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玛格利特

合集下载

最清晰的超现实主义

最清晰的超现实主义

与其他超现实主义大师的比较
与达利相比,他不以绘画表现个人的困惑或幻想;他的作 品特色是智慧,讽刺,还有一种机智论辩的精神,而非自 我披露。
米罗的创作方式是有意打乱知觉的正常秩序,在知觉的引 导下用一种近似抽象的语言来表现心灵的即兴感应。马格 里特的画不做歪曲变形,少了些光怪陆离的荒诞梦境,而 更加纯净。他尝试将日常生活中很平淡无奇的事物在完全 不符合正常逻辑的状态下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让作品 显现出马格里特艺术创造中的思辨性。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作为文艺界和艺术界共同的流派,形成于两次 世界大战的欧洲。超现实主义一词是由现代派诗人阿波利 奈尔在1917年首次使用的,并在西方现代视觉艺术领域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艺术和立体派,风格派等等艺术流派不同,它 并非一种风格,而是针对生活和社会所持的一种态度。
超现实主义脱胎于“达达派”,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 基础又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使人摆脱理性的、道德 的、乃至心理上的束缚,获得人生完整意义上的自由。
谢 谢 观 赏
《形象的叛逆》――你看到的不是烟斗

他画了一个精细的可以乱 真的烟斗,但是在烟斗下 面清晰地写着“你看到的 不是烟斗”这句话,从而 混淆了图画的真实性。马 格里特说:“一个显而易 见的事件,可以被它显而 易见的那一面所隐藏。” 他的意思是:我们看似真 实并加以描述的东西不一 定是真正的真实。如此辩 证的观察事物的方式源于 马格里特深刻的哲学思维。
勃勒东称马格里特的作品是“最清晰的超现实主义”。 马格里特的创作对西方现代绘画,特别是对达利、马宋及 年轻一代的波普艺术家有较大的影响。
凡埃尔称马格里特为:抽象思维的画家,而他的作品首先 是其故事性,其次才是其绘画性。
雷尼·马格里特独特的超现实主义在今天仍对西欧文化产 生着重大的影响,它是通俗艺术,传媒艺术的灵感源泉。

勒内·弗朗索瓦·吉兰·马格里特 画家

勒内·弗朗索瓦·吉兰·马格里特 画家

谢谢大家!
敬请欣赏玛格丼特作品集。
与众不同的玛格丼特:

马格里特在上世纪20~30年代迚入创作盛期,他的许 多代表作在那个时期问世。到了20世纪60年代,他的作 品的重要性得到丽世公认,其作品受到了劳申伯、利希 滕斯坦、安迪· 沃霍尔这些后来闻名世界的波普艺术家 们的大力推崇。 马格里特把自己称作“沉思者”而拒绝“艺术家”的头 衔。他像个探索者,经常这样问自己:“我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的是真实的吗?它说明了什么?它是我想看到的 吗?”对于一个现象以及现象后面隐藏着的本质迚行如 此一连串的追问,显现出马格里特艺术创造中的思辨性。 他在绘画中也透着某种神秘的哲理味道,作品就像一道 道考题或者益智游戏,促使人们发挥聪明才智与主观能 动性,去做出思考与解答,仍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晚年

1 9 5 7 年 -- 马格里特的第三幅壁画《无知的仙女》(La fée ignorants)完成,是为夏勒华艺术宫殿创作的。 -- 结识法学家哈里· 托茨内尔(Harry Torczyner),后来此 人成为马格里特法律顾问。 -- 几次搬迁后,马格里特定居在布鲁塞尔的斯哈尔贝克 (Schaerbeek),直到去世。 1967年3月,在意大利维罗纳的铸造厂里,他在已经完成 的蜡模上署名,但实际上,他幵没有看到铸造出来的铜像。 1967年8月,仍数年前开始健康状况便每况愈下的马格里 特在睡眠中溘然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玛格丼特对绘画认识的一次重大 转变。

1 9 1 6 年 -- 在布鲁塞尔艺术学院 学习二年。在那儿拜师于象征派画 家凡· 达姆(Va Damme)、吉贝特 (Ghisbert)、康巴斯(Combaz)以 及蒙塔尔德(Montald)。 -- 马格里特认识了大画家维克多· 塞 佛朗克斯(Victor Sevfanckx)。

马格利特的绘画哲学理性与创作特色解读

马格利特的绘画哲学理性与创作特色解读

马格利特的绘画哲学理性与创作特色解读
马格利特(Margritte)是20世纪上半叶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也是抽象画家中最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家。

他的绘画哲学和创作特色以其独特的姿态将虚幻与现实充分结合起来,反映出他对于现实与梦境的思考,同时把他的一些抽象的想法经过形象的表现形式提现出来,逐渐形成了一种关于马格利特作品的独特绘画哲学和创作特色。

首先,马格利特把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在一起,以一种清晰而有力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他的作品将几何结构、色彩与颜色完美融合,力图在现实与抽象之间寻求平衡,从而使彼此互见。

例如,他的《春天的游行》运用透明玻璃把运动的人行组织分解成许多元素,创造出令人欣赏的几何构成。

其次,马格利特的画作中多次引用非常丰富的元素,将精神、宗教和神话等已知的内容和未知的新灵感有机结合在一起。

例如,他的《太阳》作品把太阳的形象和他的自然、宗教和精神想法联系在一起,把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

此外,马格利特创作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将抽象精神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他的作品中总是存在一种超越时空的视角,通过把现实中困扰着我们的问题抽象出来,来表达本质上绝对的真理。

他用自己主观的视角来叙述一般人无法理解的道理,从而将虚幻与现实凝聚下来,通过象征的语言把无形的梦境表达出来。

总之,在马格利特的绘画作品中,他把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起来,把几何结构与色彩结合成平衡的关系;他使用丰富的元素引入非凡美感,将精神、宗教和神话等内容融入作品;他将抽象精神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以令人激赏的独特视角来表达一些背后的绝对真理,将梦境灵性的意象化为现实的形象,从而形成他独特的绘画哲学与创作特色。

