壹定时期内某壹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映程度;8.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和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收入弹性的符号能够用来区分商品是正常仍是低档商品;9.对于正常商品而言,若需求弹性大于1则是奢侈品,小于1则是生活必需品;10.恩格尔曲线;它是消费者的收入和某壹商品均衡购买量之间的关系曲线;11.预期收入能调节消费者在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12.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其需求,而当价格下降时,用该商品来替代别的商品来满足需求;13.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是相同的,它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14.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大多数低档商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15.吉芬商品:某种商品,当其价格上升或下降时,市场需求量也随之上升或下降。
初中经济消费知识点归纳
![初中经济消费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7fbbe6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3.png)
初中经济消费知识点归纳消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消费涉及到个人和家庭如何选择和购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通过理解初中经济消费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我们的财务,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
本文将对初中经济消费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知识点一: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消费者,我们享有一系列的权益,如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和投诉权等。
有关部门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我们作为消费者应当了解并维护自己的权益,遇到问题时可以主动寻求帮助并提出合理的投诉。
知识点二:消费者价格意识消费者价格意识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价格的敏感程度。
价格是消费者选择和购买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购买商品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价格和性价比来做出最佳选择。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市场价格的波动和涨跌,以便在合适的时机购买。
知识点三:消费者理性消费理性消费是指在满足正常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消费,并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合理评估和选择。
理性消费需要我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消费。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预算、制订购物清单和避免冲动购物等方式来实现理性消费。
知识点四:消费者信用管理信用管理是指消费者通过合理利用信用资源,实现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的管理方式。
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信用卡、了解信用卡使用规则等途径来获得个人信用额度。
然而,消费者应当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按时还款避免逾期,以维护自己的信用和信誉。
同时,我们还应警惕个人信息泄露和身份盗用的风险,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意识。
知识点五:商家营销策略商家营销策略是指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而采取的一系列宣传和促销手段。
商家常用的营销策略包括广告宣传、促销活动、产品包装和品牌形象等。
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具备辨别商家营销策略的能力,以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和误导。
消费的知识点总结
![消费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a27eb3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8.png)
消费的知识点总结一、消费的定义消费是指个人、家庭或团体在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过程中花费金钱或其他资源的行为。
在经济学中,消费是指个人或家庭购买货物和服务以满足其需求的行为,是全国经济活动的核心环节。
二、消费类型1. 根据消费对象的不同,消费可以分为生活消费和非生活消费。
2. 根据消费目的的不同,消费可以分为基本消费和附加消费。
3. 根据时间的不同,消费可以分为现时消费和未来消费。
4. 根据购买频率不同,消费可以分为一次性消费和再购买式消费。
5. 根据消费者的不同,消费还可以分为个人消费和集体消费。
三、消费心理1. 美学因素:包括产品的外观、包装、颜色、图案等,美感是一种内在需求,提高产品的美观性可以增加消费者购买的兴趣。
2. 实用性:产品的实用性是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首要原因,产品的实用性越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就越强烈。
3. 价格因素:价格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最为关注的一个因素,消费者通常会根据所需产品的价格、性能等多方面对比后作出购买决定。
4. 社会关系: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亲朋好友的建议和评价、社会风气等。
5. 自我表达和自我认同:消费也是一种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方式,很多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身份认同等进行购买决策。
四、消费行为1. 决策过程: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通常会经历需求的产生、信息搜集、评价比较、购买决策、购买过程和购后行为等多个环节。
2. 购买行为:包括购买力、购物习惯、购买品位、购物地点等多个方面。
3. 购买动机:包括满足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社会认同等。
五、消费影响因素1. 个人因素:包括收入水平、消费观念、家庭状况、文化程度等。
2.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风气、媒体宣传、朋友圈影响等。
3. 经济因素:包括物价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
4. 产品因素:包括产品质量、功能性、价格、品牌等。
六、消费的意义1. 促进经济增长: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消费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课件
![消费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121e6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b.png)
六、消费需要与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表现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紧密衔接,平衡协调,使生产不断增长,消费水平不
