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质点的直线运动》基础复习
备战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重难点复习第一章-质点的直线运动

第一章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质点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理想化模型。
二、参考系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参考系既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三、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对应的是位置、瞬时速度等状态量。
2.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的间隔,对应的是位移、路程等过程量。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四、路程和位移1.路程指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它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一维坐标系中,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两坐标之差表示位移,差为正表示位移方向指向正方向;差为负表示位移方向指向负方向。
五、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txv ∆∆=,是矢量,其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
考点内容备考指南1.参考系、质点 1.了解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2.重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应用以及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实验。
3.注意本章内容常与生活实际结合,要加强运动过程的分析和模型的建构。
2.位移、速度和加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4.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作速率。
六、加速度1.定义: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定义式:tva ∆∆=。
单位:m/s 22.方向:与Δv 的方向一致,由F 合的方向决定,而与v 0、v 的方向无关,是矢量。
1.加速度a 不是反映运动的快慢,也不是反映速度变化量的大小,而是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度的变化率,tv∆∆越大,a 越大。
2.加速度a 与速度v 无直接关系,与Δv 也无直接关系,v 大,a 不一定大;Δv 大,a 也不一定大。
3.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如果相同,则速度增大;如果相反,则速度减小。
高考一轮复习——质点的直线运动(考点+例题+习题+解析)

第一讲 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运动的描述1.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做质点 2.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定作参考、假定不动的物体。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一般情况下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径直的物体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1)路程: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2)位移: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其中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4.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1)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tsv,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
5.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即tv v t v a t 0-=∆∆=(3)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加速;加速度与物体方向相反,物体减速。
例: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m/s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s 课堂练习:1、关于公式av v s t 2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B .此公式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C .此公式只适用于位移为正的情况D .此公式不可能出现a 、x 同时为负值的情况2.根据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2/20at t v x +=和t v x =,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t 秒内的位移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B .初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C .末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D .平均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3.以20m/s 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制动后能在2m 内停下来,如果该汽车以40m/s 的速度行驶,则它的制动距离应该是( )A .2mB .4mC .8mD .16m4.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已知经过s 位移时的速度是v, 那么经过位移为2s 时的速度是( )A .2vB .4vC .v 2D .v5.汽车以加速度a=2 m/s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 点时其速度v A =3m/s,经过B 点时速度v B =15m/s ,则A 、B 之间的位移为多少?6.一辆载满乘客的客机由于某种原因紧急着陆,着陆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着陆前的速度为60m/s ,问飞机着陆后12s 内滑行的距离为多大?7.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0v =2.0m/s ,它在第3秒内通过的位移为4.5m ,则它的加速度为多少?二、匀变速直线运动1.重要规律及推论(1)速度-时间规律:0t v v at =+ (2)位移-时间规律:2012x v t at =+(3)速度-位移规律:2202t v v ax -=(4)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即:022tt v v v +=(5)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定值,即:2x aT ∆=(6)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的方均根值,即:22022t x v v v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规律(1)第1s 、第2s 、…第ns 的速度之比:12:::1:2::n v v v n = (2)前1s 、前2s 、…前ns 的位移之比:22212:::1:2::n x x x n =(3)第1s 、第2s 、…第ns 的位移之比::::1:3::(21)N x x x n I =-(4)前1m 、前2m 、…前nm 所用时间之比:12:::1:2::n t t t n =(5)第1m 、第2m 、…第nm 所用时间之比: :::1:(21)::(1)N t t t n n I =---3.自由落体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速度公式:t v gt = (2)位移公式:212h gt =(3)速度位移关系:22t v gh =(4)运动开始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1122t h v gt v t === 4.竖直上抛规律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竖直上抛运动为加速度a 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三物理质点与直线运动复习指导介绍

高三物理质点与直线运动复习指导介绍
高三物理质点与直线运动复习指导介绍
【摘要】:对高三生而言,应及时了解、掌握高考备考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前做好准备。
店铺为您推荐高三物理质点与直线运动复习指导,希望对您有助!
