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学会求知作为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内涵与意义解读
![学会求知作为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内涵与意义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f5d3c0c5727a5e9856a6141.png)
学会求知作为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内涵与意义解读一、关于“学习”的各种界定我们可以对“学习”做出各种不同的界定。
例如,学习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行为、过程或经历”;又如,学习指“一种协同活动,这种活动能够促进个人、团体、组织或社会获得并有效应用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与意愿,使之走向成熟,并成功地适应变革,应对挑战……学习是可持续的;对于人以及服务于人的机构来说,学习是一个终身的、可更新的过程”(Wills,2008)。
同时,个人、组织和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价值。
对个人来说,学习在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身体、智力、道德和社会性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组织和机构来说,学习能够提高其革新能力,更好地应对越来越相互依存的世界的各种变革要求。
从社会这一更大层面来说,学习是一种建设对于知识经济来说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人力资本的长期的投资。
从根本上说,学习是一种赋权于人们去追求更深刻更和谐的人类发展方式、迈向21世纪学习社会的工具(Delors,1996)。
最近几十年来,人们坚定地认为,学习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源泉”。
二、不断变化的环境与学习的本质教育方面的重要变革之一是人们从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移,将学习者置于学习过程的中心。
这一转移赋予课程开发、教师角色、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的使用以许多新的意义。
过去20年中,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正在“使人们对于学习的态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特别表现在课程、教学和评价的更加个性化的实现,以及对于教育中跨学科性质的试验当中”(IB World,2007:10)。
用加德纳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任何值得教的知识都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教。
认为只有一种方式教则表明你的理解是有局限性的。
”这一观点同样可以应用于对于学习的认识:可以有多元的方式学会求知,可以有多元的途径通向优质学习。
每个人都具有学习的能力和潜能。
在一个信息遍及的社会,特别是在一个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在教室环境中从老师那里获得信息和事实性知识,教师也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权威。
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内容
![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1213c7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f.png)
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内容教育的四大支柱包括:学会求知:即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和获取知识的方法。
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掌握完成任务和应对挑战的技能。
学会共处:即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建立良好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学会生存:即学会关注身心健康、适应环境变化,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这四大支柱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
通过培养学生的四大支柱,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除了上述提到的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内容,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背景、意义和实施方法:背景:教育的四大支柱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初提出的,旨在应对全球化、科技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这四大支柱强调了教育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综合作用,以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意义:教育的四大支柱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它强调了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它突出了教育的终身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最后,它强调了教育的关联性,要求教育要与家庭、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互关联,形成教育合力。
实施方法:为了实施教育的四大支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将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融入课程中,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纳入评价范围,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
总之,教育的四大支柱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综合性课程、多种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和科学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推进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实施。
思修辨析题和材料题
![思修辨析题和材料题](https://img.taocdn.com/s3/m/7dd7183ab90d6c85ec3ac6d7.png)
一、1、有人认为,互联网是个虚拟空间,没有人会把它当成现实,因此没有必要讲诚信。
1错;(2分)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交流、经济等各方面都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成为公共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场所;(2分)互联网的确是一个虚拟空间,但它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使用它的则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体;(1分)在网络生活中不讲诚信等也会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危害;(1分)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也需要提倡诚信等网络道德。
(1分)2、道德的本质就是一种文明程度的反映,因此,它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答:错(2分);道德本质上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2分)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1分)其次,社会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着道德的主要原则和规范;(1分)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须引起道德的变化。
3、竞争与合作从本质上讲是对立的。
