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1A和GPR30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分析研究
雌激素跨膜受体GPR30及其在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跨膜受体GPR30及其在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郑丽华;程忠平【摘要】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均是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但发病机制尚未明了。
近年发现,雌激素可介导新型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通过快速非基因转录途径调控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参与肿瘤发生发展。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也不断受到重视。
综述GPR30在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中的表达,分析探讨GPR30在妇科肿瘤发病机制中细胞增殖、凋亡等相关调控作用,以期为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Endometrial and ovarian carcinomas are malignant neoplasms in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Estrogen has been proved as an epidemic factor throughout gynecological carcinoma. Recently, it has been found that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 (GPR30) mediate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survival through nongenomic effects in hypo-exposure of estrogen. Moreover, the role of tumor associated fibroblasts in carcinoma has frequently been taken into account. We review and reveal the role of GPR30 in the regulation of endometrial and ovarian carcinoma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molecular target therapy.【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6页(P395-400)【关键词】受体,G蛋白偶联;癌;子宫内膜肿瘤;卵巢肿瘤;成纤维细胞【作者】郑丽华;程忠平【作者单位】200090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妇产科;200090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既往认为,雌激素的生物学功能主要由经典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包括ERα、ERβ介导的核内转录效应及机制不明确的快速非转录信号效应作用[1]。
GPR3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GPR3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郭静;程忠平
【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征是子宫内膜样组织出现在子宫以外部位,其严重
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但一般认为子宫基底层内膜异位于宫腔以外生长与高雌激素刺激密切相关,并涉及内膜细胞生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机制。
G蛋白耦联受体超家族成员-GPR30是新型雌激素膜受体。
近年的基础研究发现其介导的快速效应途径致靶细胞增殖、侵润,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该文就近年对GPR3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解读。
【总页数】3页(P1107-1109)
【作者】郭静;程忠平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妇产科,上海200092;上海市杨
浦区中心医院妇产科,上海2000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71
【相关文献】
1.GPR30在子宫平滑肌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J], 何莹;程忠平;李玥
2.趋化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汪沙;林斯丽
3.长链非编码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J], 王焓;张宗峰
4.缺氧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李晶;张宗峰
5.焦虑及抑郁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J], 钟秋喜;袁艺祯;周惠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RID1A基因与GPR30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进展
基 因突变后 可激活 P I 3 K —A KT 信号 通路 _ 6 ] ,故推 测该 基
性基 因 ( c —my c 、c d c 2 、c y c l i n E、c y c l i n A) 的 启 动 子 活
、
AT 丰 富结 构 域 1 A 与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性 ,通过影 响其 表 达 水 平 来 调控 细胞 的增 殖 与 分化 。 当 B AF 2 5 0 a 缺 失 ,就会 激 活 上 述 基 因,使 细 胞 进 入 S期 。
t o g e n— a c t i v a t e d p r o t e i n k i n a s e , MAPKs) _ 3 _ 及 PI 3 K —
AKTl 4 等 的异 常 ,这些异常可增强 子宫 内膜 细胞在官 腔外 种植 和播 散的能力_ 5 ] 。近年来 ,随着 E Ms 恶变报道 的不断
A RI D1 A 是 一 种 胚 胎 干 细 胞 保 持 相 关 因 子 。其 在 早 期 胚 胎 与胚 胎 干 细胞 中 高 表 达 ,而 当 AR I D1 A 缺 失 后 ,胚 胎 干 细
1 .AT丰 富 结 构 域 1 A 的 结 构 :ARI D I A 主 要 存 在 于
真核细胞 的细胞核 中,在全 身多 种组织 均有表 达 。人 AR —
酸 苏 氨 酸 激 酶通 路
子宫 内膜异 位症 ( E Ms )是育 龄妇 女 的多发 病 ,由多
