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笔记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笔记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一、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征1. 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旨在帮助个人、家庭、团体、社区等改善社会功能,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正的专业服务活动。

它是一种跨学科、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等多个领域。

2. 特征(1)专业性:社会工作要求从业者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伦理素养。

(2)利他性:社会工作以服务他人、促进社会福利为宗旨,强调无私奉献。

(3)多样性: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广泛,包括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家庭等。

(4)综合性:社会工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方面的,包括直接服务、政策倡导、社区发展等。

(5)持续性:社会工作不仅关注眼前的危机干预,也关注长期的个人和社区发展。

二、社会工作的历史与发展1. 国外社会工作的发展(1)慈善事业阶段(16世纪末至19世纪末):宗教组织和慈善家开始提供食物、住所和教育给贫困群体。

(2)科学慈善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社会改革者如简·亚当斯提出社会服务应基于科学研究和专业方法。

(3)社会工作专业化阶段(20世纪初至今):社会工作教育、专业协会和法规的建立,标志着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2.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1)传统慈善阶段:古代中国的慈善活动以官府救济和民间互助为主,如义仓、粥厂等。

(2)近现代社会工作阶段: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社会工作理念开始在中国萌芽。

(3)社会工作专业化阶段:2006年,我国颁布《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标志着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的加快。

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1. 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社会工作服务的核心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公平正义:社会工作追求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3)助人自助:社会工作旨在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工导论笔记1

社工导论笔记1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笔记(一)第一章绪论现代人的生活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挑战,如何解决在其发展中人类自身的困惑,如犯罪、贫困、失业、心理失调、家庭破裂、生老病死等新老问题?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许多问题,个人或个别团体尽其所能的去解决一些问题,但每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答案就是缺少了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理论指导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队伍的建设。

所以,社会工作专业这个新兴的领域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1.不同的概念理解社会工作虽然很古老。

但是,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一些有识之士针对社会存在的问题,通过社会工作的有效实践,建立起了一门社会工作学,依此来有序地指导全部的社会工作。

作为一门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新兴的学科和专业,社会工作(Social Work)只是近百年的事。

它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但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社会工作在各国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反映在对其概念的理解上也是各不相同;据联合国194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33个国家提供了33种不同的定义。

33种的概念含义中,绝大多数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个人扶助社会贫困者与不幸者的专门事业。

(2)政府、社团为解决社会上失业、贫困、疾病、衰老、孤苦、身心障碍、精神病患及其他问题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

(3)政府、社团为全体社会成员改善生活而举办的专业服务。

这内容,就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共识。

社会工作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价值观给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使之走出困境。

关于社会工作的定义其主要阐释如下:英国的社会学家G·邓肯和米切尔认为:“社会工作是指各种有组织的方法,它们能帮助人们获得仅靠自己的努力无法得到的东西。

19世纪,这些有组织的方法在英、美两国获得了发展。

当时对人们的关心主要集中在穷人的经济情况上。

后来将这种关心扩大到促进精神和感情的健康上。

” (G·邓肯、米切尔主编《新社会学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第344页。

社工概论知识点总结

社工概论知识点总结

社工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社会工作概念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的实践和学科,它以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保障公平和公正,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解决各种问题。

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它不仅注重个体的问题和需求,还关注社会制度、文化环境和社会变迁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

社会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帮助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发挥潜能,提升生活质量,并通过社会变革和社会制度改革来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二、社会工作的历史社会工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使得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贫困、失业、家庭问题、儿童问题、老年人问题等社会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

社会工作最早是在欧美国家兴起的,最早的社会工作者是一些慈善团体的志愿者,他们致力于在贫困地区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加,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社会工作逐渐成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

社会工作的行业概念在20世纪初开始逐渐形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迅速发展起来,它成为一种专业的实践和学科,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很快传入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发展中国家,成为解决全球社会问题的重要力量。

三、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基础,它是社会工作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原理、价值观、方法和技巧。

常见的社会工作理论包括系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人类生态系统理论、社会支持理论、解决问题方法等。

社会工作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以及社会工作实践的目标和原则。

四、社会工作的实践社会工作实践是社会工作学科体系的核心,它是社会工作者为了实现社会工作目标,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实际工作。

