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跟踪练习

合集下载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 1 - 第1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 - 1 - 第2课时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 11 - 第二单元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 19 -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核的认识.......................................................................................... - 29 - 第1课时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 - 29 - 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 35 - 微专题2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42 -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1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能规范使用常见的实验仪器。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②把①所有的H2O2溶液置 有大量气 于75℃热水浴中,观察溶 泡产生 液中气泡产生的快慢
实验结论
在常温下H2O2 溶液分解产生 O2很慢
升高温度能加 快H2O2溶液分 解产生O2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6%的H2O2溶液中产生气泡更明显 增大H2O2溶液的浓度能加快H2O2溶液的 分解
用红外光谱仪确定: 物质中是否含有某些有机基团
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确定: 物质中是否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现代仪器分析法
红外光谱仪
元素分析仪 原子吸收光谱仪
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碳谱
1、能用来区别BaCl2、NaCl、Na2CO3三种
物质的试剂是( B )
A. AgNO3
B. 稀硫酸
C. 稀盐酸
D. 稀硝酸
物理性质: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表面具有一层致密 的氧化膜且氧化膜的熔点远高于铝。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3
两支试管中铝片表面均有气 泡产生,且铝片逐渐溶解,
铝既能与盐酸反应 生成氢气。
得在都到试能无管听色口到爆溶用鸣液燃声,着一的段火时柴间检后验,也应能生与成氢氢氧气化。钠反
化学性质:
Li
Na
紫红色 黄色
K
Ca
Sr
Ba
紫色 砖红色 洋红色 黄绿色
注意:
(1)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2)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 (3) 每次实验前和实验后都应洗净铂丝 (4)洗涤铂丝的试剂—稀盐酸 (5)观察钾元素焰色的方法—透过蓝色钴玻璃
总结:
待检测的物质 碳酸根
铵根
硫酸根
检验方法
取试样加BaCl2(CaCl2),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 淀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

高一化学上学期苏教版必修第一册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课后练习

高一化学上学期苏教版必修第一册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课后练习
2020年高一化学上学期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 是核反应堆的燃料。下列有关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质子数为92B.电子数为92C.中子数为235D.质量数为235
2.Cl和Cl-两种微粒,相同的是()
A.核外电子层数B.核外电子数
A.57B.47C.61D.175
9.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我国的刘庄教授为汞元素的代言人。下列关于 Hg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278B.中子数为118
C.质子数为198D.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80
10.某负一价阴离子的核外有10个电子,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C.最外层电子数D.化学性质
3.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7号元素Ts的名称为 (tián)。下列关于 Ts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子数为117B.中子数为294
C.质量数为177D.原子序数为294
4.据报载我国最近合成新的同位素,其中一种是 (铪),它的质量数是
A.72B.113C.185D.257
C.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D.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原子和分子
13.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m倍(m为大于1的整数),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A.2mB.2m+10C.2m+2D.m+2
14.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 ,17O,18O,若氢的同位素有H、D、T,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第二周期第ⅦA族
C.第三周期第IA族D.第三周期第ⅦA族
11.相同条件下,对于物质的量相等的16O2与18O2气体,下列物理量不相等的是( )

高中化学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3苏教版必修一

高中化学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3苏教版必修一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三框题溶液的配制及分析学习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

2.了解生产和研究中经常要用中和滴定等方法进行定量测定。

过程方法: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并以此进行中和滴定情感态度:进一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情景设计: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对溶液进行定量分析、定量计算,必须一个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初中化学中学习过溶液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分数是一个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但化学研究中更需要一个可以直接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

请你设想怎样来建立这个物理量。

并能进行溶液体积和溶质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学生类比到溶液的质量分数,就可以给出该物理量的定义,再与课本中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进行比较。

得出清晰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公式:C(B) = n(B)/V(溶液) 单位:mol/L(完成课堂训练1、2)交流讨论:通过溶液中的反应测定物质的组成,,首先需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标准溶液,再将标准溶液与待分析物质进行反应或进行比较,最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确定物质的组成。

讨论并演示:配制100mlL 0.100mol/L氢氧化钠溶液。

在配制溶液中哪些操作可能引起溶液浓度的误差?若取上述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25毫升未知浓度盐酸中,当滴加到盐酸刚好反应完,消耗标准氢氧化钠溶液24.50毫升。

计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讨论任何操作?演示实验。

讨论课本第24页“问题解决”指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物质的组成的定量分析方法是对于能定量进行的化学反应,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与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溶液反应,实验测定完全反应时消耗已知浓度溶液的体积,通过计算确定未知浓度溶液的组成。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研究方法。