ARID1a和错配修复蛋白HMLH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宁夏医学杂志2020年11月第42卷第11期Ningxia Med J,Nov2020,Vol.42,No.11-979-Doi:10.13621/j.1001-5949.2020.11.0979•论著.ARID1a和错配修复蛋白HMLH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肖红燕1,虎明明2,樊学敏1[摘要]目的探讨ARID1a和HMLH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94例,收集癌灶组织与癌旁组织(包括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采用免疫组化学法测定不同病灶组织中ARID1a与HMLH1蛋白阳性率,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子宫内膜癌病灶组织中ARIDla、HMLHl蛋白阳性率低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P<0.05);癌旁组织中正常组织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RIDla、HMLHl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RIDla、HMLHl蛋白表达与分化类型、肿瘤分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及肌层浸润深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ID1a及HMLH1蛋白均可以在子宫内膜癌中缺失表达,检测两个蛋白表达对诊断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
[关键词]ARID1a;错配修复蛋白HMLH1;子宫内膜癌;免疫组织化学法[中图分类号]R737[文献标识码]A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ARID1a and HMLH1in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XIAO Hongyan,HU Mingming2,FAN Xuemin. 1.Ningxia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s Hospital,Yinchuan750002,China;2. Ningxia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Y inchuan750002,C 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ARID1a and HMLH1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Methods94case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were selected included the focus tissue and paracancerous tissue(normal endometrium and atypical hyperplasia of endometrium).The expression of ARID1a and HMLH1in different lesion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The relationship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ARID1a and HMLH1protein in endometrial cancer focus tissue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at in paracancerous tissue(P<0.05),the positive rate of ARID1a and HMLH1 protein in normal paracancerous tissue and atypical hyperplasia of endometrium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expression of ARID1a and HMLH1protein in endometrial cancer tissue,the differentiation type and tumor stag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age,tumor location,tumor diameter and depth of myometrial invasion(P> 0. 05).Conclusion Both ARID1a and HMLH1can be absent in early endometrial carcinoma.Detection of the two proteins is helpful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Key words]ARID1a;Mismatch repair protein HMLH1^Endometrial cancer;I mmunohistochemistry子宫内膜癌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恶性肿瘤,好发于绝经期、绝经后女性中[1]。
ARID1a及性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增生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ARID1a及性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增生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要秀娥;赵敏【期刊名称】《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年(卷),期】2017(004)001【摘要】目的探讨ARID1a基因在子宫内膜增生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性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为子宫内膜增生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streptavidin peroxidase-biotin,SP)法,检测132例子宫内膜病变组织(单纯性增生40例,复杂性增生40例,不典型增生52例)及28例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ARID1a、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的阳性表达率.结果(1)在子宫内膜组织中,普遍存在ER、PR、AR受体的表达.ER、PR阳性表达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在不典型增生症组中表达率最低,与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期内膜组、单纯性增生组、复杂性增生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RID1a基因在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核中普遍表达,在不典型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丢失率为19.2%,与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期内膜组、单纯性增生组、复杂性增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RID1a基因的表达与ER、PR、AR之间无相关性.结论雄激素及其受体与子宫内膜病变风险显著相关,ARID1a基因突变和表达缺失是子宫内膜增生恶变中的一个早期事件;对于雄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采用联合降低雄激素的治疗,将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治疗的新思路.