高三物理质点与直线运动复习指导如下: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Ⅰ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这时,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路程和位移时间和时刻Ⅱ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我们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和速率Ⅱ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一定是一条直线。
随着时间的增大,如果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或斜率为正,则物体向正向运动,速度为正,否则物体做负向运动,速度为负。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专题 质点的直线运动—高考物理备考

专题质点的直线运动第一部分名师综述本专题中的难题分为二,一为对运动图像的考查,对图像的考查范围很广,涉及的内容页比较多,几乎涉及了直线运动中的所有知识以及应用,特别是利用图像处理追击相遇问题时高考考查的重难点,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图像的轴、点、线、面积、斜率等方面,考查方式多为选择题。
二是对多过程直线运动的考查,综合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追击相遇问题,考查方式多为计算题,在做题过程中需要(1)要养成画物体运动示意图,或者x-t图象与v-t图象的习惯,特别是比较复杂的运动,画出示意图或者运动图像可使运动过程直观化,物理过程清晰,便于研究,(2)要注意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搞清楚整个运动过程按运动性质的转换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遵循什么规律,各个阶段又存在哪些联系。
第二部分精选试题一、选择题1.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从地面竖直上抛,则(重力加速度g 取10m/s2)()A. 前4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m/sB. 前4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50mC. 第2s末到第4s末物体的平均速度为5m/sD. 第2s内和第4s内物体的速度改变量不相同【答案】 A【解析】竖直上抛运动是初速度向上,加速度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而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v=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前4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2s末的瞬时速度,故4v t4=10×4=40m,故B v2=v0−gt=30−10×2=10m/s,故A正确;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前4s位移为x4=4错误;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第2s末到第4sv=v3=v0−gt3=30−10×3=0,故末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第3s末的瞬时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有:24C错误;加速度为g,向下,故第2s内和第4s内物体的速度改变量△v=g•△t=10×1=10m/s,故D错误;故选A。
高考物理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考点1: 运动的描述 考点2: 运动的图像考点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核心素养—物理观念及理解:对质点、加速度、位移、路程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学习目标:1.能对实验结果(照片)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数据。
再由数据绘出相应的图像。
2.经过对实验得出的v -t 图像进行分析,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总结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初步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3.体会由实验数据绘出物理图像,再由图像得出物理规律是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
20022200121222t t t t v v atx v t at v v v v axx tx v t at =+=++-===-基本公式:推论:五个公式:除推论2202t v v ax-=以外,其它四个公式都是矢量式,公式中按规定方向确定各矢量的正负代入求解。
解一个过程问题,五个物理量知三求二,即若有三个已知量,一个方程求一个未知量。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打x)1.匀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由于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很大()。
2.加速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3.加速度不变(且不为零)时,速度也有可能保持不变()。
4.位移和路程是相同的物理量()。
5.路程是标量,即表示位移的大小()。
6.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7.若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8.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在一个运动过程中,位移的大小不大于相应的路程。
