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_公开课

合集下载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
01 教 学 目 标 02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学问目标:理解“大道”的内涵,把握文本中的 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学问。
力气目标:通过分析文本,培育学生的阅读理解 力气和分析力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深入理解“大 道”的内涵,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抱负与个 人责任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握文本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 言学问,理解“大道”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文本,培育学生的阅 读理解力气和分析力气,引导学生思考社 会抱负与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
把握重点实词: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实词,如“修睦”、“不独亲其亲”等。 把握虚词:理解文章中的虚词,如“以”、“为”、“而”等。 把握句式:理解文章中的特殊句式,如“大道之行也”、“故人不独亲其亲”等。
学问目标:通过文本研习,了解《大道之行也》所表达的思想及价值观。 力气目标:通过小组争论和课堂呈现,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力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方法:承受讲解、争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乐观参与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了解 课文背景和作 者,激发学生 对文章的兴趣
和惊异心。
通过阅读课文, 引导学生理解 文章的主题和 思想,帮助学 生建立对文章 的整体印象。
针对文章中的 重点和难点, 进展深入的讲 解和分析,帮 助学生理解文 章中的细节和
深层含义。
通过课堂争论 和思考题,引 导学生思考和 理解文章中的 学问点和问题, 加深学生对文 章的理解和把
握。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惊异心。 讲解课文:通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互动沟通:通过小组争论、抢答等形式,鼓舞学生乐观参与,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稳固学生的学问,并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设计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设计

22?礼记?二那么第2课时大道之行也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初步理解“大同〞社会的理想,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一、导入新课儒家学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对社会进展了美妙的设想,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再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假设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

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是儒家学者所勾勒的理想社会。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1.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幼有所长.(zhǎng) 矜.(guān)男有分.(fèn) 谋闭而不兴.(xīng)货恶.其弃于地也(wù)2.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

3.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义。

4.教师点拨。

(1)通假字。

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荐)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2)古今异义词。

①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阔的道路。

)②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归。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兴起。

今义:做某事,从事某种活动。

)④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的意思。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3)一词多义。

①闭:是故谋闭.而不兴(闭塞)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上)②谓:是谓.大同(动词,叫作)予谓.菊(动词,认为)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理解文章思想1.根据文义,全文可以分为几层?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是总说,以下几句是分述。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2《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pptx

22《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pptx
2、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3、能否实现?世外桃源美好空想
七、拓展延伸,课堂小结(2分钟)
同学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对“中 国梦”基本内涵的表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以说这和《大道之行也》的社会蓝图从本质上来说都 是一致的。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分钟) 同学们,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有一个著名的“天下为公”的题词,这一社会理念是从哪儿来的呢? 我们刚刚学过《桃花源记》,桃花源里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 活在一个安定、和平、富足、文明的美好社会中,人们安居乐业,和睦相处,诚信相待。那只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呢?
2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公开课一等 奖创新教学设计_1
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借助注释理解大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归纳、整理重点字词;理解文意,准确翻译;争取当堂背诵。 .对比《桃花源记》,联系当今社会生活,理解“天下为公”和“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意,归纳、积累文言重点字词;背诵课文。 .难点:抓住“天下为公”,领会、理解“大同社会”的丰富内涵。 教学方法: 1.朗读与背诵。联系现实生活,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解;文章简短,力争当堂背诵。 .合作探究。把课堂学习任务分层次梳理,学生合作探究,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地位,恰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先学后教。课堂学习以生生互动为主,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学习问题,对学生解 决不了的,集中归纳,点拨指导。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总结全文,折射现实
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 似点?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 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 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和《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找出本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 的句子 例: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 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前提
大道
大同
3.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人人都 能得到社 会关爱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②人人都 能安居乐 业
男有分 女有归
③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讲信修睦——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男有分,女有归——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 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 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 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学习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句。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一、读通顺
字词积累
选贤与能( jǔ ) 讲信修睦( mù ) 矜寡孤独( guān ) 男有分( fèn )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
整体感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大道之行也--《礼记》导学案反馈:优秀小组:优秀个人:问 题:个别字音、词义出现错误学习目标:一、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二、了解 “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 ) 幼有所长( )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 )j ǔguān zhǎngwùfènwéi正字音:请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字音及节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道之行也,天下 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 修睦。