【总页数】4页(P78-80,82)【作者】要秀娥;赵敏【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山西太原 030001;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山西太原 0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病变组织中性激素受体的检测及意义 [J], 张峻霄;何群英;王世阆2.ARID1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郑刚;邵力伟;任德发;黄颖;王虎;孟光冉3.ARID1A、E-cadherin和EphA2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陈吉; 贾彩虹4.ARID1a和错配修复蛋白HMLH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肖红燕;虎明明;樊学敏5.SIX1、E-cad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J], 朱惠萍;王丽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21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21例临床病理分析
王丹青;尹如铁;朱惠莉;徐炼
【期刊名称】《华西医学》
【年(卷),期】2007(22)3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
21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腹胀、腹痛、痛经。
B超检查有10例发现盆腔包块中有实质性结构。
病理类型以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多见。
临床分期为:Ⅰ期12例,Ⅱ期3例,Ⅲ期5例,Ⅳ期1例。
治疗方法均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
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早期临床诊断困难,B超检查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该
病的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为主。
【总页数】2页(P518-519)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肿瘤
【作者】王丹青;尹如铁;朱惠莉;徐炼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71;R737.31
【相关文献】
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J], 罗利平;赵富清;刘清秀;何娟
2.49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J], 沈扬眉;吴秀丽;徐炼;黄芹;于娜;姚先莹;谢宇平
3.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 [J], 廖兰
4.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胡方方;杨舒心;刘广芝
5.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25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J], 倪琴;秦萌;张凤格;米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学家发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遗传靶标
科学家发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遗传靶标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潜在的遗传靶标,用于治疗特别痛苦和侵入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密歇根州立大学人类医学学院的博士后迈克·威尔逊说,他们的研究颁发在科学杂志《细胞报告》上,可以为患有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妇女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遗传学和基因组科学计划的研究生Wilson和Jake Reske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
他们的研究集中于一种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疾病发生在那些名为ARID1A基因突变的女性中,该基因与该疾病的更具侵袭性和疼痛性的形式有关。
Reske说,当ARID1A发生突变时,所谓的“超级增强子”(决定细胞功能的DNA的一部分)就会狂奔。
这使通常位于子宫内的细胞在子宫外形成深层植入物,并引起严重的骨盆疼痛。
瑞斯克说:“对于这种形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还没有许多成功的非激素疗法能使它进入病床。
”在实验室实验中,他和威尔逊(Wilson)测试了一种似乎针对超级增强剂并阻止子宫内膜异位症扩散的药物。
这种药物是一种控制基因表达方式的新型治疗方法,称为“表不雅遗传疗法”,它可能比目前的治疗方法(包罗手术,激素治疗和疼痛治疗)有效得多。
子宫内膜异位症,特别是与ARID1A突变相关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会使许多女性衰弱,常常导致不孕。
监督该研究的妇产科,生殖生物学的助理教授罗纳德·钱德勒说:“这可能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以及她们的家庭生活和工作能力。
” “这不容易治疗,并且可能对激素疗法产生抗药性。
我们发现,对临床最有影响力的是,针对这种超级侵入性疾病,针对超级增强剂的治疗可能是一种新疗法。
”威尔逊说,他们研究的药物靶向一种叫做P300的细胞蛋白,可以按捺超级增强子并抵消ARID1A突变的影响。
他说,相同类型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其他形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Wilson和Reske说,研究人员已经在计划进行后续研究,以寻找其他可能针对P300的药物。
GPR30阳性表达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
GPR30阳性表达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肖波;余桂梅【摘要】目的:分析新型雌激素受体 GPR30表达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与雌、孕激素表达的关系。
方法收集该院妇产科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GPR3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并分析其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和分析三者间的关系。
结果GPR30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 FIGO 分期、组织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联(P <0.05),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 >0.05)。
GPR30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P <0.05),PR 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与增殖期子宫内膜差异显著(P <0.05),ER 表达阳性率在两者间无差异(P >0.05)。
