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灾害文学作品论文

合集下载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一、引言宋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与此同时,宋代也经历了多次自然灾害的侵袭。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宋代文学书写的重要主题。

本文将针对宋代的自然灾害及其在文学中的书写进行研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意义。

二、宋代自然灾害概述宋代时期,自然灾害频发,主要包括水灾、旱灾、蝗灾、地震等。

其中,水灾和旱灾是最为常见的灾害。

这些灾害往往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具体来说,宋代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江淮流域、江南地区以及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的洪水灾害往往由暴雨、江河泛滥等原因引起,给当地的经济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旱灾则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由于长时间的干旱和缺乏降水,导致农田干旱、水源枯竭,使得农民无法正常耕种和生活。

此外,蝗灾和地震也是宋代常见的自然灾害。

蝗灾的爆发往往与气候异常有关,大量的蝗虫侵袭农田,破坏庄稼,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而地震则会给城市和乡村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文学书写中的自然灾害在宋代的文学作品中,自然灾害成为了重要的书写主题。

作家们通过描绘自然灾害的场景、人物的情感反应以及社会的反应,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首先,在诗歌中,宋代诗人常常通过描绘自然灾害的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洪水、旱灾、蝗灾等灾害的场景,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灾害的恐怖和悲惨。

同时,他们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哀叹,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其次,在散文和小说中,作家们通过叙述灾害事件的过程和影响,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他们描写了灾害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以及人们在灾害中的相互帮助和支持。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历史价值,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古人如何看待自然灾害?唐宋佳作欣赏与文化内涵分析

古人如何看待自然灾害?唐宋佳作欣赏与文化内涵分析

古人如何看待自然灾害?唐宋佳作欣赏与文化内涵分析自然灾害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时有发生,波澜起伏的山河大地常常令人心惊胆战。

唐宋时期,作为两个文化辉煌的时代,古人对自然灾害有着独特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本文将通过分析唐宋时期的佳作,探讨古人如何看待自然灾害,并从中揭示出古代中国人在灾难面前的大气和智慧。

唐宋时期的自然灾害唐宋时期,自然灾害频发,地震、洪水、旱灾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金刚经》中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说法,唐宋散文中也经常表现出对自然灾害的反思和恐惧。

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更加珍惜生命,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唐宋佳作中的自然灾害主题唐宋时期有许多优秀的文人墨客,他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常常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对自然灾害的独特看法。

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描绘了一场秋雨洗净了尘世间的尘嚣和浮躁。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历史上的战乱和自然灾害,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伤之情。

文化内涵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灾害有一种必然的接受态度和敬畏心理。

他们认为自然灾害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是人类无法改变的。

但是,他们也深知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才能避免更多的自然灾害。

这种文化内涵在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总结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灾害的看法,既有对自然的无奈,也有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唐宋时期的佳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古人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总能够保持一种平静和冷静的态度,以荡涤心灵,感怀人生的意趣。

通过欣赏唐宋佳作,我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对自然灾害的境界和文化内涵。

以上是我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一、引言宋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还面对着各种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

在这样一个时期,众多的自然灾害以及其对社会的深刻影响,都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丰富的体现。

本文将主要对宋代的自然灾害及其在文学书写中的反映进行深入研究。

二、宋代自然灾害概况宋代时期,由于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频发。

这些灾害主要包括洪水、旱灾、蝗灾、地震等。

其中,洪水灾害尤为严重,常常导致农田被淹、房屋倒塌、人民流离失所。

旱灾则常常使农田枯竭,粮食短缺,民生困苦。

此外,蝗灾和地震等灾害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三、文学书写中的自然灾害反映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宋代的文人墨客通过诗词、散文、话本等多种文学形式,对灾害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和反思。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记录了灾害的惨状,还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态。

在诗词方面,宋代的诗人常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对灾害的感慨。

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重阳绝句》中描绘了洪水过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灾民的深切同情。

在散文方面,欧阳修、范仲淹等文豪则通过记述灾害的经过和影响,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此外,话本等通俗文学形式也反映了灾害对普通人的影响。

在话本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灾民逃难、求生、互助的故事,这些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态。

四、文学书写对自然灾害的反思与启示宋代的文学书写不仅记录了灾害的惨状,还对灾害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这些反思主要表现在对天人关系的探讨、对政府救灾措施的批评与建议以及对人性善恶的揭示等方面。

首先,宋代的文人墨客常常通过对天人关系的探讨,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敬畏和反思。