故 人 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 老 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 寡 孤独 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 谋闭 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 外户 而不闭,是 谓 大 同。

大道之行也(1)大道之行也: (2)讲信修睦:(3)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 (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也:(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8)外户而不闭:(9)是谓大同:施行和睦儿女职业女子出嫁丢弃、扔憎恶大门理想社会抢答:探究案1(每组每次只能有一名代表)翻译句子的方法(留替调补删)大道之行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儿女小组讨论,完成探究案展示、点评:各小组任务题号展 示点 评1第二组(口头展示)2第五组(口头展示)3第三组(口头展示)4第一组(书面展示)第二组5第四组(书面展示)第三组展示时,其他同学准备点评、补充、质疑探究4: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人人受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物尽其用、人尽其力探究5:“大同社会”和陶渊明描绘的 “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为什么?两者都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丰衣足食的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

和安中学钟光尤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相关文言词语,翻译并背诵课文
3. 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全文大意,积累词语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作品与背景简介
3.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学习
1.检查预习情况(重点字词的注音与解释)
2.听录音,注意难读字
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4.围绕以下问题小声读课文: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什么是“大道之行也”?
5.自读课文,对课文的字词句进行解释
6.学生翻译全文
7.齐读课文,思考:(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3)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怎样?
9.学生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拓展练习
1、发挥你的想像,把大同社会的场景进行形象的描绘。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课程概述大道至简,行之有效。

这门公开课旨在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大道,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它。

本课程旨在让学员掌握大道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个人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大道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2.掌握大道的原理和应用方法;3.熟悉大道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4.增强工作效率和个人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大道的基本概念1.大道的历史渊源;2.大道的基本概念;3.大道与哲学、文化的关系。

第二部分:大道的原理与应用1.大道的核心原理;2.大道的应用方法;3.大道与创新、思维方式的关系。

第三部分:大道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1.大道在生活中的应用;2.大道在职场中的应用;3.创新与大道的结合。

教学方法1.讲述:教师通过言语和示范的方式向学员传授大道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讨论:教师引导学员围绕课程内容展开讨论和互动,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道的应用;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帮助学员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大道;4.练习与反馈:教师通过练习和反馈,让学员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大道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估1.学员在课后完成相关作业;2.学员参加课程结束时的问卷调查;3.学员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应用大道,并向教师反馈。

教材1.《道德经》;2.需要的其他阅读材料由教师另行提供。

参考文献1.《道德经》;2.王阳明《传习录》;3.《大道思考》。

教学进度安排课程时长教学内容第一节课了解大道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第二节课掌握大道的核心原理和应用方法第三节课学习大道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结合案例分析第四节课练习与反馈,课程总结和问答总结大道之行,感恩有你。

通过本公开课的学习,学员将会掌握大道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它在生活和工作中。

我们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必将走向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大道之行也》市级一等奖课件