子宫内膜癌 GPR30与 ER 阳性共表达率为61.2%(30/49),呈正相关(r =0.315,P =0.021);与 PR 阳性共表达率为57.1%(28/49),呈正相关(r =0.303,P =0.027)。
结论GPR30阳性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组织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相关,对子宫内膜癌预后产生重要作用;GPR30与 ER、PR 间存在共表达的交谈或调节作用。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6(020)003【总页数】3页(P538-540)【关键词】GPR30;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作者】肖波;余桂梅【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妇产科,湖北武汉 430053;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妇产科,湖北武汉 430053【正文语种】中文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具有激素依赖性,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但它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水平关系密切,雌、孕激素受体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密切相关[1]。
抑癌基因ARID1A的研究进展
抑癌基因ARID1A的研究进展张莹;吴迪;王潞;朱益平【摘要】DNA损伤修复缺陷可导致基因突变,进而诱发癌变.DNA损伤后可以通过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引起染色质结构改变,从而帮助损伤的DNA进行修复.SWI/SNF 是已知的一种重要的染色质重塑复合物,ARID1A作为该复合物中的一个亚基,是肿瘤抑制因子,在各种肿瘤中存在突变或缺失.对ARID1A的肿瘤抑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对癌症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了解,以期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对ARID1A的基本特征、在各种癌症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生物学作用等进行了综述.【期刊名称】《沈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21)001【总页数】6页(P69-74)【关键词】ARID1A;SWI/SNF;抑癌基因【作者】张莹;吴迪;王潞;朱益平【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皖南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肿瘤科;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在真核细胞中,DNA损伤修复能力的缺陷可导致基因突变,进而诱发癌变。
染色质重塑在DNA转录、复制、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SWI/SNF是重要的染色质重塑复合物,ARID1A是SWI/SNF的核心亚基,其在癌细胞中具有较高的突变率,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1]。
本文对ARID1A在多种癌症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1 ARID1A的基本特征1.1 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在DNA复制、重组、修复及转录等过程中,染色质的包装及相应DNA分子发生改变,称为染色质重塑。
ATP依赖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和组蛋白共价修饰复合物一起参与染色质重塑,共同调控染色质的结构及基因表达[2]。
ATP依赖染色质重塑复合物有SWI/SNF、ISWI、Mi-2(染色质重塑和脱乙酰酶复合物)等[3]。
SWI/SNF复合物的成分在19.6%的人类癌症中突变[4]。
GPR30在妇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GPR30在妇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袁瑞利;平毅;黄玲玲;侯勇丽【摘要】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作为一种新型膜受体,在子宫、卵巢、甲状腺、乳腺、心血管系统等中正常表达,可促进内源性和外源性雌激素与其特异性结合,介导的靶细胞发生快速生物学效应,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然而正常组织中异常表达的GPR30可导致细胞增殖异常,这与高度恶化的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病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同时,GPR30也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底器官脱垂等良性疾病的发生.【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9(025)008【总页数】5页(P1480-1484)【关键词】G蛋白偶联受体30;信号转导通路;非经典效应;妇科疾病【作者】袁瑞利;平毅;黄玲玲;侯勇丽【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太原 030000;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太原030000;山西医科大学,太原 030000;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太原0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7雌激素是一种内分泌激素,在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和第二性征中起重要作用,其可与多种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结合后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传递信号,介导多种生理学效应,维持并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内环境稳态等。
然而,雌激素不仅具有由ERα和ERβ介导的基因组效应,而且具有快速或非经典基因组效应,介导此效应的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R)30被广大学者深入研究。
GPR30是一种替代的细胞内ER,独立于传统的雌激素核受体ERα和ERβ,是一种新型雌激素细胞质膜受体[1],于2005年被鉴定出来并且能够介导雌激素作用,与ER(ERα和ERβ)的亚基不同,GPR30在细胞核中起雌激素激活的转录因子的作用而不影响基因转录。
GPR是一种七次跨膜GPR家族中的一员,其基因位于第7号常染色体短臂p22.3上,由4个转录剪接变体编码[2],可与雌激素特异性结合,启动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在多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G蛋白耦联受体30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_朱其舟