答:错(2分)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1分)从本质上看,二者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1分)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1分)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在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答:对。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论断,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将大大加快,从而必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更多的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实践证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我国人民的思想将进一步解放,精神文明建设将逐步向前推进。
思修主观题
![思修主观题](https://img.taocdn.com/s3/m/5221e0664431b90d6c85c7b6.png)
三、辨析题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参考答案:错。
(1)“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2)坚持“一国两制”,前提是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
国家主权要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2、反对个人主义,就是任何时候都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参考答案:错。
我们反对的个人主义,是极端个人主义,就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置他人利益和权利于不顾的行为和思想。
个人主义有尊重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内容,是有益的,“集体利益”不能置私有财产和其他基本个人权利于不顾。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因此,要求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
参考答案:错。
集体主义要求个人为集体作出牺牲并不是任意的,只有在不牺牲个人利益就不能保全集体利益的情况下,才要求个人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
4、对于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才有权向有关机关举报。
参考答案:错。
举报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不应该对举报人附加任何的条件。
5、大学生活比较单调。
因此,要摆脱孤独寂寞就只有通过谈恋爱的方式。
参考答案:错。
首先,摆脱孤独寂寞可以通过参与校园其他活动等方式解决;谈恋爱需要建立在双方有爱情的基础之上,而不能将谈恋爱视作摆脱寂寞的方式。
6、遗嘱被篡改后,全部的遗嘱内容统归无效。
答案:错。
遗嘱被篡改后,被篡改部分的遗嘱内容无效。
7、婚姻自由原则是指男女双方自主自愿的依法缔结和解除婚姻关系,不受父母之外的任何人的强制和干涉。
答案:错。
婚姻自由原则是指那女双方自主自愿的依法缔结和解除婚姻关系,不受任何人的强制和干涉。
8、职业道德与人自身的发展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错。
可以把人自身的发展理解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对职业理想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育四大支柱
![教育四大支柱](https://img.taocdn.com/s3/m/b6bf0cd06f1aff00bed51ebd.png)
我对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解近年来,教育成了全国人民围观的话题。
在这些讨论中,总是贬多于褒。
教育行业甚至成为排名第二或第三的受到国人指责的行业。
“大学生”这个光芒四射的头衔也正在褪去颜色,成为一个中性的代名词。
在就业市场上,大学生们与普通务工人员挤在一个队伍中去寻找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
在不少场合,因种种原因,大学生们还抢不到工作机会。
大学生就业问题多次上升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重大议题,成为高校一把手工程之一。
于是,“知识无用论”在社会上已悄悄兴起。
但是,有远见卓识的领袖们和睿智的学者们又在振臂高呼:“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真正热爱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们也在苦苦思索、寻找问题之根源与解决问题之方案。
个人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特别是他们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值得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同时认真思考。
并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活动中加以实践。
以下是我个人对“教育四大支柱”的初步认识,请同学们思考。
不正确之处,也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时加以指正。
一、主动与被动报告的用词特别有意思,在报告中,这些国际上一流的教育专家或教育管理人员用的是Learn这个词,他们没有用Educate,更没有用Teach这个词。
Learn这个词的用法主要有:learn something, learn of something, learn to do something, learn from somebody。
不管怎样,都是学习者作为动作的发出者,施加者。
而其余的实体是动作的接收者。
而想想现在的学校,老师上课点名,干涉课堂纪律的现象,从小学一直到博士的课堂都存在!谁是动作的施加者,谁是动作的被动接收者呢?!这一位置颠倒了,四大支柱中的核心词汇就没有了,就完全没有基础来讨论四大支柱的问题。
所以,个人认为“教育的四大支柱”准确理解应是“学习的四大支柱”才对。
二、学习成为人“Learning to be”是教育或学习的最终目的,其它三个支柱可以说都是为它服务的。
青少年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青少年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https://img.taocdn.com/s3/m/84832172a417866fb84a8eb0.png)
青少年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时代的呼唤,历史的使命,神圣的职责,青少年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学习做起。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其中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
中国的青少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继承和发杨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同样要求在学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上下功夫。
1、青少年实现共同理想,要学会做人,立志做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从本质上讲是社会的人,做人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要求。
对中国的青少年的而言,就是从小确立共同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
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怎样学会做人?一个是学做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的人,要有一颗健康的爱心,用感恩的心对待生活。
时时关心国家大事,处处热爱集体事业;二是要学做一个既自尊又尊敬人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自尊、知耻,这是做人底线之一。
人要自尊自爱,学会自立独立,学会健身健心,学会珍爱自己,学会关心别人,而后被他人尊敬。
对待他人要持平等、尊敬的态度,与人相处,学会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三要学做知礼、遵规的人,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知礼遵规,知礼是修养道德表现,懂礼,遵守法规,知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礼貌待人,遵守法纪是文明的基础要求,要从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做起;四要学做一个反省、改过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倡导道德修养就是要不断地反省和改正过失和错误,“吾日三省吾身”、“闻过则改”、“见善思过”,在经受挫折、承受艰苦、战胜困难中锻炼意志和品质,做意志坚强的人。
