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1粤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33《力的等效和替代》说课稿(有答案)

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33《力的等效和替代》说课稿(有答案)

《力的等效和替代》说课稿本人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节内容是粤教版独有的,在力的合成与分解前加上这节内容,让学生对等效替代思想先有一定的认识,再通过实验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这符合了粤教版物理教材尊重历史、尊重自然的特点。

教材通过对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复习,得出准确表示力的方法,为规律的得出提供依据。

接着通过生活实例给学生渗透合力与分力的等效与替代的思想,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并激发学生寻找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兴趣,进行实验与探究,在实践中得出规律,为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学习做好铺垫。

3、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图示法,并能区别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与等效替代的关系(3)知道合力与分力的几何关系是构成平行四边形2、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思想(2)培养实验设计与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在科学探究中形成严谨务实的态度。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难点:(1)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思想方法(2)如何引导学生对设计好实验方案和总结方案,得出实验规律二、说学情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力的特征,但对力的图示还未牢固掌握,特别是标度的选择,因此要在实验探究前要加以复习。

而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等效与替代的思想都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应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高中刚刚接触到矢量概念,在寻找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可能有困难,应适当降低探究的难度,重在探究过程的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给予他们适当的启发和帮助,以培养他们兴趣和热情。

三、说教法现代教育目标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物理学知识体系为载体,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形成特长的目的。

高中物理 3.3力的等效与替代1教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3.3力的等效与替代1教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3.3力的等效与替代1教案粤教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分解的概念.2.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2.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通过力的等效替代,使学生领略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奇妙,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的精神和态度二、教学内容剖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在承接“力”的基础知识上,讲述力的等效和替代,是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所必需的预备知识。

2、节课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等效和替代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

3、本节课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三、教学思路与方法:本节课重点让学生探究并理解力的等效与替代,但对于刚入高中学习不久的高一学生从数形结合角度去探究物理规律是有难度的,在教学中尽量呈现学生有体验的情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完探究之路,是本课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先通过一个例子,让学生在理清一些基本概念之后,就让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开始猜想两共点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再引导学生在实验中验证猜想探究结论。

故本节课的设计本着使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信念,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其中的方法,在许多实验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是本节所用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筋、细绳套(两根)、弹簧秤(两只)、三角板、铅笔.五、课堂教学设计一、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作用和三要素都有关系。

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叫力的图示。

二、力的等效和替代师:(以题讲解力的图示的步骤)如图3—1—1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定标度.(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从O点竖直向上画一段3倍于标度的线段;(3)在线段终点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为了简便也可以照图乙那样不画物体,而用质点来表示物体,画出力F的图示.生:练习师:巡视指导并总结由于高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很多,力的图示画起来比较麻烦,我们以后会经常画一种简化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在力的图示的基础上,不对力的大小有具体的要求,只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我们在以后经常要用到这种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师:画力的图示,应按怎样的步骤进行?(学生回答,老师补充)生:①选定标度②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标刻度。

力的等效和替换-粤教版必修一教案

力的等效和替换-粤教版必修一教案

力的等效和替换-粤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等效和力的替换的概念。

2.能够使用力的等效和力的替换来解决物理问题。

3.能够尝试使用不同的力的等效和替换方式来解决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清楚地了解力的等效和力的替换的概念。

2.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正确地使用力的等效和力的替换法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问题导入,如:在斜坡上平放放一块300g重的货物,若摩擦系数为0.2,求静摩擦力的大小时,引入力的等效和替换的概念。

2. 讲解1.力的等效:将一组力的合力等效为一力。

(讲解时可用小球模型示意)2.力的分解:将一力分解为若干个力。

(讲解时可用绳子和直角三角形模型示意)3.力的替换:利用一组力等效于另一组力的原理,将一组力替换为另一组力。

4.力的合并:将多组力合并成一组等效力。

(讲解时可用力的图示和物理实验模型)3. 常用等效和替换1.平行四边形法则:将向量首尾相接,能量保持不变,同时将其平移的法则。

2.牛顿第三定律法则:一对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3.等效力法则:将一系列力等效为一个合力。

4. 实例讲解1.桌子上平放一块50kg重的箱子,求接触力的大小(讲解力的合并)。

2.有一个可以承载50kg重的台秤在不经过台秤自身重量的情况下,我们如何用50kg的重砝码称出物品的质量(讲解力的等效)。

3.有两个物体,A物体重100N,B物体重50N,I、问两个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方向;II、求A物体所受力和B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讲解力的替换)5. 练习进行力的分解、合并、等效和替换等实例练习。

