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范围是什么
如何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
![如何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4db7e13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3.png)
特别规定
特别程序
认定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 力人系特别程序,须由利 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 申请。
鉴定程序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必 要时应委托鉴定机构对被 申请人进行鉴定。
指定代理人
被申请人没有法定代理人 时,人民法院可指定有关 部门或人员担任代理人。
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对象
若被申请人系无诉讼行为能力人,且因身体状况等原因无 法委托代理人的,人民法院可为其指定法律援助机构指派 律师担任代理人。
其他原因
根据具体情况,如有证据证明公民 因其他原因无法正常进行民事活动 ,也可以申请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 力。
02
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程序
提出申请
01
02
03
申请人
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公民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申请人 应为该公民的近亲属或者 利害关系人。
申请材料
申请人需要提交申请书、 身份证明、相关证据材料 等。
如果被申请人没有近亲属,可 以由基层组织或者被申请人所 在单位推荐的人作为代理人。
如果被申请人没有基层组织或 者所在单位,可以由人民法院 指定代理人。
代理人需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 能力,能够代表被申请人行使 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THANKS
感谢观看
法律援助范围
公民因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医疗损害、故意伤害等造成 残疾,影响其民事行为能力的,均可申请法律援助。
申请材料
申请人需提交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申请书,以及被申 请人的身份证明、代理人身份证明、鉴定意见等材料。
06
常见问题与解答
哪些人可以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
近亲属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申请 人可以是被申请人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 。
【司考】考点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星考点)
![【司考】考点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星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9c9b0e81c758f5f71f672b.png)
基本概念1.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实施一个有效法律行为的资格。
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
4.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5.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6.监护: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实行监督和保护的制度。
重点考点详解一、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一)通常情况下的开始与终止1.开始:始于出生。
(1)自然人出生时间的确定:出生证明——户籍证明——其他有关证明。
(2)特殊民事权利能力:劳动权利能力或婚姻能力受国籍、年龄和性别的限制。
如外国人在我国不得以律师身份执业,外国人在我国不得充当引水员,我国同性间不得结婚。
16岁之前的劳动合同,女(20岁)、男(22岁)之前的婚姻,无效,2.终止:生理死亡。
死亡时间的确定:死亡证明——登记时间——其他有关证明。
生理死亡顺序的推定:(1)继承法(一般法)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①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分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分相同,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之间无继承关系,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
(2)保险法(特殊法)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先后顺序的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
3.终止:宣告死亡(后面详述)(1)一般情况下判决宣告之日视为死亡之日;但因意外事件被宣告死亡的,意外事件发生之日视为死亡之日。
(2)拟制主义:宣告死亡判决只有被撤销后才能不发生宣告死亡产生的法律效力。
如果自然人并未死亡,死亡宣告的判决不影响其于改判决作出之后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二)特殊人群的开始与终止1.胎儿利益的保护(1)胎儿自受胎之时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①若胎儿活着出生,胎儿自受胎之时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与认定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与认定](https://img.taocdn.com/s3/m/683239990c22590102029d88.png)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或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或资格。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公民取得、行使民事权利的能力;公民承担和履行义务的能力;公民对自己违反民事义务的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我国的《民法通则》根据公民不同年龄智力发育的不同状况或者公民的精神健康状况,将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种。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即能够通过自己的独立的行为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
一般来说,公民达到一定的年龄后,完全能独立的进行各种民事活动,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有完全的辩别能力。
我国《民法通则》从人的智力发育状况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将一定的年龄确定为十八周岁,即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可以进行独立的民事活动。
法律赋予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主要考虑是是公民的智力、辩别能力等自身状况,而并不是考虑公民的经济状况,而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公民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因此,我国《民法通则》及有关司法解释又作了特殊规定:1、十八周岁以上没有经济收入的公民的民事责任能力问题,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有完全辩别自己行为后果的能力,但不一定有相应的经济能力承担民事责任。
如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在家待业的高中毕业生,虽然他们已满十八周岁,依法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没有经济收入,无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能力。
但并不能因此而否认这类十八周岁以上公民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为了既承认这类公民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又保护有关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中指出,行为人致人损害时,年满十八周岁的应当由本人承担民事责任,没有经济收入的由抚养人垫付。
由此可见,经济状况并不影响十八周岁以上公民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享有。