五要学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实守信是中国文化推崇的人格,是一个人立身之本,生存之基,真诚不虚伪,讲信用,要学会独立与参与,学会自我保护,学会承担责任,学会有责任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一言一行中学会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https://img.taocdn.com/s3/m/bb0887474431b90d6c85c76d.png)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作者:周南照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第01期编者按:2009年11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文版新书——《学会求知:为了一个和平的和可持续的未来》(Learning to Know for a Peaceful and Sustainable Future,2009)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该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继推出《学会共处》(Leaning to Live together,1999)、《学会做人》(Learning to Be,2003)、《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2005)之后的第四部力作。
联合会历时10年精心打造的这套“四个学会丛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21世纪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的概念框架和操作指南。
丛书创意源于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
该报告已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30多种语言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报告中提出的很多思想和政策建议也正在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创新实践。
现经联合会独家授权,本刊将陆续刊登该书的中文译稿。
本期刊登联合会现任会长、国际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周南照博士解读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文章,尽管该文是他1999年初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创新为发展服务计划(UNESCO APEID)总协调人时撰写,但至今仍不失其时代意义,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每一个国民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升都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两个互相联系的中心思想是“终身学习”和“教育的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的指导原则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上学-工作-退休”的线性(单向)教育模式,而扩展为在时间上包容从幼年到老年各个年龄阶段,在空间上涵盖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宇宙各个人类活动领域,在教育层次上包括自幼教至高教、成人继续教育各个阶段,而且工、学交替,不断循环往复的(多向)教育模式。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_周南照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_周南照](https://img.taocdn.com/s3/m/c2161407650e52ea55189875.png)
世界教育信息2010.01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两个互相联系的中心思想是“终身学习”和“教育的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的指导原则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上学-工作-退休”的线性(单向)教育模式,而扩展为在时间上包容从幼年到老年各个年龄阶段,在空间上涵盖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宇宙各个人类活动领域,在教育层次上包括自幼教至高教、成人继续教育各个阶段,而且工、学交替,不断循环往复的(多向)教育模式。
因而,终身学习可以说是人类解决未来面临的各种矛盾、迎接21世纪挑战的“钥匙”之一,是“社会的脉搏”,是一切重大的教育变革的指导原则;而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基础上的“学习社会”,则是人类未来的理想社会和终极目标。
实践终身学习原则的“唯一之路”就是每个人都能“学会学习”;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必须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不断进行四种“学习”的基础之上,这就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l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共处(learningtolivetogether)和学会做人(learningtobe)。
一、学会求知“知”在这里不只是指知识,而且是指广义上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对象包括人类自身及其主观世界,也包括自然、社会的外部世界。
“求知”则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无终点、在实践和认识的无限往复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
而“求知”的手段,从口头传授到文字印刷,从广播电视等声像技术到“信息高速公路”,已发生了多次革命性的变化。
“求知”的环境,则从家庭、学校扩展到整个社会,继之以“网上一代”痴迷的“虚拟学习环境”。
学会求知已远远超越了从学校教科书和教师课堂讲授中汲取人类积累的知识,而包括了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了解各种社会关系,习得民族文化观念,学会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即知道积极意义上的“为人处世”,因为人首先是一种社会存在。
因而,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学会求知”的本质内涵。
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重读《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重读《教育——财富蕴藏其中》](https://img.taocdn.com/s3/m/7f0a0c9c5727a5e9856a61ec.png)
2019 年 第 18 期 / C(06) 4
教育实践与研究
中》,“原则—— —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全书的重要 精髓,“四个学会”是维系人一生的知识支柱。
二、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阐释 书中提出 21 世纪教育四大支柱是培养受 教育者基本能力的指导,四个学会的具体内涵 如下: (一)学会认知 “认知”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认知” 可以作为名词“知识”,它不仅包括从书本上获 得的显性知识,也包括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感 知的隐性知识。另一方面,“认知”可作为动词 “认识知识”,即个体与外界的不断接触与交流 对话,是在一个实践与认识的无限循环中探索 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即获取知识的手段,这种学习更多地是为 掌握求知的手段,而不是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 识。学会认知,既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的手段, 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同时书中也强调 为了解知识而进行不断学习,要学会用注意力、 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重视掌握认知的手 段和方法。在 21 世纪的今天,重新阅读这本著 作,感悟到学会认知的内涵已不仅是学会学习, 还包含对教育现象的辨识与思考。在这个网络 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不仅需要关注学习,更应 树立明辨事实的认知能力。 (二)学会做事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即教会学生如何 践行已有的知识、学会如何高效地应对突发事 件以及如何参与未来的科技创新。学会认知与 学会做事,两者是“知”与“行”的关系,认知是认 识世界,做事是为了改造世界。学会做事的含义 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囿于培养参与特定工作的 能力,更要通过实践去发掘做事的能力,实现从 “资格概念”向“能力概念”的转变。换言之,学会 做事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更具有适应社会的各种 能力,包括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和创
