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发言稿
中西宗教差异英文作文
中西宗教差异英文作文英文:Relig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lives around the world.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religions are significant. As someone who has been exposed to both, I can say that there are several key differences.Firstly, the concept of God is different in Eastern and Western religions. In Western religions, such as Christianity, God is seen as a personal deity who is all-knowing and all-powerful. In contrast, Eastern religions, such as Buddhism, do not believe in a personal God. Instead, they believe in a universal energy or force that governsthe universe.Secondly, the approach to prayer and meditation is different in Eastern and Western religions. In Western religions, prayer is often seen as a way to communicatewith God and ask for guidance or blessings. In contrast, meditation is more commonly practiced in Eastern religions as a way to quiet the mind and achieve inner peace.Thirdly, the role of the individual is different in Eastern and Western religions. In Western religions, individuals are often seen as separate from God and in need of salvation. In contrast, Eastern religions emphasize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all beings and the importance of achieving enlightenment or liberation from suffering.In terms of examples, one can look 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ristmas and the Chinese New Year. Christmas is a Christian holiday that celebrates the birth of Jesus Christ, while the Chinese New Year is a celebration of the lunar new year and is rooted in Chinese traditions and beliefs. Another example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estern concept of heaven and the Eastern concept of reincarnation.中文:宗教在全世界的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
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第一篇: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经济贸易交流的增多,中西方文化也开始更加剧烈的碰撞、交织。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成了现代许多专家研究的对象,而在日常生活中的我们的老百姓,也耳濡目染的接触到了外来文化,并且,外来文化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中西方文化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异呢?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来看一看。
(1)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
中国注重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强调征服和改造自然.肖尚军的《传统文化概要》(2006.12)中指出,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则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即征服自然。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濑溟1999.7.1)中指出,在方法上,中国人注重抽象和虚的意味,“往往拿这抽象玄学的推理应用到属经验知识的具体问题”,所以中国传统不具有西方征服自然、科学方法、民主精神之异彩。
《中西伦理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启示》(刘宗碧2006.2)中指出,西方持幸福论为主的维度,追求主体权益满足的自我确证;中国持功德论的维度,追求“顺天意”的功名。
(2)在对待家庭问题上。
中国强调家族和整体利益,而西方追求个人利益与尊严.在《传统文化概要》里,中国文化强调“家族本位”,突出国家和家族的整体利益。
西方文化则奉行“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的人格与尊严。
未来之舟编著的《礼仪培训手册》(2009.8)中指出,我们一直以谦虚为美德,不论是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是成绩,总是喜欢自谦。
外国人非常注重个人隐私权,日常交谈中,一般不会涉及对方的“私人问题”。
而我国的个人隐私观念比较淡薄。
特别是在亲朋好友之间,大家喜欢不分你我,共同分享对方的私人生活。
长者往往可以随意问及晚辈的私人生活,以显示关心。
在万艺玲所著的《汉语词汇教程》(2000.1)中,特有词语显示了此方面的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称谓语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中东最早的宗教是犹太教,而西方的最早宗教是古希腊的多神教。
古希腊人认为各个区域有相应的守护神,并且经常给这些神祭祀。
犹太教则是唯一的神,没有其他神可以崇拜,并且在圣经中明确规定了每年要遵循的节日。
后来,基督教在西方逐渐兴起,并成为主要的宗教信仰。
基督教强调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教徒们必须信仰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并且遵循圣经中规定的道德准则。
基督教根据教义进行礼拜,其中包括祈祷、颂歌和圣餐等仪式。
而天主教与基督教分离,强调圣职人员的权威地位,并且教徒必须通过圣洗和做多次忏悔来获得上帝的宽恕。
然而,在中国有一系列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佛教强调修持,提倡“解脱”和追求人的内在平静。
道教注重个体内观与自修,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伊斯兰教则是中国最年轻的宗教,强调对真主的信仰和对先知穆罕默德的顺从。
回族是中国最大的穆斯林民族,他们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戒律。
在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1.宗教信仰:西方以基督教为主要信仰,而中国则以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
西方人注重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而中国人则倾向于修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2.宗教仪式: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礼拜有固定的仪式,包括祈祷、颂歌和圣餐等。
而中国的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则强调个人的修行和内在的祷告。
3.教义和教义解释:基督教强调相信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并在几个教义上有固定的规定。
天主教则更注重圣职人员的权威,教徒必须通过圣洗和做多次忏悔来获得上帝的宽恕。
而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注重个人体验和理解教义。
4.圣地和圣物:基督教有耶路撒冷和梵蒂冈等重要的圣地,信徒会去朝拜。
天主教强调圣物的重要性,认为圣物具有神圣的能力。
而佛教和道教则没有特定的圣地和圣物,他们认为信仰是一种内在的修行。
5.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西方国家基本上是基于基督教的价值观和法律制度建立的。
