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高考试题共29页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检测试卷及答案:十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检测试卷及答案:十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十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追求真理的知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倒洗澡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英国一位教授经过细心观察和研究后指出:由于地球的自转,美国的洗澡水漩涡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漩涡会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他的见解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同时也带来了更广泛的实验。

水漩涡方向的研究体现了①对既有论断的怀疑是真理发展的基础②真理与怀疑在比较和斗争中共同发展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2. “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对白,道尽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近日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不仅颠覆了传统的认识,而且被视为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它让病息者告别打针之苦。

这一事例说明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③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④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循坏往复性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③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礁岛群的蚊虫控制专家正在等待联邦政府的批准,释放数十万只经过基因改造的“生化蚊子”,以阻止登革热病在该地的传播。

回答3、4题。

3、科学家们称,他们计划释放的全部是不叮咬人类的雄性蚊子,这数十万只经过基因改造的雄性蚊子与野外的雌蚊进行交配,将先天缺陷遗传给后代,数代之内携带病毒的埃及伊蚊有望被根除,而且还不会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引发巨大连锁反应。

这说明①实践活动有客观物质性特点②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③意识活动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A.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蚊虫控制专家曾于2010年在加勒比海大开曼岛进行过类似的试验,当时释放了330万只转基因雄蚊,使得当地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数量减少了8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高考试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高考试题

• (全国卷I)30.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 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 这说明: • 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 •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 • 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 识 • 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 (海南卷)18. 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 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 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 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 表明 • 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 性 • 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 靠性 • 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 • 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 验 •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辽宁卷)22.科学难题征集活动有利于激发青少 年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育青少年科技创新 意识,引导他们 • 1超越已有书本知识,否定科学理论权威 • 2拓展自由想象空间,摆脱已有思想观念 • 3关注当代科学现状,探寻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 4培育科学问题意识,发现科学发展的突破点 • A. 12 B. 23 C. 34 D. 14
• 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征集“10 000个 科学难题”,涉及各学科尚未解决的基础 理论问题、优先发展问题、前沿热点问题 和学术争论问题等。征集科学难题有利于 加强对科学研究的导向作用,提升我国科 学研究的水平。回答21—22题。
• (辽宁卷)21. 科学研究是面向未知世界的 认识活动,追踪科学发展现状以提炼问题 依赖于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与理论兴趣。在 科学认识活动中 • 1科学问题的形成遵循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 • 2科学问题的提出与科学发展水平高度相关 • 3科学问题的选择反映出研究者的兴趣爱好 • 4科学问题来源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 • A. 12 B. 23 C. 34 D. 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反映论和被动反映论的对立2.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实践论B.先验论C.反映论D.从过去的经验出发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A.目的和手段的关系B.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C.限定和超越的关系D.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4. 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看,载人飞船属于A.实践的主体B.实践的客体C.实践的对象D.实践的手段5.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说明A.认识是主体的反映B.认识是客体的反映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由客体提供的6.“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7.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10.“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高考真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高考真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高考真题练习之“追求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一、单项选择题:实践及特点:1、(大纲卷29)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2、(08年重庆文综)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少好。

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

”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选编自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回答: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这是由于A.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B.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C.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D.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3、(08年四川文综)30.20XX年是塑料生产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4、(09年广东文基)16.“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这表明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重要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5、(09年广东理基)60.孙武曾率军三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并在战争中撰写《孙子兵法》。