断提高。而消费是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第一个循环)
↓
产生新的需要
↓
生产→分配… (第二个循环)
通过消费使需要得到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而 新的需要,又会推动生产不断发展,使国民经济进 行新的循环。
1978 2001 2005 2009
城镇居民人均可 343.4 6859.6 10493 17174.7 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元)
城镇居民人均消 费支出(元)
农民人均消费支 出(元)
133.6 311.2 116.1
2366.4 5309 1741.1
3254.9 5153.2 7942.9 12264.6 2555.4 3993.5
1、关于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的理论 2、关于消费环境的理论 3、关于消费水平的理论 4、关于消费结构的理论 5、关于消费方式的理论 6、关于劳务消费的理论 7、关于消费市场的理论 8、关于消费信贷的理论 9、关于消费者心理与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10、关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消费教育的理论 11、关于消费调控和引导的理论
2、从消费内容的体系来看, 消费体系主要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
方式,这三者都反映生产关系。 消费水平反映不同的生产关系的状况; 消费结构也明显地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说:“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 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 肉来解除的饥饿。” 如何理解? 消费方式反映人们在消费过程的相互关系,也
(二)消费需要的分类 1、根据消费需要的起源来划分, 分为自然性消费需要和社会性消费 需要 2、根据消费需要的对象来划分, 分为物质需要、精神文化需要和生 态需要
消费经济学考点
![消费经济学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5107173427284b73f2425072.png)
一、名词解释1、消费需要:消费需要是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产生的一种获得各种消费资料和服务的内在欲望和意愿。
2、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需求和欲望。
3、消费环境:是消费者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对消费者有一定影响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
4、消费水平: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水平一般指狭义的消费水平,它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
他可以用实物表现,也可以用货币表现。
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
5、消费结构: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种类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就是消费结构。
6、消费方式: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定生产关系条件下,消费者与消费资料相结合以实现需要满足的方法和形式,是消费的自然形式与消费的社会形式的有机统一。
7、消费者行为: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物质和文化消费的需要,根据自身收入条件,取得消费资料并进行消费的行为的总和。
8、消费市场:是指个人或家庭为满足生活需求而购买和使用商品、服务的市场。
9、消费热点:是一定时期内消费需求或者购买力投放比较集中于某种消费品或服务,人们对这种消费品或服务的追求出现的一种热潮。
10、医疗消费:是指城乡居民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时,由个人和保险机构支付给医疗机构的费用,它反映居民有支付能力的医疗需求。
11、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
二、简答1、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我国扩大内需,是否应着力发挥消费启动的作用?答: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消费直接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第二,消费是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第三,消费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
2、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消费领域的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消费经济学复习要点
![消费经济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3b40e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b.png)
消费经济学复习要点名词解释1.消费需求上升规律:消费需求上升规律是指人们的消费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从总体上呈现出逐步上升的变化趋势,表现为需求总量的上升和需求结构的升级,表现为消费需要、消费需求层次的不断上升。
2.最低消费水平:最低消费水平,也有人称之为贫困线。
也就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产品(消费品)的最低数量是什么。
为了维持最低生活,应该有一定的生存资料。
3.消费结构:人们的消费,总要以一定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下同)为对象,人们要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就要消费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就是消费结构。
4.绿色营销: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从市场调查、产品开发与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均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商品和服务,通过营销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保护及改善,确保消费者使用产品的安全、卫生、方便,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
5.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益,特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权益,是消费者的权利和利益两方面的有机统一体,反映了消费者与生产者、经营者之间特定的物质利益关系。
6.消费市场:从“需求总和”的角度看,消费市场是指个人或家庭为满足生活需求而购买和使用商品、劳务的市场。
消费市场是连接消费品供给和消费品需求,实现消费者消费的桥梁。
7.消费质量:任何消费活动,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
消费质量就是反映三者的结合中所产生的消费的质的规定性,反映消费者需要的满足程度。
三者质量高,结合得较好,消费质量就较高;否则,消费质量就较低。
8. 闲暇消费:是人们在工作时间之余,在闲暇时间里,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爱好,自由地进行享受和发展的活动。
《消费经济学》重点概念
![《消费经济学》重点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307191c6d0d233d4b04e6936.png)
《消费经济学》各章基本概念汇总第一章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生产消费是通过消耗生产资料(包括原材料及辅助材料)而生产出新产品的过程,它是直接与生产合而为一的。