绘画的沉思者——浅析超现实主义大师雷内·马格里特

绘画的沉思者——浅析超现实主义大师雷内·马格里特
总 结
图 四
马格里特的 肖像画作品与其 他 的大 多数 巴黎超现 实主义 画家不 同, 画面上往往没有真实的 肖像 ,而以其他景物如海景 ,景物 等代替 ,观者 为之 目瞪 口呆 。他真正的所谓 肖 ,尤其是特写式 肖像 ,却从 来不画脸 像 部。这里的 《 戴圆顶硬礼帽 的男子 》 ( 四) 就是 一例 。戴 圆顶 硬礼 图 帽 、穿黑大衣的绅士 即是马格里特本人 。他用一只偶然飞过脸 前的鸽子 挡住他的容貌。据他 自己解 释 ,他要 与 巴黎 大多数 超现 实主 义 画家相 反 ,藐视用色彩作人物 肖像 ,他只想告诉观众 ,画上的 肖像 不过是一个 普 普通通的中产阶级 市 民。不 是让 人物 背过脸 去就 是用 偶然 事物 来遮 挡。这是他的超现实派 肖像画的另一特色 。 与 其 他 超 现 实 主 义 大 师 的 比较 玛格里特与米罗等超现实主义画家不同 ,认为人不必在 睡熟了才做 梦 ,在光天化 日之下 ,梦也会降临。画里的一切 ,就是一些 哑谜 ,加上 字谜 ,恐怕任何人难 以说清它的本意 。人们观后 ,只能把谜永 远保存在
记 忆里 。
雷尼 ・ 马格里特独特 的超现实主义在今天仍对西欧文化 产生着重 大 的影响 ,它是通俗艺术 、传媒艺术的灵感源泉 马格里特把 自己称 作 “ 沉思者 ” 而拒绝 “ 艺术 家” 的头衔 。他像 个探索者 ,经常这样问 自己 : “ 看到 了什 么?我 看到 的是真实 的吗 ? 我 它说明了什么?它是 我想看 到的吗? ”对 于一个 现象以及现象后 面隐藏 着的本质进行如此一 连 串的追 问,显现 出马格 里特 艺术创 造 中的 思辨 性。他在绘画中也透着某种神秘的哲理味道 ,通过奇幻的形象来 表达哲 理性 思考 ,画面如同谜语 般引人猜想 ,奇特怪诞 的神秘意味 ,就 像一道 道考题 或者益智游戏 ,促 使人们 发挥聪明才智 与主观能动性 ,去做 出思 考 与 解 答 ,从 而 获 得 精 神 上 的 自由 。 凡埃尔称马格 里特为 :抽象 思维的画家 ,而他的作 品首先是其 故事 性 ,其 次才是绘画性 。运用 理性 的思维做 着荒 诞的梦 ,雷 内 ・ 马格 里 特 为我们 开启 了观察 世界不 一样 的窗 口。正是从这些 似是而非 的形 象后 面 ,我们选 择到真实的答 案 ,寻找到生活的本 质。

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

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

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

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

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

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

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

或简称为超现实。

ASTCNAS文憑。

繪畫,(最高榮譽)研究生教育文憑悉尼師範學院瑪格麗特是一個畫家,製圖員及講師。

生於悉尼,新南威爾士,澳大利亞。

她贏得了一個特殊的政府獎學金,國家藝術學院,1956年。

就讀於國立藝術學院,1956至60年。

她參加了很多節目組在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61年至67年,包括“年輕的悉尼藝術家”,克蘭恩畫廊悉尼,“當代青年”,布拉克斯蘭畫廊,悉尼和“青年藝術家”展覽,現代藝術博物館,墨爾本。

她一直是參展商在此期間,經常在阿奇博爾德和威恩比賽,包括在選擇作品展覽在墨爾本和阿德萊德的國家畫廊。

瑪格麗特在1967年前往海外,並根據自己在倫敦。

她從那裡前往荷蘭,瑞士和法國在1972年,巴黎又在1995年。

她告訴兼職在學校和各種技術學院,(新南威爾士州和西澳大利亞州)61年至72年,然後作為一個全職講師在西澳大利亞學院學報(科廷大學)1972年至78年。

瑪格麗特回到了悉尼,繼續她的學業。

(研究生教育文憑,悉尼師範高等專科學校1981年。

任教,1979年至1985年霍恩斯比TAFE學院。

在20世紀70年代,她前往爪哇和香港,也參加了考察路線沿線的罐頭庫存湖失望,杜兒巴泉和沃伯頓,由於他深入各地偏遠地區的澳大利亞,肯尼亞,陸路Koobi眾論壇(東緣,圖爾卡納湖)和埃塞俄比亞的邊界。

艺术版:画板上的哲理 ——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节选)

艺术版:画板上的哲理 ——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节选)

作者:徐东军20世纪杰出的超现实主义画家雷尼•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于1898年出生于比利时莱西讷,曾在布鲁塞尔艺术学院学习,1967年逝世于布鲁塞尔。

马格利特曾经有颇不寻常的童年记忆,据他说幼年与小女伴在坟场里玩耍时偶遇一位画家这件事情使他对于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的确,马格利特从很小就开始学习画画,1927来到巴黎之后,他曾观察了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画派,后来掌握了成熟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虽然在后期也尝试过印象派画风和野兽派的强烈色彩,但是最终放弃了。

马格利特的画板与哲学在马格利特众多的作品中,我尝试探讨“画板”这一常常出现的元素所呈现出来的内涵。

更确切地说,“画板”代表的是出现在他的绘画的中的绘画——它的意义在于呈现绘画,然后观者在面对绘画中的“绘画”时出现疑惑,走向马格利特设置好的思考路线。

只是从效果来说,马格利特利用画中有画的手法成功创造了令一般人感到困惑的“风格”,但是其中的意义不仅如此——因为画板的出现意味着世界走到了艺术品中,这样的过程就是人对外物的观察和思考发生的时候;而这极为重要。

我尝试以“画板”及其承载的含义为线索把马格利特相关的作品做出三种分类:1、制造空间——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创造;2、反思传统的艺术准则——有关于透视学和模仿论体现出来的人对外物的观看和思维角度;3、关于模仿论以及走向对图像的哲学思考或形象与语言的思考。

利用绘画作品制造空间感很早便已经产生,早在古罗马的庞贝古城中保留着画在室内建筑上的壁画。

这种直接绘画在墙壁的画作仿佛是在墙壁上凿开了一扇看得见风景的窗,制造了空间的开阔感和错觉感,可供卧游观赏。

古罗马以及其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都形成了这样的深度错觉,这得益于透视等技法的成熟使用——这一问题将会在后面着重中讨论。