宗教在西方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在法律中得到相应的保护。
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发言稿
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发言稿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我代表第五组的成员来给大家展示我们组关于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的讨论结果。
马克思曾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宗教能给人们提供某种意义上的帮助,因此,人们信仰宗教也就不足为奇。
那么,什么是宗教信仰呢?宗教信仰则是以宗教的某些理论学说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并把宗教的创始人作为崇拜的对象。
我们都知道,西方人主要信奉的是基督教,而中国人主要信奉的是佛教和道教。
西方人一出生就会接受宗教洗礼,从一些欧美电影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宗教的虔诚。
由于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接下来,我将重点给大家展示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
首先,中国宗教的大众信仰具有多元化的信仰特征;而西方宗教的群体信仰则具有一元化的信仰特征。
在中国宗教信仰中,是以“天、地、君、亲、师”五位一体为崇拜对象,认为:“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因此要求“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
这一信仰格局是从秦汉以来逐步形成的,以后成为中国宗教信仰的特征,无论任何外来宗教,要在中国汉民族地区生根、开花、结果都必须纳入这一宗教信仰模式之中。
这就是中国宗教多元化信仰特征的理论基础。
对于一般信教大众来说,心中并不明确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而是根据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自己所崇拜的神。
例如:从商者崇拜财神赵公元帅也有崇拜关羽为武财神;求子者尊奉子孙娘娘;从文者奉孔子为至圣先师;从武者尊关帝为武圣;从农者供奉土地公和灶王神.....概括起来,中国的宗教信仰,其崇拜对象有天地崇拜、圣贤崇拜、英雄崇拜、祖先崇拜、鬼魂崇拜等;其信仰形式,主要根据信仰者自已的需要、可因事、因时、因地而异、在心目中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绝对神。
俗话说的好:‘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体现了中国大众信仰有极大的随意性和随机性。
因此,对于中国汉民族一般的信教大众来说,没有严格的教界之分,大多是既拜佛教的菩萨,又拜道教的神仙,还拜民间俗神和供奉自己的祖先,呈现出一种跨越教派的多元信仰特征。
浅析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是相当显著的,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信仰的对象和信仰方式上,还体现在宗教对社会、政治、法律等领域的影响上。
本文将从信仰对象、宗教理念、宗教组织和宗教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
首先,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体现在信仰对象上。
在西方,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体系,其核心信仰是对耶稣基督的崇拜。
而在中国,佛教、道教和儒教是主要的宗教体系,分别代表着修行、信仰和道德伦理的不同方面。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西方注重个人的救赎和灵魂的拯救,而东方强调修身养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次,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宗教理念上。
在西方,宗教被认为是个人信仰的私事,个人有自由选择宗教信仰的权利。
而在中国,宗教往往与家庭、社区和文化传承紧密相连,是一种集体意识和社会认同的体现。
中国人更倾向于将宗教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而西方人更关注个体的信仰体验。
此外,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宗教组织方面。
在西方,教会在基督教社区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宗教组织有明确的等级结构以及行使宗教权威的方式。
而中国的宗教组织更为灵活,有时会与传统文化、政治、社会生活等融为一体,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同时,在西方,宗教组织通常独立于政府,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而中国的宗教组织通常与国家密切相关,受政府管理。
最后,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还可从宗教对社会的影响上得以体现。
在西方,宗教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信仰者的人数不断减少,宗教已不再是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
相反,中国宗教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还对社会和政治产生着重要影响。
尽管国家对宗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宗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信仰对象、宗教理念、宗教组织和宗教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之间的不同,也反映了中西方国家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经过一个学期对中西文化的学习,我深刻地被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的不同所吸引,通过课上认真地听取老师所传授的专业知识以及课后查阅课文书籍所获得的知识,我确定在期末论文上对该差异进行一个探讨。
宗教自古以来对我们中西方的文明有着重大的影响,对社会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西方的宗教差异,说到底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本论文就佛教和基督教进行对比,主要分析两者发展过程和文化上的差异,旨在更好地了解西方和西方宗教文化。
中西方的宗教均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在其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生产方式和水平的限制,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流,由此发展出了拥有许多不同之处的中国宗教和西方宗教。
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中西方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差异二.1、佛教传入中国早在秦汉初期,中印文化交流便已出现,佛教盛行印度,国王派遣佛教徒云游四方,传播佛教,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2.基督教在西方社会产生《圣经》上记载:犹太人耶稣在30岁开始在犹太省的犹太人群中传道,并在罗马取得成功。
从2世纪末起,罗马帝国内忧外患,人们从动荡不安的现时中逃离,投身宗教以求得心灵上的安慰;与此同时,统治阶级也急需为即将破灭的罗马王朝寻求思想支柱,这为基督教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从此,基督教进一步一步迈上了西方社会统治的最高峰。
由此可见,无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都是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于民众的情感空虚之时,盛极于统治阶级的推崇与利用之下。
二.佛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及西方的发展方式差异 1、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主要发展时期及特点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之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的存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佛教在中国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汉化佛教:此时佛教刚传入中国,主要传播活动仍是佛典翻译,这个阶段的译经工作为以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
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发言稿