2.生活消费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原来意义上的消费”,是人们每天消费已生产出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消费)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消费行为,它直接与劳动力再生产相联系。
3.消费关系消费关系是生产关系一个重要方面。
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消费领域的经济关系。
4.消费力消费力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对消费资料(包括劳务)进行消费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购买力,而且还应该包括人的知识和才能。
第二章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1.消费需要消费需要是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产生的一种获得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或服务)的内在欲望和意愿,是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自然性需要所谓自然性需要是指人们为维持机体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本能需要,主要是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
3.社会性需要所谓社会性需要是指人们为了丰富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往、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消费需要。
4.物质需要物质需要,是通过消费品的使用价值而得到满足的需要,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方面如对食品、衣服、鞋帽、家具、家用电器等物品的需要。
物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最直接的需要,也是其它社会需要的基础。
5.精神文化需要精神文化需要,既包括主体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智力资源的需要,又包括进行各种各样的创造消费活动的才能和对文化成果的享用。
例如,对于文化艺术、对于人类积累的科学知识的需要、对美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等,都属于精神文化需要的范畴。
随着科技、文教的不断进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化需要越来越重要。
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是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6.生态消费需要生态消费需要,是对生态环境的消费,同时指消费的内容和方式符合生态系统的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消费经济学第一章
![消费经济学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3967b4b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c.png)
目录
• 消费经济学概述 • 消费者行为理论 • 消费需求与市场分析 • 消费经济学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01
消费经济学概述
消费经济学的定义
消费经济学是研究消费者行为、需求 和偏好的学科,它探讨消费者如何做 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经济 活动和整体经济。
消费经济学主要关注消费者行为背后 的动机、影响因素和决策过程,以及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供需关系、经济发 展和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发展历程
传统消费理论
传统消费理论以恩格尔系数为主 要依据,认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和消费水平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新古典消费理论
新古典消费理论以凯恩斯消费函 数为基础,引入了边际消费倾向、 收入水平和利率等因素,对消费 者的消费行为进行定量分析。
现代消费理论
现代消费理论以弗里德曼的持久 收入假说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 期假说为代表,强调消费者的长 期规划和预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践和案例
实践经验
在实践中,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如建立投诉机制、 加强市场监管、开展宣传教育等。
典型案例
同时,我国也处理了一些涉及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如“三鹿奶粉事件”、 “假疫苗事件”等,这些案例的处理对于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 动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实证研究
数据收集
01
实证研究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消费者调查数据、市场销
售数据、经济统计数据等。
数据分析
02
数据分析是实证研究的关键环节,包括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
因子分析等方法。
结果解释
03
实证研究的结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释和应用,为企业和
经济消费知识点总结
![经济消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baec28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c.png)
经济消费知识点总结在现代社会,经济消费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济消费知识的掌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消费知识和个人理财的角度进行总结。
一、宏观经济消费知识点1.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了国家的生产能力和消费水平。
GDP的增长意味着经济繁荣,而GDP的下降则意味着经济衰退。
2. 消费支出消费支出是指个人、家庭和企业用于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
消费支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产业链的运转。
较高的消费支出意味着经济活力强劲,而较低的消费支出则可能导致经济下行。
3.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水平上升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能导致人们购买力下降,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通货膨胀的把控至关重要。
4. 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是反映消费者对经济前景及其对自身财务状况的信心程度的指标。
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提高意味着消费意愿增强,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
而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下降可能造成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进而影响消费行为和经济增长。