6. 总结1.通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自主总结)2.介绍一些力学等效和替换的应用,引导学生探究相关问题。

(让学生总结思考并给出结论)四、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

2.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应用课上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以Markdown文本形式输出。

(让学生动手探究并输出结论)五、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有趣的实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3 力的等效和替换-教案设计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3 力的等效和替换-教案设计

基于“情景任务”教学,培养物理学科素养——高一“力的等效和替换”教学设计例起同一桶水事例;【学生】分小组做图3-3-5中小实验:用一把弹簧秤和用两把弹簧秤一起分别拉同一橡皮筋伸长了同一长度的事例。

教师指导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问题2】:叙述三个“等效”事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1、图3-3-3:8匹马施加的8个力共同作用效果←等效→1 头大象施加的1个力F作用效果;2、图3-3-4:2个小孩施加的2个力F1、F2共同作用效果←等效→1个大人施加的1个力F作用效果;3、图3-3-5:2把弹簧秤施加的2个拉力F1、F2共同作用效果←等效→1把弹簧秤施加的1个力F作用效果深化等效思想【问题过渡】:既然F与F1、F2共同作用效果等效,那么力F 与F1、F2能否相互替换?三、力的替代教师引导【学生】:能1、图3-3-3:8匹马施加的8个力共同作用效果←替换→1头大象施加的1个力F作用效果;2、图3-3-4:2个小孩施加的2个力F1、F2共同作用效果←替换→1个大人施加的1个力F作用效果;3、图3-3-5:2把弹簧秤施加的2个拉力F1、F2共同作用效果←替换→1把弹簧秤施加的1个力F作用效果深化替代思想四、引入概念:(1)合力与分力(2)力的合成与分解【引导学生归纳】:由“力的等效与替代”思维方法,得出“合力与分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学生】:1、合力与分力:在上几个事例中,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和几个力共同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哪几个力的合力,哪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几个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从事例中提炼概念对图3-3-3、图3-3-4图3-3-5归纳总结讨论与交流:生活中还有其它类似的例子吗?通过事例理解几个概念【问题过渡】:若合力F与两分力F1、F2的作用效果等效可替代,那么F与两分力F1、F2的大小、方向【学生】:猜想(1)合力总大于分力(2)合力就是两个分力的数值之和(3)合力大小比两个分力的数值之和小些的某个值激发学生思考,猜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系如何呢?五、寻找等效力【探究实验】:设计实验,正式猜想利用每张实验台上备有实验仪器,设计你的实验方案引导:利用电脑展示,结合学生的设计进行归纳说明【教师引导】:实验中,必须使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橡皮筋拉长到同一位置O。

粤教版必修一3.3《力的等效和替换》WORD教案01

粤教版必修一3.3《力的等效和替换》WORD教案01

课题力的等效和替代从容说课先从科学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让学生从科学的表示法表示一个力。

进而从生活的等效的概念以及历史史实让学生理解等效与替代的概念;继而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为下一节明确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打好基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图示法,区别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过程与方法(1)在实验过程中学会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2)在制作示力的合成与分解示教仪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是不同的,本节书中后面要用力的图示处理实验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此加以引导,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将力表示出来。

对于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学生并不一定引起重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表述一个力。

这为后面的实验探究打好基础。

力的等效主要是要让学生清楚研究一个具体的问题时所采用科学的方法,同时明白如何去等效的概念。

力的替代与力的等效合为一体,共同构成等效替代的思想。

进一步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为力的合成和分解作准备。

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实验,如有可能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说明结果,学生的结果不一样说明可以有不同的替代,为下一节力的分解作好铺垫。

学生可以在自主找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实验结果在误差范围内是准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力的等效替代,使学生领略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奇妙,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的精神和态度.教学重点: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教学用具:弹簧秤、刻度尺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通常物体都会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许多情况下这些力的作用可以与某个力作用产生同样的效果。

例如,一辆小汽车陷进了泥坑,需要十几个人连推带拉才能把它从泥坑中拉出来,如果用另一辆汽车用绳子牵一下,就可以把它从泥坑中拉出来,这时一辆汽车的牵引和十几个人的作用力是怎能样的关系呢?生:是等效的。

高中物理 3.3 力的等效和替代学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3.3 力的等效和替代学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3.3 力的等效和替代学案粤教版必修1➢自主学习:1.力的图示1)力的三要素: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一般不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和。