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
![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3c6e76af01dc281e53af05e.png)
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作者:刘丰霞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2019年第06期摘 ; 要:《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即《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是一部对教育的未来进行整体性思考的文献,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书中的核心内容。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是每个人一生当中重要的知识支柱。
教育的四大支柱在当代对于启迪人们学会学习,不断探索新知识;身体力行,学会做事;克己复礼、学会做人;认识自己,学会共处共享等方面仍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四个学会;教育支柱;教育意义中图分类号:G4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8-0004-04基于20世纪末国际经济、政治等变化和21世纪教育的新变迁,《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全面阐释了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在如今21世纪智能化发展的时代,教育四大支柱的重要内涵价值仍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一、教育四大支柱提出的背景追溯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受“教育万能论”思想的影响,对教育的社会功能十分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接连出现,教育万能的功能受到大众质疑。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知识与技术迅速更新,社会对创新能力的倡议与日俱增,全球面临的问题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价值。
借于此,在21新世纪到来之际,面对未来社会的种种变迁和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考虑面向21世纪的全球教育与学习问题。
1996 年,作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的雅克·德洛尔先生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简称“德洛尔报告”),该报告对20世纪末世界面临的冲突矛盾、新世纪的教育问题开展了全面地探究和思考,并提出了迎接未来社会挑战的各种对策。
后来人們将该报告命名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原则——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全书的重要精髓,“四个学会”是维系人一生的知识支柱。
对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的理解
![对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6686061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b.png)
对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的理解
答案:
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学会认知指的是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学会做事强调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学会共同生活涉及培养学习者在社会中有效沟通、合作以及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学会生存则是指帮助学习者适应社会变迁,提高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延伸: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1、学会认知。
2、学会做事。
3、学会共同生活。
4、学会生存。
这四大支柱并非平行并列,而是一个基础(学会共同生活)与三个基本因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关系。
教育价值:
基础的九年义务教育,价值在于解决受教育人群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等的原始启蒙。
促使和帮助受教育人群具备接受和接纳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随后的中专、大学等中高等教育,价值在于解决受教育人群具备基本的科研、实践、实验、试验、仿制、创新启蒙。
促使和帮助受教育人群具备和接纳科学发明创造等专业化、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等生产实践的基本技能。
职业化教育和培训,价值在于为社会工业化、产业化、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型人才保障。
促使和帮助受教育人群懂得岗位作业工艺、培训后上岗就业、接受和应聘各类职业岗位,获得岗位作业基本技能。
中国有句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
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
![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https://img.taocdn.com/s3/m/edf163f6770bf78a652954e7.png)
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1、求知:乐学(兴趣、习惯、毅力);学会(止水、能力、方法);会学(路径、质量、时间)学会求知即学会学习。
学会掌握认识(即“知”)的工具,掌握终身不断学习的工具,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
同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依赖性强,还是主动积极、独立性强,它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学习的成效。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与应用,而迁移与应用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如果学生的经验不足以掌握某一原则,他的经验背景就必须扩大。
”人的学习由感知到理解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发展过程的一次飞跃,二从学习的理解到迁移与应用的过程是一个抽象到具体化的过程。
是比上一次难度更大更复杂的飞跃。
2、做事:计划(在哪,去哪,怎么去);执行(调节控制、信息反馈、持续学习);负责(信念、规则、意志)学会做事,用一种善始善终的态度认真地对待和处理各种事务,坚持不懈并力求完善。
3、共处:信心(自知之明,知人之智,学有专长),孝心(理解、尊重、感恩),诚心(诚实、守诺),三个多想(多想他人优点,多想他人对自己的好处,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共处,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工作,即学会对话、学会交流、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用和平的、对话的、协商的方法处理矛盾,解决问题。
4、做人:身心健康(一个微笑、一项艺术爱好,两项体育技能)学会做人事建立在前三种学习基础之上的一种基本进程,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
发展的目标是人的完整实现,即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流、亲和、合作、审美、体能、想象、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教育的四个支柱——《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读后感
![教育的四个支柱——《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78f55c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5.png)