《大道之行也》市级一等奖课件
可持续发展
《大道之行也》强调的“不偏不 党,王道荡荡”,启示我们在经 济发展中要注重可持续性,实现 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
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树立正确义利观
《大道之行也》倡导的“讲信修睦、 选贤与能”等品质,有助于引导个人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追求内在的道德 修养和人格完善。
培养社会责任感
《大道之行也》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 任和贡献,激励个人积极投身于社会 公益事业,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力 量。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 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提高道德判断 和选择的能力。
课程安排
01
02
03
04
导入
通过案例或故事引导学生进入 课程主题。
知识讲解
对《大道之行也》的内涵、思 想、道德概念等进行深入浅出
的讲解。
课堂互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等活动,加深对课程内容
的理解。
总结反馈
文章结构的特点
本文的结构特点在于层次分明、条 理清晰,使得读者可以更加容易地 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重点词句解释
01
重点词句
本文中的重点词句包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等。
02
重点词句的解释
对于这些重点词句,需要进行深入的解释和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其含义和背景。
03
重点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课程背景
本课件以《大道之行也》为蓝本,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道 德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 大道之行也》的内涵和思想,掌握相 关的道德概念和理论。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主要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文章《大道之行也》为教材基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掌握作者——西汉初年儒家学者贾谊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
2.课文解析:详细解读文章内容,包括“天下为公”的理念、大同社会的构想、以及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角色扮演活动,虽然让学生们体验到了大同社会的运行机制,但部分学生过于关注表演,而忽略了活动的本质意义。为了使实践活动更具实效性,我将在设计活动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他们在活动中能够真正领悟到“天下为公”的理念。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大道之行也》这篇文章的理解仍有待提高。因此,我决定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巩固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掌握,并引导他们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在讲授“天下为公”的理念时,我尝试通过现实案例的引入,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从课堂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对儒家思想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然而,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太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上,设置更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讨论题目,同时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举例解释:
-通过分析“天下为公”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大同社会的理想状态,强调这是文章的核心观点。
-以文章中的具体句子为例,讲解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如“行大道者,天下为公”,使学生掌握其结构和用法。
-通过对文章中体现儒家思想的句子进行分析,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让学生深入了解儒家的道德观念。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兴仁第十中学:秦书媛一、教学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语,翻译并背诵课文2.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3. 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二、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全文大意,积累词语2. 领会文章的内涵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齐背《桃花源记》……文中的桃花生活是历代文人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但早在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人类美好生活的构想,我们的先哲们把这种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种社会是怎样的。

2.作品与背景简介3.出示学习目标(二)新课学习1.检查预习情况(重点字词的注音与解释)2注意难读字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4.围绕以下问题小声读课文: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什么是“大道之行也”?5.自读课文,对课文的字词句进行解释6.学生翻译全文7.齐读课文,思考:(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3)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怎样?8.分析文章的结构9.学生齐读课文,背诵课文(三)拓展练习1、发挥你的想像,把大同社会的场景进行形象的描绘。

2、“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3、你如何看待我们政府今天提倡的和谐社会和这个大同社会的关系?4、在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①诚信。

早在西汉时期,儒家就把讲求诚信作为公民的道德素质提出来作为大同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可见诚信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②关怀弱势人群。

文中提到的“鳏、寡、孤、独、废疾者“正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在古代儒家的政治理想中,就已经把对社会中弱者的关怀提到先进社会基本特征的高度,社会中上层人群生活水平、教育水平等并不是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准,只有最底层的人有所养有所归才是人类进步文明的标尺,所以历来中华民族提倡关怀弱势群体,提倡善举、弘扬怜贫惜弱美德。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ppt课件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ppt课件

幸福就是这样,只要你用心体会,就能收获无限 。
探究课文
天 ?