国家已跃居首位[1],在 中 国 其 发 病 率 也 有 升 高 趋 势 。 目前子宫内膜癌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 但学者们公 认, 子宫内膜在长期持续的雌激素刺激又无孕激素 拮抗的情况下,可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甚至发生癌
2 月第 40 卷第 1 期 J Int Obstet Gynecol,February 2013,Vol. 40,No. 1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3 年 2 月第 40 卷第 1 期 J Int Obstet Gynecol, February 2013,Vol. 40,No. 1
·93·
·论 著·
G 蛋白耦联受体 30 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
朱其舟 舒宽勇△
【摘 要】 目的:探讨 G 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 义及其关系。 方法:20 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组织、50 例子宫内膜腺癌(EAC)组织,采用免疫组化 EliVision 二 步法检测各组组织中 GPR30 和 EGFR 表达情况,另设 20 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 分析 GPR30 和 EGFR 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对照组、EAH 组、EAC 组组织中 GPR30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0%、45.0%和 74.0%,组间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0.001),EAH 组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P<0.05),EAC 组 显 著 高 于 EAH 组(P<0.05);GPR30 表达与 EAC 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但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 EGFR 在对照组、EAH 和 EAC 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0.0%、40.0%和 70.0%, EAC 组显著高于 EAH 组和对照组(P<0.05, P<0.001),但 EAH 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 EAC 组中,EGFR 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病理学 分级和肿瘤直径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均 P>0.05)。 EAC 组中 GPR30 和 EGFR 表达呈正相关(r= 0.308,P<0.05)。 结论:GPR30 和 EGFR 的过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GPR30 和 EGFR 在子宫内膜 腺癌中表达呈正相关,两者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GPR30 和 EGFR 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更为有效的新靶点。
GPR30介导的雌激素非经典途径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GPR30介导的雌激素非经典途径在子宫腺肌病发病
机制中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GPR30介导的雌激素非经典途径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背景: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见于生育年龄妇女,其症状包括痛经、异常子宫出血和不孕不育等。
近年来研究表明,雌激素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GPR30是一种雌激素非经典受体,在雌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GPR30介导的雌激素非经典途径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GPR30介导的雌激素非经典途径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研究GPR30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表达差异;
2. 利用小鼠模型,观察在GPR30敲除小鼠中雌激素信号转导途径是否受到影响,以及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小鼠症状的影响;
3. 利用细胞实验,进一步探究GPR30介导的雌激素非经典途径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GPR30介导的雌激素非经典途径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子宫腺肌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ARID1A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ARID1A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李婷;邢宝玲;葛素梅;欧阳俊;刘孟璐;焦炼【摘要】目的探讨ARID1A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的增生期、分泌期、孕期、简单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ARID1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的增生期、分泌期、孕期、简单性增生及复杂性增生组织中ARID1A蛋白均呈阳性;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ARID1A蛋白缺失率分别为8.33%(3/36)和41.51% (44/106),较不伴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显著升高,子宫内膜样腺癌的ARID1A蛋白缺失率较不典型增生显著升高(x2=13.358,P<0.01);子宫内膜样腺癌的ARID1A蛋白缺失率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ARID1A蛋白缺失率与患者年龄、是否绝经、子宫体肌层浸润深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期无关.结论 ARID1A蛋白缺失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对子宫内膜样腺癌进展的作用不明显.【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6(032)003【总页数】5页(P287-291)【关键词】子宫肿瘤;子宫内膜样腺癌;ARID1A【作者】李婷;邢宝玲;葛素梅;欧阳俊;刘孟璐;焦炼【作者单位】常州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 213003;常州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 213003;常州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 213003;常州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 213003;常州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 213003;常州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 21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子宫内膜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7%,每年发病率及病死率分别占女性恶性肿瘤的3.9%和1.7%[1]。