社会工作实践的对象可以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家庭、社区、学校、医院、精神健康病人、吸毒者、犯罪者、弃儿、流浪者等各种群体和个人。

《社会工作概论》考研笔记整理 (简答论述梳理)

《社会工作概论》考研笔记整理 (简答论述梳理)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考研笔记整理(简答题、论述题)【共15页】此材料将书中考研简答题必考题罗列了出来,方便考研记忆,建议配合书本复习。

注意正式考研时要有总-分-总的答题模式。

一、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是什么?(大纲内容)答:含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的,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助人的活动。

本质是助人活动,特征是提供服务。

性质:1)从本质上来说,社会工作是充满价值的,是一种道德实践2)从学科属性看,社会工作是应用社会科学3)从实务属性看,实务性是基本属性(社会工作是由一系列实际的科学活动组成的,以科学理论指导的,采取科学方法助人的行动系统,是一种道德实践)二、社会工作的要素答:1、社会工作者: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2、受助者:服务对象、工作对象、案主、服务的接受者;3、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者持有的助人理念;4、助人活动:关键,助人愿望传导者,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三、社会工作类型答:最初形态是慈善性、分散化、非职业性和非专业化,而现代形态则是理性化、组织化、职业化和专业化。

1、普通社会工作:是在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现的,是在本职工作之外从事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性和管理性工作2、实际社会工作:以专门进行福利服务活动为己任的职业或岗位,它们承担着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职能,是行政性和半专业性的。

3、专业社会工作: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人员,遵照社会工作的价值观,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的服务四、社会工作的对象(大纲内容)答:社会工作对象是指直接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有困难的个人或群体。

五、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大纲内容)社会工作领域是指社会工作范围,指社会工作在社会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社会工作与一定范围内的社会问题出现直接相关,社会问题的产生使社会工作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工作领域随社会进步而扩大。

(1)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一、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分类1社会工作概念的内涵(1)国际上关于社会工作的三种认识角度①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慈善事业。

认为社会工作是社会中上层成员出于人道主义或宗教信仰的驱使,对社会上贫苦及不幸者举办的慈善、施舍。

②将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社团举办的以解决各种因经济困难所导致的问题为目的的各种有组织的活动。

③将社会工作视为一种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的专业服务。

(2)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①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

②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

弗里兰德1980年在其所著的《社会福利概论》一书中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也是一种助人的过程。

③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方法。

我国台湾学者廖荣利在1996年出版的《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引述了芬克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或学科,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

这种助人的专业方法注重人们和其所处环境的交互关系。

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

廖荣利本人在《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专业领域,它运用社会的和心理的科学原则,以解决社区生活中的特殊问题,并减除个人的生活逆境和压力。

⑤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

威特默尔1942年在其所著的《社会工作:一种社会制度的分析》一书中认为:社会工作是有组织的机构或团体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实施的一种援助,是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实施的各种服务。

史伯林在1975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实务概论》一书中也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协助人们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并增强他们社会生活功能的一种社会制度化方法。

⑥对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定义。

斯基摩尔在其1994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导论》一书中,对社会工作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

社会工作概论课堂笔记

社会工作概论课堂笔记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第一节:什么就是社会工作:一:社会工作得内涵:(一):国际上关于社会工作得三种认识- 个人慈善事业-个人扶助社会贫困者与不幸者得专门事业。

- 组织活动-政府或团体活动- 专业服务-社会工作者协会(二):学者对于社会工作得五种界说:-科学艺术说、助人专业说、资源潜能说、综合服务说、政府组织说二:社会工作得定义:(一):(二)社会工作得一般性定义,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得职业社会工作本质得深层内涵:1助人自助 2满足受助人得需要 3使服务对象提升自我能力“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社工得工作**:咨商与讯息提供,训练﹐组织学习过程;治疗,调解﹐协调与联系,陪伴﹐照料; - 法定代理,鉴定状况与表达意见,弱势群体代言(三)几个相关概念: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相似:都关注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物质与精神帮助;都致力于提高社会大众得福祉,创造稳定有序得社会生活环境。