2、有经济收入但不满十八周岁公民民事行为能力问题,不满十八周岁但已达到一定年龄有一定的辩别能力有经济来源的公民依法也享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我国《民法通则》对此作了具体规定,即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情况说明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情况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d05f95d55727a5e9856a61fb.png)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证明材料一、认定公民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概念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对不能正确辩认自己行为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按照法定程序,认定并宣告该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案件。
二、认定公民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审理程序(一)申请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申请人民法院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必须具备下列条件:第一,必须由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
利害关系人包括,该精神病患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或者与该精神病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人。
第二,申请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申请书的内容应包括: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所,与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关系;被申请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所,该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事实和根据。
如果有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或鉴定结论,也应当一并提交人民法院。
根据《意见》第193条的规定,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利害关系人提出该当事人患有精神病,要求宣告该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应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受诉人民法院按照特别程序立案审理,原诉终止。
(二)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0条的规定,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由该公民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这样规定便于人民法院就近调查该公民的健康状况和日常表现,收集有关证据,作出正确的判决,以保护该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鉴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1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对被请求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进行医学鉴定,以取得科学依据。
申请人已提供鉴定结论的,应当对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如对鉴定结论有怀疑的,可以重新鉴定。
全民学法每日一条款
![全民学法每日一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80bde8f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d.png)
全民学法每日一条款1、胎儿也有继承权?有继承权,但如胎儿分娩时为死体的除外。
2、哪些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3、哪些组织能向法院申请认定某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4、哪些机构能作为被监护人的临时监护人?被指定监护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5、老年人能选择自己的监护人吗?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以书面形式在自己的近亲属、其他人或组织事现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确定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6、因突发情况导致被监护人无人照料,怎么办?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7、离婚时获得子女抚养权的一方,可委托其父母代为抚养吗?法律未明文规定禁止,即可以。
8、被宣告失踪的人,其财产由谁代管?失踪人的财产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愿意担任财产代管人的人代管。
如有争议,由法院指定。
9、个体工商户的债务,由谁承担?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则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则以家庭财产承担;如无法区分的,则以家庭财产承担。
10、法定代表人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责任由谁承担?由法人承担。
如果法定代表人越权签订合同,只要相对人不知道其实际权限的,该合同对法人仍然有效。
所以,选聘法定代表人非常重要,一般由控股股东的自然人担任。
11、什么叫做不当得利?没有法律根据而获得的利益,属于不当得利,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得利。
12、代理人与被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前提是什么?代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被代理事项违法仍然实施代理行为。
公基:关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总结
![公基:关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f17b19ca2161479171128b2.png)
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简单理解,只要是活人就有民事权利能力),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例1】小周今年17岁,在乡办粮食加工厂做工。
依据民法,小周( )。
A.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B.无民事行为能力
C.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D.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答案】D
【解析】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小周今年17岁,在乡办粮食加工厂做工,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论述公民行为能力的种类及划分标准
![论述公民行为能力的种类及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296279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5.png)
论述公民行为能力的种类及划分标准公民行为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法律上享有和行使民事权利能力的能力。
在法律上,公民行为能力被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包括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
这些类型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芳龄、智力、精神状态和法律认定等方面。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法律上享有和行使全部民事权利能力的能力。
这种能力通常在18岁时获得,即法定成年芳龄。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独立行使各项民事权利,包括签订合同、购买和出售财产、受益和承担义务等。
在法律和社会生活中,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被认为是一个人成熟和独立的标志。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受到限制的民事行为能力。
这种能力的限制主要基于个人的芳龄、智力或精神状态。
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和部分智力受损者通常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范畴。
这些人在特定情况下需要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协助或代为行使民事权利,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无法在法律上独立行使民事权利的状态。
这种状态通常出现在严重精神病患者、智力严重受损者和其他丧失法律行为能力的人身上。
处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状态的人需要依靠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全权代为行使民事权利,并接受社会的特殊保护和照顾。
公民行为能力的种类及划分标准主要基于个人的芳龄、智力、精神状态和法律认定等方面。