子宫内膜样腺癌是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癌组织类型,占子宫内膜癌的75%~85%[2]。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恶性肿瘤病理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恶性肿瘤病理研究进展
王琼;刘爱军;韦立新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8)001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主要病理类型有苗勒上皮性癌、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等,在卵巢中以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等最常见。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涉及到多条分子通路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等的改变,通路中关键基因β-catenin、MAPK、PIK3CA、ARID1A等协同作用,激活相应的下游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本文主要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及其相关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病理特点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89-91,95)
【作者】王琼;刘爱军;韦立新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北京1008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65
【相关文献】
1.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病因病理研究进展 [J], 赵玲娟;孔方方;马振军;张翼冲;杨柳
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J], 崔稳丽;朱颖军
3.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恶性肿瘤病理研究进展 [J], 王琼;刘爱军;韦立新
4.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J], 王润;
5.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王继东;李祥琳;张师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RID1A基因在卵巢透明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
ARID1A基因在卵巢透明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朱珏;张可【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5(042)003【摘要】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OCCC)是卵巢上皮性癌中一种特殊的组织学类型,约占卵巢上皮性癌的5%~25%.早期的OCCC预后较好,并且部分患者不需辅助治疗,但该肿瘤晚期对传统的化疗方案不敏感,预后不良.OCCC的发生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密切相关.最近研究显示参与染色体重构的抑癌基因BAT丰富结合域1A基因(the AT-rich interactive domain 1A,ARID1A)与OCCC的病理发生有关.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损害的部位常存在该基因的突变.ARID1A基因表达的蛋白是酵母交换型转换/蔗糖不发酵(SWI/SNF)的亚基之一,参与DNA的复制、转录、修复、重组,抑制细胞增殖及肿瘤生长.A RID1A基因突变在妇科肿瘤中最为常见,在OCCC所占比例最高(46%~57%).突变型A RID1A 通过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单位α基因(PI3KCA)突变、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EN)活性,上调磷脂酰肌醇激酶3/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并促进血管生成,同时也作用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引起凋亡及错配修复缺陷.在OCCC中深入全面的研究ARID1A基因,为OCCC的早期诊断及确定有效的介入治疗的分子靶点提供基础.综述ARID1A基因在OCCC发生中的作用.【总页数】4页(P256-259)【作者】朱珏;张可【作者单位】310006杭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10006杭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pVHL/HIF通路与PI3K/PKB/FOXO通路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 何春锋;刘永2.EZH2基因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J], 饶志跃;杨国奋;蔡木炎;邓海霞;廖奕佶;谢丹3.PLOD2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作用及与预后的关系 [J], 许少波;瞿兆奎;罗仪;李世文;4.基于整合组学探讨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 周潇妮;付振华;张琦玲;陈敏杰;蔡丽萍5.基于整合组学探讨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 周潇妮;付振华;张琦玲;陈敏杰;蔡丽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血清APRIL与NDRG1的水平表达及其临床价值研究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血清APRIL与NDRG1的水平表达及其临床价值研究罗亮;许剑利;程其军;阴莉【期刊名称】《现代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24(39)2【摘要】目的观察血清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 inducing ligand,APRIL),N-myc下游调节基因1(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1,NDRG1)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varian endometriomas,OEM)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32例OEM 患者作为观察组,并进行定期随访,根据患者预后病情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n=50)和未复发组(n=82)。