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上存在的差异,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更反映了人类的精神世界的多样性。
首先,宗教信仰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不同。
西方文化的宗教信仰起源于犹太教和基督教,并逐渐演变成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等分支。
而中西方文化的联系和交流虽然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却比较晚,直到17世纪末,才由天主教传入中国。
这种影响导致中西方在宗教信仰上产生巨大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基督教是颇具代表性的宗教信仰,它强调信仰的个人化以及基于个体平等的思想,而东方文化中,则强调社会、家庭、团体中的和谐。
其次,在价值观念方面,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上帝是公正的”、“眼还眼,牙还牙”等观念,以及天主教教义中的救赎和洗礼的概念,都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中强调亲情、友情、爱情的观念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在生命和亲情等方面侧重关注,这与西方文化中的观念有所不同。
此外,中西方文化对待宗教信仰的态度也存在着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宗教信仰被认为是个人信仰自由的表现形式,而在中国文化中,宗教信仰则被认为是社会文化方面应该管理的问题,需要有一定的限制和管制。
这种态度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在文化的发展中产生了很大的不同,也反映出了两种文化对宗教信仰的理解和认知上的差异。
因此,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它不仅代表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对立,而且表现了人类文化在宗教信仰上具有的多维度性和多样性。
虽然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在宗教信仰方面,也存在这一方面的文化交流,使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得到了融合和发展。
总之,在不同的历史、土地和文化背景下,中西方锡教信仰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论文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论文中西宗教文化比较摘要:宗教文化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和西方拥有不同的宗教文化传统,这些传统不仅在宗教信仰方面有所差异,而且在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本论文旨在比较中西宗教文化的不同之处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引言:宗教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也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
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宗教文化传统,这些传统与文化背景、历史、哲学等密切相关。
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对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很有意义。
一、中西宗教信仰的差异1.基督教与中国传统宗教基督教强调个体救赎和信仰上帝,而中国传统宗教更加注重人类与自然、家庭、社会的关系。
这两种宗教信仰的核心思想存在显著的差异。
2.佛教与天主教佛教注重修行和解脱,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而天主教强调信仰上帝和教会的教义。
这两种宗教信仰在实践方法和价值观上也存在差异。
二、中西宗教文化的价值观差异1.中国宗教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宗教文化强调尊重长辈、孝顺和家族责任。
传统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西方宗教文化强调个体的权利、自由和责任。
基督教的价值观对西方社会的法律、道德和社会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中西宗教文化的生活方式差异1.社会交往模式中国宗教文化倾向于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而西方宗教文化注重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性。
2.生活仪式和习俗中西宗教文化在生活仪式和习俗方面存在差异,如婚礼、葬礼和节日庆祝等。
结论:中西宗教文化的比较表明宗教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两种文化中存在显著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并为我们在全球化时代建立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1.王铁峰,张家土(2024)。
“中西文化中的信仰比较与融合”。
《西南政法大学报》,(02)。
东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
东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
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
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因为地域的不同,产生的文化、政治、经济的形态也不同。
当然,文化的差异也包括了宗教为文化的差异。
具体的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中西方宗教的起源不同。
东方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儒教(儒教是否为宗教,现在人又争议)。
佛教是王子释迦牟尼创立的,一个王子创立宗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治因素。
东汉末年佛教也从天竺传入中土,虽然是外国宗教,传入后中化程度也很大。
同时期,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兴起,道教是为了迎合当时诸多的士大夫求不老之术,而产生。
儒教是一种孔家文化,成为信仰,随着时间和政治的变化而成为的一种宗教文化,具有很强的中国气息。
西方的宗教主要有:伊斯兰教、基督教,(这些宗教后来分化出许多宗教,这里亦作大的方面的分析)。
和佛教相近,伊斯兰教在麦加,默罕默德创立,经历了血腥风雨。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创立者耶稣,基督教更是血腥,耶稣受难,严厉的刑罚都极其的残忍。
其实,在不同的地域宗教产生的方式不同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纵观东西宗教的起源,可以清楚地知道:东方宗教文化是产生于当时士族的嫉妒奢糜物质追求下的欲望的扩张;西方宗教文化却相反,他是在血腥的政治斗争里,人们在精神上的寄托,而产生的信仰。
第二:东西方宗教的信仰不同。
在中国,宗教很大程度上都寄托了人们太多的物质的欲望。
道教,产生时就是用来球不老之术的,炼仙丹,求福避祸,基本都是物质追求的寄宿地。
佛教,烧香拜佛,求的也只是物质上的富足,肉体上的平安。
儒教,和前两个宗教不同,两千多年都是用于政治,统治者用它束缚人们的思想,现代,则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
西方,不管是哪个宗教,人们的信仰都是精神上的。
中国和其他国家在信仰和宗教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和其他国家在信仰和宗教上有什么不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交往变得更加频繁。
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
其中,信仰和宗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中国和其他国家在信仰和宗教上有很多不同之处。
下面是一些关键区别:一、信仰1. 中国的信仰体系中国是一个多神信仰的国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道教、佛教和儒教。
在这三种信仰中,儒教是最为重要的宗教之一,因其深刻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道德准则被奉为国教,成为中国社会、文化、教育和政治生活的基石。
2. 其他国家的信仰体系相较而言,其他国家的信仰体系多以一神论为主流,如基督教、伊斯兰教。
基督教是最大的宗教之一,传到世界各地,拥有超过20亿信徒。
伊斯兰教是第二大宗教,传遍世界各地,信徒数量约为16亿。
二、宗教1. 宗教自由中国的宗教立场相对复杂,宗教自由程度较低。
中国政府对宗教的控制力度很大,任何宗教都需要依据政府条例来行事。
宗教在中国面临着一定的限制和压力,除了注册官方教会和寺庙,非法传教和宗教散发将会遭到惩罚。
