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bf20c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1.png)
当前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今年以来,各级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部署要求,持续实施农民工就业促进计划,引导农民工外出就业,稳步提升农民工工资性收入, 截至8月底,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 29万人,完成目标任务30万人104%;实现工资性收入5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71. 4亿元任务的79. 83%。
但是,随着全国各地疫情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用工减少,薪资降低,对农民工就业增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是农民工到区外就业意愿降低。
东南沿海输入地企业因受疫情影响订单减少、裁员降薪,务工人员收入下降,输出人员稳定率低。
当地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扶贫车间等对务工人员需求量较大,农民工出于对疫情风险和外出就业成本的顾虑,同时考虑兼顾农业耕作、照顾家庭,导致农民工到区外转移就业的积极性降低。
截至8月底,全市农民工到区外就业54583人,占转移就业总量的17.44%,同比减少7418人,下降11.96%o 二是疫情对服务业吸纳就业影响大。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少,小微企业创业活力不强,吸纳就业能力弱。
3月份以来餐饮住宿、商贸、快递物流等就业容量大的接触性消费和服务行业再受疫情影响,市场活跃度不高,经营相对萎缩,用工持续减少,农民工转移就业工资收入稳定性、持续性不强, 如餐饮服务业普通用工月工资2000-2500元左右,同比下降2%。
三是农民工就业技能有待提高。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上半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2121人,其中,初中及以下227197人,占转移就业总量的72.79%;高中(中职)及以上84924人,占转移就业总量的27.21%。
全市职业技能培训供给能力弱,培训层次低,开展电子信息科技等新职业、新业态培训较少,劳动力从事高技能、高收入行业少,多从事于建筑领域等体力劳动行业,劳动强度大。
半劳力、弱劳力以及城镇劳务移民,主要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或到扶贫车间就业,工资收入低,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月工资1090元,就业帮扶车间人员平均工资1800—2000 元左右。
就业困难人员帮扶中的经验和启示
![就业困难人员帮扶中的经验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c2ce3a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2.png)
就业困难人员帮扶中的经验和启示篇一就业困难人员帮扶中的经验和启示一、引言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人面临着就业困难。
如何有效帮扶这些就业困难人员,提高他们的就业质量和稳定性,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总结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的经验和启示。
二、就业困难人员的类型和原因就业困难人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年龄偏大的求职者,他们可能因为年龄限制而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二是身体残疾或患有慢性疾病的求职者,他们可能因为身体原因而受到就业歧视;三是缺乏技能和经验的求职者,他们可能因为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经验而难以胜任某些职位。
造成这些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一些传统产业的岗位需求逐渐减少,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又需要具备新技能和知识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一些就业困难人员缺乏有效的求职技巧和培训机会,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三、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的实践经验政策扶持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扶持。
例如,提供创业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免费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等。
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缺乏技能和经验的问题,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课程。
通过这些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就业援助和推荐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活动,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和推荐服务。
同时,还可以与企业和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心理疏导和支持就业困难人员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惑。
因此,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克服困难,也是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的启示强化政策引导和法制保障政府应该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和分析,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
就业帮扶困难情况汇报
![就业帮扶困难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f0ac42b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6.png)
就业帮扶困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帮扶工作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针
对就业帮扶困难情况,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汇报,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支持,共同促进就业帮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就业困难情况概述。
目前,我国就业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受到疫情影响,部分行业就业岗
位减少,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
其次,一些劳动力过剩的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造成了就业困难。
此外,一些特殊群体,如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也面临着就业困难。
二、就业帮扶工作现状。
针对就业困难群体,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就业帮扶工作。
包括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实施创业扶持政策等。
然而,现行的就业帮扶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覆盖面不够广、帮扶力度不够大、实施效果不够明显等。
三、改进措施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建议。
首先,要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
的帮扶力度,提高帮扶政策的覆盖面和实施效果。
其次,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和预测,引导劳动力就业方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此外,还要加强对就业帮扶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帮扶效果显著。
四、结语。
就业帮扶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我们希望通过此
次汇报,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促进就业帮扶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为更多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
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公平的就业机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困难家庭就业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困难家庭就业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265813ada38376baf1faef9.png)