5.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其目的是控制通货膨胀率,维持货币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影响消费和投资行为,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6. 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指国家或地区内部各个经济主体获取收入的比例和分布情况。
公平的收入分配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稳定,也能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拉动经济增长。
因此,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对于经济的健康增长至关重要。
二、个人理财知识点1. 消费规划消费规划是对个人未来支出的规划和安排。
通过合理的消费规划,个人可以更好地控制支出,避免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马克思关于“生产决定消费”的论述有哪些生产为消费创造作为外在对象的材料,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生产的发展速度决定消费的提高速度,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和结构,生产创造着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对消费对象的需要2马克思关于“消费对生产具有积极的反作用”的论述有哪些?生产归根到底是要以消费为转移,要以消费为最终归宿的。
消费不仅为生产过程提供生产者主体,还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创造出新的需要,并且消费作为生产的目的和归宿,关系到社会产品的最终实现。
3消费者行为的5个特征是什么效用最大化,习惯性,不可逆性,示范性,复杂性第二章1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的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2价格变动对预算约束的影响当商品的价格上涨时,预算线将朝着靠向原点的方向移动,表明消费者消费的商品的数量相应减少。
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预算线将朝着远离原点的方向移动,表明消费者消费的商品的数量相应增加。
3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4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几何图形5替代品指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及两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6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减少,及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7效用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8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9消费者剩余致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10联系实际,试述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因素消费者的收入。
消费者的收入对消费决策有重要的影响,收入越高,对奢侈品的消费量也会越高。
商品价格。
由于商品的替代性以及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的不同,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可能会选择相近的替代品或者不消费该类产品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
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因而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上都表现出不同。
社会文化因素。
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这个社会所形成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环境必然会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心理因素。
受不同心理因素支配,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市场发育程度。
市场发育程度高,可以降低人们的购物成本,为消费支出的顺利实现提供便利,从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
11社会阶层对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同的消费阶层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因而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上都表现出不同。
一个社会的阶层构成将对宏观消费产生影响。
比如,高收入的人具有较高的储蓄倾向,低收入的人则有较高的消费倾向。
改变社会收入的分配状况,将会改变社会总的消费、储蓄倾向。
在我国实行改革以后,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人们生活方式出现差异,社会阶层这种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逐渐显现。
较高的阶层的消费方式对较低的阶层的消费方式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这种示范作用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在某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可能造成社会上很普遍的消费攀比。
比如社会由收入均等化向收入拉开差距过度时,人们在心理上很可能不适应这种变化,而通过消费的攀比达到平衡。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我们80年代耐用消费品的排浪式消费进行解释。
12比较分析不同文化背景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有哪些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消费观念。
这一点最明显的表现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上。
一般来说,西方文化中比较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个人主义;而东方文化更注重社会价值,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要建立在符合社会利益的基础之上。
这种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表现在消费上,就是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在消费上突出个性,别人对他人的消费关心程度较低;而在大多设东方国家,在消费上从众的心理很普遍,群体对消费的影响加大。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风俗和消费习惯。
比如,中国人非常注重春节,从元旦到春节这段时间形成一个消费旺季;而西方人比较重视圣诞节,从圣诞节到元旦这段时间形成消费旺季。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因而消费方式也有所不同。
比如在发达国家,由于生化节奏加快,人们购物次数减少,一些新型的商业组织形式应运而生;人们在外就餐的次数增加;对家务劳动的社会要求提高,等等第三章1一种物品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可以分为哪两种效应收入效应是指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替代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2简述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个人在比工作年数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储蓄和消费行为的,人们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为目标,把储蓄看成是为年老时的消费所做的准备。