区别:工作重点----社会福利侧重于政策、法规、制度建设+++社会工作致力于社会福利政策得具体落实;实施主体----社会福利得主要就是政府与当事人单位+++社会工作得主要就是社工机构与社工(及受助者)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相同:都就是对处于困难境地得人们提供帮助。

区别:性质---社保基本就是由国家法律规范得援助制度与措施,社工则就是具体、直接得援助服务活动;内容---社保属于收入或物质帮助,社工还要提供精神帮助;目标---社保得直接目标就是维持困难者得基本生活不至于发生危险,社工还有发展受助者能力得任务;对象---社保就是对个人及家庭而言,社工得对象非常广泛主体---社保得基本责任主体就是国家,而社工则就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双方社会服务与社会工作:相似:都为困难人群提供帮助;都就是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得实施方式与实施过程;社会工作在广义上可纳入社会服务得范畴,即广义得社会服务。

区别:专业性:第二节:社会工作得性质一、社会工作得专业特征:(一)专业得特征:**格林伍德(Greenwood)得五大专业特质**一套系统得理论;专业得权威;广泛得社会认可;伦理守则;专业文化。

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堂笔记

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堂笔记

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堂笔记1.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围1.1 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服务领域,旨在通过协助个人、家庭、群体或社区解决他们面临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和人类福祉。

1.2 范围•个人社会工作:针对个体的需求和问题,提供咨询、心理支持等服务。

•家庭社会工作:协助家庭成员解决家庭冲突、教育问题等。

•群体社会工作:针对特定群体如老年人、青少年等,提供资源整合和支持服务。

•社区社会工作:通过组织活动、推动社区发展等方式,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2. 社会工作实践模式2.1 微观实践模式微观实践关注个体和小范围系统,目的是增强其自我能力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常见的微观实践方法包括:个案管理、咨询和治疗技术。

2.2 中观实践模式中观实践关注群体和组织,旨在改善整个社区或机构的功能和效益。

常用的中观实践方法包括:社区组织、社会动员和政策倡导。

2.3 宏观实践模式宏观实践关注整个社会系统,致力于推动政策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发展,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祉。

常见的宏观实践方法包括:研究、评估、规划和倡导。

3. 社会工作理论框架3.1 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的系统,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

社会工作通过满足个体和群体需求来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3.2 社会正义理论社会正义理论关注权力、资源和机会的公平分配。

社会工作致力于促进平等和公正,并通过支持人权运动等方式推动结构性变革。

3.3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社会工作通过考虑个体、群体和社会系统的各个层面来设计干预措施。

4. 社会工作职业发展和伦理规范4.1 社会工作职业发展•教育与培训:获取相关专业学历和证书,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经验:从实习开始,逐渐积累丰富的实操经验,并在不同领域中拓宽视野。

•终身学习:持续学习新知识、跟进最新研究成果,以保持专业竞争力。

4.2 社会工作伦理规范•尊重与尊严: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自主性,并保护他们的隐私。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1、价值是人们对社会中一切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或评价。
社会工作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等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的总称。
2、社会工作是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的灵魂;价值是贯彻社会工作始终的东西。
社会工作与社会学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社会学是以社会整体为对象,研究社会关系与社会行为、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变迁及其原因,并揭示其规律的社会科学。而社会工作则主要是应用社会学所研究出的一般原则、理论来了解并改进个人、团体、社区以及社会的生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二者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研究范围和研究任务上。
2、社会个案工作实施原则:
1)个别化尊重案主自决原则
5)社会工作者自我控制原则
6)保密原则
3、社会个案工作过程:接案→调查→诊断→计划→治疗(介入)→结案。
4、危机介入模式(四——六次)
5、行为主义个案工作的主要技巧:1)正强化 2)负强化 3)角色扮演 4)榜样
社会工作概论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第一节 社工的缘起于发展
一、社会工作的产生
1、17世纪以来的社会救助制度:第一个社会救助制度——英国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
2、1788年德国汉堡市的汉堡制使救济工作更组织化更科学化,还负责一些预防工作。
3、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于1869年首先在英国伦敦出现,1877年传入美国。
第二节 社会工作领域
1、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主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要素:1)社会工作者

社工概论笔记(整合版)