16决策探索2019.11下困难家庭就业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文/白志华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才能稳民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着力破解社会主要矛盾,促进城乡困难家庭就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实践,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彰显。
一、影响困难家庭就业的主要因素(一)就业能力不足一是年龄普遍没有就业优势;二是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三是身体健康状况普遍不佳,慢性病和大病患病率较高。
上述问题降低了困难家庭成员的就业能力,使其无法在社会劳动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就业竞争不具优势。
(二)就业负担偏重一是家庭负担重。
表现在家人疾病负担重、赡养老人负担重等方面。
“输血”需求大于“造血”意愿。
二是心理负担重。
部分困难家庭成员与他人交往时会有自卑、情绪沮丧、心情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积极性。
(三)就业支持缺乏困难家庭社会关系种类单一,社会资源相对匮乏,支持就业的网络普遍脆弱。
同时,社会组织发育不充分、专业能力欠缺等原因使社会力量难以给予困难家庭强有力的就业支持。
二、困难家庭就业帮扶中存在的问题(一)前端服务对接不准,没有触及“痛点”需求把握不精导致就业帮扶服务同质化,对症下药无从谈起。
“信息赤字”使政府相关部门不能有效抓取和筛选出被帮扶对象的核心诉求,进而可能导致岗位供给、技能培训不能与需求精准耦合。
(二)中端信息传递梗阻,没有打通“堵点”政府层级与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导致的信息孤岛与信息碎片化现象使各类资源无法统筹使用。
城乡困难家庭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梗阻,就业扶持信息如不能被及时精准有效地对接到目标群体,就业帮扶质量就难以保证。
(三)末端多元帮扶乏力,没有突破“难点”政府与社会力量在城乡困难家庭就业领域的合作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两者可通过购买服务、抵用券等方式拓展合作深度。
当下,政社合作供给公共服务已在各地开展,但进度不一,如何培育社会组织、完善合作模式、加强合同监管、保障服务质量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就业帮扶方面整改方案
![就业帮扶方面整改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327eb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8.png)
就业帮扶方面整改方案一、问题背景中国面临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经济形势中最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
虽然我国政府在就业帮扶方面已经开展了众多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近年来,就业局面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2019年春季,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3月份就业数据,其中城镇新增就业340万人,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而2019年上半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提供就业服务557.8万人次,同比增长13.3%。
数据表明,尽管我国在就业管理和就业帮扶方面已经开展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工作,但还面临一定的难度和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和机制。
二、就业帮扶方面需改进之处1. 就业信息不透明就业信息的透明是就业服务的基础,而目前就业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度仍然欠佳。
一些就业信息不充分,招聘信息不够准确、完整,难以满足求职者的需求。
2. 就业市场不对称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也是就业服务的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掌握就业信息的人多为行业招聘的人事招聘经理,直接走进企业本身,让大部分求职者找不到工作机会。
此外,小微企业的招聘信息难以获取,这进一步增加了就业的不确定性。
3. 就业服务信息管理过程不规范化政府部门、人事服务机构和企业等多个部门参与就业服务信息的管理,之间缺乏协调和服务标准,存在服务流程、服务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4. 区域差异对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和不同人群,提供都市就业帮扶的方式是不同的。
目前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还面临着缺乏就业帮扶资金和人才等困境。
5. 就业服务的拓展难度目前的就业服务重点是在就业困难人群、毕业生等求职者上。
而对于已有工作的人群等用户受众,却不太可能受到相应的关注。
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及帮扶策略
![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及帮扶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c3f94b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19.png)
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及帮扶策略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概述•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帮扶策略探讨•研究结论与展望•建议措施与实践启示目录01引言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经济发展,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在大学生就业群体中,存在一部分困难毕业生,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需要关注和帮扶。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对象以高校毕业生中的就业困难群体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收集数据和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
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内容探讨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原因及帮扶策略。
研究目的为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共同促进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
研究内容和目的02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概述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是指那些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经过反复努力后仍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或者在工作中遇到不适应和挫折的大学生。
定义根据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学业困难型、技能短缺型、就业机会不足型和社会适应不良型。
类型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定义和类型1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形成原因23个人因素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学业成绩、技能水平、就业观念、求职技巧等方面存在不足。
个人原因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家庭背景、父母期望、家庭教育和家庭经济状况等。
家庭原因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包括就业机会不足、职业歧视、行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激烈等方面。
社会原因03社会不稳定因素如果大学生长期处于就业困难的状态,会对其产生不满和愤怒情绪,进而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社会影响01个人发展受阻大学生就业困难会影响其个人发展,使其失去信心和动力,甚至导致心理问题和健康问题。
02浪费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困难意味着大量的人才资源被浪费,这些人才本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就业帮扶问题和整改措施
![就业帮扶问题和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962f3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d.png)