物理学中称之为力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只用一根来表示力,所得到的图我们称为~力的示意图只可以表示出力的和,但不能表示出力的。

3)力的图示: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力,我们用一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所得到的图我们称为--其中线段的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指向力的方向;(或)表示力的作用点。

例1、B物体的重力是100N,放在水平地面上。

请分别用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法画出其所受的重力。

例2、重为6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画出木块对桌面压力的图示,并画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问题导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都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力,两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自主学习:力的等效与替代2.力的等效:如果一个力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从力的作用效果上来看,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是的。

3、力的替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的,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

2)力的合成与分解物理学中,通常从作用效果相同这一观点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叫做。

➢练一练:1、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B.合力与分力的性质一定相同;C.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D.合力与分力的性质不影响作用效果。

2、关于力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个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求出他们的合力,物体便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C.某个力与其他力使物体发生的形变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D. 不同性质的力,不能进行合成。

高中物理3.3《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1(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3.3《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1(粤教版必修1)

《力的等效和替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矢量的运算法则是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大难点,本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的体验中找寻物理规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同时增强了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教材通过对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的复习,得出准确表示力的方法,为规律的得出提供依据。

接着通过生活实例给学生渗透合力与分力的等效与替代的思想,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并激发学生寻找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兴趣,进行实验与探究,在实践中得出规律,为下一节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设计:。

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

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

《力的等效和替代》教学设计课题:3.3力的等效和替代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对象:高一级学生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示教仪实验器材:木板、图钉、弹簧测力计、带两根细绳套的橡皮筋、三角板、同心圆纸片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力的图示法,能正确作出力的图示;(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本质与等效替代的关系;(3)知道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力的等效与替代,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2)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领略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在科学探究中形成严谨、务实的态度;(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探究等效力,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2、教学难点:用几何知识对实验数据和力的图示进行分析,得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法和学法:1、教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2、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观看录像:拔萝卜(2分钟)列举生活实例:(2分钟)接着引入课题:(1分钟)力的等效与替代引导观察:共点力问:同学们看到这个大萝卜需要几个人才能拔出来?如果有一个大力士过来帮忙会怎样?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实例,并对学生列举的例子进行归纳总结。

引导:说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几个力一起的作用效果相同,那么他们就可以相互替代。

板书:一、共点力:作用于物体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观看视频答:大力士一个人的力和大头儿子一家人的力,都可以把萝卜拔起来。

思考学生1:马德保半球实验学生2:推小车学生3:提水……观察思考通过有声视频给学生以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发掘力的等效可以相互替代的例子,认识等效替代这种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3 力的等效与替代教学设计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3 力的等效与替代教学设计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3 力的等效与替代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图示法,区别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理解力的等效与替代的关系。

3、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实施,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学生在自主寻找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科学探究中形成严谨、务实的态度。

【教学重点】1、力的等效与替代的关系2、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实验法【学法】见“物”: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提出有价值的物理问题。

建“理”:通过自己的分析、归纳、类比、整理等方法从这些现象中总结出物理科学知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引入:请同学讲述“曹冲称象”故事问题1:为什么可以用石头的重代替大象的重?问题2:如何判断它们是等效的呢?生活链接:列举生活中由于等效而可以相互替代的例子1.钱币的等值替换2.电阻的等效代换学生总结:钱币、电阻之间的作用效果相同,可以相互替代。

【讲授新课】情景1:两位学生提水与一人提水,桶处于什么状态,一个力与两个力之间什么关系?情景2:十六匹马对马德堡半球作用与两头大象作用,球处于什么状态,两对力间什么关系?F=F1+F2方向F≠F1+F2方向学生总结:力之间的作用效果相同,互为等效力,可以相互替代。

【力的图示】问题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2:如何准确描述力?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小试身手:一个人用大小为60N、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斜向上的力拉小车,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这个力.大小:方向:作用点:【寻找等效力】(由浅入深)实验与探究1:方向相同两个力的等效与替代实验设计:学生汇报实验设计方案,如何找到方向相同两个力的等效力。

高中物理第三章3.3力的等效和替代(1)教案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3.3力的等效和替代(1)教案粤教版必修1

3.3力的合成与分解(1)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水平地面上有O、A、B三点,OA=AB,从O点正上方高h0处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恰好落在A 点。