2. 宗教在其他国家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宗教自由程度更高。
在西方国家,宗教自由是基本法律之一。
例如在美国,宗教自由的宪法规定保障了每个人在信仰和实践上的自由。
三、教义1. 戒律中国的道教、佛教和儒教都相对注重戒律,强调控制欲望、顺应社会道德乃至天地法则。
2. 教义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宗教教义基于圣经或古兰经,旨在实现教义中规定的目标。
在基督教,信徒的目标是成为上帝的仆人,而在伊斯兰教,信徒的目标是实现真主的意愿。
综上所述,尽管宗教在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独特表现,中国的信仰和宗教体系与其他国家的宗教系统存在不小的区别。
这些区别表现在信仰、宗教自由和教义方面。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宗教体系间的这些不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中美宗教文化差异对比
中美宗教文化差异对比——以基督教和佛教为例摘要:中美两国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最典型的代表,二者在宗教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美国是个非常宗教化的国家,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受国内宗教及宗教团体的影响。
而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宗教的影响程度远远没有美国之深。
本文针对宗教在中美两国的影响力、价值观导向、社会作用、用语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产开论述,以期能够从宗教的角度来深入了解中美两国的差异。
关键词:宗教;文化对比;中美差异。
一、前言宗教文化体现着一个时期内人的情感、思想和信仰,也反映着一个时代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理念。
在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的今天,宗教作为政治工具的时代已经逝去,它重新成为一种信仰和文化的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宗教我们可以清楚地窥见人类社会,因此,正确地认识宗教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美差异,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增进了解。
二、中美宗教信仰差异美国虽然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有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东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但是基督教毫无疑问占有绝对优势,有数据表明,在美国有信仰宗教的人数中,约有85%的人声明自己是信仰基督教。
以基督教的教义《圣经》为例,它始终是美国最为畅销的书籍之一,年销量高达900万册左右。
所以,基督教实际上是美国的国教,基督教文化也是美国的主流文化。
中国人信仰比较复杂,主要信的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等,但以信仰佛教的人数最多,但差距不是十分巨大。
三、中美信教人数的差异美国是个宗教色彩很浓厚的国家。
据资料显示有30多万个基督教教堂、犹太教会堂、清真寺以及其他宗教活动场所。
根据有关调查,82%的美国人认为自己信仰宗教。
前美国总统布什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更是说有95%的美国人自称信仰上帝。
另一方面,美国是体育大国,但美国人花在宗教上的时间和金钱远比体育方面多。
据有关报道,美国一年参加宗教活动的人数约为观看各种职业或大学体育比赛人数的13倍,美国一年捐献给宗教事业的资金总额约为花费在橄榄球、棒球和篮球三大联赛上的资金总额的14倍。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论文
浅谈中西宗教文化差异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文化现象,在人类的文明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宗教作为思想体系,和哲学一样,都处于人类文化的核心,代表着人类文化的深层结构。
虽然宗教从本质上讲都源于人类在精神上对超自然的神灵的崇拜与信仰和在灵魂上对现世生存状态的超脱,但是中西宗教文化却存在巨大差异。
有人把中国文化称为儒家文化或儒教文化,把西方文化称为基督教文化,那么宗教因为在不同文化中而表现出的差异主要有哪些呢?一、中西宗教起源差异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的,它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对于宗教的起源和形成,中西方古代宗教的形成有两大来源,一是源于自然崇拜,二是源于祖先崇拜。
可以说是“在自然神和英雄神升腾并两相混合的同时,各自独立性也在逐渐形成。
自然神和英雄神的混合及向上界升腾形成至上神”。
在西方的古代世界,祖宗崇拜从来也没有形成很强的信仰力量,似乎在很早就让位给神灵崇拜。
古代埃及人崇拜太阳神,连法老也要借助于它的光华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军人及百姓中灌输自己是太阳神之子的教义,以增强皇帝的威严。
庙中的祭祀也乘机大肆吹捧,称法老为“统治着太阳”、“大神”,借以让人们对其加以崇拜。
从表面看来,这种崇拜似乎与我国古代称“皇帝”为“天子”有点不谋而合,但其内涵是不同的。
中国称皇帝为天子,主要是因为他是全国最大的宗主,而法老则是神的化身,包含着较多的神灵崇拜。
到了古希腊,古罗马,他们都信奉多神教,认为大自然和社会本身都有神各司其职,各个城邦都有自己的保护神。
到了罗马帝国晚期,皇帝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多神的信仰逐步被信奉上帝一人的新型宗教所代替。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则比较复杂。
东汉之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汉代末年,神仙道教也土生土长起来;唐代之后,伊斯兰教逐步传入中土,明代晚期基督教也姗姗来迟。
而中国文化在唐代以后有一个明显的走势是儒、释、道的“三教合流”,合流后的中国文化以儒家传统的人伦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为核心,杂糅了佛教重心性修炼的思维和实践方式,辅之以道教永生信念的诱惑与恐吓手段,在宗教信仰方面形成了一套奇特的多元化和泛神化的天人体系。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中西方宗教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为基础,而西方文化则以基督教为主。
这两种宗教文化的差异在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
以下是关于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的一些主要观点。
首先,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在于宗教信仰的根源。
在中国,宗教信仰主要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之上。
中国传统宗教和哲学思想强调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主张通过遵循道德规范和思考人生意义来达到灵性上的满足。
与之相反,在西方,基督教的宗教信仰是以神为中心的,并强调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基督教文化认为人类的存在和目的是为了敬拜并遵循上帝的旨意,通过信仰上帝来达到灵性上的满足。
再次,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在于道德和伦理观念的体现。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道德和伦理观念是通过儒家的“仁爱之心”和佛教的“舍己为人”来体现的。
这种观念认为道德行为是为了培养个人的美德和修养,同时也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基督教文化中,道德和伦理观念是通过《圣经》中的戒律和教义来传达的。
基督教强调的是爱的原则,即爱上帝和爱邻舍。
最后,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在于对宗教艺术的态度。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对宗教艺术的态度较为宽容开放。
中国的庙宇、佛塔、石刻、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都是为了表达对神灵和自然的敬意和崇敬。
而在基督教文化中,对宗教艺术的态度较为保守。
在天主教教堂和东正教教堂中,壁画、雕塑和装饰品旨在向信徒传达宗教故事和义务。
综上所述,中西方宗教文化在根源、仪式和礼仪、道德和伦理观念以及对宗教艺术的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宗教文化差异是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的重要一步。
从东到西的宗教信仰有何差异?