一般的写实传统风格绘画中出现绘画作品作为画面元素并不会使人产生疑惑,但是墙上的壁画却可能诱导人观看“窗外”的景色,当发现被欺骗这一事实时观者才会幡然醒悟。

世界因此而现身——解读马格利特绘画艺术风格

世界因此而现身——解读马格利特绘画艺术风格

技 法上也直 白朴 素 , 但通 过异乎 寻常 的组 合 , 却 马格利特 的父亲是一 名裁缝 , 有两个弟弟 。他 1 2岁开始 物平凡 日常 , 接触绘 画 , 1 4岁 时 , 母 亲投河 自尽 , 后全家迁 往查勒莱 。1 9 1 6 生发 出溢 出画面之外的神秘怪诞 的潜意识氛 围。 年至 1 9 1 8年 ,马格利 特就读 于布鲁塞尔德 斯布 克斯 美术学 院 。1 9 1 9年 , 他第 一次看到 意大利现实主义画家基里柯的《 爱
关键词: 马格利特 ; 绘画艺术; 风格
中 图分类 号 : J 2 0 5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2 1 — 0 0 6 9 — 0 2


雷尼 ・ 马格 利特—— 绘画艺术 中的“ 思想者”
的内忧外患时期 , 生活的压迫和艺术发展 的挫败感 , 双重打击
三、 马格利特绘画艺术超现 实主义风格 的独特性
马格利特 1 9 2 3 年所创作 的 《 对马克 ・ 塞 纳特 的敬意》 , 描
柜 门左侧 洞开 , 挂 衣杆 上 之颂歌》 的复制品, “ 那是我生命中动人心弦的一刻 , 我的眼睛 绘 的是处于室 内角落的一只穿衣柜 , 第一次看到 了思想 ” 。 从此 , 马格利特开始尝试超现实主义 、 未 悬垂一件长袖连衣裙 ……画面氛 围凝练简素 ,但令人 膛 目的 是, 连衣裙胸前豁然一对女人真实 的乳房 。 这寂静的画面传达 来 主义 、 奥菲立体 主义等风格的绘 画创作 。 出的孤独荒凉 , 直击观众 的内心 , 更奇怪 的是 , 这对凭 空而来 1 9 2 2年 , 马格利 特结婚 , 婚后为供养 家庭 , 他在一家壁纸
么关系 , 除了生活促进我做点什么 , 于是 我去作 画。 ” 在作画时

人类之子名画简介

人类之子名画简介

人类之子名画简介
人类之子是由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利特创作的作品,英文名为《The Son of Man》,创作于1964年。

该画作又被称为《戴黑帽的男人》,是马格利特的自画像。

画面中的主体是一个站在矮墙前身着大衣的男子,他戴着圆形礼帽,像一个有教养的绅士。

最引人深思的部分是,男子的大半个面部被一个悬空的青苹果所遮挡,但整个脸部轮廓并没有被破坏,还能在边缘看到男子眼睛偷看苹果的部分。

马格利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幅画表达的是“我们所能看到的事物背后往往隐藏了别的事物,我们往往对被隐藏的事物更感兴趣,而不是我们所能瞧见的。

”他还表示,被隐藏的往往比被显现的更有意思。

此外,马格利特还画过一幅与《戴黑帽的男人》相似的作品,一只飞过的鸽子正好遮挡面部。

关于为什么人类总要被遮蔽以及为什么是一个青苹果的问题,虽然马格利特宣称自己的作品与命名之间没有联系,但是可以从画作名字和画面之间建立联系。

《人类之子》这幅画的命名,显然具备着基督教的象征意味。

而青苹果则让人联想到基督教的原罪故事,夏娃受到蛇的蛊惑,吃了善恶树上的苹果,还劝说亚当也吃了,从那以后,他们再看到彼此的裸体,感到了羞耻。

浅谈马格利特绘画作品的文学性特征

浅谈马格利特绘画作品的文学性特征

浅谈马格利特绘画作品的文学性特征雷尼·马格利特是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具有哲学思维的画家,专注于创作奇幻的、神秘谧静的、充满特殊构想的形象,他的绘画仿佛谜语一般让人猜想。

本文主要讨论马格利特作品的文学性特征,从绘画与文学的共性特征,以及马格利特绘画的单纯的文本性、叙事性、诗性等角度切入。

标签:马格利特;文学性;想象首先來了解马格利特其人及其作品。

雷尼·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1898~1967)是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画风带有明显的符号语言。

马格利特出生于埃诺省莱西纳,他的父亲是一名裁缝,母亲是一名女帽的销售员。

马格利特是家里的长子,10岁时就开始学画。

在马格里特看来,人的眼睛只是一面错误的镜子,因为它所得到的只是自然的幻影,而不是自然本身。

而后他又致力探索事物本身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将不同的东西以某种奇妙的过渡联系在一起,如由脚往鞋的变化。

他的绘画中,事物脱离了和对应的象征关系,空间关系、自然法则等等都被他颠覆,马格利特是在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发出挑战。

马格利特的绘画风格基本保持了被称之为精密、神秘的现实主义,或魔幻现实主义的超现实主义风格。

作品真实地表现日常场景,不作变形歪曲,但事件与细节的意外组合,产生奇特怪诞的神秘意味,如同睡眠中醒来一瞬间,在不清醒状态下所产生的错幻视觉,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形成了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独具一格的画风。

马格利特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符号,他常常将概括的的具象的物象符号置于不合逻辑的场景。

比如人的符号化,石膏像的符号化,苹果的符号化。

去掉其特殊性,只选取物象的普遍特征入画,便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视觉特征。

并且这些物象在文本上的多义性赋予绘画作品以诗性和神秘色彩,但是并不是象征。

马格利特说“寻找象征意义的人们,未能把握物象中固有的诗意和神秘感。

”[1]马格利特关于运用一些具象物象组成画面,比如他标志性的戴圆礼帽的男人、绿色的填充整个房间的巨大苹果、白色的冰冷石膏像、圆钝造型的厚重的云朵、以及在他作品中常见的月亮、鸽子等。

当代美术思潮——马格里特

当代美术思潮——马格里特

当代美术思潮——马格里特作者:曲宇菲来源:《参花(下)》2018年第08期摘要:马格里特,1898年11月21日生于莱西讷,是比利时伟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他有着异于常人的对事物的想象和对物体的洞察,把看似普通、并无任何关联的事物有意识地连接在一起,就像是在描述梦中的现实。

绘画精确、细腻、完美,大多取材于生活,却又异于生活的惯性。

关键词:超现实拼贴绘画语言梦马格里特是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

他认为,梦幻是通向永恒的捷径,只有通过梦幻对现实加以改变,才能达到永恒,从而达到一个超现实的境界。

超现实主义展现的是具有重组现实的人的表达,将作品重新阐释为一种永恒,一种充斥着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场所。