社工概论笔记(整合版)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一、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方法1、助人活动2、科学性(有理论指导,工作态度的客观性,工作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二、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制度三、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1、什么是专业?Greenuond:社会认可、伦理守则职业Freedsom:知识与技能向公众提供高质量服务2、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满足他人需要、利他主义、建构性3、中国的社会工作(处于初步化阶段):行政性、半专业化(1)专业知识方面:专业化程度不高(2)实践领域:社会福利服务行政化四、社会工作是一种职业五、对社会工作的多重释义1 、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其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特征是提供服务。

工作对象:案主工作目标:治疗、发展2、方式:助人自助价值观:利他主义服务提供者3、社会工作的要素: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助人活动4、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普通社会工作实际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5、西方社会工作的阶段:志愿—行业—专业第二节社会工作的性质(学科属性)一、社会工作的性质(学科属性):社会工作的科学性社会工作的实务性(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和督导性,案例和面试)社会工作的综合性二、社会工作的科学性:1、社会工作与哲学:哲学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2、社会工作与社会学(1)联系:①社会学有助于社会工作“人在情境中”②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③社会学为社会工作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2)区别:①研究领域: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更广泛,包括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目的是揭示社会客观发展规律②主要任务:社会学主要解释社会,社会工作在于参与实践,解决社会问题③知识领域:社会工作的知识领域更为广泛3、社会学与心理学(个案工作)区别:①社会工作: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帮助案主,强调助人自助,发展案主潜能。

②心理学:借助于药物帮助案主,用技术和手段治疗,个人层面,精神无意识。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笔记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笔记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笔记
社会工作理论
名词解释
1. 本我:本我就是人格系统中最完整、最隐私的部分,处在潜意识的深层,由先天本能、基本性欲共同组成,例如饥、解渴、性,它包含源自对于基本生理需要满足用户的所有性欲。

2. 自我:自我代表人格结构的现实部分,位于以生理需要为基础的原始本能与外部世界之间。

3. 逊于我:逊于我就是理想的自我,从自我中分化发展出的.,就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

4. 潜意识:处于心理结构的最底层,由各种原始的本能与欲望组成,是生物性本能能量的仓库。

问题
1. 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是什么?
a) 表述人的犯罪行为与社会过程,确认社会工作者将要帮助化解的问题的性质与原因。

b) 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工作目标。

c) 明确提出实现目标的方法与技巧。

2. 弗洛伊德探索潜意识的基本技术有哪些?
l 析梦、民主自由M18x、犯规分析。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笔记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社会工作的定义(一)社会工作的不同内涵专业性;过程论;艺术(技巧)论(二)社会工作的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的关系。

社会工作的结构社会工作的构成要件(一)作为社会行动的社会工作过程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其中包含了他们对对方行动及互动过程的理解。

(二)社会工作的要素社会工作者是利他性服务的提供者,受助者(也称工作对象或案主)是服务的接受者,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助人活动是服务的传导者。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第一节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服务提供者、工作对象的支持者、合理行为的倡导者、社会工作过程的管理者、福利资源的获取者、社会政策的影响者。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一)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二)社会工作的救难、解困和发展功能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一)社会秩序及其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社会秩序的涵义,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看社会秩序,社会秩序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正常生活的条件和获取福利的制度化途径。

(二)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通过参与制定和修订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理解(一)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的一致与冲突(二)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关系的处理第三节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实施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接触问题——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终结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一)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涵义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是一个社会提供福利服务的基本方式,包括福利服务提供者的组织模式、受助者求助模式、资源获取模式和服务提供模式。

(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市场经济国家采取政府、民间结构和社区共同体提供福利服务的方式。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整理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整理

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助人活动。

其过程结构:把社会工作看做是社会行动,是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他人的活动。

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

但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者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和客体。

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将自己的意识、目的、对社会工作者行动者的理解带入接收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着这一过程,因此,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互为行动主体和客体。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主体及特征:主体是实际社会工作,特点是:1工作人员是政府干部、公务员或工会、共青团、妇联的干部,基本上属于国家行政干部;2他们利用正式的组织架构,按照政策及本部门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3他们的工作以服务工作为主,同时也是管理工作,4它是行政性与半专业性的。