教育的四个支柱——《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读后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的文献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加以安排。
此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因为它们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四个支柱的内涵:一、学会认知学会认知是一种获取理解的手段。
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是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
既可将其视为一种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
作为手段,它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
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
为了解知识而学习,首先要求学会运用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
途径是将掌握足够广泛的普通知识与深入研究少数学科结合起来。
这也就是说学会学习,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受益,使教育回归人自身、回归人的生活,这才是教育的出路。
为此,我们在新世纪进行了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
而实践活动课程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实践活动课程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对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理解的手段和实践能力,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的基本素养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2007年5月,我有幸上了一节公开课——口语交际《爱吃的水果》。
在这节课上,我确定活动主题是一切认知的开始,发现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开始,是学生学会认知的重要阶段,正所谓好的开始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课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充分实践体验。
我准备了水果实物,让学生亲口尝尝其味道,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然后再“评一评”在这些水果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水果是什么?因同学们的口味不同,说法不一。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尝一尝,培养他们的辨味能力。
联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平时吃过哪些水果?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如果有叫不出名称的,说出水果的特征,就让大家来帮助解决。
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https://img.taocdn.com/s3/m/8cf946ea227916888586d711.png)
终生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纲要xx一中 xx 路校区 xx 学文本丛书是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名 (《学习:内在的财产》 )在中国的一项后续活动而印行的,其目的是联合中国优异的教育思想传统和丰富的现实教改经验,阐发《报告》对于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向广大莘莘学子流传新的教育理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充足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21世纪学习社会的主人。
“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1972 年第一版《 Learning To Be》(中译《学会生计》 )四分之一个世纪此后,审查世界范围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向,研究 21 世纪教育面对的重要挑战,提出教育改革的政策建议。
此中心义题是: 21 世纪将是如何的社会?它需要如何的教育?它面向的主要对象是各样年纪的学习者以及促发学习的教师、家长和其余社会成员。
委员会报告从广阔的国际背景上观察了从地方社区到全世界化社会、从社会和睦到民主参加、从经济增加到人的发展等世界之交的大趋向,剖析了人类在未来将连续面对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长久目标和眼前利益之间的矛盾;全世界和本地之间的矛盾;整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竞争与同等 (合作 )之间的矛盾;知识的无穷增加和人类汲取知识的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及物质和精神之间的矛盾。
《报告》高度评论了教育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重申了教育作为一种经济投资、社会投资和政治投资,不不过发展的基本手段,并且是以人为中心的可连续发展的有机内容和基本目标,是实现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充足发掘个人“内在财产”,进而也实现社会和睦、最大限度开发社会财产的根本门路。
《报告》的两个相互联系的中心思想是“终生学习”和“教育四大支柱”。
“终生学习”的指导原则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上学 ---工作 ---退休”的线性 (单向 )教育模式,而扩展为在时间上包含从幼年到老年各个年纪阶段、在空间上涵盖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宇宙各个人类活动领域,在教育层次上包含自幼教至高教、成人连续教育各个阶段,并且工、学交替,不断来去的循环(多向 )教育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概念。
该报告根据现代社会面对的矛盾和未来教育面临的挑战,经过15名来自各国的权威专家3年多的研究而提出来的。
报告的内容涵盖了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个方面,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提出了迎接挑战的对策,其观点之新颖,深刻被专家们称为是“里程碑性的教育文献”。
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新构想,认为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
学会认知学会认知学会认知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在于知识的本身。
学会做事学会做事学会做事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使学生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包括如何对待困难,解决困难,组织管理和承担风险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使学生学会舍身处地去理解他人,从而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偏见与敌对情绪,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且从小就要培养学生具有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会生存学会生存学会生存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live)—为适应社会的迅速变革与发展,应使学生学会掌握自己命运所需的基本能力,即思考,判断,想象,表达,情绪控制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既是个人为完善自身的个性所需要的,也是作为社会成员发挥自主性和首创精神进行革新与创造的保证。
四大支柱并非平行并列而是一个基础与三个因素的关系。
在三个基本因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中,第二种因素是指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为完成某种任务所需的工作能力;第三种因素是指学会适应社会迅速变化与发展所需的应变能力,即自我生存所需的能力;只有第一种因素才与获取知识有关,而且这里强调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认知事物的手段与方法,而不是系统化的知识本身。
其实教育的四大支柱所说的问题是,能力比知识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但很多很多重要的东西却被人们忽视了,目的性强功利性强后果会很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