就业帮扶问题和整改措施就业帮扶是指政府和社会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一种政策措施。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就业帮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整改。
下面将针对就业帮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首先,就业帮扶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很多就业困难群体由于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对于政策措施和就业机会的了解不够。
一部分政府提供的就业帮扶政策和项目并未有效传达到这些人群,导致他们无法及时获取和利用相关帮扶资源。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信息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向就业困难群体传递政策信息,如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社区宣传等途径,确保政策的全面传达和有效落实。
其次,就业帮扶中缺乏个性化定制的支持。
不同就业困难群体的问题和需求存在差异,但目前的就业帮扶政策和项目往往以批量化的方式进行,未能充分满足各类群体的特殊需求。
为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就业困难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就业方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就业难题。
第三,就业帮扶的监管和评估机制不完善。
在实施就业帮扶政策时,缺乏全面的监管和评估机制,导致政策效果无法及时评估,也无法发现和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和评估机制,通过定期的效果评估和跟踪调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政策措施,确保就业帮扶政策的有效实施。
此外,就业帮扶中存在一些成本问题。
一方面,政府投入的资金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就业困难群体的需求;另一方面,个别社会企业对雇佣就业困难群体较为犹豫,担心雇佣风险和培训成本。
因此,我们可以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支持机制,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就业帮扶,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承担培训和就业风险,从而提高帮扶效果。
最后,就业帮扶中还存在一些政策利益冲突和重复劳动的问题。
在一些地方,存在多个政府单位或社会组织提供类似的就业帮扶服务,但由于缺乏协调和合作,导致资源分散、工作重复,影响了就业帮扶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制定统一的政策和标准,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工作的重复。
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对策研究
![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795cd6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c.png)
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河南省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也越发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特定群体的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困难。
为了解决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问题,需要制定精准的帮扶对策。
一、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点1. 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很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面临巨大的压力,毕业后就业更加困难。
2. 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大学生。
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大学生,由于不能获得优厚的offer,导致就业压力增加。
3. 来自偏远地区的大学生。
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大学生,由于专业匹配度不高,或者缺乏就业信息,导致就业困难。
4. 特殊群体的大学生。
特殊群体如残疾大学生、留守儿童等,由于身体或者心理原因,就业更加困难。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1. 就业环境的恶劣。
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中小型企业没有太多的招聘计划,使得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增大。
2. 就业政策的不完善。
一些就业政策的不完善,使得一些大学生无法获得应有的政策倾斜,导致就业困难。
3. 就业观念的误导。
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问题,比如对于就业职位的选择、薪资期望、工作地点等存在偏差,导致就业选择的困难。
三、精准帮扶对策1. 完善就业政策。
政府需要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出针对不同困难群体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多招录一些困难群体的大学生。
2. 加强就业指导。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利用学校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买卖力量,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就业规划。
3. 拓宽就业渠道。
政府可以在一些贫困地区设立就业扶贫基地,引导企业到这些地区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 加强职业培训。
政府可以加大对大学生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增加就业可能性。
5. 强化企业责任。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多招录一些困难群体的大学生,提高企业责任感。
浅谈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7ede90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7.png)
浅谈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一些就业困难群体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如何有效帮扶这些群体,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就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二、问题分析1、帮扶政策难以全面覆盖目前的就业帮扶政策主要以发放失业保险金、提供职业培训和岗位推荐等为主,但这些政策并不能全面覆盖所有的就业困难群体。
一些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如残疾人、长期失业者、退役军人等。
2、帮扶措施缺乏个性化不同的就业困难群体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但目前的帮扶措施较为单一,缺乏个性化。
例如,对于年龄较大的失业者,由于其技能和体力可能难以适应某些岗位的需求,单纯的技能培训可能无法解决其就业问题。
3、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的就业服务体系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如职业介绍信息不准确、岗位匹配不精准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一些就业困难群体在寻找工作时可能存在盲目性和低效性。
三、对策建议1、完善帮扶政策,提高政策覆盖面政府应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更加完善的帮扶政策,提高政策的覆盖面。
例如,可以建立更加灵活的失业保险制度,为不同群体提供差异化的失业保险金;为特殊群体提供专门的就业帮扶措施,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退役军人创业扶持等。
2、加强个性化帮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措施。
例如,对于年龄较大的失业者,可以提供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岗位推荐;对于长期失业者,可以提供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服务等。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政府应加强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和效率。
例如,可以建立全面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提供准确的职业介绍信息和岗位匹配服务;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等。
四、结论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问题研究