为什么说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在典型的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几乎控制了全部社会资源,同时也承担了全部责任。

专业社会福利机构没有发育,社会成员在比较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中生活,其所遇的困难也大多在这种组织体系内解决。

在这种体制下,政府依靠其行政体系解决社会成员所遇到的问题,所需服务由相应部门提供,所需资源由政府拨付。

有困难的人以一种权利意识工作组织即向政府提出帮助的要求,政府则通过各种正式组织解决这些问题。

其表现:国家的社会成员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福利服务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并由国家拨付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资金。

2政府机关、企企事业单位依赖国家的统一政策对有困难的成员提供各种资助。

社工复习资料(笔记整理版)

社工复习资料(笔记整理版)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笔记整理增强版)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和解决社会问题为宗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技巧和方法的助人服务活动。

其思想基础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宗教伦理产生:1601,英国济贫法,初步建立社会救济制度,1788,德国汉堡实施救济制度,使之更趋组织化和科学化,19st 末20st初,民间社会服务组织涌现,弥补政府不足,1896,纽约慈善学院和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成立,开始社工培训现代社会工作特点:理论和价值观指导,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体系,应付新问题的能力要素:工作者受助者价值观助人活动专业方法发展:1917美国学者芮奇蒙出版《社会诊断》,使社工方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到70年代已确立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个基本方法,实际运用中需结合社工目标模式(基本思路):治疗――预防,救助――发展中西社区区别:西方是居民自治,中国是行政划分,中国社区服务实际上由政府出钱购买中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因为中国是小农经济,社会结构是家族集团式,受儒释道文化影响,生活圈子较为封闭。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包办一切,承担社工职能,但是是行政性,非专业化的,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发展专业的社工与管理,形成行政性与专业性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我国社工类型:普通社会工作,组织管理群众(兼职服务型,比如班主任,工会委员)实际社会工作,政府福利部门的工作(行政半专业型,如工会,妇联)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团体,民间机构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社工作为应用社会学,与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关系密切)对象:社会工作对象:是指直接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个人或群体(受助者)。

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那些社会上最边缘、最困难、从道义上讲最应该帮助的人。

“最需要帮助的人” 一方面是由社会所认同的基本道德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福利的支付能力所制约的。

领域:社会工作的领域是指社会工作实施的、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范围。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考研笔记整理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考研笔记整理

精心整理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一)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社会,崇尚个人的价值,鼓吹人道主义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

(二)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大“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社会工作的领域:(一)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特征分类生理:儿童、少年、青年、老年、妇女、残疾人社会工作;(二)按困难类型分类:日常生活问题、就业方面的问题、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三)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救助性、帮助性、发展性社会工作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社会工作的定义:(一)社会工作的不同内涵专业性;过程论;艺术(技巧)论(二)社会工作的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的关系社会工作的结构:的理解。

社会个案工弱势群体争取合法地位和权力。

(二)社会工作与经济学的关系:二者关系集中体现于福利经济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福利经济学认为社会财富更多地应用于福利事业是社会财富效用的最大化。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第一节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社会工作者的特征(一)什么是社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二)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认同社会工作价值、从事社会福利服务、掌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一)助人过程的特征:帮助他人获利、合作过程、不对称互动(二)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地位:助人活动的发动者、推进合作、提供服务。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服务提供者、工作对象的支持者、合理行为的倡导者、社会工作过程的管理者、福利资源的获取者、社会政策的影响者。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功能功能的涵义与类型式。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行政化的组织模式和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笔记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一、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一种1.助人活动;2.助人过程;3. 助人方法;4.专业;5.制度社会工作是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

二、社会工作的功能1.复原;2.配置资源;3.预防;4.发展;5.稳定社会(P29)(1)服务对象: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适应(2)社会层面: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三、社会工作的目标(1)服务对象:解救危险、缓解困难、促进发展(2)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四、社会工作的领域1.社会保障;2.社会救助;3.社会福利;4.思想政治工作;5.社会服务(P10)第二章、社会工作发展一、慈善组织会社(含义)(P39)协调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各种慈善活动。