若抛出点的高度改变为h和初速度为v,小球落点会发生变化,下列不能使小球落到B点的是()A.h=h0,v=2v0B.h=2h0,v=v0C.h=4h0,v=v0D.h=h0,v=4v02.截止2019年4月20日,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44颗北斗导航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了国际首创的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设计,为亚太地区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下列关于地球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同步卫星,它们的机械能一定相同B.沿椭圆轨道运行的某一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动能C.若卫星运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则它就是同步卫星D.在同一一轨道上运行的两颗质量相等的卫星,它们的动量一定相同3.如图,平行板电容器AB两极板水平放置,将其和二极管串联接在电源上,已知A板和电源正极相连,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一带负电小球从AB间的某一固定点水平射入,打在B板上的N点,小球的重力不能忽略,现通过上下平移A板来改变两板间距,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AB间距增大时,小球可能打在N点的左侧B.当AB间距减小时,小球可能打在N点的左侧C.当AB间距减小时,电场力对小球做功不变D.当AB间距增大时,电场力对小球做功不变4.如图所示,A、B是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一带电小球垂直于电场线方向射入板间,小球将向A 极板偏转,为了使小球沿射入方向做直线运动,可采用的方法是A.将带正电的小球改为带负电B.将变阻器滑片P适当向左滑动C.适当增大小球所带电量D.将极板间距适当增大5.物体在恒定的合力F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在时间△t1内速度由0增大到v,在时间△t2内速度由v增大到2v,设F在△t1内做功是W1,冲量是I1,在△t2内做的功是W2,冲量是I2,那么()A.,B.,C.,D.,6.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S=6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当t=4s时两车相遇 B.当t=4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C.两车有两次相遇 D.两车有三次相遇二、多项选择题7.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4:1,电阻R1=88,电源为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标称值为“44W 1A”的灯泡恰好正常发光,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3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3粤教版必修1

第3节力的等效与替代本节教材分析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图示法,区别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本质是从作用效果相同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

掌握合力和分力的关系——构成平行四边形。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清楚研究一个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和一般程序,同时明白如何去理解等效的概念。

注重实验探究方案设计的思考与改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略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友好合作的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1)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思想(2)实验方案的设计(3)概念较抽象教学建议怎样在这一节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板演引导(板书演示加以引导)、实验演示与发现法。

由于本节后面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从力的大小和方向两方面进行的,必须用力的图示处理实验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此加以引导,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将力表示出来。

也就是说,通过板演使学生明确力的图示的规范性。

由于学生动手能力不是很强,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这一节设置为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来阐述等效的思想,并归纳出力的合成原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让学生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了解到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的和谐美。

新课导入设计举例引入——一辆小汽车陷入泥泞,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其拉出?十几个人能将其拉出来,用另一辆汽车也能将其拉出来。

这辆汽车的牵引力和十几个人的作用力是否存在何种关系?怎样判断这种关系的存在——引出课题:力的等效和替代。

提问引入: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有哪些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表示出一个力?3、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何不同?(画图说明)画出下图中弹簧的受力情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高中物理 3.3力的等效和替代 学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3.3力的等效和替代 学案 粤教版必修1

§3.3 力的等效和替代【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知道什么是力的等效与力的替代。

3、学会寻找等效力。

【过程和方法】1.类比力的等效与替代,自己分析、讨论,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2.运用数学工具(图象)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中重视严谨的科学推理过程,培养脚踏实地的作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等效与替代【知识要点】力的作用效果:(1)、静力的效应:①物体的形变。

②物体的平衡。

(2)、动力的效应(本章暂不涉及):①瞬时效应产生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

②时间上的累积效应、冲量、动量定理。

③空间上的累积效应、功、动能定理。

3、力的三要素与力的图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我们用有向线段可以把极抽象的力具体化: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有向线段的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4、力的分类:(1)、按力的性质分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2)、按力的效果分类,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以相同;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

【问题探究】给你两个量程为5N的轻弹簧秤,一个带有小钉子的平板,几张白纸,将橡皮筋结在小钉子上,白纸平铺在木板上,探究下面两个问题:1.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筋拉到某点O,用两个弹簧秤同时以不同的角度拉橡皮筋是否也能将橡皮筋拉到O点?即两种方法的效果是否可以相同?2.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筋拉到某点O的作用力与用两个弹簧秤同时以不同的角度拉橡皮筋到O点的作用力有什么关系?解析:1.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筋拉到某点O,用两个弹簧秤同时以不同的角度拉橡皮筋也能将橡皮筋拉到O点.2.记下用一个弹簧秤拉到O点时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并用力的图示法将这个力表示出来,并计为F;记下用两个弹簧秤同时以不同的角度拉到O点时两弹簧秤的示数及方向,并用力的图示法将这两个力表示出来,并计为F1、F2.3.多次重复步骤2,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F是以F1、F2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点评:试题从问题情景出发,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真切地认识到力是可以等效和替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分力和合力,并能初步发现合力和分力的关系,为下一节的学习打下基础,也能够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该题也给教材“实践与拓展”栏目中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典型例题】例:关于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力的等效和替代学案

