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学计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年级科目主备人内容七年级数学李世良共性备课个性备课教材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
本单元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单元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例1、1998~2003年xx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98 99 00 01 02 03 年份/年3 4 6 8 8 10 人数(万/人)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知识,对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引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需求。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计算法则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于分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统计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
本单元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合理运用迁移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教材在安排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时,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同时,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2.进一步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
3.把握好教学要求。
五大连池市第二小学校电子教案执教者:肖会芬
五大连池市第二小学校电子教案执教者:肖会芬。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分数的加减法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比较。
但是,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对分数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够熟悉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如何处理异分母的分数的加减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动画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分数的加减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分数的加减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探究学习: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探究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
5.总结:对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分数的加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有所不同,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能够培养运算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演示和解释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加减法的题目,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乘法与除法。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分数乘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题目,并能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题目,并能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乘除法知识,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和解决。
教学难点:1. 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2. 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展示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和示例题目。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引出分数乘除法的学习。
2. 讲解新课:通过PPT展示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讲解分数乘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示例讲解:通过示例题目,演示分数乘除法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
4.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乘除法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反思: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和复习。
板书设计:1. 板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教案2. 板书内容:分数乘除法的概念、运算规则、示例题目、练习题目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分数乘除法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 思考作业:布置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分数乘除法进行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2. 学生反思:通过课后反思,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复习和提高。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点。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第七单元教案(含单元计划)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境出示轴对称图片
师: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复习旧知
1、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
课后反思
教案
教材内容
练习二十
总课时
6
第2课时
教学要求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识别并确定对称轴。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别并确定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难点:识别并确定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具:PPT,三角尺。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步骤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端点)
(2)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
(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链接
3、平移的特点: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
三、巩固应用:P87做一做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1、2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不规则图形经过平移制作成规则图形的过程。
教学难点:借助方格纸,有条理地表达并画出图形平移的变换过程。
教具:PPT,三角尺。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复习: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平移知识。
2、引入新课。
二、练习:
1、把小船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2、分别画出将梯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四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四课时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1. 本单元所学知识点的回顾与总结。
2. 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进行讲解与练习。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讲解实例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1)知识点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点,包括:整数的认识、加减法、乘除法、混合运算、简便计算等。
(2)重难点讲解与练习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如乘除法的运算顺序、简便计算方法等,进行讲解与练习。
(3)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
4. 课后作业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家长签字确认,教师及时批改并反馈。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4.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五、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适时进行课堂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新(Xin)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一、单元教(Jiao)学内容图形(Xing)的运动(二)P82——P89二、单元(Yuan)教学目标1、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Hua)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Ping)移,探索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Xiang),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变换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运用轴对称或平移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轴对称和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并运用图形的平移解决(Jue)数学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知道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知道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四、单元教学安排图形的运动(二)……………………………………………………2课时第1课时轴对称一、教学内容:轴对称P82——P83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尺子。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范文(通用6篇)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范文(通用6篇)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范文篇1【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分数,应用分数的兴趣。
2、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知识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探索与实践1、引入谈话。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
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1)小题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2)学生演示画法。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画?(5)理解第(2)小题题意。
(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练习画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4)小组汇报交流。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与反思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交流汇报。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能力。
]三、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范文篇2教材分析教材要求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来探索加法运算特点,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找出它的规律,要示学生初步了解这些规律,用字母表示这些规律,并能够理解及运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教案
到当前为止 , “图形的运动”这一内容的学习之前只经历过一次。
这次是认识轴对称和平移 , 轴对称主假如体会轴对称图形不只是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红两半。
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 进而对轴对称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此外还要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并掌握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先画出几个重点的对称点, 再连线。
平移主假如认识平移的两个参量 : 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并会利用平移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轴对称。
2.平移。
二、重、难点设置 :重点 :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掌握图形的平移特点, 会画出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 :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 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现象, 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 又在前面研究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以上内容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确立了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
本单元将学习轴对称图形和平移, 教学时 , 要重视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 积累更为丰富的活动经验。