基本理论主张是,个人应对其平穷负责。

接受公共救济将损害贫民的自尊心、进取心和道德观念,致使他们依赖救济为生。

因此,该会主张贫民尽其所能以维持其本人的生活,外来力量只在必要时才介入救济。

二、睦邻组织运动(含义)(P40)属于社区的改良运动。

与贫民同处,以便实际了解贫民生活情形,研拟对策。

1、设于贫民区,备有宿舍,所有工作人员均与贫民共同生活。

2、没有既定的工作计划,视居民实际需要而工作。

仅是服务中心,而且也是文化中心,向居民介绍本国及国外文化。

三、专业社工的发展(三个方面)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相继形成:(P49)1、个案工作方法;2、小组工作方法;3、社区工作方法第三章、社会工作价值一、国际社工界认同的价值观1、服务大众;2、践行社会公正;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5、待人真诚守信;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P71)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含义、内容)伦理是操作层面上的价值,是把价值观念转换为行动的行为守则。

社会工作概论 ——笔记整理(一)

社会工作概论 ——笔记整理(一)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整理社会工作的内涵:秉持助人的价值观,运用科学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专业活动。

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的专业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的定义:1.社会工作是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以使其更好地相互适应的活动。

(《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1960年)2.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协助个人达到社会与个人的满足与自主的专业服务过程。

(弗瑞德兰德)3.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和科学,他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来增强个人和团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功能(芬克)4.社会工作是秉持理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5.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中国官方部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相关概念:1、社会保障: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

2、社会福利:狭义指向困难群体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和服务支持。

3、社会服务: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需要、有困哪的社会成员,特别是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社会工作过程: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双方互为行动主体和客体。

社会工作的要素:1、社会工作者: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受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掌握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秉持社会工作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服务的人员。

可以指个人或者具体的社会工作机构。

2、受助者:服务对象、工作对象或者案主,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3、社会工作价值观: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要点整理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要点整理

一、社会工作概论1、社会工作概念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社会组织为基础,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以社会工作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工作服务为手段,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按照社会工作方法和社会工作程序进行的一种社会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的历史渊源社会工作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即古代的社会福利服务。

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就有一种社会工作形式,即慈善机构,用以支持贫困的人们。

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现代社会工作的基础。

3、社会工作的目的社会工作的目的是通过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改善社会环境,改善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状况,促进社会公正,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赠5套名校考研真题】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赠5套名校考研真题】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第一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一、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

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力。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接着到19世纪3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

工业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

阶级的两极分化也是财富和贫困、特权和无权向两极的积累,两个阶级日益尖锐地对立起来。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

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

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自由竞争使得竞争中的失败者沦为贫困、无助的一群,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

2.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1)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在试图消灭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的途径方面,基本上分为改良和革命两种思路。

①改良主义者认为,要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问题可以采用补救和协调的方法,可以通过修改社会政策来调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

其具体措施包括实施社会救济、提倡人道主义和博爱互助等等。

②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社会运行规律出发,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出路必定是它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产生。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要点整理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要点整理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要点整理定义:社会工作是指通过社会工作者对个人、群体和社会进行帮助和服务的专业活动。

核心原则:社会工作的核心原则包括尊重人的尊严、社会公正和人权、自主和自决权、社区参与以及维护个人和社会的福祉。

职能和目标:社会工作的职能包括提供帮助、促进变革、解决问题、增强社区资本和增进社会正义。

其目标是提高社会的福祉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特点和价值观:社会工作的特点包括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全人、注重实践和注重人际关系。

其价值观包括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关心社会公正、促进人权、推动社会改革和支持弱势群体。

社会工作的伦理准则和职业道德要求。

社会工作的职业职责和职业行为规范。

社会工作师的职业素养和自我管理。

社会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具有自己的理论基础。

以下是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框架和模型,以及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主要理论框架和模型系统理论:将社会工作看作一个系统,强调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生态学模型:将个体与环境看作相互依存的关系,在社会工作中强调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及其调整。

社会行动模型:强调社会工作的目标是通过组织和动员个人和群体的能力来解决社会问题。

资源模型:关注社会工作中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以满足个人和社群的需求。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社会工作理论是指对社会工作实践进行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总结和归纳,并为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理论的导向作用:社会工作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帮助社会工作者制定合理的干预策略。