他们认为,自然灾害是天的惩罚,是对人类行为的警示。

因此,他们在文学作品中呼吁人们要尊重自然、爱护环境,以减少灾害的发生。

其次,宋代的文人墨客也对政府的救灾措施进行了批评与建议。

宋代辞赋的灾害书写

宋代辞赋的灾害书写

宋代辞赋的灾害书写
王焕然
【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18)006
【摘要】宋代灾害种类多,危害大,宋人异常关注灾害.宋代辞赋中写了旱灾、水灾、风灾、雪灾等主要灾害,描绘了可怕的灾荒图景及给百姓带来的严重危害.宋人意识
到兴修水利是解决水旱问题的关键所在.赋家歌颂了大禹治水与李冰修筑都江堰的
丰功伟绩,提出以水治水、按自然规律来治理灾害的思想.巫术消灾在宋人的救灾中
占据着重要位置,他们或求龙降雨,或触动石头降雨,或向上天控诉旱魃罪恶祈雨.宋代辞赋家普遍相信天降灾荒,是人类的不良作为招来了上天降灾惩戒,提出以德政去除
灾害.也有一些赋家认为某些灾害源于人祸.
【总页数】7页(P8-14)
【作者】王焕然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4
【相关文献】
1.一部宋代辞赋研究的力作——刘培先生《两宋辞赋史》读后 [J], 樊庆彦
2.论明代嘉靖时期辞赋的自然灾害书写 [J], 孙伟鑫
3.宋代科举辞赋论略 [J], 诸葛忆兵
4.论魏晋时期辞赋中自然灾害的书写 [J], 马雯彬彬
5.宰相辞赋与家族地图——李德裕罢相时期辞赋之花木书写及其文化解读 [J], 许东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一、引言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繁荣的时代,然而这个时代的盛世背后却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在宋代的频发,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更在文学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本文旨在探讨宋代自然灾害的概况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这些灾害在文学创作中的书写方式和意义。

二、宋代自然灾害概况宋代时期,自然灾害频发,其中以水灾、旱灾、地震等最为严重。

这些灾害往往给当时的社会带来极大的破坏和损失,导致人口流离失所、农田荒芜、粮食短缺等严重问题。

此外,宋代时期的自然灾害还具有频发、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等特点,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三、文学书写中的自然灾害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宋代文人以诗、词、散文等多种形式,将灾难的惨状和人民的苦难诉诸笔端。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反映了文人的思想感情和人文关怀。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文人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灾难的惨状,如何通过抒情的语言表达对受灾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文学书写的方式和意义宋代文人在书写自然灾害时,往往采用寓言、叙事、抒情等多种手法。

他们通过描绘灾难的惨状,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同时,他们也通过抒情的语言,表达了对受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传递了人文精神。

这些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在于记录历史、反映社会现实,更在于传递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

它们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灾害的残酷和无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和自然。

五、结论宋代自然灾害频发,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然而,宋代文人却以文学的方式将这些灾难记录下来,传递了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通过研究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灾害的残酷和无情,也可以更加珍惜生命和自然。

两宋时期灾害文学作品的研究

两宋时期灾害文学作品的研究
关键词 : 宋代 ; 自然 灾 害 ; 学 描 述 ; 文
到 损 失 导 致饥 荒 , 是 宋 代 灾 害 的一 个 明 显 特 点 。 东 坡 作 于 这 苏 17 0 7年 的诗 《 夕 大 雪 , 潍 州 》 有 “ 年 东 方 旱 , 户 连 被 除 留 中 三 逃
l引 言
自公 元 9 0年 宋太 祖赵 匡胤 建 立 宋 朝 起 ,宋 朝 历 经 北 宋 6 与 南 宋 共 3 0年 。两 宋 时期 自然 灾 害 计 有 水 灾 6 8次 、 旱 灾 2 2 2 9次 、 灾 1 8次 、 荒 1 3次 、 震 1 7次 等 。灾 害 总 数 量 5 蝗 6 饥 5 地 2 多 达 13 7 9次 【 。两 宋 是 自然 灾 害 相 当严 重 的时 期 , 1 】 自然 灾 害 不 仅 对 社 会 经 济兴 衰产 生 重 要 影 响 ,而 且 对 当 时 的 文 学 思 潮
旱 、 、 四种 自然 灾 害 的 灾 情 及 地 理 分 布 情 况 。宋 代 农 业 生 饥 蝗
产力水平低下 . 国力 贫 弱 , 上 战 事 不 断 , 灾 、 灾 、 灾 导 加 水 旱 蝗
麦 l两 束克害文学作品记述
灾害
序列
作家、作 品
作品对灾害的记述
历史地理考证
螂 年,{ ; } 灾 96茸 ,旱 9 灾
灾 害主 要 依 据 文 学 史料 记 载 , 中国是 世 界 少 数 灾害 多发 的 国 家之 一 ,文 学作 品 中反 映 出来 的 灾 难 与救 世 观 念 可 以 给 人 们
很 多启发 。以王 禹傅为代表 的宋代 文学 家给后 世 留下 了许 多 记 述灾害的文学作品 , 开创 了灾难文 学创作 史上的辉煌时代 。