只有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二:选择题9. 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A .122v v +,122v v +B .122v v -,122v v -C .0,1212v v v v -+D .0,12122v v v v +10.小球从离地板5m 高处落下,又被地板弹回,在离地板2m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是( )。
高中物理·必修一·质点的直线运动知识汇总

2、注意:
①矢量: vt 、 v0 、 a 正负表示方向 ②时间 t 的初时刻、位移 x 的初位置分别是瞬时速度为 v0 的时刻和位置 ③中间一段位移的求法(减法)
v0 vt v t v 2 , 结合基本公式的巧解。打点计时器求瞬时速度 2 v 2 v2 3、两个推论: v x 0 t , 会推导,v x v t 2 2 2 2 x aT 2 ,图象、公式推导。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 2 xm xn (m n) aT
2/2
我要当学霸·高中物理·必修 1·质点的直线运动
质点的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1、质点:能判断是否可以看成质点。 2、参考系:太阳西升东落事件 3、位移与路程:①位移是矢②位移定义③ x vt 4、速度:①运动快慢② v 矢量 标量
x ③矢量:有大小(对应运动快慢) ,有方向 t
二、运动学图像
1、图象(一一对应) 轴 点 线 截距 斜率 交点 x t 图 相遇 vt 图 共速 注: v t 图交点表示追及相遇问题中,距离最大或者最小的时刻 2、图象分析题 ① ky x 图象与 y x 图象趋势相同 ②图像选择题思路: y 与 x 关系(解析式) ③斜率的几何应用 v at ④斜率: k
y 。 例子: mgh t 图像斜率 x
面积 ---位移
⑤面积:累积效应。 例子: F x 图像面积
1/2
我要当学霸·高 v0 at 1、基本公式 1 x v0t at 2 2
2 vt2 v0 2ax 常用公式 x v t
平均速度:总位移比总时间(方向:位移方向) 瞬时速度:对应某时刻某位置速度 t 0 (方向:实际运动方向) 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汽车仪表的数字) 平均速率:总路程比总时间
高三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复习

《高三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复习》一、引言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在高中阶段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
在高三紧张的复习阶段,系统地梳理和掌握直线运动的知识点,对于提高物理成绩、提升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直线运动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二、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1. 质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例如,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以看作质点;而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就不能看作质点。
2. 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的作为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人,以汽车为参考系,人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考系,人是运动的。
3. 位移和路程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在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4. 速度和速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速率是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三、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不随时间变化。
其位移公式为 x = vt,其中 x 表示位移,v 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不随时间变化。
(1)速度公式:v = v₀ + at,其中 v 表示末速度,v₀表示初速度,a 表示加速度,t 表示时间。
2021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三年级上期中复习质点的直线运动精品课件

方法技巧
方法1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问题的常用方法
思想
方法
列方程:针对具体题目,分析含有几个物 理过程(一般一个特定加速度对应一个 过程),然后对每个过程逐个列关系表达 式,最后解方程组(高考题常用一般公式 列方程解题)
一般公式法 平均速度法
例2 关于加速度概念的描述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速度数值很大的物体,速度必然很大 B.加速度数值很大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必然很大 C.加速度数值很大的物体,速度可以减小得很快 D.加速度数值减小时,速度的值必然随之减小
答案 C
3.v、Δv、a三物理量的辨析
(1)公式误区
加速度虽然由a=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类型
图像
匀减速 追匀速
匀速追 匀加速
匀减速追 匀加速
说明
开始追赶时,两物体间距离为x0,之后两物体间 的距离在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t0时 刻: ①若Δx=x0,则恰能追上,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 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 ②若Δx<x0,则不能追上,此时两物体最小距离 为x0-Δx ③若Δx>x0,则相遇两次,设t1时刻Δx1=x0,两物体 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两物体第二次相遇(t2-t0= t0-t1)
(2)运动性质: 匀减速
直线运动.
(3)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 v=v0-gt
;
②位移公式: x=v0t-12gt2
.