![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974a6c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3.png)
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问题研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大学毕业生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群体,他们面临更多就业帮扶的问题。
这些特殊群体可能是身体残疾、来自贫困家庭、少数民族或特殊职业等,因为种种原因他们面临更多的就业障碍。
本文将就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现状1. 身体残疾毕业生身体残疾毕业生往往面临就业机会少、用人单位担心用工风险大等问题。
根据中国残联发布的数据,全国残疾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远低于全国大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
地理区域的差异导致一些残疾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压力,有些地方对残疾人就业政策执行不力,缺乏相应的帮扶措施。
2. 贫困家庭毕业生来自贫困家庭的毕业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常常缺乏就业能力和就业资源。
贫困地区的毕业生通常受限于家庭经济条件和区域发展水平,造成了他们的就业机会较少,甚至有些人无法获得合适的工作。
3. 少数民族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在就业中也面临很多困难,他们可能受到身份的歧视和政策的限制,导致就业机会有限。
有些少数民族毕业生由于地域、文化差异,往往面临更多的就业挑战,难以适应多元化的就业市场。
4. 特殊职业毕业生特殊职业毕业生包括农民工子女、军队转业、艺术专业、体育专业等,他们的就业困难主要来自于就业途径的狭窄和就业环境的复杂。
农民工子女由于家庭背景和文化差异,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就业问题,军队转业人员由于专业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适应性差等问题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1. 就业障碍多、机会少特殊群体毕业生受教育水平、身体状况、家庭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他们面临的就业障碍更多、就业机会较少,很容易陷入就业困境。
2. 就业帮扶措施不足有关部门对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措施不够,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导致特殊群体就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3. 社会认知偏见社会对特殊群体存在认知偏见,对其就业能力和贡献价值存在怀疑和排斥,造成了就业机会的局限和就业环境的恶化。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2aa7c7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b.png)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就业困难人员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而难以找到稳定工作的人群,他们往往面临着许多就业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就业机会不足、竞争激烈、缺乏相关技能和经验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就业困难人员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就业机会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来改善就业环境。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对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招聘规模,以及推动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政府还可以通过促进内外部市场的开放和改革,吸引外资和招商引资,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
竞争激烈是就业困难人员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随着国内外人才市场的竞争加剧,求职者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业困难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
他们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进修课程,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他们还可以通过参加实习或志愿者活动,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求职者还需要加强自身的职业规划和自律能力,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路径,不断完善自己的简历和求职技巧,提高自己的面试能力。
就业困难人员往往缺乏相关技能和经验,这也是他们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业困难人员可以选择参加一些职业培训课程,掌握一些实用的工作技能。
他们还可以通过实习和兼职等方式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一些免费或补贴的培训机会,帮助就业困难人员提升技能和经验,以便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建立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也非常重要。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建立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机构和就业信息平台,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就业指导、就业咨询、职业规划等服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解决就业问题。
他们还可以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和岗位信息,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提供一些就业补贴和社会保障,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
浅谈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ace69fcb9f3f90f76c61bf2.png)
浅谈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郑洪昌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01期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牵动着城乡劳动者的社会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中,将不可避免的伴随出现就业结构性矛盾,就业困难群体的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是当前人社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不仅是人社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民生问题,也是涉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困难群体;现状堪忧;社会影响;对策与思路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253-01一、就业困难群体是弱势群体就业困难群体是弱势群体的一种,主要是指有一定的就业能力、就业愿望迫切,但由于职业技能差、文化水平低和其他客观原因,难以通过市场机制或其他途径实现就业的困难人群。
这一群体,易于在求职和就业中遭遇挫折,有的虽然勉强就业,但仍属于临时就业或弹性就业,就业质量低下,工资收入低、稳定性差、享受不到社会保障和有关福利待遇。
目前,从这类群体主要包括以下人员:1.城镇大龄失业人员。
即通常所说“4050”人员。
他们中的多数人缺乏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和技术,加上年龄偏大,再就业十分困难,是一种典型的就业弱势群体。
2.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生活困难的失地农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一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纷纷走向城市,寻找工作,声势浩大的“民工潮”已经成为我国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
一方面,他们已成为城镇建设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但同时,由于自身技能和户籍制度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类群体就业渠道窄,多从事着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等艰苦岗位,在城镇就业体系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