从东到西的宗教信仰有何差异?一、东方宗教信仰的特点在东方地区,诸如佛教、道教和印度教等宗教信仰具有较大影响力。
1. 佛教佛教起源自印度,后传入中国及其他东方国家。
佛教强调人们通过修行实现内心的觉悟与解脱,追求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佛教注重修行、禅定与慈悲,通过辩论和逻辑推理等方式推崇智慧,追求灵性的提升。
2. 道教道教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宗教信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合一。
道家思想注重个人修炼,通过修道追求长生不老与超越尘世苦难。
道教提倡自然无为、无欲为本的生活态度,并通过炼丹、辟谷等方式探索人体与自然之间的奥秘。
二、西方宗教信仰的特点西方地区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1. 基督教基督教信仰源自中东地区,基督教徒相信耶稣基督是救世主,通过信仰与祈祷与上帝建立联系。
基督教注重爱和慈善,秉持着上帝的教导去行善与传播福音。
基督教信仰对个人的心灵抚慰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2.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地区,穆斯林认为先知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伊斯兰教徒通过五功(信仰、祷告、斋戒、天课和朝觐)来践行宗教。
伊斯兰教崇尚虔诚与奉献,强调对真主的顺从与敬畏,追求宗教法律的实践。
三、东西方宗教信仰间的差异东西方宗教信仰在思想体系、信仰对象、仪式与教义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1. 思想体系东方宗教信仰注重个人修行与内心觉悟的追求,追求人的内心与宇宙的和谐。
西方宗教信仰则更加注重个人与神的关系,强调人与神之间的依存与敬畏。
2. 信仰对象东方宗教信仰中常以佛、道或印度教神明为信仰对象,着重尊崇智慧和自然之神。
而西方宗教信仰则以上帝、真主和犹太教的耶和华为信仰对象,追求与单一神的联系与奉献。
3. 仪式与教义东方宗教信仰具有丰富多样的仪式与教义,如佛教的禅坐、道教的祭祀与道教典籍的研习等。
西方宗教信仰则常有祷告、礼拜与圣经的阅读等教派固定的仪式与教义。
总结起来,从东到西的宗教信仰在思想体系、信仰对象、仪式与教义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浅谈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是源自于其不同的历史背景、价值观和信仰体系,下面将从宗教信仰、宗教实践和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在于宗教信仰的差异。
中西方的主要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等东方宗教与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等西方宗教。
东方宗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心灵与肉体的统一,强调个体的内心修炼,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和谐。
而西方宗教强调个人与神的关系,注重信仰和敬畏神灵,强调信仰的个人选择权和神圣的法律。
因此,东方宗教更加注重个人修炼和自我提升,西方宗教更加注重个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和信仰的规范。
其次,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还表现在宗教实践方式上。
东方宗教的实践方式注重思考、冥想、打坐、禅修等个体修炼的方式,强调个体意识的觉悟和心灵的修养。
而西方宗教的实践方式强调信仰的具体行为和仪式,例如参加礼拜、祷告,守节日等。
西方宗教更加强调宗教仪式和制度的规范性,东方宗教更加注重个体的自我修炼。
最后,中西方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东方国家,宗教文化往往与国家和社会相融合,宗教被视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例如,佛教在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具有广泛的信仰群体和庞大的文化影响力。
而在西方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家和宗教往往保持一定的距离,宗教往往被视为个人和私人生活的一部分,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相对较低。
但是,西方宗教在社会道德、法律、教育等方面仍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总结起来,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宗教信仰的差异、宗教实践方式的差异以及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差异。
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论宗教文化领域的中西方差异
论宗教文化领域的中西方差异学号:2014010910010姓名:赵矗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2016.11论宗教文化领域的中西方差异人类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产生了多彩缤纷的人类社会,其中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恐怕便是宗教文化了。
早在原始社会宗教就已经存在,它产生的根源和基础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以及原始人对自然斗争力量的软弱。
那时,宗教规范往往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
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
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
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考古和民间传说我们了解到,原始宗教祭拜的是他们身边的东西,如猎人祭拜的是各种动物、山神;渔民祭拜的是河神、水神;采集人祭拜的可能是各种植物,树神、花神。
这些祭拜对象既不是抽象的心灵之神,也不是唯一的主宰天地的神,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之物。
当今世界宗教可分为以下几种东方的宗教为印度教,佛教,道教;西方的宗教为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
虽然宗教种类缤纷错杂,但是追根溯源其本质大多都是相似的。
先说西方的宗教。
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耶稣继承了犹太教的《圣经》和许多的文化传统,信仰上帝创造主宰世界。
基督教将其信仰的全部真理和核心归纳为爱上帝和爱人如己。
这一最根本准则,视爱之律法为最大的律法。
彼此相爱也成为新约圣经中的核心命令,并认为这种灵性真爱和神圣集中体现在基督耶稣身上,因此也被称为爱的宗教。