的确,在马格里特的众多绘画作品中,这一结论得到了真实印证。

马格里特通过自己奇思妙想的创造,使绘画不仅供人们观看,而且也不断向观众抛出引人思考的问题,在画纸上描绘的是图像,但它通向的却是哲理。

在画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但是它们并不按照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样子出现,所有的问题都以哲学性的态度完善,不只是以新的参考形式,而是重新排列我们已熟知的一切。

困惑伴随着恐惧是我们面对马格里特作品时经常有的情绪,作为观赏者,如果企图在画中寻找到想要看到的,那必将会大失所望。

当我们被困在马格里特那不被理解的谜团的影像中时,恐慌感便油然而生,这种恐慌感正是马格里特企图达到的目的。

马格里特在创作中提出了创作的对象与真实存在的物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使他成为一位具有哲学性又不失艺术精神的画家。

他立足于一个高度视角,引导人们对平凡可见的事物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时间是这个时期艺术家的题材,马格里特通过画面空间的重组打破了我们以为比较简单的时空纬度。

通过交错复杂的时空维度表现出了人在这个看起来真实的空间中被扭曲的人生感受,人们就如穿梭在时空隧道中,难以表达自己身处何处,再也不能变回到充满光明与理性的战前世界。

马格里特是一名极具超现实主义的画家,他有着异于常人的对事物的想象和对物体的洞察,把看似普通但是并无任何关联的事物有意识地连接在一起,就像是在描述梦中的现实。

玛格利特

玛格利特

受 威 胁 的 凶 手
意谓‘这不是一支烟斗’,即 是‘白马非马’或‘指鹿为马’式
的哲学思辨。
图的背叛
表现的是一种幻想的风景
主题,那是一幅绘画而不是镜 子,也不是大自然。
《比牛斯的城堡》中大块的岩石 像鸟儿似的在空中飘浮。
《收听室》里的大苹果更是要膨 胀得冲破墙壁。
用棺材代替当年被画者与画家之间引
《阳台上》
他的这一幅油画与《雷卡米埃夫人》是如法炮制把 原阳台上的四个人物画成四具棺材,含义雷同。
观后感
马格利特,就像一个谜。他那神秘、引起误解、诗意般的画作,为我们打开了了解他绘画的大门。在充满混
乱与动荡的超现实主义时期,马格利特以他清晰的思维,保持着明锐的洞察力,将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拼凑 出充满内涵的场景,以绘画的形式展现给世人,让我们充分领悟到文字与图像、现实与奥秘、意识与外部世界 间的关联性。他的作品多半是故事和绘画的结合,描绘的东西都是普通的,日常的,形象也都是具象的,我们
起过争论的肖像。马格利特喜欢静态的
构图,因为静态成了事物与人物相遇的
瞬间,所激化出的神秘感的一部分。对 他来说,从静止不动的姿态到死亡的静 态,其间的距离并不长,是合乎逻辑的。 雷卡米埃夫人被安置在棺材般的“笼子”
里,我们很难找到,比放在画家“躺椅”
上面,取代活生生人物的木棺,更为 “固定”和“僵硬”的东西。
玛格利特
Magritte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 神秘梦幻
为了做到能专注于创作那些能揭示人间 奥秘的图画,
我必须,
Who雷内.马格利特
Magritte
1916年马格利特进入布鲁塞尔美术学院。
1922年他从基里柯的绘画中得到启示,调整了自己的艺术方向。 1924年开始作超现实主义的绘画。 1926年加入“神秘协会”。 1927年移居巴黎,经人引见,加入了安德烈·布雷东的团体,成为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的 主要成员。 1930年二次世纪大战后,他的作品相继在欧美展出,特别在1966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展后才引起人们的狂热,对超现实主义的贡献才真正得到人们的认识。 1967年8月15日,马格利特在比利时首都布鲁赛尔悄然而逝。

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利特绘画作品赏析

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利特绘画作品赏析

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利特绘画作品赏析勒内·马格利特 René Magritte勒内·马格利特于1898年出⽣于⽐利时,其⽗是⼀名裁缝纺织商⼈,母亲是⼀名家庭主妇。

他是兄弟姐妹中的⽼⼤。

除此之外,⼈们对他的童年知之甚少,因为他从未提起过。

1912年,他的母亲被发现淹死在桑布⾥河⾃杀⾝亡,⼀家⼈因此被当众羞辱。

马格利特不久便开始画画,它的第⼀幅画于1915年以印象派风格完成。

Georgette,1937 Rene MagritteMidnight marriage,1926 Rene MagritteThe false mirror,1928 Rene Magritte假镜The lovers,1928 Rene Magritte情⼈Collective Invention,1934 Rene Magritte集体发明The human condition,1933 Rene Magritte⼈类境遇Philosopher’s lamp, 1936 Rene Magritte哲学家的灯Clairvoyance (Self Portrait),1936 Rene Magritte透视(⾃画像)The masterpiece or the mysteries of the horizon,1955 Rene Magritte地平线的杰作或奥秘The anger of gods,1960 Rene MagritteThe Son of Man,1964,Private collection Rene MagritteThe Listening Room,1952 Rene Magritte听⾳室Le Seize Septembre,1956 Rene Magritte抓住九⽉The blank signature,1965 Rene Magritte空⽩签名Decalcomania,1966 Rene Magritte脱脂The treachery of images (This is not a pipe), 1928 - 1929 Rene Magritte The human condition,1935 Rene MagritteGolconda,1953 Rene Magritte内容来⾃腾讯新闻。