北宋北部灾害综述

北宋北部灾害综述

2015年度学年论文北宋时期北部地区灾害研究综述院系: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历史学班级:13级历史学汉班学生姓名:王斯奇学号:20131104750指导教师姓名:史凤春2015年5月11日北宋时期北部地区灾害研究综述摘要:北宋时期灾害频发,强度与广度均为历代罕见,北部与辽、西夏交界地区更是灾害频发,黄河泛滥不止。

而由自然灾害引起的饥荒、瘟疫更是频繁发生。

而北宋政府的应对政策因其政府体制,其区域的敏感性等问题而反复变更。

关键词:北宋北部,灾害影响,政府政策灾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每次灾害发生时,人们的财产与生命安全都会遭受巨大的威胁,政府的救灾政策在减少灾害损失、挽救人们生命等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处在同辽及西夏交接地区的北部地区,因其地区的敏感性,战乱频发,黄河在北宋时期泛滥不止,政府多次治理无效,导致了严重的灾害影响与后果。

政府在思索应对政策的同时,民间的有识之士也担忧不止,思考对策。

一.北宋时期北部地区灾害研究成果在中国对灾害史的研究较早,而北宋时期更是重点的研究对象,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时,邓拓先生的《中国救荒史》就对中国的荒政进行了研究。

此书从历代灾荒史实分析、历代救荒思想的发展以及历代救荒政策实施三个方面做出了详实的研究。

但是此书是一部通论性著作,北宋的灾害史只在其中占了很小的篇幅,自然不能更加详细的讲述北宋时期的灾害详情。

而台湾地区王德毅先生于七十年代写成的《宋代灾荒的救济政策》中,则是详细记录与研究了宋代灾荒种类与灾情、灾荒影响、救荒政策(预防措施、平时救济、灾时救济和灾后救济),为后来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

随着近年来对灾荒史的不断研究,尤其是对南宋董煟所著《救荒活民书》的研究系统归纳了各项救荒措施,成为此后荒政的范式。

随着视野的拓宽,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宋代荒政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而关于北宋时期的灾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两宋时期的荒政的研究,二是对北宋时期人物的救荒思想与行动的研究和南宋董煟所著《救荒活民书》的研究,三是对具体灾害的研究,其中以对北宋时期黄河的治理为重点。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一、引言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达到了顶峰,也饱受自然灾害的频繁袭击。

本篇论文将重点研究宋代的自然灾害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并探讨这些灾害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和影响。

二、宋代自然灾害概述宋代时期,自然灾害频发,主要包括水灾、旱灾、蝗灾、地震等。

这些灾害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粮食短缺、人口流离失所等。

据史书记载,宋代的自然灾害数量和范围都相当大,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文学书写中的自然灾害在宋代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关于自然灾害的描写和叙述。

这些作品通过生动、真实的描绘,将自然灾害的恐怖和破坏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苏轼的《赤壁赋》中就描写了洪水泛滥的场景,而陆游的诗中也多次描绘了旱灾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此外,宋代文学作品还经常借自然灾害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作家的同情和关爱,还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四、文学书写对自然灾害的反映与影响宋代的文学作品在反映自然灾害的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学作品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真实的叙述,让人们对自然灾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其次,文学作品中的反思和批判精神也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家们通过对灾害原因和社会问题的剖析,促使人们反思和改正自身的行为,以期达到预防灾害的目的。

五、结论宋代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这些灾害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然而,宋代的文学作品却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真实的叙述,将灾害的恐怖和破坏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作品不仅让人们对自然灾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还通过反思和批判精神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文学作品在描述自然灾害时,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灾害的恐怖和破坏力。

这种生动的描绘方式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关于古代灾难的散文

关于古代灾难的散文

关于古代灾难的散文每一个来到圆明园的人,所看到的都是相同的风景,那就是一片被战争烟熏火燎后的断垣残壁。

当然,这是用眼睛肤浅地去看。

如果用心灵深邃地去看,看到的则是一座海市蜃楼。

时光是幻影,可以让记忆破碎,也可以让记忆重合。

这座曾经被赞誉为“万园之王”的圆明园,从失火的那天开始,就在历史的心口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连同北京城乃至整个中国都被灼伤。