力的等效和替代学案

力的等效和替代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3.3 力的等效和替代学案(粤教版必修1)1.共点力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________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2.合力、分力、力的合成一个力产生的效果如果能跟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______.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__________.力的______实际上就是要找一个力去代替几个已知的力,而不改变其作用效果.3.合力和分力是作用效果的一种______关系,而不是力的本质上的______.合力实际上并不存在,即合力找不到与之对应的施力物体,只是把合力与另几个分力等效看待.4.寻找等效力的实验方案(1)先将橡皮条一端固定,将两个力F1、F2作用在另一端并使其伸长一定长度;再用另一个力F作用于橡皮条的同一点,使其伸长到______的长度,那么,F与F1、F2的______就相同.(2)若记下F1、F2的大小和______,画出各个力的图示,就可以研究F与F1、F2的关系了.一、力的替代[问题情境]如图1所示,同样一桶水,一个人提和两个人共同提,感觉是不一样的,那么他们的效果一样吗?图1[要点提炼]1.合力与分力合力与分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2.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求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已知几个力,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得它们的合力,合力的作用效果与这几个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合力可以代替这几个力.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的关系.3.力的分解有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效果跟原来的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个力的分力.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问题延伸]有的同学说,受力分析时既要分析合力,也要分析分力,你认同此观点吗为什么二、寻找等效力1.实验步骤:实验探究求分力与合力的关系(1)在桌上平放一个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上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好.(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G点(G点的位置应该靠近顶端中点),在橡皮条的另外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外一端是绳套.(3)用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4)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分别读出两只弹簧秤的示数(在同一条件下).(5)用铅笔和三角板在白纸上从O点沿着两绳的方向画直线,按照一定的标度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6)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O 点,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7)探究这三个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关系.2.实验结论:(1)两个或多个分力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2)两个或多个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实验注意事项:(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秤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秤勾好后对拉,若两只弹簧秤在拉的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不同,应另换,直至相同为止,使用时弹簧秤与板面平行.(2)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秤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3)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合力.(4)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的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5)由作图法得到的F和实验测量得到的F′,不可能完全符合,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F和F′相等.例1关于共点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是共点力B.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是一对平衡力,则这两个力是共点力C.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点在同一点上,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D.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力的作用线汇交于同一点,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听课记录例2关于两个分力F1、F2及它们的合力F的说法,下述正确的是()A.合力F一定与F1、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B.两力F1、F2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C.两力F1、F2一定是同一个物体受的力D.两力F1、F2与F是物体同时受到的三个力听课记录变式训练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B.合力与分力的性质相同C.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D.合力与分力在分析时不能同时考虑例3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 N、最小刻度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2(a)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图2(1)由图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______N和______N.(只需读到0.1 N)(2)在方格纸(如图(b)所示)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即学即练】1.下列关于分力和合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力与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B.几个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与合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相同C.合力总是大于分力D.合力F的大小随F1、F2间夹角增大而减小,合力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任一分力2.已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这三个力的大小可能为() A.15 N,5 N,6 NB.3 N,6 N,4 NC.1 N,2 N,10 ND.1 N,6 N,3 N3.同时作用在某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6 N和8 N.当这两个力之间的夹角由0°逐渐增大至180°时,这两个力的合力将由最大值________ N逐渐变到最小值________ N.4.根据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法求出图3中F1和F2的合力.图3参考答案课前自主学习1.作用线2.效果相同分力合成合成3.替代替代4.(1)同样效果(2)方向核心知识探究一、[问题情境]同一桶水,一个人把它提起来,感觉很重,给桶施加了一个向上的拉力;两个人共同提起来,感觉很轻松,给桶施加了两个力.对桶施加一个力或施加两个力,都是将桶提了起来,所以作用效果是相同的.[问题延伸]不认同,因为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受力分析时只根据力的性质分析实际存在的力即可.解题方法探究例1A[共点力是几个力作用于一点或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的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不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不一定是共点力.如果受两个力且平衡的物体,所受的力一定是共点力,故A错误.]例2AC[只有同一个物体的受力才能合成,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不能合成.合力是对原来几个力的等效替代,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但不能同时存在,故正确答案为A、C.]变式训练AD[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合力产生的效果与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因而合力与分力不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也不涉及性质问题.]例3(1)2.5 N 4.0 N(2)见解析图解析测力计的读数要按题目要求读,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及用力的图示法求合力.从图中知,弹簧测力计最小刻度为0.1 N,因此竖直向下的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5 N,水平向右的弹簧测力计读数为4.0 N.因为读数2.5 N、4.0 N均是0.5 N的整数倍,因此,选方格纸中一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0.5 N,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即可画出两个力以及它们的合力,如图所示.即学即练1.BD[力的合成不能重复计力,力的合成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不是加、减的运算.]2.B[任一力应小于等于其余两力之和,大于等于其余两力之差.] 3.1424.略。