辩证唯物论考试题及答案

辩证唯物论考试题及答案

辩证唯物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A. 客观存在的实体B. 人的主观意识C. 抽象的概念D. 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A2. 辩证唯物论中“辩证”的含义是指:A. 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B. 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C. 事物是单一的、不变的D. 事物是主观的、随意的答案:B3. 下列哪一项不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C. 事物的发展是直线上升的D.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答案:C4. 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对物质的关系是: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物质C. 意识与物质无关D. 意识与物质相互独立答案:A5. 辩证唯物论中的“矛盾”是指:A. 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B. 事物之间的简单对立C. 事物的绝对同一性D. 事物的绝对差异性答案:A6. 辩证唯物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A. 由外力推动的B. 由内因决定的C. 由主观愿望决定的D. 由偶然因素决定的答案:B7. 辩证唯物论中“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A. 事物的发展是简单的重复B. 事物的发展是循环的C.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 事物的发展是直线上升的答案:C8. 辩证唯物论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最终目的C. 认识的唯一标准D. 认识的唯一形式答案:A9. 辩证唯物论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说明:A. 事物的变化总是突然发生的B. 事物的变化总是逐渐发生的C. 事物的变化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D. 事物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答案:C10. 辩证唯物论认为,真理是:A. 绝对的、不变的B. 相对的、发展的C. 主观的、随意的D. 客观的、永恒的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具有以下哪些特性?A. 客观实在性B. 可知性C. 无限多样性D. 永恒不变性答案:ABC2. 辩证唯物论中的“联系”包括:A.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B. 事物之间的联系C. 事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D. 事物自身的孤立性答案:ABC3. 下列哪些是辩证唯物论中“矛盾”的基本属性?A. 对立性B. 统一性C. 排他性D. 斗争性答案:ABD4. 辩证唯物论认为,实践具有以下哪些作用?A.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B. 认识发展的动力C. 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 认识的唯一来源答案:ABCD5. 辩证唯物论中“质量互变”规律表明:A. 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的B.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 事物的变化是无序的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辩证唯物论中“实践”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2、在哲学发展史上,辩证唯物主义是属于()A.一切劳动阶级的世界观 B.一切革命阶级的世界观C.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不变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4、空间的特点是()A.一维性 B.三维性 C.抽象性 D.不可逆性5、列宁说,唯物辩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辩证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想出来的矛盾”这段话提示了()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客观性 D.矛盾的主观性6、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A.它是看得见的实物B.它是物质的形态和结构C.它是不能被人们认识的抽象的东西D.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7、表象同感觉、知觉相比,它是()A.和后者没有任何区别B.带有某种程度的概括性C.更为具体D.完全是抽象的8、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A.不起任何作用 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性作用9、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系统规律10、“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顶峰”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绝对主义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说明()A.感性认识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B.量变引起质变是一个过程C.检验真理的实践是一个过程D.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12、真理和谬误是()A.绝对对立的 B.绝对同一的C.既对立又统一的 D.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13、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就在于()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坚持矛盾的斗争性C.坚持矛盾的普遍性D.坚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14、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特点是()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15、“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A.质和量的统一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16、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C.科学性和真理性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1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18、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否承认() A.真理的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19、否定方面是指()A.保持事物自我存在的方面 B.促使事物自我灭亡的方面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 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20、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关节点或临界点D.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21、认识的起点是()A.社会存在 B.感觉 C.理性认识 D.客观世界22、概念、判断、推理是()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23、真理“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真理观 C.主观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观 D.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24、经验论是()A.唯心主义的 B.唯物主义的 C.二元论的D.既可是唯心主义的,也可是唯物主义的25、正确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A.物质第一性观点 B.实践观点C.意识第二性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一切哲学都是()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E.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理论来源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 B.培根的经验论C.康德的认识论 D.笛卡尔的唯心论E.费尔巴哈的唯物论3、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A.人们自然知识的发展 B.自然界和社会压迫的存在C.唯心主义的正确 D.剥削阶级的愚昧E.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和表面性4、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A.宇宙热寂说 B.非欧几里德几何学C.牛顿力学 D.相对论 E.唯能论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物质是运动的本质B.运动是物质的动力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E.物质是运动的基本形式6、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依赖()A.人的大脑 B.思维的发展 C.客观存在D.社会的精神现象 E.人的各种情绪7、脱离了人身体的手、名可以叫手,实际上已不是手了,这说明() A.部分依赖整体 B.整体决定部分C.失去部分整体就不存在了D.研究部分不能认识整体E.研究整体不能认识部分8、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区别,是因为它们具有()A.不同的物质基础 B.各自不同的特殊矛盾C.各自特殊形式和内容 D.统一的物质主体E.简单运动形式的基础9、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会导致()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心主义先验论E.形而上学不变论10、事物的本质是()A.构成事物的诸要素总和B.事物的质和属性的统一C.事物内在的全部质的规定性的总和D.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E.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1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这种说法是() A.提示了矛盾斗争性的深刻含义B.把矛盾的斗争性与矛盾的对立性混淆了C.否定了斗争性是广泛的哲学范畴D.抹杀了矛盾同一性的普遍性E.对矛盾斗争性简要而明确的表述12、事物的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A.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B.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人为确定的C.在质不变的情况下,某些属性是可以变化的D.质是个别的,属性是一般的E.质是偶然的,属性是必然的13、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这种观点是()A.折衷主义 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观点E.一分为二观点14、体现矛盾发展不平衡的概念有()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C.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E.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特征是()A.不可逆性或前进性 B.直线性 C.曲折性D.封闭的圆圈式的过程 E.周而复始的过程16、下列现象中属爆发式飞跃的有()A.地震 B.炸弹爆炸 C.铁钉生绣D.塑料老化 E.水果腐烂17、下列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有()A.司法人员办案 B.艺术家表演 C.运动员训练D.医生诊病 E.农民播种18、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主观性 B.现实性 C.间接性 D.抽象性 E.直接性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表明了() A.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 B.理论可以指导实践C.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 D.理论不依赖实践E.理论决定实践20、人的需要本质上是()A.社会性的需要 B.纯主观的需要 C.受物质生产制约的需要 D.主体性的需要 E.个体性的需要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史形态()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辩证法C.庸俗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C.实践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E.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由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所以它不能() A.解释物质是多样性和复杂性B.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问题C.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D.彻底克服唯心主义E.揭露二元论错误4、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C.人的实践经验的不同D.意识的对象不同E.人的立场,世界观的不同5、造成意识主观性差异的是()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C.人的实践经济的不同D.意识的对象的不同E.人的立场,世界观的不同6、发展的内容是指()A.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B.不仅包括事物的量变,而且主要是质变C.相同事物的简单重复 D.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E.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变化7、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A.客观性 B.普遍性 C.条件性 D.多样性 E.具体性8、事物的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B.二者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二者的界限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E.二者的转化是无条件的9、事物的质变是()A.超出事物的度的变化 B.事物的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 D.事物的显著突变和飞跃E.事物发展连续性的中断10、新事物对旧事物的代替都是()A.包含肯定的否定 B.事物的自我否定C.继承和变革的统一 D.事物的自我完善E.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11、直线论会导致()A.拔苗助长 B.守株待兔C.盲目乐观 D.墨守成规 E.急躁冒进12、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原因是()A.片面理解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未能科学地说明意识的起源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由于唯心主义的狡猾和诡辨E.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行到高一级的程度。