你脚下的石头还留有被烈焰焚烧后残余的温度,空旷的原野含有一种被掏空的清醒。

弥漫在圆明园上空的烟火,呛得你不能纵情快意地思想。

有时候,做一个深邃的人,却不如做肤浅的人淡泊沉稳。

圆明园曾经是一座富丽堂皇的人间天堂,可是天堂失火了。

失火后的圆明园是一盘散乱的残局,昔日的帝王在这里负伤而逃,还有谁可以反败为胜?它不再绝世独立,不再国色天香,被毁了容颜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不能倾城倾国。

一位脱去了龙袍、摘下了王冠、丢失了权杖的帝王,还能君临天下、叱咤风云吗?上苍夺回了他呼风唤雨的权力,从此连做一个平民百姓的资格都没有了。

也许曾经拥有王者之风的圆明园,不屑于做一个平凡人,活着时辉煌鼎盛,死去也要灿烂成灰。

当你为它惋惜,为它心痛,为它悲愤时,它却傲然地清醒着。

玉石俱焚之后,残梦犹存,所以它一点也不孤单。

在风烟平静的日子里,守着这片废墟,守着空中楼阁,任世人感叹追忆,甚至想方设法地想要破镜重圆。

这是历史上一次漫长的月蚀,只是沉沦过后会有更清澈的月明。

都说云烟过眼,可是分明可以在堆砌的石头上找寻到往事遗落的影子。

这一片广漠的空间,依稀还能闻到残余的王气。

奇珍异宝被洗劫一空,雍容华贵被残缺、破碎取代,流干了血的圆明园,只有灵魂没有被掏空。

在尚存的灵魂里去搜寻昨日光影,让枯朽的圆明园在如水的记忆中渐渐丰盈。

圆明园,诞生在康熙年间,成长于雍正王朝,风华在乾隆盛世。

雍正帝还对“圆明”二字有过明澈的诠释: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喜欢看林海雪原、大漠风情的满族人,一时间住进紫禁城,被红墙绿瓦禁锢,心生厌倦与烦闷。

《2024年两宋时期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对战争的影响》范文

《2024年两宋时期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对战争的影响》范文

《两宋时期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对战争的影响》篇一一、引言两宋时期,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一段复杂多变的气候变化。

这一时期,频繁的气候异常现象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战争的走向和结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两宋时期的气候变化背景,以及异常气象如何影响当时的战争。

二、两宋时期的气候变化背景两宋时期,中国经历了显著的冷期和暖期交替。

在这一时期,寒潮、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

这些气候变化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也改变了当时的社会生态环境,进而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三、异常气象对战争的影响1. 寒潮与战争寒潮是两宋时期常见的气候异常现象。

在寒潮期间,气温骤降,给军事行动带来了诸多困难。

士兵们在严寒中作战,往往因体力下降、装备冻结而战斗力减弱。

此外,寒潮还可能导致粮食减产,使军队面临粮食短缺的困境。

在战争中,寒潮往往成为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2. 洪涝与战争洪涝灾害在两宋时期也时有发生。

洪水泛滥不仅破坏了军事设施和交通线路,还可能导致军队陷入泥泞之中,行动迟缓。

此外,洪涝还可能导致疫病流行,进一步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在战争中,洪涝灾害往往成为防守方利用的优势,通过设置水障、利用洪水淹没敌方阵地等手段,达到保卫城池或延缓敌军进攻的目的。

3. 干旱与战争干旱是两宋时期另一种常见的气候异常现象。

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使军队面临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在战争中,粮食供应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粮食短缺时,军队的士气往往会受到影响,战斗力也会随之下降。

此外,干旱还可能导致水源短缺,使军队在行军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困难。

四、结论两宋时期的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对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

寒潮、洪涝、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不仅影响了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还对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战争中,军事指挥官需要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制定出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作战计划。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需要采取措施,减轻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为战争的胜利创造有利条件。

唐宋诗歌海洋灾害书写论析

唐宋诗歌海洋灾害书写论析
行程的严重惊扰。
大概因为岭南飓风的威名和岭南地区在当时太过荒凉落后,那些没有身到岭南的诗人在赠行
南迁、南游的诗中往往也会绘声绘色地描述类似上述南迁诗里的情形。如中唐白居易 《送客南迁》
把飓风偶发的岭南写得天昏地暗、险象环生:
“飓风千里黑, 草四時青。客似惊弦雁,舟如委浪萍。