生命周期理论预测人们在他们的收入相对于终身平均收入较高时储蓄较多,而在其收入相对于终身平均收入较低时进行负储蓄。
2简述生命周期理论的关键思想消费计划的制定通过在高收入时期储蓄而在低收入时期负储蓄,以实现平滑的或均匀的消费跨时期配置。
更具有普通意义的事,生命周期理论预测人们在他们的低收入相对于终身平均收入较高时储蓄较多,而在其收入相对于终身平均收入较低时进行负储蓄。
3目标函数的内涵是指人们为了一些特定的目标,诸如支付购买住宅的现金、或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而进行的储蓄。
4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社会救济;对丧失劳动能力或特殊情况下无生活来源(如洪灾、地震等)的社会成员无偿、直接发放救急钱物。
社会福利;国家或社会组织为特定对象,如老人、孤儿、伤残人一直本单位职工,提供生活机构及服务设施,如养老院、孤儿院、儿童村、康复中心、福利工厂、体育场、文化馆、妇幼保健院等。
社会保险;由国家立法加以保证,由企业、个人、政府三方或其中的一方或两方出资形成基金,根据保险的原则,在被保险人(劳动者)因疾病、年老、伤残等较少或中断收入时,对其进行经济补偿,以分担其损失,如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疾病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我国社会保险也称劳动保险。
5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建立在以下前提之上的社会保障体系:如果工作人数超过退休人数的数量足够大,那么,对当前的工作征收相对低的税应能够直接为现在退休的人员提供数量可观的收入。
6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储蓄产生的影响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会影响人们退休前后的消费数量。
由于现收现付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影响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消费者的消费也不会受到影响,以消费者在有工作时和退休时所选择的消费数量和过去完全一样。
7名义利率是指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利率。
8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是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扣除。
第四章1简述金融投资的特点在进行金融投资时,消费者让渡的是货币资金的使用权;在这三者投资类型中,金融投资的流动性最强;金融投资是为实物投资提供资金,而不是直接参与生产。
2实物投资的特点有哪些流动性低;有形资产基本上不受膨胀的影响,因而实物投资具有保值功能。
3简述消费者可以选择的常见的投资方式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住宅投资;教育投资。
4债券是指政府、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其借款承担还本付息义务所开具的凭证,用以表明彼此间的债务、债权关系。
5简述投资基金的优缺点优点;规模经济,投资分散,降低风险;具有专业管理效果。
缺点;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存在管理风险。
6收益的计算方式根据收益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三种?当期收益;指持有该资产字啊一定的时间内的利息(股息或租金等)收入。
当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当期收益率=利息|购买价格。
持有期收益;只购买某特定资产一段时间后通过出售所获得的资本增值,及购买价格与出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持有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持有其收益率=(出售价格-购买价格)|购买价格。
到期收益;指当期收益和持有期收益之和。
计算公式为:到期收益率=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利息+出售价格-购买价格)|购买价格7简述消费者购买住宅投资的主要动机消费需求‘即购房是为了住房。
保值需求,即把添置房产作为保值或资产持有的手段。
投机需求,即购房是为了出租、抵押、转卖,从中获得盈利。
8风险溢价;投资者对于其承担的风险,要求有一定的额外收益作为补偿。
这种额外的补偿是指超过货币的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报酬,即称之为风险溢价或风险价值。
9市场的有效性;是指价格能够反映资产特性的程度第五章1画图并解释一般意义上的个人劳动供给曲线的特征如下图,表示的是一条典型的向后弯曲的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当工资从W0上升到W1时,工作时数随工资的增加而增加。
但当工资上升到W1后,工资的增加将造成劳动供给的下降。
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来说,W1点是不同的。
至于某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会在什么样的工资水平下向后弯曲,取决于每个消费者的偏好。
但每一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最终都将为负斜率,即向后弯曲,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不管他对物品有多么强烈的偏好,一定会有某一个较高的工资水平,在这时他可能比现在工作少些,但仍能以奢华的方式消费。
2劳动供给弹性是指某一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对工资变化的反应程度,它等于劳动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与工资变化的百分比之比。
第六章1简述银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方式当资金来源一种短期为主时,控制中长信贷的比例,以使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相匹配;以住宅抵押贷款为主要业务的银行应当大力吸收中长期存款,比如将贷款与存款挂钩等,以使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相匹配;当长期资产比例过高时,通过二级市场将其出售给其他商业银行或出售给投资银行及政府机构等用于发行抵押贷款证劵。
2简述发展消费信贷对消费者个人的影响消费信贷会提高消费者的即期消费水平;消费信贷还会影响人们的储蓄行为,具有降低储蓄的作用;在获得消费信贷以后,每月的收入要扣除贷款的还本付息额,降低了当前的可支配收入因而会降低自由储蓄额。
3消费信贷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融资机构以刺激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用居民未来收入作担保,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以特定消费目的为对象的贷款。
第七章1消费函数主要揭示收入与消费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对总量消费状况的描述。
2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3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4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5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6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公式中包含了那些含义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的函数,短期内的消费倾向基本稳定。
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支出也会增长,但收入的增量不是全部用于消费,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随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7简述影响消费倾向的客观因素工资单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