勒内马格里特

勒内马格里特

比利牛斯山上城堡 马格利特是超现实主义画家当中最独特的一员,他的非常规想象和富有哲理的思想不仅 给我们的图形视觉语言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索,同时也深深影响了现代视觉传达艺术。
设计工作者都知道,创意的图形表现是通过对创意中心的深刻思考和系统分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将想象、意念形象化、视觉化。以下笔者将从图形创意的角度分析马格利特的绘画作品。
他最有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画作为一幅写有“你看到的不是烟斗”的烟斗画作。
创作于1929年,名为《形象的叛逆》(The Treachery of Images)。此画经常被用来解释超现实主义的 观点,并用于书籍和教学上。此外后世的学者认为他母亲的投水自杀对他心理有很大的影响。此点可由他许多关 于破碎的女体画作看出。
生平经历
勒内·马格里特 勒内·弗朗索瓦·吉兰·马格里特(René François Ghislain Magritte,1898年11月21日- 1967年8月15日)是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画风带有明显的符号语言。出生于埃诺省莱西纳,是裁缝父亲利 奥波德·马格里特(Léopold Magritte)的长子,母亲则做女帽的销售。童年时常常搬家,10岁时就开始学画, 1912年母亲投河(桑布尔河)自杀,原因不明。他青年时在布鲁塞尔的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就学两年,1918年 毕业后曾在壁纸工厂负责花纹设计。
马格利特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亡法国。后多次参加在欧美举行的重要画展,逐渐成为国际知名画家。......
艺术特色Βιβλιοθήκη 烟斗画作综述绘画与图形创意之 关联
你看到的不是烟斗 自1960年代起,马格列特的作品引起公众的高度兴趣,更影响普普艺术、简约主义及概 念主义。在2005年,他被列举为“大比利时人”瓦隆大区的第九位,在弗拉芒大区的第十八位。

马格利特

马格利特

虽然马格利特在政治立场上一 直是站在无产阶级的这一边,欣赏 他画作的族群都是位于社会中上层 的资产阶级。因此,他复制自己著 名的画作卖给有钱的业余名画收藏 家,为的只是能够多赚一些。
1965年,纽约现代艺术美术馆 替他举办了第一次的作品回顾展, 此时马格利特的身体状况已经开始 逐渐走下坡。一九六七年八月十五 日于比利时家中过世。
个人价值1、不相干的事物并 Nhomakorabea置,突兀和荒谬。超现实 主义--矛盾的艺术
2、物品大小与空间 的关系十分奇怪,不是尺 寸过大,要不然这是个很 小的玩具屋。
3、有用的物品,放 错地方就无法充份发挥功 能。
4、云都长一个样, 每朵云间的距离也几乎相 同。马格利特:我画画的 方式一定要以平时完全不 同的方式去『思考』眼睛 所见到的东西……
当时的时代也深受哲学家弗罗伊德影响.他的精神分 析学说,人的思考在意识及潜意识两种情况下进行。意识 状态下符合理性逻辑思考原则,也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要 求;潜意识状态则不按照道理逻辑,只依情感、欲望支配。 孩童时期大部分依潜意识情感直觉支配,成长学习后才符 合社会规范的理性有意识的思考。但理智与情感会产生矛 盾与冲突,此时隐藏在潜意识被刻意压抑的欲望,就值得 探索。弗罗伊德发现『梦』即是揭发潜意识的一把钥匙, 而这也正是超现实主义思想的核心---因为艺术的创作, 强调灵感的启发,遵循的是潜意识的运作原则。
但是私底下,持无神主义的超现实画派画家却对他多 有批评,其中尤以普鲁东为最。一直看不惯马格利特坦护 谨守天主教规的生活习惯。但为了他深爱的乔洁特,马格 利特可以忍受同侪们的冷嘲热讽。
1930年马格利特回到家乡布鲁塞尔以后生活就规矩了 起来,家中布置得一尘不染许多研究超现实主义画家的学 者们参观过他的故居之后都感到讶异。但也有人指出,所 有的叛乱份子在日常生活中都装得跟一般民众一样平凡,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马格利特的作品赏析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马格利特的作品赏析

文学大视野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马格利特的作品赏析张艺雷内·马格利特(1898-1967),比利时人,超现实主义大师。

他那严峻的思想、哲学家的气质、奇诡神秘的画面、丰富多变的想象力,对现代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出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这个最初由十八个人参加的文学运动在法国诞生后,就以其独特的思想与思维方式给法国文坛注入了生机。

它的影响波及英国、比利时、西班牙、巴西、美国等许多欧美国家,随着超现实运动的蓬勃发展,在亚洲的日本也曾出现了超现实主义团体。

超现实主义不仅出现在诗歌、戏剧、电影、绘画等艺术领域,并且还渗透到当时许多西方人的思想行为之中,是西方文化艺术发展史上重要流派之一,是二十世纪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

“超现实主义”一词是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的首创,他在谈到自己的“超现实主义戏剧”《蒂蕾西娅的乳房》时说:“当人想要模仿行走时,却创造了完全不像腿的车轮,这样,他便不知不觉地做了超现实主义的事情。

”这就告诉我们,人即使是模仿自然,也应该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不可一味刻板地照搬自然。

超现实主义不满足于对社会现实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他们在探求改变这种社会现实的过程中,重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挖掘和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他们希望通过这种研究找到解决人生问题的钥匙。

超现实主义脱胎于“达达派”,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基础又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使人摆脱理性的、道德的、乃至心理上的束缚,获得人生完整意义上的自由。

可以说,超现实主义的鼎盛时期是1924年至1926年,即在其领袖人物布雷东两次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之间。

在超现实主义运动中,意大利画家契里柯是个重要的领袖人物,他是超现实主义成员的偶像。

他指出:要使艺术作品永远不朽,就必须跳出正常人的境界,排除269贰零壹零年第贰期理性的、逻辑的思维状态,在梦境和孩童的精神状态下进行绘画。

马格利特深受他的思想影响,从1926年起,逐步打破对形式技巧的拘泥,追求超出绘画本身的奇特诗意,把不可能发生的事作为自己高超的创作进行构图绘画。

“神秘”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玛格利特

“神秘”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玛格利特

“神秘”的超现实主义画家——Magritte内容摘要:马格利特,就像一个谜。

他那神秘、引起误解、诗意般的画作,为我们打开了了解他绘画的大门。

在充满混乱与动荡的超现实主义时期,马格利特以他清晰的思维,保持着明锐的洞察力,将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拼凑出充满内涵的场景,以绘画的形式展现给世人,让我们充分领悟到文字与图像、现实与奥秘、意识与外部世界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马格利特超现实主义神秘梦幻“为了做到能专注于创作那些能揭示人间奥秘的图画,我必须,十分清醒才行。

”——————雷内·马格利特雷尼·马格利特,全名雷内·弗朗索瓦·吉籣·马格利特(Rene Fracois Ghislain Magritte),于1898年11月21日出生在比利时的Lessines,他于1967年逝世于布鲁塞尔,享年69岁。

马格利特对童年的往事大都忘记得一乾二净,当有人问他哪件事记得最深刻时,他便会说在孩童时,很喜欢与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走到个旧公墓里玩要。

有一天,当他们爬过围栏入到坟场后,看见一位画家正在埋头苦干地画画。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走上前去看画,发觉画中的景物就是坟场。

