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成角透视 (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测点(已知V1,求V2、测点M1、M2)
V1
M2
p
M1
V2
s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找测点(已知V1、V2,求测点M1、M2)
V1
M2
p
A
M1
V2
s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求深度(求正方形平面ABCD的透视图)
V1
M1
p
M2
V2
C
D
D’ s
B
D C
A
B’
A
B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G
高度通过垂线求得;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荷 埃舍尔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2、用成角透视的画法绘制一幅客厅效果图。 要求:遵循透视规则、步骤正确、布局合理。
工具材料:绘图纸、绘图工具。
考核标准:步骤正确、摆放合理、构图完美 设计新颖。
V1
G C B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⑤对角线法
D
●
C C’
d1
● ● ● ● ●
V1 ● B’
●
A
B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
●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⑥转移法
A
● ● ● ●
D
d
●
V1
●
C B
●
●
●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视平线
余 点
余 点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美 格兰特.伍德 小镇的春天.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绘画设计透视学
成角透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成角透视
1 形 2 法
成角透视的概念、特征
成角透视的画法
成角透视作品欣赏
3 赏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一.成角透视的概念、特征
A
B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当平放在水平基面GP上的立方体,与垂直基面的画面 PP构成一定夹角关系时(不包括0度、90度、180度角,这样 的立方体与画面构成平行透视),称为成角透视。
90度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V1
P
V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S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 成角透视的画面特点
立体空间感比较强 强烈的不稳定感 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 娱乐、欢快的场面 更适合成角透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二.成角透视的画法
V1 M1 M2
V2
C D D’ B B’
A
1.测点求深法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画面 一种向左边消失的线 VP1
角度 方体 还有第三种垂直向下和画面平行, 因此在画面上没有消点。 另一种向右边消失的线 VP2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VP1和VP2的关系
首先是画者主观地发出一条 视线EP—VP1平行于BA棱 边 其次发出视线EP—VP2平行 于B C棱边 我们把复杂的形体或者空间 概括成简练的立方体,因此 EP—VP1与EP—VP2之间的 夹角,和立方体一样,构成 90度夹角。
深度通过测点求得。
案例1: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电话亭高2米,视高1.2米,左边宽0.75米,右边宽1米
W B
V1
M2
●
p
O
●
M1
V2
1.2米
C
C’ A
D D’
s
室内空间透视
B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V1
●
M2
●
●
M1
V2
●
A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室外空间成角透视 要求 楼高4000cm 视平线高200cm 宽2000cm、3000cm
200cm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绘制 ③经过B点做水平线,在B点左右以视高为单位展开,从B点分别连接 步骤 M1、M2截取楼的两边宽度和长度,完成大的框架尺寸。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④任意定一点C, 从C点做水平线和 垂直线,以C点向 上的视高为刻度, 在水平线上量出长 宽,分别连接M1 、 M2点,截取C点 到VP1、VP2的消 线,做出汽车的大 框架,用同样方法 可以做其它物品的 框架。
• 例2:作室内余角透视设计构图画面,限 于90度视域范围内,视高1人,进深4人, 室内高度2人,室宽4人,地格0.5*0.5人, 右侧墙与视轴纵向偏角30度。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M2测点2
M1测点1
1人高
测线
起点
E
2.找余点
①视点90度法
V1 p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V2
s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B A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AB、BC、AD、CD、A1B1、 B1C1、A1D1、C1D1线段或者其 延长直线都分别与画面或者延长 平面构成夹角(不形成0度、180度、 90度夹角关系)。
D1 A1 D A B1
C1
C B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
• 成角透视通常消失于灭点VP1和VP2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②共轭余点成反比例法
d1 ●
V1
●
p
V2
PS2=pv1×pv2 PS=Pd1
即等于视距的平方 s
视距确定的情况下, 测点与心点间距分别 成反比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③远余点方向辅助线法
V1P=1/3Pd
V1 K
d
●
●
P ●
G
F
D A B C
BC=1/9AB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④简易透视法
D K A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 例1:已知视高为2,视角为67度,作40度 /50度余角透视图。
1.7 1 3 2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心点 余1 测2
测1
2
● ● ●
2
3
50度
目点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 已知视高为2,视角为67度,作30度/60度 余角透视图。
1.8 1 3 2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绘制 步骤 ①建立空间,确定VP、VPl、 M1、 M2、CV各点。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透视学 | 透视原理
绘制 ②空间中任意定出A点位置(楼的交点),从A点向上做垂线,根据 步骤 HL视平线高200cm,向上延长20等份,求出楼高AB线段。从B点分 别连接VP1、VP2。
透视学 | 透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