2018学年第一学期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

2018学年第一学期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

《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力的等效和替代是粤版物理必修I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同时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了位移矢量,对矢量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获得感性认识。

这节课的内容,为下面的力的合成与分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后续力的合成与分解打下知识层面的基础。

本节课所初步总结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也是处理矢量的一个通则,因此本节课为以后动量、冲量、动能定理等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2、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

对等效替代的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质的认识。

学习关于实验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等效思想和所学的探究方法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教材的内容安排:粤教版教材第三章第3节力的等效和替代这一节的内容,首先是教师讲解一些相关的概念:力的图示、力的等效、合力、分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概念,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寻找等效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最后引导学生得出具有普适性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初步得出。

4、对教材的思考:这章的教材编写整体上看,比较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我觉得第三节《力的等效与替代》力的等效这部分,在教学中我应该一直在强调力的等效,直至后面寻找等效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求几个分力的合力,故而在这里,应该把寻找等效力与力的合成在观念上应该先对等起来,作为教师应该注重提出猜想前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从几何层面上来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不置使得学生无从下手。

5、学生学情分析(一)学生兴趣:实验操作的兴趣,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

(二)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位移以及力的概念,初步接触了矢量的概念。

(三)学生的认知特点:对矢量方向性的理解还仅停留在表面上。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1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1粤教版必修1

第3节力的等效与替代教学程序五、板书设计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人站立在商店的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向上加速,如图所示,则A.人对踏板的压力大小等于人所受到的重力大小B.人只受重力和踏板的支持力的作用C.踏板对人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人的机械能增加量D.人所受合力做的功等于人的动能的增加量2.如图所示,将一个内、外侧均光滑的半圆形槽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槽的左侧有一竖直墙壁。

现让一小球自左端槽口A点的正上方由静止开始下落,从A点与半圆形槽相切进入槽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半圆形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B.小球从A点向半圆形槽的最低点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处于失重状态C.小球从A点经最低点向右侧最高点运动的过程中,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小球从下落到从右侧离开槽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3.一小球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触底后立即竖直反弹,直至再次上升到最高点,已知空气阻力大小恒定,触地反弹瞬间动能损失了75%,规定向下为正方向,则在整个过程中,则下列v-t图象中能正确反应这一过程的是( )A. B.C. 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B.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电势能变大,总能量变大,电子动能变小C.用加温、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D.氡的半衰期为3.8天,8个氡的原子核,经过7.6天只剩下2个氡原子核5.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动摩擦因数为μ=0.1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拉力做的功W和物体发生的位移x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g=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物体在OA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此过程中拉力的最大功率为6WB.此物体在OA段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此过程中拉力的最大功率为6 WC.此物体在AB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此过程中拉力的最大功率为6 WD.此物体在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恒为6 W6.一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t轴上、下方曲线的形状完全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s时,物体的加速度最大B.t=2s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C.物体前两秒的平均速度等于5m/sD.物体前四秒的平均速度等于零二、多项选择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3.3 力的等效和替换-教案设计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3.3 力的等效和替换-教案设计

力的等效和替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图示法,区别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

2.过程与方法(1)在实验过程中学会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在制作示力的合成与分解示教仪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力的等效替代,使学生领略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奇妙,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的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教学准备】弹簧秤、刻度尺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通常物体都会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许多情况下这些力的作用可以与某个力作用产生同样的效果。

例如,一辆小汽车陷进了泥坑,需要十几个人连推带拉才能把它从泥坑中拉出来,如果用另一辆汽车用绳子牵一下,就可以把它从泥坑中拉出来,这时一辆汽车的牵引和十几个人的作用力是怎能样的关系呢?生:是等效的。