在其务工中,面临着自身、家庭、子女等多重压力,是当前城乡就业工作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类困难群体。
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总结汇报
![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总结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8b747d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5.png)
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总结汇报标题: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总结汇报一、引言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为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目标,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帮扶工作。
本篇汇报旨在总结我们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帮扶工作提供参考。
二、帮扶工作情况1. 帮扶对象我们帮扶对象主要包括贫困户、残障人士、劳动力市场缺乏竞争力者等困难群体。
2. 帮扶方式(1)职业培训: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班,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困难群体的就业竞争力。
(2)岗位安置: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
(3)创业扶持: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困难群体,提供创业培训和财务扶持,鼓励其自主创业。
(4)就业政策倾斜:通过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困难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保障。
三、帮扶成果1. 就业人数大幅增加:通过我们的帮扶工作,很多困难群体成功就业,就业人数大幅增加。
2. 就业率提高:帮扶对象的就业率明显提高,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其就业问题,提高了生活质量。
3. 经济收入增加:困难群体就业后,稳定的收入来源为其提供了经济基础,实现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4. 社会稳定促进:通过我们的帮扶工作,解决了一部分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四、存在问题1. 资金短缺:由于资金有限,我们无法满足所有困难群体的就业需求。
2. 就业缺乏长期性:部分帮扶对象由于种种原因,就业岗位存在变动或流动性大的特点。
3. 培训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有些困难群体在培训完毕后还是找不到适合的岗位。
4. 就业环境不够友好:一些困难群体在求职过程中面临歧视和困难,就业环境亟待改善。
五、下一步工作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争取更多财政资金支持,增加对困难群体就业的投入。
2. 完善培训机制: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深入调研产业需求,开展精准的职业培训,提高培训与岗位需求的匹配性。
3. 推动法律保障: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困难群体求职权益,维护其合法权益。
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及帮扶策略
![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及帮扶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b92656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1.png)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技能不匹配
性别歧视
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市 场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在求职过程中 难以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
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存在性别歧视 现象,导致部分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 临较大的困难。
当前现状与问题
01
02
03
就业率偏低
当前大学生就业率普遍偏 低,许多学生难以找到合 适的工作。
03
帮扶策略与措施
政府政策支持
政策引导与扶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如提供就业补贴、税收 减免等。
建立就业服务平台
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就业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信息、职业规划、就 业指导等服务。
学校教育改革
课程设置调整
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加 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分类
根据形成原因,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 可分为以下几类:经济困难、学历偏 低、技能不匹配、性别歧视等。
形成原因分析
经济困难
学历偏低
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 临较大的经济压力,难以承担求职过程中 的各种费用,如交通费、面试服装费等。
部分学生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或填报志愿 时选择的专业较为冷门,导致学历偏低, 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
经验分享
这些成功的案例可以为其他大学生提供借鉴和启示,鼓 励他们积极面对就业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和 人生价值。
05
总结与展望
当前取得的成效与不足
成效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6539a8325c52cc58ad6be1d.png)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金亦奇摘要社会上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何去何从,别说朝九晚五,他们甚至连基本的工作都没有,这类人称统为就业困难群体。
最近,有关这一群体就业问题的热门新闻在网上传播,广大记者的全面调查让这一社会问题浮出水面,出現在人们的视野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有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引发了热议。
就业困难人员为何如此难就业?本文将以此为课题着重探讨。
关键词就业困难人员问题对策一、前言人们就业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资金保障,是为了生存下去。
然而社会上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难以找到工作,过着不稳定的生活。
如果人民没有安定的生活,社会和谐稳定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就业困难人员的问题是关乎人员本身、关乎社会稳定、关乎国家昌盛的大事。
调查显示,我国就业困难人员数量正在上升,现如今,社会结构性矛盾是非常明显的。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生,显然也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不会对此坐视不管。
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在就业新常态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没有工作呢?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受现实中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就就业困难人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相关探讨。
二、就业困难人员的界定对任何一个群体的界定都有一定的依据,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就业困难人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就业困难人员。
相关规定中指到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一直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是就业困难人员。
造成就业困难人员未能成功就业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自身身体素质有关,如有些人身体残疾没有企业愿意招收,也可能是因为自己技能水平不过关,又或者是因为家庭因素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国家倡导大力发展民生,在各个地区积极开展此项工作,也十分重视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
各个地区对此都有相应的规定,虽然每个地区在规定上可能会有所差距。