考点突破二
考向一 运动图像 例1 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 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v1 v2
高中物理质点的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质点的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质点的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3.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4.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反向则a0}5.实验用推论s=aT2{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6.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2.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2.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3.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

写在前面:物理和数学关系密切,所以本文尽量采用数学定义,如果同学有疑惑,应该是你的高中数学知识不够牢,一定要自己去学有关数学知识,这样物理才能学得清楚明白.物理一定要理清概念,注重推导公式的过程,公式不能死记硬背。
下内容大部分由Anderson学长一字一字码出来的经验之谈,一些经典例题来源高考(有最新18年相关试题,解析)或者网络供大家学习参考。
专题 1 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考纲要求1.参考系,质点2.位移,速度,加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二.重要知识点整理1.参考系①标准性:被选做参考系的物体都是假定不动的,被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②任意性:参考系选取是任意的,但应以观察方便为原则,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③统一性:一定注意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用统一的参考系④差异性: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参考系,其观察结果一般不同。
比如说同一飞机上扔下物体甲和乙,以地面为参考系他们都做自由落体运动,而以甲或乙观察乙或甲的运动,其都是静止的(忽略空气阻力)再比如,地面上观看雨滴竖直下落时,坐在匀速前进车厢中的人看到的雨滴是倾斜落向后方的例题1 甲乙丙三人共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
那么从地面上看到甲乙丙运动情况可能是甲乙匀速下降,v甲<v乙,丙停在空中或匀速上升2.质点有质量的点,质点在高中解题最常用,是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3.位移,速度,加速度①区分路程和位移项目位移(手写体ss⃗,印刷体s)路程s定义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向量(直线)运动轨迹的长度(曲线,直线)性质矢量即数学中的向量标量即数学中的数量联系|s|≤s注,在这里,高一的小同学如果还没学向量,应该参照数学必修四中向量的内容,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区分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②速度i.定义:s(t)为位移关于时间的函数,则Δs=s(t+Δt)-s(t)在[t,t+Δt]区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ΔΔΔΔΔΔtt,当Δt趋近于0即瞬时速度为v=ll ll lltt→00ΔΔΔΔΔΔtt=ddss dddd=s’(t)注:此处使用极限符号和微分定义,可参见数学选修2-2此处速度是由位移这个向量对时间这个数量的微分得来,因而速度也是向量,还有,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一阶导函数ii .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③加速度定义v (t)为位移关于时间的函数,则Δv=v(t+Δt)-v(t)(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同向)在[t,t+Δt]区间内的平均加速度为a=ΔΔΔΔΔΔtt ,当Δt 趋近于0即瞬时加速度为a=ll ll ll tt →00ΔΔΔΔΔΔtt =dddd dddd =dd 22ΔΔddtt =v ’(t)=s ’’(t) 即加速度是速度的导函数,是位移的二阶导函数,也是矢量4.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 (2)相关重要公式(熟记)①v(t)=v(t 0)+at (对a=c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 =∫vv (tt )ddtt tt2tt1tt2−tt1= vv1+vv22③s (t)=v (t0)+12at 2 (此式为v (t)对t 积分而得) ④v 2-v 02=2as(此式由s=(v 0+v)t/2 和 t=(v-v 0)/a 联立消去t 可得)注意:i.v-t 图像面积代表位移大小,a-s 图像面积表示(v 2-v 02)/2x-t 图像斜率大小即dsdt 为速度大小,v-t 图像斜率大小为加速度大小ii.对v-t 图像特别提醒(单个物体)1) 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正负表示加速度方向2) 图像在t 轴上方表示速度为正,物体沿正方向运动,图像在t 轴下方表示速度为负,物体沿负方向运动3) 图像在t 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图像在t 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物体在该段时间内总位移为上下面积代数和 (定积分的几何意义)4) 对于多个物体,v-t 图像交点只代表速度大小相等,而,x-t 图像只代表两物体所处位置相同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1另:若不是相邻的,则根据x m n(2)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瞬时速度与这段位移初末速度关系为vv ss 2=�12(vv 02+vv tt 2) 推导:由v t 2-v 02=2as 可得v ss 22-v 02=2a ss 2上二式联立消去as 可得vv ss 2=�12(vv 02+vv tt 2) 注:由基本不等式(参见数学必修五)可得,�12(vv 02+vv tt 2)>vv1+vv22,就是位移中点的速度大于时间中点的速度6.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很不常考)(1)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2)在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3)在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3:5:…:(2n-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n −√nn −1) 三. 本专题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Δx =aT 2).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1)作用:计时仪器,每隔0.02 s 打一次点.(2)工作条件电磁打点计时器:4 V ~6 V 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220 V 交流电源 (3)纸带上点的意义: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可以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确定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利用纸带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 1、v 2、v 3、v 4、…,若v 2-v 1=v 3-v 2=v 4-v 3=…,则说明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等,由此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即a =Δv Δt =Δv 1Δt =Δv 2Δt =….(2)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x 1,x 2,x 3,x 4…,若Δx =x 2-x 1=x 3-x 2=x 4-x 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 =aT 2.3.速度、加速度的求解方法(1)“逐差法”求加速度:如图1所示的纸带,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 ,且满足x 6-x 5=x 5-x 4=x 4-x 3=x 3-x 2=x 2-x 1,即图4 图5 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然后取平均值,即a =a 1+a 2+a 33,这样可使所给数据全部得到利用,以提高准确性.