师: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了力的等效性,逐步找到了力之间相互等效替代的规律,今天我们就要来共同探讨一个新的课题——力的等效和替代。

[新课教学]1.力的等效教师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1654年,在德国的马德堡市,有人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

在实验中,把两个空心铜制半球合在一起,抽去球中的空气后,用两支马队向相反方向拉这两个半球。

结果,当两支马队各增加到8匹马时,才将它们拉开。

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师:如果用两头大象来代替两支马队,这两个半球也能被拉开。

这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了从力的作用效果上看,一头大象的拉力与8匹马的拉力是相同的。

讨论与交流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和一个大人单独提起一桶水,效果相同吗?参考答案:相同。

2.力的替代师:已知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的大小分别为2N、3N,如果F1、F2的方向相同,那以它们的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沿什么方向?生:5N,方向与F1、F2的方向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力的等效与替代教学程序五、板书设计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个23892U 原子核静止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当原子核发生衰变后,它放出一个α粒子(42He ),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

关于α粒子与衰变后的新核在磁场中做的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半径之比是45:1B .运动周期之比是1:117C .动能总是大小相等D .动量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三根通电长直导线垂直纸面平行固定,其截面构成一正三角形,O 为三角形的重心,通过三根直导线的电流分别用I 1、I 2、I 3表示,方向如图。

现在O 点垂直纸面固定一根通有电流为I 0的直导线,当1230I I I I ===时,O 点处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

已知通电长直导线在某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和电流成正比,则( )A .当102303I I I I I ===、时,O 点处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4FB .当102303I I I I I ===、时,O 点处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3FC .当201303I I I I I ===、时,O 点处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3FD .当301203I I I I I ===、时,O 点处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2F3.如图,在研究功与内能改变的关系时,将一小块易燃物放在厚玻璃筒底部,用力向下压活塞,可以将易燃物点燃。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筒内气体,在被压缩的同时从外界迅速吸收热量,导致气体温度升高B .只要最终筒内气体压强足够大,筒内易燃物就会被点燃C .若实验中易燃物被点燃,是活塞与筒壁间摩擦生热导致的D .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向下压活塞的力要大,速度要快4.阴雨天里积雨云会产生电荷,云层底面产生负电荷,在地面感应出正电荷,电场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大气将被击穿,发生闪电。

若将云层底面和地面看作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板间距离记为300m ,电压为7210V ⨯,积雨云底面面积约为82110m ⨯。

若已知静电力常量与空气的介电常数,由以上条件是否能估算出以下物理量( )①云层底面与地面间的电场强度②云层底面与地面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③云层底面所带电量A .只能估算出①B .只能估算出①和②C .只能估算出②和③D .①②③均能估算出5.2019年7月9日,在沈阳进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来自上海的王雪毅以1米86的成绩获得女子跳高冠军。

若不计空气阻力,对于跳高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王雪毅起跳时地面对她的弹力大于她对地面的压力B .王雪毅起跳后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C .王雪毅跃杆后在空中下降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D .王雪毅落到软垫后一直做减速运动6.如图所示空间中存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B ,将长度为2L 的通电直导线由中点O 处弯成折线,夹角为60°,现在导线中通有恒定电流I 。

如果在空间另外施加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B 的匀强磁场,且使导线MO 、NO 所受的安培力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磁场的方向斜向左下方与水平方向成60°角,MO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0B ILB .磁场方向竖直向上,MO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02B ILC .磁场方向竖直向下,MO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02B ILD .磁场方向斜向右上方与水平方向成60°角,MO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032B IL 7.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传送带以速度v 0逆时针匀速转动。

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 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则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由四块完全相同石块所组成拱形建筑,其截面为半圆环,石块的质量均为m 。

若石块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则P 、Q 两部分石块之间的弹力为( )A .2mgB .22mgC .2mgD .2mg 9.如图所示,一倾角为30°的匀质圆盘绕垂直于盘面的固定对称轴以恒定角速度ω转动,盘面上离转轴距离d 处有一带负电的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的小物体与圆盘始终保持相对静止.整个装置放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2mg E q=,则物体与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为重力加速度)( )A 23(34)g d ω+B 22(31)d ω+C 23(4)g d ω+D 23(2)g d ω+ 10.如图所示,波长分别为λa 、λb 的单色光a 、b ,沿着AO 、BO 方向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出射光线都沿OC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光从玻璃砖射入空气时,均受到玻璃砖的作用力B.在玻璃砖内a光的动量大于在空气中a光的动量C.λa<λb,且a、b光的临界角相等D.在玻璃砖内a光的动量大于在玻璃砖内b光的动量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速不变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一B.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C.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D.无影灯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1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V﹣T图象如图所示,p a、p b、p c分别表示状态a、b、c的压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过程a到b中气体一定吸热B.p c=p b>p aC.过程b到c气体吸收热量D.过程b到c中每一个分子的速率都减小E.过程c到a中气体吸收的热量等于对外做的功13.平静的水池表面有两个振源A、B,固有振动周期均为T。