一些连续失业一定时间的人员实际上是有寻找工作的迫切需求的,也就是说就业困难人员是具有就业意愿的,只是他们因为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才到如此境地。
困难群体就业帮扶行动方案
![困难群体就业帮扶行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35410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c.png)
困难群体就业帮扶行动方案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就业扶贫工作,针对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以下是困难群体就业帮扶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分类施策,精准帮扶
将困难群体分为贫困劳动力、农村留守儿童、残疾人、退役军人等,采取精准帮扶措施。
对于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自主创业等方式,帮助他们尽快就业。
二、政策扶持,优惠政策
对于困难群体,实行税费减免、贷款优惠、社会保险缴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提升他们的就业积极性,降低就业门槛。
三、加强培训,提升技能
就业市场上,人才竞争激烈,技能成为了求职者的“软实力”。
因此,加强困难群体的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拓宽圈子,增强联系
困难群体的就业是大众的需求,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推广就业政策等方式,建立困难群体和社会各界之间的联系,为他们创造更多求职机会。
五、落实责任,加大力度
作为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困难群体就业帮扶行动方案需要落实责任制。
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政策措施,努力为困难群体的就业创造条件。
同时,要从各方面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以上是困难群体就业帮扶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
只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就能为困难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和生活改善。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ef101d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d.png)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对于就业困难群体而言,就业难不仅影响其正常生活,也容易增添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识到就业困难群体的特点,针对其就业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的对策帮助其顺利就业。
关键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优化对策;分析就业是一项民生工程,是安国之策、和谐之本、富民之源,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
在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一定的变化,高技能、高知识人才的就业空间更大,对于就业困难群体而言,想要获得一份稳定、称心的工作较为困难。
同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就业局势较为严峻,为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也带来一定难度。
因此,当地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采取科学的措施和对策,帮助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缓解社会发展和就业问题的矛盾。
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困难人员主要是指由于失去土地、家庭原因、技能水平和身体状况等因素,难以顺利就业,连续失业达到一定时间依然没有就业的社会群体。
根据各个地方的政策和具体情况,就业困难人员主要包括以下群体:第一,被征地农民,由于其土地资源被政府征用,失去了稳定对经济来源,并且基于农民群体的特点,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就业;第二,年龄在40周岁以上的女性以及年龄在50周岁以往的男性,在没有缴纳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在长时间没无法实现就业;第三,连续失去时间达到一年以上的人员;第四,残疾人员,身体患有残疾而无法从事特定职业生产的人员;第五,患有重大疾病的人员等。
基于各个地方政府政策存在差异,就业困难群体的界定也各不相同,例如部分省市还将进城务工人员界定为就业困难群体。
2、当前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2.1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对高技能、高知识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对劳务人员的需求量减少。
就业帮扶制度及措施
![就业帮扶制度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29e379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9.png)
就业帮扶制度及措施引言就业是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也是许多人实现自我价值和改善生活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人群面临着就业困难,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为了促进全体人民共享就业机会,我国实施了就业帮扶制度和一系列相关措施。
本文将介绍我国就业帮扶制度的背景和现状,并详细阐述了相关的措施。
背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就业形势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
政府意识到保障就业的重要性,提出了“就业优先”政策,旨在为各个群体提供充分而有质量的就业机会,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就业帮扶制度和措施。
就业帮扶制度就业援助就业援助是为失业人员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一种制度。
我国的就业援助主要包括职业培训、就业介绍和创业扶持等方面的服务。
政府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为失业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援助。
职业培训可以提升失业人员的就业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就业介绍可以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创业扶持可以鼓励和支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
就业补贴就业补贴是为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困难群体提供的一种激励措施。
政府根据用人单位招用的困难程度和人员的特殊情况,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
这种补贴可以减轻用人单位的负担,促进他们招用困难群体,同时也可以提高困难群体的就业机会。
市场开拓市场开拓是为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一种措施。
政府会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创业,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创业投资,提供更多适应新形势和需求的工作岗位。
同时,政府也会鼓励企业扩大招聘规模,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现状截至目前,我国就业帮扶制度和措施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
在政府的推动下,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逐年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得到改善。
同时,一些困难群体的就业机会有所增加,他们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改善。
然而,就业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和一些特定群体之间。
就业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就业帮扶工作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fc4693c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1.png)
就业帮扶工作情况汇报就业帮扶工作情况汇报一、引言就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稳定、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环节。
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我国积极推行就业帮扶政策,致力于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推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发展。