1、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下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无 贼
拓展延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梁惠王上》
带着向往语气朗读全文 勇敢质疑 我们现在的社会 是不是大同社会
一、
通假字:
1选贤与能-通“举”选举,推举
自主学习 掌握文意
• 1.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 留、替、删、调、补 • 2.有疑问的地方可以进行讨论
翻译句子(留替调补删)
大道之行也(留) 讲信修睦(替)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补、调) 盗窃乱贼而不作 (留、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 的行为
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二) • 这天,天气晴朗,碧空万里,我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公园中散 步。转了一圈下来,觉得有点累,就坐在路边的椅子上,边喝点 果汁,边欣赏周围的风景。无意中,我看到了高大的梧桐树上有 一个小巧玲珑的鸟窝。我取出随身携带的望远镜,换上黄底镜片 仔细地观察起来。鸟窝中躺着两只雏鸟,只见鸟妈妈咬着虫子, 一点一点地喂给小鸟;一有风吹草动,鸟妈妈就张开温暖的翅膀, 把整个鸟巢遮住;吃完美餐,鸟妈妈就不时地用她的羽毛轻轻地 抚摸着小鸟的身体,多像一个温馨的小家庭呀!原来,幸福就是 躺在父母的怀里,尽情享受家人的呵护。 (三)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经过一条距离很长的马路,每次我都会看 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一位9岁的残疾小男孩,因为不幸的车祸, 只能在轮椅上度过。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推着他的轮椅帮他顺 利地穿过马路。听着他那甜甜而开朗的声音,“谢谢哥哥!”我 感到无比的幸福。原来,幸福就是帮助别人后得到的快乐。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
目 录
• 课程介绍 • 大道之行也的核心理念 • 大道之行也的历史渊源 • 大道之行也的实践方法 • 大道之行也的案例分析 • 大道之行也的启示与思考
01 课程介绍
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道德和伦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 道之行也公开课应运而生,旨在提高人们对道德伦理的认识和理解。
促进民族团结
大道之行也强调国家应重视民族团结,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大道之行也的未来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应用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大道之行也思想将在跨文化交流 和国际合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 展作出贡献。
科技与大道之行也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道之行也思想将与科技相互融合, 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大道之行也思想的创新发展
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大道之行也思想,不断挖掘其深层次 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推动其创新发展。
大道之行也强调个人应具备社会责 任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 会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 献。
对社会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1 2 3
倡导公平正义
大道之行也提倡社会应追求公平正义,保障每个 人的权利和尊严,消除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
推动可持续发展
大道之行也强调社会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平衡经 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福祉之间的关系,实现 长期稳定的发展。
06 大道之行也的启示与思考
对个人成长的启示与思考
培养独立精神
大道之行也强调个人在成长过程 中应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的 能力,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

和寨九年制学校课堂教学设计科目语文编写时间 2010年10月14日第二轮修改时间年月日课题大道之行也授课班级八(6)班教者施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领会文章的丰富内涵,并初步认知“天下大同”。

能力目标准确诵读课文,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形成真确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领会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正确翻译课文。

计划课时 1 课型公开课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轮教学设计补充与修改导入《桃花源记》中“怡然自乐”的社会理想是历代文人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这就是所谓的“大同社会”。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初步认识一下“大同社会”,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社会?一、课前检阅(一)、请两位同学分别说说《桃花源记》中“怡然自乐”的社会和你现在所向往的社会。

(老师根据学生的表达,给予适当的评价)(二)、资料介绍:(1)、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是《礼记》中的一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活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关于四书、五经。

(2)写作背景。

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这番言论。

(可有老师简单介绍一下)二、整体把握(1)、预习检查: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

(2)、老师范读,学生在老师范读的过程中在文中划分出准确的停顿之处,并与上位同学进行对比,找出明显的不同之处。

(3)、引导学生纠正在朗读中出现的错误和容易出现的错误(如发音字“与”、“分”、“恶”,停顿“故/人/不独亲其亲”等。

(4)、集体朗读,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

(老师及时提醒学生在朗读中要注意容易出现的错误)(5)男生起立朗读。

(6)女生起立朗读。

(对男、女生的朗读给予一定的评价)三、在朗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课件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课件

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讲信修睦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男有分,女有归——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相同点:人人平等、社会安定、团结和睦、 民风淳朴
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今 天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 是“大同”社会吗?
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有 “大同”的踪影吗?我们的社会 与“大同”相比,有什么差距?
4、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有什么 景象?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 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请你推测当时的现实社会。
理想社会折射出现实社会的 真实情形:
社会变乱纷呈,动荡不安; 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 混乱不堪。
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 “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 “大同”社会? 1、在当时看来:
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2、在现在来说:
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3、能否实现?
世外桃源,美好空想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指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
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2、“大同”社会的 根本特征是什么?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信修睦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 “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5、故人不独亲其亲
①亲, 用作动词。奉养、赡养。②亲,名词,指
父母。 6、不独子其子
①子, 这里用作动词,抚育。
②子,名词,指子女。 7、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皆有所养
所终:终其天年,养老送终。所用:为社会效力。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大道之行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1、朗读法。

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

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

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

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已选好的一张科幻VCD、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ppt课件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ppt课件