实践的反馈作用:实践经验可以对社会工作理论进行验证和修正,使理论更加贴近实际工作。

理论的指导作用:社会工作理论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并评估干预效果。

实践的丰富作用:实践经验可以为社会工作理论提供新的观点和创新思路。

人类发展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人类发展理论是社会工作中常用的理论之一,它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助人活动。

其过程结构:把社会工作看做是社会行动,是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他人的活动。

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

但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者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和客体。

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将自己的意识、目的、对社会工作者行动者的理解带入接收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着这一过程,因此,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互为行动主体和客体。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主体及特征:主体是实际社会工作,特点是:1工作人员是政府干部、公务员或工会、共青团、妇联的干部,基本上属于国家行政干部;2他们利用正式的组织架构,按照政策及本部门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3他们的工作以服务工作为主,同时也是管理工作,4它是行政性与半专业性的。

为什么说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在典型的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几乎控制了全部社会资源,同时也承担了全部责任。

专业社会福利机构没有发育,社会成员在比较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中生活,其所遇的困难也大多在这种组织体系内解决。

在这种体制下,政府依靠其行政体系解决社会成员所遇到的问题,所需服务由相应部门提供,所需资源由政府拨付。

有困难的人以一种权利意识工作组织即向政府提出帮助的要求,政府则通过各种正式组织解决这些问题。

其表现:国家的社会成员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福利服务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并由国家拨付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资金。

2政府机关、企企事业单位依赖国家的统一政策对有困难的成员提供各种资助。

3在提供福利服务和帮助的过程中,行政部门与工会、共青团及妇联等群体团体一起通过行政程序并借助于思想工作对有困难的成员进行帮扶。

4这些福利服务及解困工作被当做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而列入工作议程。

5执行服务及解困工作任务的是国家干部,他们有本行业的经验,特别是对思想工作的经验,而缺乏社会工作专业训练。

怎样构建符合我国社会工作要求的价值体系:借鉴与创新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批评与继承、综合与发展中国古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和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主要包括社会价值、专业价值、操作守则。

社会价值是整个社会大社会所崇尚的基本价值,它们是由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所决定的;社会所崇尚的基本价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在同一个历史时代,不同群体的人对什么是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价值也有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专业价值包括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尊敬人。

专业伦理包括: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对雇主和雇佣组织的伦理责任;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对社会的伦理责任,操作守则是价值理念在各个层面上的应用,表现为社会工作的各种原则和技术。

分析转型时期我国社会提供模式的特点:1不同模式并存,政府通过企事业单位继续承担一定的社会保障责任,通过政策解决重大社会问题,2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3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倚重,4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新教伦理(人要为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负责;人性基本上是罪恶的,可以通过一种意志克服;人的主要目的通过艰苦劳动实现物质繁荣;社会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是物质繁荣成为可能的法律和秩序;不成功或越轨的人不应受到帮助,虽然应该做出有限的努力,以便恢复或激发这些失意者为了他们自己更加努力工作);人道主义(实质:反对神学,提倡人学,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愚昧提倡理性;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神道提倡人道。

基斯—鲁卡斯的HPU:社会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物质和情感需要;如果人的需要被满足,人就会获得善良、成熟、正义或生产的状态,社会的大部分问题都会被解决;阻碍人获得这种状态的是个人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任何社会最终会达到完美的境界);社会福利观念(从直接的关照扩大到社会化娱乐法律咨询等方面,为人的现实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1调查阶段:关注的是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很少对工作的本质过程与方式进行思考,2精神分析学阶段:采用一定的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3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注意者学派并立的阶段:精神派认为个体的行为是过去事件由其是儿童时代人生经历的结果,功能则认为个体个体的行为主要是他当前所处情境飞结果。

4,大卫豪的获得阶段;5盘点阶段;6理论统一阶段,7理论归类大卫豪社会工作理论结构模型:“为社会工作的理论”理论中用来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机制进行解释的那部分内容;“社会工作的理论”用来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进行说明的那部分内容。