基督教在历史的发展中又分为新教,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几个派别。
犹太教,是世界上最早最古老的宗教,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希伯来人。
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
犹太人以学习及祈祷来侍奉上帝,同时遵行摩西五经上所指引的诫命。
与世界上其他宗教不一样,犹太教普世性较弱,不主动到外族人中传教,坚持皈依犹太教者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
中西宗教差异英文作文
中西宗教差异英文作文In the West, Christianity is the dominant religion, with a belief in one God and the teachings of Jesus Christ. It emphasizes the concepts of sin, redemption, and salvation, with a focus on faith and the afterlife.In contrast, in the East, Buddhism and Hinduism are the predominant religions. Buddhism teaches 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 through the Four Noble Truths and the Eightfold Path, while Hinduism emphasizes the cycle of birth, death, and rebirth (reincarnation) and the pursuit of dharma (duty) and moksha (liberation).Christianity places a strong emphasis on the individual relationship with God and the need for repentance and forgiveness. In contrast, Eastern religions often focus on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all things and the idea of karma, the law of cause and effect.In Western religious practices, prayer and worship areoften conducted in churches, with a focus on communal gatherings and rituals. In Eastern religions, temples and shrines are common places of worship, and individual meditation and personal spiritual practices are often emphasized.The religious texts of Christianity, such as the Bible,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word of God and are central to the faith. In Eastern religions, there are a variety of sacred texts and teachings, such as the Vedas and the Tripitaka, which are studied and revered by followers.In the West, religious holidays such as Christmas and Easter are widely celebrated, often with a focus on family gatherings and traditions. In the East, festivals such as Diwali and Vesak are important, often involving colorful rituals, feasting, and acts of charity.。
中西宗教文化差异心得
中西宗教文化差异心得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心得自古以来,宗教一直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和理解也各有不同。
中西方作为两大文明体系,其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尤为引人注目。
在接触和研究中西方宗教文化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差异。
首先,信仰对象的差异是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西方主要以基督教为主导,其信仰对象是上帝。
基督教信仰强调信徒与上帝之间的个人关系,倡导个人直接与上帝交流,并追求个人的救赎。
而中西方的宗教文化差异在于,中国传统宗教以多神教为主,信仰对象是诸多神灵和祖先。
传统中西方观念中,神灵与信徒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关系,西方基督教强调信神、靠神、爱神,而中国传统宗教注重信神、敬神、祭神。
其次,中西方宗教文化在仪式和礼仪方面的差异也非常显著。
西方基督教强调礼拜仪式的庄重和正式,礼拜活动通常在教堂进行,有专门的牧师主持,信徒们进行合唱、诵读圣经等,举行圣餐礼仪等仪式。
而中国传统宗教则注重庙宇和祭祀活动。
中国人尤为重视祭祀仪式,如祭祖、祭天、神像巡游等,透过这些仪式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尊敬和敬畏。
第三,中西方宗教文化的价值观念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
基督教强调个人主义和人的尊严,强调人类的平等和自由。
而中国传统宗教注重集体观念和社会伦理,重视家庭和社群的结构和稳定,崇尚和谐与和平。
这种价值观差异影响了人们对待权力、性别、财富和社会秩序等方面的认知和态度。
最后,中西方宗教文化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西方基督教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联系,信仰者通过祷告和灵修实践来获得心灵的安宁和平静。
而中国传统宗教注重谋求和谐与平衡,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个人信仰者通过修身养性、尊重天人合一的原则,达到个人内心的宁静与畅达。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的存在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加理解和尊重彼此的价值观和信仰,进一步促进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的和谐与和平。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比较论文参考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比较论文参考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比较论文参考摘要:不同的历史背景造就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政治隔绝以及文化格局也在不断变化,使得东西方交流日益密切。