当他看完幅画后感到十分托异,画得异常真实,从此他便对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6年马格利特进入布鲁塞尔美术学院,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战后他与维克托·塞尔弗兰克斯一起在一家墙纸厂工作。

1922年他从基里柯的绘画中得到启示,调整了自己的艺术方向。

1924年开始作超现实主义的绘画,1926年加入“神秘协会”,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团体的成员们都在那里聚会,他作为风格独特的艺术家活跃于画坛。

此后,他始终保持着精细的和神秘主义的写实风格,很少变化。

1927年移居巴黎,经人引见,加入了安德烈·布雷东的团体,成为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要成员。

1930年由于厌倦巴黎癫狂喧哗的生活,回到布鲁塞尔,过着宁静的生活。

雷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雷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雷内·马格利特(RenéMagritte,1898年11月21日-1967年8月15日)是一位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画风带有明显的符号语言,如戴黑帽的男人。

影响了今日许多插画风格。

全名是雷内·弗朗索瓦·吉斯来恩·马格利特Rene Francois Ghislain Magritte。

马格利特出生於莱西纳Lessines,10岁时就开始学画,父亲是裁缝,母亲则做女帽的销售。

童年时常常搬家,1912年母亲投河(桑布尔河Sambre)自杀,原因不名。

马格利特青年时在布鲁塞尔艺术学院就学,毕业後曾在壁纸工厂负责花纹设计。

1919年,他开始对未来主义和奥费立体主义产生兴趣,并受到大他十岁的义大利画家基里诃Chirico的影响,开始了超现实主义的风格。

1922年他与童年玩伴乔吉特·伯婕Georgette Berger,结婚。

1927年到1930年间,他移居巴黎,大量的创造出具有神秘语意的迷人画作,同时也为许多时装海报或乐谱封面进行商业平面设计,1936年他的作品曾到纽约展出,晚年的马格利特定居在比利时布鲁赛尔。

死後葬在Schaarbeek公墓。

特色马格利特最为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画作为一幅写有「你看到的不是烟斗」的烟斗画作。

创作於1929年,名为《形象的叛逆The Betrayal of Images》。

此画经常被用来解释超现实主义的观点,并用於书籍和教学上。

此外後世的学者认为马格利特母亲的投水自杀对他心理有很大的影响。

此点可由他许多关於破碎的女体画作看出。

雷内·马格利特(RenéMagritte,1898年11月21日-1967年8月15日)是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画风带有明显的符号语言,如《戴黑帽的男人》。

他影响了今日许多插画风格。

全名是雷内·弗朗索瓦·吉斯来恩·马格利特(Rene Francois Ghislain Magritte)。

马格利特简介

马格利特简介

马格利特简介一、个人简介雷尼·马格利特(1898年11月21日~1967),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

他对波普艺术的影响十分重大。

作品有《夜的意味》,《袭击》,《白纸委任状》。

二、作品特点1929年,在对未来派和立体派进行了很短时间的审视之后,马格里特加入了超现实主义派。

他在巴黎生活了五年,成为保尔·艾吕雅的好友。

当大部分超现实主义画家都在参照安德烈·布雷东所提示的“纯内部”典型,运用自动性,搞偏执狂式活动和探求梦幻时,马格利特却对自己身边的世界和自己的物品发生了兴趣。

他要通过一种现实主义的,然而又是充满诗意的表现,使我们看到它们的存在。

他既把画作为解放的方法,又把它作为知识的工具。

从1925至1936年,他努力通过各种不同物品的冲突来创新,通过改变我们已经熟悉的东西来惊人。

他还以交换、对立的手法,使我们看清这样一些奇特的事情,便如石头在燃烧,已经出现了裂缝的木质天空,马身上的铃铛变成危险的花朵…….十几年前,基里柯为了创造离奇神秘的气氛,曾经使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成分意想不到地聚合在一起过。

马格利特的生硬、精确,以及作“反绘画”的意志有时会使人不禁想到基里柯。

从1936到1940年,马格利特扩大了研究的领域,不再把毫不相干的物品画在一起了。

相反,他考虑起孤立的物品与它自己本身可能会有的关系,也就是从包含出发,到被包含中去进行发现.比如树和树叶的关系,风景和画面的关系,鞋和脚的关系,天和鸟的关系。

这个已被荒谬的想象解决过千百次的内部问题使马格利特成为了杰出的形象发明家。

他每幅精美的画面都是智识和感受融为一体的新发现。

另外,他的颜色也放射出奇特光异彩。

它们从棕色过渡到绿色,从灰色过渡到蓝色。

这种变化又引导他在颜色起着首要作用的领域中进行其它研究。

人们不应对马格利特从战争爆发时开始的颇有争议的印象派时期感到惊讶,因为绘画对于他来说,只是加深对世界认识的一种手段。

任何一种技术,即使是古老的,只要能使我们在画家有意给予我们的角度里,去重新观察对象,那它就是有用的。

关于雷内·马格利特的介绍

关于雷内·马格利特的介绍

关于雷内·马格利特的介绍本名 René Fran?ois Ghislain Magritte 昵称 René Fran?ois Ghislain Magritte 出生 1898年11月21日,比利时画家,相关活动:超现实主义。

勒内·弗朗索瓦·吉兰·马格里特(René Fran?ois Ghislain Magritte,1898年11月21日-1967年8月15日)是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画风带有明显的符号语言,如《戴黑帽的男人》。

他影响了今日许多插画风格。

简史Golconda, 1853.马格里特出生于埃诺省莱西纳,是裁缝父亲内浦马格列特(Léopold Magritte)的长子,母亲则做女帽的销售。

童年时常常搬家,10岁时就开始学画,1912年母亲投河(桑布尔河Sambre)自杀,原因不明。

当其母亲的尸体被捞上来时,马格列特当时在场,母亲浮尸时被衣饰覆盖著脸部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这令他在1927年至1928年所的画的人物也是被衣布覆盖著脸孔,包括《爱人》(Les Amants),但他本人并不喜欢这个解释[1]。