中晚唐诗人还不时将对飓风的忧惧写给去往新罗、日本的中外使节和友人,设想他们航海去
伤隐患,既反映了当时中小型海洋灾害发生的普遍性,也体现了诗坛关注海洋灾害的广度。同时,
这些诗作也从其特有的角度刻画了两宋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遍及天涯海角的历史图景。
至于沿海地区日常家居受到的困扰在宋诗里更不鲜见。李洪 《移居》 反映飓风发作让当地人
居家不易的情形:
“僦屋东瓯城,爽气挹西山。飓风忽作恶,柴荆不容关。再徙得陋巷,藩拔井亦
性代称和典型的岭南地域特征。与唐代更为不同的是,上述片段、局部式的海洋灾害书写远非宋
代主流。两宋诗坛大大拓展了海洋灾害题材的写作,广泛深入地反映了多种多样的海洋灾害及其
救治情况。其中尤为突出的一点是有 10 首诗作直接聚焦当时沿海地区从北至南的多次重大风暴潮
灾害事件,有 20 余首诗作专题关注这类突发海洋灾害事故及其救治,表明相关写作逐渐成为诗坛

作,但“征帆”
“沉海”等诗句,还是极艺术地表现了一次具体的海难事故,全诗为殇吊海难而发。
其次,中唐刘禹锡 《踏潮歌》 十分生动地描述了元和十年 (815 年) 发生在广州出海口的一次


沓潮涨落的全过程。诗序、诗中所述沓潮发生的情形,其实“正是风暴潮发生时的典型特征”

因而也是表现一次典型的风暴潮灾。
”诗


作描写的“浪起如山,是典型风暴潮的一个重要特征”

《夷坚志》中的天气灾害研究

《夷坚志》中的天气灾害研究

《夷坚志》中的天气灾害研究作者:钟燕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4期摘要:南宋时期洪迈的《夷坚志》是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对于研究宋代的风土人情、社会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其中关于气象的记载占据了重要篇幅,不仅体现了宋代自然灾害的特点,也反映了时人的气象观。

关键词:夷坚志;气象;灾害;气象观一、《夷坚志》中的气象灾害《夷坚志》中记录了各种天气灾害,包括雷电、暴雨、冰雹、旱灾等等。

这些自然灾害给当时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地破坏,才会被记载下来。

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人们对于这些气象灾害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往往将这些异象与神灵鬼怪联系起来,反映了当时民间独特的气象观。

《夷坚志》中记载最多的气象是雷电现象,粗略计算,约有九十多起。

[4]p39其中由雷击造成的伤亡案例非常多。

如绍兴十六年七月十七日,舒州群匠及市民80余人遭雷震,刻工5人死亡(《舒州刻工》);同年温州江心寺雷电震耀,僧人和民众死亡6人;绍兴二十一年二月,大庾县雷电,多人遭击,衙署书吏4人毙命(《大庾震吏》)等。

除雷击外,洪灾是最常被记载的灾害。

两宋时期水灾频发,共计628次,尤其在洪迈所处的高宗建炎到宁宗嘉泰年间,更是水灾的频发、高发期,水灾频率超过每年二次的标准。

[2]p82《夷坚志》对水灾多有记载:宣和元年五月,京师连日大雨,大水犯都城,高出十丈,民居尽没(《宣和龙》)。

绍兴十四年,严州大水,郡人连坊漂溺,死者甚众(《严州乞儿》)。

同年五月,江浙闽大水。

崇南县黄亭镇仅百人幸存(《吴辉妻妾》)。

庆元元年五月,饶州大雨七昼夜,江湖皆溢。

水入城高过六尺(《清塘发洪》)。

冰雹灾害也是我国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宋代共发生雹灾121次。

[2]p191《夷坚志》记录了绍熙五年华亭的大冰雹:“雷电雨雹交作,横斜激射,疾于剑弹;穿窗透隙,大如荔枝。

虽林木蔽阴之所,亦不免害。

藩篱塌摧,无复限隔,舟船篷席,漂荡殆尽(《华亭雨雹》)。

”由此可见冰雹破坏力之大。

宋代四川地区灾荒史论述

宋代四川地区灾荒史论述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是本人在导!|程国≤酗导下,独立进行击究工话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

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
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

如因不符而引
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学位论文作者:懒签字日期:劢I)年参月弓\日
t?j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有
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1)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版
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检索;2)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学位
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浏览。

本人授权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同意按相关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壶笔睾c与签字日期.功1净r月小签字日期.历葶广月妒。

《2024年两宋时期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对战争的影响》范文

《2024年两宋时期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对战争的影响》范文

《两宋时期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对战争的影响》篇一一、引言两宋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社会、经济、文化及自然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其中,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现象的频繁出现,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战争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两宋时期的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现象,以及它们对战争的影响。

二、两宋时期的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两宋时期,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气温波动大、降水分布不均、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

这些异常气象现象对当时的农业生产、社会生活以及军事行动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冷冬或干旱的季节,粮食产量减少,民生困难,军队的粮草供应成为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洪水等灾害则会破坏农田、交通和居民点,严重影响到军队的行动和补给。