宗教作为影响人类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从精神层面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笔者从东西方宗教开端,教义的形成对比分析东西方对灵魂的描述,进而阐述不通文化背景下宗教对于灵魂归属的差异。
关键词:东西方;宗教;灵魂归属引言: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由人而生,并伴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随人的演进而演进,虽然历经启蒙理性、科学技术等多次洗礼,却依然屹立不倒,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一份宝贵的牢固的位置,即便是在人类已经迈进信息时代的今天也是如此,这足以说明宗教对于我们的世俗生活及精神生活的重要。
西方人所信奉的宗教以基督教最为典型,东方人所信奉的宗教中以佛教最受到欢迎。
通过比较,笔者发现两种宗教中都有对灵魂归属的描述,但它们的描述本身又都存在着诸多的不同。
笔者在本文中,既是要通过比较这两种宗教中关于灵魂归属描述上的差异,来窥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一、东西方宗教中关于灵魂归属的描述东西方宗教中――比如西方的基督教,东方的佛教――都有对灵魂以及灵魂归属的描述,下面就让我们让这些描述分别列举出来。
1.西方宗教中关于灵魂归属的描述西方宗教以基督教最为盛行,并且取得了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而基督教最为重要的经典就是《圣经》。
在《圣经》中,我们的灵魂将会归于何处呢?(1)《圣经》中关于天堂的描述《圣经》是西方基督教最为重要,也是唯一的经典。
在《圣经》里,人死后都是有灵魂的,而人死后的灵魂只有两个去处,一个天堂,一个是地狱。
首先,根据《圣经》的说法,人因为偷了禁果,所以生来就是有罪的,在人世生活的时间,要尽量的赎罪。
在人世间能够皈依上帝并虔诚赎罪的人,都能得到上帝的谅解,那么他死后的灵魂就会升入天堂,反之就会堕入地狱。
而作为人来说,是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的。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ReligionsRelig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the culture of a society. It influences the way people think, behave, and perceive the world around them.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hemispheres have distinct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so do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s. This essay aims to highlight the major dispariti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religions, focusing on key aspects such as belief systems, rituals, and values.One of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religions lies in their belief systems. Eastern religions, such as Hinduism and Buddhism, are often characterized by a belief in reincarnation and karma. Followers believe in the cycle of birth, life, death, and rebirth, 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attaining enlightenment and liberation from this cycle. In contrast, Western religions, like Christianity and Islam, focus on the belief in a single life on earth, with the promise of an afterlife, either in heaven or hell, based on individual actions and faith.In conclusi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religions are significant and permeate various aspects of society. The disparities in belief systems, rituals, values, and the role of religious authorities contribute to thedistinctiveness of each religious tradition. Understanding these differences is crucial in promoting intercultural dialogue, fostering mutual respect, and appreciating the diversity of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s in our globalized worl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发言稿
黄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我代表第五组的成员来给大家展示我们组关于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的讨论结果。
马克思曾说:“宗教就是人民的鸦片。
”宗教能给人们提供某种意义上的帮助,因此,人们信仰宗教也就不足为奇。
那么,什么就是宗教信仰呢?宗教信仰则就是以宗教的某些理论学说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与活动指南,并把宗教的创始人作为崇拜的对象。
我们都知道,西方人主要信奉的就是基督教,而中国人主要信奉的就是佛教与道教。
西方人一出生就会接受宗教洗礼,从一些欧美电影我们可以瞧出她们对宗教的虔诚。
由于地域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接下来,我将重点给大家展示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
首先,中国宗教的大众信仰具有多元化的信仰特征;而西方宗教的群体信仰则具有一元化的信仰特征。
在中国宗教信仰中,就是以“天、地、君、亲、师”五位一体为崇拜对象,认为:“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因此要求“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
这一信仰格局就是从秦汉以来逐步形成的,以后成为中国宗教信仰的特征,无论任何外来宗教,要在中国汉民族地区生根、开花、结果都必须纳入这一宗教信仰模式之中。