图1(2)“平均速度法”求速度:得到如图2所示的纸带,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 ,n 点的瞬时速度为v n .即v n =(x n +x n +1)2T.图2(3)“图象法”求加速度,即由“平均速度法”求出多个点的速度,画出v -t 图象,直线的斜率即加速度.三、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四、实验步骤1.仪器安装(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图3所示,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2.测量与记录(1)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2)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从后边便于测量的点开始确定计数点,为了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点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T =0.1 s .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并填入设计的表格中(3)利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4)增减所挂钩码数,再重复实验两次.3.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1)由实验数据得出v -t 图象①根据表格中的v 、t 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如图4所示可以看到,对于每次实验,描出的几个点都大致落在一条直线上. ②作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v -t 图象,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2)由实验得出的v -t 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两条途径进行分析 ①分析图象的特点得出: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5所示,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Δt 时,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Δv,由此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②通过函数关系进一步得出:既然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v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kt+b,显然v与t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四.本专题的物理模型解法1.a-t,x/t – t 图像分析提示:一般是把a-t 图像转化为v-t图像进行求解如题,大家好好体会这种思想的应用,解大题时可以减少很多计算量例题2(a-t图像)一电荷量为q(q>0)、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的作用下,在t=0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场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不计重力。
高三第一轮复习《质点的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教学内容

《质点的直线运动》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所选择的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就是参考系。
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一般情况下选择地球参考系。
所选择的参考系常常假设它是静止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所选的参考系有关。
2、质点:没有了大小和形状,只把所有的质量集中到这个点上,这个点就是质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3、时间与时刻:(1)时刻: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的某一瞬间。
(2)时间: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Δt=t 2-t 14、矢量与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是标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是矢量。
5、路程和位移:(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它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
(2)位移: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
用s 表示。
是矢量,方向由始点指向终点。
(3)距离:起点与终点间的线段长度。
在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6、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①平均速度:用来粗略描述这段位移(或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的位移s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t s v =平均速度也是矢量。
它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一致。
②瞬时速度: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的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7、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公式:tv v a t 0-= (2)单位:m/s 2(3)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4)注意区别:速度、速度的变化与速度变化的快慢。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完全无关。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基本规律:(1)速度规律:v t =v 0+at(2)位移规律:s=v 0t+21at 2 对公式的说明:①在以上两个公式中,除了t 之外的其它四个量都是在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这两个公式是矢量式。
因此,在运用公式解题时,由代数运算代替矢量运算一定要先规定正方向。
正方向的规定是任意的,一般地情况下,规定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 0=0时,规定a 的方向为正方向。
高二物理学考第1讲 质点的直线运动复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公式有以下三个的关系:at v v 0t += 的关系:20at 21t v x += 的关系:ax 2v -v 202t =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 外,x 、v 0、v t 、a 均为矢量。
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x 、v t 和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本次课涉及到的高考考点: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本次课涉及到的难点和易错点: 1、正确理解速度图像问题;2、正确理解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知识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1)2a x T =∆,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
可以推广到(2)tx 2v v v t 02t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 v v 2t 20+=,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x 2t v v 〈。
点评: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tx 2v v v t 02t =+=解题,往往会使求解过程变得非常简捷,因此,要对该公式给与高度的关注。
【例题1】 一质点沿AD 直线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测得它在AB 、BC 、CD 三段的时间均为t ,测得位移AC=L1,BD=L2,试求质点的加速度?知识点二 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gt v =,2at 21x =,ax 2v 2=,2vt x = 以上各式都是单项式,因此可以方便地找到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