2. 掌握对物质进行化学分析和鉴定的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研究方法。

2. 物质的化学分析和鉴定的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物质的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实验材料。

2.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思考。

提问:你们是如何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有什么方法?二、讲解与实验(20分钟)1. 讲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测定法等。

2. 进行相关实验,如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等。

三、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对物质的研究方法进行讨论,总结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来研究不同的物质性质和变化。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进一步介绍物质的化学分析和鉴定的实验方法,并进行相关实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利用化学分析和鉴定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概括本节课的内容和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总结和反思。

教学方法:1. 针对性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讨论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拓宽他们对物质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让他们亲身体验化学研究的过程。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第3单元 第2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第3单元 第2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②活泼非金属在反应中,一般得到电子,表现负化合价。
【自主思考】 M电子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为什么钾原
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是
而是
?
提示:若钾原子的M层排布9个电子,此时M层就成为最外层,
这和电子排布规律中“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相矛盾,
不符合电子排布规律。
【效果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生变化。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活泼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容易失去电子;
②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容易从外界
获得电子;
③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有8个(He为2个)电子,化学性质
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3)化合价和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①活泼金属在反应中,一般失去电子,表现正化合价。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四最”。
①一个最低: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
后由内向外从能量较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较高的电子层排
布。
②三个最多: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如K、L、M、
N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8、18、32。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是8(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
均相同;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一般较少;稀有气体元素原子
最外电子层上一般为8个电子,He最外层为2个电子。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探究任务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问题引领
1.K层、L层最多容纳多少个电子?试总结各电子层(n)中最多
容纳的电子数。最外层最多容纳多少个电子?
排布在N层上。例如:钙原子
3.写出硫原子和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1.1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 (1)1.2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5)2.1物质的量浓度 (8)2.2化学反应的计算 (13)3.1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 (17)3.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0)1.1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本节教材位于专题二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从混合物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混合物中提取需要的物质,进而研究其性质,来学习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几种常用方法。

首先复习了初中已经介绍过的过滤,蒸发,结晶。

然后以例题为例,学习其余的分离方法。

且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掌握过滤、结晶、蒸馏、分液及萃取的实验要点,能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出正确的分离、提纯方法;2、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培养以实验为基础研究学习化学学科的方法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知识,设计实验,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能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建立化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点1.掌握过滤、结晶、蒸馏、分液及萃取的实验要点;2.能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出正确的分离、提纯方法;学生复习初中已学的过滤分离方法,包括实验仪器及操作的注意事项,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本节需要的多媒体课件和实验仪器。

【引入】在开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之前,同学们先来看一个图片,并思考上面的问题。

【投影】鲁滨逊流落在荒岛上,他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他可以如何设计实验从中提取洁净的水?设计实验时应注意什么?【引入】学生阅读课本28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取用化学药品时,试剂瓶的标签应朝向哪里?2、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及固体废物应如何处理?3、遇到突发状况时,学生应该怎么办?安全实验:遵守规则、科学操作、掌握必要的安全措施。

阅读课本29页内容,了解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识【投影】回顾一下,你学过哪些有关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如何应用这些方法分离提纯混合物?学生回答后,展示常见分离方法的名称和图片。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练习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练习含答案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基础过关练题组一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1.(2023河北保定期中)下列有关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B.玻尔提出“有核模型”C.卢瑟福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D.汤姆生发现氢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2.(2024江苏五市十一校联测)“嫦娥四号”使用了94238Pu核电池,核素94238Pu的中子数为( )A.94B.144C.238D.3323.(2024江苏盐城联考)2016年11月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公布了人工合成的第113、115、117和118号元素。

其中118号元素Og是由美国与俄罗斯科学家合作合成的,其质量数为294。

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8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76C.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76D.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84.(2024北京通州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B.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核内中子数D.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一定不为零5.关于 A Z X 与 ZA+1X +两种微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B.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C.原子序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D.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同6.(经典题)(2023福建福州期中)原子、元素、核素、同位素等都属于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

有八种微粒如下:11H 12H2 614C 36Li 1123 Na 714N 37Li 1224Mg(1)属于核素的共有 种。

(2)互为同位素的是 和 (填符号,下同)。

(3)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为同位素的是 和 。

(4)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 和 。

题组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7.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A.Mg 2+:B.Cl:C.Ar:D.K:8.下列表示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A. B.C. D.9.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的阳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B.它是一种金属元素C.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D.其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能力提升练题组一原子结构核素与同位素1.(2024福建福州期中)613C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2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2