不同类型的行为能力在法律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影响。
我们应该在生活和工作中充分理解和尊重不同类型行为能力的人,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和保护。
个人观点: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公民行为能力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价值。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应该独立行使各项民事权利,展现成熟和独立的一面。
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则需要得到社会和法律的特殊关爱和保护,以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我们应该以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同类型行为能力的人,促进社会的多样性和和谐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公民行为能力的了解和宣传,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有关公民行为能力的知识,以提高社会公众对这一重要法律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表述
![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表述](https://img.taocdn.com/s3/m/9729c66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68.png)
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表述一、民事行为能力的定义和分类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人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满十八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则是指因年幼、精神障碍等原因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表述1. 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个体。
在我国法律中,未成年人被视作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意味着未成年人在进行某些特定类型的法律交易时需要得到监护人或其他有权代表他们签署文件或达成协议。
2. 精神障碍者精神障碍者是指因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其智力或心理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而无法正常履行合同义务或进行其他法律交易活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精神障碍者的法律行为能力应当由人民法院根据其病情进行认定。
3. 无业务能力人无业务能力人是指因年幼或精神障碍等原因,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
这类人在进行任何类型的法律交易时都需要得到监护人或其他有权代表他们签署文件或达成协议。
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权利和义务1. 权利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然享有基本的权利,例如受教育、健康、生存等。
他们还有权要求监护人或其他代理人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要求获得适当的抚养、教育和医疗保健。
2. 义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有一些基本的义务。
未成年人有义务遵守学校规定和家庭纪律,不得从事违法活动;精神障碍者则需要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及相关法律条款,并承担相应责任。
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保护措施1. 监护制度监护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的监护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监护和保护。
监护人需要代表被监护人进行法律交易,并为其提供生活、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保障。
2. 认定程序对于精神障碍者,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由人民法院根据其病情进行认定。
而对于未成年人和无业务能力人,则需要经过家庭、学校或社会组织等机构的评估和认定。
「民法典学习」对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
![「民法典学习」对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https://img.taocdn.com/s3/m/607a0e0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7.png)
「民法典学习」对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第一百九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性质本条为诉讼时效不起算制度,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共同组成了我国的诉讼时效期间不起算、诉讼时效期间中断、诉讼时效期间中止等诉讼时效障碍制度。
主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限制行为能力人,包括8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且不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起算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1.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行使相应的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当然应当开始起算。
2.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法定代理终止,但是此时并不意味着被代理人同时取得或者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如果被代理人并未取得或者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诉讼时效期间应自被代理人确定新的法定代理人后起算。
3.代理人或者被代理人死亡的,法定代理终止,如前所述,如果是代理人死亡、被代理人并未同时取得或者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诉讼时效期间应自确定新的法定代理人后起算;如果被代理人死亡,其请求权可以由其继承人继承的,且该继承人的法定代理人与被代理人的法定代理人不是同一人的,自继承人确定后起算诉讼时效。
与最长诉讼时效的关系一方面,法定代理关系终止,诉讼时效期间刚开始起算;而另一方面,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了20年的最长诉讼时效。
这实际上就属于《民法典》第188条第2款规定中的“有特殊情况的”,权利人对超过20年诉讼时效期间存在正当事由,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范围本条规定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问题,并不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法定代理人以外的第三人的请求权特例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存在多个法定代理人,例如,处于分居状态的父亲和母亲,在某一个法定代理人侵害被代理人权益时,如果不及时行使请求权将不利于对被代理人的利益的保护,其他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主张,不能认为请求权的时效期间尚未起算而不允许其他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请求权。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的概念与类型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的概念与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80d2428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a.png)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的概念与类型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是指个人依法享有并能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
民事义务的能力。
根据不同的情况,行为能力可以分为完全民事行
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种类型。
首先,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人在法律上完全能够独立行使
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
独立进行诸如买卖、租赁、婚姻、离婚等民事活动,其行为具有法
律约束力。
其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人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法定限制,需要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辅助才能行使民事权