这就就是中国宗教多元化信仰特征的理论基础。
对于一般信教大众来说,心中并不明确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而就是根据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自己所崇拜的神。
例如:从商者崇拜财神赵公元帅也有崇拜关羽为武财神;求子者尊奉子孙娘娘;从文者奉孔子为至圣先师;从武者尊关帝为武圣;从农者供奉土地公与灶王神、、、、、概括起来,中国的宗教信仰,其崇拜对象有天地崇拜、圣贤崇拜、英雄崇拜、祖先崇拜、鬼魂崇拜等;其信仰形式,主要根据信仰者自已的需要、可因事、因时、因地而异、在心目中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绝对神。
俗话说的好:‘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体现了中国大众信仰有极大的随意性与随机性。
因此,对于中国汉民族一般的信教大众来说,没有严格的教界之分,大多就是既拜佛教的菩萨,又拜道教的神仙,还拜民间俗神与供奉自己的祖先,呈现出一种跨越教派的多元信仰特征。
在基督教的信仰中,上帝就是至高无上的崇拜对象、圣父、圣子、圣灵三个格位也就是统一的,即所谓“三一论”、在基督教的天主教、新教与东正教三大教派中,教义与教礼虽有差异,但都必须尊奉至高无上的上帝耶稣,必须纳入这一信仰模式中,这就就是西方基督教一元化信仰特征的理论基石。
具体的说在三大教派中又有许多宗派,她们在尊奉上帝为至高无上的神这一方面就是一致的,但就是对教义的解释与制订礼仪方面,又有所不同。
因此,分属于各宗派的信徒,都受到教会的管辖,形成了各教派的社区,使得教会的信徒具有极为强烈的教会意识与教派意识。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基督教的群体信仰就是一种教会信仰。
综上所述,基督教在崇拜对象上的特征就是一元化的,每个信徒就是在特定的教派、教会与社区组织中来实施这种一元化信仰特征。
其次,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与现实性;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具有很强的教义意识。
中国人的多元化信仰源于其固有的社会结构。
众所周知,中国长期以农业生产为社会结构的主体。
中国的民众主体就是农民,她们以农业生产为主,信神而不依靠神。
中国人对待神养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习俗,正如孔子所说“祭
如在,祭神如神在”就其解释之意,祭神,神就在;不祭神,神就不在了。
中国人形成了以现世的功利主义态度来信仰宗教的传统习惯,“有事”就求神拜佛,烧香叩头(这所谓“有事”或为求子,或为祛病,或为生财,或为祝福、辟邪、消灾等等),无一不足;无事则不登三宝殿。
除了宗教节庆与所谓求事之外,一般信教大众就是难得去求神拜佛。
因此,在中国信教中,无论就是佛教的信仰者还就是道教的信仰者,并不会去领会佛教教义与道教教义的主要内容,一般只知道“因果报应、积善积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简单宗教意识、她们并不会在宗教中寻找精神支柱,而只就是希望现实愿望得到满足。
佛、道的教团组织也并不积极地向信众讲经说法,进行传播,而就是以“愿者上钩”的方式来传教。
西方人的宗教信仰特征则具有较强的教义意识。
由于西方宗教一元化的信仰特征与强有力的教派、教会、社区组织、加之西方社会具有宗教教育的传统,所以,对于基督教教义,大多数信教群众都有一定了解;对于基督教的创世论、三位一体论、救赎论、圣灵论、人性论、圣事论、恩宠论、终极论,大多数信徒可说出个一二三来。
不仅如此,她们还要身体力行地来遵守教义,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当然,明知故犯的行为也就是有的。
但做了错事后她们通常都会到教堂忏悔,减弱自己的罪过,以达到精神上的解脱。
而中国人进寺庙或道观,总就是带着功利的目的,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所犯的错而诚心忏悔。
最后,中国宗教的信仰社会就是以皇权为主体的共处相争的方式来求得发展的,即所谓的“皇权思想”;而西方宗教的信仰社会就是以教权为主体的相互排她的方式来求得发展的。
在中国宗教史上,各种不同宗教自从产生以来,都在皇权统领的共处前提下相互争斗的,所以在中国历史上还没出现过国教,没有发生过教派之间的宗教战争。
中国历史上的佛道之争,就是以与平争斗的方式进行的。
外来的佛教之所以能比土生土长的道教兴盛,这主要就是由于佛教适应了中国传统信仰习俗,如佛教没有把君亲教规废除,才得到朝野庶民的接纳,加之其“三世轮回”的因果说教比道教所追求的“长生不死”的神学目的更容易被人接受。
基督教自唐代传入中国后,之所以时生时灭,就是由于其她社会历史的原因,而并非由于中国宗教排斥异教所致。
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的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几乎成为全民族的信仰,但在历史上并没有同中国的佛教与道教发生过严重冲突,更没有发生宗教战争,而就是相互与平共处。
总之,中国宗教的信仰群体采取的就是各信其教而互不排斥的自主态度,她们在皇权的统领之下,各信其教,与平相处,有着极大的包容性,没有什么“异教徒”的概念。
中国民族的这种包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本身地理位置。
总之各个不同宗教在相互共存条件下求得自身的发展,这就是中国信教群体的历史传统。
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在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的信仰群体就是在硬性地排斥其她宗教的情况下求得发展的。
在罗马帝国没落以后,基督教(天主教)教主首先迫使“异教徒”----法兰克国王与其人民---皈依基督教,然后就通过政治与军事手段逐步地把基督教扩大到整个欧洲,形成了以罗马教皇为核心的欧洲封建神权统治。
由此,成立了宗教裁判所,将其她教徒一律斥之为“异教徒”而加以排斥打击,连尊奉(旧约圣经)的犹太教徒也难以幸免,甚至在中世纪末期把称为“异教徒”的十数万之众的女巫加以残杀,用数百年的时间发动了征
服穆斯林的“十字军东征”。
在发现新大陆后的移民过程中,殖民者也以立法的形式强迫土著民族加入基督教团体。
不仅如此,即使在基督教内部,各教派与宗派也就是争斗激烈。
当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西方国家都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首先,美国《独立宣言》中第一次立下了有关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条文;尔后,其她西方国家也纷纷加以效仿,致使上诉历史上的那种具有火药味的排她性教派观念有所减弱,“异教徒”一词已不易听到了。
但就是,教派的排她性观念有时还会成为当今世界低度战争的典型,特别就是当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结合在一起时,便显得更为突出。
波黑冲突、北爱尔兰冲突以及阿塞拜疆同亚美尼亚之间的冲突,特别就是中东冲突更就是其典型,这都就是这种冲突的热点。
确实,西方宗教信仰群体的教派排她性观念要比中国宗教信仰群体的教派排她性观念强烈得多。
总而言之,以上三个方面的重要区别并不就是孤立的,而就是密切相关而形成一种信仰模式。
根据中国与西方宗教信仰的不同情况,可以把中国的宗教信仰模式称之为“弥散性”的信仰模式,把西方的宗教信仰模式称之为“凝聚性”的信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