【例题2】 一辆汽车沿着平直公路从甲站开往乙站,起步阶段的加速度为2m/s2,加速行驶5s 后匀速行驶2min ,然后刹车,匀减速滑行50m 后正好停在乙站.求这辆汽车(1)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2)从甲站运动到乙站的时间(3)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大小知识点三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1)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2)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3)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4)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2):(2-3):......对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相应的运用这些规律。
高中物理总复习常识整理

高中物理总复习常识整理高考物理常考常识点对高考物理复习非常重要,其主要包括力与运动、动量与能量、电磁场、振动和波等常识点。
下面就让我们给大家共享一些高中物理总复习常识整理吧,期望能对你有协助!高中物理总复习常识整理篇一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二s/t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2]1/26.位移s=V平t=Vot+at2/2二Vt/2t7.加速度a=/七{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s=aT2{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m/s;加速度:m/s2;末速度:m/s;时间秒;位移:米;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lm/s=3.6km/h。
二、质点的运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二Vo2.竖直方向速度:Vy二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1/21/2)6.合速度Vt=1/2=[Vo2+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x=gt/V07.合位移:s=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r/T2.角速度=/1=2/T=2f3.向心加速度a=V2/r=2r=2r4.向心力F心=mV2/r=m2r=mr2=mv=F合5•周期与频率:T=l/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米;角度:弧度;频率:赫;周期:秒;转速:r/s;半径:米;线速度:m/s;角速度:rad/s;向心加速度:m/s2。
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天体水平}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1/2;=1/2;T=21/2{M:中心天体水平}5.第一宇宙速度Vl=l/2=l/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2=m42/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髙度,r地:地球的半径}髙中物理总复习常识整理篇二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1/2F1F2时:F=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二Feos,Fy=Fsin四、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目级10-10米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S:油膜表面积2}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很多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功效力。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考点3 质点的直线运动课件

①若 x-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_静__止__状态。(如图甲所示) ②若 x-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做_匀__速__直__线___运动。(如图乙所示)
2.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 (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_速___度_随_时__间__变化的规律。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 ①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_大__小__。 ②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__方__向_。
位移;横轴截距表示物体到达参考点的时刻,之后,示速度减为零的时刻,之后,加速度并不发生变
速度并不发生变化,但已经到达参考点的另一侧 化,但速度方向却发生了变化
④表示物体做正向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增大
④表示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正向加速运动,位移 增大
⑤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减小
⑤表示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位移增大
⑥表示物体做速度减小的正向运动,位移增大 交点 D 的纵坐标表示物体相遇处距参考点的位移
x-t 图象与 t 轴包围的面积无意义
⑥表示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位移增大 交点 D 的纵坐标表示物体的速度相等,交点不表 示相遇 图中阴影“面积”值表示物体在 0~t1 时间内位 移的大小,在 t 轴上方位移为正,在 t 轴下方位 移为负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考点三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撬点·基础点 重难点
基础点 知识点 1 直线运动的图象 1.直线运动的 x-t 图象 (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_位__移__随_时__间__变化的规律。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 ①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_大__小__。 ②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_方__向__。 (3)两种特殊的 x-t 图象
高三物理《质点的直线运动》必备知识点

高三物理《质点的直线运动》必备知识
点
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V平=s/t2.有用推论Vt2-Vo2=2as
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24.末速度Vt=Vo+at
3.中间位置速度Vs/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4.加速度a=/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a>0;反向则a<0}
5.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
6.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m/s;加速度:m/s2;末速度:m/s;时间秒;位移:米;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平均速度是矢量;
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a=/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
2.下落高度h=gt2/24.推论Vt2=2gh。
第一章质点的直线运动知识点打印两次