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通常是指未成年人和部分精神障碍者。
未成年
人在法律上被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在监护人的监护下
进行民事活动。
而精神障碍者在部分情况下也可能被认定为限制民
事行为能力人,需要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才能进行民事活动。
最后,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人由于智力、精神等原因完全无
法辨认自己的行为后果,或者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丧失了行
为能力。
这类人通常是需要由法定代理人代为处理民事事务的,其
个人行为在法律上通常是无效的。
综上所述,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包括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相应的法律规定和适用情况。
无民事行为能力法律案例(3篇)
![无民事行为能力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8e57d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0a.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小明,男,8岁,系某市居民。
因其父母离婚,小明随母亲生活。
母亲因工作繁忙,经常将小明留在家中,由保姆照顾。
一日,小明在家中玩耍时,不慎从阳台摔下,造成腿部骨折。
事故发生后,小明的母亲要求保姆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用,但保姆认为自己并无过错,拒绝赔偿。
小明的母亲遂将保姆诉至法院,要求保姆承担赔偿责任。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小明是否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保姆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1. 小明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小明年仅8岁,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 保姆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保姆在照顾小明时,未尽到监护职责,导致小明从阳台摔下受伤。
因此,保姆存在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 赔偿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合理费用。
结合本案实际情况,法院判决保姆赔偿小明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共计人民币10万元。
四、案例分析1.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认定:本案中,小明不满八周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需要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的人。
2. 侵权责任的承担:保姆在照顾小明时,未尽到监护职责,导致小明受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保姆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 赔偿范围的确定:法院在判决赔偿范围时,综合考虑了小明的实际损失和保姆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了赔偿金额。
五、法律启示1. 监护人责任: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2. 侵权责任: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 合理赔偿:侵权人在承担侵权责任时,应当依法合理确定赔偿范围。
什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什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https://img.taocdn.com/s3/m/29db65f876a20029bd642d81.png)
什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8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二、最新《民法总则》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规定: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两种情况:1、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特殊情况:第18条第2款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病历书写相关法律法规
![病历书写相关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fa87537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3.png)
(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 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二)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 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 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一)委托代理:公民、法人可以通过委托代理人实施 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 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 为,承担民事责任。
(二)法定代理: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 事行为、成年兄弟姐妹 等监护人)
2、特殊手术须组织科内讨论,填写《手术审批 申请单》,经科主任签署意见,报医务管理部门 审核、院领导审批后,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 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3、第(4)种情形(同一病人24小时内需再次 手术的)的特殊手术,如在非正常工作时间或病 情危急的情况下,先组织科内讨论,经科主任签 署意见并向医务管理部门、院领导汇报,经批准 同意后先行手术,术毕24小时内补办手续。
(九)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是指具有下列情形 之一的诊断、治疗活动: 1、有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检查 和治疗; 2、由于患者体质特殊或者病情危笃,可能对 患者产生不良后果和危险的检查和治疗; 3、临床试验性检查和治疗; 4、收费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大经济负担的检查 和治疗。
(一)医师依法可以出具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疾病诊 断书、健康证明书、死亡证明文件或死产报告书。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 活动。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
合同中的民事行为能力要求
![合同中的民事行为能力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d243dc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5.png)
合同中的民事行为能力要求一、合同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一致,建立起的约束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
在合同中,当事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才能有效地达成协议并履行合同。
合同的基本要素包括合同当事人、合同内容、合同形式和合同目的。
其中,合同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合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二、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分类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体在民事法律范围内,凭借自己的意愿和行为能力,独立进行民事行为的能力。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种情况。
1.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指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独立进行一切民事行为,享受完全的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一般情况下,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指具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一定范围内需要得到监护人的同意或者由监护人代理才能进行民事行为。