通过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探索怎样利用对称轴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教学“平移” 时 , 要在方格纸上画出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为此需要探索图形平移的画法, 引导学生探索怎样抓住图形的重点点, 把图形的平移转变为重点点的平移 , 积累平移图形的感性经验, 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 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 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点和性质, 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着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并会利用平移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单元备课方案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轴对称、平移和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图形的运动是《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还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内容。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及对称轴,并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主要是对轴对称图形和平移的再认识,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补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会运用平移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图形运动经验,描述或画出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促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运动”的过程中,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备内容
图形的运动(二)
轴对称(1课时)
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方格纸上补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
平移(1课时)
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解决实际问题(1课时)
运用平移进行图形变换
备目标。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通过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加减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课件,包括例题、练习题和讲解部分。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练习题:准备一些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有2/3千克苹果,小红有1/4千克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让学生意识到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辅导。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计划
( 第七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共(4)课时
第(12)周——第(13)周
教
学
目
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会用平移解决问题。
3.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欣赏图形的运动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和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重来自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会用平移解决问题。
重点内容简析及教学措施
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共安排了三次,本单元是第二次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平移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四数下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 1 课时: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题1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三角形,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在图上找出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师生交流后说一说。
2.导入新课。
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认识三角形的定义1.画三角形。
师:大家找了这么多三角形,能想办法画一个三角形吗?学生用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2.观察三角形的特点。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观察画出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以下特点:①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②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③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3.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指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分别指出三角形的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三角形上标出“顶点”“角”“边”。
4.完成教材第75页“试一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说说各自对题目的理解。
(2)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纸上画一画后,教师展示学生的画法。
(3)观察比较。
提问:观察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1.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题2人字梁图。
2023年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2023年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用;2. 能理解和应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3. 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5.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 培养学生应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面积和体积概念的能力;4.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解决面积和体积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4.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2. 备课资料:针对每个教学内容的案例及解析;3.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卡片、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四则运算的概念与运用 (40分钟)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四则运算的概念,如购物、运动比赛等。
让学生思考这些活动中是否需要用到四则运算。
2. 学习:依次引入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通过教材上的例题和练习题,梳理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
3. 巩固:编写简单的口算题目,让学生通过口算练习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用。
4. 实践:引导学生使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总价、成绩计算等。
5. 总结:回顾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强调四则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面积的概念与应用 (40分钟)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图形的图片和实物,引入面积的概念。
让学生感受不同形状的面积差异。
2. 学习:介绍面积的计算公式,如长方形面积=长×宽等。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如教室的面积、书桌的面积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面积的实际应用。
4. 拓展: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如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让学生理解不同单位的用途和换算方法。
人教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第七单元
2.学生会制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合理分析。
3.。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点连线制作折线统计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制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①必须有标题名称,名称中要简要明了地说出内容和地点,标题下要注明统计内容的时间。
②横轴、纵轴表示什么要标清楚。
3、根据这个(教材108页图)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
教师提出问题:
①哪两年参观人数相同?(答:2001年相同)
②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多?(答:2003年)
③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少?(答:1998年)
提问:
⑴那个月商店销售空调机最多?那个月最少?
⑵某电器商店去年空调机销售整体趋势为( )
6、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
1、学生动手尝试画折线统计图。
2、学生不懂之处小组讨论或举手向老师请教。
四、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五、
布置作业
填写数学配套练习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辅导是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相关知识点。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会看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的起伏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读懂题意,准确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方法
观察操作、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
执教者: 年月日执教者: 年月日增城市中小学课时教学设计执教者: 年月日课题平移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与实例,感知平移现象。
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与距离。
教材分析重点体会平移的本质特征;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做平移现象。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教学平台、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知识铺垫:学生观察教师示范:1、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2、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直线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平移。
3、生活中您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3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再数一数,填一填。
1、先把箭头向上平移5格,具体数格方法就是以某一点为2、准。
再向右平移7格,具体以某一点为准,向右数7格,画出移后教学过的图。
(1)怎样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小结:平移的关键:根据箭头观察平移的方向,采用找对应点的方法确定增城市中小学课时教学设计执教者: 年月日(4)数请楚长方形长与宽各就是多少格,确定它的长与宽各就是多少。
(5) 学生独立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小结方法:利用平移的方法,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能够计算的规则图形,再计算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三、巩固应用:1、完成P87做一做2、完成P88的第3题3、完成P88的第4题四、总结评价:这节课您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利用平移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利用平移的方法,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能够计算的规则图形,再计算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不规则图形→平移→规则图形)6×4=24(cm2)布置作业课本第88页的第4题。
教学后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春季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
到目前为止,“图形的运动”这一内容的学习之前只经历过一次。
这次是认识轴对称和平移,轴对称主要是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
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从而对轴对称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另外还要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平移主要是了解平移的两个参量: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并会利用平移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1.轴对称。
2.平移。
二、重、难点设置: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图形的平移特征,会画出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又在前面研究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以上内容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
本单元将学习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教学时,要重视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积累更加丰富的活动经验。
通过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探索如何利用对称轴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平移”时,要在方格纸上画出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为此需要探索图形平移的画法,引导学生探索如何抓住图形的关键点,把图形的平移转化为关键点的平移,积累平移图形的感性经验,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
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着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并会利用平移
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把握好教学目标。
3.在探究、描述时,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1 轴对称1课时
2 平移1课时。