质点的直线运动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考点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考点八: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直线运动知识点复习(1)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直线运动知识点复习(1)一、选择题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秒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B .3 秒末质点回到出发点C .质点前7秒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7m/s D .第 2 秒内质点的加速度与第 5 秒内加速度等大反向2.将质量为1kg 的物块从距地面20m 处自由释放,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210m/s g =,则物块在落地前1s 内重力做功的功率为( )A .100WB .150WC .175WD .200W3.甲、乙两车在两平行车道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起,它们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曲线是甲车的图线,直线为乙车的图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2 s 内,甲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B .0~8 s 内,两车的平均速度均为4.5 m/sC .4 s 末,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D .0~8 s 内的任意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都不相等4.一辆小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B 点和C 点,已知它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经过C 点时的速度为3v ,则AB 段与BC 段位移之比为A .1:3B .1:5C .1:8D .1:9 5.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了下来,在汽车刹车的过程中,汽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A .()21:1B 2C .)1:21 D .1:26.一质量为m =2.0 kg 的木箱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对木箱施加一沿水平方向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拉力F ,使木箱由静止开始运动,测得0~2s 内其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 m/s 2,下列关于木箱所受拉力F 的大小和运动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7.物体以速度v 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 、B 两点,所用时间为t .现在物体从A 点由静止出发,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1)到某一最大速度v m ,然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至B 点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时间仍为t .则物体的( )A .v m 可为许多值,与a 1、a 2的大小有关B .v m 可为许多值,与a 1、a 2的大小无关C .a 1、a 2必须满足12122a a v a a t=+ D .a 1、a 2必须是一定的8.如图所示,直线a 与四分之一圆弧b 分别表示质点A 、B 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质点的直线运动》基础复习考点一:质点、参考系、时间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1.2012年7月11日上午,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空军跳伞运动大队联袂在西安上演了精彩飞行和跳伞表演.在表演中,八一飞行表演队的6架表演机保持队形,直刺苍穹,做出了18个高难度动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飞机运动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B.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C.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D.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运动的2.2012年6月27日凌晨4时16分,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下潜全程历时16小时17分,于20时33分完成下潜任务后顺利返回到“向阳红09”母船.关于此次下潜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062米”是指位移B.“7062米”是指路程C.16小时17分是指时间D.20时33分是指时刻3.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通过一系列的姿态调整,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关于以上消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7时38分”表示“时刻”B.“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位移和路程都为零C.“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不为零D.在“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过程中,可以把“神舟十号”飞船看作质点4.(多选)2013年9月10日是中国就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点、基线发表声明一周年.当天,中国海警7艘舰船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编队分为两个组,一组顺时针,一组逆时针,从9点18分开始绕岛巡航,假设每个小组的巡航时间为4个小时,航程为60海里.其中海警“2112”号和海警“2350”号被编在同一个组.若所有舰船行驶速率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研究其中一艘舰船的平均速度时可将其看作质点B.以海警“2112”号为参考系,海警“2350”号不一定是静止的C.“60海里”指的是编队的位移D.由题中条件可求出此次巡航过程中海警“2112”号的平均速度5.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相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s跑了61m,7s末到7.1s末跑了0.92m,跑到终点共用10.8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9.26m/sB.运动员在前7s的平均速度大小是8.71m/sC.运动员在7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约为9.2m/sD.无法知道运动员在7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6.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和t=2s到t=3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A.12m/s,39m/sB.8m/s,38m/sC.12m/s,19.5m/sD.8m/s,12m/s考点二:加速度7.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图为发射火箭点火后瞬间.关于这一瞬间的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的速度很小,加速度很大B.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也很大C.火箭的速度很小,加速度也很小D.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很小8.近两年,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我国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若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类比成() 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9.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直至零,则在此过程中()A.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先均匀增大,然后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10.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大小为10m/s,则以下有关物体在这个过程中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一定向一个方向运动B.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发生改变C.加速度大小可能是6m/s2D.加速度大小可能大于10m/s211.若汽车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考点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2.