包括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等。
3. 无民事行为能力:指由于年幼或者精神疾病等原因,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后果,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能独立进行任何民事行为。
三、在合同中,要求合同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具体要求如下:1.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要求:成年人在合同中享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自主决定是否订立合同、合同的内容和履行义务。
合同当事人应当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并能够理解合同的含义和后果。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要求:对于具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合同的订立和履行需要监护人的同意或者代理。
监护人应当在合同中代表被监护人参与合同的订立,并对合同的效力负有相应的责任。
3.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要求: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能独立进行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需要监护人代表其参与合同,并对合同的效力承担责任。
四、合同中的民事行为能力的保护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合同法对于合同中的民事行为能力提供了相应的保护措施:1.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保护:对于未成年人和部分特殊群体,合同法规定了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以确保其权益不受侵害。
民法典(第24条)案例解读之认定或者恢复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典(第24条)案例解读之认定或者恢复民事行为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e0f59bdaf78a6529647d53e5.png)
03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 限制行为能力的认定
在认定的方式上需注意三点: (一)一般应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对自然人的精神状态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人民法院一般应委 托具有相关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以鉴定意见作为认定自然 人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基本依据。
(二)参照医院出具的有关诊断证明、意见 在医院诊过程中,有关专家对自然人病情所作出的科学检查、 检测等结论性意见,人民法院可以在作出认定时作为证明材料使 用。但应以利害关系人无异议为限,或者经开庭质证双方无异议 ,以及可与其他证据或事实相互印证。
01
申请认定有无行为 能力的对象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以自然人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和认知能 力即意思能力为依据。只有有意思能力的人才有行为能力。从各 国立法对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来看,依据年龄作为主要标准进行 类型化区分是通常做法。一般而言,达到成年所要求的年龄标准 ,即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但除此之外,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也是影响自然人行为能力 的重要因素。若智力、精神健康状况存在问题,即便达到成年年 龄标准,自然人也可能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 力人。
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 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 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条规定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 、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 织、民政部门等。
此前,我国《民法通则》将这类人简单定义为“精神病人” 。但精神病人并非法律概念,且范围过于狭窄,不足以包括所有 需要保护的意思能力欠缺的人。例如,处于植物人状态的自然人 ,已丧失判断辨别能力的“痴呆”老年人,按照这一规定仍然属 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实际上却已无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435bea09a417866fb84a8ef6.png)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者,才享有法律上的人格,才能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才能享有某项具体民事权利或承担某项具体民事义务。
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及终止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的开始是指公民从什么时候起取得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哈尔滨市第二职业中学
课时划(二)
教学内容及导学设计
学生活动与调控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所具有的基本权利都有哪些,谁来回忆一下这个问题?好,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公民的民事权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如何才能具备民事行为能力?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可以进行与他们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民事活动均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案例分析】
一张特殊的奖状( 79页找C层学生来读 )
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关系
1.区别
(1)民事权利能力是每一自然人都具备的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并非每个自然人都能够具备。
哈尔滨市第二职业中学
课时计划(三)
教学内容及导学设计
学生活动与调控
三、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或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不仅包括做出合法行为的能力,而且也包括对其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可以自主地进行民事活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可以进行与他们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民事活动均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案例分析一张特殊的奖状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关系1
民事年龄划分的三个年龄段二建法规知识点
![民事年龄划分的三个年龄段二建法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e37d7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c.png)
一、选择题
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多少周岁以下的人被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A.6周岁
B.8周岁(正确答案)
C.10周岁
D.12周岁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范围通常是多少周岁至多少周岁?
A.6周岁至16周岁
B.8周岁至18周岁(正确答案)
C.10周岁至20周岁
D.12周岁至22周岁
3.多少周岁以上的人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A.16周岁
B.18周岁(正确答案)
C.20周岁
D.22周岁
4.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通常需要由谁来代理或同意?
A.监护人(正确答案)
B.教师
C.朋友
D.邻居
5.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时,是否需要监护人的
同意?
A.需要
B.不需要(正确答案)
C.有时需要
D.总是需要
6.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法律上可以独立进行哪些行为?
A.购物
B.签订合同(正确答案)
C.上学
D.玩游戏
7.下列哪项不是判断民事行为能力的主要依据?
A.年龄(正确答案)
B.性别
C.智力状况
D.精神健康状况
8.在民事活动中,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能力受到限制,他/她应该如何进行重要的法律行为?