三、气候变化对战争的影响1. 战争的地理分布与影响气候变化会导致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从而使得某些地区的生存环境恶化,对战局产生重大影响。

如洪涝会使战区地形变化,部分地形低洼的地方积水严重,对于进攻方的进攻策略造成极大影响。

此外,恶劣的气候环境还可能影响军队的行军速度和作战能力。

2. 军队补给与战略选择在两宋时期,农业生产是社会生活的主要支柱。

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导致粮食等物资供应不稳定。

这对战争中军队的补给构成了重大挑战。

此外,面对极端气候的军队还需要采取更谨慎的战地决策,避免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的战斗劣势。

例如,在寒冷多雨的季节里进行防御性的固守作战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四、历史实例分析以宋朝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为例,频繁的干旱和寒潮天气导致边疆地区农作物的减产甚至绝收,使边疆地区居民生活困苦。

这不仅使得边境地区民生凋敝,同时也使得宋朝政府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维护边境的稳定。

而在战场上,这种极端的气候环境也给宋朝军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比如干旱和寒冷会使得军队行军速度减慢,同时还会影响到火药的使用和火器的发射等。

五、结论两宋时期的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现象对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襄公洪水之战启示作文

宋襄公洪水之战启示作文

宋襄公洪水之战启示作文说起宋襄公,那可真是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

他在那场著名的洪水之战中的表现,至今仍让人忍不住要评说一番。

话说当年,宋襄公率领宋军与楚军在泓水交战。

宋军已经先在岸边列好了阵势,就等着楚军渡河过来。

要是一般人,肯定会趁着楚军渡河的混乱时机发动攻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可宋襄公呢,他偏不!他非要等楚军完全渡过河,列好阵,才下令开战。

结果可想而知,宋军大败。

咱先仔细瞅瞅宋军这边的情况。

那时候,宋军的将士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心里想着早点开打,早点立功。

眼瞅着楚军在河里扑腾,那简直就是送到嘴边的肥肉啊!可宋襄公却大手一挥,不让进攻。

将士们心里那个急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可又不敢违抗命令。

再看看楚军,他们渡河的时候其实也是提心吊胆的。

一边使劲划水,一边眼睛还得瞄着对岸的宋军,生怕宋军突然冲杀过来。

估计他们心里也在嘀咕:“这宋军咋还不动手呢?该不会有啥阴谋吧?”等好不容易过了河,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得赶紧列阵,那紧张劲儿就甭提了。

宋襄公这时候在想啥呢?他觉得自己是仁义之师,不能搞偷袭那一套,得光明正大地打。

可他这所谓的“仁义”,在战场上可不吃香。

战争哪有这么多讲究?能打赢才是关键啊!咱们把这事儿放到现实生活中来说。

就好比一场比赛,规则是明确的,可你要是因为自己心里那一套所谓的原则,放着能赢的机会不要,最后输得一塌糊涂,那不是傻嘛!比如说考试,别人都在抓紧时间答题,你却因为觉得要“优雅”地做题,不慌不忙,结果时间到了题没做完,那不就亏大了?又比如说做生意,市场竞争激烈,对手可能会用各种手段来抢占市场份额。

你要是死守着自己的“仁义道德”,不懂得灵活应对,最后可能就被淘汰出局了。

宋襄公这事儿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经历。

有一次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我报名了跑步比赛。

发令枪响后,我一开始跑得挺快,心里还美滋滋的,想着保持这个速度肯定能拿个好名次。

可是跑着跑着,我看到旁边有个同学摔倒了。

我心里就纠结了,是继续跑呢,还是停下来帮他?结果我一犹豫,脚步就慢了下来。

《2024年两宋时期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对战争的影响》范文

《2024年两宋时期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对战争的影响》范文

《两宋时期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对战争的影响》篇一一、引言两宋时期,即公元960年至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

这个时期内,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异常气象现象。

这些气候变化和异常气象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以及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两宋时期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对战争的影响。

二、两宋时期的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两宋时期,气候整体呈现出寒冷化的趋势。

这一时期,冬季更加严寒,夏季则相对温暖。

此外,还出现了频繁的旱灾、水灾、蝗灾等自然灾害。

这些异常气象现象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和战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对战争的影响1. 农业生产的波动:两宋时期的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

频繁的旱灾和水灾使得农作物减产,粮食供应不足。

这直接影响了军队的粮草供应,使得战争的持续性和胜负变得更为困难。

2. 军事行动的困难:寒冷的冬季使得军队行军困难,士兵的体能和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频繁的雨雪天气也会影响军队的行军速度和作战能力。