人教版必修4第六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

人教版必修4第六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1.2019年7月13日,“心健康公益行动计划”甘肃启动会暨“药物再灌注治疗学术论坛”在甘肃省兰州市顺利举行。

该活动旨在强化公众的疾病防控意识,提升大众对于心血管病风险的认知水平,探索建立以预防为主、防治一体的心血管病防治管理模式。

材料表明( )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2.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下列说法与此观点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唞要躬行B.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C.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D.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4.“白猫黑猫论”源自邓小平的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后,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白猫黑猫论”也随之扩大到世界,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

这句话启示我们( )A.真理并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C.听取不同主体的意见有利于发现真理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英国科研人员领衔的团队在《自然·方法学》上发表报告说,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在大量癌症数据基础上总结出肿瘤病变的一些规律,他们开发出的人工智能工具,可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分析这些数据,进而识别出肿瘤病变中一些重复出现的特征,总结出规律,再结合现有的癌症生物学等方面信息,预判肿瘤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异。

哲学认识论近年高考题汇集

哲学认识论近年高考题汇集

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近年高考题汇集一、选择题1.(2014上海卷)周恩来总理曾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真理是人们()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2014海南卷)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

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

这表明()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4海南卷)“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

唐朝诗人杜牧为此蹉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4海南卷)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构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3D 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区别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联接纽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4北京卷)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专题十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含精选2015高考真题和答案)

专题十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含精选2015高考真题和答案)

专题十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考点展示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知识结构考点梳理1、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2)特点:①客观物质性。

②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特点(1)客观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方法论:真理是客观的,我们要坚持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4、认识的特点(1)认识的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