某时刻A开始向下振动,相隔半周期B开始向下振动,二者振动的振幅相同,某时刻在水面上形成如图所示的水波图。

其中O是振源连线的中点,OH为中垂线,交叉点G、H的中点为D,C点位于波峰和波谷的正中间,实线代表波峰,虚线代表波谷。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如果在E 点有一个小的漂浮物,经半个周期将向左漂到F 点B .两列波叠加后,O 点的振动始终减弱C .图中G 、H 两点振幅为零,D 点的振幅也为零D .当B 引起的波传到E 点后,E 点的振动始终处于加强状态E.C 点此时振动的速度为零14.如图所示,长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一小物块置于长木板的中央,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3μ,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则木板加速度大小a 可能是 ( )A .a =μgB .a =3g μ C .a =23g μ D .a =2F m -3g μ 15.如图所示,一充电后与电源断开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水平放置,板长为L ,板间距离为d ,距板右端L 处有一竖直屏M 。

一带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的质点以初速度v 0沿中线射入两板间,最后垂直打在M 上,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两极板间电场强度大小为mg q B .两极板间电压为2mgd q C .整个过程中质点的重力势能增加22232mg L v 0 D .若仅增大两极板间距,该质点仍能垂直打在M 上三、实验题:共2小题16.某同学要将一量程为250μA的微安表改装为量程为1.50V的电压表。

该同学测得微安表内阻为1200Ω,经计算后将一阻值为R的电阻与微安表连接,进行改装。

然后利用一标准电压表,对改装后的电表进行检测。

(1)将图(a)中的实物连线补充完整_______;(2)当标准电压表的示数为1.00V时,微安表的指针位置如图(b)所示,由此可以推测出改装的电压表量程不是预期值,而是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1.20V B.1.25V C.1.30V D.1.35V(3)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A.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大于1200ΩB.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小于1200ΩC.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小D.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大17.某同学欲用伏安法测定一阻值约为5Ω的电阻,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现备有以下器材:A.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为4.5V,内阻很小);B.直流电流表A1(量程0~0.6A,内阻约为0.1Ω);C.直流电流表A2(量程0~3A,内阻约为0.2Ω);D.直流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为3kΩ);E.直流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为6kΩ);F.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Ω);G.开关、导线若干。

(1)在备选器材中,实验中电流表应选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均填写器材前字母序号)(2)该同学连接了部分电路,如图甲所示,还有三根导线没有连接,请帮助该同学完成连线;(______)(3)按要求完成了电路连接后,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最_____(选填“左”或“右”)端;(4)该同学正确操作,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阻的测量值为________Ω;该测量值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四、解答题:本题共3题18.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左管开口、右管封闭,两管均竖直向上,管中有有A、B两段水银柱,在玻璃管中封有Ⅰ、Ⅱ两段气体,A段水银柱长为h=10cm,B段水银左右两管中液面高度差也为h,左管中封闭的气柱Ⅰ长为h,右管中封闭的气柱长为3h,大气压强为75cmHg,现向左管中缓慢倒入水银,使水银柱B在左右两管中的液面相平,求:①左管中倒入的水银柱的长度;②气柱Ⅰ的长度变为多少。

19.(6分)如图甲所示,A车原来临时停在一水平路面上,B车在后面匀速向A车靠近,A车司机发现后启动A车,以A车司机发现B车为计时起点(t=0),A、B两车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B车在第1s 内与A车的距离缩短了x1=12m.(1)求B车运动的速度v B和A车的加速度a的大小;(2)若A、B两车不会相撞,则A车司机发现B车时(t=0)两车的距离x0应满足什么条件?20.(6分)如图所示,一根柔软的细绳跨过轻质定滑轮,绳的一端连接物体A ,另一端通过一轻质弹簧与物体B 连接,物体B 静止在地面上。

物体A 从高处由静止下落,当下落h 高度时,绳刚好被拉直。

然后又下落H 的高度,恰好能到达地面,此时物体B 对地面的压力恰好减为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