马格里特青年时在布鲁塞尔艺术学院就学两年,1918年毕业后曾在壁纸工厂负责花纹设计。

1919年,他开始对未来主义和奥费立体主义产生兴趣,并受到大他十岁的意大利画家基里诃的影响,开始了超现实主义的风格。

1922年他与童年玩伴乔吉特·伯婕(Georgette Berger)结婚。

(两人在1913年认识)1926年,他开始全职绘画,并于同年画成《迷失的骑师》(Le jockey perdu),为第一幅超现实主义作品。

并在1927年在布鲁塞尔举行首次的个人画展,但遭到大量侮辱性的批评。

这次失败使他感到郁闷,于是他移居巴黎。

1927年到1930年间,他移居巴黎。

在这期间,他认识了安德烈比图,并加入了超现实主义者的行列,大量的创造出具有神秘语意的迷人画作,同时也为许多时装海报或乐谱封面进行商业平面设计,1936年他的作品曾到美利坚合众国纽约展出,后来又在1965年现代艺术博物馆、1992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行回顾展。

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个展

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个展
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个展
2015年3月25日—2015年6月29日 日本国立新美术馆
东京
TOKYO
. All Rights Reserved.
国立新美术馆最近好展不断,除了卢浮宫 藏的风俗画展,马上又要迎来马格利特。马格 利特是超现实主义中最有哲学思维的画家,他 的画作中有原始、梦幻、性、神秘、死亡、儿 童 心 理、 荒 诞、 超 越 等 多 种 意 识 和 体 验。 雷 尼 · 马格利特 (1898-1967),20 世纪比利时最杰 出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出生于莱西讷。曾在布 鲁塞尔艺术学院学习,后开始超现实主义绘画 的探索。1927 年迁居巴黎,进入创作的旺盛期。 他的作品常常赋予平常熟悉的物体一种崭新的 寓意,或者将不相干的事物扭曲地组合在一起, 给人荒诞、幽默的感觉。他于 1967 年逝世于 布鲁塞尔,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秘”的超现实主义画家——Magritte内容摘要:马格利特,就像一个谜。

他那神秘、引起误解、诗意般的画作,为我们打开了了解他绘画的大门。

在充满混乱与动荡的超现实主义时期,马格利特以他清晰的思维,保持着明锐的洞察力,将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拼凑出充满内涵的场景,以绘画的形式展现给世人,让我们充分领悟到文字与图像、现实与奥秘、意识与外部世界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马格利特超现实主义神秘梦幻“为了做到能专注于创作那些能揭示人间奥秘的图画,我必须,十分清醒才行。

”——————雷内·马格利特雷尼·马格利特,全名雷内·弗朗索瓦·吉籣·马格利特(Rene Fracois Ghislain Magritte),于1898年11月21日出生在比利时的Lessines,他于1967年逝世于布鲁塞尔,享年69岁。

马格利特对童年的往事大都忘记得一乾二净,当有人问他哪件事记得最深刻时,他便会说在孩童时,很喜欢与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走到个旧公墓里玩要。

有一天,当他们爬过围栏入到坟场后,看见一位画家正在埋头苦干地画画。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走上前去看画,发觉画中的景物就是坟场。

当他看完幅画后感到十分托异,画得异常真实,从此他便对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6年马格利特进入布鲁塞尔美术学院,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战后他与维克托·塞尔弗兰克斯一起在一家墙纸厂工作。

1922年他从基里柯的绘画中得到启示,调整了自己的艺术方向。

1924年开始作超现实主义的绘画,1926年加入“神秘协会”,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团体的成员们都在那里聚会,他作为风格独特的艺术家活跃于画坛。

此后,他始终保持着精细的和神秘主义的写实风格,很少变化。

1927年移居巴黎,经人引见,加入了安德烈·布雷东的团体,成为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要成员。

1930年由于厌倦巴黎癫狂喧哗的生活,回到布鲁塞尔,过着宁静的生活。

由于他远离现代艺术的中心,因而绘画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次世纪大战后,他的作品相继在欧美展出,特别在1966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回顾展后才引起人们的狂热,他对超现实主义的贡献才真正得到人们的认识。

1967年8月15日,马格利特在比利时首都布鲁赛尔悄然而逝。

1912年,也就是马格利特14岁那年,他的母亲雷吉娜·伯蒂夏姆斯投河自杀,两周后尸体才被打捞起来,当时她身上的衣服被水撩起缠绕在脸部,这一幕永远在马格利特脑中挥之不去,作品《情侣》(1928,54.2x73cm,私人收藏)就一再出现这一场景。

1922年,马格利特看到了契里柯的复制作品《爱之歌》,从此确定了自己的风格。

据他后来说:“(这幅画)比我发现未来主义画家时对我更具决定性的影响,未来主义画家开启了我对一种绘画风格的认识,契里柯却让我明白最首要的事是知道要画什么。

”1925年,马格利特进入超现实主义时期。

作为超现实主义的成员,“在这个专门研究刺激、吸引注意力的绝招、政治纠纷、性的丑闻、友谊的破裂、激烈的半宗教性危机的运动当中,马格利特显得异乎寻常的冷淡。

”他的作品的最大特点是恐怖,所有的画面都充满了特殊构想的形象,并且他不受流行的新技巧的影响,一直坚持写实的、精确的“具象风格”。

所以超现实主义领袖人物布勒东称马格利特的作品是“最清晰的超现实主义”。

1926年,马格利特开始用一种契里柯式的超现实主义风格来作画。

早期作品《受威胁的凶手》(The Menaced Assassin )显示了马格利特一生绘画中所常运用的隐藏的秘密、色情和日常情景的一些要素,这幅画有着日常生活的环境,又有着梦境的荒诞,确实像一种在梦中浮现的被遗忘得记忆。

作为画家,马格利特的叙事才能十分杰出,他的作品多半是故事和绘画的结合,描绘的东西都是普通的,日常的,形象也都是具象的,我们再熟悉不过。

但是马格利特把这些我们熟视无睹、认为不可能凑在一起的东西共同放在某个时间或场景里,就产生了一种恐惧,一种神秘感。

1935年,他创作了一幅名为《肖像》(Still-life Portrait)的作品,这是一幅静物,一只玻璃杯,一只酒瓶,一副刀叉,一片火腿放在一只盘子中,画得极为逼真,但物体似乎不是放置在一个视平线上,而是悬挂在一个灰色的空间中,造成一种梦境的感觉。

可不知为什么,火腿的中心瞪着一只眼睛。

马格利特没有在这幅画上表达什么深刻的主题,而是通过这种出人意料的构思达到某种心理感应的效果。

《空白卡》1965年81X64cm 油画华盛顿国家画廊藏马格利特的作品充满变形、变位、量变,不寻常事物的熔接,产生荒谬、讽刺、幽默或寓言般警世的效果,对人生的孤寂、疏离、色情、暴力以及危机感等的掌握特别突出,甚至他自诩是哲学家而不是艺术家。