区别:1内容互不相同。

2功能前是如何解释人与社会的关系,后如何改变社会,3地位:前提和基础,结论,4与社会工作的联系程度:后比前者高。

联系:相互依存;在逻辑上相互蕴含的。

皮拉利斯:宏观: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机制进行综合性说明,实例: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功能主义。

中观:1解释性理论:对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某一方面进行专门解释,标签理论、儿童发展理论,2介入模型理论: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等进行的一般说明,危机介入理论、任务中心理论。

实践理论:社会工作的具体技巧操作方法,自由联想法。

皮拉利斯与大卫豪的比较:皮拉利斯的模型是大卫豪两个模型的一个深化,在大卫豪模型中被称作为社会工作的理论的那部分内容在这个模型中被进一步细分为宏观理论和中观解释性理论两部分,在大卫豪的社会工作的理论则被细分为中观介入理论和实践理论,经过细化,对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有更为细致的理解。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及其主要观点:1心理分析理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驱使的,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对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

意义—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回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并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2认知理论:以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的错误或理性思维的缺乏—帮助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理性的指引。

3行为主义理论:行为心理学位基础,认为心理分析及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验证的内心世界是一种不智之举,我们真正能观察的是个体的外显行为,认为行为是对当前环境所作出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4社会系统理论—结构功能主义为基础,把人与生活环境看做是由功能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和维持的基本条件,是个体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当条件的不到满足,系统内子元素得不到配合,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出现问题—帮助恢复各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他们能够有效的配合协调。

5标签理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由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通过重新定义或标定过程来是那些原来被认为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为正常人。

6沟通理论:强调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许多的行为问题都出现在人际沟通方面,如不能恰当的接受选择与评估信息,不能很好的给予或接受信息反馈,个体的生存发展就会出现问题—帮助人们消除沟通中的障碍,使人们的相互沟通得以顺利完成。

7人文主义理论:每个人都生活在意义世界中,每个人的意义世界都是通过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解释建立起来的,当人们的理解或解释的过程发生了困难,问题便出现了—去努力理解服务对象的意义世界及其内在矛盾,帮助他们顺利重构自己的意义世界。

8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马克思的基本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决定社会结构及形态的变迁为指导而形成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服务对象一道,通过阶级斗争或其他集体行动改变现有的社会现实来解决社会问题。

9女权主义理论:关注女性所受到的压抑,认为女性所遭遇到的许多生活问题都是性别压抑的结果,关注女性本身所遇到的不公—探索并消除社会中由于性别主义所造成的女性的痛苦,促使她们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大的能力去追求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社会个案工作: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支持,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危机介入模式(1危机是一种对平衡稳定状态的改变,2危机可以是一种正常状态,危机不一定非得是不寻常或灾难事件,它们呢可以是一种正常发展过程中的状态,人们惯常解决问题的方法失灵,在新情况和突发事件面前束手无策或应付失败时,就是危机,3解决是一个过程,危机有开始中间结束4危机是问题与希望并存,危机是一种威胁也是一种挑战);任务中心模式P109;社会心理模式;行为治疗模式;心理防卫机制:是基于人的性心理发展过程的分析,是个人应付焦虑、防止自我过分强大、保持心理平衡的手段。

平时生活会用到,但过分使用会导致心理问题。

小组工作:以功能和目标下定义:小组工作者在小组工作中通过小组互动与方案活动达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

目的在于根据个人能力与需求而促进个人成长,使个人与他人团体社会之间达到调适。

以对人的发展下定义:社会小组工作是一种教育过程,通常是由各种志愿结合的团体,在小组工作的协助下,于闲暇时间内实施,其目的是在团体中通过个人人格互动,促进个人成长。

以对人的治疗下定义:是通过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增进社会功能,以更有效的处理个人、团体、社区的问题。

小组工作的三个模式:社会目标模式:以系统论与社会学位理论基础,强调社会系统与人和群体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工作重点,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改变和影响社会。

治疗模式:以行为修正理论为基础,运用专业知识与技巧促进小组成员的沟通和互动中,转变行为,关注个人的心理与行为,为个人提供一个小组的治疗环境,提高心理康复和行为指导,达到适应社会的最佳状态。

互动模式: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和场论:关注个人也关注环境,要通过个人小组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以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