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78例为对照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APRIL和NDRG1水平;并对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OEM 预后的相关因素;用Pearson法分析OEM患者血清APRIL与NDRG1表达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APRIL和NDRG1对OEM的诊断价值。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RIL水平(35.28±6.81ng/ml vs 26.37±3.19ng/ml)和NDRG1水平(124.39±15.67μg/L vs 9.67±10.82μg/L)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864,17.278,均P<0.05)。
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血清APRIL(40.38±7.88ng/ml vs 32.16±6.18ng/ml)和NDRG1(132.04±19.83μg/L vs 119.73±13.16μg/L)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68,4.287,均P<0.05)。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变问题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变问题
任凤岩;李一宁
【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
【年(卷),期】2006(009)022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虽为良性病变,但其生物学行为类似于恶性肿瘤,如侵袭生长、远处转移、治疗困难和易复发等。
近年来,随着内异症发病率的日益增高,内异症恶变逐渐成为内异症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总页数】3页(P1848-1850)
【作者】任凤岩;李一宁
【作者单位】150000,黑龙江省大庆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妇产科;中国医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有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变问题 [J], 朱小宝
2.宫颈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次误诊宫颈恶变一例 [J], 郑小花;林超琴;赵荣;徐颖;宋岩峰;王成有
3.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临床分析 [J], 袁一丹;韩丽萍;刘丽雅;孙晴晴;闫现月
4.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机制研究进展 [J], 邢义涓;吕晓;杨永秀
5.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一例 [J], 薛卢嘉黛;高雪松;黄诗程;王晓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RID1A抑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ARID1A抑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殷丽萍;张琳;陆超
【期刊名称】《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年(卷),期】2013(018)004
【摘要】自2010年Wiegand等证实AT丰富结合域1A(AT rich interaction domain 1A,ARID1A)基因突变与卵巢透明细胞癌密切相关以来,陆续有研究发现在多种肿瘤中存在该基因的突变.由于人类肿瘤中绝大多数涉及ARID1A的体细胞突变机制为插入或缺失导致的框移或无义突变,ARID1A被认为是候选的肿瘤抑制基因.ARID1A基因编码BAF250a蛋白,后者是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一个关键组分,不仅对细胞增殖和肿瘤抑制起重要作用,亦与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有关.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187-190)
【作者】殷丽萍;张琳;陆超
【作者单位】210029 南京,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10029 南京,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10029 南京,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抑癌基因、抑癌基因失活与杂合性丢失及甲基化研究进展 [J], 陈俊霞;崔秀云
2.抑癌基因ARID1A的研究进展 [J], 汤雅丽;刘凤英
3.抑癌基因LKB1和ARID1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J], 白艳红
4.抑癌基因ARID1A的研究进展 [J], 张莹;吴迪;王潞;朱益平
5.ARID1A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J], 杨扬;张小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ID1A和GPR30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分析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的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组织病理学虽为良性,但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如远处转移、广泛粘连及易复发等,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AT丰富结构域1A(ARID1A)是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周期的负向调节和肿瘤细胞的抑制。
ARID1A在全身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它与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黏附、血管生成、转移等方面密切相关。
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是一种新型的雌激素受体,它可参与介导雌激素的非基因组效应,迅速激活细胞内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发挥促进细胞生长增殖的生物学效应。
故本文探讨二者在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标签:Ems;ARID1A;GPR30;PI3K-AKT
EMs是指具有生物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如卵巢、盆腔腹膜、阴道直肠凹陷等),其中以卵巢受累最为多见,Sampson早在1925年就提出卵巢EMs可恶变为卵巢癌。
ARID1A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它是参与Fas介导的细胞凋亡的重要基因,并且能够与启动子结合产生抑制细胞周期的作用。