1.2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2【知识要点】二、溶液的配制和分析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符号为c B,常用单位为mol/L或mol/m3。

(2)物质的量(n)、物质的量浓度(c B)、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3)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的质量分数(w)之间的换算关系:。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必须用容量瓶,要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步骤如下:(1)计算:计算配制的溶液所需溶质的质量(固体溶质)或体积(液体溶质、浓溶液);(2)称量(或量取):用天平称量固体溶质(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3)溶解:把称好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搅拌;(4)转移:待溶液静置到室温,倒入容量瓶中(配多少毫升的溶液选用多少毫升容量瓶);(5)洗涤:洗涤烧杯2~3次,把每次洗涤的洗涤液一并倒入容量瓶中(洗液及原配溶液不能超过所配溶液体积);(6)定容:往容量瓶中加水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厘米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到瓶颈刻度地方,使溶液的凹面正好和刻度相平。

把瓶塞盖好,反复摇匀。

3.溶液的稀释和混合(1)稀释:溶质在稀释前后其物质的量不变。

c1V1=c2V2(c1、c2为稀释前后的摩尔浓度,V1、V2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2)混合:不同浓度的溶液,溶质相同,其物质的量在混合前后不变。

c1V1+c2V2=c后c后(C后——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V后——混合后的溶液的体积)【例题精析】例1.在4℃时向100ml水中溶解了22.4LHCl气体(标准状态下测得)后形成的溶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B.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D.所得的溶液的体积为22.5L【分析】气体与液体混合体积不能简单加和,液体与液体混合,如果给出密度也不能简单加和;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

苏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时练习

苏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时练习

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时练习一、单选题1.已知R 2+离子核外有a 个电子,b 个中子。

表示R 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A. R a bB. R a -2a+b -2C. R a+2a+b+2D. R a -2a+b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3C 和14C 属于同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B. 1H 和2H 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C. 14C 和14N 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D. 6Li 和7Li 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3.下列各组微粒,互称为同位素的是( )A. 63Li 和73LiB. 146C 和147NC. O 2和O 3D. H 2O 和H 2O 24.铝的核素Al 1327中的“27”表示的是( )A. 质子数B. 质量数C. 中子数D. 电子数5.锰(Mn )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含锰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

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锰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一个锰原子的质量是54.94gB. 锰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其化学性质由最内层电子决定C. MnO 2属于氧化物,在H 2O 2分解制O 2的实验中做催化剂D. KMnO 4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6.提出元素周期律并绘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戴维B. 阿伏加德罗C. 门捷列夫D. 道尔顿7.A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 ,次外层电子数是b ;B 元素的原子M 层电子数是(a-2b ),L 层电子数是(a+b),则A 、B 两元素形成的化学式最可能表示为( )A. BAB. AB 2C. B 3A 2D. A 2B8.X 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m ,核内中子数为n ,则w g X + 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A. (m-n-1)w/m molB. (m-n )w/m molC. (m-n+1)w/m molD. (m+n )w/m mol9.13C —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表示的碳原子( )A. 核外有13个电子,核内有13个质子B. 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C.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6,核内有7个质子D.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6,核内有7个中子 10.分别与Ne 、Ar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种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 )A. NaFB. MgI 2C. Na 2SD. K 2S11.元素X的原子核外M电子层有3个电子,元素Y2-离子核外共有18个电子,则这两种元素可形成的化合物为()A. XY2B. X2YC. X2Y3D. X3Y212.某元素M层的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1/2,则该元素的原子是()A. LiB. SiC. AlD. K13.a A m+和b B n-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值为( )A. b+n -mB. b-m- nC. b+n+mD. b-n+m14.具有11个质子和10个电子的粒子是( )A. Na+B. O2-C. Mg2+D. F-15.35Cl和35Cl-两种微粒中,不同的是()A. 核内质子数B. 核外电子层数C. 核内中子数D. 核外电子数13是常用于医学PET显像的一种核素,这里的“13”是指该原子的()16.N7A. 质子数B. 电子数C. 中子数D. 质量数17.下列微粒中其K 层和L 层电子数之和等于L 层和M 层之和的是()A. KB. MgC. CaD. S二、综合题18.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试回答:(1)x表示________,y表示________。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专题整合 (3)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专题整合 (3)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①⑤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③②①
解析 根据颜色可判断出CuCl2溶液,然后取其他溶液少许,分别滴入CuCl2溶
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的为KOH溶液;再取剩余溶液少量,分别滴入KOH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MgSO4溶液;再取剩余溶液少量,再分别滴入MgSO4溶
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Ba(NO3)2溶液,剩余的一种是NaNO3溶液。
,C 正确;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核
素的互称,12CO 和 14CO 均为化合物,属同一物质,D 错误。
规律方法 化学用语判断题的分析步骤
解题步骤
解题注意事项
第一步:判断化学用语表达式是 看是否符合相关符号(如
否正确