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为x=t2+5t+4(式中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该质点()A.运动的初速度为2m/sB.运动的加速度为1m/s2C.在第1s内的位移为6mD.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13.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授课时,利用质量测量仪粗略测出了聂海胜的质量.若聂海胜受到恒力F作用并从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t移动的位移为s,则聂海胜的质量为()A.Ft2s B.Ft2sC.Fts D.Ft22s14.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若从0时刻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x=(10-0.1v2)m,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sC.0时刻的初速度为10m/sD.刹车过程的位移为5m15.物体沿直线以恒定加速度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24t-6t2(x单位是m、t单位是s),则它的速度为零的时刻是()A.2s B.4sC.6s D.24s16.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在第10s末的速度为2m/s,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前10s内通过的位移为10mB.每秒速度变化0.2m/sC.10s内平均速度为1m/sD.第10s内通过2m17.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减速滑动.若已知物体在第1s内位移为8.0m,在第3s内位移为0.5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为-3.75m/s2B.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为-3.75m/s2C.物体在第0.5s末速度一定为4.0m/sD.物体在第2.5s末速度一定为0.5m/s18.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内与开始刹车后6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A.1∶1B.3∶1C.3∶4D.4∶319.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0.5m/s,在第9s内的位移比第5s内的位移多4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9s末的速度和质点在9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A.a=1m/s2,v9=9m/s,x9=40.5mB.a=1m/s2,v9=9m/s,x9=45mC.a=1m/s2,v9=9.5m/s,x9=45mD.a=0.8m/s2,v9=7.7m/s,x9=36.9m考点四:图像问题20.手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A.第1s内和第3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s内和第4s内的加速度相同C.第1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0~2s和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21.(多选)如图所示为某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线可知()A.15s末质点的位移为300mB.20s末质点的速度为-1m/sC.0~10s内质点的速度为3m/sD.0~25s内质点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22.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m/sC.小车的位移一定大于8mD.小车做曲线运动23.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点同时出发,向同一方向行驶,它们的x-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t1时刻以前,乙车的速度始终比甲车的小B.在t1时刻以前,乙车的速度始终比甲车的大C.在0~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D.在0~t1时间内,甲车的位移比乙车的位移小24.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25.2014年9月韩国仁川亚运会上,中国队韦永丽以11秒48夺得田径项目女子100米金牌.假设通过仪器绘出的韦永丽从起点到终点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图中时间轴上t1=11.00sB.韦永丽的平均速度为10m/sC.韦永丽的最大速度可能大于10m/sD.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一定等于100m26.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在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27.如图所示是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v -t 图象,在t 1和t 2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从t 1到t 2的过程中()A .加速度增大B .加速度不断减小C .平均速度v=v 1+v 22D .平均速度v >v 1+v 2228.对下列各图中蕴含信息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图甲的重力—质量图象说明同一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保持不变B .图乙的位移—时间图象表示该物体受力平衡C .图丙的动能—时间图象表示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 .图丁的速度—时间图象表示该物体的合力随时间减小29.(多选)一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v 0=3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t =0时刻,驾驶员采取某种措施,车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6s 时车速为5m/sB .t =3s 时车速为零C .前9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D .前6s 内车的位移为90m30.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31.我国“蛟龙号”深潜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2012年6月27日以7062.68m的深度创下我国深潜最新纪录.这预示着它可以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假设在某次试验时,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全过程的深度曲线甲和速度图象乙,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h3代表本次下潜最大深度,应为360mB.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0.025m/s2C.潜水员感到超重发生在0~1min和8~10min的时间段内D.整个潜水器在8~10min的时间段内机械能守恒32.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甲、乙在t=0到t=1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B.乙在t=0到t=7s之间的位移为零C.甲在t=0到t=4s之间做往复运动D.甲、乙在t=6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33.如图甲所示,一个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从t=0时刻起,物体在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在0到t0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甲乙A.在0到t0时间内,物体速度逐渐变小B.在t0时刻,物体速度增加到最大值C.在0到t0时间内,物体做直线运动D.在0到t0时间内,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34.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0~t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B.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C.t2时刻Ⅰ物体在Ⅱ物体前方D.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v1+v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