她待人很亲切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 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 为已。是故谋闭 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 故外户 而不闭,是谓大同 。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 //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 /孤独 /废疾者 /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 //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 //谋闭 /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而不闭, 是//谓//大//同 。
文人笔下的理想社会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陶渊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范仲淹: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康有为《大同书》 :
“凡大同之世,全地大同,无国土之分,无种 族之异,无兵争之 事……铁道横织于地面,汽球 飞舞于天空, ……无乡邑(yì )之殊,无 僻闹之异, 所谓大同,所谓太平 也。”
天下为公 纲领 大道之行也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表 “男有分,女有归” 现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特 征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总 括 语
陶渊明
------------------
“世外桃源” “乌托邦” “天下为公”
托马斯· 莫尔 孙中山
---------
伏尔泰﹑罗梭
---
“自由﹑民主﹑平等”
“适彼乐土” “共产主义”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ppt课件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ppt课件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八年级语文上册
大 道 之 行 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 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 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
陶 渊 明 : 世 外 桃 源
1、和《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找出本 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 例: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讲信修睦---------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文有此人,咸 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男有分,女有归-----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 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 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
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
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康 有 为 : 小 康
康有为
天 下 民 为 族 公 、 民 生 孙 、 中 民 山 权
——
今天的社会是理想中的“大同” 社会吗? 温家宝总理提出: • 老有所养, • 病有所医, • 住有所居。
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纲领 表 现 特 征 总 括 语
孔 子 : 大 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幼老孟 吾吾子 幼老: ,, 以以 及及 人人 之之 幼老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构想的社会制度、人们应有的生活状态是一致的。
孔子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 其用,人尽其力。。《桃花源记》里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美好生 活图景,就是《大道之行也》中所设想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艺术再现。 3、都折射出当时黑暗社会的影子。
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1、在当时看来: 2、在现在来说: 3、能否实现: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 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 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 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
意义极为深远。
如洪秀全、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林觉 民等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
讨论探究:“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 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有。
“世外桃源”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 来的,从“世外桃源”描写那里的人们“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人闻有此人,咸来闻讯”、“往来中作”、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可感受到“大同” 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讲信修睦”、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谋闭而不 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幸福生 活。“世外桃源”就是艺术地具体再现“大同” 社会的生活风貌。
比较《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的异同
1、写作意图是一致的。
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争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 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起的社 会环境里,于是,构想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希望生活在一个和 平宁静、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的社会里。
全文结构
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第四句话)总结语,描绘大同社会景象。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 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 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礼记》
预习目标
1、熟读课文
2、结合课本注释把握文中重要字词 的读音、意义及用法。
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选贤与能( jǔ ) 讲信修睦( mù ) 矜、寡、孤、独(guān )
男有分( fèn )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a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亲、把……当做父母。 b名词,父母。
子:a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子、把……当做子女。 b名词,子女。
译: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 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终:终其天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准则是什么?
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准则是:(1)天下为公; (2)选贤与能;(3)讲信修睦
2、用自己的话概括《礼记》中“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 特征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的)?相对应的原文是什么?
三个基本特征:(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所 长,矜、寡、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满足发展的需要,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3)满足精神愉悦 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注:括号里的为与此意思 一致的原文语句。)
1、本质不同 孔子提出的“大同”社会是理论上理想的社会模式构想。阐明了社会纲领、社 会特征以及人们应当遵守的法则,具有积极意义。“世外桃源”只是作者为了 躲避现实,虚构出来的理想社会情境。这是消极避世的思想,与“大同社会” 的理想本质上是不同的。 2、写法不同。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较为抽象的以议论表达方式为主的议论文。《桃花源记》 是一篇生动形象的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主的记叙文。
用:用处。
长:成长。
译: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 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 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 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4、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指职业。 归:女子出嫁。
译: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 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恶:憎恶。
译: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 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 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 一定为自己 谋私利。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是:代词,这。 闭:杜绝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译: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 事情不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课题介绍
“大道”在古代是指政治上 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题目的意思是“当大道施行 的时候”。以此为题,不仅 揭示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激
发了读者的兴趣。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行:施行。
与:通“举”推举,选拔
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 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 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