为了向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我单位的就业帮扶工作情况,特作此报告。
二、背景与意义就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的群体众多、需求多样。
我单位一直致力于推动就业帮扶工作,帮助那些有就业困难的群体重新融入社会,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使他们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和持久的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解决他们的困难,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就业帮扶政策的实施情况我单位从多个方面推行就业帮扶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就业机会通过与各企事业单位合作,我们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机会。
通过与私营企业、合作社和其他组织的沟通合作,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以满足困难群体的就业需求。
同时,我们通过推动农村发展和城乡结合部建设,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为困难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 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为了提高困难群体就业的竞争力,我们加大了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的力度。
通过与职业教育机构合作,我们组织了各类职业培训班,为困难群体提供技能培训。
通过培训,他们可以获得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信心,提高就业能力。
3. 创业支持与小额贷款除了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机会,我们还支持他们自主创业。
通过与银行、贷款机构合作,我们为困难群体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同时,我们还提供创业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他们规划和开展创业项目,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就业帮扶工作的效果与成果通过我单位的努力和各方的支持,就业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就业机会的增加通过与各企事业单位合作,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困难群体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帮助数千人就业,其中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退伍军人、失业人员等。
落实就业帮扶措施方案
![落实就业帮扶措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3da3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0.png)
落实就业帮扶措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自我扶持和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帮扶措施方案。
本文将介绍落实就业帮扶措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二、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全方位的帮扶,促进他们实现自我扶持和自我发展,最终实现就业稳定和社会和谐。
三、帮扶措施1. 职业培训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具体措施包括: - 设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包括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 - 提供补贴和奖励措施,鼓励就业困难群体参与培训,增加他们的积极性;- 加强与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合作,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 创业扶持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创业扶持,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创业。
具体措施包括: - 设立创业扶持基金,提供贷款和补贴,支持他们的创业项目; - 提供创业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 加强与创业孵化器和投资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多创业资源和支持。
3. 就业信息服务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准确、及时的就业信息,帮助他们获取就业机会。
具体措施包括: - 建立就业信息平台,整合各类就业信息资源,提高就业信息的获取效率;- 加强与企业和招聘机构的合作,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 提供个性化的求职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提高求职技能和竞争力。
4. 国家政策支持加强国家级政策的支持,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更好的保障。
具体措施包括: -落实相关政策,确保就业困难群体享受政策红利,如就业补贴、社会保险等; - 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确保就业困难群体的权益得到保护; - 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政策认知和使用率。
四、实施步骤为确保落实就业帮扶措施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1. 确定就业困难群体的范围和特点,明确帮扶的重点和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牵动着城乡劳动者的社会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中,将不可避免的伴随出现就业结构性矛盾,就业困难群体的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是当前人社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不仅是人社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民生问题,也是涉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困难群体;现状堪忧;社会影响;对策与思路
一、就业困难群体是弱势群体
就业困难群体是弱势群体的一种,主要是指有一定的就业能力、就业愿望迫切,但由于职业技能差、文化水平低和其他客观原因,难以通过市场机制或其他途径实现就业的困难人群。
这一群体,易于在求职和就业中遭遇挫折,有的虽然勉强就业,但仍属于临时就业或弹性就业,就业质量低下,工资收入低、稳定性差、享受不到社会保障和有关福利待遇。
目前,从这类群体主要包括以下人员:
1.城镇大龄失业人员。
即通常所说“4050”人员。
他们中的多数人缺乏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和技术,加上年龄偏大,再就业十分困难,是一种典型的就业弱势群体。
2.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生活困难的失地农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
加快和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一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纷纷走向城市,寻找工作,声势浩大的“民工潮”已经成为我国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
一方面,他们已成为城镇建设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但同时,由于自身技能和户籍制度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类群体就业渠道窄,多从事着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等艰苦岗位,在城镇就业体系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
在其务工中,面临着自身、家庭、子女等多重压力,是当前城乡就业工作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类困难群体。
3.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这是一种生理性就业困难群体,由于存在生理疾患,他们往往不能与常人平等地享有就业权利,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就业困难,生活贫困。
除此之外,当前还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人员、失业一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都成为就业困难群体。
二、就业困难群体的现状堪忧
1.日常生活贫困,衍生众多家庭现实困难。
经济收入的减少,直接导致就业困难群体生活水平的低下和生活质量的低层次。