3. 战争策略的调整:面对气候变化和异常气象,军事指挥官需要调整战争策略。

例如,在干旱时期,军队需要寻找水源以保证作战需要;在雨季,则需要防范洪水等自然灾害对军事设施和补给线的影响。

四、异常气象对战争的影响1. 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如洪水、干旱、蝗灾等灾害性天气会直接破坏军事设施、农作物和军队的补给线,使得战争的胜负受到极大的影响。

2. 心理影响:异常气象还会对士兵的心理产生影响。

在恶劣的天气下,士兵可能会感到恐惧、疲惫和绝望,从而影响其战斗意志和战斗力。

3. 战区环境的变化:异常气象还会导致战区环境的变化,如山体滑坡、河流改道等,这些都可能改变战场的地理环境,影响军事行动的进行。

五、结论两宋时期的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对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影响了军队的粮草供应;而异常气象则直接破坏军事设施和补给线,影响军事行动的进行。

因此,军事指挥官需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和异常气象的变化,及时调整战争策略,以应对这些因素对战争的影响。

《2024年两宋时期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对战争的影响》范文

《2024年两宋时期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对战争的影响》范文

《两宋时期气候变化与异常气象对战争的影响》篇一一、引言两宋时期,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一段复杂多变的气候变化。

这一时期,异常气象事件频发,如长时间的干旱、洪涝、寒潮等,给当时的战争局势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就两宋时期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战争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探讨这一时期内气候变化与战争的相互关系。

二、两宋时期的气候变化两宋时期,气候整体呈现出暖湿化的趋势。

然而,在这一大背景下,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域性和阶段性差异。

如北方地区在部分时期出现了干旱、寒潮等极端气候事件,而南方则时常出现洪涝灾害。

这些异常气象事件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和军事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对战争的影响1. 农业生产与战争物资供应两宋时期,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

长时间的干旱和洪涝灾害会导致农田减产,粮食等物资供应紧张。

这种局面不仅加剧了百姓的生计问题,也给军队的物资保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粮食短缺会导致士兵战斗力下降,影响战争的胜负。

2. 军队调动与战争策略异常气象条件对军队的调动和战争策略产生了显著影响。

如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会导致道路泥泞,影响军队行进速度和战斗力。

在寒冷的冬季,北方地区的军队可能面临严寒的考验,需要采取特殊的战术和装备来应对。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改变战争的地理环境,如河流泛滥、山体滑坡等,使得原有的战略要地变得难以攻占或守备。

3. 民心士气与社会稳定气候变化对民心士气和社会稳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时间的灾害会导致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加剧。

这种局面可能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和反抗,甚至可能导致民间武装力量的崛起。

在战争中,民心士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民众对政府和军队失去信心,那么战争的胜负就更加难以预料。

四、结论综上所述,两宋时期的气候变化对战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异常气象事件频发导致农业生产受阻、军队物资保障困难、军队调动和战争策略受到挑战以及民心士气和社会稳定受到威胁。

因此,在研究两宋时期的战争时,必须充分考虑气候变化这一重要因素。

唐宋诗歌灾害书写的沿革与异同

唐宋诗歌灾害书写的沿革与异同

唐宋诗歌灾害书写的沿革与异同
李朝军
【期刊名称】《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6
【摘要】唐宋时期,有关自然灾害题材的诗歌创作日渐兴盛,成为诗坛值得重视的一大题材类别。

一方面,前代诗坛有关水、旱、蝗、疫等自然灾害的零星创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集中表现;另一方面,飓风、冰雹、海潮、地震、山崩等以前罕有触及的灾害题材也得到显著开拓,当时文人的忧患意识、悲悯情怀和批判现实精神得到充分表达。

相较于开始全面关注灾害题材的唐诗而言,相关宋诗把对自然灾害的书写推进到表现人道灾难的深度,较多地体现了应对灾害的理性精神、达观态度和健朗作风,运用了庄谐杂糅、荒诞、黑色幽默等新式艺术手段,把灾害诗的写作推进到十分成熟的境地。

灾害书写是唐宋诗歌走向繁荣的一个重要契机,唐诗高峰之后古代诗歌的发展仍然大有可为。

【总页数】7页(P77-83)
【作者】李朝军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莫友芝诗歌中的灾害书写探析
2.唐宋诗歌海洋灾害书写论析
3.唐宋小说与诗歌中商人妇形象的异同及其演变
4.元代诗歌中的灾害书写
5.从诗歌地理书写看刘禹锡谪宦朗、连两州心态之异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宋时期灾害文学作品的研究
摘要:由于两宋时期的地理气候特点,水灾、旱灾接连不断发生,共发生灾害1739次,灾害种类14种。

研究古代自然灾害主要依据文学史料记栽,中国是世界少数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灾难与救世观念可以给人们很多启发。