虽然采用日常生活的事物为意象,却意图陈述着深奥的喻意。

还有马格利特的画作命名,常常是看来与主题不相干的,这是他认为Real、Image及Language三者是密切但独立存在的个别因素,这是企图打破图像与文字的从属关系,于是常见到的《空白卡》是说明‘可见与不可见’的关系;意谓‘这不是一支烟斗’的作品《图像的背叛》,即是‘白马非马’或‘指鹿为马’式的哲学思辨。

《形象的背弃》1928-29年59.06X80.01cm 油画纽约私人收藏除了叙事功底了得外,马格利特的作品还都处于哲学与戏谑之间。

1928年到1929年间,马格利特创作了标题为《形象的背弃》的作品,这是一个符号意义的转换,画的是一个野蔷薇木制的烟斗,精细得像一张广告画,画的下方有一行文字:“这不是烟斗(Ceci n’est pas une pipe)。

”如果不是烟斗,那又是什么呢?如果作品具备说话的能力,它一定会告诉人们:“我仅仅是一幅画。

”用同样的混淆图画的真实性的构思,在《错误的镜子》里,马格利特的描绘更加具体化:眼睛在观看大自然时,瞳仁中反射出白云和蓝天的影像成为一面“错误的镜子”。

马格利特曾在一封信中提道:“我认为绘画的艺术是这样的一种科学,它将诸多色彩并置在一起,使它们原来的表象消失,而浮现出一个诗般的意象······在我的绘画里是没有‘主体’没有‘主题’的。

它是一种想象的意象,它的诗使那绝对无知也不可知的事务复活而成为可知的。

”1929年,马格利特在布雷东主编的《超现实主义革命》的最后一期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物体、物体的形象以及物体的名称之间都不存在不可转移的联系,因此,他总是能出人意料地把一些毫不相关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就想文学的意识流一样,思绪在无目的的流动中把不相关的东西联系起来,而又产生出新意义。

《比牛斯的城堡》《收听室》马格利特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对事物的想象和洞察更加敏锐。

《比牛斯的城堡》(1959年,200X140.5cm,美国洛杉矶郡立美术馆藏)中大块的岩石像鸟儿似的在空中飘浮;《雷卡米埃夫人》中的人物变成了棺材;《收听室》(1953年,80X100cm,纽约私人收藏)里的大苹果更是要膨胀得冲破墙壁。

马格利特在艺术上追求“逼真的”超现实主义,在创作中把梦境般的象征性物体,用相机写实主义的手法进行描绘,并把一些逼真的局部拼凑在一起,造成一种怪诞奇特的“幻觉景象”。

他认为自己的绘画不同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活动”和“梦境”观点,他特别相信俄国哲学家乌斯宾斯基的“清醒的梦”和“半睡眠”的理论,在他的画面上主要表现“刚从睡眠中醒过来”的一瞬间的形象感受。

据他自己解释,这一瞬间是最可贵的,因为一觉醒后刚刚睁开眼睛所见到的现象都处于朦胧状态,不知这究竟是什么时候见到的东西,是现在看到的东西,还是梦中见到的东西。

马格利特认为,作画只有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才能把艺术深入到揭示现象的“神秘的本质”中去。

对于自己的绘画意识,马格利特曾写道:“我想象中的绘画艺术,就是将绘画像诗一般的形象表现出来。

那些形象显示出的丰富性和精确性,是我们的眼睛极易分辨的树木、天空、石块、物体、人物等等。

这些形象一旦摆脱被利用的价值,而赋予它们丰富含义的疯狂寓意时,就会产生一种被理解的包容性。

同时期的很多画家认为马格利特的作品很有挑战性,保罗·努热解释道:“马格利特的画作,之所以富有挑战性,并非与一大堆象征图像有什么关系。

他的画作只不过是在世上不断出现、又瞬间即逝的景物中,某种物体与精神上的一种奇特反应而已······这股神秘的力量,使原本繁复的宇宙中分离出来的从属客体,奇迹般地逃脱客体,蓦地似醒非醒地活起来······”部分作品分析《受威胁的凶手》1926年150.5X195.6cm 油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受威胁的凶手》近乎平涂的画面有着契里柯式的空间效果,像是拙劣的舞台布景:被杀的裸女躺在房中的床榻上,她是一家百货商店的时装模特儿,但是她的嘴唇却流出了真实的血;正在仔细倾听留声机的凶手,也是一位服装模特儿,桌子上摆着他的礼服和礼帽,地上摆着一只皮箱,凶手毫无表情的面孔,与背后凭窗望月的监视者们、前面埋伏着随时准备捉拿凶手的侦探们的面孔如同出自一辙,因为他们都是以作者本人的肖像为原型的。

房间的布置象电影布景,人物的动作显得有种笨拙感。

马格利特揭示出内在深刻的恐怖感,通过事件中隐藏的神秘来迷惑观者,他不像达利那样使自己处于一种疯狂的状态,而是在平和的心境中记录自己的梦,再把自己的思想贯穿其中。

《雷卡米埃夫人像》雅克·路易·大卫1800年油画173X243cm巴黎罗浮宫博物馆藏《雷卡米埃夫人》马格利特1951年油画62X82cm华盛顿私人收藏《雷卡米埃夫人》是纯粹的嘲弄性作品,它不具备任何幻想的意义。

他按照法国古典画家达维特的一幅著名肖像画《雷卡米埃夫人像》构思了这个令人观后不快,但却能颖悟的画面,用棺材代替当年被画者与画家之间引起过争论的肖像(达维特画雷卡米埃夫人的肖像时,改变了夫人头发的颜色,使夫人大为不满,该画只得未完搁下)。

马格利特喜欢静态的构图,因为静态成了事物与人物相遇的瞬间,所激化出的神秘感的一部分。

对他来说,从静止不动的姿态到死亡的静态,其间的距离并不长,是合乎逻辑的。

雷卡米埃夫人被安置在棺材般的“笼子”里,我们很难找到,比放在画家“躺椅”上面,取代活生生人物的木棺,更为“固定”和“僵硬”的东西。

他的另一幅按马奈的《阳台上》一画所作的油画,也是如法炮制,把原阳台上的四个人物画成四具棺材,含义雷同。

《虚假的镜子》1928年54X81cm 油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虚假的镜子》表现的是一种幻想的风景主题,那是一幅绘画而不是镜子,也不是大自然。

这件作品是马格利特1928年在巴黎时,见到当时摄影家曼·雷所拍摄的一张眼睛的特写照片,受到启发而画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