求,符号书写是否规范
)的书写要
X

第二步:判断化学用语是否满足 不能答非所问,如将离子结构示意图写成
答题要求
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三步:防止落入答题陷阱
应注意区分易混淆的概念
【变式训练1】
“嫦娥五号”成功着陆月球,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月壤中的
3He可用于核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3He和4He核外电子数相等
B.3He和4He是同种核素
C.3He和4He中子数相等
D.由3He组成的单质为3He2
KCl
③MnO2和
④BaSO4和BaCO3。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相互
分离的是( C )
A.只有①
B.只有③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②④
解析 要将两种固体按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分离,两种物质应
该是其中一种固体难溶于水,另一种固体易溶于水。对于所给出的物质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跟踪练习
一、单选题
1.同位素的应用十分广泛,如14C的放射性可用于考古断代,15N可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的测定。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3C的中子数和15N的质子数相等B.13C与14C为同一种核素
C.14C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核外电子数比中子数多1
2.质量数为27的元素R,其核内有14个中子,则R可形成的离子是:( )
A.R+B.R2+C.R3+D.R2-
3.某不带电荷的微粒含有6个电子,7个中子,则它的化学符号可表示为
A.13Al B.13Al C.13C D.13C
4.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一个稳定的数值,在考古时通过测定文物中14
6
C的含量能探索到古代的奥秘,
关于14
6
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14B.质子数为6C.中子数为8D.核外电子数为8
5.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

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质子数B.密度C.质量D.原子数
6.2017年5月,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向社会发布元素115 号(Mc)的中文名称为镆。

288Mc 原子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
A.173B.115C.58D.288
7.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3
2He,每百吨3
2
He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
年消耗的能量。

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
2
He的形式存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
2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B.3
2
He和4
2
He为两种核素
C.3
2He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D.4
2
He的核外有4个电子
8.失去两个电子后可达到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的微粒是
A.O B.Na C.Mg D.Be
9.锝(99
43
Tc)是核医学临床诊断中应用最广的医用核素,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3B.99C.56D.155
10.原子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
A.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B.核电荷数
C.核外电子数D.质量数
11.H n RO3中共有x个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a克H n RO3中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A.
a
(x-n)mol
A+n+48
B.
a
(x-24-n)mol
A+n+48
C.(x-n-24)mol D.
ax
mol A+n+48
12.下列各组微粒中,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是
A.Mg2+、Al3+、Cl-、Ne B.Na+、F-、S2-、Ar
C.K+、Ca2+、S2-、Ar D.Mg2+、O2-、Na+、Cl-
13.某原子第n电子层,当它作为最外层时,容纳电子数最多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次外层时,容纳电子数比(n-1)层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
A.K层B.L层C.M层D.N层
14.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中存在
A.运动极快且带负电的电子B.质量较大而体积较小的核
C.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的核D.做高速运动的原子核
15.X原子的质子数为a,X2-和Y3-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Y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A.a-1B.a + 3
C.a + 5D.a-5
二、综合题
16.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递增且均小于18;a原子核内仅有1个质子;b 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与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
层数的1
3。

(1)试推断上述五种元素并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e__________。

(2)写出a分别与b、c、d所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4)b和d组成的化合物甲能与a、d、e形成的化合物乙反应,则甲与过量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V、W、X、Y、Z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18。

其中只有X、Y为金属元素;V和X的最外层均只有1个电子;W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W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
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1
3。

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V____,W____,X____,Y____,Z_____。

(2)V的一种核素中质子数为中子数的1
2
,则该核素的名称为_____。

(3)Y形成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

(4)Z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___,最低化合价为_____
18.元素R所含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R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在标准状况下,8.5gH2R气体的体积是5.6L.
(1)求H2R的相对分子质量;
(2)推断R元素的名称;
(3)确定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具体位置.
参考答案
1.A2.C3.C4.D5.D6.C7.B8.C9.A10.A11.D12.C13.C14.B15.A 16.H C N O Na 4CH 3NH 2H O 2232CO 2NaOH=Na CO H O ++
17.H O Na Mg S 氚(或超重氢)
+6 -2 18.(1)34;(2)硫;(3)R 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VIA 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