A.自行决定
B.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正确答案)
C.由教师指导
D.由朋友协助。
民法考点重点总结
![民法考点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ff7589f04a1b0717fd5dd79.png)
民法考点案例分析题1.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划分的基础是智力状态,即意思能力,划分的基本标准是年龄)(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除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后果的精神病人。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可撤销民事行为,是指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效力或变更内容的行为。
撤销后自始失效。
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种类:1)重大误解的2)显失公平的3)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而损害撤销权的除斥期间: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4.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是指民事行为虽已成立,但是否生效尚不确定,只有经过特定当事人的行为,才能确定生效或不生效的民事行为。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种类:1)无权处分行为2)无权代理行为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越行为能力范围的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追认:相对人可以催告追认权在一个月内追认催告权(1 个月)---告知;催促;期限。
5.抵押权:不转移财产的占有质权:转移财产的占有(1)不动产:抵押权的登记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发生效力(公示要件主义)(2)动产: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公示对抗主义)不动产物权以登记和登记变更为权利享有和变更的公示方法,动产物权以占有作为权利享有的公示方法,以交付(占有的变更)作为作为其变更的公示方法。
物权法第6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
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即登记要件模式和登记对抗模式。
第9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授权委托书无民事行为能力
![授权委托书无民事行为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d739089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7.png)
授权委托书无民事行为能力授权委托书是一种法律文件,它允许一个人(即授权人)委托另一个人(即受托人)代表自己处理特定的事务。
在某些情况下,授权人可能因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而无法自行处理这些事务。
这时,他们可以委托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代表他们签署授权委托书。
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一个人由于年龄、智力、精神或其他原因,无法正确理解和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和义务。
在我国,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被称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未成年人则被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监护人代为实施。
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处理某些事务,但他们无法亲自办理,他们可以委托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代表他们签署授权委托书。
这份授权委托书应当明确授权范围和授权期限,以确保受托人在授权范围内行事,并在授权期限内完成事务。
在签署授权委托书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维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授权委托书应当确保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权益不受损害,避免受托人利用授权范围滥用权力。
2. 有利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利益:授权委托书的内容应当有利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利益,避免损害他们的利益。
3. 明确授权范围和授权期限:授权委托书应当明确授权范围和授权期限,以确保受托人在授权范围内行事,并在授权期限内完成事务。
4. 遵循法定程序:在签署授权委托书时,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应当遵循法定程序,确保授权委托书的合法性。
总之,授权委托书无民事行为能力是一种法律文件,它允许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通过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委托他人代表自己处理特定事务。
在签署这份文件时,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应当遵循维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合法权益、有利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利益、明确授权范围和授权期限、遵循法定程序等原则。
这样,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才能在得到适当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授权委托书处理他们需要的事务。
当事人的行为能力概念界定
![当事人的行为能力概念界定](https://img.taocdn.com/s3/m/636cae2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7.png)
当事人的行为能力概念界定
当事人的行为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法律上能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有效的法律后果,在其所进行的交易或行为中被视为合法的能力。
在民法中,当事人的行为能力被视为人格权的一部分,是指个人在一定范围内自主行使权利或进行交易的权力。
根据民法的规定,当事人的行为能力可以被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种类型。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指的是成年人或未成年人已达到法定婚龄的人所具备的能力。
这类人可以合法签订普通民事合同,对合同的内容和效果负全面法律责任。
在执行法律行为时,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需自行负责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则指的是未成年人或者其他一些成人因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导致其行为受到限制或者需经监护人同意才能进行的情况。
这类人不能独立签订普通民事合同,只能在监护人陪同下进行交易或签订合同,并且监护人要对其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那些由于精神疾病、智力障碍等原因无法理性判断或控制自己行为的人。
这类人不能独立行使自己的法律权利,也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当事人的行为能力的界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否有资格享有
法律权利或承担法律责任。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当及时获取相关法律知识并判断当事人的行为能力,以免在交易或行为中出现法律纠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构成要件】
1、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
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条文】
《民法通则》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必须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否则其进行的民事活动无效。
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的行为有效。
第十二条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十三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