以王禹傅为代表的宋代文学家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记述灾害的文学作品,开创了灾难文学创作史上的辉煌时代。

关键词:宋代;自然灾害;文学描述;
1 引言
自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起,宋朝历经北宋与南宋共320年。

两宋时期自然灾害计有水灾628次、旱灾259次、蝗灾168次、饥荒153次、地震127次等。

灾害总数量多达1739次。

两宋是自然灾害相当严重的时期,自然灾害不仅对社会经济兴衰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当时的文学思潮产生极大的冲击,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灾难文学作品。

2 两宋有关灾害的诗歌作品是研究宋代灾害的文学瑰宝
两宋时期的王禹傅、梅尧臣、王令、苏轼、范成大、刘宰等写实文学家十分关注自然灾害给贫苦大众所造成的疾苦。

据作者不完整的探究,整理出两宋文学作品中有关水灾、旱灾、蝗灾、饥荒的翔实记述(表1)。

上述作家通过他们的传世佳作记述了公元991年到1240年间跨北宋、南宋250年水、旱、饥、蝗四种自然灾害的灾情及地理分布情况。

宋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力贫弱,加上
战事不断,水灾、旱灾、蝗灾导致农作物绝收或者歉收所带来的饥荒灾情尤其严重。

自然灾害是宋代作家创作的素材之一。

从所查阅的上千篇宋诗词作品中可看出王禹偶对灾害的关注最多,他有关灾害记述的作品数最多。

从王禹偶的作品中,可发现991、992年旱灾、水灾接连发生,灾情深重,实为两宋时期多灾连发的代表性年份。

水灾、旱灾、蝗灾使农作物受到损失导致饥荒,这是宋代灾害的一个明显特点。

苏东坡作于1077年的诗《除夕大雪,留潍州》中有“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敲栋。

”记述了1074年到1077年发生在山东的东部、南部的三年旱灾。

苏轼的《吴中田妇叹》作于1072年,诗中写到“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此句诗表现了1072年发生在浙江湖州、江苏吴中等地的秋季水灾灾情。

(表1所示)
宋代赵着在其文学作品《郡檄子肃检视旱田以诗寄之》中记述1169年水、旱灾害的情景“是邦且熟无多收,况于水早相为忧。

”1207年大旱之后接着发生蝗灾,刘宰的《开禧纪事二首》描绘当时的惨状“君不见比来翁姥尽饥死”。

戴复古《庚子荐饥》记述1240年发生在江、浙、闽的旱灾所导致的饥荒,他写到“饿走抛家舍,从横死路岐。

有天不雨粟,无地可埋尸。

”从浩繁的宋代文学作品中去探究出表1若干有关灾害的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笔者认识到史学、文学、灾害学三者联系极为密切。

3 结论与讨论
王禹傅、苏东坡等宋代文学家从写实的角度对两宋自然灾害作了翔实的文学记述,他们描写灾情的语句非常生动、贴切、准确。

文人对发生在都城开封、杭州的灾害更为关注,宋代诗歌作品对都城开封、杭州以及中央政府所在的省份河南、浙江的灾害与灾情记述更多。

上述以王禹傅为代表的宋代文学家所创造的不朽作品为学界研究两宋灾害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文学资料,两宋有关灾害的诗歌作品是研究宋代灾害的文学瑰宝。

宋代距今有730年,学术界今日研究两宋自然灾害首先要依据史料,同时也应关注两宋诗词作品中有关灾害的翔实记述。

1976年唐山地震发生后,军旅作家钱钢1986年发表记实文学作品《唐山大地震》,这部作品经过20多年的积淀,已成为记述唐山大地震的佳作。

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有许多作家深入灾区进行文学创作,期待着他们能创作出不愧于这个急剧变化时代的文学精品。

中华民族的演进历史自古就与自然灾害相伴随,宋代多灾多难磨练出华夏民族的坚韧,给两宋文学思潮产生极大冲击的同时,开创了灾难文学创作史上的辉煌时代。

参考文献:
[1]金蓓蕾,南宋时期自然灾害分析和减灾救荒[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38-139
[2]桂慕文,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史概说[j].农业考古,1997,(3):230-242,
[3]邱云飞,中国灾害通史(宋代卷)[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
社,2008,
[4]陈安丽,略论宋代的灾害预防思想[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3):26-30,
[5]孙关龙,中国历史大疫的时空分布及其规律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6):123-128,
[6]邱云飞,两宋瘟疫灾害考述[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6):70-72,77,
[7]康弘,宋代灾害与荒政述论[j].中州学刊,1995,(5):123-128,
[8]邱云飞,孙良玉,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史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f7):3317-3321
[9]石涛,北宋地方减灾管理述略[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4):142-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