研究表明,ARID1A基因的突变常与PI3K通路共同发生,与PI3K 激活相关,故推测ARID1A是PI3K信号通路上的一个新的调节因子。
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雌激素与GPR30结合后可激活细胞信号通路及下游效应分子[1],介导雌激素的快速非基因组效应及基因组转录的反应,影响下游效应分子,进而影响细胞周期的进程或使细胞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参与一些雌激素相关的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1 ARID1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ARID1A是作为染色质重塑复合SWI/SNF家族的一员被首次发现的,该基因位于人染色体的1p36.11域,1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是肿瘤中最常见的染色体畸变之一。
研究发现在1p13、1p21、1p22、1p32and1p36上出现了不同的缺失区域,推测这可能就是隐藏的肿瘤抑制基因。
Lowery等的研究表明,ARID1A基因突变导致BAF250a蛋白缺失在子宫内膜样卵巢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ARID1A突变和在癌前病变中观察到的其编码的蛋白BAF25Oa丧失或功能障碍(非典型的子宫内膜移位症)是EMs转化为透明细胞癌的早期事件[2,3]。
此外研究还发现,非典型增生的EMs中也存在ARID1A的突变。
子宫内膜缺失表达还可能提示器质性恶变的风险,这可能有利于今后的个体化治疗。
总之,ARID1A 在子宫内膜中缺失表达可大大增加EMs恶变的风险。
2 GPR30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GPR30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的雌激素受体广泛存在和表达于多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
GPR30具有经典的7次跨膜疏水区域,该区域包含链接着20~
26个氨基酸的6个相互交替的细胞内外袢。
G蛋白偶联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可激活所偶联的G蛋白及下游调节蛋白和效应器,启动不同的信号通路而发挥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近年来,在雌激素依赖的恶性肿瘤中发现GPR30的过表达。
研究发现,雌激素与GPR30有高度的亲和性,即细胞膜上的GPR30与细胞外的17β-雌二醇结合,可刺激细胞的增殖、增强细胞的迁移能力以及调控细胞的凋亡等。
而正常妇女子宫内膜中GPR30mRNA的表达是有周期性的,以增生期的表达最高,提示GPR30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增殖有关[4]。
3初步探讨ARID1A与GPR30在PI3K/AKT信号通路上与EMs的相关性
3.1 ARID1A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相关性PI3K/AKT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人体内,其可通过激素受体、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及各种细胞内因子应答各种细胞内、外信息,从而调控细胞增殖、生长、分化、凋亡以及细胞骨架重排等。
研究表明,在人类癌症中该通路经常被特异性激活。
Yamamot等研究发现,在卵巢透明细胞癌中,ARIDIA基因突变常伴随PIK3CA基因突变,推侧ARID1A和PI3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存在相关性。
Wang 等在研究胃癌患者与ARID1A基因的相关性时亦发现,ARIDIA基因与PIK3CA 基因突变呈伴随发生,ARIDIA/PIK3CA通路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关键分子通路。
Yamamoto等在研究PIK3CA基因的突变时发现EMs可能是内异症相关透明细胞癌的前期病变。
因此,PIK3CA基因突变有望成为EMs恶變的预测因子。
3.2 GPR30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雌激素与GPR30结合后可参与一些雌激素相关的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张燕彩研究子宫内膜癌中发现,GPR30与AKT的表达一致,这提示GPR30极可能介导了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大量文献报道,GPR30高表达并与细胞膜上的受体GPR30与细胞外的17β-雌二醇结合,可通过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及EGFR)反式激活ERK/MAPK信号传导途径,导致各种癌细胞株增殖、抗凋亡、侵袭、转移[5]。
4结论
综上所述,EMs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方面综合的过程,ARID1A作为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被受到广泛的重视,尤其在卵巢癌的研究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中。
ARID1A过表达能使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减弱,生长抑制率增高,凋亡增多。
因此,ARID1A与GPR30在PI3K/AKT信号通路上参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Long L,Cao Y,Tang LD.Transmembrane estrogen receptor GPR30 is more frequently expressed in malignant than benign ovarian endometriotic cysts and correlates with MMP-9 expression[J].Int J Gynecol Cancer,2012,22(4):539-545.
[2]Ayhan A,Mao TL,Seckin T,et a1.Loss of ARIDIA Expression is an early molecular event in tumor progression from ovarian endometriotic cyst to clear cell and endometrioid carcinoma[J].Int J Gynecol Cancer,2012,22(8):1310-1315.
[3]Werner HM,A.Berq A,Wik E,eta1.ARID1A loss is prevalent in endometrialhyperplasia with atypia and low-grade endometrioid carcinomas[J].Mod Patho1,2013,26(3):428-434.
[4]Bosse T,ter Haar NT,Seeber LM,etal.Loss of ARID1A express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I3k-AKT pathway alterations,TP53 an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in endometrial cancer[J].Mod Pathol,2013,26(11):1525-1535.
[5]Fujiwara S,Terai Y,Kawaquchi H,etal.GPR30 regulates the EGFR-Akt cascade and predicts lower survival in patient with ovarian cancer[J].J OvarianRes,2012,5(1):35.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