他们绝大部分或全部的收入用于维持生计,甚至入不敷出,精神文化和个人成长消费几乎空白,同时还伴生子女失学、父母失供等连锁后果。
特别是城镇“零就业家庭”,由于没有经济收入维持基本家庭生活需要,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2.经济收入减少,难以应对重大生活变故。
就业困难群体的经济
收入远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甚至徘徊于贫困线边缘,造成就业困难群体生活窘迫,一旦遭遇疾病或其它重大生活变故,他们很难具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和应对措施。
3.心理脆弱敏感,易发焦虑不满情绪。
就业困难群体由于生活窘迫,心理敏感,承受社会生活的心理远低于一般社会群体。
由于在职业选择上的屡屡受挫,他们往往心理压力巨大,缺乏生活安全感。
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导致这类群体中为数不少的人心理自闭,与社会和他人产生隔膜和距离。
这些心理问题,使他们产生比较严重和较为强烈的受挫情绪,极易引发对个人出路的悲观厌烦,甚至会导致对社会和人群的不满和敌视。
三、就业困难群体对社会影响较大
1.影响社会公正平等。
尽管就业困难群体的出现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但如果他们的就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甚至在就业中有所歧视的话,显然有悖于我们加快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初衷与目标,直接影响到社会公正原则在社会生活中的充分体现。
2.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就业困难群体生活的贫困,心理的敏感、社会的隔膜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失落和衍生的家庭成员困难等现状,使这一群体蕴藏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风险隐患,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极易在他们身上引发。
3.影响经济健康发展。
就业状况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各
种生产要素的组合状况,决定着经济效能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就业困难群体的存在,本质上是劳动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势必造成供求失衡,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增长后劲。
四、实施就业帮扶的对策与思路
由于就业困难群体的构成状况异常复杂,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从根本上说,需要从经济增长、政策立法和社会帮扶等诸多方面着手,充分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多措并举地构建起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够取得实效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体系。
1.促进经济增长,多渠道全方位挖掘就业岗位
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就业岗位无疑是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是以经济发展带动就业。
政府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应当发挥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批量增加岗位的作用,带动就业;在制定和实施促进就业的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时,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做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
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向这一部门集中,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在做到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优化就业结构,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双赢的战略目标。
二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增加就业。
把公益性岗位作为安置困难群体
就业的主渠道,加大开发城乡保洁、绿化管理、环卫协管、交通协管、城市协管、劳动保障、网格管理等公益性岗位,尽最大努力满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岗位需求,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三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帮助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做大、做强、做优,拉动困难群体就业;全力发展服务业,重点发展面向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业、面向居民的生活性服务业和面向社会的公共性服务业,吸纳困难群体就业。
2.发挥政策支持,吸纳扶持困难群体就业
充分发挥就业扶持政策在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的重要作用,用足、用活优惠政策,扩大政策覆盖范围,逐步提高政策标准。
一是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安置。
对吸纳困难群体就业的各类用人单位给予社会保险补贴,降低单位用人成本,提高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开展专项活动扶持就业。
积极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广泛收集适合困难群体就业需求的岗位信息,组织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岗位、政策咨询、职业培训、职业指导等专场就业服务,帮扶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三是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保障就业。
就业资金充裕是开展就业援助工作、扩大援助范围的前提和保障。
只有加大对就业援助工作的资金投入,才能确保就业援助扶持政策全面落实,才能解决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后顾之忧,促进困难群体实现稳定就业。
3.鼓励自主创业,进一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以创业促进就业也是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一个途径。
困难群体创业应立足实际,鉴于资金和自身能力的局限,更大程度需要依赖于政府提供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和具体的帮助指导。
一是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助推困难群体自主创业,通过开办各类创业培训班和进行创业指导,帮助制定创业计划,要以他们力所能及的项目和方式,提高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创业能力,比如:家庭服务业、零售业等。
二是提供小额贷款和税费减免。
经济困难是就业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而创业必须要有资金支持,所以政府需向他们提供资金方面的帮助,主要体现为小额贷款。
还可以帮助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营业执照,享受税收减免,通过减免税费来减少他们创业所需的成本。
三是实行创业补贴。
及时兑现包括场所租赁、社会保险、创业岗位开发等项补贴,扶持他们实现成功创业。
4.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就业困难群体社会扶助体系
从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上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社会扶助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化解政治风险,促进社会发展。
一是广泛宣传就业扶持政策,推进实现政策扶持效应。
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传播媒介对就业援助政策进行宣传,同时要发动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员进农村、进社区,开展就业援助政
策宣传,促进全社会充分了解国家的就业援助政策,推动实现就业援助政策吸纳就业、促进创业的积极效应。
二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援助服务重心下移。
既要加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发挥调节市场供求、援助困难群体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又要依托镇街基层机构,在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政策宣传、困难群体帮扶等项就业服务延伸到基层,实现近距离服务,使就业援助服务更细致,帮扶更实在,工作更有效。
三是拓展社区服务建设,强化社区吸纳安置就业能力。
要大力开发社区经济实体,拓展社区养老、托幼、绿化、保安等就业岗位,使就业困难人员实现辖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